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莉爱着亚瑟但只爱他小丑的一面,亚瑟的辩护律师坚称小丑是他精神分裂的产物,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当导演将观众和亚瑟驱逐到了两个地方:监狱和法庭,高墙之下似乎把思绪也囿于一隅。而在大段大段沉闷的局限场景之间,音乐剧体裁的引入显得合理且必要:当亚瑟的肉身被困,只能通过幻想中的音乐与舞蹈宣泄情感,尽管十分业余;而这也是他小丑人格表演的一部分,当亚瑟不想也不能再扮演小丑,音乐在他的世界也随之消失,只剩混沌的现实,和再度的孑然一身。正如片中的歌曲唱道, ‘The Clown with his pants falling down… That’s entertainment!’ 亚瑟草草收尾的悲惨结局早已在小丑这一身份中得到预兆。
当亚瑟被小丑的信徒所救下,被问道车要开去哪里之际,他只得无言以对,也许这就是导演被华纳高层询问续集事宜的心情。于是《小丑2》最终造就了一整个吃力不讨好的局面:对于《小丑》的主要受众,《小丑2》的情节走向无疑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对于音乐剧爱好者,小丑本人实在算不上一位合格的歌手;而对于新加入的Gaga的粉丝,哈莉单薄的人物塑造让其无法拥有完整的弧光。但当所有类型的观众都没有被满足,《小丑2》的制作又何尝不是一种义无反顾?在期待剧本更进一步的浩大声量中选择将反高潮持续到底,在超现实中残忍地放大现实的无力与苟且,这样混乱而平淡的悲剧,That’s life.
影片故事主线是亚瑟的庭审,他的律师竭力想证明亚瑟患有人格分裂,杀人犯罪的是亚瑟另一个分裂出来保护自己的小丑人格,而哈莉·奎茵则爱上了小丑人格,她不断地告诉亚瑟不要压抑自己,小丑才是他原本的人格,而穿插其中的则是亚瑟脑中与哈莉·奎茵有关的幻想片段,这些片段都是以音乐剧唱段的形式进行,这也是影片英文名为Folie à Deux(二联性妄想)的原因。
Folie à Deux(二联性妄想) 的含义为当处于支配地位和有威信的一方患精神病时,由于双方有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使受感应的一方受其病态思想影响,二人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妄想内容。
影片中,哈莉·奎茵看似受小丑的影响,但影片里的幻想片段都是亚瑟的,所以真正被影响的其实是亚瑟,哈莉·奎茵爱上的是小丑,所以她不断影响亚瑟,让亚瑟不断认为小丑才是本体,可当最后亚瑟承认杀人的是他,一直都是他,从来没有什么小丑人格时,哈莉·奎茵失望地离亚瑟而去,而当亚瑟逃出法庭追寻哈莉奎茵,想要和她远走高飞时,她才说:“There is no joker, isn't it?”。所以真正患有精神病的是哈莉·奎茵,她爱的是那个虚妄的小丑,而不是眼前的亚瑟。
几乎所有人对《小丑2》的预期都是这样的:哈莉加入亚瑟化身Bonnie & Clyde,小丑与小丑女继续大闹哥谭。而事实是,《小丑2》与前作的气质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如果说《小丑》的结尾是故事的高潮,那么《小丑2》则是从高处的螺旋下坠,直至苦痛的无尽深渊。
从2022年宣布续集以来,《小丑2》的宣传语气让人一直以为“双重妄想”指的是亚瑟与哈莉,实则不然。从影片开场的动画中,观众才明了这里的“双重妄想”指的是亚瑟关于自己本人/小丑人格双重身份的认同混乱,这也就意味着《小丑2》的主角仍是亚瑟一人,哈莉没有被邀请,这也说明数不胜数的双人预告只是华纳的宣发诡计。
