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连续剧  »  欧美剧  »  凡尔赛 第三季
465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乔治·布莱顿亚历山大·维拉赫斯斯图尔特·鲍曼埃文·威廉斯艾莉莎·拉索斯基泰格·伦岩乔·谢里丹马修·麦克诺提史蒂文·库门安娜·布雷维斯特

类型:剧情传记历史欧美导演:理查德·克拉克爱德华·巴瑟杰特彼得·凡·希斯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8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豆瓣:8.1分热度:4 ℃ 时间:2024-10-25 19:03:02

简介:详情  法剧《凡尔赛》最终季。路易十四准备开拓美洲殖民地,菲利普授命审核送去美洲的罪犯名单时,发现了一个秘密,在巴士底狱有一名戴着铁面具的特殊囚犯,他是谁呢...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法剧《凡尔赛》最终季。路易十四准备开拓美洲殖民地,菲利普授命审核送去美洲的罪犯名单时,发现了一个秘密,在巴士底狱有一名戴着铁面具的特殊囚犯,他是谁呢
  • 头像
    Alsasymphonie

    正正经经嗑过的第一对CP,第一次四处搜寻各种cut,第一次上AO3,第一次写lofter,第一次翻译小车车都献给了王妹和他的爱人。

    骑姬相恋于少年,菲利普曾在路易十四的授意下两度娶妻,但仍然和骑士相伴四十余年。这一对在BBC《凡尔赛》一剧中被称为全剧唯一的“真爱组”,而剧外两人的扮演者虽然都是大直男,也天天在Ins上秀恩爱。(秀得好!请你们继续保持!)

    压弯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Evan Williams的颜,尤其是第三季的金发碧眼真的是本人最爱,王妹也是蓝眸黑发顾盼生姿,令人心生无限美好。另外两人从性情的默契咬合到在剧中的人格变化都使我毫不犹豫跳入深坑。虽然剧情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有所出入,甚至不可避免地out of character,但磕CP这种事情开心就好啦。

    第二季初,骑士意大利流放归来

    坦白讲,菲利普和洛林无论在剧中还是在历史上都曾经脚踏多条船,以至于我研究历史的室友认为,秉承着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两人和对方厮守不过是追求片刻的火热缠绵,谈不上什么“绝美爱情”,甚至算不算爱情都有待质疑。但我解读出的是骑姬之间斩不断的羁绊,甚至超乎于爱情的长相依随,而令多少人求之而不得,只能一顿猛嗑。

    历史上,骑姬从小一起长大,洛林年幼时出落得越来越美而被王妹觊觎,然而他既不是王妹的初夜,也不是王妹当时想要大方承认的恋人,当时王妹的目光被年长成熟的吉什公爵所牵引,或许作为男宠之一,洛林真的就只是“鸡尾酒上那一颗樱桃”(原句是Vlaho和Williams的ins互动,Vlaho称Williams“You're the Pina to my Colada”),所有的温存都只在一瞬间而已。亨丽埃塔和利兹洛特初嫁时,也都颇得王妹一时欢心,但最终劈腿的劈腿,吵嘴的吵嘴,只有洛林一人自始至终相伴左右。他争取各种机会向王妹表露心迹,为美人一笑不惜参与宫斗(不是),数次被下狱流放,王妹不会不知道他算计自己两任妻子的小算盘,那又怎么样呢,相比于形婚的妻子,他鸡尾酒上的樱桃自然更无可替代,他也依然情愿向哥哥屈服来换心上人回到自己身边(剧中菲利普两次出走凡尔赛,最后都为解救洛林归来)。和任何一对恋人一样,经受住年岁的考量是最基本的考研,但是对于骑姬之间特殊的关系来说,这正是他们最可贵的地方,因为彼此本都可舍弃这样一段在当时显然并不被尊重和理解的感情。有人说洛林不过就是王妹的寄生虫,攀附着王室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剧集也很大程度地污化了洛林),然而历史上的洛林虽然的确贪财,但出身并不低贱,战场上又骁勇善战,靠着原有的爵位和私产,绝不是离了王妹就不能自给,也的确有多次机会可以获得成功的人生。如果他真的是彻底的享乐主义者,为什么不离开王妹,自己坐拥一屋男女宠侍呢?除了爱情,我也不能找到其他的解释了。

    剧集里洛林好吃懒做,不爱出门,更不像王妹有“我为祖国开疆土”的豪情壮志,邀请王妹出门散步都会被说“你今天哪里怪怪的”……但历史上,洛林随王妹出征,这也一直是两人感情升温的契机。早在并肩作战之前,洛林就曾因接受他人的决斗挑战而声名大噪,王妹也是从那时开始对其迷恋痴狂,视为一生挚爱。战场上的洛林用爱发电,冲锋陷阵,负伤而归,王妹在自己帐内好生照顾,一门心思都在爱人身上,回国后更央求哥哥将洛林留在自己身边终日厮守。就算洛林只是为王妹出征的吧,不是真爱又有谁能拼上一条性命博红颜一笑呢?剧集里的洛林满嘴的法式情话说得天花乱坠,本人觉得王妹其实就好这口吧,那么迎合一下自己爱人的情感需求你情我愿又有什么问题?王妹常在宫廷中身着女装和洛林并肩挽手,两人互喂食物旁若无人地亲吻调情,这般纵情声色真的是置世俗眼光于不顾。剧集中对两人的感情有不少大尺度的真实还原,比如十四在王妹房间拉开窗帘他光溜溜地怀里搂着洛林。对不起,但看完我的感觉就是当场暴毙。

