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史诗般的同志电影,YourNameEngravedHerein,TheNameEngravedInYourHeart

812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陈昊森曾敬骅邵奕玫戴立忍王识贤法比欧魏如萱曲献平杨杰宇林晖闵邱治澔王彩桦黄良吴承洋黎安邱昊奇林志儒苏达洪都拉斯陈文彬陈怡叡龙劭华马念先张皓明高山峰瞿友宁让·弗朗索瓦·布兰查德

类型:剧情同性导演:柳广辉 状态:HD 年份:2020 地区:台湾 语言:国语 豆瓣:7.4分热度:2 ℃ 时间:2024-06-11 19:27:15

简介:详情  影片讲述上世纪90年代初,两位少年前往台北,那里的一切冲击着这两个少年的感官。学校宿舍里发生了对同性恋的霸凌,尽管禁忌一一解放,学校也开始招收女生,但同性恋三个字仍如毒蛇猛兽人人唾弃。而两个男孩间原本暧昧的情愫,也因...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影片讲述上世纪90年代初,两位少年前往台北,那里的一切冲击着这两个少年的感官。学校宿舍里发生了对同性恋的霸凌,尽管禁忌一一解放,学校也开始招收女生,但同性恋三个字仍如毒蛇猛兽人人唾弃。而两个男孩间原本暧昧的情愫,也因一个女孩的介入,而就此被打乱
  • 头像
    眾聲喧嘩

    四個符號

    1. 瀑布

    片尾的尼加拉(不是尼加拉瓜)瀑布明顯致敬《春光乍洩》的伊瓜蘇瀑布。後者是雙主角黎耀輝與何寶榮心心念念想前往的旅途終點,但最後兩人分道揚鑣。與黎耀輝的名台詞「因為我始終覺得站在這個瀑布下面應該是兩個人」不同,阿漢和Birdy曾同時出現在瀑布景觀台但交身錯過。

    加拿大導遊講解看似與劇情不相干的人魚殉情故事,其實是對照片頭出現的聖經《雅歌》8:7,「愛情,眾水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財寶要換愛情,就全被藐視。」

    另外,片頭神父播放黑膠唱片的封面也正是瀑布。唱片的《Danny Boy》同樣做為日後尼加拉瀑布的背景音樂,暗喻阿漢與Birdy前往瀑布與憑弔神父有關。

    在北影版中,黑膠唱片封面有明顯的瀑布,封面還寫了"Oublie-le Je t'aimais"的歌詞。澎湖沙灘上Birdy也提到想去特別的地方和喜歡的人瘋狂做愛,其中一個地點是瀑布。

    2. 公園老人

    致敬《孽子》裡1970年代男同志尋歡的台北新公園,同時也是導演/編劇自身在台中公園的經歷改編。彼時資訊不發達,228公園成為男同志交流場所,《孽子》中年輕同志的自我探索與年老同志的體溫尋求在此得到某方面的滿足。不過這個片段更想表達阿漢的感情無法靈肉分離:雖認知到性慾對象是男性,張家漢也發現唯有與Birdy的愛結合能讓這件事情繼續下去。對公園阿伯大吼「我跟你不一樣」,不是指性向的不同,而是需要投射的對象不同。類似概念在《盛夏光年》亦出現過。另外涼亭的柱子上明顯出現國旗,搭配整個事件似乎是做為某種政治暗諷。

    3. Birdy/鳥

    本片大量片段致敬1984年的《Birdy》,例如王柏德憋氣的時間長,在走廊的縱身一跳,以及太陽系包廂裡播放的電影。而往馬公的船隻與瀑布遠景都出現過鳥飛掠的身影,明顯到可視為Birdy的自身投射。 「真笨,幹麼一直跟著飛。」王柏德在看到天上的海鳥後說了這句,暗示無論阿漢走到天涯海角他都會不離不棄。環顧全片,只有兩人獨處,阿漢在Birdy身邊時,他才會快樂地爬高、跳上跳下像隻鳥兒(點唱機、偷氣球、片尾合唱),似乎意涵著唯有張家漢才能帶給王柏德心靈上的自由。

    4. 天橋上的變裝者

    祁家威被稱作台灣首位公開出櫃男同志,80年代後期常在中華路天橋為愛滋病患勸募。1986年他曾向立法院請願與男性公證結婚,後遭約談、扣押至台北看守所,待遇如同政治犯。此後三十年他不斷透過司法、行政、立法管道企圖爭取同性婚姻權益。2015年,祁向司法院提出釋憲聲請書。2017年,司法院公布大法官釋字748號,宣布不允許同性結婚屬違憲。 2020年,祁與蔡英文為台灣唯二入選時代雜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編劇大喇喇把「祁家威」放進台詞,已是很明顯要告訴觀眾三十年前性少數在解嚴時期下的壓迫狀況。

