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郑少秋徐少强高雄陈琪琪刘兆铭徐杰
类型:动作爱情武侠古装导演:谭家明 状态:HD 年份:1980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豆瓣:7.6分热度:1 ℃ 时间:2022-04-06 18:32:42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夜半,黄衫少女拿剑架在你的脖子上,顺道躲上你的床n我还从未在武侠剧中看到这种浪漫与豪情n也从来没有看过像花盈之这样的江湖儿女nn这部片子其实超级闷的,中等水平的青年剑客,各种巧合搞成了天下第一剑,名不符实压力很大的故事,抑或是青年剑客与仇家少女,他人妇的青梅竹马,寡妇的爱情故事……nn但是1980年的画面,比现在的武侠剧都有诚意,光是看有点胖乎乎的小语就看到我呆掉,盈之的黄衫子也超有风情,旋姬自杀前走路时的披风随风而动,真是难以形容。nn以下是原著剧透线n--------------------------------n于是我去拜读了黄鹰为电影写的原著,在合上最后一页纸的时候大悟n这个电影的四个编剧是多么的有才华,摄影与剪辑又是多么的一等一,能将这个偶尔有亮点的原著拍成这个样子。n李蓦然在电影里是一等一的老实孩子,老实学剑,看到小语也只能闷闷地说一句“你好吗”,对玄姬也是标准的止乎礼,盈之百般追求也只能是做个朋友。n原著里的李蓦然老子不认识啊,玄姬死了他不烧纸钱居然去喝酒啊,你喝酒就算了嘛,还上了言小语啊。最后在丢剑的时候想的还是自己的三个妹子啊,你以为是串场到了楚留香吗。n连环是个标准变态,但是原著里的连环就是个苦主啊,人家杀花千树因为花千树杀了他老师啊,也没有家暴言小语,发现了自家妻子真的不忠才下了杀手的啊。n齐物剑是来源自庄子的齐物篇,那基本就是“等死生,万物皆为无”,光听名字都比寒星要牛,但是寒星剑在原著里没有被劈成两半。少了许多乐趣。n原著里盈之穿红衣,李蓦然穿白衣。想想拍成了电影都恐怖n--------------------------------n还是忘掉这个原著吧n电影实在太美好了n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n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n——青玉案·元夕
无意间看了一部特别漂亮的武侠片,谭家明的《名剑》。真好!胡金铨之后,我再也没有看过这样的片了:烟雨重楼,冲淡隽永,渐渐远去的是斯人落寞的背影,一股幽幽书香仿佛从电影之中弥散开来——武侠片大多像烈酒,尤其是张彻吴宇森的;偶尔有积年陈酿,醇厚内敛回味无穷,比如胡金铨楚原的;但像袅袅清茶的武侠片实在罕有。很难想象它出自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一个人应该拥有怎样的三十岁?才能抱持这份心境?
谭家明是香港新浪潮电影导演中的一员,先锋的新浪潮来势汹汹,持续时间不过五年,对整个香港电影的发展实在影响深远。徐克、吴宇森、许鞍华、杜琪峰都是其中佼佼者,当年和他们齐名的谭家明现在大约知道者不多,倒是他的弟子几乎所有看华语电影,看武侠片的人都知道,那就是王家卫。王家卫的电影气质真的很接近他的老师,只是王家卫更加“自闭”,而谭家明更加古典。也许,我爱的就是那份中正的古典韵味吧。
《名剑》的脚本真谈不上好,但即便这样,谭家明也展现出了令人震惊的才华,将一个三流的故事拍出了一流的意境——只是确实未能达到如胡金铨《侠女》这等大师般超一流的水准。这份遗憾,要留待弟子王家卫《东邪西毒》、《一代宗师》去填补。毕竟,谭家明就是《东邪西毒》那令人瞠目结舌的剪辑者呀。
如果一语概括《名剑》主题:一个关于修行的故事。
一名剑客,寄情于剑,放弃了几乎所能放弃的一切,为的是能与所谓最高手一分高下,最终却仍不免要面对无止境的空虚。这也大约是中国武侠电影的经典母题吧:当一个人战胜了所能战胜的一切,追求到了毕生所能追求到的所有,达到所有人都望尘莫及的巅峰,蓦然回首,得到与失去的,究竟又怎样?那里只剩下凌冽的寒风,与一望无际的冷雾……
谭家明自然并非第一个涉足这个话题的武侠导演,自然,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我想应当再没有一个人,能像谭家明有纯正的优雅与高贵。这气韵是独一无二中国风的。(虽然,我也不知道如何具体定义何谓“中国风”。)大约就像故事主角取名“李蓦然”,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般的心领神会吧。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人生的繁华总那么短暂却让人欣羡渴慕,所以昔日江湖第一剑客“花千树”备尝“天下第一”的锋芒与锐利之后,他的心态悄然发生变化,正如他无意间得到的那把宝剑“齐物”——“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他本想改铸“齐物”与自己的“寒星”配成一对,铸剑师却劝告他将齐物毁去,否则他必将死在“齐物”之下。花千树没有毁掉宝剑,而是将它转赠给了红颜知己铉机,之后选择了归隐。只是这把剑居然辗转落到了因缘际会救了花千树女儿花盈之的李蓦然手中,此时的李蓦然并不知道归隐多年的花千树已病了许久,他学剑十年,只想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何种境界,唯一的心愿,便是挑战传说中的剑客花千树。