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幽默,阿诺的《独闯龙潭》曾经推出一种“硬汉式残忍幽默”,比如把一个人扔下悬崖后来句双关的“I let him go”,对照本片中敢死队数人把那“还剩一个”的倒霉蛋打成筛子,真是异曲同工。但本片最好笑的地方在于对老片的剥削:阿诺做梦也想不到有人会对他说出“我要终结你”,而他没完没了的“回来”也引起老布的反感,将他“回来”的特权抢走,阿诺恼怒之下用一句“Yippee-ki-yay”回敬——这就是多个老家伙主演的好处,他们可以互换经典台词说着玩嘛。只是很奇怪诺里斯出场时为何响起了《黄金三镖客》的音乐,难道是在预告下一集他将和老牛仔交手吗?嗯,算起年纪来,他俩确实是一辈的。
继承八十年代遗风,影片呈现出对肉搏戏的重口爱好。虽然短短九十分钟里炸药用掉好几吨,发射的子弹足能拍十部《黑客帝国》,但热兵器能搞死的无非是杂兵。每逢正反派的关键角色丧命,全都死于冷兵器。考虑到观赏口味的变迁,老老实实的一拳一脚不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样式、多种风格的搏击术并存,最精彩的当属斯坦森的自由搏击对阵阿特金斯的嚣张踢腿,史泰龙的拳击和摔跤死扛老尚的空手道,此外李大侠的锅底神通、斯坦森的飞刀绝技和余男的以柔克刚也各有千秋,即使看多了新动作片也不会嫌闷。比较遗憾的是诺里斯年纪太大,没能展示他闻名全球的round house kick,让老尚这个后辈抢了风头,否则两人来场腿功较量,其标志意义不亚于让泰森和阿里同台较量。
《敢死队2》比《敢死队》要好得多。作为导演,西蒙韦斯特比史泰龙在节奏把握、气氛渲染和桥段设计上都显得更为纯熟,从而让影片具有了一部常规商业片最基本的素质,开场的大战尤其震撼,剩下的就是枯木逢春的老朽们锦上添花了。最重要的,这里面有了更多的老家伙们的自嘲和卖萌,影片结尾,史泰龙说布鲁斯威利斯新送给他们的那架飞机“老得可以进博物馆了”,施瓦辛格接了一句:“难道我们不是吗?”这种姿态比上一集中一味地表现大叔们的老而弥坚显得更加从容,文戏也更有趣味性了。 大约20年前,施瓦辛格还正值当打之年的时候,曾主演了一部名为《最后的动作英雄》的奇幻动作片,那不是一部很成功的电影,但也因为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对动作电影的自嘲而具有了自己的价值,而《Last Action Hero》这个片名现在看来更是具有了一语成谶的意味。 《敢死队2》中代表中生代动作明星的是杰森斯坦森,他也是目前好莱坞最有号召力的走肌肉路线的动作演员,而且他在这部影片中的动作场面也很有水准,特别是假扮神父击杀桑族战士的一段戏。但以他目前在好莱坞演员中的地位,也只能是个二线演员,已经不可能具有当年施瓦辛格、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梅尔吉布森等人的巨星地位,这些老一代铁血硬汉的衣钵和影响力并没有在新生代演员中得到传承,也就是说实际上他们是没有接班人的。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观众口味的变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电影工业体系的发展所带来的表现手法上的演变以及这种演变所加诸观众的趣味更新。