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尚敬小沈阳王祖蓝李雪琴杨超越辣目洋子王秋雨高亚麟英达李诚儒倪虹洁范明王浩信张振朗高海宁吴启华翁虹朱云峰秦霄贤李子璇孟鹤堂百克力沙溢吴彼尤浩然王博文高幔浓马苏张欣尧孙芮白小白佟晨洁魏巍
类型:喜剧真人秀大陆综艺导演:苏雷静马文瀚 状态:更新至第13期 年份:2022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0.0分热度:10 ℃ 时间:2024-06-11 17:59:2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我真的很喜欢尚导的戏,50和炊事班我都看了10遍以上,放着睡觉的那种喜欢,剧情和台词滚瓜烂熟的那种喜欢。
而且我也是忠诚情景喜剧爱好者,我爱我家编辑部50炊事班候车室家有儿女东北一家人马大姐成长烦恼老友记himym大爆炸破产姐妹摩登家庭it狂人………都是翻来覆去看,我可太期待这个节目了。
但是!!!!今晚看完薪剧场我有点抓心挠肝,看了一小半我就忍不住开了倍速,从1.25到1.5到2倍,看完好失望,如果我在电视上看可能早就换台了吧。
这一段【小品】被很多人批评,导自己在节目里也说第一集不爆笑,让观众有耐心啥啥啥的(原话记不清了)。
我觉得真正的核心问题不是爆笑不爆笑,作为情景喜剧第一集,最主要的作用是把故事框架、把人物立起来!最起码要把核心主角团立起来!薪剧场在这点上可以说稀碎。
一、先说剧情!
剧情上对比50开头,因为小郭不谙世事的大侠梦(加上2年前初出茅庐遇到真黑店),重闯江湖从京城一路过来,做了很多自以为行善实则破坏性的行为,导致客栈所有人非常害怕,空房熄灯洒鸡血(做鸡毛掸子),反而导致小郭笃定夜闯黑店,从而引发后面所有故事。这是一个多么环环相扣,有逻辑有冲突的故事开头啊!每个人的行动、反应都自然真实,是出于各自的性格逻辑做行动,也是贴合普通观众的逻辑和认知的,所以是置信的,普通观众看起来感觉顺畅舒服!
但是看薪剧场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充满了无数无数无数无数的问号!
逻辑奇奇怪怪,一言一行仿佛不是正常生活中能遇到的人能做出来的,简直就是一个强行!
怎么了就一个剧本杀店集体加班到12点加的什么班剧情上有什么必要性?为什么剧本杀店里有DJ妹子在加班搓碟?员工加班成那样老板半夜拉到投资看不出来周围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非得解释一下有钱可以买剧本拍东西才知道乐?咣叽躺地上怎么就睡梦中给朋友圈点赞还关机?就所有员工都有金主朋友圈都能看见呗?后半夜集体跑回来?都剧本杀时代了还sim卡密码?你问问现在小朋友有几个知道sim卡密码的?这么重要的开机用的4位数密码就嗯忘了?记得一堆手机号就不记得4位数密码?怎么重播就能直接拨给投资人?爸爸怎么就接到半夜问生日的电话就又打电话来,还要加钱投资?就不管就嗯宠?前男友因为一句道歉就大半夜跟现女友分手回来复合?这几位男士就纯纯工具人?
第一集观众没能成功跟主角共情的时候,又要强行冲突,又要加点甩渣男的爽剧情,又要加点嗯煽情。本身剧情框架就不是很能立得住,又塞这么多有的没的,结果就是出戏,疯狂出戏。
几位编剧,请问你们编的是啥?为什么观众看不懂不喜欢,不是观众蠢浮躁没耐心,是普通的观众有着普通的脑袋普通的逻辑普通的思路,跟不上你们莫名其妙的剧情啊!
二、还有人物设计也让我???
女演员脸都很现代精致,所有演员加起来只有一个人有辨识度。
还有莫名其妙的口音让人出戏,女主口音是哪里的?明明是标准普通话又时不时夹带一点尾音,目的何在?
那个倒数12点的男生,为什么一个中国人脸要讲外国口音?外国口音又没有学好,这种情况只会让观众出戏并困惑,需要花额外的精力来分辨,难道这个一看就是中国人的小伙演的是一个外国人?而且还是一个说欧美口音汉语的外国人?
我为了写这个又看了一遍,还是只记住这两个人,请问其他人都是谁是干嘛的???什么职务???有什么用???性格大概啥样????
回到50,就只看无数人(包括我)狂吹的50第一集,小郭敲门那一小小段,镜头调度会怼人物正脸拍,就是为了能快速给观众留下印象,掌柜贪财、穷酸算账秀才、老白说大话实际怂的一批,他姓白叫展堂是个死跑堂的…还有满嘴为了百姓跑的比谁都快的邢捕头、佟掌柜的小姑子、贪吃的大嘴
你现在看到文字是不是脑子里都开始放片段了?
那你再看薪剧场,只剩???????
指着让观众看片头和旁白了解故事和人物?那你跟国产烂片有啥区别啊?
