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郭晓东孙淳江一燕秦海璐王雅捷孙敏
类型:剧情悬疑惊悚恐怖片恐怖导演:孙周 状态:HD 年份:2009 地区:内地 语言:普通话 豆瓣:5.9分热度:13 ℃ 时间:2024-06-11 19:21:03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街头废物
寂静时刻
秋灯夜雨
东瀛鬼咒
行动倒数
灵幻至尊粤语
故事发生在波士顿,乔尔·金纳曼饰演一名警探,...
播放指数:868℃
其次,谁说这片可以改名叫“十月围城”或者“羊城暗哨”的?
彻头彻尾是华丽丽的爱情戏啊——还是同志!
编剧九成九可能看过《金策玉瑜》,惠小姐对应安姑,都是艺术工作者;秋喜对应阿绛,都是侍妾;还都是用的隔山打牛法。
。。。瑜在策的身后大声叫道:"策!我们两个都会受到报应的!"
——小说《金策玉瑜》
于是报应很快就来了。两位男主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无法真正说出心底那句话,只有“我要跟你去台湾”“你很纯洁,我也很纯洁”这样半吐半露的言语——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羊城睡不成,硝烟有心还惜别,替人灰飞到天明。。。
对了,我看的可能不是成片,因为中间有一段剪辑相当混乱,用什么流好像也解释不过去。于是我开始暗暗担心此片最终能否公映了:毕竟是国内大银幕上第一部男同片吧?哎,但是,但是,女同+暴力的《风声》也公映了,也是打的“革命”“间谍”牌,反响还蛮好——两个制作班底沟通过?这么默契?你很纯洁,我也很纯洁嘛!
“其实我也很纯洁……”
……
不要以为这是某个当代小说里有关灵与肉的肉麻对白,这是《秋喜》里的两句台词,而且堪称整部影片的核心台词。你要觉得这还不算够劲的话,那如果我要再告诉你,这话是源自两个男人之间的心灵交融——想象一下胡子拉碴彪悍粗犷的孙淳眯着眼睛把这些话说给眼神清澈皮肤白净的郭晓冬听,如果你还是不能察觉到一点什么,我只能说你的口味实在太太太重了。
是的,我就是那么想的。看完《秋喜》以后,我满脑子里出现的都是一部电影以及一个女主角的名字——《色·戒》,王佳芝。只不过,《秋喜》完全是颠倒的,性别颠倒了,受害者颠倒了,敌我身份也颠倒了——孙淳扮演的国民党特务头子夏惠民,是王佳芝;郭晓冬扮演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工作者晏海清,则是易先生。
夏和晏在工作上是上下级关系,在生活中则“亦兄亦友”,夏会把自己内心最脆弱的部分向晏坦露,甚至会在晏面前惨惨戚戚地落下男儿泪;而晏承受着其他间谍片主角们同样的痛苦挣扎,面对夏的坦诚相待,他面临着道德、人性、以及信仰上的三重挑战。他一次一次地解救夏于危难之中,并编织各种各样的借口赢得组织的信任。但夏还是对他产生了怀疑,可那种怀疑夹杂着理性与感性上的矛盾,让夏对他无从下狠心。而他在半真半假的刑讯现场真假参半的表演,终于让他赢得了那个男人的绝对信任。
夏决定带他去台湾,在离开之前,夏干掉了他内心深处的女人,也干掉了自己深爱的女人,他希望他们能了无牵挂。可是当晚到了码头之后,他却没能发现晏海清的身影。涌向船舱的人流中,他终于扭转了脚步。战争的火光在城市上空闪烁,身后的桥梁在爆炸中坍塌,他没有回头。
那座空城里,他们那么顺利地就见面了。没有人知道他是不是知道他一定会在那里等待;而他又是不是深信他一定会回来。一个眼睛交织着泪水、痛恨、与纠结;一个眼睛里是顿悟、无奈、与释然。晏的枪声响了,在招展蔓延,而又空旷寂静的红色中,夏的身体缓慢地倒下,他似乎有点不敢相信那个男人会真的对他连开数枪,直到最后一瞬,才用劲力气射出一发子弹……
这不是《色·戒》是什么?