曾经的天下第一,也会逐渐衰老,再强大的老年人,也终究不是年轻人的对手——于是,有意成全李蓦然心愿的花千树伤在了“齐物”之下,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宝剑作为武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超越性的意义,“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古人的笔记、经典之中,随处可见名剑的身影:干将、莫邪、龙渊、泰阿、纯钩、湛卢、鱼肠、巨阙……秦始皇铸“定秦”剑以示天下一统的丰功伟绩。到了唐代时,便有了关于佩剑的一系列礼仪规范,甚而成为某种等级标志:“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带剑,无事不得带剑。”在武侠世界里,大侠也多用剑,其他的武器,只怕加起来也不及剑出场的次数多。若论实战效果,剑早已比不上刀、锤、枪之类,为何古人与今人却独独钟情于剑了?也许正如楚原在《流星蝴蝶剑》的结尾说“古代的人铸剑,就是为了权力的争夺”,其实不止权力,人性想要的所有地位、名望、文化、教养——唯有剑才能象征这一切。将剑与人合一,也是《名剑》寓意深远之处。
所以《名剑》早已不仅是名剑,“寒星”锋利无比,寒气逼人,剑光犹如寒星般耀眼。“齐物”内敛深沉,却无坚不摧。在谭家明极力用“名剑”铸就的武侠世界,隐藏着人的成长与欲望——人总会想要力量,想要权力、想要掌控他人的生死,想要获得他人的畏惧。然而“揣而锐之,不可常保”(前半句是“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自《道德经》),天底下哪有一种锋利,可以永不驽钝?哪有一种才华与力量,不会枯竭?到最后,又有哪种权力与地位,不会被质疑和取代?花千树给自己的女儿取名“盈之”,或许正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厌倦了永无休止的争夺,但却未能全然彻悟。不愿放下或是毁去名剑,是心中依然有对剑的执念的证明。也终于因此,替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李蓦然了,当他费尽心机追求半生,放弃了自己初恋情人,放弃了初初心动的少女,打败所谓天下第一时,非但没有高兴的感觉,相反,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疑惑,“怪不得有人说名利这东西是镜花水月,我一直以来想追求的,现在终于让我得到了,但是我的感觉,不过如此……”成“名”的感觉竟然如此荒诞空虚,以至于连新鲜和得意都一丝也无,只剩下深深的,无处可去的迷惘。而当他与花千树的决斗被人利用,与连环那正邪不两立的一战后,李蓦然站在波涛汹涌的海边悬崖之上,毅然将那把象征着荣耀、声望、地位和天下第一的“齐物”扔进了大海。
成为天下第一的感觉,原来如此孤独。就像已经达到武学化境的李慕白,“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地,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缠绕了我很久,使我无法再继续。”《东邪西毒》里张国荣说,沙漠的那边其实还是沙漠。为了了解山那边是什么,为了追逐遥不可及的浮云,人总是错过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爱。可这遗憾吗?李蓦然或许也不够清楚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名剑》确实是一部古龙风的电影,不仅编剧是有“小古龙”之称的黄鹰,更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多情剑客无情剑》的结局:
李寻欢沉默了很久,才叹了口气,缓缓道:“一个人胜利之后,总会觉得很疲倦、很寂寞的。”
孙小红道:“为什么?”
李寻欢道:“因为他已经完全胜利,完全成功了,已没有什么事好再让他去奋斗的,一个失败了的人精神反而会振作些。”
孙小红咬着嘴唇,悠悠道:“这么样说来,成功的滋味岂非也不好受?”
李寻欢又沉默很久,忽然笑了笑,道:“虽然也不太好受,但至少总比失败好得多。”
胜利和成功并不能令人真的满足,也不能令人真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是在你正向上奋斗的时候。
你只要经历过这种快乐,你就没有白活。
是啊,胜败得失,到底怎样计算,确实没有明确标准。若是不曾站在山巅之处,又如何知道那原来如此彻骨孤独?毕竟,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多少人,能有“幸运”体验到这份深刻,也更不会有“荣耀”,在如此漫长强烈的渴望和追求中,感受到生命所有激情与丰盈。
“花千树”乃天下第一剑客,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花千树”也是那元夕盛景,人皆向往,更欲取而代之,而寒星齐物,亦如宝马雕车,可“众里寻他千百度”,得到了又如何,得不到又如何?蓦然回首之时,“笑语”(言小语)“盈盈”(花盈之)已空余暗香,谁又在“灯火阑珊处”?唯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就是谭家明的三十岁啊!谁的三十岁,能有谭家明般空阔高远,心如明镜?