    上文说过,骑姬事实上并不能说是对方的唯一,王妹就不用说了,洛林被流放到罗马的时候他可是一夜一床的男宠,而洛林据说其实是双性恋,史上也曾与不少贵妇有染,这在《凡尔赛》第三季也有所体现(昂热公爵夫人那一幕真的是没眼看……)。第三季的真爱组剧情真是要把我虐哭了,最后唯一的棉花糖还被二夫人搅成了大团圆酥心糖。但事实上两人定型于第三季的性情转变可能也是我真正感到这份感情纯粹感人的地方。王妹其实转变不大,一直都是好弟弟、好丈夫,他自己口中的“老好人菲利普”,洛林就不一样了。第一季他除了油嘴滑舌就是拈花惹草,差点因为一夜风流交付性命,把纯情无害的王妹撩得脸红心跳,唉其实我最喜欢这个时候脑子里装满蜂蜜的洛林;第二季从罗马回来,他学习和利兹洛特相处,因为王妹假意亲昵的男宠而吃醋甚至要开枪自杀,但最后却在王妹遇险时挺身而出帅气开枪;第三季他已经因为出众的时尚品味当上了宴会总管(尽管被曼特农那个绿茶婊一句话罢免了),和利兹洛特交好一起照顾小菲利普,消极抵抗十四废除《南特赦令》和迫害新教徒的种种恶行,甚至为了昂热夫人再次入狱和王妹翻脸,真的和前两季大有出入。其实第二季王妹就已经表示过,他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要去实现,洛林说要保持享乐主义的人生信条的时候他甚至说,那我们要好好考虑一下未来了。第三季开头的时候洛林被王妹拒绝的时候说,也许你没有注意到,但凡尔赛里的一切都改变了,当然,包括他洛林自己。他知道如何明哲保身,但仍然要为欣赏的女人豁出去,我看到的是成长,是成熟,尽管是为了另外一个人。纵然,他在被王妹拒绝之后追求昂热夫人(这个年纪很大、性情刚烈的女人),甚至一厢情愿地想要和她结婚,对王妹来说无疑是一种背叛。王妹当时忙着忧心他和哥哥的正统身份、应对罗马教皇的威逼,也无暇顾及昔日爱人的心猿意马。但第三季的最后王妹为解救洛林回到凡尔赛,帮他送走昂热夫人,并且主动重修旧好,他要求洛林说Je t'aime的时候,两个阔别的爱人简直就是近乡情更怯。时光流转,人情是非,原来我看着你的时候,还是和当初一样的心动和紧张,“从前的争吵跟纷扰不计数”。

    第二季末,王妹上战场前和骑士吻别,“J t'aime and je t'aimerai toujour.”

    剧集中有一些特别酥的细节,洛林迎接菲利普征战归来和菲利普等待洛林从狱中回家的时候两人都是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只要有洛林在场,菲利普绝对少不了和他的眼神来往;王妹出征之前那句“你值得一个更好的我”两人在圣克卢宫门前时王妹的傲娇一踢和骑士的宠溺一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还是喜欢剧集的成分多一点吧,毕竟历史上的糖……除了二夫人的信之外都好难磕到,Evan和Alex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美好的互动啊,时不时发糖吃。

    回到现实的我真是无语凝噎,磕CP对当代女大学生而言其实毫无营养,由于是男男甚至也没有什么付诸实践的机会,但骑姬的爱情真的给我了无限的欢乐(和堕落),有时我觉得爱情就应该是这样简单的,为什么总是要去想那么长远的以后呢?重要的难道不是此刻你在我手心,我也希望未来的时时刻刻都如此吗?人总是歆羡自己所得不到的吧,虽然我得不到,但能沉浸在王妹和骑士的半世情缘里,我已经满足了。

    PS嗑这对还让我收获了宝藏爱豆Evan Williams,除了一年一度祝王妹演员生日快乐之外他在ins上也是一个特别积极阳光的人,经常参加各种advocacy/initiative,疫情期间还搞过小型播客出了自己的新专辑,这么好看一张脸去演戏多好啊!但他坚持说自己首先是个singer并认真唱歌呜呜。

    EW我永远的爱豆!

  • 头像
    克兰君

    今天看第五集实在控制不住了,眼泪刷一下就出来了,感觉是时候写个影评了

    感觉那个时候的女人尤其是贵族女性只是一种政治上的工具,孩子从小不和父母一起长大,年纪轻轻就嫁出去了,本以为丈夫的国家就是女人的故乡了,没想到王后最后一个愿望,就是看看故乡的日出。她最终和路易站在一起,没有选择偷偷让西班牙公主成婚,看着路易把西班牙––她的故乡一点一点的蚕食,即使她那么爱她的故乡。一开始我对这个皇后印象一般,总是很严肃,在法国夜夜沙龙的凡尔赛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路易也比较冷落她,情妇在她面前挺着肚子走来走去。皇后,只是一个名号。

    可她也曾经是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恐惧,背井离乡嫁到法国来的西班牙小公主啊,面对众人冷漠陌生的眼睛,路易的微笑带给她最最珍贵的安全感。我看着路易的笑,隔着屏幕就觉得好温暖啊,可能她就从此爱上路易了吧 “我就想你肯定是个好人”说这些的时候王后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幸福,历史上皇后确实对路易的冷落感觉很苦闷啊,看来她可能是真心对路易吧。

    可是太阳王身边是不会缺女人的,他很难说更爱哪一个,我认为路易可能是对皇后没有感情的,但最后祷告时还是会真心的说请让我的妻子安息,妻子两个字说的很重很重。更多的像是对她的亏欠吧。皇后临死前跟路易说话的时候,真的笑的很开心,尤其是回忆到路易对她好的时候,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未来路易会有很多很多情妇,不知道法国和西班牙会发生战争。他们都很年轻还没有一点皱纹,她多容易满足啊。可是她偏偏是路易十四的妻子,这样的人生可能早就注定了,还好她死前摸着爱人的脸,两个人手牵手做了一次祷告。甚至在她死前还告诉路易你要多笑一笑啊。这可能是她见过的最美的笑了吧

    只是路易十四在他尸骨未寒时就和曼特农夫人滚了床单,他伤心吗?很伤心。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干这种事情?我实在是读不懂,路易好像对每个女人都很真心,但又好像哪一个都不爱,实在看不透

    可能到人将死之时,爱过恨过也就无所谓了,只是想和熟悉的人说说话,回忆回忆那些美好的日子,即使这样的日子不太多。

  • 头像
    langoufei

    一如既往的超精美制作,宫殿建筑、内饰、人物服饰、细微到元青花瓷都有出现。第二季引入了威廉奥兰治,这一季引入了德意志皇帝利奥波德并将法国、德意志与梵蒂冈的三角关系作为中心,西班牙则是作为待瓜分的果实,奥斯曼与荷兰充当配角,至少在第三季如此。德法都想与西班牙联姻,可怜的西班牙;法国与罗马的关系,合作到彼此威胁到谈崩,有些英王亨利八世既视感。路易十四最终确保自己作为法国天主教的最高权威,罗马教廷的垂直管理体系继英国之后又痛失一个强大的君主国。简言之第三季的国际关系较第二季更立体丰富。