不过我说《秋喜》就是《色·戒》,没有半点揶揄《秋喜》的意思。与近期另一部谍战片《风声》相比,《秋喜》没有那么冰冷和直接,里面有很多柔软的东西,这柔软中又充满了伤痕。而《秋喜》讲故事的方式也和《风声》截然不同,它节奏没那么快,更注重铺垫,用传统的叙事方式打底,启程转折都很扎实。可以这样说,如果说《风声》是一部商业计算精准的谍战大片,那么《秋喜》就是一部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谍战大片
《秋喜》是可以称得上是谍战大片的,即便它的演员阵容没那么强大。我甚至想过,《秋喜》的投资未必会比打着“投资无上限”口号的《风声》少。《秋喜》中的室内室外的场景非常多(《风声》几乎是部室内戏),而且每个景致的美术都极为精细,一点都不含糊。片中多次出现民国时期广州街头和码头的镜头,人气和韵味都很到位,尤其令人赞叹。
片名确实给这部电影造成了一些宣传上的困难,《秋喜》这个名字给人的直接印象似乎就是一温婉的农村姑娘。其实也不是误导观众,因为片中的秋喜本来就一农村姑娘,只是这个姑娘并不是故事的对象,她的戏份远在郭晓冬和孙淳之下,只是故事的形象代言人。据说片方多次向孙周提议改片名,但都遭到了孙周的拒绝。看过影片以后,我特理解孙周的坚持,因为这个名字,确实寄托了整部影片所要传达的感情,换成一些商业味道的名字,确实会影响很大。站在资方的角度,孙周的做法虽然不算通人情,但作为一个创作者,这种可爱的行为还是挺值得尊敬。
最后二十分钟,孙周终于“周渔”上身,片子开始进入癫狂状态。所以对于那些一提《周渔的火车》就头晕目眩的观众来说,这二十分钟可能会再次让他们头晕目眩。
http://ent.163.com/09/1016/23/5LPKMS0L00033P43.html
(还是写了……)
不过,我既然都给了《风声》四星,那么我以为给《秋喜》四星也不算过分。这部电影有情怀,有叙事,有技巧,虽然还有缺点,但就国产电影来说,有了这些就值得推荐了。
很有意思的巧合,《秋喜》和《风声》的开场都是刺杀戏。个人认为《秋喜》开场的刺杀场景处理的就比《风声》的好,无论是故事层面的递进,还是镜头的处理,以及对演员的表现,都相当精彩。因为本片还没公映,所以我就不做过多剧透了,看过两片之后大家再做讨论。
类似的精彩场景至少还有两场,”埋伏抓捕“和”刑讯拷打“两场在镜头节奏和叙事节奏的处理上都可以称得上精彩,故事上也颇有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意境,在国产片范畴里,都已经是值得推荐的水准了。
结尾的正邪对决,如果不考虑那些过于文艺腔的对白(经常引发笑场),单就故事节奏和镜头处理来说,也还可以算是亮点。
另外本片的画面处理的相当干净,应当是后期做过DI(数字中间片)。其他技术环节也都可以算是水准之作(不过还是有个别镜头焦点偏软),基本上以后类似成本和题材的影片要是做的比这个再差就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了。我对这种影片的出现一律是鼓励的,只有当越来越多的这种影片出现在市场上以后,观众才能拥有最基本的选择权,从而将那些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片子(例如《完美新娘》,我以后会经常提及这个片子,来提醒观众什么是烂片的标准)彻底赶出市场。
不过本片中有少量奇怪的同景别跳剪,由于赛人老师声称我们看到的版本是被删减过的,所以我暂时就认为那些古怪的剪辑处理是因为后期删减导致的。但有一场戏,孙淳和郭晓冬在天井中对坐吃饭谈话,就是大全景+过肩正反打这种简单组合,竟然出现了跳轴这种低级失误,实在是不能理解了。
