主演:郭富城梁朝伟杜鹃许冠文春夏谭耀文周文健何珮瑜金燕玲吴卓羲张继聪张可颐谢君豪林耀声徐天佑白只何启南太保艾迪张松枝尹扬明吴耀汉王庆南曾一萱张兆辉
类型:剧情动作犯罪导演:翁子光 状态:正片 年份:2022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豆瓣:6.3分热度:1 ℃ 时间:2024-06-11 16:40:34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如果说八九十年代的港片总是作为碎片和寓言从旁触及历史(即使在身份自觉的年代、挽留“消失之物”的过渡期),本世纪始有直呈历史事件的自觉,而在近来特殊情势下又有卖情怀炒冷饭借古讽今各色操作的话,那么它无疑是框架最宏大、信息量最丰富的一部。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月几时有》中的沦陷期和游击队,14K与本土帮派的历史渊源,五六和六七,雷洛和跛豪,甚至宕了一笔《古惑仔》与台湾黑帮那些事,成龙洪金宝的七小福,一直到廉署的成立为这段往事敲响丧钟。
n要问它与以往的枭雄片、银河的《树大招风》以及王胖子的烂片有什么不同,我的理解是:基本清晰的线性叙事但去情节化;纪实影像与虚构的穿插;且后者是采用对比强烈的、极其“不纪实”的舞台化风格来呈现,说白了也很王家卫,在去情节的前提下又重场景和氛围,从而立得住人物。
n我可以把它当编年史,对照年代给人讲解这时香港发生了什么大事、四大探长四大家族又是谁…但是啊,作为一部历史-演义,我更关心角色行为的动力、统摄所有事件的历史观以及它想对今天说的,都是什么呢?在这些问题上,我觉得电影并不清晰。
n英雄的故事,总是关于义气和情爱,枭雄还多了一个统一二者的权力野心。雷洛是霸气外露的,南江是思虑精深的,他们不仅构成时而合作时而对抗的两股力量,更能够代表对香港当下和未来的不同判断。例如雷洛旁白表达了“替所有人擦皮鞋就是平等”的理想,南江更是可以看作一个实用主义的改良派:他只是认为在当时的殖民统治下,由黑警-帮派维持的“前现代”自治是对平民百姓较优的方案,当他发现枭雄无限膨胀、人民仍旧疾苦而透明法治可能是更优的选择时,就开始调整方向——可惜的是,两人的底层逻辑都没有充分展开,历史发展的动力竟落脚在三角关系的情欲追逐:南江爱蔡真而蔡真爱雷洛,所以麦克白夫人干脏活让老公上位,南情圣也爱屋及乌,帮助雷洛又阻止他过于激进,两人美其名曰都在保护一个傻白甜不被污染的纯真?这就未免可笑了吧。
n又像《追龙》一样,这部电影也将殖民统治下的邪恶故事进行了某种民族主义的置换(虽然王晶的再国族化同时可解读为再殖民化):警黑勾结,也算是一种“民间自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似乎成了对殖民统治的反抗之姿。然而,腐败难道不是殖民的罪恶而是华人的成就?又或者,“自由放任、间接管理”恰是殖民统治术的狡猾,又何来自以为架空殖民者、自我管理的小聪明?最后,由法治而来的廉政,难道不也是西方文化对于人情社会的强行介入?那殖民者到底是不是要为香港好?华人公务员坚持的又是什么?——尽管廉署真正的一把手是英国人姬达,但电影里的总结陈词必须是华人来说,他貌似指责殖民者的特赦是和稀泥,实际上早就用“关心子孙”默认了既往不咎。单纯地区分我们/他们、本土/西方以及各种立场的置换,都无法自洽,罗永生老师的勾结殖民——像电影里说的“香港就是香港,什么都混在一起”才是最恰当的方法。
片中结尾说,有些事“一直想忘记但却忘不了”,而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恰恰是“什么都想记得但却抓不住”。虽然时移事易,香港电影的面貌早已不同,也斯的谶语依然不容易打破。一次难得可贵的宏大叙事,华丽地铺陈了全篇,憾没能(或不敢?)真正地写下结尾。n
这部电影又将印证一句老话:汝之蜜糖,彼之砒霜。nn我们经常说电影的审美是非常私人化的,而翁子光的这部《风再起时》将在这点上体现地淋漓尽致,喜欢的人或许会大快朵颐、一本满足,而对另外一群观众则将会充满挑战性。nn因为影评人出身的翁子光这次呈现的是一部带有极强个人风格的影迷电影。nn或许很多人看到梁朝伟、郭富城这样的双雄配角,再加上富有商业气息的海报,会误以为是传统的动作爽片。nn然而但凡只要对翁子光有一定了解,或者曾经看过他的《踏血寻梅》,都会清楚他其实一名典型的作者向导演,这也是在影迷圈中大家会非常期待他的这部电影的很重要的原因。nn所以如今出现了一些评价两极分化的情况也在意料之中吧。nn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是,导演翁子光在互动中表示他也经常会去中国电影资料馆看经典老片,比如《八部半》和《地下》,他也打趣道希望观众能认出他来,却没有人认识他。nn翁子光也表示他在创作中,也必然会受到很多其他电影的影响,因此本就是非常了解影迷的他,拍出这样一部特别有文艺调调的《风再起时》也就不足为奇了。nn还有一点也非常值得分享,导演翁子光也是电影《僵尸》的编剧,谈及这部电影时,翁子光也说他偶尔也会想,如果这部电影由他来拍摄,那么他会拍出怎么样一个版本的《僵尸》呢?nn所以对于香港的这段历史而言,既然已经有了《跛豪》《追龙》《五亿探长雷洛传》等这样的展现,或许就没必要继续重复类似的风格,反而突出了翁子光这个版本的独特性和价值。nn而且,从实际电影的内容而言,显然翁子光的野心更大,他并非只是想要塑造一两个人物,或者呈现一段曲折的故事,他其实更是要用他的视角和方式属于一段横跨几十年的香港影像历史。nn用导演自己的话说,就是这部电影是写给香港的一封情书。nn因此,电影在叙事上,没有采用爽文写法,而是把内容相对均匀地分配到香港的各个年代,故事和人物更多是一种线索,目的是为了把香港30-70年代的重要历史变迁体现出来。nn而在影像风格方面,大量的特写镜头和仰拍手法的确会非常挑战观众的生理承受能力,尤其是144分钟的片长的确会产生一些疲劳感。只是这样独特的风格化摄影,也呈现出很特别的迷离质感,从视觉上其实与电影的年代戏的类型倒是颇为搭配,有很强的历史感,甚至是宿命感,更有一种如同逝去时光的那种有点优雅又有点残忍的感觉。nn可能有人因为不了解香港历史,又因为很少接触这种风格的影片而看起来比较吃力,但是如果遇到了对的观众,那真的会有很好的沉浸式体验。nn这次梁朝伟和郭富城的表演也和其他电影会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不过印象比较深刻的则是许冠文最后的那段很长的英文独白。nn作为香港金像奖的第一个影帝,他的确不同寻常,而且据导演介绍,这些英文台词,许冠文作为曾经专业教学英语的人,有进行针对性修改,使得内容更加符合使用场景,也是很有意思的花絮了。nn通过导演的分享,知道这部电影之前是有过更长的三个半小时的版本的。可以说,《风再起时》是翁子光版的香港往事,只可惜可能基于市场发行原因,如今我们只能看到当下的144分钟的版本。nn当然,电影呈现的内容依然非常丰富,翁子光甚至使用了不少当时的很多纪实影像,来增加这部电影的历史厚重感。nn因此结合上述所有的内容来看,不得不承认导演翁子光的确还是很有勇气和艺术追求的,在获得了这样大体量的投资支持,可以用到这些大牌商业演员后,依然愿意坚持自我表达,拒绝套路话地叙事和影像,真正把对电影对香港的爱注入到了影片中,最后得到了《风再起时》这样的不俗作品。nn不管前期预售和最终的票房成绩怎样,我还是会建议身边的影迷朋友可以去看看这部影片,毕竟那些一味迎合路人观众的电影已经够多了,而像翁子光这样的片子还是很稀有的,这种电影对于丰富市场和审美多元化拥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nn所以还是想要祝福导演翁子光可以遇到他对的观众吧。
“四大探长”是香港电影被写烂的故事,出新不易,无论如何,翁子光拍出了自己的风格。
以“文艺”做底色,脉络还是娱乐性的叙事,当然也讲时代浪潮,讲个人际遇,剧本繁复而臃肿,140分钟的片长彰显了创作的野心,他不仅要拍枭雄,还要拍时事,拍风云变幻,拍命运纠缠。
它就像“四大探长”版的《一代宗师》,无论美学风格,镜头设计,叙事方式,甚至诗词的忽现点题,都在印证这种“精神师承”。但仔细看来,又全不对位,处处都是低配的呈现,比起王家卫的举重若轻,只显得《风再起时》刻意雕琢,失了灵气,也欠缺厚度。
看起来,《风再起时》是“黑帮史诗片”的架势,20世纪60、70年代的香港是警匪题材的富矿,历史人物自带传奇,甚至无需特别编撰,否则也不会一拍再拍。翁子光一定程度摆脱了过往香港电影警匪枪战的流俗,以更大的视角去书写历史,是本港居民、大陆人(片中的潮汕人、上海人)、英国殖民者与日本侵略军的互相影响,多股势力、多种文化冲撞下的混乱无序。
所以黑帮不只是黑帮,恶警也不只是恶警,才写了三合会14K和新义安的兴起与动乱,昔日的抗日游击队也寄身江湖,这是过往香港警匪片鲜少提到的。
导演甚至并不满足只拍史诗,不满足只把《风再起时》做成香港版的“美国往事”或“教父”,与他的前作《踏血寻梅》一样,他不仅仅要拍时代的“一块疤”,还想拍扎入人心的“一根针”。说是时代曲,但更是众生相,大量片长都留给了文戏,磊乐和南江的成长线都写得细密,故事直入人的精神世界,讲灵魂的异化和纠结。所以镜头一再闪回到磊乐的青年时代,先是爱情,心底的一道白月光,然后是悬疑的笔法,像《踏血寻梅》一样,寻找内心原罪所在,白月光下隐藏着致深的暗处。如果没有,就生硬地制造一个,它成为一切黑暗的肇始,屠龙者因此变为恶龙。