说了一大堆,其实下一集我还愿意再看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希望尚导不要让我们这些真诚的观众失望!希望我能被打脸😅
我真的希望中国情景喜剧能好
首先说结论:我觉得这个剧的问题非常非常大。
以下简单分析。
1.跑题。整个这一集几乎看不到和剧场有关的元素。
这个场景,虽然装饰了电影海报什么的元素,但它整体上更像是一个公司办公室。背景虽然有些说明,剧本杀,沉浸式戏剧,角色扮演,戏剧疗伤,感觉像是甲方乙方私人定制,但是只有这个背景而已。反正我始终都没有看明白这个薪剧场是干什么的。
之后的剧情,也和剧完全没有关系,只有一句台词算是有点关系:“我们就能有钱买剧本拍作品参加电视台开播悬疑剧大赛了”。但这句的内容和背景中的“剧本杀……”这些字是两条路线,更让人搞不懂他们要干吗。而且这句台词明显是为了这个综艺节目凑的,开播悬疑剧是套开播情景喜剧的句式,这个梗很无聊。
而且故事背景是之前有女主骗的自己爸爸的投资,那么之前的钱都花在哪里了?没有买剧本拍作品吗?正常的经营困难的创业阶段,是非常好的项目创意做了半截资金链断了,而不是空等着拉到了投资再找项目。
就目前这个剧情,只要改改这一句台词,你可以把它换成任何一个创业中的项目,图书公司,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婚庆公司,中介公司,短视频运营,电商运营,餐厅,软件公司,全都不会有问题。只有民宿需要再多改两句台词。
整个剧情就是和剧场无关的,而后半段的剧情又彻底跑掉了,已经从挽救创业变成了和渣男前男友的感情纠葛。
2.人物没立住。
第一方面也可以算是第一点的跑题。就是目前的任何一个人物,都看不出来他和“剧场”这个概念有什么关系,他在这个薪剧场中担任什么职务,他存在在这个剧中的意义是什么。这里一共出现了七个人物,除了女主之外,唯一职务明确的是小助理。其他人到底都是干什么的呢?曾经卖唱的人现在在这里做什么呢?而且开头第一幕,一群人说是加班,但却无所事事地等到点,花式拍老板彩虹屁,这也不是一个创业团队的精神面貌吧。
第二方面是人物性格也没有交代,七个人物,戏份主要集中在女主身上,其他人基本都是龙套。四个男性角色完全能够互换。哪句台词是哪个人物讲,真的没有多大区别,曾经卖唱的那个除了说他是个卖唱,有什么能表明他曾经是个卖唱的呢?
节目里面有个观众点评说看不出来女主是想继续经营还是想放弃,我也是同样的感觉。因为几个关键剧情都不是一个想拉到投资继续经营的人干得出来的,如给金主死狗的朋友圈点赞,准备给渣男打电话打错到金主那儿。
而且,和渣男前男友的关系处理,这样的五秒后说分手,真的完全看不出来女主为了经营有做什么努力和牺牲。
这些人物都让人感觉是被集体降智了,老板人傻,员工拍马屁不务正业,这群人创业要拉投资,我有钱肯定是不会投他们的。即便是要做职场讽刺剧,也是需要一个真正做业务的正面形象的吧。这里面真的没人能让我感觉出来谁有能力有敬业精神。
还有人物的口音,这个设计我也没看懂它的意义所在。
——————————
个人想的修改:
有一个正在操作中的项目,虽然没钱了,但大家还都在费尽心思地运营这个项目,每个人物有相应的职务,性格有展示,“薪剧场”是做什么的也能有展示。
女主努力拉投资,错失投资的原因不是女主的蠢,而是投资人的问题。
为了拉到渣男前男友的投资和他复合,然后种种受不了,一忍再忍,最后一怒之下把前男友甩了。这条线和项目线同时推进,最后分手的点不是感情问题,而是渣男对项目的干涉。这个剧情就可以拍好两三集。
也就是说,整个重写。
当然《家有姐妹》也不是有多好,节奏有点慢,表演细节上有不成熟的地方,一些梗不符合人设,但它大体的框架没问题,主要人物和人物关系都得到了展示,后续发展的空间也是有的,每个人物都可以继续往下。
我个人觉得姐姐的人设可以再改一下,搞成一个既事业要强,又对孩子要求很高的形象,而这个对孩子要求高,通过安排孩子上各种辅导班来体现,对孩子的陪伴还是缺失的。另外就是方言设计,让姐姐这样的女高管带那么重的口音并不合适,一直让她中英文夹杂才比较合理,小朋友被姥爷熏陶反而讲方言会更合理,而且讲方言还是说普通话带英语可以成为姐姐和孩子之间的冲突点。
目前整个节目的观感是对幕后太不重视了。一个剧的诞生,幕后的工作要做的太多了,但几乎没有呈现。正片中唯一展现幕后花絮的地方是给尚敬开脱解释用的。一群人都不敢挑尚敬的毛病,真是太尴尬了。动不动就把问题归结为社会太浮躁了观众太浮躁了,没什么新意啊,我个人觉得这反而说明影视行业太浮躁了,拜托你们去找找深层次的原因吧。
