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张家辉阮经天王大陆秦沛马浴柯陈国坤连凯吴启华李相炫陈晓依何昕霖姜皓文
类型:剧情动作悬疑犯罪导演:马浴柯 状态:正片 年份:2023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6.3分热度:4 ℃ 时间:2024-06-11 17:00:15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算是一部看着比较失望的片子,看电影前看到评论区一排五星,还以为会有多好看。
这部电影,怎么形容呢,就像是披着东南亚“器官贩卖”外壳的复仇片。
导演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拍了一部尺度这么大、全片打打杀杀的电影,依然能让人昏昏欲睡。
全片看下来的感觉就是,导演很努力了,但最终只拍了一部不及格的片子。
开头的时候,电影的叙述太过于乱了,几分钟的时间切换了不知道多少个场景,人物更是一个个挤着出场,观众要记住太需要脑容量了,这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观众没有代入感,没有看明白你想讲的故事,反倒有一种晕车的感觉。
有代入感的电影是怎样的呢?
《肖申克的救赎》前几分钟是男主在法庭上被宣判有罪,很简单很清晰,但是能让观众怀疑他是不是被冤枉的,会想要继续往下看;《勇敢的心》前几分钟,基本就是突出了众多尸体被悬挂起来的那一幕,血腥、恐怖、悬疑的画面可以一下击中人;就算是电视剧的话,《权力的游戏》前几分钟也只讲了北国雪地上横尸遍野的惨状。
而《怒潮》,前几分钟讲了财团纷争、器官贩卖、杀人事件……
这么大的信息量一下子塞给观众,就算尺度很大,画面很血腥,也挡不住昏沉睡意。
电影还有一个特别让人睡意翻涌的点。
导演太喜欢抒情了。
他特别喜欢【柔美bgm+感人故事】,但要命的是,抒情抒太多了,每个角色都要配上好几段【抒情过往】,就算观众的泪点低成负数也哭不出来。
更要命的是,这些抒情片段,大部分都被插在了疯疯癫癫的打戏之后。
这就导致了以下画面——
我:打戏诶,好像很刺激的样子。
导演:刺激完了吗?马上来感受我爱的暴击吧~
我:好的,人麻了。
导演:哭完了吗?我们继续打!
我:好的,打吧。
导演:别急,后面还有你哭的。
我:……
导演:你怎么不说话了?
我:zzzzzzzz(睡梦中)
其实看得出来,电影的打戏很想学习《杀死比尔》那样的暴力美学,我看到了一些致敬细节,但很可惜,真的连皮毛都没有学到。
电影的打戏吧,不仅没有看出来任何【美学】,还让人眠于梦乡,原因无它,太多又太千篇一律了。
这就导致了,电影结构变得极其奇葩:
打架——抒情——打架——抒情——打架——抒情
给导演一个小数点,他就可以无限循环地拍下去。
观众的心理be like: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有完没完啊!
而“器官贩卖”这个题材,就变成了一个壳,来包装这个奇葩框架的一个壳,好让导演能顺利地把故事讲完。
而对于“器官贩卖”这个话题,没有更深刻的讨论,有的只是开启了主角的复仇大业。
此外,很想吐槽张家辉的造型,是那种“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和中年大叔的结合体,又老又年轻的。
造型师可能觉得这样是帅气和邪魅的薛定谔综合体,但观众看到的是——【中年大叔的杨洋模仿秀】、【张叔半老,风韵无存】。
倒是王大陆饰演的马文康,还比较贴剧情,从【我的保镖女婿】变成了【我的卧底竹马】,不过他的颜值就像哈利波特里面的怪味豆,你也不知下一秒他是香皂味还是泥土味。
导演亲自饰演的那个配角乌戈,emmmm,突出一个演技无灵魂,角色无智商,还有一幅很容易让人走神的容颜。
最后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最近既缺乏刺激又失眠的话,可以去电影院补一下觉,还可以顺便缓解一下容貌焦虑。