《秋喜》虽然号称是”谍战片“,但其本质还是一部红色主旋律电影。故事的大背景讲述的是1949年10月1日以后的广州城,地下党如何阻止即将溃逃台湾的国民党破坏城市──大家现在知道为什么我要说本片应该叫《十月围城》了吧?但故事主线其实还是在讲述情感──只不过这个情感讲的确实有点问题,以至于出现下面的闲扯篇幅中谈到的问题。
谈到情感,就涉及到了本片这个古怪的片名《秋喜》。其实”秋喜“是女主角的名字,但为什么拿来做片名,我也不能理解──从故事上来说,秋喜对整个故事剧情的推进并无关键作用;从商业上来说,对本片的推广只有负作用──你就是叫《新羊城暗哨》都比这个靠谱点。
就我个人趣味来说,我觉得秋喜这个角色在这个故事中基本是一个副线人物,现在的故事有人为加戏的嫌疑,有点厨师把调料当主菜给端上来的意思。
这里就又说到了类型片叙事的问题了,这个片子其实从一开始摆出来的架势来看,还是一部很典型的敌我斗智的谍战片,但伴随着秋喜这个人物开始加入故事进程,整个故事就开始摇摆不定,故事主线不时被秋喜这个其实对故事和人物并无直接帮助的角色打乱,让观众一次次分神去关注这个女人,结果她的总体作用就是添乱。
最后的故事在犹犹豫豫中终于结束,为了解决秋喜这个麻烦,故事所采用的处理方式有点匪夷所思,彻底将这个本可以做得紧张精彩的悬疑/动作类型片最后给拖成了一个四不象。
现在是闲扯篇:
导演孙周在片中有一个客串镜头,但说实话非常古怪,因为他出现在一个关键场景的平行蒙太奇中,大家都以为戴着墨镜和礼帽的他是什么神秘关键人物(因为之前他并没有出现),结果他其实是路过打酱油的。
看完片子后大家闲聊,某人说《秋喜》其实是一部男同片,正如《风声》是一部女同片一样。详细分析如下:男A爱上男B,但两人为了掩人耳目都各自有女人。男A追求男B不遂,于是杀了男B的女人,又杀了自己的女人,断了各自的后路,想一起上断背山,结果男B反悔,两男当街厮杀,最后一死一伤──好像新浪社会新闻啊~~~
说《秋喜》是电影版的《潜伏》,完全符合前者前半段的故事走向,但在孙淳饰演的夏惠民说出“纯洁不纯洁”之类的台词后,后半段《秋喜》开始莫名其妙的莎士比亚化,有一度我甚至怀疑导演孙周想给我们呈现一部《大明宫词》式的作品——可惜这种戏剧腔安在一部谍战片里面,不伦不类。
与《潜伏》不同的是,《秋喜》忽略了我党卧底晏海清在上司眼皮底下折冲捭阖的精妙手段——每次郭晓东半夜去偷拍文件,我都觉得情节太小儿科;而且晏在夏惠民身边的人际关系处理,也丝毫显示不出厚黑学的幽微,反而呆呆傻傻的一看就是个地下党。同时,影片对晏的情感纠结也过于简单,开场就是假结婚的妻子被迫离开,这让期待孙红雷与姚晨式碰撞的观众们期待落空;然后,晏的丫头秋喜莫名其妙的爱上了晏——不过仔细想想也不是莫名其妙,晏有车有房父母双亡,而且上面有人,能对秋喜的父亲施以援手,凡此种种,秋喜暗恋晏海清,也合情合理。
不过戏剧逻辑合情理,也得拍出来合理才行,不幸的是,《秋喜》的处理似乎有点雷人:发现晏海清通过吃鸦片町缓解心理压力,秋喜便迫不及待的宽衣解带要用男欢女爱来拯救晏——在我看来,这完全不符合1949年10月初广州城里一个贫下中农处女的行为模式。好吧,我不了解女人,那为什么没把秋喜跟晏海清间的矛盾冲突再做足一点?秋喜与晏海清之间身份、学识、家庭出身与生活经历的差异完全堪比孙红雷与姚晨在《潜伏》里的人物搭档设置,可惜这些全被忽略了,反而秋喜成了夏惠民来验证晏海清“纯洁”的工具。最后夏惠民匪夷所思的骗始终不敢开枪的晏海清开枪射杀了秋喜,更显得无厘头味十足。用夏惠民的话说,秋喜是纯洁的象征,晏海清杀死秋喜就是杀死了晏自己的纯洁——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大势已去困兽犹斗的国民党特务机关头子,杀人不眨眼,一心想着毁掉广州城,有必要专门设个局逼自己身边的人来痛恨自己?