作为一个情景喜剧的狂热爱好者,本来很期待这个节目,但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中国的情景喜剧再也不可能有比肩《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炊事班的故事》《候车室的故事》《武林外传》这样的作品了。小沈阳不是说他最不喜欢喜剧到最后煽情这样的套路吗,为什么他自己还是在继续这样的套路呢?他们演的都不是情景喜剧,顶多是小品,都演得太用力太用力了,情景喜剧里每个人都不是演出来的,他们都像是本色出演,好想他们本身就是这样,所以情景喜剧才这么有代入感。我不知道高亚麟沙溢尤其是英达看到这些远不如自己当年作品的所谓情景喜剧是如何夸得出口的。内容团的老师提出的意见比较中肯,指出小沈阳团队的作品套路严重,但是他们编剧竟然如此狂妄地反驳,不接受别人的一点批评,还说让老师们“多看点剧”???回望过去优秀的情景喜剧,都是出其不意、俏皮话丰富、语言犀利,他们是一样都没占上。终于知道为什么情景喜剧亡了,因为像现在的编剧都想小沈阳团队里这个一样,既没有才华又狂妄自大。
再加上主持人也很尴尬,动不动就“很戳我”,戳你啥了一天到晚戳戳戳的,现在的人可真容易被戳。。。让本就尴尬的舞台雪上加霜。
5月底第1-2期观后感
其实也不能算童年,《武林外传》《家有儿女》两大现象级情景喜剧播出时候我已人到少年、上了初中。但是夏天的感觉很对味儿。那时候家里的电视还是大屁股,也没有现在这样的电视盒子点播功能,想要看特定节目,要么看碟片,要么看点播台里某些大善人不停花着高额话费点播的节目。然而碟片虽好,但消耗总是很快,点播台的大善人也不是大冤种,靠人家总是看不完整。于是,主流还是看有线电视,看央视看卫视。那年暑假正是《武林外传》火的时候,随便翻台,3步之内必有台在放,。于是,那个夏天的日常,就成了我坐在冰凉的瓷砖上,一边有滋有味翻看《武林外传》,一边一勺勺地把半个冰西瓜刮得不见一丝红壤,再撇一根碎冰冰,再来一根小布丁…客厅里空调开着,门窗紧闭着,幽暗清凉的那片小天地,唯一发光的电视里,那一群热闹欢乐的人们陪伴了我整个夏天。
跑题了,说回正题↓(其实先写的下面,后来才发现要写标题,写了标题为了点题又写了上面这段😂)
刚看了一期,两场戏很有质感,不是之前那些演戏综艺能比的,因为很明显能感觉到从剧本到台词,从场景到剪辑都很完整。
就单期来说,杨超越队的节目比尚敬的更讨喜,更像情景剧。场景、情节多样,有能抓观众记忆点的金句、方言,人物重点突出,节奏轻松欢快。(另,我此前从未关注的杨超越表现让人意外的感觉特自然,很贴合小妹这个角色,比不少名不副实的常年活跃在各荧幕的女演员更有灵气)。
但是,我也相信尚敬所强调的,要有耐心,要搞清楚在这个舞台表演的节目是为了参加综艺还是为了后续真能成剧。所以我决定继续期待他的下一期节目。
上周六一看完就开始翻第二期,发现才更一期,下一期得下周一(优酷)。准备这周晚上抽空接着追。
说到这,我开始有点为香港队担心了,几位演员都是面相很有观众缘的。但有两个问题可能导致结果不好。一个是文化上的差异,设计的港式情节和对白未必能契合内地观众的点。二是台词问题,在内地大段用粤语肯定不合适,用普通话对他们来说又很别扭,会极大限制他们的发挥。
6月5日第3期观后感n目前已看完3期,6个节目。看完就会发现,正如高亚麟老师所说的,这些队伍有些是奔着来参加个综艺的目的,有些是真的抱着要把这剧创成完整情景剧的目的而来的。n我此前所担心的TVB组很亮眼,港普并没有影响观感,抖的台词包袱让我开怀大笑。并且剧的主题很有成长性,意味着可以装下很多内容,很适合拍很多集。n但有几点我不理解。剧本身很不错,李成儒老师等都给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为什么在演完采访环节,要剪辑这么多煽情的内容,比如自身经历的不容易,彩排受伤等等。我认为,在作品足够好的情况下,再以煽情为剪辑重点,让人觉得舍本逐末了。n但我不认为是台上演员的问题,而是综艺导演组和剪辑组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说,还要结合整个综艺的呈现来看。比如点评环节,很多对答一看就是剪辑的,虽然乍一看好像对得上,但只要细看就能发现是通过剪辑拼接的,倒不是说导演组进行了恶意剪辑,而是看着不连贯,正常可能A说了一二三三点,演员B一一作了回应,这是一种友好的讨论氛围。但导演组可能为了增加戏剧冲突性,就剪成了A说一句,B说一句,加上一些小表情特写,来营造出你来我往的互怼式的针锋相对。还有,无论是四位导师还是市场、内容团的点评,都给的很少,尤其是导师的,呈现出来的话有些只有半截,搞的我根本看不清他们真实的的评价体系和逻辑。目前来看,导演组分别给四个老师营造了不同的人设,并在不断加深这种标签:英达——传统守旧求稳不求新的情景剧界大佬;高亚麟——统筹兼顾看重成本的制片人;李成儒——严苛敢说爱好排比的恐怖裁决者;沙溢——都好都好但独爱东北的和稀泥者。这些人设里,除了高亚麟的让人觉得能接受,其他的都有些不讨喜。n再说这期同台竞技的小沈阳这个剧…我初看觉得确实很工整,一眼回到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是非常熟悉的那个味儿。但是,情节上太老套,一些包袱,转折,正如TVB组女编剧说的,一猜就猜到了。然后小沈阳组的编剧(还是导演)回呛,说这不是悬疑剧,这就是生活里的东西。到3022年也会是这些东西。我觉得这人嘴真硬,后来TVB组上台后才知道原来这俩是竞争对手,难怪反应有点大。我觉得女编剧说的很委婉了,实际观感就是我上文说的,老套。情景剧你可以很生活,但是你必须很抓人,要么剧情巧妙,要么台词精彩,喜剧要的就是个意料之外,你说你剧情普普通通,抖包袱跟打明牌似的,演员刚抖出来,我甚至都能在脑海里把演员们接下来的台词补完了,你说我笑不笑得出来?我还真笑得出来,靠着“弟弟”一角的扮丑,有俩地方我笑了。
