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艺  »  奔赴!万人现场

奔赴!万人现场  Go for it

7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薛之谦梁龙刘雨昕张大大美依礼芽金塞缪尔钟懿张玉安

类型:音乐真人秀大陆综艺导演:未知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24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0.0分热度:0 ℃ 时间:2024-09-15 19:16:02

简介:详情  《奔赴!万人现场》聚焦线下音乐和最真实的live歌手,节目邀请20余组Z世代live歌手通过不间断实地演出及人气积累,最终挑战实现一场万人演唱会,这是一场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市场考验...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奔赴!万人现场》聚焦线下音乐和最真实的live歌手,节目邀请20余组Z世代live歌手通过不间断实地演出及人气积累,最终挑战实现一场万人演唱会,这是一场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市场考验
  • 头像
    不缝

    看了第一期的《奔赴!万人现场》,说一些节目组可能不太爱听的话。

    之前听说这个综艺背景的时候,我会本能的想到《草莓星球来的人》,因为他们都是基于真实音乐现场录制的音综。

    《草莓星球》是基于音乐节场景,《奔赴!万人现场》是基于livehouse场景,把音乐人带向更大的舞台。

    这个初衷特别好,特别热心肠,但这个事没那么容易办到。

    一首歌从0评论到999+,可以靠推广得以实现,但是一个音乐人从小舞台到大舞台的跨越,不是一个节目就能促成的,他们需要舞台经验一场一场的积累。

    没有积累的现场,演起来就很鸡肋。

    在播出的这期节目里,犬儒乐队之所以能涨粉100多人,是因为他们有丰富的livehouse演出经验。

    那么一开始票数最高的郭冠廷演完第一场之后,反而掉粉23人,就是因为他没有太多livehouse的演出经验,从舞台上下来之后,还在跟薛之谦说,观众距离太近了,让他很不适应。

    另外再说一个节目出发点上的问题。或者说,就是一个节目给谁看的问题。

    《奔赴!万人现场》这个名字,明显是针对音乐人的,它和音综观众难以形成情感联结。想要去大舞台演出,是音乐人的痛点,不是观众的痛点。

    说完了不舒服的,说一些让我觉得舒服的。

    首先是积分的方式,比很多节目都科学,没有比绝对积分,而是比一场演出之后,是涨粉还是掉粉。这个积分方式非常的现场,避免了一些人本身自带流量的积分bug。

    再有一点,就是真实的呈现了livehouse里的一些演出事故。

    比如家纶和景生辉那里,program里的贝斯和鼓没有了。再比如乐七俱乐部的金典大头唱着唱着无线麦克风突然没电了。我觉得这个不是剧本,而是真实livehouse当中会发生的事故,只是通过节目放大了出来。

    两组音乐人的处理方式也都很好,并没有把演出停下来,而是继续往下演,把歌尽量唱完。虽然从音乐人的角度来讲,这样很尴尬,但是从观众的角度来讲,反而会因为这些事故,对音乐人的好感倍增。

    现场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这些突发的状况,很多能被记住的现场,不是因为演的有多么意料之中,而是因为演的有多么意想不到。

    我记得我第一次演出的时候,就缺乏对现场灯光的经验。当时我要弹一个键盘,我的水平又没有到可以盲弹的程度,所以没有跟灯光师要一盏常亮的光打在键盘上。当演出开始之后,灯光师非常负责的给了一些来回游走的灯光,让舞台尽可能看起来绚烂。但是绚烂的灯光划过键盘的刹那,我只感觉到魔幻,根本找不到C的位置在哪儿。

    过去在台下的时候,也看到过其他音乐人会在乐器那里别一个小灯,起初以为是装饰,为了好看,那场演出之后才明白,原来他的作用不是装饰,而是实用。

    虽然说了一些节目的坏话,但是这个节目我还是会看下去,想看的不是谁有多成功,而是谁有多失误。因为这毕竟不是一个讲究十全十美的节目,而是一个植根现场的节目。

    这样的节目立意可能有些大胆,甚至有些突兀,但是当你这阶段去看几场livehouse里的演出之后,想必会明白,节目组的用心良苦。

  • 头像
    王击凡

    撰文 / 王击凡(乐评人)


    1. 到底什么是“Live现场”?