《怒潮》。5分。
马浴柯编剧、导演,张家辉、阮经天、王大陆主演作品。
复仇片拍成悬疑片,就容易在叙事上坠入自我欺骗,以为玩了一手悬念,但故事的过程中并不会显得更加精彩,也不会跌宕起伏。
比如《超体》、《安娜》、《狗神》这种,看起来就非常刺激,不用闪回,不用解释悬念。
洪泰集团改选会长之时,张家辉饰演的杀手陈安非常高调出现,在保安和警方的双重保护下如入无人之境,不用猜都能想到,集团内部一定有内鬼。
但没想到以洪泰如此残暴的管理,竟然找不出一个真正的消息,而反而把整个集团搞得四分五裂,看起来从老大到高管层,人人都有嫌疑。
然后阮经天饰演的酗酒自我放弃的警察队长出现了,一边收钱,一边放走杀手陈安。
再然后看起来老大身边最信任的马仔王大陆饰演的马文康出现了,他决定只身一人羊入虎口探险。
事实上这样的片子如果正常叙事,从头讲起,它一定能在最后决战时刻迎来高潮。
顶着寒冷的北风,去电影院看了《怒潮》,后悔。
昨天看的同样张家辉主演的《爆裂点》,当时觉得有一些不合理。但今天发现和《怒潮》比,《爆裂点》已经算是神作了,至少故事完整,凑头到尾没尿点。不像《怒潮》像裹脚布。
1、挂羊头卖狗肉
《怒潮》说的是揭露黑暗交易的人体器官贩卖,实际上与这些根本没有半毛钱关系。就是炒作恐怖元素而已。
最大胆的镜头就是女孩关在笼子里哭而已。
血腥恐怖程度 不及昨天看的《爆裂点》十分之一。如果你以为会有什么恐怖镜头,那建议你去看《爆裂点》。《爆裂点》真的尺度太大了。一开头警察就被分尸
2、剪辑混乱,故事支离破碎
电影没有完整的故事线。从头到尾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加上快速的画面切换,几秒就跳下一个,眼花缭乱。
导演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补充故事。
不是靠情节推动。
而是拍完一段,然后就回忆一段
最后就说算清楚了,但是一点不精彩。
故事也非常老套。
可能导演以为观众看到后面会夸,原来这么多伏笔。
实际上是,观众看到后面,会觉得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还有必要通过凌乱的剪辑搞这么多花样吗?
3、人设虚假加煽情
里面三位主演的人设真是无力吐槽。
都什么年代了,复仇就单纯的复仇,还搞得要拯救全世界一样。
一个个圣母心爆棚。
观众很难有代入感。
4、人物降智
反派自相残杀,一点不合理。
正常人都会调查一下,是谁请的杀手
不会父亲直接杀了儿子。
后面张家辉一个电话,就让反派两个团体自相残杀更是假得离谱。
他们也不关心谁打的电话,也不关心别人来干什么,直接就生死相搏
反派降智还有很多,还有前面当着哥哥的面杀了主角的妹妹,结果却没杀哥哥,只是丢到了水里,等着哥哥来报仇
把妹妹杀了,正常人都会毁尸灭迹,结果反派还故意把妹妹的尸体交给警察,然后尸体再交给哥哥,说是车祸。
如果哥哥是刚从国外赶回来,不清楚真相还差不多,但是你们当着哥哥面杀死妹妹,还告诉别人是车祸,你是当别人哥哥傻吗。
还是说怕哥哥不知道警察局黑,还要在哥哥面前证明一下警察局到底有多黑
这是正常人做的事情吗?
警察局长莫名奇妙跟着主角去钻小黑屋拿东西。他也不怕小黑屋有机关和陷阱,进去就死。
而正派人物金手指大的出奇,随便一个人杀所有人,战力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片子
知道是拍犯罪集团的片子
不知道还以为是在拍黄飞鸿这样的英雄片
主角金手指大,但智商低
本来是报仇的,结果最后关头,可以杀反派BOSS了,又突然不杀了
就跟某大片,牺牲了好多人去杀秦桧,等到最后一步,却只要秦桧背一下满江红。
主角放过反派之后,结果反派彻底黑化,要拉着所有被抓的女人一起陪葬
然后主角团,明明可以逃生,却反手关上铁门留下来,三个人一起砍翻一个江湖
为了救那些被抓来的女人,阮经天放弃了战斗,导致王大陆就死了
感动吗?