好像就6个组吧,第3期意味着所有剧组第一轮的结束。我挺期待他们第二轮的剧。但是,就这个综艺而言,我觉得内容有些单薄,一期将近2个小时的时长里,包含了两个节目,然后每个节目开演前有提案,节目后有采访、点评及打分。刨开剧的时长,留给围绕剧的其他环节时间明明很多,但感觉这档综艺就是不耐看,不丰富,没太多记忆点。我想,可能还是剪辑上没有重点呈现出更多更连贯更有深度的讨论和点评。在这点上《演员请就位》简直是标杆榜样:1.导师的点评专业而连贯,值得人思考。尤其是陈凯歌讲戏时所展现出来的魅力,让人即使不认同他说的内容,也愿意听下去,因为讲的透,有他自己的逻辑。2.导师间有互动,无论是剧本制造舆论点也好,真实碰撞也罢,总之《就位》的导师们干活真出力。反观《开播》这边,虽然不撕的做法很清纯,但很明显大家其实对好的情景喜剧该是什么样的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坚持,可听不到这四位中有谁说个囫囵个儿的理论或者评判标准什么的,互相间有个意见相左也仅仅体现在举牌中。市场团、内容团倒是能够输出观点,但也会变为我前文中所说的缩减版“互怼”模式。或许情景喜剧真的是个不好把握的项目,谁都没有100%的把握坚持自己的理论和判断,话不敢说太满,毕竟万一被市场“打脸”,还是很疼的。
最后几期隔了很久才一口气看完,李雪琴团队的《今晚有演出吗》获胜,她这个是越来越好,每个人都出彩,许君聪(职业法师刘海柱)来的这期,有几个场景把我差点笑岔了气。她这个节目夺冠我是服气的。
最后再说说另外几个剧。
杨超越团队的《家有姐妹》也是我一直比较看好的剧,但是输了也正常。它有这样几个问题:1.场景单一,主要是客厅厨房,其次是父女3人三个卧室,且卧室里的戏比较单一。2.人物较少,父女3个主角+2个偶尔出镜的孩子+偶尔露一面的物业管家+客串一次的秦霄贤。3.语言。台词最多的父与大女儿全是上海普通话,对我这种华中地区受北方喜剧影响多年的观众,听着很别扭,喜剧效果不如北方方言。杨超越的语言表达没有喜剧感,她想出喜剧效果只能靠段子和“冷不丁”。4.最核心的剧情和台词,不是每集都精彩。
小沈阳团队的《XX一家人》,前面几集看了后面就看不下去了,套路太老,剧情明牌,因误会生出一串笑料,最后“艾玛,爸,原来这么回事,你咋不早说呢”,误会解除,合家欢。这和春晚最后“咱们一起吃饺砸”有啥区别。
《超凡的伙伴》刚一出来感觉很好,题材也好,既青春时尚,又特别能往里装东西,每个角色都挺有戏,帅的美的憨的反差的,但是,后劲略显不足。
尚敬的《薪剧场》,可以说是靠着尚导的脸面把差生保送到决赛,多演了几轮。很有几集无聊到一声未笑。首先,演的特别像小品,像小品本来没啥,关键是像那种不好笑还硬咯吱你笑的那种小品。其次,演员众多,却没有特点。在这方面,薪剧场在超凡面前简直就是负面典型。除了那个前期装外国口音的小伙子和后期装傻那个小眼男生有点特点,其他演员,从台词到性格到人设再到分工,没有记忆点。但最重要的,仍然是,没有一个演员的演绎是搞笑的。最后,剧情相当不给力。被几次点评说剧情不点题后可以看出来,后续的剧集按照建议是改了的,改成以各种理由让投资人,让女主父亲来体验剧本杀。归根结底,剧本不行,台词设计不行,无情景,不喜剧。我想起在薪剧场第一集播完,遭到现场一些负面评价后,尚导说说了一段辩解的话,大致是说想突破传统,情景喜剧不是非要包袱,带一群新人也能成功,希望大家有点耐心,后面更精彩。可惜,事实证明这个剧没做到。可是喜剧不靠台词就靠肢体,没一样成功的。和是不是新人也没啥关系,和他们的喜剧感有关,最重要的,和编剧有关。
说来说去一句话,编剧绝对是情景喜剧核心中的核心,没有好编辑好台本,谁来导、来演都一样,只能折戟沉沙。
那些说薪剧场好的,你们能说说它好在哪儿吗?就因为背景是当下年轻人流行的剧本杀?可是第一集演完跟剧本杀有什么关系吗?
还是那些包袱那些梗很好笑?
全场重心都在手机,可是现在谁的手机还设置什么sim密码?她手机关机就不知道密码了,那她这个手机怎么用了这么多年的?
忘记父母生日?忘记前男友生日?
一个要倒闭的店还要零点下班?编剧去剧本杀玩过吗?
什么年代了富二代渣男还要吃回头草?
什么年代了打个电话还打错?还是刚给前男友打了电话的前提下打错的?怎么做到的?
还有女主这人设是啥?就这样当老板的?那在剧本杀最流行的时候都做不下去了也是有原因的。
人这么多,乱糟糟的,除了靠方言辨别你们能记住几个人?
所以这创新到底在哪儿?你第一集就不能把这堆人拉一堆开个会,商量讨论一下你店开不下去的原因是什么?开会的时候来点插科打诨顺便介绍下人物不挺好?
为什么重心都在富二代,金主和前男友是渣男这块儿去了?要搞事业不能好好搞事业吗?
自己走错厕所还要怪别人吓到你了?