现在大行其道的是以电影技术为背景和支撑的超级英雄电影,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后果是对演员自身相关素质的要求降低,文艺明星照样可以在技术手段辅助之下完成动作场面,而且他们在诠释人物性格方面又具有着单纯的动作明星所不具备的优势,单靠肌肉打天下的动作演员走向式微也具有其必然性。尽管如此,当年那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让我们热血沸腾的动作英雄们也永远不会也不应该被淡忘,那代表着一种最原始也最真实的审美体验,这种B级片风格也是目前充斥市场的PG级别的所谓动作大片所无法替代的血性召唤。 也许等到这些大叔真的淡出银幕之后,所有的金戈铁马也只能是在梦中再去体验了,所以像《敢死队2》所具有的实际上的挽歌意味,是很多90后观众所体会不到的。影片中有几处真正触到我G点的地方,如在《荒野大镖客》的音乐中健步走来的罗礼士,施瓦辛格那句标志性的“I will be back!”,尚格云顿招牌式的飞腿,还有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施瓦辛格并肩扫射的场面,等等。只是当这些画面出现的时候,黑暗的影院中显得很平静,我一个人的欢呼和笑声被淹没在轰鸣的音效中,还是显得有点寂寥。不过我更期待的让尚格云顿和李连杰做终极对决的场面没有出现。 也许这个《敢死队》系列会一直拍下去,会不断地有人加入,有人淡出,去印证着动作电影的前世今生和潮涨潮落。
影片也基本上没什么剧情可言,属于那种千篇一律的硬汉拯救世界的故事模式,可以说是高龄版的复仇者联盟,电影入题很快很直接,进电影院连爆米花都来不及吃第一颗,硬汉们就开着装甲车冲过来了,一点都不含糊的送上大把爆炸和火力,肾上腺素迅速攀升,实打实的火药,实打实的不死硬汉,简单粗暴的就把观众就送上高潮,不玩任何技术也不搞任何含蓄,八九十年代动作片的精髓里的那股暴戾之气在此刻灵魂附体,久违的那种原始破坏欲以及对暴力、肌肉、虐菜这些纯爷们必需品的向往铺展的淋漓尽致,一股浓厚的老动作片味道铺天盖地。可能是时代变了吧,人们对男性的审美趣向逐渐在朝阴柔的女性化靠拢,对硬汉的要求在不断的扭曲变形,《敢死队2》这种片子就完全扇了这种趋势一巴掌,并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硬汉,什么是真正的纯爷们,什么是真正的血性。《敢死队》系列也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爷们的纯度和年龄没有直接关系。
说说影片中的几个爷们,个个都是当年在荧幕叱咤风云的硬汉,史泰龙的《第一滴血》、《洛奇》,阿诺的《终结者》,布鲁斯的《虎胆龙威》,诺里斯的《越南归来》还有李连杰的各类功夫片,各种硬汉片都是那个年代我们回忆的创造者,是他们构建了那个时代我们对大荧幕的回忆,是他们告诉我们硬汉应该富有怎样的责任感,是他们影响了那个年代人们对男人的审美取向,对这老一辈人民艺术家我们当抱有敬意,没有这些老头,或许我们的童年会失去不少的光彩。片中对阿诺州长当年口头禅的戏谑让人不得不会心一笑,因为我们是听着他标志性的口头禅长大的,可是这其中滋味也是杂陈啊,当年那么严肃那么酷的名言现在成了笑点了,时间和时代的伟力就在此刻沉积了下来。