    每一集的最后几分钟堪称戏剧反差高潮,一边是凡尔赛骄奢淫逸一边是科尔贝被民众暴力致重伤;一边是皇后被人下毒一边是路易去修道院迎回曼特侬夫人;一边是皇后刚去世尸骨未寒一边是路易和曼特侬夫人鱼水之欢;一边是火枪手们在撕毁《南特赦令》的背景下逮甚至是屠杀新教徒一边是国王迎娶曼特侬。也正是由于曼特侬夫人的缘故,第三季的性爱场景明显少于前两季,也从侧面反映了路易十四个人轨迹的变化。

    铁面人居然作为一条重要支线也是本季一大创意,无论历史学界迄今如何纷争,至少剧里有了明确答案。路易十四非路易十三亲生子,不管是不是生育能力,总之为了确保万世一系,路易十三促使铁面人和其王后“交欢”生下路易十四兄弟俩。但这涉及国本正朔天大的秘密,故有了铁面人被长期关押。而路易十四为了法国的利益不被罗马要挟,亲手将毒酒递给了“生父”并说还给他真正的“自由”,这是全季最令我咋舌的。要知道在儒家伦理体系的我们看来无论出于何故,子杀父绝对十恶不赦,但剧中的呈现却有种为了不留给梵蒂冈及别国势力操纵法国的机会,路易十四此刻不是儿子的身份,而是代表法兰西捍卫全民的利益,竟还有些超脱与崇高。

    凡尔赛的贵族文化,警卫的巡逻,每个房间的隐私和服务之间的取舍,细微之处再次反映了制作精良和历史代入感。说到历史代入感,永远只有接近不可能逼近更无法等同,十七世纪臣子贵族面对国王的敬畏眼神,是21世纪现代政治体制演员永远无法复原的眼神和举止,不能苛责,依然不错了。最后,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如美洲的新奥尔良频繁闪现,但没有在海外殖民地展开真实戏份有些小遗憾,猜是预算有限。

  • 头像
    竹笋烤肉

    第三季出来以后,基本这个本来就很北极的圈就更北极了。总结一下观众们给出恶评的理由主要以下:1.曼夫人上辈子是不是刨了编剧的祖坟?2.编剧你敢拆我骑姬cp?我刨你十八代祖坟!3.这胡编乱造有没有底线了?我14不可能是野种!

    以上的抱怨在本作看来根本都是nonsense,鉴于这是一篇严肃,认真的剧评,本作接下来就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争取,尽量)。

    曼夫人有没有刨编剧的祖坟不可考,但这部剧的曼夫人确实非常biao。不仅实力代言GTB,圣母biao,而且biao到作为女主居然连累男主到人人喊瞎的地步(要知道GTB可不是讨人嫌的代名词,想我十元妹子当初演的GTB可是人见人爱,弯男掰直,直女掰弯)。但平心而论这一版的曼夫人是我所看过的影视剧里人物形象最可信的一个。所谓可信并不是说和广为流传的历史形象是不是吻合度百分百,而是说人物的设定和她的言行是否一致,是否刻画的让人信服。作为一个死囚的女儿,童年不幸,颠沛流离,初婚不得不嫁给一个残疾老头,读过很多书,有思想有文化,懂得克制情欲去积攒好名声,能挤掉年轻貌美的一众情敌最后嫁给国王,并让花心的国王从此收心,你们觉得这样的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le roi soleil里的白莲花?还是l‘allee du roi里恬淡的知性女子?在凡尔赛第三季里我看到的是一个虚伪而不自知,聪明睿智坚定坚强,控制欲强道德负罪感沉重,有强烈的野心和欲望却也极度的渴望粉饰太平的中年女子,这样的曼夫人不再是传奇里沦为八卦女主角的天降狐狸精,不再是经过包装和美化之后命运的宠儿,不再是一个善有善报的童话故事里的单薄的正面楷模,她是一个有血有肉,会挣扎,会痛苦,会彷徨,会渴望的女人。观众们讨厌曼夫人何尝不是因为这个人物过于贴近现实,所谓既当又立,不过是人之常情。至于被这位“既老又丑”的女主连累的男主14,客观来说他选择曼夫人是非常合理的。观众和剧中的吃瓜群众普遍的误区就是觉得女人的年轻,美貌是终极竞争力,然后最常见的逻辑就是:她能有我真心待你么?你为什么选她不选我?(国产剧常见逻辑台词)。从第一季领便当的sophie她妈,到这季贡献了所有傻白甜的sophie的姬友小公主,他们状似不经意却又准确的提及这个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潜规则要求。但是,14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男主,历史上,他对初恋玛丽的爱,绝不仅仅因为玛丽长的好看(据说他俩很可能没有睡过),他和王后冷淡的夫妻关系也绝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表姐土肥圆(一个宅女和一个大明星怎么也谈不到一块儿),至于后来选了曼夫人和容貌本来就没有一点的关系(据说历史上,他第一次见曼夫人以为见到巫婆了)。撇开历史,在这部剧里,14对每一季的女主都是走心的。这倒不是说他有多爱她们,至少他的择偶标准从来都跟青春貌美无关,作为青春貌美代名词的sophie从头到尾和14没有任何性张力。鉴于本剧的主旨是宣传兄弟cp(我是严肃认真的),所有的女性角色,与其说是14的感情生活,不如说是他内心欲望和自我认知的各种映射(我很佩服所有的编剧,在一个耽美故事里从头到尾只讲bg居然这样的毫不违和,这样的主旨鲜明,立意突出,足见功力)。这一倾向从第一季就非常明显,Henriette是终将逝去的童真和青春,Montespan是躁动热闹又容易迷失的中年,到了曼夫人这里,所有的一切归结在他每次的表白之中:你让我相信这世上有更好的人;不管过去如何我只爱你现在的样子;看到你再受委屈这一切都不足为虑。这与其说是14对第二任妻子的表白,不如说是对积攒三季之后呼之欲出的自我的表白。14想成为一个不受制于人,没有迷惑,没有恐惧的帝王,这是他希冀的未来。为了这个理想,他一意孤行,他苛捐重税压榨自己的人民,他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和教会对着干,他把侄女推进火坑,拒绝采纳colbert的意见,这位财政大臣在郁郁寡欢中过世,他失去了王后,失去了Fabien,失去了父亲,失去了人民的绝对爱戴,差一点失去了弟弟。但是,我要说,50岁的14不再像年轻时那么可爱了,但是他成熟,从容,坚定了,对自己认定的事不再犹豫摇摆,他不会从噩梦中惊醒,不用在艺术中寻找自信,也不再恐惧失去(即使他很难过)。他不会对弟弟乱发脾气,也不会冲动的去挽留自己的兄弟,他只是笃定的说:他会回来的,他只是气定神闲不为所动的问:你到底站不站在我这一边呢。他平静的说:这是唯一的办法,他平静的说:朕不怕死,他平静的说:这件事我们俩要一起承担(这在第一第二季里是不可想象的事)。曼夫人所做的只是比任何人都贴切的明白国王的心声,她每一次的谈话都是从:这是为了你的王位,为了法国出发的,这也是她最后能成为14唯一的女人的原因。事实上,第三季相比第二季反而有很多地方在致敬第一季,比如祈祷和弥撒,比如对人民的收买人心,比如对待医学科技的迥异态度(器官标本),比如对待王后出轨,比如对待无辜的女孩,比如洛林的背叛(这些并不是矛盾而是编剧有意为之,一个50岁大权在握毕生成败在此一举的帝王和一个25岁前途未卜的少年天子之间,同一个人,但人总是会变的)。。。而曼夫人类似于弟媳一号,充当了反映14心声的角色:对待过去,对待人民对待新教对待弟弟。。。归根结底,从第一季的第一句话,已经注定:国王的终极目标是绝对的权力,没有权力,你岌岌可危,法国也岌岌可危(参见S1E1——by 奥地利的安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即使再痛,你也要和过去的自己诀别,不抛弃过去,就不会有未来。但即使如此,14说:我不会放我弟弟走的,我们是注定要羁绊一生的。所以14忘记初心了么?并没有,如果说曼夫人象征14的欲望,菲利普就象征他的初心。他并不是不知道人民在受苦,并不是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有所弊病,也不是不在乎他的作为会让人伤心,站在上帝视角你可以说他选的不对,真正的权力是民心,但是14在当时的背景下,有西班牙的王位,有教会的自主权,有欧洲的霸权,有美洲殖民地的新版图等待开发,你是他你又该怎么选?14可能有他的时代局限性,就如同第一季他展现了自己的时代超前性一样,两相对照这是一个完整的14。无论怎样如同主题曲中唱的那样,他是国王,他做出了选择。这个世界上没有万全之策,我们能做的长情不过就是永远不要忘记。另外,我有一个脑洞,其实14选择曼夫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女人和他最钦佩的母亲一样是个永远有办法,永远打不倒的智慧女性(也许也可以称为biao),所以第一季的Anna会选择饰演过曼夫人的DB女士来饰演,可能一开始就预设了这种呼应关系。(以上说三季编剧断线,前后不搭的我认为是无稽之谈)。