另外沙溢和高亚麟吧,因为人情的话那看着很失望,连基本的公平都做不到当什么评委?如果是真觉得第二个好的话连为他辩解都做不到。后面下面观众的点评你们也不能反驳,就只会说好好好?好什么?你倒是说出来啊?说实话,他们两个这个表现真挺失望的。
吞噬星空
万千星辉贺台庆2024
六重奏
文明之旅
意料之踪
现在就出发
因经历过核冬天,在这里人类不再是世界的主宰,...
播放指数:5731℃
我真的很喜欢尚导的戏,50和炊事班我都看了10遍以上,放着睡觉的那种喜欢,剧情和台词滚瓜烂熟的那种喜欢。
而且我也是忠诚情景喜剧爱好者,我爱我家编辑部50炊事班候车室家有儿女东北一家人马大姐成长烦恼老友记himym大爆炸破产姐妹摩登家庭it狂人………都是翻来覆去看,我可太期待这个节目了。
但是!!!!今晚看完薪剧场我有点抓心挠肝,看了一小半我就忍不住开了倍速,从1.25到1.5到2倍,看完好失望,如果我在电视上看可能早就换台了吧。
这一段【小品】被很多人批评,导自己在节目里也说第一集不爆笑,让观众有耐心啥啥啥的(原话记不清了)。
我觉得真正的核心问题不是爆笑不爆笑,作为情景喜剧第一集,最主要的作用是把故事框架、把人物立起来!最起码要把核心主角团立起来!薪剧场在这点上可以说稀碎。
一、先说剧情!
剧情上对比50开头,因为小郭不谙世事的大侠梦(加上2年前初出茅庐遇到真黑店),重闯江湖从京城一路过来,做了很多自以为行善实则破坏性的行为,导致客栈所有人非常害怕,空房熄灯洒鸡血(做鸡毛掸子),反而导致小郭笃定夜闯黑店,从而引发后面所有故事。这是一个多么环环相扣,有逻辑有冲突的故事开头啊!每个人的行动、反应都自然真实,是出于各自的性格逻辑做行动,也是贴合普通观众的逻辑和认知的,所以是置信的,普通观众看起来感觉顺畅舒服!
但是看薪剧场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充满了无数无数无数无数的问号!
逻辑奇奇怪怪,一言一行仿佛不是正常生活中能遇到的人能做出来的,简直就是一个强行!
怎么了就一个剧本杀店集体加班到12点加的什么班剧情上有什么必要性?为什么剧本杀店里有DJ妹子在加班搓碟?员工加班成那样老板半夜拉到投资看不出来周围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非得解释一下有钱可以买剧本拍东西才知道乐?咣叽躺地上怎么就睡梦中给朋友圈点赞还关机?就所有员工都有金主朋友圈都能看见呗?后半夜集体跑回来?都剧本杀时代了还sim卡密码?你问问现在小朋友有几个知道sim卡密码的?这么重要的开机用的4位数密码就嗯忘了?记得一堆手机号就不记得4位数密码?怎么重播就能直接拨给投资人?爸爸怎么就接到半夜问生日的电话就又打电话来,还要加钱投资?就不管就嗯宠?前男友因为一句道歉就大半夜跟现女友分手回来复合?这几位男士就纯纯工具人?
第一集观众没能成功跟主角共情的时候,又要强行冲突,又要加点甩渣男的爽剧情,又要加点嗯煽情。本身剧情框架就不是很能立得住,又塞这么多有的没的,结果就是出戏,疯狂出戏。
几位编剧,请问你们编的是啥?为什么观众看不懂不喜欢,不是观众蠢浮躁没耐心,是普通的观众有着普通的脑袋普通的逻辑普通的思路,跟不上你们莫名其妙的剧情啊!
二、还有人物设计也让我???
女演员脸都很现代精致,所有演员加起来只有一个人有辨识度。
还有莫名其妙的口音让人出戏,女主口音是哪里的?明明是标准普通话又时不时夹带一点尾音,目的何在?
那个倒数12点的男生,为什么一个中国人脸要讲外国口音?外国口音又没有学好,这种情况只会让观众出戏并困惑,需要花额外的精力来分辨,难道这个一看就是中国人的小伙演的是一个外国人?而且还是一个说欧美口音汉语的外国人?
我为了写这个又看了一遍,还是只记住这两个人,请问其他人都是谁是干嘛的???什么职务???有什么用???性格大概啥样????
回到50,就只看无数人(包括我)狂吹的50第一集,小郭敲门那一小小段,镜头调度会怼人物正脸拍,就是为了能快速给观众留下印象,掌柜贪财、穷酸算账秀才、老白说大话实际怂的一批,他姓白叫展堂是个死跑堂的…还有满嘴为了百姓跑的比谁都快的邢捕头、佟掌柜的小姑子、贪吃的大嘴
你现在看到文字是不是脑子里都开始放片段了?
那你再看薪剧场,只剩???????
指着让观众看片头和旁白了解故事和人物?那你跟国产烂片有啥区别啊?