电影在南江的经历上同样不吝笔墨,家庭的阴影笼罩一生,所以凡事都在想有什么好处。他出身富贵,英文流利,又是天生神枪手,集万千宠爱一身,看不出什么破绽,便也只能生写一段离奇凶险的“认亲考验”,认亲也是认祖,在日本侵华的背景下,便有别样意味。只可惜这深刻的一笔写得无比突兀,在整部电影中很难支撑角色的行为动机。南江不成南江,而更像梁朝伟本人,演员真是好演员,但一切魅力都来自剧本之外,于角色无益。
现实主义混杂浪漫主义,叙事的碎片化终究未归拢成一条凝神的线索,电影反而呈现出了“四不像”的状态,画面足够考究,年代感也还原得精细,文戏饱满,但人物却总生动不起来,而只是拿腔拿调,还不是程耳电影的那种腔调。程耳的人物是文学而鲜活的,翁子光的人物却是市井的,他们一直呈现一种阶级与精神的巨大分裂,这种分裂从《踏血寻梅》的王佳梅就存在,如今也延续到了磊乐和南江身上。
电影的双雄格局并未写成,磊乐和南江说到底也是互相提携发达,难有什么本质矛盾,强行翻脸只能是情绪化和意识流。“流氓”不是不能感性,但剧作的起承转合就要特别合情合理,不是弹弹钢琴,跳跳踢踏舞,或是做几个深情表情便能够解决的。
包括导演一直努力想要呈现的“深度”,人物的矛盾性,完全被掩盖在情绪的营造和商业广告般的精美画面中。所有情节的推动和角色的塑造,依然依靠市井奇情,粗浅而娱乐的故事,这些故事泄了电影的底,它假装大气与斯文,但实际上依然没有摆脱香港电影的狭隘与局促。
最能证明这点的,是导演在剧作上做了那么多的努力,最后却还是忍不住写了个毫无价值和神采的三角恋。电影看似宏大的格局于是瞬间坍塌了,再怎么去美化修饰动机都补不回去。什么给香港的情书,什么时代曲,最后无非还是男女情爱,香港年轻导演这几年努力做出的大气魄,《寒战》也好,《风再起时》也罢,总在关键时刻泄气,格局最后总还是杜琪峰、王家卫这样的大佬写就。眼界这东西,总要经历人情和世事的磨砺。
翁子光在《风再起时》展露了自己的野心,却也暴露了自己的短板。这不是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只因为能力无法匹配野心,特别是编剧的乏力,拖累了整部作品。你能看到导演对每帧素材的珍惜与留恋,以至于6个多小时片长剪到现在的水平,依然显得拖沓臃肿。
如果仅以这部电影的成色而言,《踏血寻梅》后业界对于翁子光的期冀有点过高了,翁子光的当务之急是需要精神断奶,摆脱对王家卫的追随。他应该有自己的路,而不是成为一个低配版的王家卫。
等了五年。
终于一睹电影《风再起时》的真容。
总体来讲,电影脉络是清晰的,有一种回溯时光的感受,与任何同类题材作品都不相同。
但这部电影却存在剧情缺失的情况,致使观众需要自行弥补前后境况。
这确实是意料之外的情况。
而主要的剧情消失,都发生在第一主角磊乐身上。
这造成了一种奇怪的情况。
磊乐戏份不少,但常常语焉不详、一触即收。
实在颇为费解。
首先是双雄探长的发迹史。
二人先后亮相,关于两位探长在警界底层的日子都一触即收。
但起码给了南江一场枪战动作戏和流利的英文戏去突出其“绅士而有勇有谋”的性格,磊乐的出场就显得有点草率了,只剩下痞赖的表象,甚至早前铺垫的那些年轻时的正直秉性都不复存在。
但这只是开始。
关于恋爱的那一段。
弹琴跳舞都没什么问题,张扬的磊乐获得美人心也情理之中。
但接下来的百老汇歌舞剧和舞台感的戏份,创意和想法当然很好,郭富城的“舞王”身份嫁接过来也毫无问题,问题在于,需要那么仓促吗,而且一跳就“跳过四季”?
不是郭富城的歌迷,可能不知道,他在1997年发行的音乐专辑《谁会记得我》中有一首歌曲《分享爱》,整个MV就是歌舞剧形式的,追逐、等待、迷惘、错过与失落、相遇,不到4分钟时间,就娓娓道尽一场街区恋爱故事。
反观电影里的情节,却只余下仓促。
这明显与导演的能力不相符,所以大胆假设,可能是为了服务于其他剧情,这个部分被大幅删减。
结果是浪费了演员与创意。
再谈谈磊乐的上位。
他走得比同时期的任何华人都更高。
但从电影里面,我们只看到一个“坐享其成”的华人总探长,他的升迁,背后是他的妻子和好兄弟南江的铺路。
这就很费解了。
一个“吃软饭”的磊乐,怎么有底气令一众警员和黑道俯首?
他没有义气、不敢冲锋陷阵,能有“胖子韩”和一众兄弟对他死心塌地?能让严洪、南江在他面前噤若寒蝉?能让那些警界高官生出忌惮之心?
我们却仅能从南江与他人的对话中,瞥见只鳞片爪。
所以很显然,磊乐这个部分的戏份也“消失”了,就像那头惊鸿一瞥的黑豹,确实很有猛兽的血性与气场,但连爪牙都没法露出来,其凶悍也就只存在于想象中,缺少真正的冲击力。
而这又是为了服务于什么地方的需要?
还有一场“无厘头”的戏码。
蔡真去找南江,南江对她说,「你能为磊乐做到什么程度?」
结果是蔡真解去衣衫,与南江的绅士与正直。
缘由是什么?
当然必然是因为磊乐与南江的反目与火拼,所以蔡真前去求南江放过磊乐,但在电影中看来,磊乐又没有山穷水尽,蔡真何至于此?
这里当然又可能会有大幅剧情删减。
此前官方曾经放出一段预告,磊乐被吊起来,遭受酷刑毒打。
据说这场戏连续拍了四个小时, 郭富城被吊起来七次,躲避了43次迎面飞过去的铁锤,这场戏拍完,整个人汗湿衣衫。
这场戏及延展剧情被删掉,或许也算合理推测。
林林总总。
包括情人小燕之死、只手遮天和萌生退意,都显得缺少铺垫和轻描淡写,致使磊乐在“情”之一面浅薄化并表现出只有匹夫之勇,甚至连这一点都描写不足的情状,人物性格和形象因之而扁平化。
甚至连片末交代二人侨居国外的尾声,关于磊乐的描述同样轻忽而空洞。
反过来看,电影的慢镜细语,大多给了梁朝伟饰演的南江,所以有人讲,两位男主演技皆属强悍,但磊乐的角色描写空洞,而南江虽然戏份更少,却写得很丰富。
诚如斯言。
说到这里,想再聊一下两位男主角。
梁朝伟的表演能力不需说,早在《花样年华》就抵达巅峰,也奠定了“内敛”的表演风格,其后基本就以角色“周慕云”为基础做加减法,虽然被诟病表演手段一成不变,但一直颇受业内推崇。
在这部电影里,如上言,角色写得很丰富,也有颇多特意着墨,多谋、善断、深情兼毫无野心,导演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袒露内心和做戏,但请恕直言,这个年龄的梁朝伟,有老戏骨的举重若轻,却早已没有了《花样年华》那年的姿容神韵。
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南江的故事,其实并不具有那个年代的真正代表性,所以很难以他的视角,去升华整个剧情主题。
反而是出身底层、经历生死磨练和竭尽全力打拼的磊乐,应该大书特书。
同时郭富城其实并不是这么用的。
论及情绪的层次、情感的深度与爆发能力,他甚至较梁朝伟有过之而无不及。
经过多年打磨之后,在表演的尺度与力度上,他早已不带一丝烟火气,而《最爱》中的惫懒与悲情、《道士下山》中的内敛与气度、《无双》中的凌厉与多变,都是绝佳范例。
反观磊乐,气场与皮相俱佳,表演亦转圜自如、无可挑剔,却就前述,犹如那头悍勇的黑豹,根本连露出爪牙的机会都不给,一场传奇成空。
而电影就这么颠倒了详略。
如之奈何?
当下的票房情况相当凄惨。
惟余一声叹息。
五年期待,却似乎将见证一场“大片之死”。
但其实电影值回票价。
也仍然相信翁子光导演的能力。
凭直觉,不认为剧本层面应该有如此多的缺失与详略的失当。
或有诸多原因掣肘。
方致使电影出现了“剧情的缺失”。
而如果有导演剪辑完整版。
定当一睹为快。
给个满分,致敬难以复现的阵容。
由于本文内容过多(近9000字),我们列了一个目录,方便大家快速了解文章内容。点开就看翁子光独家舍命爆料!
1.江志强老板说,我们不要继续强奸你的剧本了。
2.在美亚,我用了5分钟拿到了近2000万的投资,回家就哭了。
3.拍《踏血寻梅》前,我被骗写了两个剧本。
4.春夏后来接那些电影,是为了还钱。
5.《风再起时》春夏只来了3天,最后剪出20多分钟戏。
6.“太平洋大逃杀”,我改了10稿,再等等。
7.《风再起时》预计下半年上映,第一版剪了6个小时。
8.他们怕三四线城市的观众看不懂,但好的电影是带着观众走的!
9.我负责演员的表演,永远不成为最佳导演,我都乐意。
10.拍《风再起时》,很多香港人骂我拿内地的钱。
11. 一些香港导演到内地,想接地气,但缺乏文化渗透力和观察力。
12.我自己认为,香港电影没文化。
13.陈可辛是个商人,但我对他有敬意。
14.“满大人辱华”的争议,梁朝伟已经反馈给迪士尼了。
15.金像奖和金马奖不一样,金像奖是大家一人一票。
能采访翁子光,是因为他监制的网剧《蛋黄人》上周五(8月16日)在爱奇艺上线。
这是一部带有温子仁味道的科幻短剧,说像《异形》吧,性尺度还挺大,把sex当喜剧梗用。
本来以为这次采访,会主要围绕《蛋黄人》展开。没想到最后变成翁子光的单方面强势输出。
他问:“你们不赶时间吧?”
我们答:“不赶时间。”
此话一出。
翁子光用他流利的港普、飞快的语速,对我们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信息轰炸。
从上午11点半,到下午2点半,炮火没有一刻停息。我们连午饭都没吃上,聊完血糖都低了,站路边等车的时候饿得双腿直发抖。
翁子光也不轻松,两大瓶水都没压住他嘴唇上火起皮。
根据速记统计,翁子光导演此次输出了约四万七千字。相当于2本刘慈欣的《流浪地球》。
一切都值得!因为内容相当重磅、劲爆!
