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白客张本煜小爱柯达孔连顺刘循子墨
类型:喜剧短片国产导演:刘循子墨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6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8.2分热度:4 ℃ 时间:2023-04-23 16:49:4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看见有很多说第二季感觉不如第一季好看的,也确实,相比第一季,第二季的很多的梗都猜的到。但是真的会尴尬?觉得尴尬的人,你们的笑点可真的高,这样的笑点喜剧已经不适合你们了。
第二季为什么不如第一季?首先大部分的人都看过第一季,甚至不止一遍,有的甚至看过十几遍!印象如此深刻再加上被高度追捧的前作,导致第二部在开拍之初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有一定水平的下降就会被人指出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其次,经过了第一季大家对万和的常见的套路和梗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基本上只要出现重复的或是相似的,很容易猜到后续。而第二季承接第一季的套路,全新的梗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因此新鲜劲就没有了。
失望在所难免,但是说江郎才尽的是不是有点绝对呢(没脑子呢)?
江郎才尽是什么意思?不需要查字典也应该明白这个词的重量吧。你们有没有想过创意的思潮也有厚积薄发,也有高低谷峰。主创们的才华已经在第一部展现的淋漓尽致了,但这样的爆发随后伴随的是低潮,但是万和也没有把这个作为借口,第二部用心程度上我觉得要更胜第一季,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细节,或者歌词改编,bgm的选择,无处不在的用心。
所以那些忽略这些一切,无脑评论江郎才尽的,尴尬的,真的很恶心。无视一切别人努力在做的,无视所有优秀的,只抓着很片面的,坏的,不那么好的东西使劲放大。
也许有一天万和疲惫了,做不动了。理智的说,这一天迟早会来。
但不是今天!!!
如果说是《万万没想到》让我下载了优酷,那么《报告老板》系列就是让我留在优酷的理由。n
《报告老板》系列出品于万合天宜,由一个个几分钟的迷你剧构成。虽然每集不到10分钟,但评价却非常高,在豆瓣的站内评分曾一度高达8.6分。
讲述的故事其实就是一家公司里的员工,在迷糊老板的带领下,如何凭借自身的创意和想法,对电影情节重新加以独特的理解,满足客户千奇百怪的需求。n
而整个系列的主旨实际上贯穿着一种调戏烂片、解构经典的手法。n
解构主义原本是一个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而后来则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文学批评和电影批评方面。
而要想知道什么是解构,我们就必须要知道什么是结构。
打个比方,电影无非就是由镜头、情节和声音等组合起来的,任何意义的表达都要通过这几个手段,而如果我们将一种意义的生产过程视作建构行为,实际上就把我们引向了一种新的电影阐释模式。如果我们用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电影本身一定是有着属于他自己的意义的。那我们就会想这是个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它表现了什么?为什么创作者要这样处理?这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意义?
