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松重丰太田光槙田雄司
类型:剧情日本导演:北畑龍一井川尊史北尾贤人中山大晖 状态:第07集 年份:2024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0.0分热度:55 ℃ 时间:2024-11-17 10:28:05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近年来,日剧中的“吃饭剧”愈发成为了一种批量生产的细分类型,它们往往以一个封闭情境作为舞台,以此隔绝人物与观众之于外部社会的连接,在独立的空间中享受美食与美酒,以此形成一种暂时性的疗愈。该类型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现实社会中愈发加大的生活压力,形成了观众对“虚空治愈”的需求。n
而《深夜食堂》和《独孤的美食家》,可说是这种类型在大规模崛起之前的引领者。新一季的《孤独的美食家》以《各自孤独的美食家》的特别篇形式,出现在本季度的新番行列之中,又一次证明了其在已成大势的类型中的绝对佼佼者地位,且自身也做出了一定的创新。n
最明显的是,它不再是井之头的单一视角,而是将井之头与其他一个食客/厨师串联起来,共同组成一集的内容。刚刚得知这个形式的时候,实际上会让人有所担忧。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戏剧性”的增强,更多的人物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线索,承载更多的生活内容,也带来更多的剧情打造空间。在一般意义上看,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让表达能够更丰富,也更能表现多层次的主题。但对《孤独的美食家》来说,这却必然是适得其反的。n
“吃饭剧”主打的是"屏蔽外部生活一切压力”的暂时性疗愈,这恰恰要求了人物在生活对接度上的尽可能弱化。在标准剧作逻辑中,我们首先需要看到人物“承受着什么”,随后再看到他在自身开解与他人帮助之下的疗愈过程。但对于“吃饭剧”来说,“美食”本身就是绝对主导性的“开解”途径,而它提供给观众的也正是“对承受内容的绝对抹除”,将视点完全集中在美食的制作与食用的行为过程与体验描述之中,在完全忽略外部现实的状态中尽情享受美食的疗愈,其美味程度足以让人淡忘外面的一切。n
反之,如果剧集内容不断提醒观众,人物遭遇了什么,承受着什么,那么观众就会接收到负面的信息,疗愈也就被先行的“压抑”所削弱了。以作品形式而言,它毕竟受限于较短的时长、较为封闭的空间,体量太小,很难构建出完整的“压抑到疗愈”线索,强行为之的话,只会让疗愈效果下降,反过来分流了对美食的呈现水平。n
可以说,“绝对放松与遗忘”“绝对简化的美食主体”,才是“吃饭剧”的精髓。作品质量并不以标准意义上的“戏剧性”取胜,而是要看“美味呈现度”,如何最大化地发挥30分钟左右的单集体量,将人物用最简单、节省时间的形式,从外部一般生活空间中“导入”到封闭空间,而在其过程中同样尽量铺垫吃饭元素,塑造人物的美食心境,随后则进到“吃饭”的独立正戏之中,完整呈现其吃饭的全过程,以及重中之重的部分:用最精美而又确保生活化而“平实”的镜头语言,让观众既不产生之于自己的离地感,也能用视觉去感知到美食的水准,而在文本上则同样如此,要用接地气的朴素语言去最大化地描述美味。n
如果剧集水平够高,那么吃饭部分的内容就会以保质保量的形式成为作品的绝对主体,而此前的一切都只是铺垫。相反,如果在“吃饭”的文本与镜头层面的能力不足,那么剧集才会退而求其次,选择更加“标准化戏剧”的构建思路,让人物与老板介绍自己的遭遇与体验,老板则完成对其的“生活鸡汤”,甚至插入其他食客的视角,构建食客与食客之间的类似经历与心灵共鸣,由此完成“所有普通人的共同遭遇与彼此拥抱”。n
此时,“吃饭剧”的内容主体已经偏离,变成了只关于人物的心灵鸡汤小故事,而“美食”则降格到了简单概念化的“疗愈途径”,是对人物间彼此输出的“话语慰藉”的具象形式而已,其本身已经不具备美味支撑的治愈效果,而呈现容量的被分流也必然导致其“美味”根本不足以得到充分表现。“吃饭剧”的独特性与精髓已经不复存在,而受限于整体形式和时长的它又不足以给出真正完整的标准戏剧系统,只能沦为一个不伦不类的半吊子,美食部分是应对人物塑造单薄的“水时长”,而人物塑造则是美食部分不够呈现能力的“凑内容”。n