并不
只是觉得白X加圣母
莫名其妙放过反派的白X,放过反派的白X,再加上为了救他人宁愿身死的圣母
而且圣母做完这一切之后,不去浪迹天涯,转身就去警察局自首了
果然不是一般人
黑帮片,好莱坞和香港都是大师和佳作辈出,但是进入近十年,好莱坞尚有马丁斯科塞斯在支撑着这一类型,起码还有《爱尔兰人》的出现。
而同时期我们在香港影坛则已经看不到能够达到曾经《枪火》《黑社会》《无间道》《古惑仔》的水平和影响力,甚至是《卧虎》、《夺帅》、《放逐》级别的作品了。
非要说的话,也只有某人的《选老顶》、《扎职》可以看看,而其他片子则大部分算是以所谓的黑帮为背景,为封面,实际就是个枪战动作片。
黑帮片的本质在于,电影要明确地展示黑帮的内部组织,人际关系,故事线要通过黑帮内部的利益纠葛、恩怨、阴谋来展现一种恶的内核本质,这一点自从对于《古惑仔》的大规模批判后,尤为明确。
在庞大而严密的组织里,寻求兄弟情义,在大组织的固有规则中实现突破,或是在关键的选择中选择向现实妥协,这些基本上是黑帮片的核心卖点。
无论是《黑社会》中的兄弟反目或是“钓鱼”,还是《古惑仔》中洪兴和东星的尔虞我诈,亦或是《无间道》中的卧底与反卧底,都脱不开上述要素。
马浴珂在很敏锐的抓住了这种特性,并且成功运用在了《怒潮》里。
不由得在这里赞叹一下马浴柯,做导演要比做演员更出色。
我认为这部导演处女作能让他一下子就跨到了前三分之一的导演层级里。并不是说这部电影所展现的商业和艺术成就有多高,而是马浴珂在本片中展现出来的未来可期。
毫不夸张,作为处女作,本片丝毫不逊于饶晓志的《无名之辈》和孔大山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虽然三人风格迥异,但是都能显现出创作者的光芒。
马浴柯在本片中展现的亮点——用比较熟悉的黑帮题材,做出了内地特色,而这种特色并没有背离黑帮片主要的卖点要素。
以黑社会集团董事长的改选为起点,穿插了黑帮内部的争权夺利、骨肉相残、尔虞我诈,同时也把视角放到了器官买卖、人口贩卖上、官商勾结等社会议题上,以复仇为核心,以谁是内鬼为悬疑线,商业要素上的重点动作戏份,以大场面的火拼为卖点。
于是,大家看,上述的要素,基本上都是借鉴了之前成功案例的经验(《无间道》-内鬼、《放逐》-复仇、《黑社会》-内斗、《古惑仔》-火拼)。
所以本片没有脱离黑帮片的就有味道,同时加入了自己的新东西。
而这种新东西,我认为是完全的创作者特征,对于马浴柯来说,就是全片自始自终有强烈的情绪充斥在银幕上。这种强烈的情绪通过镜头、配乐、剪辑、色彩等等要素,始终在提醒着观众,挑动着观众,直到最后,给予最强烈的一击,使观众得到一个情绪上的爆炸体验。
我认为这个爆炸点,就是在影片最后10分钟左右,影片中最后一场械斗戏开始之前,张家辉、阮经天、王大陆的身份正式在黑帮众人面前曝光时,张家辉关上了舱门,即绝了自己的退路,也绝掉了黑帮的退路。
三人站在高处,死斗即将开始!
这一刻观众的情绪会达到最高潮。
某种程度上,起码马浴珂在创作时,仿佛吃了兴奋剂,和达米安查泽雷在一个精神状态上。
这种创作者情绪,或者是激情,让影片中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化的打斗戏,简单的你死我活,而是在阴谋、暴力之中,始终充满了充沛的情感。
而在本片众多的情感激荡中,愤怒是最核心的,也是本片最核心的讲述价值——给大家展现了,充满愤怒的人能够做到什么极致。
愤怒这种情绪,隐忍在电影的各处,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每个人的表情,甚至但我们了解到小妹的遭遇后,让观众也充满了愤怒。
愤怒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让影片中的不可能化为可能,让血肉之躯变成钢铁,让尊严犹如蝼蚁,让人化为阴沟里的老鼠。
看似代价巨大,但在复仇所带来的结果面前,什么都是值得的。
本作另一大亮点就是动作戏。
马浴柯非常清楚自己在动作戏上缺少经验,所以很巧妙的在动作戏上有了大量的氛围渲染,最后得到的效果很成功。
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大量使用大规模械斗,短镜头,快速画面切换等等小技巧,弱化观众对格斗细节的关注。
同时避免了绝大部分动作戏使用火器,使用拳拳到肉或是冷兵器,让动作戏的残酷性更上了一个量级。
马浴柯在群斗戏上非常有想法,全片有三场团战戏,除去最后的高潮一场,另外两场非常精彩的长廊打斗,用了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用长长的走廊作为场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空间的局促性,要知道,在有限空间里的肉搏战,比起空旷空间来,能够给予更多压迫感,而群殴所产生的压迫感和血腥程度更胜一筹,另外,也能最大化的弥补打斗细节上的短板。
第一场长廊战斗,发生在黑帮的制毒窝点,情节把这段设定为在一片黑暗中的搏斗,所以除了一些模糊的影子,马浴珂用了大量侧面描写——镜头安排在长廊之外,我们只能透过窗户看到人影晃动,破碎的窗户,被扔出窗户的人,这种侧描能让观众充分发挥想象力,能深刻感受到一种激斗的气息。
另一场长廊战是中后期在医院过道发生的黑帮内斗,这一场就是用短镜头,闪现,碎片化每一个动作,直接的血腥场景来展现最残酷的黑帮之战。