谭家明初次出剑,便出手不凡。作为处女作的《名剑》别开生面,几乎和当时荧屏上充斥的所有武侠片都截然不同。说起来,和他同时期的新浪潮电影导演徐克等人,都似乎极力在向西方学习。只有谭家明在大胆创新的同时,却想往回走,要从古典的文化意境中去寻找新的可能。或许因为这个原因,整部电影都充满了东方式的不动声色,却极富张力。
例如,《名剑》中最常出现在视觉或声音的动静之间突然顿挫,以造成极致的断裂感。这一点,在电影最初就深深震撼到了我,
李蓦然四处寻找消失在江湖中的花千树,他来到花千树过去的住所,遇见了一位已经等待花千树十二年的盲剑客,无论李蓦然如何解释,盲剑客一口认定他是花千树,不顾一切要和他决斗“你不要骗我了,我是不会走的,我在这里等了你十二年,你总该给我一个机会成名。”,李蓦然茫然而震惊地望着和自己决斗的盲剑客眼中那野兽般的狂喜。就在他指着盲剑客的咽喉宣示着胜利与和解的愿望时,下一个瞬间,盲剑客的脸上绽放出一丝匪夷所思的笑容,然后,镜头突然一闪,一颗头颅陡然飞起在空中,鲜血溅了李蓦然一脸——盲剑客用他的剑割断自己头颅。
——开局不到10分钟,谭家明便莫名奉献了这看似突兀的一段剑术打斗,惊心动魄,大出意外。可盲剑客迷蒙的双眼,邪性的笑容,偏执的痴狂,对胜败与名声的执着,以及战败后突如其来了结自己生命的方式……死于无一不在暗喻着世人的盲目和狭隘,以及胜败的毫无意义——《名剑》的讲究就在这里。
下一个镜头,传统乐器演奏的淡淡哀伤充满回忆音乐响起(本片的BGM只有一段旋律,但每次出现都恰如其分的烘托了氛围,老片好就好在这里,它绝不会让你觉得吵闹,因为,它也不用歇斯底里的吼叫和嘈杂混乱的音乐来煽情),仿佛隔着屏风般缥缈的灯光中,李蓦然仔细打量着他的剑,从盲剑客身上,他或许已经看到了自己命运:为了获得一个缥缈的名声,他们都在等待着一个缥缈的人,一段缥缈的胜败。朦胧的画面,剑上的寒光,辉映着眼中的疑惑……随后,李蓦然收剑入鞘,也把犹豫深藏心底。此时领悟自然是来得及,但可惜,他没有。
当然,这样的手法全片俯拾皆是,例如李蓦然突然遇见了初恋情人言小语,两人沉醉在伊人已为人妇,身不由己的回忆之中,黑衣阴沉的杀手突然破窗而入;言小语正一面镜台前款款更衣卸妆,一面听丈夫看似温柔贴心的安慰,观众正沉浸在美人薄纱透,锦衾寒,冰肌玉骨的美丽时,小语丈夫毫无征兆的自画面外出手重重的掴了她一巴掌,并粗暴地扯起刚刚还为她轻梳的秀发……这一顿一挫之间,不断抽离着观众的情绪,压缩着人物命运巨大的张力。
另一方面,谭家明对镜头语言的运用虽未收放自如,但至少张弛有度,变化丰富。对白不多,故事简单,场景转换较慢、人物个性内敛的情况下,控制电影的节奏尤其是如何展现出人物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对一般导演来说很困难(所以现在的电影电视剧都吵得要命),谭家明则自有“秘籍”:除了情绪一气呵成外,更依靠角度的多变、角色的走位及画内画外的关系呈现着人物强行压抑的情绪。
比如在李蓦然救回花盈之之时,实际上,这或许是已为剑术错失爱人的他,最后一次获得幸福的机会:若他就势放弃挑战,带走自己已动心的姑娘的话。谭家明用最少的语言诉说着李蓦然的紧张,以及一丝丝的挣扎。当“小石头”开心的说“你在这坐会,我去叫爹出来”时,镜头立刻给了李蓦然握剑的手一个大特写。音乐再次缓缓响起,随后是他听到“爹啊,他就是救我回来的小雨点啦。”镜头一直停留在李蓦然的脸上(年轻儒雅而古典的郑少秋,“好看”真是要溢屏而出了),他若有所思,又忐忑不安。少女纯真的声音与李蓦然的心事重重,使得即使最简单的脸部特写也别有意味。最后,镜头则停留在花千树的背影上,再缓缓转开,直到我们再次看到李蓦然的脸,他已经不再犹疑。短短几分钟内,一句对白也没有,却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正发生着滔天的波澜。
当李蓦然战胜花千树时,夕阳下,芦苇丛中,花千树渐渐离去的身影,此刻却从后至前,给了郑少秋那写满惊讶、茫然、凝重等无数心情,却又近乎呆板的脸一个一百八十度徐徐转过的镜头,然后又是老剑客渐远的背影,再徐徐切换至从下至上仰视的郑少秋,他似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多年心愿就这样达成了,更难以置信自己居然没有半分欣喜。镜头再次退后,转头,画面的中心变成一轮落日,李蓦然看剑,再侧身仰头望着天空,逆光的阴影刚好打在他的脸上,我们无法看清他的表情,是释然吗?是失落吗?谭家明几乎全靠镜头语言和光线,去完成表达如此重如泰山、又轻如鸿毛般的微妙情感的任务。这份功底,大约真该令今天拍古装剧的导演无言以对吧?
而作为一个绘画工作者,我最欣赏的,还是谭家明的场景布置、服装设计和配色。《名剑》中的所有场景、服装都简单却精致细腻,色彩搭配极其讲究。李蓦然和铉机的蓝色一个沉一个轻,小石头的先鹅黄后鸦青,凸显着性情的转变、病态暴虐的连环却是强烈反差的白、花千树的赭黄与决斗时的殷红、铁衣的浓黑、言小语的海棠红……每一个画面,色调基本不会超过三种,更兼单色调场景的运用,让颜色也加入到电影情绪与人物个性的刻画之中(相比之下,张艺谋在《英雄》里对色彩的狂热追求,就显得极其生硬刻意)。加之穿廊走阁、竹帘屏风、潇潇细雨、残阳落红、荻花呜咽、大海奔涌、月光清寒……这些场景,在楚原的邵氏电影流水生产线上唯美诗意却不免模式化,在胡金铨禅机重重的镜头中就空灵透彻,却出离尘世。在谭家明那里,就极富晚唐风韵,格调高雅,动静结合,光影变化微妙而炫目,加之大面积色块对比,人物性格和宿命的主题完全融化在画面里,实在赏心悦目。
n
最后连环那犹如“天外飞仙”的那一招,李蓦然用“齐物”将“寒星”剑与连环一同一劈两半。终于应了“寒星”终将终结于“齐物”之下的预言。
谭家明处理得特别有新意,而且很cult。大片的红色背景烘托着剧情的节奏,人物情绪也把握得很到位。这样的大杀招在“手撕鬼子”还没发明时一定很震撼吧?