作为续集注入的新鲜血液,Lady Gaga版本的哈莉无疑是令人兴奋和期待的。而在不幸被打为配角的有限戏份中,Gaga贡献了电影为数不多的华彩片段——除开音乐剧的完美表现,Gaga赋予了哈莉狡黠与神秘的气质;在华金的演技转向内收与细节的续集,Gaga的外放式表演无疑是沉闷基调的一抹亮色,有几个镜头的神采甚至有几分华金在《小丑》中的神韵。可惜成片的剪辑没有给予哈莉完整的故事线,只能作为亚瑟的依附,或者小丑的伴唱存在,整个角色的工具性太强而无法立住,也难怪Gaga要再单独发行一张《Harlequin》夺回自己的叙事权。
哈莉爱着亚瑟但只爱他小丑的一面,亚瑟的辩护律师坚称小丑是他精神分裂的产物,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当导演将观众和亚瑟驱逐到了两个地方:监狱和法庭,高墙之下似乎把思绪也囿于一隅。而在大段大段沉闷的局限场景之间,音乐剧体裁的引入显得合理且必要:当亚瑟的肉身被困,只能通过幻想中的音乐与舞蹈宣泄情感,尽管十分业余;而这也是他小丑人格表演的一部分,当亚瑟不想也不能再扮演小丑,音乐在他的世界也随之消失,只剩混沌的现实,和再度的孑然一身。正如片中的歌曲唱道, ‘The Clown with his pants falling down… That’s entertainment!’ 亚瑟草草收尾的悲惨结局早已在小丑这一身份中得到预兆。
当亚瑟被小丑的信徒所救下,被问道车要开去哪里之际,他只得无言以对,也许这就是导演被华纳高层询问续集事宜的心情。于是《小丑2》最终造就了一整个吃力不讨好的局面:对于《小丑》的主要受众,《小丑2》的情节走向无疑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对于音乐剧爱好者,小丑本人实在算不上一位合格的歌手;而对于新加入的Gaga的粉丝,哈莉单薄的人物塑造让其无法拥有完整的弧光。但当所有类型的观众都没有被满足,《小丑2》的制作又何尝不是一种义无反顾?在期待剧本更进一步的浩大声量中选择将反高潮持续到底,在超现实中残忍地放大现实的无力与苟且,这样混乱而平淡的悲剧,That’s life.
第一部的成功建立在DC最知名的反派角色品牌縫合了好幾部馬丁史柯西斯在7、80年代的經典作,使其成為一部煽動性極強,寫實感強烈的現實主義佳作。相隔5年續集歸來,延續首集的結尾,續集主要場景在監獄與法庭之間不斷來回穿插,開場還特別做了動畫短片讓觀眾回顧首集劇情,短短2分鐘的動畫短片將重點放在影子與自我的拉扯,回顧了首集高潮戲,也為本集所要探討的多重人格揭開序幕。
首集的角色曲線是透過生活帶來的絕望一層又一層引領角色的誕生,續集的副標雙重瘋狂本以為是以小丑女作為誘發動機,再次讓首集形塑出的瘋狂加倍,成為真正無法無天的反英雄無政府主義續作。然而終究是高估陶德菲利普斯了,續作終究是藉DC品牌之名行個人表達之實,或許是因為首集被人詬病有刻意煽動無政府主義之嫌疑,在續作陶德菲利普斯的創作思路明顯保守不少,藉續作修正了首集的煽動表達,同時連帶將主題引領至對偶像盲目崇拜的批判,用此批判大大打臉期待續作會沿用漫畫設定走向雙瘋的觀眾,藉此讓觀眾與戲中的支持者一樣當一回真正的小丑。
首集藉馬丁史柯西斯的電影形塑角色際遇,續作藉白銀時代的好萊塢歌舞片讓角色唱出自己的心聲,讓電影從現實走向了魔幻表達,讓小丑與小丑女在魔幻過程中形塑愛情本身。基本上不排斥續作加入歌舞設定,因為至少還有好聽的旋律當過場戲,若拿掉歌舞元素,全片會是更加冗長無趣的人格探討展現。陶德菲利普斯花不少篇幅鋪陳亞瑟在監獄的日常,全片在監獄與庭審之間不斷來回穿插,不斷試著解構究竟是哪個人格在電視節目上殺了知名主持人,然而看到最後只搞了個冗長無趣的依託答辯,試著解構卻只解構出了死胡同的答案。