我们终于知道了当年给《踏血寻梅》撤资的人是谁!也搞清了影后春夏为什么接一些与她格格不入的电影。
包括备受瞩目的“太平洋大逃杀”《海祭》,项目确实停了,停之前翁子光出了10稿剧本,而且已经过审。
2010年,翁子光花了9个月写完了《踏血寻梅》的剧本,之后通过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找到了愿意出资的安乐影业。
安乐影业是香港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老板江志强在业内极有声誉,推出了许多商业巨制,也扶植过不少新导演和文艺影片。
代表作包括《卧虎藏龙》、《十面埋伏》、《捉妖记》、《寒战》、《黄金时代》。
2011年,翁子光与安乐影业出现分歧,导致《踏血寻梅》失去投资,被搁置三年。
这个分歧究竟是什么,又是怎么发生的?时隔八年,翁子光第一次对第一导演(ID:diyidy)详述内情。
他曾经恨过江志强,但现在,他把江志强视为真正的君子。
这个故事过了那么多年,值得说。
江老板本来是想给我投《踏血寻梅》的。我感觉我是那么多导演里,对他最不尊重的。他用stubborn(执拗)来形容我。他觉得我是许鞍华之后,第二个最stubborn的导演。
《踏血寻梅》里的杀人犯(白只 饰)和佳梅(春夏 饰),江老板想用明星,但我不同意。他说了用谁,但我不便说。
还有剧本、整个电影的包装、片名,他有很多意见。我都不喜欢。
他说,你的电影必须要让每个观众都看得懂,要让旺角百老汇的观众能看懂啊!
我说,好啊,让你旺角百老汇的观众看懂,我就没办法让你IFC百老汇的观众同时喜欢,没有办法做到。
很多分歧,很痛苦。
有一天,我早上还去看景,他约我中午喝咖啡,直接坐下来说,“我们决定不再投你的电影了,只要我继续投你的电影,你的剧本就会继续被我们强奸。”
我现在会形容,江志强是我心里面真正的君子。他不这样做的话,就没有后来的《踏血寻梅》了。
完了之后,我很失望,很痛苦。因为所有人都弄好了,郭富城的造型做了,金燕玲的旗袍在做。
为什么这些老板会这样对待我?我是为电影好的,不是说为了什么势利,导演费都要倒贴出来。谈演员的时候,几乎眼泪出来,几乎要跪下求演员来。
我当时是有点生气的,真的是有点恨。
江老板当时还说了一句话,“你去外面找投资吧,一定会找到的,因为这是人见人爱的剧本。”
这话错了。
所有公司的投资人都说,江老板都搞不定的导演,我们敢要吗?
江志强是谁呀?带出周显扬,还有后来《寒战》那俩哥们儿,陆剑青、梁乐民。
我记得郭富城请我去看演唱会,大屏幕在播《寒战》的预告。真的不是味,本来我们电影能拍好的,现在为什么放《寒战》,为什么没有放《踏血寻梅》?
后来,我特别感谢罗秀丽,特别感谢!她是帮美亚看剧本的,一直觉得《踏血寻梅》是个好剧本,所以才跟老板说。
我坐在美亚公司里,真的几乎哭了。
美亚的老板李国兴坐在对面,我给他讲了五分钟,大概戏怎么样、剧本很多人喜欢、郭富城的档期在、必须要拍了。
他从对面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
他说,导演,你很想拍这个戏吗?
是。
好吧,去吧,你放心去弄吧。
5分钟,我拿了一个不到2000万的投资,回家就哭了。当时我找了一年多投资。
所以我对美亚是非常感恩的,特别愿意跟他们合作,《风再起时》也是。
有一天时过境迁,安乐的女经理何韵明跟我喝咖啡,她说:
翁子光,我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导演会这样跟江老板说话。你很坚持,我很欣赏。但是我想问你,李安导演坚持不坚持?为什么他能用他的方法坚持下来,还能让大家舒服呢?
哇,我当时就如梦初醒!其实做导演还是做人。
后来金燕玲也跟我说了四个字,举重若轻。你觉得很重要的东西,可以用很轻的态度,让大家来帮你完成。
翁子光的剧本一直被人称道,麦浚龙的《僵尸》、郭子健的《救火英雄》都有他参与创作。
《踏血寻梅》的剧本还曾在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上,拿到过香港区大奖,备受业内好评。
编剧是他的强项,也是他的“利用价值”。安乐撤资后,为《踏血寻梅》找投资的那一年,他被骗了。
中间也有一些人哄我,说我帮他做监制,他投资我的电影。结果是哄我写剧本,大家知道我的能力在剧本。
《踏血寻梅》拍之前,我写过两个剧本,完整地写。觉得,啧,就是被人骗了,其中还有一个是大导演。
(香港人吗?)对,不说谁了。也不难猜,我没帮多少个导演写剧本,将来就知道了。
为《踏血寻梅》挑选女主角时,翁子光看了180多个女孩都不满意,最后意外找到了春夏。
《踏血寻梅》上映后,引发极大轰动。第一次担任电影女主角的春夏,尤其受关注,当时只有22岁的她,大胆出演暴露镜头,表演真实动人。
之后提名了金马奖、金像奖的最佳新演员,并在金像奖上战胜张艾嘉、汤唯,斩获了最佳女演员奖,成为内地第6位获此殊荣的女演员,也是金像奖史上的第一位90后影后。
但《踏血寻梅》之后,春夏一直没有能匹配自己影后身份的重要作品。
为什么?
翁子光说是为了还钱。
《踏血寻梅》之后春夏真的红到爆炸,最高记录一天有20多个片约。
杜可风做导演,找春夏,但她真没时间。杜可风生气了,说我们都爱你,都为你服务,都拍你多好,你竟然不来我电影?
当时春夏不喜欢经纪公司的很多安排,包括“中国第一个三级片影后”这种说法,她要脱离经纪公司,就把双方的合约给买了。
我们公司就当了春夏的临时经纪人,垫了一些钱,春夏为了还钱就接了这些戏。
《脱皮爸爸》,她演吴镇宇的老婆,完全不适合。
《脱单告急》本来找她演钟楚曦的角色,这个更适合她,她有逗逼的一面。但是她没信心,而且对电影特别认真,演的时候就没有喜剧的放松状态。她宁可去选女二号。我觉得她心意里面,就是“我要完成工作,还钱。”
她是为了摆脱自己旧的命运。
演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不是为还钱,她一直喜欢许鞍华。我不知道电影公司出什么差错,《明月》报金像奖,一没梁家辉,二没春夏。如果报了,说不好春夏可以提名女配。
反正我都得罪人了,我觉得许鞍华的《第一炉香》最适合的就是春夏。如果我拍,一定用春夏。
有人说,春夏《踏血寻梅》之后就没有代表作。这不公平,因为很多电影没出来,包括徐浩峰的《刀背藏身》,选片很好。我觉得,没有同龄演员能跟她一样能演出角色的那股劲。
而且《刀背藏身》用了她快半年,春夏最好的地方是不轧戏(同一时间段,为两个或多个剧组工作)。
她签壹心娱乐的时候,我很怕这个公司太商业了。但签了之后,帮她接了《第十一回》(陈建斌)、《怪物先生》(黄智亨),跟张震演的《离我远一点》,很重要的一个是《1980》(梅峰),后期已经做完了。
这些戏如果一杀出来了,你看春夏还得了?她在等待第二次爆发。
一般对称的脸是最好看的,像吴彦祖。春夏的脸就没那么平衡,有一点点歪。她以前经历过交通意外,我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她的三七脸很好看,特别立体。我和杜可风当时研究,偷偷拍。我们给春夏最好的,用光也是最好的。
郭子健最近做监制,拍《怪物先生》,春夏有参演。
郭子健说,春夏就像王菲一样,老是觉得自己不好,但是她其实是最好的。如果有任何表演不好,永远不会是她问题,永远是导演的问题。
这是对的。周迅没拍过烂片吗?汤唯没拍过烂片吗?巩俐都拍过烂片,看你怎么用她嘛。
我拍《风再起时》,她来拍了三天,结果我剪出快20多分钟戏。
春夏就是春夏。
当时我在A组拍她的时候,B组已经在叫她了。
最后她去机场的路上,摄影师还让她踩着单车跟着机器,用16毫米胶片拍她。《风再起时》我们用了少量16毫米胶片,来拍一些特殊时刻。
春夏也觉得,翁子光,在你的片场我是最放松、最安全的。
太平洋大逃杀案,又称鲁荣渔2682号惨案。2011年“鲁荣渔2682”号渔船出海,33名船员内斗,最终11人存活、16人死亡、6人失踪。存活的11人均被判刑,其中5人判处死刑。
2016年年初,《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发表记者杜强采写的特稿《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引发极大轰动。
翁子光原定于2016年10月开拍改编自案件的电影《海祭》,但未能成行。
《海祭》为什么无法推进?停摆前进行到了哪一步?翁子光都做了独家答复。
《海祭》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公布要拍后,微博很多人反应太大了。特别有一些人说,希望这个电影过不了审,希望能做到《踏血寻梅》那样。
其实电影局很无辜,他们要把一个国家批准的关,又怕被公众骂。我挺体谅的。
打破禁忌的东西,是我们很想去看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我不是药神》?其实他在打擦边球,真的打到边缘,能给到现实主义的力量。
《海祭》,我还在等电影局的信息。
我们改了10稿,当时过了公安部、电影局的审查。
这个电影,没有伤害民族感情的东西。
里面有没有真善美?有。完全是在说一帮人忏悔,世界上应该有公义。有人性挫败感的时候,怎么面对自己。
剧本非常好。很多导演看了之后都觉得,不拍太可惜了!我也有计划,这个是一直在我心里面的梦。
其他就不具体说了。
但面对审查,我从来都没那么害怕。大家是文明对话,他今天不给你过,你给他一个可以相安无事的版本,英文叫win-win,双赢。我愿意做配合,不会去抱怨、谩骂。
我们希望给观众有灵魂的东西,希望抛问题给观众,没有恶意的,就在这个层面上做电影,那怎么了?
但是我必须要很真诚,有些话我说不出来,你让拍我也拍不了。
未来有一天,我会不会为了钱去做我不相信的事情?有可能。但我更希望我的电影提一个问题,大家共同想答案在哪里。
《风再起时》是《踏血寻梅》之后,翁子光第一部自编自导的长片,由大地电影和美亚娱乐共同出品。
影片以香港“四大探长”的真实故事为蓝本,讲述两大探长磊乐(郭富城 饰)与南江(梁朝伟 饰)的事迹,两人领导香港过万名警察并控制罪犯活动。但一山不容二虎,随后廉政公署出现,冲击二人的势力和关系。
此前的《跛豪》《五亿探长雷洛传》《追龙》都有涉及过这桩故事,翁子光为什么又拍一遍?新在哪?