而与第一场长廊战斗不同的是,这出戏在灯光之下,每个人都清晰可见,因此导演安排了两个核心人物作为这场群斗戏的焦点——企图上位的二把手乌戈和董事长的首席打手乔治。
他们分别由马浴柯和陈国坤扮演。
在本场戏中,乌戈的桀骜不驯和乔治的杀气,被两位演员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马浴柯扮演的乌戈,即使身陷重围,仍然不慌不乱,霸气外露,置生死于度外。
全片对手戏最精彩的片段就出在这里——
当乌戈最后即将覆灭在众人的乱刀之下时,乔治展现出了不忍的表情,同时影片画面回溯,记忆中乌戈和乔治等一家人和睦的场景,我们能够感受到两人是有情谊的。
让残忍和温柔交替出现,让无情和亲情在此刻交汇,我们越清楚终局的结果,就越会唏嘘曾经的过往,同时给予了这些黑帮人物更多的血肉,让观众们看到仅存的那一点点人性的影子。
在最后乌戈和乔治的决斗中,当乔治用刀刺入了乌戈的心脏时,我们能看到乔治眼中隐隐出现的泪光,一种动容,在情谊和忠诚之间,乔治选择了忠诚。
整部电影,最让人感到惊喜的就是演员了。
张家辉的表现嘛……也就那回事。
而王大陆和阮经天的表演则出乎意料的精彩,尤其是最后谜底揭晓后,我们了解了两个人的一切后,会发现他们在电影里所展现的态度、情绪,包括动作,都隐藏着内情,影片也以回溯的形式向观众揭开之前故事背后的秘密,这也是悬疑题材惯用的加分项。
对于人物的刻画,这一次剧本的助力很大,它要求演员做出前后相反的人物表达,树立两种不同的人物设定。剧本给予了演员上升的空间,而这个上升的机会,王大陆和阮经天成功抓住了。
两个演员在最后和大BOSS对峙的一段戏中,充分表达了本片最核心的主题——当人充满愤怒时,会改变什么,会达到什么高度,会出什么样的代价,会实现如何的不可能。
想起战国策那句话:
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布衣之怒,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马浴柯,作为一名新晋导演,说实话,算是很有勇气、敢于尝试的一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是,他执导的处女作,是一部一上来就是以黑帮和复仇为题材的电影。观影过程中,无论文戏武戏,都让我有种好像回到小时候看《古惑仔》系列电影时的心情。
而这种题材,对于大陆首次当导演的人来说,真的是鲜少有人会去碰或者敢去拍的,但他拍了。所以,我觉得他个人还是蛮有勇气的。能想象的到,电影最终能够顺利公映,对导演和他的制作团队,都算是件属实不易的事情了。
聊回电影,我在没看这部电影之前,没忍住去看了预告片,预告片里3位主演(张家辉、阮经天和王大陆)的形象和表现,就已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在观影时,因为前面剧情展现的人设和相互间的关系,让我好感大增,因为我认为电影做到了预告里的人物形象和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是对得上的。起码没有像某些预告片那样,要么剪的不知所云,要么预告里的人物跟电影里实际的设定八杆子打不到一起。
起码在我看来,《怒潮》这部电影中的人设不但没有崩塌,反而在电影前半段我看的时候,他们或“变态”、或“堕落”、或“狠毒”的戏码,让我看得胆战心惊。
比如张家辉饰演的角色,他在电影中,某些桥段中呈现出的邪魅笑容,配上他那三七分的刘海儿造型,再加上生猛的格斗和暗杀动作,从里到外都给人一种看着就像个大变态狠人的感觉,看得时候,我都觉得某些片段他看着都有些慎人;
阮经天把一个蓬头垢面,除了整天嗜酒,就是当上级或者恶势力执行其命令的可恶走狗的形象演的十分到位,在我看来他这不就是一个彻头彻尾,很多时候做着暴力执法、违法乱纪的大反派么;
而王大陆,电影里脸上有疤,外加梳一个大背头,典型黑帮老大手下凶狠小弟的形象。
三个人看着都极其的“反派”,看的时候,我就有点欣喜,因为人设没崩。而故事情节也能抓住我在观影时的情绪。所以到这里,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都是非常好的。
另外,最加分的部分,我觉得就是电影中持冷兵器进行的打戏了,简单无剧透地说下,就是医院和仓库环境交替打斗的地方,还是相当精彩的,绝对有90年代香港黑帮片那味儿了。
都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这部电影也是,有一点我认为遗憾的地方,就是电影临近结尾,整体剧情过了高潮部分(也就是反转出现)之后,剧情走向会让我有那么一丢丢落入俗套之感,导致前面给到我的惊喜感会有所减低。不过对于一位新人导演,电影整体完成度还是蛮高和完整的。
最后,引用电影里的一句话,“一切都只为等待一个机会”,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导演,这个“机会”,您通过这部电影,等到了!期待导演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将作品呈现给观众,而且能一次比一次更加地优秀。像这样的电影,如果要有第二部,我会期待!