若以後設角度看本片或許是超英題材中目前最大膽、最敢挑戰觀眾底線的反諷作品,在前作的現實主義基底中,藉副標詐騙犧牲了本可以更加煽動,更加有角色曲線成長的商業路線,繼而在續集文化中以反套路、反商業片模式中直接為系列、為角色強行畫下句點。這種後設若是建立在情節生動、角色曲線編排妥當的前提下自然樂見其成,然而陶德菲利普斯以最無趣且最呆板的模式強行在庭審戲中為角色進行解構,也許成就了對偶像崇拜的盲目批判探討,但同時也犧牲了小丑女一角的實用性。
GaGa飾演的小丑女加入續集,初期還真以為會充當引導角色,讓已瘋狂但仍舊有些懦弱的亞瑟能徹底走向瘋狂,放下過往的枷鎖永不回頭成為Joker,殊不知引導功能只當了一半,亞瑟便在自我與另一個身份中拉扯,徹底覺醒放棄了Joker所代表的「瘋狂」精神領袖身份,讓自己以及擁護者在偶像崇拜中當了一回小丑,此反轉贏了後設但無益於角色曲線發展,甚至對DC粉絲來說大大浪費了原著所給予的設定,繼而也斬斷了本該能更加瘋狂的第三幕樣貌。
雖然說續作打著瘋狂加倍之名行保守主義、自我感動之實,但第三幕關鍵的亞瑟認慫轉變,從承認沒有Joker一直都只有他自己,到跌落神壇被擁護者唾棄,第三幕叛逆的角色曲線轉變所付出的代價,若不當一部漫改電影看,它確實承襲了前作所奠定的現實主義基底,角色在關鍵時刻的的懦弱對應了現實中瓦昆總是在新項目開機前臨陣脫逃,最後在大街上被擁護者以及警察追著跑的情節也想起了《寶可噩夢》開場,或許這種軟弱又後設的收尾既是瓦昆本人的真實寫照,也是他答應回歸續集的原因之一。
整體來說《小丑2:雙重瘋狂》是一部叛逆的續集作品,在2億美元的大片預算中以冗長又死胡同的角色解構,外加僅一場戲的爆破場面行導演的自我感動之實,沒有馬丁史柯西斯的東西可以抄之後,以歌舞作為全片的類型嘗試想法挺好,歌好不好聽見仁見智,但確實有效建構了小丑與小丑女的愛情線,剩下能誇的就是瓦昆再次瘦身的演技,以及GaGa以小丑女身份演繹的歌舞橋段了,華納能給這本子過關一來是好萊塢的保守主義思潮作祟,二來是篤定這東西鐵定能大賣,全片唯一讓我心服口服之處是它真的做到了死侍在《死侍2》中所說的經典名言:「兩集結束才夠殺」。
PS:本片升級為IMAX拍攝,華納甚至還特別為此片做了1.43:1的特殊畫幅,看的出是想承襲《沙丘2》的賣座路線,但在毫無大場面,甚至全片僅一場爆破戲的前提下真的是一點必要性都沒有。
★★☆
#小丑2#雙重瘋狂 #Joker#FolieàDeux #瓦昆菲尼克斯#女神卡卡 #布蘭頓葛利森#史提夫庫根 #陶德菲利普斯
如果你是前作狂爱粉,小丑角色狂爱粉,如果你想看到疯狂的小丑以及暴力无序的场景,那么你可能不会喜欢本作,因为本作基本是前作的完全反面,是一部解构小丑的反小丑片,导演在影片里疯狂攻击奉前作为神作的观众,甚至不惜引入哈莉·奎茵这个角色来指代观众,这也导致哈莉·奎茵除了唱跳与旁观亚瑟之外,没有发挥的空间。
如果说前作聚焦尽皆癫狂代表兽性的小丑,那么本作则回归脆弱压抑代表人性的亚瑟。
影片故事主线是亚瑟的庭审,他的律师竭力想证明亚瑟患有人格分裂,杀人犯罪的是亚瑟另一个分裂出来保护自己的小丑人格,而哈莉·奎茵则爱上了小丑人格,她不断地告诉亚瑟不要压抑自己,小丑才是他原本的人格,而穿插其中的则是亚瑟脑中与哈莉·奎茵有关的幻想片段,这些片段都是以音乐剧唱段的形式进行,这也是影片英文名为Folie à Deux(二联性妄想)的原因。
Folie à Deux(二联性妄想) 的含义为当处于支配地位和有威信的一方患精神病时,由于双方有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使受感应的一方受其病态思想影响,二人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妄想内容。