    什么是Live现场?什么是Live House?n

    别笑我的问题太无知,事实上,在二零零几年的时候,我和我身边的文青朋友,都不太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Live House文化席卷全国,那是后来随着互联网时代一起到来的事,所以,我也非常羡慕能跟Live现场一同成长的世代,你们天天看Live的人生,比起我曾经贫瘠的文化生活,真的要精彩多了。n

    但其实,在2024年重新提出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经历过Live House的迷惘期、低谷期、井喷期,大家对Live的理解,似乎又开始有了不同的看法。时代在变化,Live的形态也一直在变化,甚至有很多过往不曾在Live House表演的歌手,都开始走进Live House了——我始终觉得,Live就像海纳百川的水,可以包容世间万物。n

    在我的记忆里,与Live House有关的回忆,好像一直都在“奔赴”:赶高铁,赶飞机,赶巴士……总是在赶路,只是为了赶上一场好的演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跟着歌手本人去Live House巡演。在车水马龙的北京车流里,当音乐人在车里旁若无人地弹起吉他,我马上就忘记了我们正在堵车、即将迟到的烦心事。这,就是Live的魅力吧?n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乐迷心中也有一千家各自最偏爱的Live House。我曾经在不同城市去过大大小小的Live House,也在台上台下见闻过形形色色的人,但我却从来没有到访过能承载一万名观众的Live现场。所以,《奔赴!万人现场》这个节目,完全为我打开了对Live文化新的想象:属于Live House的未来,原来可以是这样的。n

    5月21、22日,拿好你手上的《奔赴!万人现场》票根,与Supper Moment、Fine乐团、郭冠廷、犬儒乐队、厨子和戏子、唐汉霄等音乐人一起奔赴Live现场吧,我在广州等你。


    2. 是“采购会”,不是“发布会”

    这一次来长沙参加《奔赴!万人现场》的发布会,感觉有点特别。n

    特别之处在于,这不只是一场普通的媒体发布会,而是《奔赴!万人现场》的首场媒体奔现采购会。媒体人的角色,从“报道者”,变成了“采购者”。n

    每一位到场的媒体老师,还有音乐平台、唱片厂牌、票务App、音乐节、Live House的主理人们,都可以在《奔赴!万人现场》“采购”他们青睐的音乐人,为他们投上最实在的一票。n

    这个“采购”,是实际意义上的采购,身处不同岗位的音乐行业从业者,都可以透过自己手上拥有的资源与力量,为这些暂时没有被更多人看见的潜力艺人双向“奔赴”。n

    时代真的变了。就连《奔赴!万人现场》的策划人薛之谦也感叹道,到场的自媒体比传统媒体还要多。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音综当然也不能原地踏步。n

    《奔赴!万人现场》的新鲜探索是,它是一个用票房证明、用现场说话的节目,抛开虚假繁荣的网络数据,以一张一张真金白银的门票,助力更多音乐人找到自己的出路。n

    这一次参加《奔赴万人现场》的,有经常上台北小巨蛋表演的音乐人,有开过红馆、得过金像奖的艺人,有出道很久的回锅肉,也有完全无人知晓的纯素人……n

    把音乐人扔到最真实的Live现场,他们可能会遭受到一些打击,但也可能会收获到不一样惊喜。当音乐人愿意跳出原有的框架,鼓起勇气挑战自己,就会找到新的方向。n

    Live现场没有预设的完美剧本,会走音,会忘词,麦克风会忽然没有声音,观众有时候还会喊退票……在台上应对这一切,会让音乐人一夜长大,也会让他们更了解自己。n

    我很喜欢以全新角度展现音乐行业生态的《奔赴!万人现场》,也非常期待这个节目的播出,可以让这些潜力音乐人的作品,接受乐迷与市场的检验。n

    让我们一起,奔向音乐,奔赴现场!