    兩首插入曲

    1. 《這個世界》,蔡藍欽1987年6月辭世後所發表的作品。據導演所述,「在當年被譽為同志經典情歌」。《這個世界》在片中總共出現四次, 而且全都是Birdy起的頭,除了是定情曲以外,更可以解讀為:將王柏德對這個「壓抑我們的世界」仍懷有一絲絲期待的念頭化成歌表達出來。

    第一次出現的場合是樓梯邊的點唱機。Birdy察覺阿漢在包廂偷吻,用三毛名句隱晦回應後點了這首歌送給阿漢。這是王柏德首度發現「啊,原來這個世界上仍有人能懂我,仍有人能愛我」以後的感嘆。

    第二次出現的場合是軍歌比賽。這裡運鏡刻意聚焦兩人轉圈對視,好像全世界只剩下張王二人。「啊,真希望這個世界是繞著我們兩個轉的」Birdy用軍歌比賽偷渡自己對阿漢的情感。

    第三次出現的場合是偷完氣球。Birdy察覺晚安的意思後,原來他愛的人也愛他,狂喜在機車後座放聲大唱「我們的世界 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可惜前座的人根本沒發現。

    第四次出現的場合是魁北克的街頭。三十年後老Birdy終於能誠實面對自己的情感,所以唱完後他才能坦然說出那句「其實當時我是很愛你的」。

    2. 《擁擠的樂園》,陳昇1988年5月發表的作品,導演曾想把電影名訂為「擁擠的樂園」:亞當與夏娃的伊甸園已經太擁擠,容不下同性戀,「那麼我們自己去找個樂園吧。」

    第一次出現在阿漢的猜猜我是誰電話並貫穿到兩人共乘機車去電影院的片段。歌詞「一輩子能夠遭遇多少個春天,多情的人他們怎會了解一生愛過就一回」契合了張家漢即將萌芽的戀情。 本曲第二次出現在熱炒店Birdy故意播放給班班,兩人共享一只耳機時。背景同樣是那段歌詞,阿漢問到兩人「你們現在是在談戀愛嗎?」Birdy有意辯駁卻又無奈默認的回眸值得玩味。

  • 头像
    1只毒嗅

    抱着非常高的期待去看,结果看完太失望了,首先吐槽一下角色

    阿汉一开始被几个兄弟带出去找女生,其他几人都上了,结果就剩他没有行动,女生都主动了他还是没有反应(这时候的他还没意识到自己是同性恋),后来在浴室被几个兄弟要求殴打一个同性恋同学,差点打了下去,从这些事看出来阿汉是一个不太勇敢,容易被别人影响的男生。但遇到Birdy后释放了自己的感情,还能勇敢的说了出来。有一段在沙滩上的戏,他吻Birdy后,Birdy吻了回去,这个反应我是觉得是阿汉一直在期待Birdy能给他感情上的回应的行为,在这里阿汉这个人物的下一个行为不是应该继续激烈的吻下去吗?但是并没有!阿汉用了被否定的表情默默的趟下了?WTF??我就问问导演这段TM到底想交代和表达什么?当然除了卖肉以外。除了沙滩那段,阿汉的整个人物其实还是可以立得住的。

    好了,到了最崩溃的地方了,就是另一个男主,Birdy

    一开始王自己翻墙到校外买宵夜(那时候是违反校规的,后来还被舍监打),然后在浴室出手相助被阿汉的兄弟欺负的同性恋同学,再后来各种叛逆和大胆的行为可以判断王是一个勇敢的,我行我素的,不外乎别人看法(被阿汉的兄弟骂是同性恋,但完成不在乎)的人。虽然但是,到了后面Birdy的所有行为和之前人物性格完全不一样,30年交代Birdy为什么当初主动和阿汉疏远的原因是因为Birdy当时觉得在那个年代同性恋是不被接纳的,“说出来会没命”这句是原台词,看到这我心里一万个MMP,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看同一个电影,前面人物性格和后面人物的行为完全都不合理的。假设Birdy做的一切是为了不让阿汉以后不会收到伤害(因为那个年代不接受同性恋),但为什么在阿汉出走后Birdy还要追在阿汉后面呢(就是沙滩那段),那个时候阿汉都要放弃了,Birdy目的也达到,那你还追啥呀?后来还吻回去了?!假设Birdy真的非常爱阿汉,舍不得这份感情,那么为什么后面又不再见面了?各种矛盾,整个人物性格,行为根本都不合理的。30年后居然还TM给我整结婚了?!和班班结婚了!我#¥%@你导演全家,这是什么鬼逻辑,被人骂是同性恋他不care,他还救了一个被欺负的同性恋同学,他也是知道自己喜欢男生的,这样的人导演NTM告诉我他会结婚?还有Birdy30年后为什么去看神父,前面完全没有交代他和神父有任何的交集。