说了一大堆,其实下一集我还愿意再看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希望尚导不要让我们这些真诚的观众失望!希望我能被打脸😅
我真的希望中国情景喜剧能好
首先说结论:我觉得这个剧的问题非常非常大。
以下简单分析。
1.跑题。整个这一集几乎看不到和剧场有关的元素。
这个场景,虽然装饰了电影海报什么的元素,但它整体上更像是一个公司办公室。背景虽然有些说明,剧本杀,沉浸式戏剧,角色扮演,戏剧疗伤,感觉像是甲方乙方私人定制,但是只有这个背景而已。反正我始终都没有看明白这个薪剧场是干什么的。
之后的剧情,也和剧完全没有关系,只有一句台词算是有点关系:“我们就能有钱买剧本拍作品参加电视台开播悬疑剧大赛了”。但这句的内容和背景中的“剧本杀……”这些字是两条路线,更让人搞不懂他们要干吗。而且这句台词明显是为了这个综艺节目凑的,开播悬疑剧是套开播情景喜剧的句式,这个梗很无聊。
而且故事背景是之前有女主骗的自己爸爸的投资,那么之前的钱都花在哪里了?没有买剧本拍作品吗?正常的经营困难的创业阶段,是非常好的项目创意做了半截资金链断了,而不是空等着拉到了投资再找项目。
就目前这个剧情,只要改改这一句台词,你可以把它换成任何一个创业中的项目,图书公司,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婚庆公司,中介公司,短视频运营,电商运营,餐厅,软件公司,全都不会有问题。只有民宿需要再多改两句台词。
整个剧情就是和剧场无关的,而后半段的剧情又彻底跑掉了,已经从挽救创业变成了和渣男前男友的感情纠葛。
2.人物没立住。
第一方面也可以算是第一点的跑题。就是目前的任何一个人物,都看不出来他和“剧场”这个概念有什么关系,他在这个薪剧场中担任什么职务,他存在在这个剧中的意义是什么。这里一共出现了七个人物,除了女主之外,唯一职务明确的是小助理。其他人到底都是干什么的呢?曾经卖唱的人现在在这里做什么呢?而且开头第一幕,一群人说是加班,但却无所事事地等到点,花式拍老板彩虹屁,这也不是一个创业团队的精神面貌吧。
第二方面是人物性格也没有交代,七个人物,戏份主要集中在女主身上,其他人基本都是龙套。四个男性角色完全能够互换。哪句台词是哪个人物讲,真的没有多大区别,曾经卖唱的那个除了说他是个卖唱,有什么能表明他曾经是个卖唱的呢?
节目里面有个观众点评说看不出来女主是想继续经营还是想放弃,我也是同样的感觉。因为几个关键剧情都不是一个想拉到投资继续经营的人干得出来的,如给金主死狗的朋友圈点赞,准备给渣男打电话打错到金主那儿。
而且,和渣男前男友的关系处理,这样的五秒后说分手,真的完全看不出来女主为了经营有做什么努力和牺牲。
这些人物都让人感觉是被集体降智了,老板人傻,员工拍马屁不务正业,这群人创业要拉投资,我有钱肯定是不会投他们的。即便是要做职场讽刺剧,也是需要一个真正做业务的正面形象的吧。这里面真的没人能让我感觉出来谁有能力有敬业精神。
还有人物的口音,这个设计我也没看懂它的意义所在。
——————————
个人想的修改:
有一个正在操作中的项目,虽然没钱了,但大家还都在费尽心思地运营这个项目,每个人物有相应的职务,性格有展示,“薪剧场”是做什么的也能有展示。
女主努力拉投资,错失投资的原因不是女主的蠢,而是投资人的问题。
为了拉到渣男前男友的投资和他复合,然后种种受不了,一忍再忍,最后一怒之下把前男友甩了。这条线和项目线同时推进,最后分手的点不是感情问题,而是渣男对项目的干涉。这个剧情就可以拍好两三集。
也就是说,整个重写。
——————————
当然《家有姐妹》也不是有多好,节奏有点慢,表演细节上有不成熟的地方,一些梗不符合人设,但它大体的框架没问题,主要人物和人物关系都得到了展示,后续发展的空间也是有的,每个人物都可以继续往下。
我个人觉得姐姐的人设可以再改一下,搞成一个既事业要强,又对孩子要求很高的形象,而这个对孩子要求高,通过安排孩子上各种辅导班来体现,对孩子的陪伴还是缺失的。另外就是方言设计,让姐姐这样的女高管带那么重的口音并不合适,一直让她中英文夹杂才比较合理,小朋友被姥爷熏陶反而讲方言会更合理,而且讲方言还是说普通话带英语可以成为姐姐和孩子之间的冲突点。
——————————
目前整个节目的观感是对幕后太不重视了。一个剧的诞生,幕后的工作要做的太多了,但几乎没有呈现。正片中唯一展现幕后花絮的地方是给尚敬开脱解释用的。一群人都不敢挑尚敬的毛病,真是太尴尬了。动不动就把问题归结为社会太浮躁了观众太浮躁了,没什么新意啊,我个人觉得这反而说明影视行业太浮躁了,拜托你们去找找深层次的原因吧。
作为一个情景喜剧的狂热爱好者,本来很期待这个节目,但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中国的情景喜剧再也不可能有比肩《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炊事班的故事》《候车室的故事》《武林外传》这样的作品了。小沈阳不是说他最不喜欢喜剧到最后煽情这样的套路吗,为什么他自己还是在继续这样的套路呢?他们演的都不是情景喜剧,顶多是小品,都演得太用力太用力了,情景喜剧里每个人都不是演出来的,他们都像是本色出演,好想他们本身就是这样,所以情景喜剧才这么有代入感。我不知道高亚麟沙溢尤其是英达看到这些远不如自己当年作品的所谓情景喜剧是如何夸得出口的。内容团的老师提出的意见比较中肯,指出小沈阳团队的作品套路严重,但是他们编剧竟然如此狂妄地反驳,不接受别人的一点批评,还说让老师们“多看点剧”???回望过去优秀的情景喜剧,都是出其不意、俏皮话丰富、语言犀利,他们是一样都没占上。终于知道为什么情景喜剧亡了,因为像现在的编剧都想小沈阳团队里这个一样,既没有才华又狂妄自大。
