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李连杰中山忍钱小豪蔡少芬周比利秦沛仓田保昭袁祥仁楼学贤高桥利道谭淑梅彭子晴张浚鸿李文标林刚麦咏麟黄新卢庆辉刘思乐
类型:剧情动作导演:陈嘉上 状态:HD 年份:1994 地区:香港 语言:英语 豆瓣:8.5分热度:3 ℃ 时间:2022-04-07 18:56:50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老手2
浪客剑心
投名状
地牢围攻
救世主
恶魔突袭队
扫黑禁毒行动收网在即,主犯却被神秘杀手残忍爆...
播放指数:1012℃
“年轻人,我告诉你,击倒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枪,练武的目的是为了将人的体能推向最高极限,如果你想能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了解宇宙苍生。”
这句话其实不仅限于武术,在我看来对于任何事情,当你追求极致的话,都有瞥见宇宙苍生本质的可能,也只有当你知晓这些,才不会为了超越而超越,以致迷失自己。我觉得这是这部电影真正有分量的亮点。
对此我也是颇有些共鸣的,但不完全是在于中国功夫必胜的问题上。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完此片之后,除了又一次大快人心之外,心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假,太假,日本人到最后竟然没把陈真杀掉?!这还是凶残的倭寇吗?不可能,不可能。
到了后来我了解了那一时期的历史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此片的更多。电影中的黑龙会是真实存在的,是二战时期顶顶大名的日本商社+武馆+间谍组织,而其前身不过是甲午时建立的一个小小黑帮,不过小归小,其创始人的“宏大志向”却是为后来帮会的强大裂变奠定了基础:为日本侵略东亚而服务。孙中山闹革命的时候,帮忙出力最多的外国势力,就是黑龙会,纵观孙中山的革命奋斗史,黑龙会的卖力程度竟是不差于当人弹的汪精卫。但和孙中山合作毕竟是因为有着清廷这一共同敌人,清廷倒台后,黑龙会马上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最凶恶的敌人,片中的船越文夫就是代表了黑龙会中对中国仍抱有感情的一部分人。日本政坛在对华开战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分成意见相左的两派的,一是反对全面侵华的文官阶层,二是盲目鼓吹侵华的军人阶层。文官们反对全面侵华不是因为他们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情操,而就是因为片中藤田刚手下那位来自黑龙会文官的一句话:日本再强,也不过一只强壮的蚂蚁想打倒一头沉睡的大象罢了,就怕这只大象哪天会疼醒过来。而后来军人对文官展开了大规模的暗杀,夺取了军政大权,终把全面侵华酿成了事实。但无论如何,文官的合理存在为片末主角的生还交代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而仔细分析片中主角的招式,就知道陈真的胜利并非YY。
片头陈真痛扁那帮日本愤青的时候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分筋错骨手,一次打进虹口道场的时候用得最多的是寸劲,代表中国的传统武术。与霍廷恩决斗之时为了教训其武术的华而不实,陈真采用的是擂台上最常见的西洋拳。与船越比武的时候,船越问陈真用的是什么拳,陈真不齿的说能打倒你就是好拳,其实他用的是泰式肘击(笔者认为这是片中威力最强的招式了,陈真你对老人家还真狠)。到了再次踏进虹口道场的时候,陈真已是用尽了最好的拳,代表了世界上最优秀拳种的结合,修理这个单练硬功的机器人故是理所当然的了。所以导演的意思是各打50大板,既对中国功夫的不重视实战的传统做了理性的批判,又借船越的那句话:“要击倒对方,最好的方法是用手枪,练武的目标,是把人的体能推到极限。”,表达了对藤田这种杀人机器的不齿。
电影的观众毕竟一个被人欺负了一个世纪且最爱YY的民族,中国必胜传统的继承是导演对票房的妥协。但电影做到了不拘泥于狭隘的民族思想去展现各种优秀的武术,《精武英雄》不愧是陈嘉上与袁和平的巅峰代表作。中国动作电影一路过来,只有一些香港导演在处理有民族关系题材上能够做到最大的“不偏不倚”,从早期的《中华丈夫》到后来的《精武英雄》,再到时间最近的《霍元甲》,这些抱着开阔心态的电影作品是难能可贵的。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吧,我是完全不介意看到洪七公与欧阳锋式或是西门吹雪与叶孤城式的结局的。
在影片中,饰演陈真的李连杰多次谈到了“搏击”这两个字眼,而并未拘泥于“武术”,而关于武术精神与哲理的探讨,则更多地是在修为的层次上。而思考的主题则交给了代表着上一代的智者的船越文夫身上,他的黯然离去,他最后的一句话,也代表着一种在武术本体上的观念更替,强调精神,修为的武术观念的人,在现代搏击中已经不是最强的了,如他所说,把人打倒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枪,他们更强调在思想上的作为。而我在这里不想探讨关于这方面的深刻哲学,我更关注的是以陈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以实战为主的“搏击”观念。
之所以用“搏击”,是因为陈真在影片里也多次提到了这个字眼,而它也代表着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以陈真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能打倒你的就是好拳法。”。这与中国传统武术的观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而中国人在这方面的迂腐也使得自己在观念上面落后于世界的整体水平。就像李连杰说的,中国传统武术最讲究的是套路,你来我往,见招拆招,所以他进武术队,都是从套路开始练起的。而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也成了阻碍中国格斗水平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由于本人是个格斗迷,因此对这方面还是比较清楚的,代表着现今世界格斗最高水平的诸如K-1,UFC,Pride之类的顶级赛事,里面很难见到中国人的身影,即使见到,也多半是在很外围的小比赛上,这是为什么?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国对于实战的忽视。现在的格斗讲的是实效,出的每一拳,踢的每一脚,都务求简洁,有效,所有的各种技巧,也都是建立在实战有效的基础上的。看K-1的比赛,其实有的时候也不是非常的“好看”,因为毕竟他们是以实效为主的,要打的好看,那你将付出的,就是被打倒的代价,即便里面有些人略显夸张花哨以突显个性,但实际上仍是相当谨慎的,其打法和中国武术的套路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
而中国的花哨的武术呢?现在我们悲哀地看到,它越来越沦为表演性质了,甚至在不久前,我还看到少林寺以自己的武术与周杰伦的嘻哈音乐“完美结合”,创作了一出音乐剧,还在宝岛台湾演出,引起轰动,看到这个,我除了悲哀,还能有什么呢?