    打电话那段也是不知道想表达什么,为了虐而虐。

    最后30年后的整段戏完全没有必要存在,简直是负分,神父是来自Montreal的,照理死后应该是葬在同一个地方,但取景地却是在Niagara falls。为了区分30年前和后用了两个色调,但承接上没有任何处理,上一个画面30年前沙滩,下一个画面就是30年后的聚会,看起来就好像完全在看两部不一样的电影 非常出戏。如果用同一个场景,比如电影院门口,30年前和30年后那个对比不就出来了吗。

    应该把30年后的戏删掉,把30年前的故事交代的更加完整,起码人物本身要立得住,现在整个戏就是莫名其妙和矛盾,除了演员颜值一无是处,一个这么简单的剧情用了114分钟居然还没能交代清楚。

    看完这电影之后有感而发就写这篇影评,直到今天打开豆瓣才知道这么多人评论和点赞,我看到有些人说“你没看懂是因为你年轻不知道那年代的什么什么什么”,我现在就回应一下那些人,这个电影讲的内容其实只要你之前看过关于LGTB题材的电影基本都能get到,都是些老套路,而我所说的是针对电影拍摄技术上的问题,基本就是因为导演能力不足而导致叙事剪辑人物塑造等方面出现矛盾和混乱,电影是用镜头去交代故事的而不是纯靠观众脑补,在需要的地方可以做开发式的设计让观众自己去感受,但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再总结一下吧,给一星的确低了,改两星吧,一星给主题曲一星给演员的颜值。补一句,其它给五星的影评我看了两个,完全没有从电影本身的问题去解说,都是为了迎合读者而写,那样的五星都能出来良心不疼吗

    补:又看到有些朋友说birdy是深柜,我们首先理解一下什么是深柜,深柜就是一个人不敢对外公开/表明 ta TXL的身份(因为各种原因),所以把自己藏起来。birdy作为一个“深柜”他为什么那么勇敢的在浴室救一个TXL同学?他这时候突然就不怕被人知道了?有看过其它同样题材的电影的朋友有没有发现,如果当这个人是深柜,为了不让人怀疑自己ta不但不会救还可能加入欺凌的那群人去打那位TXL同学。还有在后面走廊被人围殴被骂是TXL,birdy没有生气也没有否认,还笑着跳了下去,这样的行为符合深柜的人设吗?他不是应该喊一句“我不是”吗?说这个birdy是深柜但配合他的行为能让人相信吗?

    还有一点就是我觉得作为观众去看电影应该客观而不是带着自己过多的情感去看。一首歌难度你只看歌背后的故事?而不去听歌的歌词编曲旋律?一部电影要用镜头去讲故事让观众有共鸣,一个悲伤的故事不一定就要经历过悲伤的人才能引出共鸣,有些人没失去过亲人,难道他们就不能在电影里找到共鸣吗?所以问题在电影本身,导演 演员 剧本等等,这个剧最大的问题就是导演的能力不足,那些给五星的影评对于拍摄技术的层面一点都不提,也不讲讲为什么给的五星,反正我觉得这片的分虚高了

  • 头像
    胡晓晨

    我看这部片子时最大的感受是,很好看,但似乎总有那么些僵硬与牵强的地方。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TW解严的时代,那是个极度恐同,会因为身份暴露而被人毒打的年代。白先勇的《孽子》所书写的,也是这个时代的人。他们只能躲在地下,偷偷摸摸的,不自觉的、悄悄的、一点点的,争取自己的命运,认同自己的选择,改变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态度。

    就这样,Birdy和阿汉认识了,懵懂的情愫在俩人心里涌动、流淌,一次次冲破禁忌的防线,一次次又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该这样,然后退回到常轨里,留下另一个在几欲喷发的感情里迷失、沉沦,为了自我认同,为了祭奠自己如史诗般感天动地的初恋而自我折磨。

    整部电影完成度不算特别好,拖沓、情节老套、过度煽情的地方都很明显,然而它也有自己闪亮的地方,那就是两个小演员很好的扎根在那个年纪里,也扎根在暧昧朦胧纠结挣扎的情愫里,很有代入感,如果你青春里也有辜负却无悔的爱,那么你一定会为这部电影而哭泣。

    然而截至目前,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已跌至7.2分并且还处于下跌的趋势,相比之下,另外一部大陆剧《上瘾》最后的豆瓣评分是8.3。

    就我个人看来,这部电影的完成度是绝对超越了《上瘾》的,然而它的评分这么低,我却觉得一点也不冤。

    为什么?