谭家明
1948年年出生,香港著名导演,导演代表作《父子》、《烈火青春》、电影剪辑代表作《阿飞正传》、《东邪西毒》。
谭家明三十岁拍出少年老成的《名剑》,之后拍片也不多,或许,他本人也早已和片中的李蓦然一样看透了名利,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疏离感,却也不像胡金铨般彻底了悟。九十年代以后,谭家明回归校园教书,直到2006年才拍了另一经典之作《父子》。2017年接受采访时,对香港本土电影、香港电影人北上拍片、电影市场的看似繁荣以及中国电影都坦诚的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更直截了当的说:“不单单是电影方面,日常的生活,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处于一个最坏的时代。”三十岁的谭家明和七十岁的谭家明似乎并没有任何变化,没有沾染上一丝圆滑世故,他始终以天真之心面对这个世界,既不追随潮流,也不盲从现实,自觉边缘化以保持自我的清醒和真诚。有的作品今天看来不过一阵风,一个浪头过来自然不见踪影。《名剑》却拥有着超越现实的人性力量,即使当时觉得隐晦、内敛、文艺腔,但几十年过去,依旧耐得住反复观看。
在最坏的时代,继续拍电影——在最坏的时代,继续看电影。即使没有好的新片,还有无数的好老片可以慢慢品味。
名剑
情不了,往日留千种爱
忘不掉,此际剩百声哀。
名剑上刻有万般牵挂,
爱恨长困英雄,
最是无可奈。
潮千尺,美梦随浪不再,
愁千丈,宝剑亦劈不开。
湖海逝,冲去万般恩怨,
却剩名剑英雄,
深深情意在。
老手2
浪客剑心
投名状
地牢围攻
救世主
恶魔突袭队
扫黑禁毒行动收网在即,主犯却被神秘杀手残忍爆...
播放指数:1012℃
上世纪70年代末,现在华语影坛举足轻重的三位大佬级导演徐克、杜琪峰、谭家明才刚刚从电视圈跨行到电影圈,并有机会得以拍摄自己的首部银幕作品。有意思的是这三位大腕儿在拍摄自己的电影处女作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古装武侠题材,于是怪侠徐克拍出了悬疑冷峻的《蝶变》来讽刺“内斗”,杜琪峰拍出了黑色但略显凌乱的《碧水寒山夺命金》来玩味“宿命”。这二位都是锋芒毕露,书生意气不言而喻。最耐人寻味的还当属谭家明,明明是初出茅庐,却拍出了少年老成、看破名利的透彻感。不但主人公名为“蓦然”,电影也大有蓦然回首,浮生若梦之意。
剑自古就被尊为“百兵之君”,是身份和尊严的象征。青铜器时代,剑是沙场上的重要力量,有时候铸剑术高明与否甚至能直接影响到一场大战的胜败。大约在汉代,剑在军事上的地位逐渐被刀所替代。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李冰冰的那把兵器,看上去是剑,实际上也是刀,只是刀尖是比较特别的“两刃造”,所以常被误会。后世文豪常以宝剑来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或者是雄心壮志,如岑参“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的感叹,李白“飞剑绝浮云,诸侯尽西来”的豪情。当然剑也代表着君子所特有的高贵气节,古代文人带剑,多是需要保全自己名节的时候自杀用的......
楚原在《流星蝴蝶剑》的结尾说“古代的人铸剑,就是为了权利的争夺”,可见宝剑还有另外一个寓意就是争名夺利,这也正是电影《名剑》的思想。“名剑”二字在谭家明这里是神兵利器,更是名利之剑。少年剑客初入江湖,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意气,希望一战成名,这不但是传统武侠片的一大套路,更是我们每个人在少年时期都会有的激情。实际上《名剑》也的确像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寓言,人之一世会经历少年的热血,青年的迷惘,中年的圆滑,老年的睿智,在人生路上也会遭遇爱情、背叛、迷惘等等。谭家明在亦电影中浓墨重彩地表现李蓦然闯荡江湖后所遭遇的痛苦,隐忍着爱意去学剑求名,再度相遇伊人却早已嫁作人妇,这段所蕴含的情感力量跟《卧虎藏龙》中李慕白与俞秀莲的无奈有些类似。而后两位佳人为李蓦然而死,更是哀伤。
谭家明在《名剑》中设计了两把宝剑,一曰齐物,一曰寒星。寒星剑是锋利无匹,剑一出鞘就是寒气逼人,不过最后此剑在徐少强使出一招类似于天外飞仙的惊人招数之后被齐物剑一分为二。正应了李慕白所说那句“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遇见那刚劲之物就会显露出致命的缺点,这里似乎也是在暗喻锋芒毕露的才华需要收敛,懂得韬光养晦、守拙藏锋才是智慧。
齐物剑是至邪之剑,铸剑大师对花千树说“你要是用它,将来你一定死在这把剑下”,后来此剑意外落到李蓦然手中,李蓦然真的以这把剑伤了花千树,看似神秘,其实齐物剑暗指的正是对于名利的执念。即使花千树不用此剑,选择将此剑隐匿,最终也逃不了宿命的魔掌,因为他始终放不下执念,也被名声所累。这里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楚原的《天涯·明月·刀》,天下第一的公子羽老迈之后,一心想找一个新的公子羽,让公子羽的“天下第一”延续下去,这虽然是野心,但也是不得已之举,因为江湖不能没有传奇。名声是光环也是累赘。花千树隐居多年,明明已深知名利如浮云,但最终还是选择为“名”而战。虽是为了成全李蓦然,但假若他自己不先肯定自己的“名”,又怎会利剑出鞘呢。
李蓦然达成心愿之后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成“名”的感觉竟然如此荒诞空虚,甚至完全没有一丝新鲜感,就像《东邪西毒》里讲的,沙漠的那边其实还是沙漠,江湖就是如此落寞。为了追逐遥不可及的浮云,而错过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爱,也正如此这位少年得志的剑客才会痛苦不堪。最后李蓦然独身一人站在海巅,持剑而立,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的苍凉呼之欲出。最终他抛却了齐物剑,抛却了“执念”,但此时美人已经香消玉损,空留余恨。人说“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蓦然回首,江湖虚妄,物是人非。