来看《敢死队2》应该怀有良好的心态,各自寻找自己的观影诉求,对于那些经历了老一代动作片狂轰乱撞时代并乐此不疲的影迷们来说,看着自己年幼时的偶像仍然在荧幕上活蹦乱跳,拯救世界,心里就已经小小诉求就应该得到满足了,这是一种怀旧,也是一种念想吧。本身作为动作片来说,《敢死队2》在当今动作片的标准之中也只能算是泛泛之辈,画面和制作上都不那么精致,新意也不够,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经典的那些格斗术,大佬们的腿脚还挺利索,整部片子都有那么一股糙味,就是这一股糙味,让人嗅到十几二十年前的老片气息,火爆热血,简单直接。虽说如此但其中也显出点那么凄凉,另外电影中后辈们的不时插科打诨也算是告慰大家经典动作片后继有人吧,经典就是经典啊。这种老辈英雄们的全家福式演出也算是对受他们“润泽”而成长影迷群体最大的一种安慰吧,不论他们还能不能抡起铁拳,不论他们是否还能扛起重机,有那么一小撮影迷们一点都不会在乎,他们是来怀旧的。
老头们的诚意可以看的出来,片子没有选择与时俱进,而是保持着一股经典动作片的原汁原味,这也算《敢死队2》的一种求生之道吧,按杰森•斯坦森的话来说:经典就是经典。最后送上《龟虽寿》,真的是太贴切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我一直认为电影是一种多感官的集成艺术,在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给人一场完美经历,所以好的电影都可以给人带来一场奇异旅行——人们购票进电影院,购买的是感官体验。尤其是商业电影,则更要把感官刺激做足。
在感官中,最直接的便是视觉冲击。商业片制片商殚精竭虑,通过种种手段去营造视觉奇观,特别是B级片,各种奇技淫巧层出不穷,滋生出僵尸片这种奇特类型。直到斯皮尔伯格出现,将视觉和叙事结合得出神入化,既壮美又多元:外星人、恐龙、巨型怪物各成经典。
上世纪80年代,肌肉男们在电影屏幕上轮番上阵,他们用坚韧不拔的正义感和波澜起伏的肌肉让我们的热血澎湃燃烧,孤胆英雄的传说似乎怎么也看不够。中国功夫片在那时也广受欢迎,袁八爷也得以在好莱坞一展拳脚。
视觉特效的发展,令史诗魔幻电影迅速侵入了商业片,漫画英雄的各种传奇得以完美实现,他们年轻俊美,而且电影场面华美。四肢发达胸大无脑的现实主义动作英雄远不如以往那般受欢迎了,甚至可以说,是没落了。
是的,我们有《谍影重重》系列,我们还喜欢《碟中谍》系列。马特达蒙这样的白面小生练上一身肌肉,也可以打得迅猛凌厉。汤姆克鲁斯这样的美大叔借助高科技,也能虎虎生威。他们确实能文能武,但你说他们是动作明星?呵呵。
无论洛奇还是兰博,史泰龙扮演的永远是史泰龙。这就叫做动作明星。
提到史泰龙和施瓦辛格等人,我们脑中浮现的永远是他们自己的样子,而且在脑中已经自动组合出了电影的大致剧情,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趋之若鹜。在那个年代里,我们不需要新鲜感,我们只需要他仍然是他。
可是,似乎再也没有出现新的动作明星了。杰森斯坦森一直在卖车卖手表卖手机,顺便和各种不入流的女演员玩绑架游戏。岩石更是各种打酱油。至于文迪塞尔,《速度与激情》那也叫动作片?什么,你说亚洲动作片?甄子丹?呵呵呵。
“我回来了。”施瓦辛格从驾驶室探出头。
“这架飞机老得能进博物馆了。”
“我们也是。”
布鲁斯威利斯和史泰龙相视一笑。
这两段台词又好笑又感人,简直令我热泪盈眶。
史泰龙一直是个聪明人。(《第一滴血》的剧本是他写的)如果说现如今的好莱坞电影是贩卖奇观的老手,那么这部电影贩卖的是巨星效应和壮丽的英雄回忆。我一直跟朋友说我今天是去电影院用眼睛采阳补阴。看着这帮记忆深处的老男人扎堆出来彪血卖肉,表示哥依然很能打,这是何等激动人心!
“你有什么计划?”
“找到他,抓住他,杀了他。”
史泰龙面无表情却字字凿心,这种粗狂豪迈热血沸腾的纯爷们气息,真太久违了。还纠结什么剧情?当你看到史泰龙和尚格云顿扭杀在一起,你究竟还有什么不满足,要啥自行车?