浪客剑心
老手2
投名状
地牢围攻
救世主
恶魔突袭队
扫黑禁毒行动收网在即,主犯却被神秘杀手残忍爆...
播放指数:1012℃
算是一部看着比较失望的片子,看电影前看到评论区一排五星,还以为会有多好看。
这部电影,怎么形容呢,就像是披着东南亚“器官贩卖”外壳的复仇片。
导演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拍了一部尺度这么大、全片打打杀杀的电影,依然能让人昏昏欲睡。
全片看下来的感觉就是,导演很努力了,但最终只拍了一部不及格的片子。
开头的时候,电影的叙述太过于乱了,几分钟的时间切换了不知道多少个场景,人物更是一个个挤着出场,观众要记住太需要脑容量了,这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观众没有代入感,没有看明白你想讲的故事,反倒有一种晕车的感觉。
有代入感的电影是怎样的呢?
《肖申克的救赎》前几分钟是男主在法庭上被宣判有罪,很简单很清晰,但是能让观众怀疑他是不是被冤枉的,会想要继续往下看;《勇敢的心》前几分钟,基本就是突出了众多尸体被悬挂起来的那一幕,血腥、恐怖、悬疑的画面可以一下击中人;就算是电视剧的话,《权力的游戏》前几分钟也只讲了北国雪地上横尸遍野的惨状。
而《怒潮》,前几分钟讲了财团纷争、器官贩卖、杀人事件……
这么大的信息量一下子塞给观众,就算尺度很大,画面很血腥,也挡不住昏沉睡意。
电影还有一个特别让人睡意翻涌的点。
导演太喜欢抒情了。
他特别喜欢【柔美bgm+感人故事】,但要命的是,抒情抒太多了,每个角色都要配上好几段【抒情过往】,就算观众的泪点低成负数也哭不出来。
更要命的是,这些抒情片段,大部分都被插在了疯疯癫癫的打戏之后。
这就导致了以下画面——
我:打戏诶,好像很刺激的样子。
导演:刺激完了吗?马上来感受我爱的暴击吧~
我:好的,人麻了。
导演:哭完了吗?我们继续打!
我:好的,打吧。
导演:别急,后面还有你哭的。
我:……
导演:你怎么不说话了?
我:zzzzzzzz(睡梦中)
其实看得出来,电影的打戏很想学习《杀死比尔》那样的暴力美学,我看到了一些致敬细节,但很可惜,真的连皮毛都没有学到。
电影的打戏吧,不仅没有看出来任何【美学】,还让人眠于梦乡,原因无它,太多又太千篇一律了。
这就导致了,电影结构变得极其奇葩:
打架——抒情——打架——抒情——打架——抒情
给导演一个小数点,他就可以无限循环地拍下去。
观众的心理be like: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有完没完啊!
而“器官贩卖”这个题材,就变成了一个壳,来包装这个奇葩框架的一个壳,好让导演能顺利地把故事讲完。
而对于“器官贩卖”这个话题,没有更深刻的讨论,有的只是开启了主角的复仇大业。
此外,很想吐槽张家辉的造型,是那种“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和中年大叔的结合体,又老又年轻的。
造型师可能觉得这样是帅气和邪魅的薛定谔综合体,但观众看到的是——【中年大叔的杨洋模仿秀】、【张叔半老,风韵无存】。
倒是王大陆饰演的马文康,还比较贴剧情,从【我的保镖女婿】变成了【我的卧底竹马】,不过他的颜值就像哈利波特里面的怪味豆,你也不知下一秒他是香皂味还是泥土味。
导演亲自饰演的那个配角乌戈,emmmm,突出一个演技无灵魂,角色无智商,还有一幅很容易让人走神的容颜。
最后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最近既缺乏刺激又失眠的话,可以去电影院补一下觉,还可以顺便缓解一下容貌焦虑。
《怒潮》。5分。
马浴柯编剧、导演,张家辉、阮经天、王大陆主演作品。