如今看这部《名剑》在惊异于谭家明当年的老成之余,也可以发现其实谭家明本身就如李蓦然一样是敢于抛却功利心的人,甚至现在很少有影迷了解这位与徐克、许鞍华齐名的新浪潮巨匠。在凭借《名剑》名震“江湖”之后,谭家明先后执导了《爱杀》、《烈火青春》等多部高质量作品,石琪评价他的电影“即使失败作仍比很多人的成功作灿烂”,这位电影才子的功力之深厚也可想而知。1989年拍摄了《杀手蝴蝶梦》之后,在自己电影事业的巅峰却急流勇退,去马来西亚专心培养电影人才,凭借《父子》复出影坛已经是17年之后的事情了。在这期间他的学生王家卫已经功成名就,但现在一说王墨镜无人不晓,提及谭家明却得寻思一阵。
不过现在看徐克、许鞍华的电影,也多有不尽人意之作,反观谭家明的作品虽然数量有限,但皆是保持个人水准之作,多年后的《父子》更是在金马奖金像奖上出尽风头。所谓大师,大概也正是这种耐得住寂寞,不因名利而惑,能够真正为艺术默默付出的电影人吧。
我当时听完这个故事的第一反应总是会刺痛太监们的心,我总是追着讲故事的人执着地问道:下面呢?人家不告诉我,我只好自己YY一些续集。比如天下第一终于找到了无名小子,把后者给杀了;或者天下第一找到了无名小子,结果被技艺突飞猛进的对方给杀了;再或者,天下第一和无名小子被更厉害的大Boss杀了…… 我承认,我小时候的想象力确实挺匮乏的。同时这也说明,天下第一这四个字是如何激荡了一个少年的心,使他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因为那时候的我,尚不能理解所谓皇图霸业不如人生一醉的道理。
李蓦然学剑十年,到了与旧情人见面两相唏嘘的年纪,却仍然跟当年的我一样孩子气,他想找天下第一的花千树比试剑法,并表示这是他一生唯一的愿望。很容易这样的故事不是写成古龙式的,就是张彻式的;很庆幸,讲述这个故事的人是谭家明,帮他掌握镜头的是黄仲标。我曾经找到香港新浪潮开山之作的几部作品比较好的版本,看了《蝶变》,但是《名剑》、《第一类型危险》都藏在一个笔记本硬盘里了,而那个笔记本的显示屏坏掉了,我一直懒得把它们挖掘出来。但还是看了《名剑》,看完之后心里很是欢喜。总体的印象就是,这时候的谭家明是胡金铨和张彻的混合体,充盈文艺气息的画面和不吝血浆的做派看着熟悉。他的特点在于,对于现实生活或者电影艺术有着自己的思考,并且力图在影片中讲这种思考向观众表达出来。二十多年后,他的《父子》仍然具备这样的特质。但是在《名剑》中,谭家明考虑的是:什么是天下第一的剑客?什么是武侠电影的主题?
花盈之质问连环:你也算剑客么?!对这个反问句的理解需要借助对中国古代侠文化的理解,不论是“侠以武犯禁”,还是“千斤重然诺”,都有着对所谓侠士自由、反叛、守信的神往。而剑,被成为武器中的君子,持剑者要么地位尊贵,要么品行高洁,同时其武学修养也应该到了一定的地步,因为从实战上来讲,剑并不是一件十分合用的兵器。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宝剑或者名剑应该与胜雪的白衣,优雅或者高傲的微笑,美女,菊花和酒等等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具备这一切外在条件的连环却是一个反面角色,他说:剑客就是懂得用剑的人,我懂得用剑。言下之意,他当然也是一个剑客。
谭家明的反思正如白衣胜雪的连环一样,是以继承旧有武侠电影的叙事和特质为前提的,但是却发展出与前人截然不同的思考。他不像徐克,一部天马行空的《蝶变》,里面的人除了还说广东话之外,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现代科技,第三者视角,希区柯克式的气氛以及漫画式的美学。《名剑》整体故事,仍然是学武、比试、复仇,但是谭家明首先规避了以往武侠电影绝对直线式的手法,《名剑》的情节发展是跳动的,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其次在画面的掌控上不至于像徐克那般失控,铁衣与李蓦然忍者式的打斗、小语欲说还羞的情绪都拿捏的恰到好处。除了技术方面,我认为谭家明做得最好的仍然是他思考的姿势。当然,这很有可能属于过度阐释了。
李蓦然求名,其实连环不仅是是李蓦然的对立面,很大程度上也是他的同志,他求剑。李蓦然十年不给青梅竹马的爱人写信,就是为了追求剑术上的造诣;连环求剑复出的努力没有过多着墨,但是最终他因此而丧命,其中花费的心机时间与金钱想必不菲。李蓦然和连环都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了足够多,李蓦然比连环幸运的地方在于,他真的与花千树比剑了。这段比武堪称电影的“题眼”,打斗不过十招,花千树负伤,承认“英雄出少年”,就回家洗洗睡了。李蓦然一个人在孤树坡体会到的不是胜利的喜悦,却是人生的荒谬。由此他从“执着”中解脱了出来,留下连环一个人如同幼儿期性欲未得到满足迷恋排泄时肛门的快感般沉迷于得到“宝剑”的快乐。从里,李蓦然和连环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直到狭路相逢,互相大叫一声:觉悟罢!
再多说些什么就没必要了,那时候程小东还不是超级大牌,那时候秋官已经玉树临风得像是要破画而出。据说本片开机当天,肥肥特地放下工作去给秋官加油,一时恩爱无两。如今回首,疏忽二十多年,当初执着的,看不破的,到今天就算仍然放不下,再过二十多年呢?
——————————————我是嚣张的分割线——————————————
以上其实都是废话,写这篇日志的主要动力,就是把我在豆瓣称之为“超屌”的致命一击,上图展示。很辛苦的,我用KMPlayer的捕获功能,按帧截的,一次截了百多张,然后挑了这么几张送给没看过的但是又想看的但是又看不到的同时又不怕剧透的读者们。
图一:我飞!我怕……换个方向看我飞!
图二:交汇的刹那
图三:不会吧?