最后吐两个槽:利亚姆海姆斯沃斯蛮帅的,但我还是更喜欢锤哥。余男的嘴巴和屁股触感一定很好,但是看起来就不是那么美观了。
我写这玩意儿纯粹是用来暴露年龄的,无所谓了。
如果还有下一部,会有史蒂芬席格吗?
说到怀旧,有必要翻翻老账:史泰龙最声名卓著的《洛奇》和《第一滴血》系列横亘八十年代,阿诺凭《野蛮人柯南》和《终结者》奠定银幕形象是八十年代早期,龙格尔和尚格云顿都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走红,李大侠一鸣惊人的《少林寺》是1981年出品,老布凭《虎胆龙威》蜚声影坛是1988年,而查克•诺里斯这位大神,最为世人熟知的也是八十年代一系列突击队动作片,反倒是他在《猛龙过江》被李小龙击败的事迹知者寥寥。
因此,说本片将怀旧坐标定位在八十年代,是一场“硬汉暮年、壮心不已”的八十年代秀,应该错不了。给斯坦森、阿特金斯、海姆斯沃斯等新千年偶像安排吃重戏份,显然是为次世代观众着想。至于余男,看似在一群硬汉中格格不入,但别忘了八十年代动作片通常也少不了女主角,她们要么是《独闯龙潭》的花瓶,要么是《第一喋血2》中的“钢瓶”,而余男兼具两种作用,存在感也不弱,算是物超所值,虽然我对她的外貌并不感冒,但此处得按照老外的审美来评价。
和演员阵容一样,本片在各方面都做了一遍“复古元素+时髦风格”的打磨,确保既充满八十年代情怀,又能叫年轻观众看得激情涌动(敏锐者或许还能看出基情),依笔者看,比第一集做的更到位。首当其冲的是影片的电子游戏基调,当年史泰龙的兰博系列就拍的跟魂斗罗一样,结果被查理•希恩在《反斗神鹰》里疯狂戏谑一番,此类片在今天看来当然更“假”。在如今“子弹老打不中主角”会被人吐槽bug的年代,重拾这样的战斗设定很需要勇气,史泰龙聪明的用改变影片基调解决了这个问题:八十年代的动作英雄大都苦大仇深,战斗笼罩在严肃气氛中,而《敢死队2》摆明了是搞笑段子大串烧,还带着一股超级英雄片似的夸张味道,英雄不中弹的硬伤顿时被消解成一种超现实潜规则,再挑剔的观众也会乐呵呵的接受,不会跟它过不去。
说到幽默,阿诺的《独闯龙潭》曾经推出一种“硬汉式残忍幽默”,比如把一个人扔下悬崖后来句双关的“I let him go”,对照本片中敢死队数人把那“还剩一个”的倒霉蛋打成筛子,真是异曲同工。但本片最好笑的地方在于对老片的剥削:阿诺做梦也想不到有人会对他说出“我要终结你”,而他没完没了的“回来”也引起老布的反感,将他“回来”的特权抢走,阿诺恼怒之下用一句“Yippee-ki-yay”回敬——这就是多个老家伙主演的好处,他们可以互换经典台词说着玩嘛。只是很奇怪诺里斯出场时为何响起了《黄金三镖客》的音乐,难道是在预告下一集他将和老牛仔交手吗?嗯,算起年纪来,他俩确实是一辈的。
此类无脑动作片最大的好处是不怕剧透,即使讲述的对象是个剧透恐惧症患者,他也懒得来捂你的嘴。谁都知道敢死队一定会所向披靡,剿灭恐怖分子、罪恶大亨、外国雇佣兵等一切纸老虎。哪怕你详述谁谁用什么手段与谁谁大战三百回合并灭了他,也丝毫夺不走他的看片乐趣,因为这压根不重要,大家就是要亲眼看到那刀口沾血、枪口喷火的一幕幕,那才是观赏本片时一切满足的来源,唯一的来源。