复仇片拍成悬疑片,就容易在叙事上坠入自我欺骗,以为玩了一手悬念,但故事的过程中并不会显得更加精彩,也不会跌宕起伏。
比如《超体》、《安娜》、《狗神》这种,看起来就非常刺激,不用闪回,不用解释悬念。
洪泰集团改选会长之时,张家辉饰演的杀手陈安非常高调出现,在保安和警方的双重保护下如入无人之境,不用猜都能想到,集团内部一定有内鬼。
但没想到以洪泰如此残暴的管理,竟然找不出一个真正的消息,而反而把整个集团搞得四分五裂,看起来从老大到高管层,人人都有嫌疑。
然后阮经天饰演的酗酒自我放弃的警察队长出现了,一边收钱,一边放走杀手陈安。
再然后看起来老大身边最信任的马仔王大陆饰演的马文康出现了,他决定只身一人羊入虎口探险。
事实上这样的片子如果正常叙事,从头讲起,它一定能在最后决战时刻迎来高潮。
顶着寒冷的北风,去电影院看了《怒潮》,后悔。
昨天看的同样张家辉主演的《爆裂点》,当时觉得有一些不合理。但今天发现和《怒潮》比,《爆裂点》已经算是神作了,至少故事完整,凑头到尾没尿点。不像《怒潮》像裹脚布。
1、挂羊头卖狗肉
《怒潮》说的是揭露黑暗交易的人体器官贩卖,实际上与这些根本没有半毛钱关系。就是炒作恐怖元素而已。
最大胆的镜头就是女孩关在笼子里哭而已。
血腥恐怖程度 不及昨天看的《爆裂点》十分之一。如果你以为会有什么恐怖镜头,那建议你去看《爆裂点》。《爆裂点》真的尺度太大了。一开头警察就被分尸
2、剪辑混乱,故事支离破碎
电影没有完整的故事线。从头到尾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加上快速的画面切换,几秒就跳下一个,眼花缭乱。
导演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补充故事。
不是靠情节推动。
而是拍完一段,然后就回忆一段
最后就说算清楚了,但是一点不精彩。
故事也非常老套。
可能导演以为观众看到后面会夸,原来这么多伏笔。
实际上是,观众看到后面,会觉得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还有必要通过凌乱的剪辑搞这么多花样吗?
3、人设虚假加煽情
里面三位主演的人设真是无力吐槽。
都什么年代了,复仇就单纯的复仇,还搞得要拯救全世界一样。
一个个圣母心爆棚。
观众很难有代入感。
4、人物降智
反派自相残杀,一点不合理。
正常人都会调查一下,是谁请的杀手
不会父亲直接杀了儿子。
后面张家辉一个电话,就让反派两个团体自相残杀更是假得离谱。
他们也不关心谁打的电话,也不关心别人来干什么,直接就生死相搏
反派降智还有很多,还有前面当着哥哥的面杀了主角的妹妹,结果却没杀哥哥,只是丢到了水里,等着哥哥来报仇
把妹妹杀了,正常人都会毁尸灭迹,结果反派还故意把妹妹的尸体交给警察,然后尸体再交给哥哥,说是车祸。
如果哥哥是刚从国外赶回来,不清楚真相还差不多,但是你们当着哥哥面杀死妹妹,还告诉别人是车祸,你是当别人哥哥傻吗。
还是说怕哥哥不知道警察局黑,还要在哥哥面前证明一下警察局到底有多黑
这是正常人做的事情吗?
警察局长莫名奇妙跟着主角去钻小黑屋拿东西。他也不怕小黑屋有机关和陷阱,进去就死。
而正派人物金手指大的出奇,随便一个人杀所有人,战力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片子
知道是拍犯罪集团的片子
不知道还以为是在拍黄飞鸿这样的英雄片
主角金手指大,但智商低
本来是报仇的,结果最后关头,可以杀反派BOSS了,又突然不杀了
就跟某大片,牺牲了好多人去杀秦桧,等到最后一步,却只要秦桧背一下满江红。
主角放过反派之后,结果反派彻底黑化,要拉着所有被抓的女人一起陪葬
然后主角团,明明可以逃生,却反手关上铁门留下来,三个人一起砍翻一个江湖
为了救那些被抓来的女人,阮经天放弃了战斗,导致王大陆就死了
感动吗?