与武术不一样的是散打,可能在散打上面,中国还算是没那么衰的,但是,散打已经完全与中国的武术脱钩了,它也是一种现代记忆,与现代的搏击观念契合的以实战为主的搏击技术,而我们的武术,则是彻底没看头了。
其实中国人在这观念上先进的也不乏其人,早在李小龙的截拳道以及他的武术理论中,我们就能看到这种实战观念的影子了,我可以说,即使他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观念以及技术,是绝对不输于现在的那些世界最强的搏击者中的任何一位的,李小龙讲求最原始的速度,力量,爆发力,这种简洁的打法已经与现代的搏击非常接近了。可惜的是,李小龙英年早逝,我们也失去了一位最优秀的格斗家,更失去了一种最优秀的观念。
很难得的是,在这部电影中,探讨了这种武术与实战的观念,陈真在精武门里面表演日本拳法里面的侧踢,也代表了一种不分门派,取长补短的现代主义观念。在这部影片里采用的打法,大多数都是这种实战型的打法,当然因为是在电影里,务求好看,必然会有所夸张,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代表着最强的藤田刚和陈真,他们的风格都是实战型的简洁打法,而代表着传统观念的霍廷恩在藤田刚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这也许也是编导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一种讯息,一种忧虑吧,陈嘉上一直是个观念很新的导演,他在这样一部很传统的影片中渗透了这么新颖的观念,不能说不是一种突破。
我不想谈论什么武术里面博大精深的哲学精神啊,思想境界啊什么的。这些都不是我要探讨的,我所关心的,只是中国的格斗水平怎样才能在世界上有一个立足之地,中国的武术怎样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短处,发挥它该发挥的实力。
在这一点上,观念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影片通过思考,给了我们一个答案,我们是否也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观念是否也应该要更新一下呢?
另一部是周星驰《功夫》。
这片儿,不只是打得好看,而且在功夫的呈现和“功夫语言”上,最浮凸的一部。
我们这代看武侠的人,都默认了一些武侠基本定式。
比如,功夫是分风格的。刚柔、快慢、泼辣凶猛和轻盈灵巧。
比如,不同的性格,对应不同的功夫。比如洪七公光明正大,就该用大开大合的降龙十八掌。黄药师潇洒不羁,就该用缤纷轻盈的落英神剑掌。令狐冲无拘无束,就该用无招的独孤九剑。莫大先生隐于市,性格难以着墨,就该用百变千幻衡山云雾十三式。
比如,功夫的格局也是人品。功夫大师都讲究境界。
这些,在《精武英雄》里,体现得很完美。
霍廷恩代表着传统中国功夫,技巧、灵活,但实战略微不太行。
陈真代表着中西结合的功夫,迅速、机变、爆发力。
芥川龙一代表着传统日本功夫,空手道。
船越文夫代表着日本武功的至高巅峰。扎实有力,实战出众。
藤田刚代表着实战技击的巅峰。
他们打起来,是看得出风格差异和各自性情的,历历在目,这就够了。
陈真以中西合璧的打法,击败霍廷恩,然后和船越文夫那番对话,就是功夫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的对话。
“要击倒对方,最好的方式是手枪。练武的目的,是把体能上升到极限。要达到这境界,就要了解天地众生。”
这些其实是《一代宗师》级的话题了。
周星驰《功夫》是是用了大量华丽展示加上特技,还原了我们童年概念里功夫的样子,加以碰撞,是写意。
《一代宗师》则是把他们的境界和功夫家的江湖加以描述,是写实。
《精武英雄》的情怀,未必有上两部那么深沉,但在打戏设计上,真是能完全体现上面所说的,”功夫人格“和”功夫语言“。打戏结合说理的扎实和华丽上,是独一无二的。
个人认为最有味道的一段话:
陈真:船越先生的武功第一,是说他的武功修为,不是他的杀人伎俩。
船越(摇头微笑,喃喃对空处):霍元甲,我输了。我没想到你有这么好的一个徒弟。
打架拼身体举世无双,隔空斗起情怀来也是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