    接下来说一说骑姬cp粉要给编剧寄刀片这件事。由于本作坚持认为这个剧的本质cp是兄弟,而且虽然很接受骑姬,但本作本命一直站兄弟,所以对于骑姬粉的悲愤心情首先很抱歉并没有办法感同身受。先不说历史上他俩那种互渣,互biao的群p关系为什么会被粉丝美化成真爱一生(如果认为非受迫性习惯性劈腿,和习惯性给对象拉皮条,甚至涉嫌qj非homo群体这种事是真爱的话,那本作无言以对),要我说剧里的这一对比历史上可爱的多得多的多,但称为真爱还是要打个问号的。菲利普确实某种程度爱着洛林,但是这种爱和他对哥哥那种:我知道我瞎了眼,我知道选了你我要流很多眼泪,我知道我跟你无法和解,但我就是要跟你在一起去面对命运的苦难的那种爱是不一样的(话说,用双子座来比喻彼此的关系,这口糖吃的我猝不及防)。他会为了哥哥变得不认识了痛哭流涕,消沉出走;但是洛林变了,他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想不到他如今那么有勇气了。洛林是一个好人,坏人,英雄,懦夫,忠诚,出轨,这些事菲利普其实不怎么在乎,他爱洛林的地方在于:洛林会一直需要他,陪伴他,爱着他,支持他;洛林懂得那个花天酒地,幼稚可笑的外表背后真正的菲利普有多少的求不得,又有多少的不得志。三季以来,骑姬的感情一直和兄弟的感情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兄弟cp,就不会有骑姬cp。那么第三季为什么要暂时性的拆这个cp?我倒觉得cp粉你们错怪了编剧啊,编剧完全是为了给你们发糖才这么写的啊!按照我之前分析的那样,你们觉得王弟和骑士之间那种“爱情”能有什么好结果么?他们50岁了,一旦没有了性的吸引力,不再一起寻欢作乐变着法的叛逆发泄,一个五毒俱全的胆小鬼和一个心有所属,总是存在一些不可能的幻想的小公主他们还会坚定的在一起么?所以,他们两个需要成长,而这个成长在彼此的身边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一个叫Delphine的大龄寡妇出现了,虽然第一眼我觉得她能当骑士的妈,但静下心来,这个充满勇气和主见的女人美丽的蓝眼睛和富有魅力的笑容说服了我,她值得骑士的倾慕(并不一定是爱情,而是一种倾慕)。一个有勇气,一个浪荡不羁的外表下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骑士让王弟重新认识了他,也终于真正的爱上了他。这个故事很happy ending啊,骑姬的cp这一刻才终于从兄弟cp的桎梏中独立出来,从此虽然公主依旧心有所属,但他终于可以真正平静的接受现实了,而骑士在他的心里真正的有了一席之地。