并不
只是觉得白X加圣母
莫名其妙放过反派的白X,放过反派的白X,再加上为了救他人宁愿身死的圣母
而且圣母做完这一切之后,不去浪迹天涯,转身就去警察局自首了
果然不是一般人
黑帮片,好莱坞和香港都是大师和佳作辈出,但是进入近十年,好莱坞尚有马丁斯科塞斯在支撑着这一类型,起码还有《爱尔兰人》的出现。
而同时期我们在香港影坛则已经看不到能够达到曾经《枪火》《黑社会》《无间道》《古惑仔》的水平和影响力,甚至是《卧虎》、《夺帅》、《放逐》级别的作品了。
非要说的话,也只有某人的《选老顶》、《扎职》可以看看,而其他片子则大部分算是以所谓的黑帮为背景,为封面,实际就是个枪战动作片。
黑帮片的本质在于,电影要明确地展示黑帮的内部组织,人际关系,故事线要通过黑帮内部的利益纠葛、恩怨、阴谋来展现一种恶的内核本质,这一点自从对于《古惑仔》的大规模批判后,尤为明确。
在庞大而严密的组织里,寻求兄弟情义,在大组织的固有规则中实现突破,或是在关键的选择中选择向现实妥协,这些基本上是黑帮片的核心卖点。
无论是《黑社会》中的兄弟反目或是“钓鱼”,还是《古惑仔》中洪兴和东星的尔虞我诈,亦或是《无间道》中的卧底与反卧底,都脱不开上述要素。
马浴珂在很敏锐的抓住了这种特性,并且成功运用在了《怒潮》里。
不由得在这里赞叹一下马浴柯,做导演要比做演员更出色。
我认为这部导演处女作能让他一下子就跨到了前三分之一的导演层级里。并不是说这部电影所展现的商业和艺术成就有多高,而是马浴珂在本片中展现出来的未来可期。
毫不夸张,作为处女作,本片丝毫不逊于饶晓志的《无名之辈》和孔大山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虽然三人风格迥异,但是都能显现出创作者的光芒。
马浴柯在本片中展现的亮点——用比较熟悉的黑帮题材,做出了内地特色,而这种特色并没有背离黑帮片主要的卖点要素。
以黑社会集团董事长的改选为起点,穿插了黑帮内部的争权夺利、骨肉相残、尔虞我诈,同时也把视角放到了器官买卖、人口贩卖上、官商勾结等社会议题上,以复仇为核心,以谁是内鬼为悬疑线,商业要素上的重点动作戏份,以大场面的火拼为卖点。
于是,大家看,上述的要素,基本上都是借鉴了之前成功案例的经验(《无间道》-内鬼、《放逐》-复仇、《黑社会》-内斗、《古惑仔》-火拼)。
所以本片没有脱离黑帮片的就有味道,同时加入了自己的新东西。
而这种新东西,我认为是完全的创作者特征,对于马浴柯来说,就是全片自始自终有强烈的情绪充斥在银幕上。这种强烈的情绪通过镜头、配乐、剪辑、色彩等等要素,始终在提醒着观众,挑动着观众,直到最后,给予最强烈的一击,使观众得到一个情绪上的爆炸体验。
我认为这个爆炸点,就是在影片最后10分钟左右,影片中最后一场械斗戏开始之前,张家辉、阮经天、王大陆的身份正式在黑帮众人面前曝光时,张家辉关上了舱门,即绝了自己的退路,也绝掉了黑帮的退路。
三人站在高处,死斗即将开始!
这一刻观众的情绪会达到最高潮。
某种程度上,起码马浴珂在创作时,仿佛吃了兴奋剂,和达米安查泽雷在一个精神状态上。
这种创作者情绪,或者是激情,让影片中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化的打斗戏,简单的你死我活,而是在阴谋、暴力之中,始终充满了充沛的情感。
而在本片众多的情感激荡中,愤怒是最核心的,也是本片最核心的讲述价值——给大家展现了,充满愤怒的人能够做到什么极致。
愤怒这种情绪,隐忍在电影的各处,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每个人的表情,甚至但我们了解到小妹的遭遇后,让观众也充满了愤怒。
愤怒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让影片中的不可能化为可能,让血肉之躯变成钢铁,让尊严犹如蝼蚁,让人化为阴沟里的老鼠。
看似代价巨大,但在复仇所带来的结果面前,什么都是值得的。
本作另一大亮点就是动作戏。
马浴柯非常清楚自己在动作戏上缺少经验,所以很巧妙的在动作戏上有了大量的氛围渲染,最后得到的效果很成功。
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大量使用大规模械斗,短镜头,快速画面切换等等小技巧,弱化观众对格斗细节的关注。
同时避免了绝大部分动作戏使用火器,使用拳拳到肉或是冷兵器,让动作戏的残酷性更上了一个量级。
马浴柯在群斗戏上非常有想法,全片有三场团战戏,除去最后的高潮一场,另外两场非常精彩的长廊打斗,用了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用长长的走廊作为场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空间的局促性,要知道,在有限空间里的肉搏战,比起空旷空间来,能够给予更多压迫感,而群殴所产生的压迫感和血腥程度更胜一筹,另外,也能最大化的弥补打斗细节上的短板。
第一场长廊战斗,发生在黑帮的制毒窝点,情节把这段设定为在一片黑暗中的搏斗,所以除了一些模糊的影子,马浴珂用了大量侧面描写——镜头安排在长廊之外,我们只能透过窗户看到人影晃动,破碎的窗户,被扔出窗户的人,这种侧描能让观众充分发挥想象力,能深刻感受到一种激斗的气息。
另一场长廊战是中后期在医院过道发生的黑帮内斗,这一场就是用短镜头,闪现,碎片化每一个动作,直接的血腥场景来展现最残酷的黑帮之战。