当然,《深夜食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走“讲鸡汤故事”路线,而美食则是相对退位的存在,但它的故事做到了短小精悍,切中日本人非常细微而确切的“敏感痛点”,因此做出了效果,远非其他同类剧集所能企及。n
而《孤独的美食家》,则是绝对意义上的“纯粹美食化”。我们能看到井之头的“外部承受”,但只是每集开头的工作状态,停留在脸上的疲惫表情,而台词的内心独白会迅速切换模式,从平实的碎碎念开始,过渡到“寻找美食”,整体情绪氛围也始终保持在“自我消解工作压力----对寻找美食的兴奋雀跃”之中。而到了进入饭店后的“正戏”,则完全不用多说,我们很难找到与它同水平的文本,用保质保量、细致入微而又生动丰富的语言,去描述人物对料理的品味体验,甚至如“美食家”一样地对味型、变化、食材搭配等进行非常贴切的分析。n
可以说,《孤独的美食家》的一切都是关于“美食”本身的,它有能力这样做,也做出了最纯粹、彻底、实现“美食疗愈观众”目标的“吃饭剧”。它的“孤独”恰恰带着双重的寓意,一方面是井之头之于外部生活的负面状态,承受着职场人的诸多压力,而又无可对外诉说,如同井之头在每集开始时“仅限于第一个镜头”的状态。事实上,这恰恰才是最真实的窘迫状态,没有人会听你絮叨这个那个,因此才显得普通的“吃饭剧”理解不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没有心情与余力去帮助别人---的“孤独”。而更重要的,则是享受美食的正面状态。绝对屏蔽外人的一切,形成“孤独”,才能让自己淡忘外部的压力,专注于美食上,让它与饭店一起,在这一刻暂时地成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完成自我的疗愈。n
每个人都“孤独”地承受与其他人一样的压力,同时也唯有另一种形式的“孤独”,才能暂时缓解掉这种压力,在回血后重新离开饭店,在每集的结尾带着“吃饱了,很好吃”的满足状态,走回到外部世界。二者共同组成了井之头的生活全貌。而作为观众来说,“孤独”的压力承受是自有体会的,而“孤独的美食”则受限于信息掌握与行动时间不足,因此剧集不需要去重复前者,那反而会因自己的“编故事”而脱离观众基于自身经历的现实对接感,露出“廉价鸡汤”的真容,只需要撑足后者即可。而它在每集结尾提供的饭店地址,实际上就是对观众对后者掌握不足的一种补全,变相地实现了自己“打广告”的任务。n
在新一季中,井之头不再是绝对主角,就不免让人有所担心,它是否会走上“多人物交互,更大戏剧空间”之下的“非纯粹美食化”路线,这意味着剧集在“吃饭剧”维度内的创作力衰竭,只能用这种方式去填充内容。但从第一集来看,它并没有落入这个误区,反而做出了自身特性风格的再放大。n
在此前的作品中,我们同样能看到其他的人物,做饭的老板、前台的老板娘、其他的食客,他们并不与井之头产生“美食”以外的任何交互,而“美食”也只停留在最基本的程度,即不同形式的“介绍美食”,或是直接口述告知,或是自己内部交流、点餐上桌,让井之头去听到、看到,以此引导出井之头的更详细、丰富的料理描述,以扩展每集中能涉及到的料理数量,不至于局限在井之头自己点的那一两品。交互的简化同样形成了井之头的“孤独”,他能看到别人的美食,但反馈只是自己的内心碎碎念,不会与外人交流美食心得,而所谓的“压力分享”更无从谈起。n
“多人环境而内心独白”的氛围正是对作品主题的契合与强化,同时也让其他人一并成为了与井之头一样的“孤独美食家”,他们同样会拥有自己的内心活动,同样不会与井之头分享交流,所有人由此成为了同一“孤独美食家汇聚”之“场景”中的“同等存在”,在一种彼此隔绝的状态中达到了普通吃饭剧想要实现的“所有人都一样”效果。n
而在新的一季中,井之头与单集主角B的交互,就带来了这种表意的再细化。作品以基本等同的流程方式平行了两个人物,而双方的外部交流则依然停留在最简单的“美食介绍”程度。同时,内在的等同也由极其掌握分寸且“现实感”的方式进行。n