图四:是的,当时就是这样
图五:被颜射
图六:啊,我赢了吗
图文并茂附带链接版:http://bigteeth.blogbus.com/logs/7920961.html
夜半,黄衫少女拿剑架在你的脖子上,顺道躲上你的床n我还从未在武侠剧中看到这种浪漫与豪情n也从来没有看过像花盈之这样的江湖儿女nn这部片子其实超级闷的,中等水平的青年剑客,各种巧合搞成了天下第一剑,名不符实压力很大的故事,抑或是青年剑客与仇家少女,他人妇的青梅竹马,寡妇的爱情故事……nn但是1980年的画面,比现在的武侠剧都有诚意,光是看有点胖乎乎的小语就看到我呆掉,盈之的黄衫子也超有风情,旋姬自杀前走路时的披风随风而动,真是难以形容。nn以下是原著剧透线n--------------------------------n于是我去拜读了黄鹰为电影写的原著,在合上最后一页纸的时候大悟n这个电影的四个编剧是多么的有才华,摄影与剪辑又是多么的一等一,能将这个偶尔有亮点的原著拍成这个样子。n李蓦然在电影里是一等一的老实孩子,老实学剑,看到小语也只能闷闷地说一句“你好吗”,对玄姬也是标准的止乎礼,盈之百般追求也只能是做个朋友。n原著里的李蓦然老子不认识啊,玄姬死了他不烧纸钱居然去喝酒啊,你喝酒就算了嘛,还上了言小语啊。最后在丢剑的时候想的还是自己的三个妹子啊,你以为是串场到了楚留香吗。n连环是个标准变态,但是原著里的连环就是个苦主啊,人家杀花千树因为花千树杀了他老师啊,也没有家暴言小语,发现了自家妻子真的不忠才下了杀手的啊。n齐物剑是来源自庄子的齐物篇,那基本就是“等死生,万物皆为无”,光听名字都比寒星要牛,但是寒星剑在原著里没有被劈成两半。少了许多乐趣。n原著里盈之穿红衣,李蓦然穿白衣。想想拍成了电影都恐怖n--------------------------------n还是忘掉这个原著吧n电影实在太美好了n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n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n——青玉案·元夕
无意间看了一部特别漂亮的武侠片,谭家明的《名剑》。真好!胡金铨之后,我再也没有看过这样的片了:烟雨重楼,冲淡隽永,渐渐远去的是斯人落寞的背影,一股幽幽书香仿佛从电影之中弥散开来——武侠片大多像烈酒,尤其是张彻吴宇森的;偶尔有积年陈酿,醇厚内敛回味无穷,比如胡金铨楚原的;但像袅袅清茶的武侠片实在罕有。很难想象它出自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一个人应该拥有怎样的三十岁?才能抱持这份心境?
谭家明是香港新浪潮电影导演中的一员,先锋的新浪潮来势汹汹,持续时间不过五年,对整个香港电影的发展实在影响深远。徐克、吴宇森、许鞍华、杜琪峰都是其中佼佼者,当年和他们齐名的谭家明现在大约知道者不多,倒是他的弟子几乎所有看华语电影,看武侠片的人都知道,那就是王家卫。王家卫的电影气质真的很接近他的老师,只是王家卫更加“自闭”,而谭家明更加古典。也许,我爱的就是那份中正的古典韵味吧。
《名剑》的脚本真谈不上好,但即便这样,谭家明也展现出了令人震惊的才华,将一个三流的故事拍出了一流的意境——只是确实未能达到如胡金铨《侠女》这等大师般超一流的水准。这份遗憾,要留待弟子王家卫《东邪西毒》、《一代宗师》去填补。毕竟,谭家明就是《东邪西毒》那令人瞠目结舌的剪辑者呀。
如果一语概括《名剑》主题:一个关于修行的故事。
一名剑客,寄情于剑,放弃了几乎所能放弃的一切,为的是能与所谓最高手一分高下,最终却仍不免要面对无止境的空虚。这也大约是中国武侠电影的经典母题吧:当一个人战胜了所能战胜的一切,追求到了毕生所能追求到的所有,达到所有人都望尘莫及的巅峰,蓦然回首,得到与失去的,究竟又怎样?那里只剩下凌冽的寒风,与一望无际的冷雾……
谭家明自然并非第一个涉足这个话题的武侠导演,自然,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我想应当再没有一个人,能像谭家明有纯正的优雅与高贵。这气韵是独一无二中国风的。(虽然,我也不知道如何具体定义何谓“中国风”。)大约就像故事主角取名“李蓦然”,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般的心领神会吧。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人生的繁华总那么短暂却让人欣羡渴慕,所以昔日江湖第一剑客“花千树”备尝“天下第一”的锋芒与锐利之后,他的心态悄然发生变化,正如他无意间得到的那把宝剑“齐物”——“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他本想改铸“齐物”与自己的“寒星”配成一对,铸剑师却劝告他将齐物毁去,否则他必将死在“齐物”之下。花千树没有毁掉宝剑,而是将它转赠给了红颜知己铉机,之后选择了归隐。只是这把剑居然辗转落到了因缘际会救了花千树女儿花盈之的李蓦然手中,此时的李蓦然并不知道归隐多年的花千树已病了许久,他学剑十年,只想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何种境界,唯一的心愿,便是挑战传说中的剑客花千树。曾经的天下第一,也会逐渐衰老,再强大的老年人,也终究不是年轻人的对手——于是,有意成全李蓦然心愿的花千树伤在了“齐物”之下,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宝剑作为武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超越性的意义,“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古人的笔记、经典之中,随处可见名剑的身影:干将、莫邪、龙渊、泰阿、纯钩、湛卢、鱼肠、巨阙……秦始皇铸“定秦”剑以示天下一统的丰功伟绩。到了唐代时,便有了关于佩剑的一系列礼仪规范,甚而成为某种等级标志:“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带剑,无事不得带剑。”在武侠世界里,大侠也多用剑,其他的武器,只怕加起来也不及剑出场的次数多。若论实战效果,剑早已比不上刀、锤、枪之类,为何古人与今人却独独钟情于剑了?也许正如楚原在《流星蝴蝶剑》的结尾说“古代的人铸剑,就是为了权力的争夺”,其实不止权力,人性想要的所有地位、名望、文化、教养——唯有剑才能象征这一切。将剑与人合一,也是《名剑》寓意深远之处。
