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小老虎拉姆·查兰·特哈阿贾耶·德乌干阿莉雅·布哈特施芮娅·萨兰Samuthirakani雷·史蒂文森艾莉森·杜迪OliviaMorrisChandraSekharMakrandDeshpandeRajeevKanakalaRahulRamakrishnaEdwardSonnenblickVarunBuddhadev马克·班宁顿AhmareenAnjum爱德华·布海克
类型:动作导演:S·S·拉贾穆里 状态:正片 年份:2022 地区:印度 语言:其它 豆瓣:7.3分热度:10 ℃ 时间:2024-06-11 17:50:28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最近看了两部印度电影,虽然都是大制作商业片却完全是两种风格。n
《超级士兵》是宝莱坞向好莱坞学习的模板,紧张的开头,流畅的故事,大难不死必有奇遇的主角,印度高科技和现代枪战,居然只有插曲而没有歌舞,平心而论,《超级士兵》的成片质量是要好于《战狼2》的。
《RRR》投资更大,印度人更加喜欢,可外国人看起来难免有点尬,主角历史上有真实原型,电影里魔改成人间之神,完全是超人在世,巴霍巴利王好歹是半神话,近代历史背景拍成这样,大约只有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可以媲美。
《超级士兵》里有一句很有意思的对白,很让我激动,在印度总理内阁会议上,主管科技的官员提议进行超级士兵项目,一众官员嗤之以鼻,愤怒的主管斥责他们,如果是美国、中国研究这类项目,你们会觉得高科技,印度研究就是笑话。中国好歹也在印度电影里混成了小BOSS的存在。
要知道,十年前,甚至5年前,印度拍的抗中神片里解放军不是胖,就是瘦小,而且皮肤黝黑,看起来营养不良,印度辛格老爷要是不能一个打十个,观众都会鄙视他的战斗力。国家强大,不是自封的,而是要对手承认,印度电影和电视剧中很多反映中产阶级生活的场景都是开日本车,用中国家电。
《RRR》的故事相对简单,因为背景是近代,印度争取独立运动开始,英国殖民者的压迫拍的很到位,英国人的残暴和当年我们拍《鸦片战争》大差不差,反正都是视人命如草芥,随心所欲欺压殖民地,反抗的过程一波三折,最终胜利,还要有殖民者的女性与贱民谈恋爱,通常都是被压迫者不自信的表现。
《RRR》成本大,印度人工也不贵,大场面一个接着一个,火车出轨救小孩那一段,拍的非常燃,两人挥舞旗帜双手紧握,印度观众一定集体高潮。
特效方面,印度做的也不差,人虎对峙的戏份,老虎刻画精细,完全不输《少年派》,突然想起当年水浒传电视剧导演忽悠武松打真老虎,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阿三的特效水平都如此这般,我们更加不用说了,前段时间的《爱死机3》里吃人的大螃蟹就是中国视效团队做的,应该算是一流水准。
《超级士兵》在特效方面基本是科技不够,动作来凑,拳拳到肉,血肉横飞的场面比比皆是,巴基斯坦恐怖分子从小孩到老人都该杀,要换着花样杀。看到把恐怖分子从飞机上扔下去的镜头,这种行刑方式常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智利军政府,二十一世纪还能作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商业片里正派的行为,细思极恐,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仇恨真是不容易化解。
初看,两部电影代表着印度社会两种思潮,一种是《超级士兵》代表的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建设科技军事强国;
一种是宗教引领,民族独立自强,莫迪老仙伟大。仔细想想,一个语言和文字都四分五裂的国家,形成两种电影趋势也很正常,不搞个四五种意识形态都对不住地下盛行的种姓制度。
PS:印度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作为亚洲次大陆上的区域强国,真心希望阿三们能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好多买些中国制造。
n
n
今天聊聊印度电影《RRR》。
片名RRR (Rise Roar Revolt) (2022),别名双雄起义(台)。
本片以印度著名自由战士阿勒里·西塔·拉马拉朱(Alluri Sita Ramaraju)和科马拉姆·贝姆(Komaram Bheem)的生平为基础,创作了这部印度人们反抗带英帝国的动作电影。
本片中充满想象力、脑洞大开的刚猛动作戏,不愧是印度今年最猛的动作电影!