以第一集为例,老板和井之头都是平庸的中年大叔,而他们的“外部生活”共通点仅仅只是“无聊地打水漂”这一浅层细部的行为,对其生活的庸碌无聊不做任何展开。而在“美食”部分,我们则看到了老板在做饭上的更多细节,丰富了美食的视觉呈现,而他与井之头的所谓“心灵共通”也停留在了“美食”之上,自己感慨年龄渐长、食欲下降,随后看到井之头的大快朵颐,产生内心碎碎念,落到最后的“表层共通”,围绕着点券聊了几句无关痛痒的家常话。n
他对井之头的“美食输出”来自于“做饭”画面与井之头对美味的内心独白,而井之头对他的“美食输出”则来自于“吃饭”画面与他对“食客能吃”的内心独白,由此形成了围绕美食的潜在交互,又保持着各自独立的“孤独”,并落到“打水漂”的约定,形成了基于“美食双向输出”的生活暂时性回血。这种关系正是此前每集中细部内容的扩展:井之头看着其他食客与老板在后厨做饭的画面,产生自己的碎碎念,本季则带来了另一面角度出发的内容。n
同时,在第一集的结尾,我们看到了“饭店美食”对井之头的暂时性疗愈定位,离开后就要回到庸碌的工作生活之中。而这也引出了第二集的单集主角B,出租车司机,就此让作品变成了一种“孤独者群像”的状态。n
井之头受困于工作而酣睡不醒,司机却没有多嘴一句,只是工作性地将他叫醒、收费、提醒收小票与“不要忘记东西”,没有外部生活层面的交心,也没有围绕着刚才井之头收到饭店点券而开启的“美食交流”,二人就此分别,下次相见则会是饭店里的“美食封闭环境”。可以说,在第一集的结尾,司机与井之头达成的,正是外部生活与美食层面的双重“孤独”,以此为全剧集进行了再一次的定性。n
《各自孤独的美食家》应该是剧集的一种开拓创新尝试。一方面,它可以分流掉松重丰的表演量,第一集里关于“年龄渐长,饭量下降”的自白或许就是剧组对自身客观条件的一种吐槽,毕竟之前松重丰已经讲过“一条条地拍摄,已经逐渐吃不下了”的趣闻。让更多人去“做饭”和“吃饭”,就能让松重丰在每集中“少吃”,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素材。而在另一方面,此前的固定模式也已经表现出了一点单调的感觉,只有场景、料理类别上的变化,已经不足以让主创和观众保持创作与观看的新鲜感和激情。n
因此,从“孤独”到“各自孤独”,目前看算是作品暂时成功的一个新尝试,而它的最终效果或许也关乎着系列的未来发展。
愤怒小队第零章
愤怒小队 第零章
面露一人饭2
紧急审讯室第二季
我的日记
紧急审讯室第三季
氷室マコト(岡田将生)は、とある権力者へ詐欺をか...
播放指数:988℃
近年来,日剧中的“吃饭剧”愈发成为了一种批量生产的细分类型,它们往往以一个封闭情境作为舞台,以此隔绝人物与观众之于外部社会的连接,在独立的空间中享受美食与美酒,以此形成一种暂时性的疗愈。该类型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现实社会中愈发加大的生活压力,形成了观众对“虚空治愈”的需求。n
而《深夜食堂》和《独孤的美食家》,可说是这种类型在大规模崛起之前的引领者。新一季的《孤独的美食家》以《各自孤独的美食家》的特别篇形式,出现在本季度的新番行列之中,又一次证明了其在已成大势的类型中的绝对佼佼者地位,且自身也做出了一定的创新。n
最明显的是,它不再是井之头的单一视角,而是将井之头与其他一个食客/厨师串联起来,共同组成一集的内容。刚刚得知这个形式的时候,实际上会让人有所担忧。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戏剧性”的增强,更多的人物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线索,承载更多的生活内容,也带来更多的剧情打造空间。在一般意义上看,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让表达能够更丰富,也更能表现多层次的主题。但对《孤独的美食家》来说,这却必然是适得其反的。n
“吃饭剧”主打的是"屏蔽外部生活一切压力”的暂时性疗愈,这恰恰要求了人物在生活对接度上的尽可能弱化。在标准剧作逻辑中,我们首先需要看到人物“承受着什么”,随后再看到他在自身开解与他人帮助之下的疗愈过程。但对于“吃饭剧”来说,“美食”本身就是绝对主导性的“开解”途径,而它提供给观众的也正是“对承受内容的绝对抹除”,将视点完全集中在美食的制作与食用的行为过程与体验描述之中,在完全忽略外部现实的状态中尽情享受美食的疗愈,其美味程度足以让人淡忘外面的一切。n