而与第一场长廊战斗不同的是,这出戏在灯光之下,每个人都清晰可见,因此导演安排了两个核心人物作为这场群斗戏的焦点——企图上位的二把手乌戈和董事长的首席打手乔治。
他们分别由马浴柯和陈国坤扮演。
在本场戏中,乌戈的桀骜不驯和乔治的杀气,被两位演员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马浴柯扮演的乌戈,即使身陷重围,仍然不慌不乱,霸气外露,置生死于度外。
全片对手戏最精彩的片段就出在这里——
当乌戈最后即将覆灭在众人的乱刀之下时,乔治展现出了不忍的表情,同时影片画面回溯,记忆中乌戈和乔治等一家人和睦的场景,我们能够感受到两人是有情谊的。
让残忍和温柔交替出现,让无情和亲情在此刻交汇,我们越清楚终局的结果,就越会唏嘘曾经的过往,同时给予了这些黑帮人物更多的血肉,让观众们看到仅存的那一点点人性的影子。
在最后乌戈和乔治的决斗中,当乔治用刀刺入了乌戈的心脏时,我们能看到乔治眼中隐隐出现的泪光,一种动容,在情谊和忠诚之间,乔治选择了忠诚。
整部电影,最让人感到惊喜的就是演员了。
张家辉的表现嘛……也就那回事。
而王大陆和阮经天的表演则出乎意料的精彩,尤其是最后谜底揭晓后,我们了解了两个人的一切后,会发现他们在电影里所展现的态度、情绪,包括动作,都隐藏着内情,影片也以回溯的形式向观众揭开之前故事背后的秘密,这也是悬疑题材惯用的加分项。
对于人物的刻画,这一次剧本的助力很大,它要求演员做出前后相反的人物表达,树立两种不同的人物设定。剧本给予了演员上升的空间,而这个上升的机会,王大陆和阮经天成功抓住了。
两个演员在最后和大BOSS对峙的一段戏中,充分表达了本片最核心的主题——当人充满愤怒时,会改变什么,会达到什么高度,会出什么样的代价,会实现如何的不可能。
想起战国策那句话:
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布衣之怒,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马浴柯,作为一名新晋导演,说实话,算是很有勇气、敢于尝试的一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是,他执导的处女作,是一部一上来就是以黑帮和复仇为题材的电影。观影过程中,无论文戏武戏,都让我有种好像回到小时候看《古惑仔》系列电影时的心情。
而这种题材,对于大陆首次当导演的人来说,真的是鲜少有人会去碰或者敢去拍的,但他拍了。所以,我觉得他个人还是蛮有勇气的。能想象的到,电影最终能够顺利公映,对导演和他的制作团队,都算是件属实不易的事情了。
聊回电影,我在没看这部电影之前,没忍住去看了预告片,预告片里3位主演(张家辉、阮经天和王大陆)的形象和表现,就已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在观影时,因为前面剧情展现的人设和相互间的关系,让我好感大增,因为我认为电影做到了预告里的人物形象和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是对得上的。起码没有像某些预告片那样,要么剪的不知所云,要么预告里的人物跟电影里实际的设定八杆子打不到一起。
起码在我看来,《怒潮》这部电影中的人设不但没有崩塌,反而在电影前半段我看的时候,他们或“变态”、或“堕落”、或“狠毒”的戏码,让我看得胆战心惊。
比如张家辉饰演的角色,他在电影中,某些桥段中呈现出的邪魅笑容,配上他那三七分的刘海儿造型,再加上生猛的格斗和暗杀动作,从里到外都给人一种看着就像个大变态狠人的感觉,看得时候,我都觉得某些片段他看着都有些慎人;
阮经天把一个蓬头垢面,除了整天嗜酒,就是当上级或者恶势力执行其命令的可恶走狗的形象演的十分到位,在我看来他这不就是一个彻头彻尾,很多时候做着暴力执法、违法乱纪的大反派么;
而王大陆,电影里脸上有疤,外加梳一个大背头,典型黑帮老大手下凶狠小弟的形象。
三个人看着都极其的“反派”,看的时候,我就有点欣喜,因为人设没崩。而故事情节也能抓住我在观影时的情绪。所以到这里,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都是非常好的。
另外,最加分的部分,我觉得就是电影中持冷兵器进行的打戏了,简单无剧透地说下,就是医院和仓库环境交替打斗的地方,还是相当精彩的,绝对有90年代香港黑帮片那味儿了。
都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这部电影也是,有一点我认为遗憾的地方,就是电影临近结尾,整体剧情过了高潮部分(也就是反转出现)之后,剧情走向会让我有那么一丢丢落入俗套之感,导致前面给到我的惊喜感会有所减低。不过对于一位新人导演,电影整体完成度还是蛮高和完整的。
最后,引用电影里的一句话,“一切都只为等待一个机会”,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导演,这个“机会”,您通过这部电影,等到了!期待导演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将作品呈现给观众,而且能一次比一次更加地优秀。像这样的电影,如果要有第二部,我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