所以《名剑》早已不仅是名剑,“寒星”锋利无比,寒气逼人,剑光犹如寒星般耀眼。“齐物”内敛深沉,却无坚不摧。在谭家明极力用“名剑”铸就的武侠世界,隐藏着人的成长与欲望——人总会想要力量,想要权力、想要掌控他人的生死,想要获得他人的畏惧。然而“揣而锐之,不可常保”(前半句是“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自《道德经》),天底下哪有一种锋利,可以永不驽钝?哪有一种才华与力量,不会枯竭?到最后,又有哪种权力与地位,不会被质疑和取代?花千树给自己的女儿取名“盈之”,或许正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厌倦了永无休止的争夺,但却未能全然彻悟。不愿放下或是毁去名剑,是心中依然有对剑的执念的证明。也终于因此,替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李蓦然了,当他费尽心机追求半生,放弃了自己初恋情人,放弃了初初心动的少女,打败所谓天下第一时,非但没有高兴的感觉,相反,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疑惑,“怪不得有人说名利这东西是镜花水月,我一直以来想追求的,现在终于让我得到了,但是我的感觉,不过如此……”成“名”的感觉竟然如此荒诞空虚,以至于连新鲜和得意都一丝也无,只剩下深深的,无处可去的迷惘。而当他与花千树的决斗被人利用,与连环那正邪不两立的一战后,李蓦然站在波涛汹涌的海边悬崖之上,毅然将那把象征着荣耀、声望、地位和天下第一的“齐物”扔进了大海。
成为天下第一的感觉,原来如此孤独。就像已经达到武学化境的李慕白,“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地,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缠绕了我很久,使我无法再继续。”《东邪西毒》里张国荣说,沙漠的那边其实还是沙漠。为了了解山那边是什么,为了追逐遥不可及的浮云,人总是错过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爱。可这遗憾吗?李蓦然或许也不够清楚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名剑》确实是一部古龙风的电影,不仅编剧是有“小古龙”之称的黄鹰,更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多情剑客无情剑》的结局:
是啊,胜败得失,到底怎样计算,确实没有明确标准。若是不曾站在山巅之处,又如何知道那原来如此彻骨孤独?毕竟,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多少人,能有“幸运”体验到这份深刻,也更不会有“荣耀”,在如此漫长强烈的渴望和追求中,感受到生命所有激情与丰盈。
“花千树”乃天下第一剑客,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花千树”也是那元夕盛景,人皆向往,更欲取而代之,而寒星齐物,亦如宝马雕车,可“众里寻他千百度”,得到了又如何,得不到又如何?蓦然回首之时,“笑语”(言小语)“盈盈”(花盈之)已空余暗香,谁又在“灯火阑珊处”?唯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就是谭家明的三十岁啊!谁的三十岁,能有谭家明般空阔高远,心如明镜?
谭家明初次出剑,便出手不凡。作为处女作的《名剑》别开生面,几乎和当时荧屏上充斥的所有武侠片都截然不同。说起来,和他同时期的新浪潮电影导演徐克等人,都似乎极力在向西方学习。只有谭家明在大胆创新的同时,却想往回走,要从古典的文化意境中去寻找新的可能。或许因为这个原因,整部电影都充满了东方式的不动声色,却极富张力。
例如,《名剑》中最常出现在视觉或声音的动静之间突然顿挫,以造成极致的断裂感。这一点,在电影最初就深深震撼到了我,
李蓦然四处寻找消失在江湖中的花千树,他来到花千树过去的住所,遇见了一位已经等待花千树十二年的盲剑客,无论李蓦然如何解释,盲剑客一口认定他是花千树,不顾一切要和他决斗“你不要骗我了,我是不会走的,我在这里等了你十二年,你总该给我一个机会成名。”,李蓦然茫然而震惊地望着和自己决斗的盲剑客眼中那野兽般的狂喜。就在他指着盲剑客的咽喉宣示着胜利与和解的愿望时,下一个瞬间,盲剑客的脸上绽放出一丝匪夷所思的笑容,然后,镜头突然一闪,一颗头颅陡然飞起在空中,鲜血溅了李蓦然一脸——盲剑客用他的剑割断自己头颅。
——开局不到10分钟,谭家明便莫名奉献了这看似突兀的一段剑术打斗,惊心动魄,大出意外。可盲剑客迷蒙的双眼,邪性的笑容,偏执的痴狂,对胜败与名声的执着,以及战败后突如其来了结自己生命的方式……死于无一不在暗喻着世人的盲目和狭隘,以及胜败的毫无意义——《名剑》的讲究就在这里。
下一个镜头,传统乐器演奏的淡淡哀伤充满回忆音乐响起(本片的BGM只有一段旋律,但每次出现都恰如其分的烘托了氛围,老片好就好在这里,它绝不会让你觉得吵闹,因为,它也不用歇斯底里的吼叫和嘈杂混乱的音乐来煽情),仿佛隔着屏风般缥缈的灯光中,李蓦然仔细打量着他的剑,从盲剑客身上,他或许已经看到了自己命运:为了获得一个缥缈的名声,他们都在等待着一个缥缈的人,一段缥缈的胜败。朦胧的画面,剑上的寒光,辉映着眼中的疑惑……随后,李蓦然收剑入鞘,也把犹豫深藏心底。此时领悟自然是来得及,但可惜,他没有。