《海祭》没做成,我马上赶来做《风再起时》,整个事情来得很急。
郭富城、梁朝伟都来了。许冠文本来是推的,我求他来的,因为我要做一个代表香港电影人的东西。
《风再起时》预计下半年会上映,现在在收尾。因为是历史,我希望透以前的香港,看未来怎么展望香港,去讨论这个。
之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剪得太长了。第一版6个小时,第二版4个小时,一直到现在大概140分钟以内。我觉得损失不大,因为选好的东西出来。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想拍《风再起时》?
两个原因,一个是拍《踏血寻梅》时,我一直看郭富城的脸。这个男人的脸怎么那么精致啊!很多人说他像小李子,我觉得真像。如果拍好莱坞人物传奇电影,他特别有感觉。所以就想帮他拍一个老香港的黑帮电影。
第二个原因,我很喜欢那个年代的跛豪、雷洛,就觉得要拍一个属于我翁子光的。
你看当年《五亿探长雷洛传》投资也不低,也有刘德华演,但现在进入合拍片年代,我感觉很多方面要进步,可以做得更细一点,还原度更高。
现在不是有影城吗,也可以在广东找到一些景。《一代宗师》也去过,有一条街拍了梁朝伟跟章子怡的背影。
另外一条周星弛看中了,想拍《功夫》,后来他改到上海搭景拍。
我一去那,就感觉看到我小时候的香港了,因为这些感情,我就已经想拍了。
我没有觉得《风再起时》多好,但这是我给香港电影一个情书。我几乎把自己推到了最后,是唯一一次我给香港电影做了这个事情。
接下来我要跟姚晨去拍戏了,三四个计划里都没有香港的项目,所以我特别坚持。
《风再起时》的命运怎么样,我真的不知道。
最大的问题是《风再起时》既很传统,也很新。有些人看了粗剪,怕三四线城市人看不明白。这是你说了算的吗?为什么要贬低观众?
好的电影是带着观众走的,这话必须要帮我记下来。
《流浪地球》之前,观众对科幻有要求吗?有理解吗?我相信《星际穿越》到三四线城市也卖不好。那怎么了?
我这回很坚持,有点自私的。
拍《明媚时光》的时候,我已经有个很深的感受,观众不是看他们百分之百明白的东西,他们最后会问你问题。《明媚时光》在德国慕尼黑放映,观众第一个问题是,香港不是回归了吗,为什么跟内地之间还有一个海关?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啊,我常常说电影是为你带来问题的。
《风再起时》是这样。《踏血寻梅》也是,它是非常不商业的电影,但是你看豆瓣有多少人看过这个电影?内地观众都怎么看呢?
下载。
为什么那么多人去找下载来看这么一个这样不商业、没有哄观众的电影呢?而且看完之后还很痛苦?
因为,好的电影能留下来。
我跟投资方说,我不能保五六七八线城市能看得懂,我只能保品质。
但是我不知道《风再起时》能不能卖钱,它跟《追龙》《扫毒》《无双》很不一样。《追龙》不是已经有2了吗?大家不需要去看这种东西的副产品。《风再起时》是新的。
《风再起时》也不可能做得特别火爆,这不真实。《追龙》也不真实,能整个大厦都塌下来吗?如果这样的话,香港历史没有记载吗?
每开一枪到底那人有没有死,我都要考虑的,我不会莫名其妙拍一个大场面。
我有的最大的东西,就是演员的力量。我没有辜负他们,包括杜鹃。杜鹃真的是个惊喜!
她来的时候,大家害怕她不会演戏。但是杜鹃很聪明,第一天来,发微信问,导演你觉得那个年代的女人走路应该怎么走?
她受过王家卫的调教,怎么可能不会演戏?有偏见,是因为导演把她摆花瓶了,《中国合伙人》之后,没有导演用得好她。
我是导演,我负责演员的表演。
金像奖,《踏血寻梅》所有演员得奖了,最佳导演输了,我没有一点不开心。
徐克是我偶像,他得奖值得。《智取威虎山》多难拍啊!如果徐克拍《踏血寻梅》,他可以拍出他的味道,但是《智取威虎山》我连完成都完成不了。
永远不成为最佳导演,我都很乐意,但是希望我每一个电影都有演员提名影帝、影后。
《踏血寻梅》之后,有人说春夏滚回内地,凭什么来拿我们的影后?当然,也有人说春夏演得好,还是很持平。
更大的原因,是他们知道我翁子光是非常持平的,我会相对综合一点。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明白我。
香港人来骂我说,你拿内地的钱来拍《风再起时》,你这个电影不会好!我是特别不服气的。
趁着《踏血寻梅》,我能拿到这个钱,用那么大投资,拍一个关于香港的电影,你还来骂我,我觉得很无辜啊。
没这个钱,我请得起梁朝伟吗?请得起郭富城吗?请得动许冠文吗?这个组合不用钱吗,加起来已经是成本的一半了。
搭景、美术呢?怎么你就这样去批评我?你不想看这个规模的电影吗?
现在一些小成本电影,很多导演在担当啊。《一念无明》、《沦落人》不是很好吗,为什么翁子光还要拍呢?
我当然会拍,我一定会回去拍的!
拍《风再起时》,感觉我慢慢开始来内地发展了。很多时候我们要去找合拍片年代的平衡感。
我觉得很多香港导演,真的是被合拍片所谓的宏大市场耽误了。
像《毒战》,不管是商业上还是艺术上,没有太多人觉得成功。我觉得这对杜琪峰来说也是一个打击、一种困惑,他已经拍到这样一个成色了。
对我来说,《毒战》精彩的地方,可能比《放逐》《黑社会》难度更高。
但为什么就没有一种文化认同感?它在合拍片里面勉强可以找到位置。但不像《黑社会》那么神采飞扬,没有当代性的感觉。
我觉得《毒战》真的是杜琪峰最后的代表作,他之后的作品都不太杜琪峰了。很多导演迷失过后,会真的不知道怎么走。
特别一些香港导演来内地一段时间后,满口都是审查啊、过不过啊、观众喜欢看什么啊,或者所谓的接地气。
接地气是帮导演的东西,但是后来发现是害导演的东西。因为他为了接地气,可能会做一些自己不相信的事情。
我常常举例说,香港导演来了内地,还是找茶餐厅吃饭。说接地气,但他们没有想生活在这里。
他们觉得我是香港人,来这里搵食(赚钱)、干活。但是没有信任这个地方,没融入。
你说他们有没有诚意?他们很诚恳,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来的。2000年之后,香港导演最自豪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在香港拍的商业类型片牛X,我们来是出卖技术的。
但他也觉得,在艺术层面,难道我们能跟张艺谋比吗?能跟田壮壮比吗?其实也有这种想法。
很多导演,说难听一点就是工匠,提供一个在形式上取悦观众的东西。
香港人没有很强烈的乡愁、苦难,没有经历过文化的冲击,他们一直在一个很强的安全线上面。很多时候都是消费主义、享乐主义。
什么尽皆癫狂,尽皆过火。这些都是哄香港电影人的,硬要给香港电影赋予意义。
徐克的电影,我觉得最重要是过瘾。《无间道》最主要是好看。但《无间道》的卧底文化、后97什么的,就观众给电影的很多符号,香港电影有多少文化色彩在里面呢?
对不起,我没有觉得。
许鞍华或者有,她念英国文学的。谭家明可能有,他是从新浪潮熏陶过来的。
这波新浪潮的人有,过了新浪潮,根本就没有。
陈可辛是我很欣赏的导演,我很不喜欢《中国合伙人》,有点谄媚。但是我很喜欢《亲爱的》。
陈可辛的改变是非常厉害的,简直是变成另外一个人去做事情!
陈可辛从来不是编剧,跟许鞍华一样。但他们的文化观察力,比其他人强很多,帮助编剧去完成。
同时陈可辛有一个普世价值观,他跟许鞍华都是从美国回来的,会给你一个新的角度。做《中国合伙人》,他很聪明,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完全按照套路做,结果成功了。这个东西卖钱,给他一个很大的鼓舞。
但是他在那么大的鼓舞之下,还愿意去做《亲爱的》,这才是我对他的敬意。
说实话,我就觉得陈可辛是个商人。
我曾经跟他说,我没有那么喜欢《甜蜜蜜》,因为觉得很计算。他自己也说,他更喜欢自己的《金枝玉叶》,觉得更耐看。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跟别人这样说,但是我不怕出卖他,说吧。
我也不断地提醒自己,我到底有没有文化渗透力和观察力?
所以在这边交朋友的时候,我跟他们坐下来,不谈电影,就是谈天说地,我常常希望自己尽量去过生活。有很多事情我去看,去投入其中。
7月21日,漫威公布旗下首部华裔超英单人电影《上气》的选角,梁朝伟饰演“满大人”。不少中国观众表示“满大人”属于辱华角色,并进行抵制和批评。
我觉得这个事情,对梁朝伟是不公平的。
现在大家的“羊群心理”是很重的,所以要很小心。你到底有没有独立地思考?在没有违反爱国的原则之下说真话?
电影没出来,你怎么知道剧本是怎么样?现在的蝙蝠侠跟以前的蝙蝠侠一样吗?诺兰拍的蝙蝠侠还被狗追呢,角色一直在变。
我常常跟梁朝伟微信,我跟他是特别好的朋友,这话就不要写了。我不想让人家觉得,你是不是装熟。
他说跟迪士尼已经反馈过了,他们特别注意这个事。
所以这个人物,不会是观众想象的辱华。怎么可能呢,人家漫威不想来内地吗?
只是大家都沉醉在说同一句话。
所以我现在,特别讨厌吊高嗓子说废话的人,社会上有很多这种人。我很讨厌口号,不喜欢跟风。你要冷静下来,你看到的是不是真的?因为有时候群体打倒小众,会很容易成功。
金马奖,不说了吧。
金像奖,我只能说,港片现在是非常不够的。
金像奖跟金马奖不一样。
金像奖是协会的会员投票,范围很大,集思广益。金马奖很少人,所以会出有个性的选择,鼓励一些特别艺术的东西,金像奖做不到。
很多时候大家会分析金像奖的用意,其实没有,因为是大家一人一票的。甚至没有讨论会、评委会。
我属于导演会,也是编剧会,但只有一票。最佳电影投的谁,真的有点忘记了。记得,也不能告诉你吧,比较尴尬啦。
(采访:法兰西胶片;撰文:空山)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第一导演(ID:diyidy),别误解,不是要做导演界的第一名,而是要记录电影的第一表达在导演!来这的导演,都敢说真话。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老手2
浪客剑心
投名状
地牢围攻
救世主
恶魔突袭队
扫黑禁毒行动收网在即,主犯却被神秘杀手残忍爆...