影片从头到尾洋溢着烟火、废墟和重装甲组成的独特风味,明显是八十年代的印记,但在此基础上,技术方面精良的多。湖面追逐一场,迫击炮发射和落下的轨迹清晰可见,而老片里通常用水下地下埋炸药来混弄;枪支虽多,音效纹丝不乱,没有拿AK枪声给AUG配音之类的低级错误,连不同子弹在不同材质砸出的弹孔大小都相当考究,而不像以前随便弄一排炸点,或干脆冒几个火星了事。
继承八十年代遗风,影片呈现出对肉搏戏的重口爱好。虽然短短九十分钟里炸药用掉好几吨,发射的子弹足能拍十部《黑客帝国》,但热兵器能搞死的无非是杂兵。每逢正反派的关键角色丧命,全都死于冷兵器。考虑到观赏口味的变迁,老老实实的一拳一脚不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样式、多种风格的搏击术并存,最精彩的当属斯坦森的自由搏击对阵阿特金斯的嚣张踢腿,史泰龙的拳击和摔跤死扛老尚的空手道,此外李大侠的锅底神通、斯坦森的飞刀绝技和余男的以柔克刚也各有千秋,即使看多了新动作片也不会嫌闷。比较遗憾的是诺里斯年纪太大,没能展示他闻名全球的round house kick,让老尚这个后辈抢了风头,否则两人来场腿功较量,其标志意义不亚于让泰森和阿里同台较量。
八十年代的动作片基本不涉及宏大叙事,因为这是孤胆英雄片的一个死穴:一旦真发生国家或国际级别的武力威胁,肯定是军队、情报局齐出动,搞到新闻天天关注。只有在政府不方便或无法大张旗鼓的敏感事务,或者英雄的私人恩怨,才能进入“主角孤身涉险”的叙事模式——史泰龙流的前“三滴血”分别为了报仇、救战俘、救上司,阿诺在《独闯龙潭》是为了救女儿,龙格尔的《惩罚者》是个城市义警,而一旦碰上《入侵USA》这样大规模袭击,牛逼如诺里斯也要和军队共进退。即使到了今天,处理恐怖袭击的鲍小强、杰克•雷恩们,也得有大部队配合才能完成使命——宏大叙事与“一人军队”本质上是抵触的。乍看起来,《敢死队2》似乎违背了这个原则,硬汉们的对头是抢夺核能物质的恐怖分子,应该足以触动美国政府的大杀器警报,但无奈行动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就被前来复仇的硬汉们一锅端掉,胎死腹中了——相当于007抢先一步挫败了挑起中英战争的阴谋,双方军队就没必要出动了——明显是冷战后时代的叙事策略。史泰龙再一次证明他的编剧能力和他的肌肉一样好使,有大噱头,又巧妙规避了宏大叙事,快刀斩乱麻解决了麻烦。
《敢死队2》既是老硬汉们的集体狂欢,也是新打星们混个眼熟的最佳时机,在一堆皱纹密布的老脸中塞进几张嫩面孔,想不引人注目都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献给次世代观众的八十年代秀,还肩负着提拔新人、传承硬汉精神、振兴动作片的重任。是谁说纯动作片已经没有未来了?吃俺老史一拳!