    因为时代变了。

    没记错的话,我看的第一部同志题材的电影应该是《春光乍泄》,再后来我看了《断背山》,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两部电影给我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现在想想可能是我那时觉得这两部在同性恋者在社会生活里面对自我认同的困惑展现得还不够,而是更多聚焦在了情爱的主题上?

    后来我看《平常的心》《每分钟120击》《天佑鲍比》这类电影时,我有种舒坦了的感觉,我觉得我看到了我想看的冲突。那种与社会斗争,与歧视自己的人斗争,尤其是《120击》的结尾扬骨灰那一幕,我觉得爽爆了。

    再后来我看这类题材的电影逐渐多了,自己人生也经历的多了——我做LGBT志愿者做了有三四年,但后面还是选择了退出——再回头面对《春光》《断背》这类很纯粹的电影时,我有种恍然大悟感。我觉得导演是在做减法,尤其是李安,因为他早年拍过《喜宴》,《喜宴》里早就展现过我想看到的那类思考,过了那个躁动的年纪,已经不想说跟这世界斗什么,只想在悠悠旷野里与喜欢的人放放羊,从山顶相拥着滚到山脚,对着一汪澄澈的湖面,大声喊我爱你,或者面对奔涌的瀑布,平静地对挚爱说一句,我们从头来过吧。

    从头再来,让那些垃圾的人生在看不见的角落里腐烂;从头再来,逃到一个只有我们俩的世界里去。

    恍然大悟了这份纯粹,再看《春光》和《断背》时,我哭得泣不成声。

    2018年热门的两部《谁先爱上他的》《爱你,西蒙》开始,我开始感受到一种命题作文般的不适感。而这迹象似乎早在当年看《月光男孩》的时候就隐隐有,只是到18年看这两部时感受格外强烈。

    《月光男孩》拿最佳影片的那届奥斯卡,是第一次,白人形象退位,黑人群体获此殊荣——但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德是否配位?很多话美国人不见得敢说,我们反倒可以说,那就是,这是部为了正确而正确的电影。

    不是说这部电影不好,而是说它还没有好到拿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程度。

    我觉得一部真正的好作品应该是凝视着我们这个时代,进而产生深切的焦虑,于是在创作中不断将自己的时代焦虑感呈现出来,这种焦虑可以体现在剧本立意、主题的深度上,也可以体现在对于电影本身的技术和镜头语言上。

    而一部失败的作品,一定是只会借鉴前人的成功模式——然而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大家会为这类作品叫好,于是艺术创作变成流水线生产,然而观众还浑然不知,这就可怕了。

    《爱你,西蒙》《谁先爱上他的》尤其是这样。

    就好像我高中老师教我写作文要有三段式,该怎么让论述紧紧围绕主题——这些电影也是:从发现自己的性取向,然后被歧视,抵触自己的内心,到最后恍然大悟,坦然接受自己,也得到身边人认可,中间最好再插入个早就知晓一切但不说破的长辈或知心朋友的角色,日后在矛盾爆发时发挥关键性作用:“其实我一直都知道的……”

    突然想到今天刚看到的一个吐槽: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听着像三部曲。

    然而,这三部分别来自中意泰三个国家……

    《刻》的一些剧照和海报,都能看到《请》的影子:

    当这类电影变成一种流水线式生产时,好与坏我们都有目共睹:好的方面就是,因为这类话题正在走向主流,所以才会有这些命题作文式的创作,就像每年会有无数工工整整的爱情片涌向市场一样,也就是说,同性恋,正在被大众所接受。不好的一面也在慢慢浮现,越来越多的导演学会了投时代所好,只要鼓吹的是“勇敢爱,大胆爱”,只要找的主角足够养眼,那么不用担心主题何其肤浅,都会有一堆观众叫好,我会觉得这是一种倒退,主创与观众一起在倒退,退回到一个不需要思考,只要会喊口号就行的年代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拍《春光乍泄》《蓝宇》《东宫西宫》需要莫大的勇气,我记得以前看到过相关的文章,说张国荣因为出演《春光》而在金马奖颁奖时被其他人所嘲笑。