播放指数:1012℃
如果说八九十年代的港片总是作为碎片和寓言从旁触及历史(即使在身份自觉的年代、挽留“消失之物”的过渡期),本世纪始有直呈历史事件的自觉,而在近来特殊情势下又有卖情怀炒冷饭借古讽今各色操作的话,那么它无疑是框架最宏大、信息量最丰富的一部。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月几时有》中的沦陷期和游击队,14K与本土帮派的历史渊源,五六和六七,雷洛和跛豪,甚至宕了一笔《古惑仔》与台湾黑帮那些事,成龙洪金宝的七小福,一直到廉署的成立为这段往事敲响丧钟。
n要问它与以往的枭雄片、银河的《树大招风》以及王胖子的烂片有什么不同,我的理解是:基本清晰的线性叙事但去情节化;纪实影像与虚构的穿插;且后者是采用对比强烈的、极其“不纪实”的舞台化风格来呈现,说白了也很王家卫,在去情节的前提下又重场景和氛围,从而立得住人物。
n我可以把它当编年史,对照年代给人讲解这时香港发生了什么大事、四大探长四大家族又是谁…但是啊,作为一部历史-演义,我更关心角色行为的动力、统摄所有事件的历史观以及它想对今天说的,都是什么呢?在这些问题上,我觉得电影并不清晰。
n英雄的故事,总是关于义气和情爱,枭雄还多了一个统一二者的权力野心。雷洛是霸气外露的,南江是思虑精深的,他们不仅构成时而合作时而对抗的两股力量,更能够代表对香港当下和未来的不同判断。例如雷洛旁白表达了“替所有人擦皮鞋就是平等”的理想,南江更是可以看作一个实用主义的改良派:他只是认为在当时的殖民统治下,由黑警-帮派维持的“前现代”自治是对平民百姓较优的方案,当他发现枭雄无限膨胀、人民仍旧疾苦而透明法治可能是更优的选择时,就开始调整方向——可惜的是,两人的底层逻辑都没有充分展开,历史发展的动力竟落脚在三角关系的情欲追逐:南江爱蔡真而蔡真爱雷洛,所以麦克白夫人干脏活让老公上位,南情圣也爱屋及乌,帮助雷洛又阻止他过于激进,两人美其名曰都在保护一个傻白甜不被污染的纯真?这就未免可笑了吧。
n又像《追龙》一样,这部电影也将殖民统治下的邪恶故事进行了某种民族主义的置换(虽然王晶的再国族化同时可解读为再殖民化):警黑勾结,也算是一种“民间自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似乎成了对殖民统治的反抗之姿。然而,腐败难道不是殖民的罪恶而是华人的成就?又或者,“自由放任、间接管理”恰是殖民统治术的狡猾,又何来自以为架空殖民者、自我管理的小聪明?最后,由法治而来的廉政,难道不也是西方文化对于人情社会的强行介入?那殖民者到底是不是要为香港好?华人公务员坚持的又是什么?——尽管廉署真正的一把手是英国人姬达,但电影里的总结陈词必须是华人来说,他貌似指责殖民者的特赦是和稀泥,实际上早就用“关心子孙”默认了既往不咎。单纯地区分我们/他们、本土/西方以及各种立场的置换,都无法自洽,罗永生老师的勾结殖民——像电影里说的“香港就是香港,什么都混在一起”才是最恰当的方法。
片中结尾说,有些事“一直想忘记但却忘不了”,而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恰恰是“什么都想记得但却抓不住”。虽然时移事易,香港电影的面貌早已不同,也斯的谶语依然不容易打破。一次难得可贵的宏大叙事,华丽地铺陈了全篇,憾没能(或不敢?)真正地写下结尾。n
这部电影又将印证一句老话:汝之蜜糖,彼之砒霜。nn我们经常说电影的审美是非常私人化的,而翁子光的这部《风再起时》将在这点上体现地淋漓尽致,喜欢的人或许会大快朵颐、一本满足,而对另外一群观众则将会充满挑战性。nn因为影评人出身的翁子光这次呈现的是一部带有极强个人风格的影迷电影。nn或许很多人看到梁朝伟、郭富城这样的双雄配角,再加上富有商业气息的海报,会误以为是传统的动作爽片。nn然而但凡只要对翁子光有一定了解,或者曾经看过他的《踏血寻梅》,都会清楚他其实一名典型的作者向导演,这也是在影迷圈中大家会非常期待他的这部电影的很重要的原因。nn所以如今出现了一些评价两极分化的情况也在意料之中吧。nn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是,导演翁子光在互动中表示他也经常会去中国电影资料馆看经典老片,比如《八部半》和《地下》,他也打趣道希望观众能认出他来,却没有人认识他。nn翁子光也表示他在创作中,也必然会受到很多其他电影的影响,因此本就是非常了解影迷的他,拍出这样一部特别有文艺调调的《风再起时》也就不足为奇了。nn还有一点也非常值得分享,导演翁子光也是电影《僵尸》的编剧,谈及这部电影时,翁子光也说他偶尔也会想,如果这部电影由他来拍摄,那么他会拍出怎么样一个版本的《僵尸》呢?nn所以对于香港的这段历史而言,既然已经有了《跛豪》《追龙》《五亿探长雷洛传》等这样的展现,或许就没必要继续重复类似的风格,反而突出了翁子光这个版本的独特性和价值。nn而且,从实际电影的内容而言,显然翁子光的野心更大,他并非只是想要塑造一两个人物,或者呈现一段曲折的故事,他其实更是要用他的视角和方式属于一段横跨几十年的香港影像历史。nn用导演自己的话说,就是这部电影是写给香港的一封情书。nn因此,电影在叙事上,没有采用爽文写法,而是把内容相对均匀地分配到香港的各个年代,故事和人物更多是一种线索,目的是为了把香港30-70年代的重要历史变迁体现出来。nn而在影像风格方面,大量的特写镜头和仰拍手法的确会非常挑战观众的生理承受能力,尤其是144分钟的片长的确会产生一些疲劳感。只是这样独特的风格化摄影,也呈现出很特别的迷离质感,从视觉上其实与电影的年代戏的类型倒是颇为搭配,有很强的历史感,甚至是宿命感,更有一种如同逝去时光的那种有点优雅又有点残忍的感觉。nn可能有人因为不了解香港历史,又因为很少接触这种风格的影片而看起来比较吃力,但是如果遇到了对的观众,那真的会有很好的沉浸式体验。nn这次梁朝伟和郭富城的表演也和其他电影会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不过印象比较深刻的则是许冠文最后的那段很长的英文独白。nn作为香港金像奖的第一个影帝,他的确不同寻常,而且据导演介绍,这些英文台词,许冠文作为曾经专业教学英语的人,有进行针对性修改,使得内容更加符合使用场景,也是很有意思的花絮了。nn通过导演的分享,知道这部电影之前是有过更长的三个半小时的版本的。可以说,《风再起时》是翁子光版的香港往事,只可惜可能基于市场发行原因,如今我们只能看到当下的144分钟的版本。nn当然,电影呈现的内容依然非常丰富,翁子光甚至使用了不少当时的很多纪实影像,来增加这部电影的历史厚重感。nn因此结合上述所有的内容来看,不得不承认导演翁子光的确还是很有勇气和艺术追求的,在获得了这样大体量的投资支持,可以用到这些大牌商业演员后,依然愿意坚持自我表达,拒绝套路话地叙事和影像,真正把对电影对香港的爱注入到了影片中,最后得到了《风再起时》这样的不俗作品。nn不管前期预售和最终的票房成绩怎样,我还是会建议身边的影迷朋友可以去看看这部影片,毕竟那些一味迎合路人观众的电影已经够多了,而像翁子光这样的片子还是很稀有的,这种电影对于丰富市场和审美多元化拥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nn所以还是想要祝福导演翁子光可以遇到他对的观众吧。
“四大探长”是香港电影被写烂的故事,出新不易,无论如何,翁子光拍出了自己的风格。
以“文艺”做底色,脉络还是娱乐性的叙事,当然也讲时代浪潮,讲个人际遇,剧本繁复而臃肿,140分钟的片长彰显了创作的野心,他不仅要拍枭雄,还要拍时事,拍风云变幻,拍命运纠缠。
它就像“四大探长”版的《一代宗师》,无论美学风格,镜头设计,叙事方式,甚至诗词的忽现点题,都在印证这种“精神师承”。但仔细看来,又全不对位,处处都是低配的呈现,比起王家卫的举重若轻,只显得《风再起时》刻意雕琢,失了灵气,也欠缺厚度。
看起来,《风再起时》是“黑帮史诗片”的架势,20世纪60、70年代的香港是警匪题材的富矿,历史人物自带传奇,甚至无需特别编撰,否则也不会一拍再拍。翁子光一定程度摆脱了过往香港电影警匪枪战的流俗,以更大的视角去书写历史,是本港居民、大陆人(片中的潮汕人、上海人)、英国殖民者与日本侵略军的互相影响,多股势力、多种文化冲撞下的混乱无序。
所以黑帮不只是黑帮,恶警也不只是恶警,才写了三合会14K和新义安的兴起与动乱,昔日的抗日游击队也寄身江湖,这是过往香港警匪片鲜少提到的。
导演甚至并不满足只拍史诗,不满足只把《风再起时》做成香港版的“美国往事”或“教父”,与他的前作《踏血寻梅》一样,他不仅仅要拍时代的“一块疤”,还想拍扎入人心的“一根针”。说是时代曲,但更是众生相,大量片长都留给了文戏,磊乐和南江的成长线都写得细密,故事直入人的精神世界,讲灵魂的异化和纠结。所以镜头一再闪回到磊乐的青年时代,先是爱情,心底的一道白月光,然后是悬疑的笔法,像《踏血寻梅》一样,寻找内心原罪所在,白月光下隐藏着致深的暗处。如果没有,就生硬地制造一个,它成为一切黑暗的肇始,屠龙者因此变为恶龙。
电影在南江的经历上同样不吝笔墨,家庭的阴影笼罩一生,所以凡事都在想有什么好处。他出身富贵,英文流利,又是天生神枪手,集万千宠爱一身,看不出什么破绽,便也只能生写一段离奇凶险的“认亲考验”,认亲也是认祖,在日本侵华的背景下,便有别样意味。只可惜这深刻的一笔写得无比突兀,在整部电影中很难支撑角色的行为动机。南江不成南江,而更像梁朝伟本人,演员真是好演员,但一切魅力都来自剧本之外,于角色无益。
现实主义混杂浪漫主义,叙事的碎片化终究未归拢成一条凝神的线索,电影反而呈现出了“四不像”的状态,画面足够考究,年代感也还原得精细,文戏饱满,但人物却总生动不起来,而只是拿腔拿调,还不是程耳电影的那种腔调。程耳的人物是文学而鲜活的,翁子光的人物却是市井的,他们一直呈现一种阶级与精神的巨大分裂,这种分裂从《踏血寻梅》的王佳梅就存在,如今也延续到了磊乐和南江身上。
电影的双雄格局并未写成,磊乐和南江说到底也是互相提携发达,难有什么本质矛盾,强行翻脸只能是情绪化和意识流。“流氓”不是不能感性,但剧作的起承转合就要特别合情合理,不是弹弹钢琴,跳跳踢踏舞,或是做几个深情表情便能够解决的。
包括导演一直努力想要呈现的“深度”,人物的矛盾性,完全被掩盖在情绪的营造和商业广告般的精美画面中。所有情节的推动和角色的塑造,依然依靠市井奇情,粗浅而娱乐的故事,这些故事泄了电影的底,它假装大气与斯文,但实际上依然没有摆脱香港电影的狭隘与局促。
最能证明这点的,是导演在剧作上做了那么多的努力,最后却还是忍不住写了个毫无价值和神采的三角恋。电影看似宏大的格局于是瞬间坍塌了,再怎么去美化修饰动机都补不回去。什么给香港的情书,什么时代曲,最后无非还是男女情爱,香港年轻导演这几年努力做出的大气魄,《寒战》也好,《风再起时》也罢,总在关键时刻泄气,格局最后总还是杜琪峰、王家卫这样的大佬写就。眼界这东西,总要经历人情和世事的磨砺。
翁子光在《风再起时》展露了自己的野心,却也暴露了自己的短板。这不是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只因为能力无法匹配野心,特别是编剧的乏力,拖累了整部作品。你能看到导演对每帧素材的珍惜与留恋,以至于6个多小时片长剪到现在的水平,依然显得拖沓臃肿。
如果仅以这部电影的成色而言,《踏血寻梅》后业界对于翁子光的期冀有点过高了,翁子光的当务之急是需要精神断奶,摆脱对王家卫的追随。他应该有自己的路,而不是成为一个低配版的王家卫。
等了五年。
终于一睹电影《风再起时》的真容。
总体来讲,电影脉络是清晰的,有一种回溯时光的感受,与任何同类题材作品都不相同。
但这部电影却存在剧情缺失的情况,致使观众需要自行弥补前后境况。
这确实是意料之外的情况。
而主要的剧情消失,都发生在第一主角磊乐身上。
这造成了一种奇怪的情况。
磊乐戏份不少,但常常语焉不详、一触即收。
实在颇为费解。
首先是双雄探长的发迹史。
二人先后亮相,关于两位探长在警界底层的日子都一触即收。
但起码给了南江一场枪战动作戏和流利的英文戏去突出其“绅士而有勇有谋”的性格,磊乐的出场就显得有点草率了,只剩下痞赖的表象,甚至早前铺垫的那些年轻时的正直秉性都不复存在。
但这只是开始。
关于恋爱的那一段。
弹琴跳舞都没什么问题,张扬的磊乐获得美人心也情理之中。
但接下来的百老汇歌舞剧和舞台感的戏份,创意和想法当然很好,郭富城的“舞王”身份嫁接过来也毫无问题,问题在于,需要那么仓促吗,而且一跳就“跳过四季”?