文/方聿南
大约20年前,施瓦辛格还正值当打之年的时候,曾主演了一部名为《最后的动作英雄》的奇幻动作片,那不是一部很成功的电影,但也因为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对动作电影的自嘲而具有了自己的价值,而《Last Action Hero》这个片名现在看来更是具有了一语成谶的意味。
《敢死队2》中代表中生代动作明星的是杰森斯坦森,他也是目前好莱坞最有号召力的走肌肉路线的动作演员,而且他在这部影片中的动作场面也很有水准,特别是假扮神父击杀桑族战士的一段戏。但以他目前在好莱坞演员中的地位,也只能是个二线演员,已经不可能具有当年施瓦辛格、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梅尔吉布森等人的巨星地位,这些老一代铁血硬汉的衣钵和影响力并没有在新生代演员中得到传承,也就是说实际上他们是没有接班人的。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观众口味的变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电影工业体系的发展所带来的表现手法上的演变以及这种演变所加诸观众的趣味更新。现在大行其道的是以电影技术为背景和支撑的超级英雄电影,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后果是对演员自身相关素质的要求降低,文艺明星照样可以在技术手段辅助之下完成动作场面,而且他们在诠释人物性格方面又具有着单纯的动作明星所不具备的优势,单靠肌肉打天下的动作演员走向式微也具有其必然性。尽管如此,当年那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让我们热血沸腾的动作英雄们也永远不会也不应该被淡忘,那代表着一种最原始也最真实的审美体验,这种B级片风格也是目前充斥市场的PG级别的所谓动作大片所无法替代的血性召唤。
也许等到这些大叔真的淡出银幕之后,所有的金戈铁马也只能是在梦中再去体验了,所以像《敢死队2》所具有的实际上的挽歌意味,是很多90后观众所体会不到的。影片中有几处真正触到我G点的地方,如在《荒野大镖客》的音乐中健步走来的罗礼士,施瓦辛格那句标志性的“I will be back!”,尚格云顿招牌式的飞腿,还有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施瓦辛格并肩扫射的场面,等等。只是当这些画面出现的时候,黑暗的影院中显得很平静,我一个人的欢呼和笑声被淹没在轰鸣的音效中,还是显得有点寂寥。不过我更期待的让尚格云顿和李连杰做终极对决的场面没有出现。
也许这个《敢死队》系列会一直拍下去,会不断地有人加入,有人淡出,去印证着动作电影的前世今生和潮涨潮落。
ps:谁给捎个话,我希望下一集中看到Steven Seagal。。。
今天赶了个首映 在Cathay Dolby7.1的音效和超冷的空调下又一次热血了100分钟(身体的冷更能感觉到内心澎湃的热血和飙升的肾上腺素)
以下剧透。
1-- 小李子怎么那么快就没戏份了啊 上一部好歹也是第三男主类。。
仅有的出场也挺亮的 有成龙的风格。平底锅耍起来真是功夫喜剧范、
2-- 上集的那架破飞机依旧是个宝啊 看来不止是人越老越是宝 家伙也一样 空对地 空对海 载人载物 各种特技飞行啊。。好吧 这部戏不能纠结物理元素
3-- 余男正面看还行 侧面怎么这么挫。 身手还是不错的。
4-- 史泰龙真会拿人开刷啊。 笑斯坦森腿短 哈哈哈。
5-- 当然 自嘲也很重要 各种揭短互开玩笑 人老笑点还是有更新的 基本都有中。
6-- 唯一挂的boy就是年轻帅气的 看来老男人的电影容不下青春的肉体。
7-- 有困难 等阿诺回来。 施瓦辛格的及时出场加上那句经典台词 “我回来了” 真是天神下凡 终结者再世 整个影院都沸腾了。。
8-- DC 漫威有飞刀侠这个角色没。斯坦森当仁不让啊。
9-- 三个老男人真有型 史泰龙 阿诺 威利斯 摆pose不减当年的威风 开起枪来bug般精准。
10-- 小smart 悲催了吧。 坐惯了皮卡越野的不死小强们坐着smart杀人真有风味。
11-- Crews还是这么暴力 开大枪一下一下 嘣 嘣 嘣 真的比小冲锋 哒哒哒哒哒哒来的爽快。
12-- 最后史泰龙耍铁链怎么那么象黄飞鸿耍毛巾啊。。还好美式暴力真的是血与肉的撞击。
这种爆米花电影不用太认真太纠结 有空去电影院饱个眼福 真的一伙老头做的很有诚意 爆破枪战拳脚动作一个不缺 老式动作有时候更能唤醒大家小时候看硬汉小强(特别是 这三个老家伙的电影)的特有回忆。
如果有第三部 我依旧去影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