反之,如果剧集内容不断提醒观众,人物遭遇了什么,承受着什么,那么观众就会接收到负面的信息,疗愈也就被先行的“压抑”所削弱了。以作品形式而言,它毕竟受限于较短的时长、较为封闭的空间,体量太小,很难构建出完整的“压抑到疗愈”线索,强行为之的话,只会让疗愈效果下降,反过来分流了对美食的呈现水平。n
可以说,“绝对放松与遗忘”“绝对简化的美食主体”,才是“吃饭剧”的精髓。作品质量并不以标准意义上的“戏剧性”取胜,而是要看“美味呈现度”,如何最大化地发挥30分钟左右的单集体量,将人物用最简单、节省时间的形式,从外部一般生活空间中“导入”到封闭空间,而在其过程中同样尽量铺垫吃饭元素,塑造人物的美食心境,随后则进到“吃饭”的独立正戏之中,完整呈现其吃饭的全过程,以及重中之重的部分:用最精美而又确保生活化而“平实”的镜头语言,让观众既不产生之于自己的离地感,也能用视觉去感知到美食的水准,而在文本上则同样如此,要用接地气的朴素语言去最大化地描述美味。n
如果剧集水平够高,那么吃饭部分的内容就会以保质保量的形式成为作品的绝对主体,而此前的一切都只是铺垫。相反,如果在“吃饭”的文本与镜头层面的能力不足,那么剧集才会退而求其次,选择更加“标准化戏剧”的构建思路,让人物与老板介绍自己的遭遇与体验,老板则完成对其的“生活鸡汤”,甚至插入其他食客的视角,构建食客与食客之间的类似经历与心灵共鸣,由此完成“所有普通人的共同遭遇与彼此拥抱”。n
此时,“吃饭剧”的内容主体已经偏离,变成了只关于人物的心灵鸡汤小故事,而“美食”则降格到了简单概念化的“疗愈途径”,是对人物间彼此输出的“话语慰藉”的具象形式而已,其本身已经不具备美味支撑的治愈效果,而呈现容量的被分流也必然导致其“美味”根本不足以得到充分表现。“吃饭剧”的独特性与精髓已经不复存在,而受限于整体形式和时长的它又不足以给出真正完整的标准戏剧系统,只能沦为一个不伦不类的半吊子,美食部分是应对人物塑造单薄的“水时长”,而人物塑造则是美食部分不够呈现能力的“凑内容”。n
当然,《深夜食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走“讲鸡汤故事”路线,而美食则是相对退位的存在,但它的故事做到了短小精悍,切中日本人非常细微而确切的“敏感痛点”,因此做出了效果,远非其他同类剧集所能企及。n
而《孤独的美食家》,则是绝对意义上的“纯粹美食化”。我们能看到井之头的“外部承受”,但只是每集开头的工作状态,停留在脸上的疲惫表情,而台词的内心独白会迅速切换模式,从平实的碎碎念开始,过渡到“寻找美食”,整体情绪氛围也始终保持在“自我消解工作压力----对寻找美食的兴奋雀跃”之中。而到了进入饭店后的“正戏”,则完全不用多说,我们很难找到与它同水平的文本,用保质保量、细致入微而又生动丰富的语言,去描述人物对料理的品味体验,甚至如“美食家”一样地对味型、变化、食材搭配等进行非常贴切的分析。n
可以说,《孤独的美食家》的一切都是关于“美食”本身的,它有能力这样做,也做出了最纯粹、彻底、实现“美食疗愈观众”目标的“吃饭剧”。它的“孤独”恰恰带着双重的寓意,一方面是井之头之于外部生活的负面状态,承受着职场人的诸多压力,而又无可对外诉说,如同井之头在每集开始时“仅限于第一个镜头”的状态。事实上,这恰恰才是最真实的窘迫状态,没有人会听你絮叨这个那个,因此才显得普通的“吃饭剧”理解不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没有心情与余力去帮助别人---的“孤独”。而更重要的,则是享受美食的正面状态。绝对屏蔽外人的一切,形成“孤独”,才能让自己淡忘外部的压力,专注于美食上,让它与饭店一起,在这一刻暂时地成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完成自我的疗愈。n