不是郭富城的歌迷,可能不知道,他在1997年发行的音乐专辑《谁会记得我》中有一首歌曲《分享爱》,整个MV就是歌舞剧形式的,追逐、等待、迷惘、错过与失落、相遇,不到4分钟时间,就娓娓道尽一场街区恋爱故事。
反观电影里的情节,却只余下仓促。
这明显与导演的能力不相符,所以大胆假设,可能是为了服务于其他剧情,这个部分被大幅删减。
结果是浪费了演员与创意。
再谈谈磊乐的上位。
他走得比同时期的任何华人都更高。
但从电影里面,我们只看到一个“坐享其成”的华人总探长,他的升迁,背后是他的妻子和好兄弟南江的铺路。
这就很费解了。
一个“吃软饭”的磊乐,怎么有底气令一众警员和黑道俯首?
他没有义气、不敢冲锋陷阵,能有“胖子韩”和一众兄弟对他死心塌地?能让严洪、南江在他面前噤若寒蝉?能让那些警界高官生出忌惮之心?
我们却仅能从南江与他人的对话中,瞥见只鳞片爪。
所以很显然,磊乐这个部分的戏份也“消失”了,就像那头惊鸿一瞥的黑豹,确实很有猛兽的血性与气场,但连爪牙都没法露出来,其凶悍也就只存在于想象中,缺少真正的冲击力。
而这又是为了服务于什么地方的需要?
还有一场“无厘头”的戏码。
蔡真去找南江,南江对她说,「你能为磊乐做到什么程度?」
结果是蔡真解去衣衫,与南江的绅士与正直。
缘由是什么?
当然必然是因为磊乐与南江的反目与火拼,所以蔡真前去求南江放过磊乐,但在电影中看来,磊乐又没有山穷水尽,蔡真何至于此?
这里当然又可能会有大幅剧情删减。
此前官方曾经放出一段预告,磊乐被吊起来,遭受酷刑毒打。
据说这场戏连续拍了四个小时, 郭富城被吊起来七次,躲避了43次迎面飞过去的铁锤,这场戏拍完,整个人汗湿衣衫。
这场戏及延展剧情被删掉,或许也算合理推测。
林林总总。
包括情人小燕之死、只手遮天和萌生退意,都显得缺少铺垫和轻描淡写,致使磊乐在“情”之一面浅薄化并表现出只有匹夫之勇,甚至连这一点都描写不足的情状,人物性格和形象因之而扁平化。
甚至连片末交代二人侨居国外的尾声,关于磊乐的描述同样轻忽而空洞。
反过来看,电影的慢镜细语,大多给了梁朝伟饰演的南江,所以有人讲,两位男主演技皆属强悍,但磊乐的角色描写空洞,而南江虽然戏份更少,却写得很丰富。
诚如斯言。
说到这里,想再聊一下两位男主角。
梁朝伟的表演能力不需说,早在《花样年华》就抵达巅峰,也奠定了“内敛”的表演风格,其后基本就以角色“周慕云”为基础做加减法,虽然被诟病表演手段一成不变,但一直颇受业内推崇。
在这部电影里,如上言,角色写得很丰富,也有颇多特意着墨,多谋、善断、深情兼毫无野心,导演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袒露内心和做戏,但请恕直言,这个年龄的梁朝伟,有老戏骨的举重若轻,却早已没有了《花样年华》那年的姿容神韵。
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南江的故事,其实并不具有那个年代的真正代表性,所以很难以他的视角,去升华整个剧情主题。
反而是出身底层、经历生死磨练和竭尽全力打拼的磊乐,应该大书特书。
同时郭富城其实并不是这么用的。
论及情绪的层次、情感的深度与爆发能力,他甚至较梁朝伟有过之而无不及。
经过多年打磨之后,在表演的尺度与力度上,他早已不带一丝烟火气,而《最爱》中的惫懒与悲情、《道士下山》中的内敛与气度、《无双》中的凌厉与多变,都是绝佳范例。
反观磊乐,气场与皮相俱佳,表演亦转圜自如、无可挑剔,却就前述,犹如那头悍勇的黑豹,根本连露出爪牙的机会都不给,一场传奇成空。
而电影就这么颠倒了详略。
如之奈何?
当下的票房情况相当凄惨。
惟余一声叹息。
五年期待,却似乎将见证一场“大片之死”。
但其实电影值回票价。
也仍然相信翁子光导演的能力。
凭直觉,不认为剧本层面应该有如此多的缺失与详略的失当。
或有诸多原因掣肘。
方致使电影出现了“剧情的缺失”。
而如果有导演剪辑完整版。
定当一睹为快。
给个满分,致敬难以复现的阵容。
由于本文内容过多(近9000字),我们列了一个目录,方便大家快速了解文章内容。点开就看翁子光独家舍命爆料!
1.江志强老板说,我们不要继续强奸你的剧本了。
2.在美亚,我用了5分钟拿到了近2000万的投资,回家就哭了。
3.拍《踏血寻梅》前,我被骗写了两个剧本。
4.春夏后来接那些电影,是为了还钱。
5.《风再起时》春夏只来了3天,最后剪出20多分钟戏。
6.“太平洋大逃杀”,我改了10稿,再等等。
7.《风再起时》预计下半年上映,第一版剪了6个小时。
8.他们怕三四线城市的观众看不懂,但好的电影是带着观众走的!
9.我负责演员的表演,永远不成为最佳导演,我都乐意。
10.拍《风再起时》,很多香港人骂我拿内地的钱。
11. 一些香港导演到内地,想接地气,但缺乏文化渗透力和观察力。
12.我自己认为,香港电影没文化。
13.陈可辛是个商人,但我对他有敬意。
14.“满大人辱华”的争议,梁朝伟已经反馈给迪士尼了。
15.金像奖和金马奖不一样,金像奖是大家一人一票。
能采访翁子光,是因为他监制的网剧《蛋黄人》上周五(8月16日)在爱奇艺上线。
这是一部带有温子仁味道的科幻短剧,说像《异形》吧,性尺度还挺大,把sex当喜剧梗用。
本来以为这次采访,会主要围绕《蛋黄人》展开。没想到最后变成翁子光的单方面强势输出。
他问:“你们不赶时间吧?”
我们答:“不赶时间。”
此话一出。
翁子光用他流利的港普、飞快的语速,对我们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信息轰炸。
从上午11点半,到下午2点半,炮火没有一刻停息。我们连午饭都没吃上,聊完血糖都低了,站路边等车的时候饿得双腿直发抖。
翁子光也不轻松,两大瓶水都没压住他嘴唇上火起皮。
根据速记统计,翁子光导演此次输出了约四万七千字。相当于2本刘慈欣的《流浪地球》。
一切都值得!因为内容相当重磅、劲爆!
我们终于知道了当年给《踏血寻梅》撤资的人是谁!也搞清了影后春夏为什么接一些与她格格不入的电影。
包括备受瞩目的“太平洋大逃杀”《海祭》,项目确实停了,停之前翁子光出了10稿剧本,而且已经过审。
01、江志强老板说,我们不要继续强奸你的剧本了
2010年,翁子光花了9个月写完了《踏血寻梅》的剧本,之后通过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找到了愿意出资的安乐影业。
安乐影业是香港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老板江志强在业内极有声誉,推出了许多商业巨制,也扶植过不少新导演和文艺影片。
代表作包括《卧虎藏龙》、《十面埋伏》、《捉妖记》、《寒战》、《黄金时代》。
2011年,翁子光与安乐影业出现分歧,导致《踏血寻梅》失去投资,被搁置三年。
这个分歧究竟是什么,又是怎么发生的?时隔八年,翁子光第一次对第一导演(ID:diyidy)详述内情。
他曾经恨过江志强,但现在,他把江志强视为真正的君子。
这个故事过了那么多年,值得说。
江老板本来是想给我投《踏血寻梅》的。我感觉我是那么多导演里,对他最不尊重的。他用stubborn(执拗)来形容我。他觉得我是许鞍华之后,第二个最stubborn的导演。
《踏血寻梅》里的杀人犯(白只 饰)和佳梅(春夏 饰),江老板想用明星,但我不同意。他说了用谁,但我不便说。
还有剧本、整个电影的包装、片名,他有很多意见。我都不喜欢。
他说,你的电影必须要让每个观众都看得懂,要让旺角百老汇的观众能看懂啊!