    最后说一说历史考据粉,以及一些伪历史粉提到的这个剧胡编乱造的问题。。。这个本作只能说非常无语。这个剧其实最胡编乱造以至于后来有点圆不回来的点,在本作看来是第一季的弟媳一号,不仅性格完全大变,连和王弟的婚姻状态也硬要改编(第一季看起来,他俩终于决定好好当夫妻了,准备要孩子了,结果弟媳死了)。其实性格改了无所谓,但是王弟和弟媳的两个女儿接下来的出场就很尴尬。结合第一季王弟说:我不在乎他是谁的孩子,他是我们的孩子的情景,本作完全不觉得他会是那种对女儿说:这是谁啊?以及粗暴的扇女儿耳光的男人。但是仔细想想,他从第一季就反复强调:我想要个儿子,所以,大概这种不负责任可以用重男轻女来勉强解释。撇开这一点,这个剧除了在某些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发生方式上展开了一定的想象力,但基本算是符合历史走向的剧情。我们来看:首先争议最大14的血统问题,这是个很无聊的争论。你要是看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的时候这样ky,我觉得语文老师可能会罚你去操场跑个10000米吧。第二王后出轨,这和第一条是一样的,而且你怎么知道王后没有出轨?你拿什么证明?另外一个女人出轨了,你就能说她不再忠贞么?相反的王后是最让人同情的女性角色,她骨子里的忠贞和对14无望的爱反而在这一切剧情发生以后更让人动容了。第三,曼夫人没那么biao。。。这么说得同学们那你倒是给本作一个理由,如果曼夫人是个知性豁达的好女人,为什么在历史上和剧里一样率真不做作的二夫人就像这个剧里一样始终很讨厌她?而且由于这个剧里王弟,骑士乃至蒙夫人都比历史上要正面和让人同情,如果曼夫人不biao,以上大伙不就成了无理取闹,仗势欺人么?还是说你们希望爱豆还是有点缺点才叫完美?第四:本剧剧情线索虎头蛇尾,神罗皇帝出场虚张声势,苏菲的叛变毫无作用,巴黎人民的反叛不知所谓,法比安最后冲回去尤其莫名其妙。这么说的同学,本作只能说1.可能喜欢夸张的剧情冲突的观众不适合这部剧,争夺西班牙王位,抢夺比利时主权,撼动法国宗教构成,挑战王位间接影响国家税收和经济,导致日后法国大革命这样的动作都叫虚张声势和毫无作用,那估计只有召唤三体人毁灭太阳系才能叫大手笔了吧。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政治博弈。3.巴黎人民的反叛为什么一定要有什么结果?难道做一件事没有结果,不可能成功,你就不做了?而且提这个问题的同学本作以为一开始就没有抓住本剧的核心,编剧明明用的是开门见山的论点提出方式,你们是怎么把pouvoir看成民心的?这是一个权力必有代价,梦想和现实必有冲突的故事啊。从来没有人说折中修正路线是正确答案有木有!?4.法比安为什么冲回去?冲回去就一定要是为了起作用?法比安是本剧主要人物之一,又不是什么触发剧情npc,他为了良心的救赎冲回去怎么了?杀过很多人,拆散过很多家庭,光看字面我们都会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因果,报应不爽。所以沦为阶下囚是法比安必然的结局,而剧情只是让我们看到,这样的必然有无奈,有惋惜,有悲怆,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老生常谈。

    最后,本作一如既往为这部剧打call,不能说尽善尽美,但这部剧很值得细品。在叙事方面本作始终认为点到为止,小中见大是这部剧的优点,(这个属于个人喜好,有人觉得这样留白过大,妨碍剧情理解)。用象征的手法来定义人物,用写实的风格构建人物也是本作很喜欢这部剧的一个地方。最后的最后,为本剧第一男主喊个话:这一版的14不是最帅的,不是最苏的,但是是本作觉得最有气质的一版14,很好的糅合了一个伟人(明星)和一个凡人双方的特点,塑造自然,光鲜起来blingbling当得起剧中所有人的迷恋,普通起来就真的特别普通毫无光环。也唯有如此,兄弟俩的cp才能充满动人的张力。最后的最后的最后感谢波旁姐妹花带来的三季美好体验,青山绿水,江湖不见。

  • 头像
    El Guaje

    周末忙里偷闲一口气刷完《凡尔赛》最终季,想到这毕竟是极少数自己从头追到尾的连续剧之一,一下子脑热写了这篇总结性质的“凡尔赛人物谱”。说起来这部剧是宫廷戏格局,而我对王朝史向来兴趣不大,因此一开始完全是被戏里头层出不穷的美人吸引来的,结果这三季看下来,除了养眼之外,倒也品出不少滋味来。

    下文评论多半基于该剧本身,一方面因为我对法国王朝的了解程度,定然远远不及本片编剧与历史顾问,可能也不及豆瓣评论中众多端着指点江山姿态言之凿凿的“历史帝”;另一方面,我认为本片并不是严肃历史剧,而且习得历史的方式有很多,文学或影视作品的作用更多在于挑起胃口,不在于货真价实地奉上主菜……因此需要事先强调,倘若以下评论间或涉及真实历史,那也是我确切知晓的史实——因为本人信奉某种作为业余历史爱好者的基本美德: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最好保持沉默。望共勉。

    关于铁面人:

    以路易十四时代为蓝本而创作的文艺作品,绝大多数灵感都是来源于铁面人,关乎路易生平其他故事的戏说反倒少见。为什么?因为围绕“铁面人”,引人入胜的元素实在太多,在启蒙时代可以满足伏尔泰们对绝对君权的厌恶,在大仲马时代可以为浪漫的骑士精神招魂,在当代则意味着君主制欧洲的迷人传奇,而在任何时代,这类充满神秘感的宫廷阴谋都是吸引市民眼球的绝佳八卦素材,因此该剧前两季对这个好梗只字未提,我还曾稍微感到惊讶,好在最终季终于补完,不但用自恰的逻辑说圆了这桩悬案,也为路易自我认知与自我确定的心路历程添上最后一片拼图,甚至进一步推动了路易与菲利普的兄弟关系,因此堪称完满。

    至于路易的出身之谜,本片也不是头一个采用“国王之父另有其人”戏说的作品。路易十三与王后的关系相当疏远,同性恋传闻与老来得子的蹊跷更是引发小道消息的种种遐想,“生父不是国王”的谣言在路易本人那个时代就已经流传起来,而好莱坞1998年拍摄的《铁面人》不仅上演了大仲马式的“孪生兄弟”戏码,还把路易生父的头衔安到了传奇英雄D’Artagnan头上。该片堪称我私人的童年美好记忆,当初之所以一眼看上《凡尔赛》第一季并锲而不舍追到最后,部分原因也是由于深受二十年前这部《铁面人》影响——《凡尔赛》中的警察头子Fabien,音容扮相使我立刻回想起了《铁面人》中光荣的D’Artagnan那迷人的模样。