每个人都“孤独”地承受与其他人一样的压力,同时也唯有另一种形式的“孤独”,才能暂时缓解掉这种压力,在回血后重新离开饭店,在每集的结尾带着“吃饱了,很好吃”的满足状态,走回到外部世界。二者共同组成了井之头的生活全貌。而作为观众来说,“孤独”的压力承受是自有体会的,而“孤独的美食”则受限于信息掌握与行动时间不足,因此剧集不需要去重复前者,那反而会因自己的“编故事”而脱离观众基于自身经历的现实对接感,露出“廉价鸡汤”的真容,只需要撑足后者即可。而它在每集结尾提供的饭店地址,实际上就是对观众对后者掌握不足的一种补全,变相地实现了自己“打广告”的任务。n
在新一季中,井之头不再是绝对主角,就不免让人有所担心,它是否会走上“多人物交互,更大戏剧空间”之下的“非纯粹美食化”路线,这意味着剧集在“吃饭剧”维度内的创作力衰竭,只能用这种方式去填充内容。但从第一集来看,它并没有落入这个误区,反而做出了自身特性风格的再放大。n
在此前的作品中,我们同样能看到其他的人物,做饭的老板、前台的老板娘、其他的食客,他们并不与井之头产生“美食”以外的任何交互,而“美食”也只停留在最基本的程度,即不同形式的“介绍美食”,或是直接口述告知,或是自己内部交流、点餐上桌,让井之头去听到、看到,以此引导出井之头的更详细、丰富的料理描述,以扩展每集中能涉及到的料理数量,不至于局限在井之头自己点的那一两品。交互的简化同样形成了井之头的“孤独”,他能看到别人的美食,但反馈只是自己的内心碎碎念,不会与外人交流美食心得,而所谓的“压力分享”更无从谈起。n
“多人环境而内心独白”的氛围正是对作品主题的契合与强化,同时也让其他人一并成为了与井之头一样的“孤独美食家”,他们同样会拥有自己的内心活动,同样不会与井之头分享交流,所有人由此成为了同一“孤独美食家汇聚”之“场景”中的“同等存在”,在一种彼此隔绝的状态中达到了普通吃饭剧想要实现的“所有人都一样”效果。n
而在新的一季中,井之头与单集主角B的交互,就带来了这种表意的再细化。作品以基本等同的流程方式平行了两个人物,而双方的外部交流则依然停留在最简单的“美食介绍”程度。同时,内在的等同也由极其掌握分寸且“现实感”的方式进行。n
以第一集为例,老板和井之头都是平庸的中年大叔,而他们的“外部生活”共通点仅仅只是“无聊地打水漂”这一浅层细部的行为,对其生活的庸碌无聊不做任何展开。而在“美食”部分,我们则看到了老板在做饭上的更多细节,丰富了美食的视觉呈现,而他与井之头的所谓“心灵共通”也停留在了“美食”之上,自己感慨年龄渐长、食欲下降,随后看到井之头的大快朵颐,产生内心碎碎念,落到最后的“表层共通”,围绕着点券聊了几句无关痛痒的家常话。n
他对井之头的“美食输出”来自于“做饭”画面与井之头对美味的内心独白,而井之头对他的“美食输出”则来自于“吃饭”画面与他对“食客能吃”的内心独白,由此形成了围绕美食的潜在交互,又保持着各自独立的“孤独”,并落到“打水漂”的约定,形成了基于“美食双向输出”的生活暂时性回血。这种关系正是此前每集中细部内容的扩展:井之头看着其他食客与老板在后厨做饭的画面,产生自己的碎碎念,本季则带来了另一面角度出发的内容。n
同时,在第一集的结尾,我们看到了“饭店美食”对井之头的暂时性疗愈定位,离开后就要回到庸碌的工作生活之中。而这也引出了第二集的单集主角B,出租车司机,就此让作品变成了一种“孤独者群像”的状态。n
井之头受困于工作而酣睡不醒,司机却没有多嘴一句,只是工作性地将他叫醒、收费、提醒收小票与“不要忘记东西”,没有外部生活层面的交心,也没有围绕着刚才井之头收到饭店点券而开启的“美食交流”,二人就此分别,下次相见则会是饭店里的“美食封闭环境”。可以说,在第一集的结尾,司机与井之头达成的,正是外部生活与美食层面的双重“孤独”,以此为全剧集进行了再一次的定性。n
《各自孤独的美食家》应该是剧集的一种开拓创新尝试。一方面,它可以分流掉松重丰的表演量,第一集里关于“年龄渐长,饭量下降”的自白或许就是剧组对自身客观条件的一种吐槽,毕竟之前松重丰已经讲过“一条条地拍摄,已经逐渐吃不下了”的趣闻。让更多人去“做饭”和“吃饭”,就能让松重丰在每集中“少吃”,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素材。而在另一方面,此前的固定模式也已经表现出了一点单调的感觉,只有场景、料理类别上的变化,已经不足以让主创和观众保持创作与观看的新鲜感和激情。n
因此,从“孤独”到“各自孤独”,目前看算是作品暂时成功的一个新尝试,而它的最终效果或许也关乎着系列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