我说,好啊,让你旺角百老汇的观众看懂,我就没办法让你IFC百老汇的观众同时喜欢,没有办法做到。
很多分歧,很痛苦。
有一天,我早上还去看景,他约我中午喝咖啡,直接坐下来说,“我们决定不再投你的电影了,只要我继续投你的电影,你的剧本就会继续被我们强奸。”
我现在会形容,江志强是我心里面真正的君子。他不这样做的话,就没有后来的《踏血寻梅》了。
完了之后,我很失望,很痛苦。因为所有人都弄好了,郭富城的造型做了,金燕玲的旗袍在做。
为什么这些老板会这样对待我?我是为电影好的,不是说为了什么势利,导演费都要倒贴出来。谈演员的时候,几乎眼泪出来,几乎要跪下求演员来。
我当时是有点生气的,真的是有点恨。
02、在美亚,我用了5分钟拿到了近2000万的投资,回家就哭了
江老板当时还说了一句话,“你去外面找投资吧,一定会找到的,因为这是人见人爱的剧本。”
这话错了。
所有公司的投资人都说,江老板都搞不定的导演,我们敢要吗?
江志强是谁呀?带出周显扬,还有后来《寒战》那俩哥们儿,陆剑青、梁乐民。
我记得郭富城请我去看演唱会,大屏幕在播《寒战》的预告。真的不是味,本来我们电影能拍好的,现在为什么放《寒战》,为什么没有放《踏血寻梅》?
后来,我特别感谢罗秀丽,特别感谢!她是帮美亚看剧本的,一直觉得《踏血寻梅》是个好剧本,所以才跟老板说。
我坐在美亚公司里,真的几乎哭了。
美亚的老板李国兴坐在对面,我给他讲了五分钟,大概戏怎么样、剧本很多人喜欢、郭富城的档期在、必须要拍了。
他从对面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
他说,导演,你很想拍这个戏吗?
是。
好吧,去吧,你放心去弄吧。
5分钟,我拿了一个不到2000万的投资,回家就哭了。当时我找了一年多投资。
所以我对美亚是非常感恩的,特别愿意跟他们合作,《风再起时》也是。
有一天时过境迁,安乐的女经理何韵明跟我喝咖啡,她说:
翁子光,我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导演会这样跟江老板说话。你很坚持,我很欣赏。但是我想问你,李安导演坚持不坚持?为什么他能用他的方法坚持下来,还能让大家舒服呢?
哇,我当时就如梦初醒!其实做导演还是做人。
后来金燕玲也跟我说了四个字,举重若轻。你觉得很重要的东西,可以用很轻的态度,让大家来帮你完成。
03、拍《踏血寻梅》前,我被骗写了两个剧本
翁子光的剧本一直被人称道,麦浚龙的《僵尸》、郭子健的《救火英雄》都有他参与创作。
《踏血寻梅》的剧本还曾在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上,拿到过香港区大奖,备受业内好评。
编剧是他的强项,也是他的“利用价值”。安乐撤资后,为《踏血寻梅》找投资的那一年,他被骗了。
中间也有一些人哄我,说我帮他做监制,他投资我的电影。结果是哄我写剧本,大家知道我的能力在剧本。
《踏血寻梅》拍之前,我写过两个剧本,完整地写。觉得,啧,就是被人骗了,其中还有一个是大导演。
(香港人吗?)对,不说谁了。也不难猜,我没帮多少个导演写剧本,将来就知道了。
04、春夏后来接那些电影,是为了还钱
为《踏血寻梅》挑选女主角时,翁子光看了180多个女孩都不满意,最后意外找到了春夏。
《踏血寻梅》上映后,引发极大轰动。第一次担任电影女主角的春夏,尤其受关注,当时只有22岁的她,大胆出演暴露镜头,表演真实动人。
之后提名了金马奖、金像奖的最佳新演员,并在金像奖上战胜张艾嘉、汤唯,斩获了最佳女演员奖,成为内地第6位获此殊荣的女演员,也是金像奖史上的第一位90后影后。
但《踏血寻梅》之后,春夏一直没有能匹配自己影后身份的重要作品。
为什么?
翁子光说是为了还钱。
《踏血寻梅》之后春夏真的红到爆炸,最高记录一天有20多个片约。
杜可风做导演,找春夏,但她真没时间。杜可风生气了,说我们都爱你,都为你服务,都拍你多好,你竟然不来我电影?
当时春夏不喜欢经纪公司的很多安排,包括“中国第一个三级片影后”这种说法,她要脱离经纪公司,就把双方的合约给买了。
我们公司就当了春夏的临时经纪人,垫了一些钱,春夏为了还钱就接了这些戏。
《脱皮爸爸》,她演吴镇宇的老婆,完全不适合。
《脱单告急》本来找她演钟楚曦的角色,这个更适合她,她有逗逼的一面。但是她没信心,而且对电影特别认真,演的时候就没有喜剧的放松状态。她宁可去选女二号。我觉得她心意里面,就是“我要完成工作,还钱。”
她是为了摆脱自己旧的命运。
演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不是为还钱,她一直喜欢许鞍华。我不知道电影公司出什么差错,《明月》报金像奖,一没梁家辉,二没春夏。如果报了,说不好春夏可以提名女配。
反正我都得罪人了,我觉得许鞍华的《第一炉香》最适合的就是春夏。如果我拍,一定用春夏。
有人说,春夏《踏血寻梅》之后就没有代表作。这不公平,因为很多电影没出来,包括徐浩峰的《刀背藏身》,选片很好。我觉得,没有同龄演员能跟她一样能演出角色的那股劲。
而且《刀背藏身》用了她快半年,春夏最好的地方是不轧戏(同一时间段,为两个或多个剧组工作)。
她签壹心娱乐的时候,我很怕这个公司太商业了。但签了之后,帮她接了《第十一回》(陈建斌)、《怪物先生》(黄智亨),跟张震演的《离我远一点》,很重要的一个是《1980》(梅峰),后期已经做完了。
这些戏如果一杀出来了,你看春夏还得了?她在等待第二次爆发。
05、《风再起时》春夏只来了3天,最后剪出20多分钟戏
一般对称的脸是最好看的,像吴彦祖。春夏的脸就没那么平衡,有一点点歪。她以前经历过交通意外,我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她的三七脸很好看,特别立体。我和杜可风当时研究,偷偷拍。我们给春夏最好的,用光也是最好的。
郭子健最近做监制,拍《怪物先生》,春夏有参演。
郭子健说,春夏就像王菲一样,老是觉得自己不好,但是她其实是最好的。如果有任何表演不好,永远不会是她问题,永远是导演的问题。
这是对的。周迅没拍过烂片吗?汤唯没拍过烂片吗?巩俐都拍过烂片,看你怎么用她嘛。
我拍《风再起时》,她来拍了三天,结果我剪出快20多分钟戏。
春夏就是春夏。
当时我在A组拍她的时候,B组已经在叫她了。
最后她去机场的路上,摄影师还让她踩着单车跟着机器,用16毫米胶片拍她。《风再起时》我们用了少量16毫米胶片,来拍一些特殊时刻。
春夏也觉得,翁子光,在你的片场我是最放松、最安全的。
06、“太平洋大逃杀”,我改了10稿,再等等
太平洋大逃杀案,又称鲁荣渔2682号惨案。2011年“鲁荣渔2682”号渔船出海,33名船员内斗,最终11人存活、16人死亡、6人失踪。存活的11人均被判刑,其中5人判处死刑。
2016年年初,《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发表记者杜强采写的特稿《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引发极大轰动。
翁子光原定于2016年10月开拍改编自案件的电影《海祭》,但未能成行。
《海祭》为什么无法推进?停摆前进行到了哪一步?翁子光都做了独家答复。
《海祭》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公布要拍后,微博很多人反应太大了。特别有一些人说,希望这个电影过不了审,希望能做到《踏血寻梅》那样。
其实电影局很无辜,他们要把一个国家批准的关,又怕被公众骂。我挺体谅的。
打破禁忌的东西,是我们很想去看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我不是药神》?其实他在打擦边球,真的打到边缘,能给到现实主义的力量。
《海祭》,我还在等电影局的信息。
我们改了10稿,当时过了公安部、电影局的审查。
这个电影,没有伤害民族感情的东西。
里面有没有真善美?有。完全是在说一帮人忏悔,世界上应该有公义。有人性挫败感的时候,怎么面对自己。
剧本非常好。很多导演看了之后都觉得,不拍太可惜了!我也有计划,这个是一直在我心里面的梦。
其他就不具体说了。
但面对审查,我从来都没那么害怕。大家是文明对话,他今天不给你过,你给他一个可以相安无事的版本,英文叫win-win,双赢。我愿意做配合,不会去抱怨、谩骂。
我们希望给观众有灵魂的东西,希望抛问题给观众,没有恶意的,就在这个层面上做电影,那怎么了?
但是我必须要很真诚,有些话我说不出来,你让拍我也拍不了。
未来有一天,我会不会为了钱去做我不相信的事情?有可能。但我更希望我的电影提一个问题,大家共同想答案在哪里。
07、《风再起时》预计下半年上映,第一版剪了6个小时
《风再起时》是《踏血寻梅》之后,翁子光第一部自编自导的长片,由大地电影和美亚娱乐共同出品。
影片以香港“四大探长”的真实故事为蓝本,讲述两大探长磊乐(郭富城 饰)与南江(梁朝伟 饰)的事迹,两人领导香港过万名警察并控制罪犯活动。但一山不容二虎,随后廉政公署出现,冲击二人的势力和关系。
此前的《跛豪》《五亿探长雷洛传》《追龙》都有涉及过这桩故事,翁子光为什么又拍一遍?新在哪?
《海祭》没做成,我马上赶来做《风再起时》,整个事情来得很急。
郭富城、梁朝伟都来了。许冠文本来是推的,我求他来的,因为我要做一个代表香港电影人的东西。
《风再起时》预计下半年会上映,现在在收尾。因为是历史,我希望透以前的香港,看未来怎么展望香港,去讨论这个。
之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剪得太长了。第一版6个小时,第二版4个小时,一直到现在大概140分钟以内。我觉得损失不大,因为选好的东西出来。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想拍《风再起时》?