秋喜莫名其妙的出现,莫名其妙的消失(当然,如果我们文艺腔一点的解释,或许可以发掘出很多意义来)。秋喜这个名字本是当时风尘女常用的名字,影片也以此为名,也许是想说明点什么,但我书读得少,理解不了。而且,秋喜死得太没有价值(单从叙事角度来说),她既没有拯救或者出卖晏,也没有被晏吸收到我革命队伍里来,有她没她故事一样成立。好的电影,每个细节都应该承担叙事功能,晏海清一直偷偷画红星红旗,特写了好几次,结果最后就是晏玩了个飞鸽传书,这面偷画的缩微版五星红旗就消失了——难道他就不能为此而暴露身份,然后让秋喜去救他?不然你老是强调这个细节干吗?同样那个“九爷”的搞笑段落,亦是毫无来由(一开头放录音机听开国大典的普通市民被国民党宪兵枪杀,还算是渲染了濒临崩溃的国民党政权的疯狂)。
如果说,《风声》是一部剥削电影,那《秋喜》就是一部虐心电影。片中对情报人员无间地狱式生不如死的境遇倒是给了直言不讳的描述——晏海清与陶书记关于情报人员“早已是个死人”的对话,字字珠玑。于是乎,我们看到晏海清那个纠结啊——看着身边的夏惠民滥杀无辜,晏整日痛不欲生,不过这又不符合最经典的卧底心理冲突模式——卧底最大的心灵困境来自于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者对自己的敌人动了真感情,但是晏在这两点上清醒无比,夏惠民与他有过一段关于信仰的对话,其实已经展示晏的精神支柱(不过这段对话也使得最不明真相的观众也能听出晏的真实身份来)。
所以,晏的痛苦完全来自职场——他无非是想换一份正常点的工作。而从影片后半段开始,夏惠民逐渐变得丧心病狂,展开了疯狂的杀戮,甚至连自己的女人也不放过。夏惠民完全疯了,于是乎,晏海清与夏惠民终极PK的道德力量完全被消解了。从晏海清穿上风衣小马哥般走出雨巷开始,影片基本就在慢镜头中缓缓流动:一身白衣的夏惠民(这不是招狙击手来打吗?)与原本文弱的晏海清在红旗飘飘中相遇(与《英雄》中的刺秦场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如西部牛仔般拔枪隔红布对射,然后,便是赏心悦目的子弹慢镜头,间或有约翰•吴式的白鸽飞起,夏惠民轰然倒地,最后是晏海清酷酷的抻腿,再辅以秋喜在解放军进城队伍中的梦幻镜头——好不MV啊也么哥!
顶你条粉肠!不是人死完了就叫悲剧的,晏海清的一颗卧底心,看来只有腐女才能解读出真本色了:毕竟,当郭晓东跟孙淳耳鬓厮磨时,心里话是不能用画外音说的。
刊载于《北京晨报》09年10月19日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