    现如今的大环境,不再有当年的压抑,但这不该让电影创作者为了追求正确而正确。

    幸而这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豆瓣评分不断下跌,说明这类喂养不足以满足观众了,那么再接下来或许是观众对这类作品逐渐腻烦,进而导演反思,于是展现新时代新思考的同志题材电影,那才是又一轮该题材创作的高峰。

    然而我还是给出了四星,因为我真的有被里面欲望的部分给吸引啊,尤其是浴室那场戏。

    所以我理智地讲了这么多,但实际上我自己还是个失败的感性观众……


    终于还是决定开个自己的公众号:Imagine Heaven。

  • 头像
    不散
    作者: pASslosS

    就在本月初,《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成为首部票房突破1亿新台币大关的LGBTQ电影,也是台湾电影史上为数不多的几十部LGBTQ电影中票房最成功的一部。

    本片由《刺客聂隐娘》《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摄影师姚宏易担任摄影指导,杜笃之担任声音指导。在今年金马奖上,该片也荣获最佳摄影以及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两项大奖。

    电影开篇引用了《旧约 雅歌》 8章7节里的一句话:

    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

    短短一句已然隐喻了故事全局。

    故事发生在1987年,当时台湾刚刚解除了长达几十年的戒严令,但社会上变革之风依然微弱,步入了顽固而压抑的保守主义。 这种风向也依然扎根在阿汉所在的天主教学校,那里的生活与往常一样,充满了男子气概的军事化管理,讲求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以及对天主教的绝对信仰。

    暴虐的教育把这里的男孩子训练成用暴力彰显阳刚气质的男人,这意味着他们会对“不够阳刚”的男性进行羞辱和践踏。其中有一段暴力情节被描述得触目惊心,他们在公厕对一个男孩子进行了残酷的羞辱和迫害。

    阿汉Birdy在加拿大神父所管理的乐队相遇,Birdy这个名字是其本名的谐音,来自艾伦·帕克电影《鸟人》里疯癫人物Birdy,他继承了这个人物的荒谬和特质,成了学校出了名的不服管教的学生。

    而作为一个家里有着“专制父亲”和“优秀哥哥”的年轻学生,阿汉面临着许多心魔。因为成绩不好,他在高中被分入社会组,这让他受到了父亲的蔑视,因为社会组在其父辈眼中毫无前途。

    这是当时历史背景下两代人的隔阂,那个时代不仅落后于年轻一代的需求,更落后于阿汉与Birdy的需求。他们的父辈是被时代压抑和侵蚀的产物,其对人生的定义是“活着”,但阿汉这代年轻人却已经在探讨“爱情与自由”。

    在代表学校到台北参加蒋经国葬礼的旅行中,阿汉和Birdy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

    他们在街上闲逛,而早在1988年,台北街头就已经有平权人士。影片在此致敬了80年代为同性恋群体发声的祁家威先生,他被称为“台湾首位公开出柜的男同志”。

    这名祁家威先生的化身举着一个简陋的标语牌,上面写着“结婚是每个人的权利!同性恋不是病!” 这朴素而利落的笔迹,并没有如今铺天盖地的彩虹旗那般华丽,但其中之珍贵,难以用语言形容。

    在这一情节中,他遭到了执法人员的暴力对待,阿汉和Birdy下意识去帮助他,却并没有察觉到他们是“共同体”。

    这就是那个“牢笼未曾显现”的残酷年代,如今的人们可以坚韧地对抗并打破束缚,但阿汉和Birdy则是看不见笼子的笼中之鸟。

    另一贯穿于全片的线索是一首蔡兰钦的《这个世界》,他们总是反复唱着:

    在这个世界,n一点欢乐,n有一点悲伤,n谁也无法逃开。n我们的世界,n并不像你说的真有那么坏,n你又何必感慨。n用你的关怀和所有的爱,n为这个世界,n添一些美丽色彩。

    这首歌算是对年轻灵魂的鼓舞。旅行中的他们还在探索对爱情的理解,在碰触那面铜墙铁壁之前肆意想象,似乎只有在这首歌的保护下,他们的爱情才能安然绽放。

    值得一提的是,蔡兰钦于1987年去世,享年22岁。这意味着他们的爱情在最开始就已经萦绕着死亡气息。但是初恋总是伴随着对死亡的想象,所以才会热烈极致,对他们而言,无论如何都要在精神上自杀一次。