影片中,哈莉·奎茵看似受小丑的影响,但影片里的幻想片段都是亚瑟的,所以真正被影响的其实是亚瑟,哈莉·奎茵爱上的是小丑,所以她不断影响亚瑟,让亚瑟不断认为小丑才是本体,可当最后亚瑟承认杀人的是他,一直都是他,从来没有什么小丑人格时,哈莉·奎茵失望地离亚瑟而去,而当亚瑟逃出法庭追寻哈莉奎茵,想要和她远走高飞时,她才说:“There is no joker, isn't it?”。所以真正患有精神病的是哈莉·奎茵,她爱的是那个虚妄的小丑,而不是眼前的亚瑟。
某种意义上,小丑的诞生,标志着对传统英雄叙事的解构,可当时间流逝,小丑这样的反英雄反而逐渐被神化,成为用暴力反抗不公的象征,而本片又重新解构神化的小丑,将他打回人形,讲述其复杂的人性:从来没有天生反骨的小丑,只有反抗压迫的亚瑟,或者说从始至终都只有亚瑟,脆弱、破碎、暴力与疯狂都是他的本色。
影片里有一幕情节我非常有感触,
这一幕是little Gary做证的时候,
Gary对Arthur说:“Don't do this to me, this isn't you.”
带着小丑妆的Arthur,轻蔑地回道:“Maybe, maybe you don't know I really was.”
接着Gary带着哭腔哀求到:“ you are the only one doesn't laught at me, the only one be nice to me. ”
此时的Arthur还强装着镇定,可是声音却开始颤抖哽咽,叫嚣着让法官停止询问。
这一幕明显地透露出,所谓强大的让人追捧的小丑,其真正的内核还是亚瑟,他对Gary的善良是真的,二人曾经的友情也是真的,而小丑则是亚瑟假装强大的面具。
其实当小丑被还原成复杂的人,那么也意味着人人都可能是亚瑟,当然更有可能成为小丑,只是随着哈莉·奎因一同入戏的观众,和哈莉一样,只想看到他们想看的:他们要么轻视他嘲笑他,说他是懦弱顺从的亚瑟,要么仰视他神化他,称他是暴力反抗的小丑,可他们偏偏无法平视他,接受他既懦弱又暴力。
而这则是影片解构之后的建构,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无论是兽性还是人性,小丑还是亚瑟,这些都是完整复杂的人格的一部分,缺一不可,有些人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而另一些人则拥抱全部。
时间拨回到整整五年前,影帝华金·菲尼克斯在威尼斯电影节的大银幕上展露出形销骨立的脊背,以其表现派的狂野表演方式迸发出惊心动魄的效果,最终《小丑》成功斩获威尼斯最高奖金狮大奖。
而在昨天的威尼斯首映现场,电影《小丑2》中的华金·菲尼克斯再度展现自己的身体线条,回归到亚瑟·弗莱克骨节暴起的肉身之中,但场下的观众却已然无动于衷。
观众们对华金身体的反应变化,很大程度是《小丑2》在本届威尼斯首映后收到的评价的缩影。场刊开分2.21分,国内外的各大评分网站上也都是差评占主导地位。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电影《小丑2》的成绩都不算好看。
在这样的舆论声场之下,想要聊聊自己对电影《小丑2》的喜爱,以及我所看到的“《小丑》两部曲”在核心主题上的承继与深化,也算是一种逆风发言了吧。
首先概括地说,《小丑2》并不是一部超英电影,甚至也不是所谓的“反超英”电影。准确来讲,它除了“小丑”这个熟悉的视觉符号以外,跟超英就没什么关系。它更接近于一部心理分析/心理悬疑电影,抛出了清晰的悬念,直指亚瑟破碎不堪的灵魂,并且以歌舞作为类型元素进行包装。
有关前作《小丑》影像造诣的影评分析汗牛充栋,凭借它的流行程度,想必也无需我再添新墨。我只说一点,黄绿色调在《小丑》里的作用就像开关一样,标志“亚瑟”和“小丑”两种角色状态之间的切换,抑或融合。