再加上主持人也很尴尬,动不动就“很戳我”,戳你啥了一天到晚戳戳戳的,现在的人可真容易被戳。。。让本就尴尬的舞台雪上加霜。
5月底第1-2期观后感
其实也不能算童年,《武林外传》《家有儿女》两大现象级情景喜剧播出时候我已人到少年、上了初中。但是夏天的感觉很对味儿。那时候家里的电视还是大屁股,也没有现在这样的电视盒子点播功能,想要看特定节目,要么看碟片,要么看点播台里某些大善人不停花着高额话费点播的节目。然而碟片虽好,但消耗总是很快,点播台的大善人也不是大冤种,靠人家总是看不完整。于是,主流还是看有线电视,看央视看卫视。那年暑假正是《武林外传》火的时候,随便翻台,3步之内必有台在放,。于是,那个夏天的日常,就成了我坐在冰凉的瓷砖上,一边有滋有味翻看《武林外传》,一边一勺勺地把半个冰西瓜刮得不见一丝红壤,再撇一根碎冰冰,再来一根小布丁…客厅里空调开着,门窗紧闭着,幽暗清凉的那片小天地,唯一发光的电视里,那一群热闹欢乐的人们陪伴了我整个夏天。
跑题了,说回正题↓(其实先写的下面,后来才发现要写标题,写了标题为了点题又写了上面这段😂)
刚看了一期,两场戏很有质感,不是之前那些演戏综艺能比的,因为很明显能感觉到从剧本到台词,从场景到剪辑都很完整。
就单期来说,杨超越队的节目比尚敬的更讨喜,更像情景剧。场景、情节多样,有能抓观众记忆点的金句、方言,人物重点突出,节奏轻松欢快。(另,我此前从未关注的杨超越表现让人意外的感觉特自然,很贴合小妹这个角色,比不少名不副实的常年活跃在各荧幕的女演员更有灵气)。
但是,我也相信尚敬所强调的,要有耐心,要搞清楚在这个舞台表演的节目是为了参加综艺还是为了后续真能成剧。所以我决定继续期待他的下一期节目。
上周六一看完就开始翻第二期,发现才更一期,下一期得下周一(优酷)。准备这周晚上抽空接着追。
说到这,我开始有点为香港队担心了,几位演员都是面相很有观众缘的。但有两个问题可能导致结果不好。一个是文化上的差异,设计的港式情节和对白未必能契合内地观众的点。二是台词问题,在内地大段用粤语肯定不合适,用普通话对他们来说又很别扭,会极大限制他们的发挥。
6月5日第3期观后感n目前已看完3期,6个节目。看完就会发现,正如高亚麟老师所说的,这些队伍有些是奔着来参加个综艺的目的,有些是真的抱着要把这剧创成完整情景剧的目的而来的。n我此前所担心的TVB组很亮眼,港普并没有影响观感,抖的台词包袱让我开怀大笑。并且剧的主题很有成长性,意味着可以装下很多内容,很适合拍很多集。n但有几点我不理解。剧本身很不错,李成儒老师等都给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为什么在演完采访环节,要剪辑这么多煽情的内容,比如自身经历的不容易,彩排受伤等等。我认为,在作品足够好的情况下,再以煽情为剪辑重点,让人觉得舍本逐末了。n但我不认为是台上演员的问题,而是综艺导演组和剪辑组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说,还要结合整个综艺的呈现来看。比如点评环节,很多对答一看就是剪辑的,虽然乍一看好像对得上,但只要细看就能发现是通过剪辑拼接的,倒不是说导演组进行了恶意剪辑,而是看着不连贯,正常可能A说了一二三三点,演员B一一作了回应,这是一种友好的讨论氛围。但导演组可能为了增加戏剧冲突性,就剪成了A说一句,B说一句,加上一些小表情特写,来营造出你来我往的互怼式的针锋相对。还有,无论是四位导师还是市场、内容团的点评,都给的很少,尤其是导师的,呈现出来的话有些只有半截,搞的我根本看不清他们真实的的评价体系和逻辑。目前来看,导演组分别给四个老师营造了不同的人设,并在不断加深这种标签:英达——传统守旧求稳不求新的情景剧界大佬;高亚麟——统筹兼顾看重成本的制片人;李成儒——严苛敢说爱好排比的恐怖裁决者;沙溢——都好都好但独爱东北的和稀泥者。这些人设里,除了高亚麟的让人觉得能接受,其他的都有些不讨喜。n再说这期同台竞技的小沈阳这个剧…我初看觉得确实很工整,一眼回到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是非常熟悉的那个味儿。但是,情节上太老套,一些包袱,转折,正如TVB组女编剧说的,一猜就猜到了。然后小沈阳组的编剧(还是导演)回呛,说这不是悬疑剧,这就是生活里的东西。到3022年也会是这些东西。我觉得这人嘴真硬,后来TVB组上台后才知道原来这俩是竞争对手,难怪反应有点大。我觉得女编剧说的很委婉了,实际观感就是我上文说的,老套。情景剧你可以很生活,但是你必须很抓人,要么剧情巧妙,要么台词精彩,喜剧要的就是个意料之外,你说你剧情普普通通,抖包袱跟打明牌似的,演员刚抖出来,我甚至都能在脑海里把演员们接下来的台词补完了,你说我笑不笑得出来?我还真笑得出来,靠着“弟弟”一角的扮丑,有俩地方我笑了。