    随后,他们的确以某种方式杀死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Birdy发现自己喜欢阿汉之后便不再那么勇敢了。此时正巧学校开始招收女学生,他便交了一个女朋友证明自己是直男,他利用阿汉做了许多事,刻意去伤害阿汉的情感。

    在这种校园氛围下,爱情本来就是禁忌,而同性之间的爱情则是禁忌中的禁忌,所有的教条都在绞尽脑汁去证明阿汉的爱不是爱,只有异性恋的爱是爱,就像教父所说的,你们是“在乎”但不是“爱”。 此前神父也曾告诉过年轻学生“要活在当下,享受恋情”,可惜这句话的主语并不包括阿汉也不包括Birdy。

    有趣的是,影片对Birdy的女朋友和未来伴侣也有提及,男同志之间那个虚置的“女朋友”,是同性恋情感不可被诉说的证明。n n在剧情中,通过交女朋友来否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通过“抢女朋友”而包揽过错……这种“不可诉说”将在他们未来的人生引爆更多的悲剧。

    男同和同妻的家庭也是如此。看起来男性无需去迫害一个无辜的异性恋女性,但是社会压力会逼迫他们必须按照“正确答案”填补空缺,最终的受害者既是女性也是男性,而他们本不该因为任何错误的人牺牲自己。 落后的体制就是会让人们互相怨恨,做彼此的替罪羊,然后无穷无尽地赎罪,对人性的抹杀莫过于此。

    而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处是,当Birdy和阿汉在浴室里第一次面对了自己的激情和欲望,随后跌入了长久的悲伤。

    他们本不该有这种悲伤。

    阿汉这个人物大概有80%是基于导演柳广辉自己的经历。最初,他的目的不是拍一部同性恋电影,而是拍一部回忆初恋的影片。只不过,他的初恋恰好是一个男孩喜欢另一个男孩的故事。

    值得肯定的是,导演并没有把影片拍成关于“出柜”的滥俗故事,因为对于LGBTQ群体的真实人生来说,出柜是个“伪结局”,尽管它可以作为一种勇气的证明,但永远不会是故事的终结。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非常适合被看作台湾LGBTQ平权史的里程碑之作,因为这是一部深深植根于历史的电影。影片不仅揭露了几十年来台湾“被宣扬的开放”下的伪善,也展现了同性恋群体所遭受的全方位压抑,与此同时还回溯了台湾的LGBTQ群体已经走了多远,走得多不容易。

    导演曾说他特别希望《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能传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那里的法律仍将同性恋与罪名等同。而这两个地方之所以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们是电影主题曲的词曲作者许媛婷、佳旺陈文华的故乡。

    其实直到现在,大多数70年代生人的台湾男同性恋仍会选择一种非常低调的生活,他们暴露性取向的压力和风险都要大于年轻人。所有迟来的庆祝和平权成功后的欢腾对他们来说都有些“为时已晚”,因为他们已经被那个时代伤害,任何喜讯都只能有限地消除他们的心防。

    有人疑惑,难道同性恋之间这种轰轰烈烈的情感才算爱情吗?其实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这部影片的情感之所以如此强烈,正是因为这些情感曾被压制在深海之下,你所看到的一切是他们的情感特写,但当镜头逐渐后退,阿汉和Birdy的故事便会被那个时代遮掩抹杀到所剩无几。

    这不是一场比较同性恋和异性恋谁的爱情更加轰轰烈烈的游戏,这是对伤疤的回忆,本该发生在青春年华的爱情直到中年之后才有了续篇,而错失的岁月正是时代刻在他们身上最痛的伤疤。

    在片尾处,阿汉在酒吧看到Birdy的身影,内心挣扎着不敢前去相认,随后却又在酒吧等待数日,直到Birdy奇迹般地出现。

    他们不够幸运,也不能轻而易举地从中恢复,但他们的故事肯定了平权的意义,那就是不要再让这种创伤延续下去。

  • 头像
    惘然

    同志电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资源下载的那天,仿佛gay圈盛事。

    这电影今年9月30日在台湾上映,当天就成为台湾开片的票房冠军。最终,总票房夺得今年台湾地区第二名。

    我们当然不可能公映……一直只能看到预告片,听到卢广仲的同名主题曲,在MV里猜测一点剧情。

    终于等来了资源。结果豆瓣评分就迅速从8.4掉到了7.1。

    第一, 这一推迟,它就落在了同样讲初恋的泰剧《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之后。珠玉在前,《刻》前半段的少年部分很难再超越。