也正因此,它看起来充满着蓄势待发的暴力感,以及邪恶行动力悄然升华的氛围,具有强烈的煽动语气。而聚焦主角心理状态的叙述仍旧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做出这一切的究竟是亚瑟还是小丑?他们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该如何定义主人公的动因,是人格分裂还是极致的表演欲望?直到结尾的高潮戏我们看到,“小丑”的形象强势崛起,占据了压倒性的地位,而亚瑟似乎已经不知所踪。
电影《小丑2》的剧情正是紧承前作,只不过此时的主人公被关在阿卡姆疯人院的牢房中。或许是药物的镇定作用,或许是冷静之后的道德感卷土重来,他已经不复之前的癫狂。
由此“亚瑟”的身影便重回我们的视野,但两者之间的对抗仍旧在开篇的动画小剧场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承受着狱警的羞辱,长期接受精神医疗,并与辩护律师商量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坚称那些罪行都是“小丑”人格犯下的,与作为亚瑟的自己无关。
作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他将有极大可能免于法律的制裁和舆论的谴责。为此,亚瑟必须表现得循规蹈矩,向世人展示出稳定积极的一面。
与此同时,亚瑟在阿卡姆的合唱团里碰到了一个名叫“李”的女孩。这个女孩唱歌好听,眼神真挚。她贴近他说,我是你的仰慕者,你在电视上杀人的录像我看过不下20遍,你是完美的小丑,无需忍耐,也不用隐藏。
当然,女孩的全名叫哈莉·奎茵,A.K.A大名鼎鼎的小丑女。
如果说,律师代表着道德与人性的光辉,那么哈莉便代表着极致的浪漫与疯狂。亚瑟那尚未明朗的自我意识,便陷入到两个女性的撕扯之中。
电影《小丑2》的法语原名“Folie à Deux”,本义为“二联性精神病”。通俗来讲,就是处于亲密关系中的双方,一个是真的有精神病,而没病的另一个被称为“感应者”。一个人的妄想、情绪波动、偏执等性格要素将会被另一人感知到,从而诱发感应者的病症。
在这种关系的定义中,有一条明确写道,处于统治与屈从关系当中的两个人会产生这样的联结,由统治的一方传导向被统治的一方。
那么“小丑”和“小丑女”的对峙,便在这版演绎中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他们之中究竟谁是主导、谁是附庸?看似他的行动是她的信条,实则她的谎言是他堕落的悬崖,终将引他走向万劫不复之地。
想要呈现出这种深邃的内心搏杀,歌舞元素就成了很明智的手段选择。亚瑟身陷囹圄之中,他的躯体必须受到困窘与折磨才能觉醒,那么想象中的舞台就成为空间的有效扩展。
而歌舞内容大多与小丑女的合唱演出相关,串联下来,我们会明显感受到“小丑”在他幻想中的动作张力越来越强。对应到现实当中的几个关键节点,也能观察到亚瑟回归向小丑的变化历程。
当他再次以白脸红唇的小丑形象示人,在法庭上舌战群儒为自己辩护时,真正的爽点不在于他又煽动多少人,又制造出多少暴乱,而是他终于透过洪亮有力的嗓音找到自己,这区别于律师和哈莉给他的答案。
我对《小丑2》的欣赏从此刻开始,戏剧之轮急速转动。亚瑟已经获得了除却道德立场以外的成功:“小丑”的诞生标志着他被丑陋的生活捶打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正如他一直梦想的那样,同时又流露出“视生死于无物”的坦然和宁静。
他已实现人生的终极自洽,而就在转瞬间的下一秒,他将失去一切。中译名“双重妄想”的含义也讽刺般浮现出来:他真的是“小丑”;真的有人在乎他。
悲情色彩在他潜意识空间里的歌舞片段就开始渲染,他和哈莉相处的画面,都装扮着属于“小丑”的全副武装。那么如果我只是亚瑟·弗莱克,你还会爱我吗?