    3. 薛之谦:关于“标签”

    看完《奔赴!万人现场》的先导片,有一个问题在我心里隐隐浮现:当Live现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作为一个尚未成名的年轻音乐人,应该如何去“标签”自己?n

    “风格可以多元,但你要有长项”,薛之谦关于歌手音乐风格标签化的一番话,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音乐人“自己喜欢”的东西,跟听众“喜欢你唱”的东西,中间往往是有壁的。只有真正打通了这个壁垒,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让听众更容易地记住你,音乐人才会找到继续前进的方法。n

    在《奔赴!万人现场》的录制现场,我觉得,薛之谦真的是一个相当通透的策划人。薛之谦绝不抢戏,但却很懂得如何用看似逗趣、实则深刻的言语,为选手们“画龙点睛”。有时候,薛之谦短短的一句话,都能把这位年轻歌手身上尚未明朗的一些个人特质,更清晰地勾勒出来。n

    插科打诨只是薛之谦在音综节目上的表象,他真正想说的东西,一般都会藏在弦外之音里。同理,当社会大众都着迷于薛之谦的流行情歌,薛之谦也并不抗拒这样子的标签。因为,正是这些脍炙人口的情歌,把他推到了所有人的面前。至于薛之谦内心真正钟情的摇滚乐,他也会继续爱下去。n

    大家喜欢“唱情歌的薛之谦”,跟薛之谦喜欢的“唱摇滚的自己”,其实并不相悖。薛之谦可以一直唱着大家喜欢的情歌,然后继续玩自己喜欢的摇滚。重点是,你要先有在这个场子里留得下来的“资本”。当大家因为情歌、音综等标签而记住了薛之谦,他就有了继续玩摇滚的充足底气。n

    《奔赴!万人现场》最新颖的一点就是,它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卖票实验”。有没有观众愿意掏钱买票看你的演出,对音乐人来说,是真金白银的考验。比起网络上虚幻的流量数据,是骡是马,溜出来瞧一瞧就知道了。于是,薛之谦提到的音乐人要学会“标签”自己,正是卖票的重点所在。n

    当然,“标签”只是方便观众记得你是谁,继而愿意为了这个标签而买单去看你的演出。人是有多面性的,音乐人的风格更是千变万化的。男女二人组Fine乐团、把苦情歌拿捏到位的王靖雯、写歌达人唐汉霄、喜剧人孙天宇……《奔赴!万人现场》这个节目,就集结了不同类型的新世代音乐人。n

    给自己贴上“标签”,最终当然是为了最终可以撕下所有的外界标签,做最真实的“你”。我想,现在已经没有人会用标签去记住薛之谦了,因为“薛之谦”这三个字,早已变成了老薛最鲜明的标签。祝福《奔赴!万人现场》里的这些年轻音乐人,有朝一日,也可以不再被各种标签定义“你”是谁。


    4. 在拼盘演出的“转换力”很重要

    看完首期的《奔赴!万人现场》,身为终生Live死忠粉、天天住在Live House的我,真的太喜欢这一档关于Live现场的“非典型音综”了!n

    说实话,我早已看倦了各种音综的完美音色、狂飙高音、华丽舞美。像《奔赴!万人现场》这样“鲜活但粗糙”的凡人现场,反而更能让我有兴趣去一探究竟。我相信,像我这样向往“真实呈现”的观众,并不在少数——我们都想在音综里,看到舞台内外更真实的音乐样貌,《奔赴!万人现场》完全做到了这一点。n

    麦克风临时没有声音?Program出现了问题?这些都是音乐人在Live现场肯定会遇到的突发状况。《奔赴!万人现场》第一期的录制期间,还遇上了大广州数十年一遇的大暴雨。雨天不宜出门、不宜演出、不宜票房……类似这样的突如其来的外界考验,恰好正是各位音乐人在前行路上会遇到的隐喻与缩影。n

    票卖不完对音乐人来说还不是最惨的事。除了票房上的失利,倘若千人大场只装了一半观众,音乐人面子上也会挂不住。正如楽七俱乐部金典大头所言,票卖不好只能挤地铁,票卖得好除了能打车,甚至有余裕可以点一份烤冷面!假如参加的是拼盘演出,能否将别人的粉丝转换为你的听众,考验的亦是音乐人的现场功力。n