    关于路易十四:

    最终季给我的感觉是涉及政治事件的篇幅显著增多,着墨甚至超过了前两季大肆书写的国王私生活,因此加倍引人入胜:殖民地、争夺西班牙、法国教会自治、迫害新教徒,还有先前并未露脸的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我爱他)——此人与路易旷日持久的斗争其实从前两季的法荷纠葛就已经开始,贯穿本季的主线“争夺西班牙”则以路易最终获胜而告终,为日后波旁王朝染指西班牙王位埋下伏笔。不过法国把波旁家族送上西班牙王座的代价也十分高昂,以至于在后来的王位继承战中丢掉了将近三百万人口,西班牙则把本土以外的所有欧洲飞地拱手让给了哈布斯堡家领衔的德意志诸国,而且在英德荷诸列强“你们不能合体!”的大声疾呼(迎头痛击)之下,波旁只能保证永不合并西班牙(当然,后来的法兰西帝国强行合并西班牙又是另一码事了)。

    平心而论,路易十四为法兰西开疆拓土,“大帝”之谓名至实归,但他毕生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绝不是个“仁君”,而且单凭废除《南特敕令》一点,也称不上是个“明君”,借用个东方概念,他的所作所为虽然几乎未能产生“现世报”,但是后果极为惨烈地“报应”在他的后代与日后的法国身上,而本剧也在第二季中巧妙安排女巫这个人物作出了如此预言。不过话说回来,在凭血腥立命的欧洲土地上,真正的“仁君”往往不得善终(法国案例见亨利四世和路易十六,前者颁布《南特敕令》,促进宗教宽容,后者则推翻了路易十四废除《南特敕令》的《枫丹白露敕令》),而本片细节方面的改编其实无伤大雅,关键在于它对路易的塑造相当中肯,既未一味将其美化为圣人,又突出了他作为伟大君主的王者气概,也体现出人性之复杂易变。说真的,第三季看完后产生“绝对君权真是可怕”这种想法实属自然,我相信这也是当代人需要从欧洲历史中吸取的教训之一。

    说到这里忍不住啰嗦两句:《枫丹白露敕令》有着严重的历史后果,且不论屠杀牧师与逮捕无辜教徒等迫害及其留下的不人道不宽容名声(后为启蒙思想家与法国大革命大加诟病),Colbert在剧中其实已经透露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富裕新教徒流亡给法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他们往往携带资产逃往英格兰、普鲁士、荷兰、瑞士以及新教国家殖民地(南非、北美),这些国家正好是法国在经济方面的强劲竞争对手……这一切给法国不论短期还是长期的经济状况都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更枉论人才流失一类的附带效应——比如第一台(非工业)蒸汽机的模型由物理学家帕潘(Denis Papin)在伦敦制成,他正是废除《南特敕令》后逃到英国的新教徒之一。不幸的是,这种蠢事在欧洲历史上一再发生,二十世纪则见证了国家机器公然迫害的巅峰:奥斯曼土耳其、纳粹德国、苏联。

    关于大臣们:

    我记得《凡尔赛》第一季曾因留给大臣的笔墨太少而受到批评,剧组能够听取这些声音,后两季中给(至少是两位)重要大臣加戏不少,令人欣慰,而最后Colbert与Louvois的告别与和解是本剧除王后之死以外最令我触动的一场悲情戏码。Colbert在剧中为给国王捞钱操碎了心,这确实相当符合路易最重要的财政大臣形象,Colbert在任的漫长岁月里,路易在一边挥霍,他则在另一边想方设法赚钱,重视通商,规划税收,开拓殖民地,可以说是把法国财政崩溃推迟了整整一百年(摊手)的头号功臣,而他的后世同仁Calonne、Necker等之所以无法力挽狂澜,更多是拜法国债务的雪球效应所赐,而不是由于大臣们自身管控不力。Colbert坚决反对迫害新教徒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经济因素的考量,不过他对路易的影响比剧中所描绘的要大,《枫丹白露敕令》是在他去世之后才颁布的(这个事实也从侧面说明,曼夫人的权力并不如剧中突出的那样大,起码没有大到可以左右内阁或国王决定的地步)。不过本片时间线本来就相当灵活,无须就此多作纠缠。此处改动倒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鞠躬尽瘁的财政大臣面对绝对君权与国家利益矛盾时的无力感,着实强化了类似“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辛酸与悲壮。Colbert和Louvois在历史上是相互争斗了一辈子的政敌,这就是为什么,剧中Louvois一句“要不是因为彼此恪尽职守,我愿意相信我们本该成为朋友”,如同射入临终的Colbert房间内最后一缕阳光,给置身官场“在其位谋其政”那种永恒不变的现实与残酷增添了一丝五味杂陈的暖意。Louvois的演员与历史人物体型颇为相似,是个圆桶似的小老头,这让我从第一季就喜欢上他,自始至终都觉得他特别可爱。

    主教大人Bossuet(演员同样神似真人)虽然不是世俗大臣,但考虑到他在法国政治与路易宫廷中发挥的作用,就顺便把他放进这个范畴谈一谈。这是位才华横溢的神父,他为王弟一夫人作的葬礼祷告,不论从思想角度还是文学角度上看,都是登峰造极的华彩篇章。更重要的是,他利用自己的思想底蕴与修辞才能,为路易巩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依据,这对路易树立绝对君主的权威至关重要。所以王弟不屑一顾抱怨的“我哥装上帝”一事实乃大有渊源——最后一集那场非常搞孝的Thaumaturgie是法国国王跳大神的集大成者,什么“国王摸摸你,神就治愈你”这种话,想想都觉得耻到不行,真佩服路易和他的后代个个说得出口。而且历史上十四说这话的时候用的可是直陈语态,不过编剧大概觉得光是场面就已经够中二的了,不好意思再增加耻度,才给他改成了虚拟语态;而真正把这句话改口为虚拟语态的是路易十五,大概他太爷爷大言不惭那么久,没治好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神棍起来底气也没那么足了……