直到《小丑2》悄然落幕,始终都有一种堪称悲怆的情绪在包裹着我,以如此壮烈的形式确认自我的存在,以制造毁灭的方式拥抱毁灭,这种剧作能量是我多年未曾在好莱坞电影中看到过的了。哪怕是在今年改编如云的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里,都算是独树一帜。
结合最近内地将引进《小丑2》的传言,如果真能在内地大银幕看到,我认为仍旧值得期待。当然,最好是完整版,因为尺度大的画面实在不多,如果大篇幅的删减,很有可能会破坏以上所讨论的体验。
作者| 废话队长;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应该是我近十几年来在电影院里看得最难受的一部影片了。
我不是那种会故意抱着猎奇心理去品屎的观众。虽然我偶尔也会在电影院里看一些烂片,但是那些烂片我也能屎里掏金般找出一点乐趣,比如索尼影业的《莫比亚斯》和《蜘蛛夫人》,起码有美女可看。
但是这部《小丑2》真的一无是处。
会买票看这部电影的观众,要么对蝙蝠侠漫画感兴趣,要么是对蝙蝠侠游戏感兴趣,要么是喜欢诺兰《黑暗骑士》三部曲,要么是喜欢DCEU,要么是喜欢2019年本片的前作。如果你符合上述任何一种情况,这部电影对你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践踏以上提到的这些与蝙蝠侠和小丑有关的文化产品曾带给你的美好回忆。
我绞尽脑汁想到的可能不会被本片冒犯到的人群,可能就只有两位主演的粉丝。
导演好像搞错了什么,上一部小丑跳舞下台阶的片段火出圈了,他就以为观众就喜欢看小丑唱歌跳舞,所以把这一部拍成了歌舞片。
上一部跳舞的片段能火,是建立在整个影片有个扎实的故事基础上。单独把歌舞片段薅出来,没有根了,立刻就死。《美国队长2》的电梯打戏也很火,那是不是续集就应该让美队被困两个小时电梯?
我不知道导演是先想出要把《小丑2》拍成歌舞片这个天才的主意,还是先敲定了Lada Gaga这位女主演。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就是整个影片的风格都在迁就女主角的技能。这就有点像当年张艺谋拍《三枪拍案惊奇》,主演请到了小沈阳,于是整个影片都为了配合他,走上二人转的风格。
最早传出本片口碑翻车的消息,我心想大概是前作起点太高,续作才相形见绌,也许调低期待值去看,也还行。最终的结果就是抱着侥幸心理的我被狠狠打脸。
如果你没看过前作,那么本片就是一部平平无奇的、看得人十分憋屈的窝囊废电影。
如果你看过前作,那么本片就是一部对着前作狠狠踩几脚,把前作主角人物弧光给擦掉的窝囊废电影。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窝囊废电影。
什么是窝囊废电影?