这部电影完全是虚构的,阿勒里·西塔·拉马拉朱和科马拉姆·贝姆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见过面,电影只是基于一个让他们俩联手合作的想法而创作,就这样两位民族英雄相遇了。
印度著名演员拉姆·查兰·特哈(Ram Charan Teja)扮演阿勒里·西塔·拉马拉朱,小老虎(Junior N.T.R. )扮演科马拉姆·贝姆。
先简要说一下两位民族英雄的生平。
阿勒里·西塔·拉马拉朱的经典造型
阿勒里·西塔·拉马拉朱于1897年7月4日出生在安得拉邦(Bhimavaram)附近一个名叫Mogallu的村庄。他在家乡附近的各个地方完成了小学教育,15岁时前往维沙卡帕特南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
他受孟加拉革命者的启发,1922年至1924年期间领导了兰帕起义,反对带英帝国的欺压歧视。
兰帕起义期间,他带领人民冲击警察局,干掉了许多英国警察,并劫走武器弹药,进一步组织人民反抗。
他的行为得到了当地人支持,很长时间都成功地避开了英国人的抓捕。
1924年5月7日,英国人抓到了阿勒里·西塔·拉马拉朱,并将他杀害。
阿勒里·西塔·拉马拉朱的雕像
人们称他为“Manyam Veerudu”的称号,意为“丛林英雄”,在他的家乡安得拉邦,人民建造了有许多雕像纪念他。
1986年,印度邮政发行邮票,纪念阿勒里·西塔·拉马拉朱。
科马拉姆·贝姆
科马拉姆·贝姆也是是一名印度自由斗士,他1901年10月22日出生于印度中部和中南部的Gond部落,这些部落现在被正式指定为印度的在册部落。
科马拉姆·贝姆的童年是在没有任何接触外界的情况下度过的,他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他从小看到并经历了他的人民的苦难。
1920年代初,科马拉姆·贝姆组建了一支军队,对抗尼扎姆和带英帝国殖民统治。1940年10月27日,科马拉姆·贝姆在与英国部队的交火中被杀。
科马拉姆·贝姆雕像
科马拉姆·贝姆为自己的人民创造了历史,当地人也将科马拉姆·贝姆视作英雄,建立了很多他的雕像。
科马拉姆·贝姆提出了一个名为“Jal,Jangal,Zameen”的口号,意思是“水、森林、土地”,他主张人民对所有森林资源拥有完全的权利,这也是反对尼扎姆和和带英帝国殖民统治的象征。
本片标题《RRR》最初只是一个工作标题,代表导演S·S·拉贾穆里(S.S. Rajamouli)和两位主演Nandamuri Taraka Ram (本名)和Ram Charan Teja的首字母,但后来导演决定将其作为正式标题,因为它变得出名了。
本片标题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缩写,但一般都是《RRR》。
标题在泰卢固语中是《Roudram Ranam Rudhiram》,泰米尔语中是《Raththam Ranam Rowthiram》,卡纳达语中是《Roudra Rana Rudhira》,马拉雅拉姆语中是《Rudhiram Ranam Roudhram》,这些都是“愤怒、战争、血腥”的意思。
标题在印地语和英语中是《Rise Roar Response》,意思是“奋起、咆哮、反抗”。
导演S·S·拉贾穆里之前拍摄过《勇士柏拉瓦传奇》《功夫小蝇》《巴霍巴利王》,看过的观众就会知道导演的拍摄风格。他喜欢宏大场景,加入各种各样有趣的动作戏,脑洞大开且充满热血。
他的大多数电影中,都充满了富有冲击力的宏大场景而闻名。《RRR》同样延续这一特点,展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场景。
本片凭着大制作和民族情结,成为自2019年疫情以来,首部全球总收入超过一亿美元的印度电影。在北美首周末拿下950万美元票房,成为北美周末票房榜季军,也创造印度影片北美最高开画纪录。
本片拍摄早期,与小老虎演对手戏的英国女演员黛西·埃德加-琼斯(Daisy Edgar-Jones)因家庭问题退出了本片。
后来由英国女演员布奥利维亚·莫里斯(Olivia Morris)接替饰演詹妮弗。