    不管怎么说,最后一集确立路易为法国教会之尊的细节算是点睛之笔,因为它不光尽显天主教与法国王室一贯热衷奢华的品味(ummm……),而且扯出了法国教会与梵蒂冈持续几个世纪博弈的结果——法国天主教自治论(gallicanisme):简而言之,该教义在承认天主教信条与教宗绝对属灵权威的基础上,要求法国教职人员的自主性,世俗君主有权独立于教会处理国家事务。这一教义当然不是路易十四和Bossuet开创的,但它的确在十四治下强势崛起,法国教职人员独立自主的传统也给日后的大革命政权颁布《教士公民组织法》构成了一定的既定基础。通过这场戏,我们可以看到gallicanisme与英国亨利八世的国教会在争取独立方面有相似之处——尽管法国教会依然信奉天主教,而且不要求彻底脱离梵蒂冈自立门户,但可以想见的是,教宗并不会对此感到特别开心,以至于真的对路易实施了“绝罚”(excommunication)!这导致法国有几十个教区长时间没了神父,也为同样信奉天主教的奥地利正在发动的“大同盟战争”给足了理由。

    关于后宫:

    王后之死当属这季最悲情的篇章,她临终说的每一句话都无比戳心,比如“我们并未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上,只能尽人事而为”,又比如让人眼泪决堤的一句“您会原谅我吗?”……在这里不得不由衷赞美本剧的台词功底(我看的是法语版,不过相信英语版同样优秀),除了遣词造句精雕细琢、华丽典雅、颇具古典戏剧格调之外,念白亦是和缓、清晰、正统,实属耳根福音;另外还要赞美本剧的选角慧眼,宫廷众人从主角到龙套都选得美若天仙,更重要的是各有特色,比如最后登场的那位葡萄牙公主,长的就是一张典型性伊比利亚褐发美人脸,再比如这位来自西班牙的王后,居然可以在符合哈布斯堡家长脸肥唇特色的前提下,照样美得不可方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连虚构人物如Sophie母女都是惊为天人,尤其是妈妈,由女神般的阿蜜拉扮演——第一季中她与Fabien那些SM式情爱,啧啧……简直看得人欲仙欲死。

    曼夫人,作为本季争议人物,在评论区似乎曾经激起众怒……她的不讨喜,从王后去世与迫害新教徒两场戏的平行蒙太奇可见一斑。我倒是不会因此责怪她,因为说到底,王后去世后主动去找她的是路易,签署新教徒迫害敕令的也是路易,在这两件事上,她的形象并不比路易更可恨。似乎有人认为,本片既然没有把她表现得温良贤淑,那就等于将她塑造成坏女人——原谅我实在有些难以理解这种女德班逻辑。曼夫人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戏码,在于路易为铁面人事件困扰而无心朝政的时候,她直接冲进国王房间,掐着对方的脸指责他,对他的称呼也从“您”换成“你”——法国男人应该颇吃年长女性的这一套,具体可参考著名领袖拿破仑一世与埃曼努埃尔(马克龙)一世——大意是她根本不在乎作为个体的他,她只在乎作为国王的他。看到这一幕时我有种感觉,就是她成了活生生的、立体的人,她不再是某个国王的隐形妻子,某个不讨史学家喜欢的男性附庸,本片对她的塑造可以说是非常完整——甚至善意地拔高了。她对权力的渴望,以及随之而来的谋略、忍耐、步步为营、能屈能伸、从不言弃,放在任何男人身上都堪称凸显魅力的品性,对于那个时代的女人来说更是加倍地难能可贵,对比之下,同样是为了赢得国王的心,蒙夫人搞的那些邪门巫术反而显得有些幼稚而下流了。

    话虽这么说,我却还是喜欢蒙夫人多过曼夫人,原因很简单:蒙夫人直爽有趣,曼夫人虚伪无聊。蒙夫人的演员确实美艳动人,但就她那些作为路易长期“宠儿”的事迹来看,我觉得她的形象应该更像个没吃过什么苦头的孩子,神经质,懂享乐,幽默风趣,带点儿顽童气质,不太容易为未来忧心,天真的时候极度天真,偏执的时候极度偏执——她在片中与洛林骑士惺惺相惜(我一直对这俩宝贝开趴踢开到出人命一场戏印象很深),这既是他们两人彼此相似的孩童天性使然,也与曼夫人对骑士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不失为本片又一处精妙细节处理。而身为宗教狂热分子的曼夫人究竟有多无聊呢?在她嫁给路易并统治凡尔赛的沙龙之后,王弟二夫人曾经无不遗憾地写信给自己的德国闺蜜,抱怨宫廷生活从此死气沉沉,有意思的娱乐趴踢大量减少。

    我非常认同豆瓣长评中竹笋烤肉君的说法,即本片用路易生命中三个重要女人来象征他从年轻到年老的心态乃至性格变化。这么一来,也就可以理解本片为了遵循这一轨迹而对王弟一夫人历史形象作出的大量改动了。那位仙子般的英格兰公主用一场曼妙的泳戏拉开了《凡尔赛》的序幕,那时候的凡尔赛宫初现雏形,那时候的路易刚刚亲政——对片中的路易来说,Henriette是逝去的童真,是过往的梦幻,是世间与纯洁有关的一切,也是一位国王为了承担所有义务而必须舍弃的美好岁月。

    关于王弟一家:

    这一家三口恐怕是本剧的头号吸粉神器了吧!编剧一定是看透了这点,所以把这家子的讨喜之处放大再放大,罅隙则缩到最小,表现出来的几乎全是美好的一面,就连奥尔良公爵和洛林骑士每季都要上演的分手/和好这样的狗血戏码,看上去都是如此有爱,各自那些数不胜数的情人也悉数略去,到最后竟让人有了种“曾经沧海”“从一而终”的感动。(咦?)