    第二, 很多人更不满意电影后半段中年部分,仿佛狗尾续貂,一扫前面的少年清新。

    但,也许导演本来就不是只想拍一部青春片,就想要讲更多。于是才把两个男孩的恋爱故事放在1987年台湾刚刚解严的特殊年代展开;于是,才要讲他们30年后的命运和相遇;于是,我们才在电影最后的字幕里看到了“史料顾问”祁家威的名字……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和之前的同志影视剧《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看名字像三胞胎)一样,也是讲述一个男孩对同性的苦恋。但不同的是,《刻》中张家汉喜欢上的男生王柏德并不是直男,而是深柜。为了掩藏自己的身份,他不但拒绝了张家汉的爱,还和女生班班恋爱结婚……

    中年张家汉终于联系上前同妻班班,聊到前夫王柏德,班班说:“后来我才懂,喜欢一个男生,是与生俱来的。早知道我就不努力了,害了我一生,也害了他。他妈的!”

    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做深柜?

    也许这才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导演想要讲的东西。

    2017年5月24日,当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公开表示《民法》不保障同性婚姻乃是违宪后,我写过一篇《就算全社会都接受了同性恋……你就一定能过好了吗?》。当时我的眼睛还是向前看的,觉得这是一个希望,一个突破,一个新生活的开始,而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迎接新一阶段的考验?

    当然后来我知道,我还是过于乐观了一点……

    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说的则是我们为什么要争取同志权益?为什么要争取“婚姻平权”?以及在2019年5月24日台湾同性婚姻合法化前,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有一幕是张家汉和王柏德在台北看到一名年轻的男子穿着婚纱,高喊着支持同性婚姻的口号,随即就被便衣民警押走了。

    这个人就是本片的“史料顾问”祁家威,也被称为“台湾同志权益运动之父”。

    1986年,祁家威独自举办“国际”记者会,向全台湾出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他说:“我没什么钱,我就在麦当劳办。麦当劳店长很生气啊。反正我点了20杯果汁付过钱了嘛。但是有闪光灯在那边她就很不爽,希望我以后不要在那边办了。”举步维艰。

    记者会上,祁家威发表了《对社会大众及同性恋者的恳切声明及呼吁》,内容包括大众传播不要刻意丑化同性恋者,同性恋性行为时务必使用保险套……

    当时台湾仍在戒严,投身同志权益事业的祁家威很快被扣押,他后来回忆:“虽失去自由五个多月(162天),却间接促成了隔年的全面解严,足堪告慰。”

    之后,祁家威做过防艾义工、参加了无数场同性恋平权活动、请愿要求立法同意同性婚姻、提请与同性结婚遭拒后不断申诉……一直为台湾的同志运动奔走至今。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当张家汉苦于自己为何会爱上同性、不知该怎么办时,他去问了那个同志学弟。这个学弟因为出柜,在校园里遭到各种霸凌。

    2000年4月20日,就读国中的15岁少年叶永志在下课前5分钟提早离开教室去上厕所,之后被发现倒卧血泊中,送医后不治。此前叶永志就因为举止女性化常被班上同学霸凌,还被要求脱下裤子……

    “叶永志事件”成为促发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关键。

    蔡依林的《玫瑰少年》唱的就是叶永志的故事。歌词写道:“你并没有罪/有罪是这世界……别让谁去改变了你/你是你/或是你/都行……你的控诉没有声音/却倾诉更多的真理/却唤醒无数的真心。”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张家汉曾在公园见到一个寂寞的同志老人,这个老人妄图从他年轻的肉体上得到慰藉……

    台湾作家白先勇在小说《孽子》中写:“在我们的王国里,只有黑夜,没有白天。天一亮,我们的王国便隐形起来,因为这是一个极不合法的国度:我们没有政府,没有宪法,不被承认,不被尊重,我们有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国民。” 这个“王国”就是台北新公园(现已改名为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在曾经的那个年代,出柜就有可能意味着被逐出家园、校园,同性恋者只能埋头做深柜,只能到新公园里寻找同类。

    2003年,台湾举办第一届同志大游行,活动的出发点就特意选在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但那一年的参加人数只有1000多人,不少同志即便知道游行也不敢走出来参与……

    当然,后来台湾同志游行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勇敢站出来,骄傲做自己。

    2010年高雄同志大游行上,叶永志的母亲现身,她说:“我很高兴见到你们,孩子们,你们要勇敢,天地创造你们这样的一个人,一定有一道曙光让你们去争取人权,要做自己,不要怕。”全场哭成一片,她又说,“你们不要哭,哭会显得我们懦弱,我们没有错,我们要向着阳光,去争取我们的权力。”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最后,时间流逝,张家汉和王柏德都变成了沉重的中年人,他们在异国他乡重逢。他们来此是因为当年学校唯一愿意听他们心声的加拿大神父去世。神父的爱人,也是同性。