毗湿奴第七化身·罗摩
楞伽魔王·罗波那
在影片中出现了一个手持弓箭的雕像。一般可以认为这尊雕像是“罗摩”。
罗摩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男主人公,也是毗湿奴的第七个化身,全名为罗摩占陀罗。
他下凡的目的是从暴虐的罗刹国王罗波那手中解救众神,后来他成为印度教崇奉的神,也被“罗摩派”所信奉。
有趣的是,影片原型阿勒里·西塔·拉马拉朱的经典造型也是手持弓箭。因此影片中拉姆·查兰·特哈的扮相也可以看做是在致敬阿勒里·西塔·拉马拉朱。
科马拉姆·贝姆重返英军牢房搭救阿勒里·西塔·拉马拉朱时,他试图找出关押阿勒里·西塔·拉马拉朱的单独地牢。他所采用的方式是敲打地面,用节拍交流。
他所使用的的节拍是两人在影片开始时歌舞的节拍,因此双方才能认出对方,并进行交流指引。
印度的独立很有意思,并不是通过武装斗争争取到了属于自己国家独立的权力,而是英国国力衰退,导致英国在没有足够兵力维持帝国日不落,带英主动放弃印度,让其独立。
带英帝国在离开前用一个极度恶心的印巴分治方案埋下祸根,随后才承认了印度的独立。
所以说,印度建国的过程并没有一个人或组织具有足够的威望统领全国,而是将一盘散沙的名称换了说法而已。
印度如果想要拍摄一些民族英雄题材的电影,那么找到一个合适的素材是关键。为了凑够足够的素材,这才有了《RRR》里的关公战秦琼。影片取材的民族英雄也只是局限于争取所在部落权益而已。
观影体验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立场,如果观众站在反抗帝国主义殖民者、同情民族独立运动的角度,那么会觉得电影很有意思,如果站在奴役者的角度看,那自然是横竖都在挑刺。
《RRR》可以看做是一部抗英神片,面对殖民者的欺压凌辱,最能忍耐、最为逆来顺受的人也开始了反抗。
在本片中,我可以感受到印度人的民族气节。同样身处第三世界、同样有过屈辱历史,影片中反应的很多问题同样发生在其他殖民地。他们的有志之士为了民族独立奔走呼号、忍辱负重,着实令人感动。
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文化自信。别管什么样的洋人舞蹈,在印度舞面前都是渣渣。两位男主角用精湛娴熟的舞技成功征服全场,顺便征服几个西洋妹子也不在话下。
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动作戏。
神片总能脑洞大开,能想出些稀奇古怪又令人大开眼界的动作。好莱坞能够上天入地地乱打一通,宝莱坞为什么不能。
《RRR》中的动作戏绝对称得上生猛,在颠覆你的物理常识的同时,狂拽炫酷地把带英帝国殖民者胖揍了一番。影片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印度人民在自己的民族英雄帮助下,成功取得了革命胜利。英国佬在印度下凡天神的手下活了这么多年,也真是不容易啊……
今年最猛的印度动作电影,
跨越时空的抗英民族英雄。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连续看了两场,在我心中大概7.4/10的样子。
故事线算是新颖的,场面也是非常宏大,实打实的大片,典型的Rajamouli出品。剧中启用了大量的白人演员,不同于南印演员的表演方法,他们的出现给我带来一股十足的清新感。
但全片还是南印特色太明显,有不少为了凸显主角光环而明显不符合逻辑的情节;一惊一乍的镜头和反应看到后面多少让人有些疲惫;前半部分文戏还可以,后半部分除了打戏就全是放狠话了,感觉叙事虎头蛇尾。结尾也是让我略失望,原本以为会是人民英雄带领群众和英政府作斗争,毕竟Bheem的歌声让每个普通人民都成了武器, Rama也不发枪了,但结尾居然没有任何普通人的抗争,仅仅靠着两位主角干翻了整个当地英政府,这真的很南印。而且RRR的女性角色属实刻画的不怎么样。上映前看了片尾曲里Alia Bhatt的镜头,原本以为Seetha也是位女英雄,结果还是以往的典型南印女主形象,几乎无贡献/战斗力,在家哭哭啼啼等着男人消息,为了男人而活的花瓶。另一位白人女主Jenny,和Bheem的感情线来的莫名其妙,最后不仅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亲人,还和Bheem开心地在一起了,全场印度观众欢呼,这属实让我看不明白。RRR里人物刻画实在太单一太扁平,虽然这是南印一贯的风格,但也略让我失望。