    有很多中生代的音乐人,目前都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随着演出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即使已有一定的名气,也不确保Live现场就一定能卖完。来参加《奔赴!万人现场》的音乐人,都渴望有朝一日能实现真正的“破圈”,让更多人可以听见他们的音乐,比如在中国香港乐坛“扛把子”的Supper Moment乐队。n

    即使在大湾区追捧者甚多,在粤语歌坛成名多年的Supper Moment,仍然愿意突破原有的受众局限,来到《奔赴!万人现场》挑战自己,并寻求“破圈”的新解法。在这个节目里,我也看到了很多像Supper Moment这样的优秀音乐人,他们都想要为自己的音乐事业,找到一个全新的突破口。n

    十七组艺人,十七种不同的音乐风格,都在这里发生。Live现场永远是最震撼人心的,我相信,一定会有观众进场前只为了薛之谦、刘雨昕而来,但在离场后却成了某组艺人的新乐迷。这就是《奔赴!万人现场》一直不断强调的“转换力”——你要有“占领更多人的内心世界”的能力,把陌生人转换为你的听众。n

    “(售罄)可能是因为有一部分我的歌迷也到现场来看了,但我们比的并不是这个,是到了最后,要看有多少观众会被你的作品吸引过去,这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毕竟让人花了钱,你(音乐人)得靠这个吃饭。”面对首场演出的售罄,薛之谦相当清醒,他也再次强调了“转换力”对每一位年轻音乐人的重要性。n

    有了向各位音乐行业伙伴推广新艺人的“推销员”梁龙,加上严格监控Live音乐品质的“质检员”薛之谦,两位策划人一唱一和的完美配搭,可以说是把《奔赴!万人现场》的节目效果拉满了。那么,除了郭冠廷、Supper Moment、Fine乐团这几组赛前就比较受欢迎的艺人,还有谁将会在这个节目突围而出呢?n

    犬儒乐队的《天才艺术家》,直接推翻了在场观众的认知界限,也让后台的音乐人听得屏住呼吸,甚至有艺人大喊:“太吓人了!”犬儒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天生就是属于Live现场的。犬儒这样的音乐人,就是最具“转换力”的代表。只要看过犬儒现场的人,大多都会想去他们的专场,继续体验这种淋漓尽致的听感。n

    而我个人最看好的一组,则是Fake in Sanity菲斯特乐队。虽然薛之谦调侃主唱龚子棋的眼圈太黑,但老薛其实是认可他们的现场爆发力的。参加过《声入人心》的龚子棋,不管在外形上还是声音条件,都具有爆红的潜质。我非常喜欢这一首《西天爆炸》,但愿菲斯特可以创造出新的规则,往他们的音乐梦想继续奔赴。

  • 头像
    蒜泥黄瓜终结者

    音乐人:

    1️⃣要么是成熟音乐人,并且已经上过很多节目但是还不够火要么就是几乎完全的小白中层的音乐人比较少

    2️⃣大部分歌曲不够好听和不够有特点

    策展人:策展人的分工和定位是什么?梁龙和薛之谦比较清楚,那刘雨欣和张大大主要是什么呢?

    行业伙伴:

    1️⃣对于行业伙伴的专业程度认证和介绍不够,每个专业人士旁边的字幕提示时间较短

    2️⃣邀约比较随意,可策展人和行业伙伴有关于音乐或者表现力的讨论或者争执比较少

    节目设置:

    1️⃣定义模糊,看完下来对节目的定义比较不清楚,从supper和fine乐团的介绍看出已经是成熟的音乐人,参加原因一个是想打开内地市场,一个不清楚,而节目的初衷是音乐人的成长,那么他们的成长是在哪里?