两个原因,一个是拍《踏血寻梅》时,我一直看郭富城的脸。这个男人的脸怎么那么精致啊!很多人说他像小李子,我觉得真像。如果拍好莱坞人物传奇电影,他特别有感觉。所以就想帮他拍一个老香港的黑帮电影。
第二个原因,我很喜欢那个年代的跛豪、雷洛,就觉得要拍一个属于我翁子光的。
你看当年《五亿探长雷洛传》投资也不低,也有刘德华演,但现在进入合拍片年代,我感觉很多方面要进步,可以做得更细一点,还原度更高。
现在不是有影城吗,也可以在广东找到一些景。《一代宗师》也去过,有一条街拍了梁朝伟跟章子怡的背影。
另外一条周星弛看中了,想拍《功夫》,后来他改到上海搭景拍。
我一去那,就感觉看到我小时候的香港了,因为这些感情,我就已经想拍了。
我没有觉得《风再起时》多好,但这是我给香港电影一个情书。我几乎把自己推到了最后,是唯一一次我给香港电影做了这个事情。
接下来我要跟姚晨去拍戏了,三四个计划里都没有香港的项目,所以我特别坚持。
08、好的电影是带着观众走的,不要贬低观众!
《风再起时》的命运怎么样,我真的不知道。
最大的问题是《风再起时》既很传统,也很新。有些人看了粗剪,怕三四线城市人看不明白。这是你说了算的吗?为什么要贬低观众?
好的电影是带着观众走的,这话必须要帮我记下来。
《流浪地球》之前,观众对科幻有要求吗?有理解吗?我相信《星际穿越》到三四线城市也卖不好。那怎么了?
我这回很坚持,有点自私的。
拍《明媚时光》的时候,我已经有个很深的感受,观众不是看他们百分之百明白的东西,他们最后会问你问题。《明媚时光》在德国慕尼黑放映,观众第一个问题是,香港不是回归了吗,为什么跟内地之间还有一个海关?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啊,我常常说电影是为你带来问题的。
《风再起时》是这样。《踏血寻梅》也是,它是非常不商业的电影,但是你看豆瓣有多少人看过这个电影?内地观众都怎么看呢?
下载。
为什么那么多人去找下载来看这么一个这样不商业、没有哄观众的电影呢?而且看完之后还很痛苦?
因为,好的电影能留下来。
我跟投资方说,我不能保五六七八线城市能看得懂,我只能保品质。
但是我不知道《风再起时》能不能卖钱,它跟《追龙》《扫毒》《无双》很不一样。《追龙》不是已经有2了吗?大家不需要去看这种东西的副产品。《风再起时》是新的。
《风再起时》也不可能做得特别火爆,这不真实。《追龙》也不真实,能整个大厦都塌下来吗?如果这样的话,香港历史没有记载吗?
每开一枪到底那人有没有死,我都要考虑的,我不会莫名其妙拍一个大场面。
09、永远不成为最佳导演,我都很乐意
我有的最大的东西,就是演员的力量。我没有辜负他们,包括杜鹃。杜鹃真的是个惊喜!
她来的时候,大家害怕她不会演戏。但是杜鹃很聪明,第一天来,发微信问,导演你觉得那个年代的女人走路应该怎么走?
她受过王家卫的调教,怎么可能不会演戏?有偏见,是因为导演把她摆花瓶了,《中国合伙人》之后,没有导演用得好她。
我是导演,我负责演员的表演。
金像奖,《踏血寻梅》所有演员得奖了,最佳导演输了,我没有一点不开心。
徐克是我偶像,他得奖值得。《智取威虎山》多难拍啊!如果徐克拍《踏血寻梅》,他可以拍出他的味道,但是《智取威虎山》我连完成都完成不了。
永远不成为最佳导演,我都很乐意,但是希望我每一个电影都有演员提名影帝、影后。
10、我拍《风再起时》,很多香港人骂我拿内地的钱
《踏血寻梅》之后,有人说春夏滚回内地,凭什么来拿我们的影后?当然,也有人说春夏演得好,还是很持平。
更大的原因,是他们知道我翁子光是非常持平的,我会相对综合一点。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明白我。
香港人来骂我说,你拿内地的钱来拍《风再起时》,你这个电影不会好!我是特别不服气的。
趁着《踏血寻梅》,我能拿到这个钱,用那么大投资,拍一个关于香港的电影,你还来骂我,我觉得很无辜啊。
没这个钱,我请得起梁朝伟吗?请得起郭富城吗?请得动许冠文吗?这个组合不用钱吗,加起来已经是成本的一半了。
搭景、美术呢?怎么你就这样去批评我?你不想看这个规模的电影吗?
现在一些小成本电影,很多导演在担当啊。《一念无明》、《沦落人》不是很好吗,为什么翁子光还要拍呢?
我当然会拍,我一定会回去拍的!
11、一些香港导演到内地,想接地气,但缺乏文化渗透力和观察力
拍《风再起时》,感觉我慢慢开始来内地发展了。很多时候我们要去找合拍片年代的平衡感。
我觉得很多香港导演,真的是被合拍片所谓的宏大市场耽误了。
像《毒战》,不管是商业上还是艺术上,没有太多人觉得成功。我觉得这对杜琪峰来说也是一个打击、一种困惑,他已经拍到这样一个成色了。
对我来说,《毒战》精彩的地方,可能比《放逐》《黑社会》难度更高。
但为什么就没有一种文化认同感?它在合拍片里面勉强可以找到位置。但不像《黑社会》那么神采飞扬,没有当代性的感觉。
我觉得《毒战》真的是杜琪峰最后的代表作,他之后的作品都不太杜琪峰了。很多导演迷失过后,会真的不知道怎么走。
特别一些香港导演来内地一段时间后,满口都是审查啊、过不过啊、观众喜欢看什么啊,或者所谓的接地气。
接地气是帮导演的东西,但是后来发现是害导演的东西。因为他为了接地气,可能会做一些自己不相信的事情。
我常常举例说,香港导演来了内地,还是找茶餐厅吃饭。说接地气,但他们没有想生活在这里。
他们觉得我是香港人,来这里搵食(赚钱)、干活。但是没有信任这个地方,没融入。
你说他们有没有诚意?他们很诚恳,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来的。2000年之后,香港导演最自豪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在香港拍的商业类型片牛X,我们来是出卖技术的。
但他也觉得,在艺术层面,难道我们能跟张艺谋比吗?能跟田壮壮比吗?其实也有这种想法。
很多导演,说难听一点就是工匠,提供一个在形式上取悦观众的东西。
12、我自己认为,香港电影没文化
香港人没有很强烈的乡愁、苦难,没有经历过文化的冲击,他们一直在一个很强的安全线上面。很多时候都是消费主义、享乐主义。
什么尽皆癫狂,尽皆过火。这些都是哄香港电影人的,硬要给香港电影赋予意义。
徐克的电影,我觉得最重要是过瘾。《无间道》最主要是好看。但《无间道》的卧底文化、后97什么的,就观众给电影的很多符号,香港电影有多少文化色彩在里面呢?
对不起,我没有觉得。
许鞍华或者有,她念英国文学的。谭家明可能有,他是从新浪潮熏陶过来的。
这波新浪潮的人有,过了新浪潮,根本就没有。
13、陈可辛是个商人,但我对他有敬意
陈可辛是我很欣赏的导演,我很不喜欢《中国合伙人》,有点谄媚。但是我很喜欢《亲爱的》。
陈可辛的改变是非常厉害的,简直是变成另外一个人去做事情!
陈可辛从来不是编剧,跟许鞍华一样。但他们的文化观察力,比其他人强很多,帮助编剧去完成。
同时陈可辛有一个普世价值观,他跟许鞍华都是从美国回来的,会给你一个新的角度。做《中国合伙人》,他很聪明,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完全按照套路做,结果成功了。这个东西卖钱,给他一个很大的鼓舞。
但是他在那么大的鼓舞之下,还愿意去做《亲爱的》,这才是我对他的敬意。
说实话,我就觉得陈可辛是个商人。
我曾经跟他说,我没有那么喜欢《甜蜜蜜》,因为觉得很计算。他自己也说,他更喜欢自己的《金枝玉叶》,觉得更耐看。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跟别人这样说,但是我不怕出卖他,说吧。
我也不断地提醒自己,我到底有没有文化渗透力和观察力?
所以在这边交朋友的时候,我跟他们坐下来,不谈电影,就是谈天说地,我常常希望自己尽量去过生活。有很多事情我去看,去投入其中。
14、“满大人辱华”的争议,梁朝伟已经反馈给迪士尼了
7月21日,漫威公布旗下首部华裔超英单人电影《上气》的选角,梁朝伟饰演“满大人”。不少中国观众表示“满大人”属于辱华角色,并进行抵制和批评。
我觉得这个事情,对梁朝伟是不公平的。
现在大家的“羊群心理”是很重的,所以要很小心。你到底有没有独立地思考?在没有违反爱国的原则之下说真话?
电影没出来,你怎么知道剧本是怎么样?现在的蝙蝠侠跟以前的蝙蝠侠一样吗?诺兰拍的蝙蝠侠还被狗追呢,角色一直在变。
我常常跟梁朝伟微信,我跟他是特别好的朋友,这话就不要写了。我不想让人家觉得,你是不是装熟。
他说跟迪士尼已经反馈过了,他们特别注意这个事。
所以这个人物,不会是观众想象的辱华。怎么可能呢,人家漫威不想来内地吗?
只是大家都沉醉在说同一句话。
所以我现在,特别讨厌吊高嗓子说废话的人,社会上有很多这种人。我很讨厌口号,不喜欢跟风。你要冷静下来,你看到的是不是真的?因为有时候群体打倒小众,会很容易成功。
15、金像奖和金马奖不一样,金像奖是一人一票
金马奖,不说了吧。
金像奖,我只能说,港片现在是非常不够的。
金像奖跟金马奖不一样。
金像奖是协会的会员投票,范围很大,集思广益。金马奖很少人,所以会出有个性的选择,鼓励一些特别艺术的东西,金像奖做不到。
很多时候大家会分析金像奖的用意,其实没有,因为是大家一人一票的。甚至没有讨论会、评委会。
我属于导演会,也是编剧会,但只有一票。最佳电影投的谁,真的有点忘记了。记得,也不能告诉你吧,比较尴尬啦。
(采访:法兰西胶片;撰文:空山)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第一导演(ID:diyidy),别误解,不是要做导演界的第一名,而是要记录电影的第一表达在导演!来这的导演,都敢说真话。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