总的来说,RRR是一部优点明显,缺点也很明显的南印大片。两大巨星坐镇,视觉呈现一流,故事线稍弱,但还是值得一看。
去查了一下人物原型,片子本质上就是导演写的同人,所以不妨当童话片看待。
因为中译不好所以有的地方会打罗马音。
二编补充:这个中译用的是印地语片源,有些BGM是印地语重新填词,个人感觉不如泰卢固好听
先说正经的。
导演在以小见大上很有功力。
也很会埋伏笔。
而且打戏炫酷,歌舞好听,所以虽然牛顿棺材板按不住但看下来就是很舒畅。
Jennifer是我比较不满意的,过于工具人了,但感觉导演编剧对不亲自接触殖民事务的宗主国女性的两种心理描写还是有点意思的。
(23/06/19新增)PS个人理解,毕姆和珍妮在集市上的对话并不是“毕姆追女孩追到一半忽然想起来要找妹妹”,而是毕姆接近珍妮就是为了找门路进去救出妹妹,珍妮是他认定善良能帮得上忙的姑娘,但此前他可能认为玛莉是被囚禁或者无人在意的状态(23/07/27订正:应该是怀疑玛莉已经死了),珍妮要买小孩衣服给玛莉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可以借珍妮之手给玛莉送信物,才会着急着打镯子(虽然我也不知道镯子有什么特殊之处)
如果硬要帮Jennifer圆一下的话,除了偷地图那里真的太离谱了,其实她在这个家里没有什么地位,只是一个什么都插不上嘴的侄女,说不定她就是喜欢毕姆而厌恶残暴的叔婶。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太脸谱化了。
sita/西塔/悉多的角色着墨不多,但能够看出她的聪慧坚忍。
然后嗑点cp。
而且他俩确实是相互成就的。毕姆从拉朱身上明白要长远地保护族人只能靠革命来争取自由,拉朱从毕姆的经历中明白和侵略者虚与委蛇只会伤害自己的伙伴和良心,武装反抗不能靠等。
【23/12/17新增】准备欣赏一下拉贾穆里为整个电影的大对称结构准备的各种呼应和线索,一次性写不完就慢慢补。(不是不想拉片,是懒得截图)
电影的对称结构还蛮明显的,以总督府大战后绳子拽住毕姆的定格为界,前面是毕姆要救妹妹,拉朱寻找毕姆,毕姆被捕受刑;后面是拉朱要救毕姆,毕姆回来寻找拉朱,拉朱被捕受刑。潜在的对称是当拉朱只想完成自己的目标时,他离梦想总是一步之遥,甚至失去了挚友;当拉朱决定放弃一切拯救挚友时,他反而得到了挚友,也实现了理想。
但是我现在想先聊的是作为暗线的“母亲”。
从BGM的角度,Dosti是明线,除了出现在水上着火两人初识,还出现在毕姆给拉朱解毒和毕姆劫狱两段,刚好掐了相识不相知—挣扎—重归于好三个节点。前半段还有一条明线是komma uyyala(村歌),这个就很简单是找妹妹。(naatu naatu和etthara jenda是纯粹的剧情歌和片尾撒花彩蛋,而且舞台感非常强,一看就是脱胎于早期印度电影的歌舞桥段;komuram bheemudo是毕姆的角色歌;ramam raghvam是拉朱的个人成长线,放到翻译吐槽里说)
Janani(意思是母亲,具体来说是给予生命的人)则是藏得很深不注意甚至会忘记的暗线,出现了两次都是在拉朱的前传里,一次是拉朱亲眼目睹母亲和弟弟的死(响起了抒情前奏),一次是sita给毕姆一行人回忆拉朱爸爸牺牲(歌词从回忆里爸爸披着布站起来延续到听故事愣住了的大家)。这么一看似乎Janani和村歌一样是单人线索,但我个人觉得它只是“母亲”线索的组成部分。
影片的开始不是玛莉唱歌,而是那一声“玛莉”,来自母亲的呼喊。然后我们目睹了一位母亲为了带回女儿被打到重伤倒地。
之后毕姆假扮成阿克塔,给他上药的是他的义母和义妹(这样讲比较简单啦)。不难看出母亲们的共同点是为了保护孩子竭尽全力。