如果我们把一个故事的主角遭遇形容成憋屎挑战,那么正常电影就是主角憋了一泡大的,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厕所,然后坐在马桶上一泻千里,拉完回头一看,全都正中靶心,都没有沾到马桶壁,最后只按一次按钮就冲得干干净净。
而像本片这样的窝囊废电影则是主角憋了一泡大的,最后全拉在裤子里了。
据说本片及前作主角是在影射川普,但是这种拉一裤兜子的观感明明是在致敬拜登。
前作主角备受欺凌,最后终于爆发,观众压抑的情绪也随之宣泄。而到了本片,主角就变成了受到外界打压只能在自己颅内小剧场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意淫。影片中的现实维度,主角狗屁作用都发挥不了。
如果说窝窝囊囊地死掉就是主角亚瑟的宿命,那还不如当作上一部的故事都没有发生过。反正在阿卡姆疯人院窝窝囊囊地死和在自己妈妈的破旧公寓里窝窝囊囊地死也没多大差别。
上一部的结尾,小丑觉醒了,一切已经很完美了。当然会有很多观众好奇亚瑟这么一个普通人怎么成长到与一身高科技的蝙蝠侠打得有来有回。这部分不好描写,那么一切停留在上一部的结尾,留些想象空间给观众也不错。这个续集不是非拍不可的。
我回去翻看自己5年前给前作写的评论,当时就提到如果《小丑》有续集,肯定会变味。但是当时设想到的最坏情况,也不过就是《小丑2》变成一部俗气的爆米花电影,至少还能具备一点娱乐效果。结果最后导演端出来的这坨东西,让人从中享受不到丝毫的观影乐趣,纯粹是在折磨观众。
当年我写《小丑1》的影评还提了一嘴《脱口秀大会》。5年过去了,这个节目从初露锋芒到红极一时,再到被一个响指打没了,然后今年又秽土转生,还一分为二。《小丑》系列电影的主角也一分为二了,小丑加上小丑女,但是俩人不是简单地说脱口秀了,而是搞脱口秀加唱歌跳舞,所以这俩人是对标王冕和大张伟是吗。
影片的主线就是被关进阿卡姆疯人院的小丑接受审判并且最终被判死刑的过程。庭审过程中不断提到前作的故事。续集风格和类型大变样,完全不考虑继承前作在给观众提供类型满足感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然而在实际的故事推进过程中,每前进一步的推动力都来自对前作的引用,对前作采取的是一种既要背叛又要利用的态度。
导演托德菲利普斯不擅长拍摄续集,这一点从他的成名作《宿醉》系列就已经暴露出来了。当年就有人调侃《宿醉2》不过就是把《宿醉1》重新拍一遍,只不过场景改到了泰国。《小丑2》拍成现在这个死样子,还真不如就把《小丑1》的故事搬到泰国重新拍一遍。我猜本片导演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大概是预估到未来几年之内,也许会有一批以陈思诚为代表的中国导演替他把这事给办了。
本片当中小丑的辩护律师采取的策略是证明他有双重人格,借此给亚瑟脱罪。而与他们对簿公堂的控方代表则是地方检察官哈维登特,他表示小丑这个双重人格一看就是假的,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懂双重人格。
如果要说本片有什么现实意义,大概就是展现了粉丝拱火、偶像买单的互联网生态。小丑女就是小丑的粉头,以她为代表的小丑拥趸一心盼望哥哥越抽象越好,千万不要循规蹈矩向世俗妥协,否则就会削弱那种“哥哥只剩下我了”的使命感。结果最后小丑声泪俱下地认罪,让小丑女等人全都大失所望,在他们眼中这就相当于哥哥塌房了。路人只是希望他们的偶像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而只有那些上蹿下跳的粉丝是真的希望他们的哥哥死。
我现在就是后悔,非常后悔。那天晚上我本来可以选择去看王俊凯主演的《野孩子》的,但是因为那部电影场次较少而且时间较晚,我第二天还要上班,所以最后还是一时失手选择了《小丑2》。我应该去看王俊凯的电影的。听说俊凯现在在国内还有部热映中的《749局》,是一部堪比《上海堡垒》的烂片。《上海堡垒》和《小丑1》都是2019年的影片。5年时间过去了,国产电影只不过是在原地踏步而已,好莱坞电影则是呈现出自戕式的质量滑坡。我现在十分想看《749局》,我估摸着应该不会比这部《小丑2》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