    2️⃣成长的重点:节目的重点是在音乐的成长,还是一个音乐人的成长?对于音乐的表现,成长没有看到太多,反而更多的是舞台表现力,心态,临场反应等,能不能更多关于在音乐上的讨论,让音乐更好听

    3️⃣两断分化:第一期上期很紧凑很精彩,但是下期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片段,作为受众从上一期精彩的状态一下退下来,再经历这么长的一段片段,会让心态冷却下来

    细节:

    1️⃣在片段播放中,没有完整版观看路径的提示

    2️⃣正片里没有赛制的简洁介绍

  • 头像
    三石一声

    年初时,我带着手上的唱作艺人也去面试《奔赴!万人现场》这个节目,最终以“未入选”为结果,我当时心想:哼~我倒是要看看你们能玩出什么花~

    到第一期正式播出,还真的有一些触动我的小火花。

    开场不久,薛之谦开玩笑的一句话却也带出了一个残酷的市场现实(大意):这是实打实的票房检验,到时候如果没人想要买你们的票,嘿嘿,头上再多光环也虚了。

    确实,线上流量与线下票房两个维度,有时合一,有时很分裂,我手上有线上流量极好,却推音综、推演出都很棘手的艺人,也有线下从北上广深再到海外演出多场 Livehouse 都能全售罄的唱作人,却以线上流量在推一些项目合作时,靠纯线上播放收益回收成本的项目方连连摇头。

    所以,《奔赴!万人现场》到底会呈现怎样一个维度的歌手与音乐舞台,或,要以音综形态给出更多可能不太了解音乐现场的人怎样一个启迪意义的线下震撼,我是好奇的。

    我是个每周看 1-2 场线下演出、披挂乐评人 & 厂牌经理“马甲”的深度乐迷,所以对于音乐现场的判断亦有自己的审美判断:

    1,互动强烈的现场;

    2,带着回忆杀的现场;

    基于以上,第一期《奔赴! 万人现场》我个人最喜欢的两个舞台,一个是犬儒乐队,还有一个就是 Supper Moment;

    犬儒乐队之躁,是 Live 最典型、最直观、也最撩动观者情绪的状态,乐队弹奏时,主唱直逼感官的嘶吼式演唱和一些失真音效的传达,都凸显了现场音乐的魅力,是第一期节目我最看好的黑马,强烈的互动感,从主唱到乐队,从台上到台下,都淋漓尽致令人能挥洒热情与汗水。

    节目组带着点“责任感”的表达细节是,犬儒乐队表演时,台下有乐队 pogo 着、“人墙”着、这些可能不太了解 Live 文化的观众会感到陌生,节目组就认真搭配了画面动作,并详细解释了这些现场乐迷的互动专业名称,科普到位。

    其实另一组有点躁、也有点复古的金典大头,他的复古舞曲的表演本能应该躁起来的,只是中途遭遇了话筒没声,换了话筒再唱,观众的情绪就 down 了,反映出 live 现场也讲究一个一气呵成的氛围连贯,如何排布歌曲顺序,亦是 Live 演出的一门学问。

    Supper Moment 的一首《飞》被广州歌迷大合唱,是以上我讲到的“回忆杀”般的现场,这首面世足有十二年的歌,是很多广东歌的乐迷心中一首好歌,或许,在很多非广东歌受众地区的主办方不敢请 Supper Moment 来演出,看了《奔赴! 万人现场》,可能对他们和他们的音乐会有新的认知,Supper Moment 如何突破广东歌受众?

    到这档 Live 音综舞台表演,会是一个新的突破口——我也在北京看过 Supper Moment 国语场的演出,我用我的感性担保,是精彩的,是燃的,也是能乐队一开口、一弹拨,就能连接台上台下的观众情感。

    更精彩的,Live 现场各种突发现状也很考验台上歌手的表演状态和心态,前文提及话筒突然失声的金典大头,还有台上努力绷、台下绷不住的 D.WON家纶弟弟—— 一个生于 2005 年的唱作歌手,在“奔赴”的现场经历了自己的第一个表演舞台,却因为鼓和贝斯的声道没出声,下了台爆哭,直直质疑“这是剧本!”同样会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歌手对于舞台的在意程度。

    所以,Live 现场永远是迷人的,突发状况是考验人的,歌手的现场魅力是锻炼人的,《奔赴!万人现场》的真实与残酷像是推着这些资深的、资浅的不同歌手接受着包括票房压力、舞台吸引力的全方位考验,给现场和镜头另一端的观者感动,更给到一些撼动。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