到了拉朱卧底集会地点的时候,给了一个婆罗多母亲的壁画镜头。之后就是桥上响起的“祖国母亲万岁”和写着同一句话的国旗。接着就是用国旗救小孩,受到友邻启发,这里的国旗异常实用,裹住毕姆防止被火烧伤。所以我个人觉得,这里给国旗和标语这么多个镜头,主要目的倒不是展现什么patriotism,而是为了让代表母亲的国旗将她的孩子牢牢抱在怀里,哪怕她自己也受苦受难、残破不堪,她仍然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们不受伤害。
毕姆,作为一个淳朴的野人,在提起英国人抓走玛莉的时候,说的是“她们不用生儿育女,不知道这有多痛吗”,既把英国人和本地人分开,也对应上了Janani是生身母亲。
另一个能表现婆罗多母亲=每一位母亲的场景是毕姆受刑,他唱到“心头血成了母亲脚上的彩绘”时画面刚好给到血流向一位观刑妇女的脚尖,而不只是抽象的“把生命献给大地母亲”。
然后时间线快进到拉朱妈妈的死(BGM起)。其实妈妈的行为是很不理智的,但是舐犊情深不需要理由。
最后一个隐藏款母亲是sita。悉多在神话里和地母的关系非常紧密;在电影里拉朱离开村子之前说sita是他的动力,于是sita抓了一把村里的土给他画上作战的提拉克,拉朱不管是小时候练习开枪还是长大后遇到麻烦都需要sita的指导,两人更像精神上的母与子(ps人物原型本来叫rama,因为他的恋人sita英年早逝心痛不已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sitarama然后出家了<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啦hhh>);sita偶遇毕姆一行人的反应也和其他母亲们如出一辙:就算自己受伤也要保护好孩子,不让孩子受惊挨饿。
总结起来,除了两位英国人,所有具体的抽象的本土女性形象都共同指向与孩子血脉相连的母亲,引申为祖国大地与土生土长的人民彼此守护、相互依偎。这个概念同样很朴素,也就具备了超越印度本土的普适性,可以说所有曾经的被殖民地观众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在电影里面直接的作用是给拉朱和毕姆的兄弟情打了个底,虽然他俩现实中互相不认识,但大家都是婆罗多母亲的孩子,都有保护母亲不再受欺侮的愿望,自然也都是并肩作战的亲兄弟了。
最后骂骂翻译。
(23/12/17 PS这首歌的前奏出现在拉朱第一次出场和拉朱锻炼身体打沙袋的桥段里,第一遍看不会发现,二刷也不会发现,跟Janani一样去找了完整的BGM才会注意到,给人的感觉是导演看到rama这个名字就已经想好了这个梗要怎么用:其实拉朱的身体里一直藏着一个有非凡神力的罗摩,只是他按照父亲和叔叔的规划当卧底、把自己当救世主时察觉不到,只有他真正见识到了人民的力量、真正明白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他才能无往不胜。)
这个地点决定了raju的叔叔可以名叫venkateswara/文卡特斯瓦鲁,七山之主是当地的主要信仰之一,爸爸的名字叫venkaterama,就是七山之主的信徒驭象者罗摩,(我嗑一口,,,)可以参见《om namo venkatesaya》,which跟本片的音乐导演是同一位
(补充:这个梗非常有的放矢,《薄伽梵歌》在近代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有重要影响。【以下《薄伽梵歌》译者前言】提拉克强调以智慧为根本和以虔信为支柱的行动瑜伽;甘地强调坚持真理,无私行动。诚如恰托巴底亚耶在他的《印度哲学》一书中所说:“那时候一个爱国者只要手持一册《薄伽梵歌》,就能步伐坚定地走上绞刑架。”)
托莱坞导演S·S·拉贾穆里执导的电影[巴霍巴利王:开端]和[巴霍巴利王2:终结],因奢华的布景、壮观的战争场面和独特的民族奇观,在印度之外也非常有名。
今年,他的[RRR ]同样因此吸引了印度内外的大批观众。尽管该片的剧情充满了印度人对自身强大形象的意淫,但革命现实主义的情节编排极富煽动性,调动了观众的澎湃情绪。主角被塑造成健硕的超级英雄,严肃之中又有几分滑稽。
长期以来,宝莱坞几乎代表了印度电影的全部。说印度电影,即是在说宝莱坞。然而,最近几年,其他几种语言的电影制作中心(托莱坞、康莱坞等)正渐渐抬头。虽然不至于动摇宝莱坞的地位,但它们的电影正受到国外观众的关注。