好像就6个组吧,第3期意味着所有剧组第一轮的结束。我挺期待他们第二轮的剧。但是,就这个综艺而言,我觉得内容有些单薄,一期将近2个小时的时长里,包含了两个节目,然后每个节目开演前有提案,节目后有采访、点评及打分。刨开剧的时长,留给围绕剧的其他环节时间明明很多,但感觉这档综艺就是不耐看,不丰富,没太多记忆点。我想,可能还是剪辑上没有重点呈现出更多更连贯更有深度的讨论和点评。在这点上《演员请就位》简直是标杆榜样:1.导师的点评专业而连贯,值得人思考。尤其是陈凯歌讲戏时所展现出来的魅力,让人即使不认同他说的内容,也愿意听下去,因为讲的透,有他自己的逻辑。2.导师间有互动,无论是剧本制造舆论点也好,真实碰撞也罢,总之《就位》的导师们干活真出力。反观《开播》这边,虽然不撕的做法很清纯,但很明显大家其实对好的情景喜剧该是什么样的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坚持,可听不到这四位中有谁说个囫囵个儿的理论或者评判标准什么的,互相间有个意见相左也仅仅体现在举牌中。市场团、内容团倒是能够输出观点,但也会变为我前文中所说的缩减版“互怼”模式。或许情景喜剧真的是个不好把握的项目,谁都没有100%的把握坚持自己的理论和判断,话不敢说太满,毕竟万一被市场“打脸”,还是很疼的。
最后几期隔了很久才一口气看完,李雪琴团队的《今晚有演出吗》获胜,她这个是越来越好,每个人都出彩,许君聪(职业法师刘海柱)来的这期,有几个场景把我差点笑岔了气。她这个节目夺冠我是服气的。
最后再说说另外几个剧。
杨超越团队的《家有姐妹》也是我一直比较看好的剧,但是输了也正常。它有这样几个问题:1.场景单一,主要是客厅厨房,其次是父女3人三个卧室,且卧室里的戏比较单一。2.人物较少,父女3个主角+2个偶尔出镜的孩子+偶尔露一面的物业管家+客串一次的秦霄贤。3.语言。台词最多的父与大女儿全是上海普通话,对我这种华中地区受北方喜剧影响多年的观众,听着很别扭,喜剧效果不如北方方言。杨超越的语言表达没有喜剧感,她想出喜剧效果只能靠段子和“冷不丁”。4.最核心的剧情和台词,不是每集都精彩。
小沈阳团队的《XX一家人》,前面几集看了后面就看不下去了,套路太老,剧情明牌,因误会生出一串笑料,最后“艾玛,爸,原来这么回事,你咋不早说呢”,误会解除,合家欢。这和春晚最后“咱们一起吃饺砸”有啥区别。
《超凡的伙伴》刚一出来感觉很好,题材也好,既青春时尚,又特别能往里装东西,每个角色都挺有戏,帅的美的憨的反差的,但是,后劲略显不足。
尚敬的《薪剧场》,可以说是靠着尚导的脸面把差生保送到决赛,多演了几轮。很有几集无聊到一声未笑。首先,演的特别像小品,像小品本来没啥,关键是像那种不好笑还硬咯吱你笑的那种小品。其次,演员众多,却没有特点。在这方面,薪剧场在超凡面前简直就是负面典型。除了那个前期装外国口音的小伙子和后期装傻那个小眼男生有点特点,其他演员,从台词到性格到人设再到分工,没有记忆点。但最重要的,仍然是,没有一个演员的演绎是搞笑的。最后,剧情相当不给力。被几次点评说剧情不点题后可以看出来,后续的剧集按照建议是改了的,改成以各种理由让投资人,让女主父亲来体验剧本杀。归根结底,剧本不行,台词设计不行,无情景,不喜剧。我想起在薪剧场第一集播完,遭到现场一些负面评价后,尚导说说了一段辩解的话,大致是说想突破传统,情景喜剧不是非要包袱,带一群新人也能成功,希望大家有点耐心,后面更精彩。可惜,事实证明这个剧没做到。可是喜剧不靠台词就靠肢体,没一样成功的。和是不是新人也没啥关系,和他们的喜剧感有关,最重要的,和编剧有关。
说来说去一句话,编剧绝对是情景喜剧核心中的核心,没有好编辑好台本,谁来导、来演都一样,只能折戟沉沙。
那些说薪剧场好的,你们能说说它好在哪儿吗?就因为背景是当下年轻人流行的剧本杀?可是第一集演完跟剧本杀有什么关系吗?
还是那些包袱那些梗很好笑?
全场重心都在手机,可是现在谁的手机还设置什么sim密码?她手机关机就不知道密码了,那她这个手机怎么用了这么多年的?
忘记父母生日?忘记前男友生日?
一个要倒闭的店还要零点下班?编剧去剧本杀玩过吗?
什么年代了富二代渣男还要吃回头草?
什么年代了打个电话还打错?还是刚给前男友打了电话的前提下打错的?怎么做到的?
还有女主这人设是啥?就这样当老板的?那在剧本杀最流行的时候都做不下去了也是有原因的。
人这么多,乱糟糟的,除了靠方言辨别你们能记住几个人?
所以这创新到底在哪儿?你第一集就不能把这堆人拉一堆开个会,商量讨论一下你店开不下去的原因是什么?开会的时候来点插科打诨顺便介绍下人物不挺好?
为什么重心都在富二代,金主和前男友是渣男这块儿去了?要搞事业不能好好搞事业吗?
自己走错厕所还要怪别人吓到你了?
另外沙溢和高亚麟吧,因为人情的话那看着很失望,连基本的公平都做不到当什么评委?如果是真觉得第二个好的话连为他辩解都做不到。后面下面观众的点评你们也不能反驳,就只会说好好好?好什么?你倒是说出来啊?说实话,他们两个这个表现真挺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