当然,这样的手法全片俯拾皆是,例如李蓦然突然遇见了初恋情人言小语,两人沉醉在伊人已为人妇,身不由己的回忆之中,黑衣阴沉的杀手突然破窗而入;言小语正一面镜台前款款更衣卸妆,一面听丈夫看似温柔贴心的安慰,观众正沉浸在美人薄纱透,锦衾寒,冰肌玉骨的美丽时,小语丈夫毫无征兆的自画面外出手重重的掴了她一巴掌,并粗暴地扯起刚刚还为她轻梳的秀发……这一顿一挫之间,不断抽离着观众的情绪,压缩着人物命运巨大的张力。
另一方面,谭家明对镜头语言的运用虽未收放自如,但至少张弛有度,变化丰富。对白不多,故事简单,场景转换较慢、人物个性内敛的情况下,控制电影的节奏尤其是如何展现出人物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对一般导演来说很困难(所以现在的电影电视剧都吵得要命),谭家明则自有“秘籍”:除了情绪一气呵成外,更依靠角度的多变、角色的走位及画内画外的关系呈现着人物强行压抑的情绪。
比如在李蓦然救回花盈之之时,实际上,这或许是已为剑术错失爱人的他,最后一次获得幸福的机会:若他就势放弃挑战,带走自己已动心的姑娘的话。谭家明用最少的语言诉说着李蓦然的紧张,以及一丝丝的挣扎。当“小石头”开心的说“你在这坐会,我去叫爹出来”时,镜头立刻给了李蓦然握剑的手一个大特写。音乐再次缓缓响起,随后是他听到“爹啊,他就是救我回来的小雨点啦。”镜头一直停留在李蓦然的脸上(年轻儒雅而古典的郑少秋,“好看”真是要溢屏而出了),他若有所思,又忐忑不安。少女纯真的声音与李蓦然的心事重重,使得即使最简单的脸部特写也别有意味。最后,镜头则停留在花千树的背影上,再缓缓转开,直到我们再次看到李蓦然的脸,他已经不再犹疑。短短几分钟内,一句对白也没有,却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正发生着滔天的波澜。
当李蓦然战胜花千树时,夕阳下,芦苇丛中,花千树渐渐离去的身影,此刻却从后至前,给了郑少秋那写满惊讶、茫然、凝重等无数心情,却又近乎呆板的脸一个一百八十度徐徐转过的镜头,然后又是老剑客渐远的背影,再徐徐切换至从下至上仰视的郑少秋,他似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多年心愿就这样达成了,更难以置信自己居然没有半分欣喜。镜头再次退后,转头,画面的中心变成一轮落日,李蓦然看剑,再侧身仰头望着天空,逆光的阴影刚好打在他的脸上,我们无法看清他的表情,是释然吗?是失落吗?谭家明几乎全靠镜头语言和光线,去完成表达如此重如泰山、又轻如鸿毛般的微妙情感的任务。这份功底,大约真该令今天拍古装剧的导演无言以对吧?
而作为一个绘画工作者,我最欣赏的,还是谭家明的场景布置、服装设计和配色。《名剑》中的所有场景、服装都简单却精致细腻,色彩搭配极其讲究。李蓦然和铉机的蓝色一个沉一个轻,小石头的先鹅黄后鸦青,凸显着性情的转变、病态暴虐的连环却是强烈反差的白、花千树的赭黄与决斗时的殷红、铁衣的浓黑、言小语的海棠红……每一个画面,色调基本不会超过三种,更兼单色调场景的运用,让颜色也加入到电影情绪与人物个性的刻画之中(相比之下,张艺谋在《英雄》里对色彩的狂热追求,就显得极其生硬刻意)。加之穿廊走阁、竹帘屏风、潇潇细雨、残阳落红、荻花呜咽、大海奔涌、月光清寒……这些场景,在楚原的邵氏电影流水生产线上唯美诗意却不免模式化,在胡金铨禅机重重的镜头中就空灵透彻,却出离尘世。在谭家明那里,就极富晚唐风韵,格调高雅,动静结合,光影变化微妙而炫目,加之大面积色块对比,人物性格和宿命的主题完全融化在画面里,实在赏心悦目。
n
最后连环那犹如“天外飞仙”的那一招,李蓦然用“齐物”将“寒星”剑与连环一同一劈两半。终于应了“寒星”终将终结于“齐物”之下的预言。
谭家明处理得特别有新意,而且很cult。大片的红色背景烘托着剧情的节奏,人物情绪也把握得很到位。这样的大杀招在“手撕鬼子”还没发明时一定很震撼吧?
谭家明三十岁拍出少年老成的《名剑》,之后拍片也不多,或许,他本人也早已和片中的李蓦然一样看透了名利,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疏离感,却也不像胡金铨般彻底了悟。九十年代以后,谭家明回归校园教书,直到2006年才拍了另一经典之作《父子》。2017年接受采访时,对香港本土电影、香港电影人北上拍片、电影市场的看似繁荣以及中国电影都坦诚的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更直截了当的说:“不单单是电影方面,日常的生活,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处于一个最坏的时代。”三十岁的谭家明和七十岁的谭家明似乎并没有任何变化,没有沾染上一丝圆滑世故,他始终以天真之心面对这个世界,既不追随潮流,也不盲从现实,自觉边缘化以保持自我的清醒和真诚。有的作品今天看来不过一阵风,一个浪头过来自然不见踪影。《名剑》却拥有着超越现实的人性力量,即使当时觉得隐晦、内敛、文艺腔,但几十年过去,依旧耐得住反复观看。
在最坏的时代,继续拍电影——在最坏的时代,继续看电影。即使没有好的新片,还有无数的好老片可以慢慢品味。
1、大量自然取景。比如夕阳,比如海边壮阔的礁石。同时期邵氏多为内景
2、画面唯美,色彩与光影配合,使得许多镜头都是一幅美景。每个画面主颜色不超过三个,以蓝光的冷静画面为主。以后银河映像的影片多用这一色调。
3、镜头多角度,甚至跨越,从仰视、俯视,配合剪切给观众不同的感受。
4、演员服饰古朴却相当具美感,放到现在仍不落伍。
5、武打设计除了对打,亦有许多空中腾跃,配合衣袂飘飘,极有美感。
6、配乐水准高,旋律变化可哀伤可激越。
此片在1980年超越这个时代,几乎可以看到以后武侠片的种种模式,但其美感受,是许多后来的片子也无法企及的。
感谢导演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多希望现在种种武侠电影电视能靠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