    奥尔良公爵作为国王的兄弟,其实与路易形成了镜像般的对照。他在路易动摇的时候坚决,在路易冷酷的时候温情,他们看上去是如此相似,实际上又是如此不同,最后他再度救他一命,他知道他们无法承担失去彼此的后果。菲利普的存在就像一个礼物,让我们有理由想象,倘若不是生而为王,在那些独断、自大、欺诈、无情与野心勃勃褪去之后,路易原本也会成为一个善良、真诚、快乐并有能力去爱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本剧的结局再完满不过了。两个兄弟看着他们孩童时代的样子,知道彼此都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却还不用为日后注定的衰落与死亡挂心,只是与自己的镜像完成了幸福的和解。

    说到这里顺便放飞一记,菲利普开创的奥尔良家族,至今依然存有直系男性后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黎伯爵,奥尔良的亨利。至于路易的波旁家族,经过日后那些我们都懂的乱七八糟以后,法国那支已经绝嗣,而路易当年非常有先见之明霸占下来的西班牙王位,堪堪保住了波旁家的西班牙一支,当今西班牙国王菲利佩六世,便是波旁家族的直系男性后裔;而他的堂弟安茹公爵,波旁的路易·阿方索是法国正统派拥立的法国王位继承人……说这么多是因为,如果,仅仅是如果,法国有一天要恢复君主制,那么上面提到的奥尔良的巴黎伯爵和波旁的安茹公爵,都可以宣称自己是法国国王(他们一个是菲利普的直系后代,一个是路易的直系后代)。然而这两个人虽然都有资格,却也都有问题。波旁家的西班牙一支,从继承西班牙王位那天起就宣布放弃法国王位,因此缺乏即位依据;奥尔良家的后代,则因为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菲利普·平等给路易十六的死刑投了赞成票,成为“弑君者”,因此缺乏即位正统……所以该怎么办?这时候波拿巴主义者就要跳出来说话了:波拿巴家的直系男性后裔至今尚在(让·克里斯托弗·拿破仑),而且——他们可是皇帝啊!(放飞结束)

    洛林这个人物堪称本剧人物塑造的典范,从第一季不知天高地厚的青春放荡到第二季为情所困的执着挣扎,再到第三季千帆过尽的勇气与豁达,真是让人对他越看越爱,恨不得把世间全部的爱与财富都给他。至于引发评论区一片不解的爱上女人(老女人)问题,我想这对法国人来说其实完全不是问题。性向在那个时代根本不是某种身份标志,没人会觉得一个男性在喜欢男人的同时不可以和女人发生关系,也不会有类似“既然喜欢男人就不可以喜欢女人”这种自觉;至于爱情是否必然与青春相连,法国人已经以其漫长历史实践与无数风流人物作出了否定的证明,这恐怕也是法兰西雄性货色如此富有魅力的原因之一吧。

    洛林骑士在爱着公爵的同时又去勾搭寡妇,这种桥段比起他们真实生命中那些层出不穷的红杏,其实已经收敛太多。重要的是,走到这把年纪的两人达成了心态的成熟与彼此的理解,二夫人在第二季也因自身的率直与魅力赢得了骑士的尊重(对照骑士对待一夫人的态度),这样的结局简直其乐融融,皆大欢喜。而我喜爱这三人的理由与喜爱蒙夫人相同,就是在那个多数人虚伪做作的凡尔赛宫廷——包括路易在内,人前一样人后一样,说一套做一套的作风不要太夸张——能保持他们仨这样的耿直率真是多么不容易!

    关于虚构人物:

    由于路易十四最终高寿驾崩,成了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72年,亲政54年——其中有33年在战争中度过,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国王成为法国的主宰,让法国成为欧洲的主宰”),他这一辈子纵使惊心动魄,却也堪称功德圆满,正如上文所说,各种作孽果报尚未来临,简直构成宗教与道德千古困境的典型,所以本片一众虚构人物只好或多或少扛起传达相对正面价值的重任,以及告诉大家“倘若你生下来名字里不是带着Dieudonné,那么人生对你来说就是个’苦’字”这种亘古不变的残酷真理,以至于全剧终了时竟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他们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不得好死的。没错,我重点说的就是Fabien大人,当然放在其他人身上都是同样适用。

    Guillaume姐弟两人,一个象征巴黎人民反抗精神的传统,一个体现自古忠义难全的困境,到头来殊途同归,毕竟死得其所;

    Sophie则完全是凡尔赛宫廷之恶逼良为娼的代表,小美人儿第一季出场的时候美若天仙纯洁无瑕,却先天背负着身处法国的新教徒危机与凡尔赛贵族争宠的虚荣,第二季无辜沦为变态之妻,单纯的爱情也因卷入阴谋不得善终,第三季直接以敌国间谍面貌卷土重来……在此衷心感谢编剧,纵使安排她干下谋人性命的勾当,却没有夺走与她相貌同样美好的良知,挺身而出护住奥地利小公主的一刻,和最后与Fabien那揪心一吻一样令人唏嘘。好在她终于在爱的感化之下放下仇恨,与小公主手牵手走向自由,这一幕可以说是第三季中在我看来最美好的画面;

    Fabien是我对这部剧穷追不舍的原因之一,前两季除了为他各种被虐身而心虚之外,心中一直存有小小不平:如此有魅力的男人不可能如此愚忠!结果第三季,我那英勇迷人的侍卫长果真不负众望——当着国王的面撂下佩剑的时候,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又高大了一个级别:此刻他是个真正的人了。其实编剧一直偏爱他,除了始终没有狠心杀死他,还一直将他塑造成有着一腔柔情的男人,在他那副从未露出过笑容的硬汉面孔下面,其实是颗温柔的心。我愿意相信,他对每一个女人都是真心去爱的,而且每每因此命在旦夕却不知悔改,这种与他的外表和职责极不协调的多情与软弱,恰恰为他平添魅力。这是虚构人物Fabien与真实人物Bontemps最大的不同:同样是愚忠,对比Fabien的良心,Bontemps自始至终没有表现出丝毫人性,非常符合他的Valet定位,可以说是个缺乏自我的奴性机器人,因此也就远不如Fabien那样吸引人了(并非完全因为脸)。

    关于《凡尔赛》这部剧,我想说的大概就是这些了。当时刷到剧终那一刻,我脑海中开始响起夕爷给97版《天龙八部》写的主题曲。这篇词作功力之深厚,领悟之透彻,完全可以永恒契合古今所有不论真假却始终荡气回肠的群像故事。没错,我觉得《凡尔赛》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最后放个凡尔赛众生中最美的那位点题吧:

    以洛林骑士作为模特的《伽倪墨得斯》,藏于旧金山艺术博物馆。在希腊神话中,美少年伽倪墨得斯是宙斯的情人,在奥林波斯山为诸神斟酒。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