以托莱坞为代表的南印度主流商业电影,尤其喜爱塑造强壮的男性英雄,而非宝莱坞那样的俊美型男。这类电影往往使用慢镜头和激昂音乐衬托主角的气宇轩昂,以及他们于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世界的魅力时刻;这类电影不是用合乎现实的逻辑、曲折的情感唤起观众的共鸣,而是直接堆积情绪,直白地给出观众期待的振奋人心的情节,每一步都是在把主角往神坛上抬。
S·S·拉贾穆里风靡印度的几部电影,都将上述风格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男主角的“神力”借助健美的身躯合理化,看上去确实像一拳能打死一头大象。正是这种逻辑经不起推敲、思想经不起熟虑的电影,往往更容易获得普遍的共情。它破除了观众理解剧情的壁垒,就像一场街头演讲,重点不是让听众思考该如何行动,而是引导他们对演讲者观点的支持,随着演讲者的情绪起伏。
这种情况下,立场和诉求明确的口号,比循序渐进的教导更有用。[RRR]里,比姆和拉朱如同两面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挫折不会打败他们,反而把他们锤炼得更强大。对于中国观众来说,[RRR]的故事近似于印度版[战狼],男主角比姆和拉朱,身强体壮,无所不能,以一敌百。在他们之间,有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纯粹友谊,互相补充不足。片名中的RRR是英文“Rise Roar Revolt”的缩写,意为燃起革命的怒火。
[RRR]这样的电影,现在常被称为“爽”片。“爽”形容的是观众看电影时的感受,犹如生理上获得了直接的刺激,痛快。坏人作恶多端,好人历经磨难,勉强将其绳之以法,这不会让人感到“爽”;好人以暴制暴,虽有磨难,但总是技高一筹,实力碾压坏人,这才够痛快,够爽。在一部讲述反抗殖民暴行的电影里,没有比平民奋起暴打殖民者更让人“爽”了。
比姆和拉朱分别背负着各自族人的希望。比姆潜入城市,暗地里寻找被当地殖民政府军官掳走的小女孩。这名军官和他的夫人冷血残暴,只因想听小女孩唱歌,便强行带走她,打伤她的母亲。军官经常告诫部下,每一颗子弹都是从大英帝国花钱运来,印度人的命不值一颗子弹的钱。杀他们可以用刀、用棍、用绳,尽量不要浪费子弹。
这句话,拉朱小的时候也听到过。那时,他的父亲独自带着他誓死抵抗英军入侵村庄。拉朱压抑着心中的怒火十五年,加入殖民军队。当成千上万名印度平民包围孤立无援的殖民政府警察局时,作为守卫的拉朱一个人闯入抗议人群中,冲出他们的包围,带走长官随口说出的要抓的人。他的目的就是要拼命获取长官信任,以获得升职机会,管理士兵枪械,然后再把它们发给秘密训练中的民兵。
但是,影片的重点不是比姆救走了小女孩,回到家人怀抱,也不是拉朱把武器发给了民兵,引领他们反抗暴政。他们的魅力和精神超越了普通人,接近于神话的民族形象。所以到了最后,两个人上天入水,射箭挥拳,越打越精神,一夜之间就把整个殖民政府大楼炸毁,消灭守军,不需要人民的援助。如此场面,怎一个“爽”字了得。
对于印度电影(尤其是南印度电影)来说,[RRR]算不上脑洞大开,有着印度人对英雄一贯的超级/神化想象,打破各种不可能。除此之外,它的剧情编排非常严谨,每一个重要的情节点以及镜头表现的张力都设计得很好,很有革命现实主义文艺的煽动性,只是当它和极度夸张化的英雄形象结合后,就变得很不现实了。
延伸来看,印度电影推崇的英雄不是对内或对外树立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体形象,而是塑造一个敢于反抗、独一无二的强者。他们是拥有强大力量的精神载体,以一己之力克服印度社会诸多弊病。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印度电影为什么流行匪夷所思的情节:善良的主角肉体和精神都异常强大,对他们的影像表现充满了神化的浪漫和理想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