    2015年10月25日,巩俐的经纪人曾敬超在台北因癌症病逝,年仅55岁。曾敬超从病发到过世只短短不到一个月,他去世前曾希望将财产留给与自己相濡以沫35年的同性伴侣、法籍教授毕安生。结果因为两人在法律上没有婚姻关系,家人将曾敬超的财产进行了转移。

    2016年10月16日晚,68岁的毕安生从自家阳台坠楼身亡。

    后来毕安生的学生李晏榕在文章中写道:“为了所有相爱到彼此陪伴所终的人,能够不需要担心自己与另一半共享的一切被夺走,能够在另一半的病榻之前,为自己所爱的人作最后的医疗决定”,她呼吁同志婚姻能够早日合法化。“35年的共同生活,只因为没有婚姻关系,到了最后还是任人宰割。”

    李晏榕透露,毕安生的遗愿是希望自己过世后能和曾敬超的骨灰混在一起,撒入大海。

    毕安生之死引起台湾同志群体的震动,导致当年的同志游行人数创历史新高。

    在郭强生的小说《断代》中,他写道:“这个世界到今天只走到了青春健美的男孩们高呼同志无罪,没有人可以告诉他们接下来该怎样面对老与丑、病与残。”


    随即,时间也就进入到2017年,这一年的5月24日,台湾释宪结果公布。台湾有望成为亚洲首个认可同性婚姻的地区。

    2019年5 月 22 日,台湾领导人蔡英文正式签署同婚专法(正式名称为《司法院释字第 748 号解释施行法》)并宣布实施。从此台湾同志婚姻合法化。接着,蔡英文写了一封信给祁家威,希望把自己签署法案的笔送给他。祈家威拿到之后,决定用来给予新人祝福。

    这便是台湾同志运动的30年,也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的时间跨度30年。

    30年后,人到中年的王柏德才敢告诉张家汉,当年他也是爱他的。

    他选择做深柜,因为“那时候只要谁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肯定没命。”因为他觉得如果两个人真在一起,“结局会更惨”。于是他拒绝承认真实的自己,拒绝承认自己的真心,拒绝了少年张家汉的爱。甚至以为这样会是对对方的保护,以为这会是自己的牺牲,而牺牲可以换来给对方的成全……

    他以为可以一直躲藏,泯然众人。甚至以为不做真实的自己不是一种扭曲,而是一种“纠正”……

    他有他的害怕和怯懦,也有他的无奈和悲哀,甚至有他的善意和……给别人带来的伤害。

    脱离了社会制度和生活环境谈出柜显然是勇敢的,但并非是合理的。娜拉要出走,娜拉出走之后呢?

    台湾同志艺人蔡康永说,因为自己出柜了,很多人就会在出柜前征求他的意见。“出于理性考虑,我通常会拦住他们;但站在孤单的立场,我又很希望很多人陪我。”最后,蔡康永往往会劝对方放弃:“我还是会担心,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我经历的事情……我唯一能够做到的事,就是向爸爸妈妈证明我们不是妖怪,我们可以很好地活在世界上。”

    也许我们越来越好,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好。同样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好了,我们才能够越来越好。

    《刻在你心上的名字》导演柳广辉也是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得到了勇气,才决定向母亲及身边的亲友出柜。他说其实特别希望《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能传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因为那里是该片主题曲词曲作者许媛婷、佳旺和陈文华的故乡,因为,那里的法律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罪名。

    2018年我曾去澳大利亚看悉尼同志游行(《亲历40届悉尼彩虹狂欢节现场:嗓子哑了,手臂酸了,收获了无数汗水、热情、拥抱、亲吻》),那时候他们也刚通过了同性婚姻法案。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游行现场的精彩,还有平时走在街头、海滩,那些牵手漫步的同志情侣,他们自然健康,平和大方,没有人会拿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没有人会指点他们的生活……他们当然不是深柜,但也可能并不需要出柜,因为他们一直就走在阳光下。

    2017年5月24日,台湾释宪结果公布后的记者会上,祁家威说:“我看到这个释宪文,就感觉自己变成一只鸟,因为我雀跃无比。”

    记者问他:“那伴侣怎么说?”

    祁家威答:“他噢,他叫我今天早点回家!”

    对于他们,这也不过就是普通平凡的一天。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