但解构主义者们就不以为然,我们自己看的电影我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为什么这部电影是这样,而不能是那样。如果那样,那又会怎么样。这就是一种解构主义的观点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问题的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因此根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和固定的意义。解构主义者们试图运用“解构”的方式消除人们对一部文学作品、一种社会现象的固定认识。
总而言之,“解构”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提倡多元化、提倡多角度理解、消解权威、分解结构、推崇大众狂欢,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此处有引用知乎用户“陈柏龄”的答案,感谢)
而这与《报告老板》的初衷实质上是一样的,《报告老板》的导演刘循子墨曾经说:“希望通过每一集不同的改编,带给观众喜悦的同时,还能够传播一种快乐的正能量。”《报告老板》不仅故事中的主角都是普通人,而且选用的演员也没有大牌,正是提倡着一种大众娱乐的精神。n
在《报告老板》的眼里,根本就没有不能解构的电影。任何作品,都可以拿来重新赋予它新的意义。尽管这样,却也经常遭到亵渎经典的指责。
比如在第二季的第二集中,万合天宜团队改编了央视版的《三国演义》,其中有一个场面非常有争议,那就是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时居然在拜关公,关羽自己在说到“关二爷”的时候甚至愣了一下。而这个场面居然被台媒嘲讽了……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报告老板》的主打本来就是这种换个方式重新演绎经典。在这种重新翻拍经典的过程中,就已经是对影片本来的结构进行解构然后再重塑,原本的意义就得退居二位了。而在重塑的过程中,新的故事又融合了社会热点进行调侃,再赋以整个团队搞笑幽默的加工,会使得故事更有时代特征。
比如说第二季第四集中,通过重新刻画《何以笙箫默》中何以琛的形象,嘲讽了网络上对男人要求过高的畸形审美。而在第五集中,翻拍了《热血高校》,以一种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在社会中经常被遗忘的技校青年的热血。他们这种现实与电影结合的方式,实际上也是一种价值观的解构,通过刻意设计的夸张剧情,质疑那些被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价值。这就是“解构精神”的核心,从不迷信权威。
除此之外,《报告老板》还解构了传统的广告模式。传统的广告一直被观众所深恶痛绝,广告本身没有任何趣味,还影响了他们对正片内容的观看。因此有时候在电视剧中做广告甚至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但是自《万万没想到》开始,万合天宜独创了正大光明的广告植入模式,在每集的刚开始就以几段精心设计的搞笑广告词来引爆笑点。而由于《报告老板》特殊的体裁,每个前来翻牌电影的广告主实际上都是现实中真的来做广告的,这样就可以将广告和剧情真正意义上的融为一体,自然受到广大广告主的青睐。此外,结尾的花絮也会为广告主特意编写段子,增加额外的笑料。这种直接告诉观众广告就是广告的方式,无疑也是一种创新,更是对传统广告的一次改变。这样不仅让观众爱看,广告商认可,投资方赞成,又能增加自身内容和笑料,这正是一个观众、广告商、投资方、内容方都获利的四赢模式。
《报告老板》的野心其实很大。在第二季中,他们增加了很多元素,翻拍的电影类型变多了,恐怖片、战争片、童话故事等都有着自己的尝试。在制作上,画面和特效做得精致了,时长也大大增加了。而在第二季中,他们不仅继续保持着自己一贯的风格,甚至在翻拍的电影之外,增加了老板与儿子争权这个独立的主线故事,丰富了在第一部中比较弱化的剧情,使整个系列看起来更有连贯性和可看性。
可以说,《报告老板》不仅在解构,同时自己也在从事着建构的工作。
《报告老板》即便是一个网络上的喜剧,但我认为它绝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崭新的形式。万合天宜团队始终在现实和无厘头中探索着一种平衡,既能让它保持搞笑,又能不脱离现实的土壤,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而这也是它在网络上能够得到重大欢迎的原因之一。
最初看万万没想到的时候,我24岁,在深圳城中村租房子,每天奔波劳碌跑新闻,周末终于有时间休息,窝在沙发里,舒舒服服地跟着万万没想到唱着“啦啦啦啦啦”。
白客,孔连顺,子墨,本煜,叫兽,陪着我度过了一整年的周末。冬天加个毯子,暖暖冰冷的脚。夏天的时候,房东的空调总是轰隆隆响个不停,关了吧又热得要命。买的食物必须当天吃完,因为房东不肯修那个20岁了的老冰箱,因此我很少开火做饭。
妈妈说,一个家的中心在厨房,有烟熏火燎,这才是家的味道。
26岁末,我搬了家,搬到了关外,虽然通勤辛苦,但是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为了多赚钱,我连周末也牺牲了。再也没看过万星人的作品。
那一年,万星人们拍了大电影,我特意买了票去看,剧情什么的一般吧,但是大家一起跟着电影唱“啦啦啦啦啦”,挺开心。
后来,跑娱乐的记者还帮我要到了白客的签名,再之后的第6次搬家之后,搞丢了。
欢乐和相聚总是短暂的。
报告老板是万万没想到之后的高潮,三国改编,小时代改编,美国队长,都非常精彩。我看到了诚意与热情,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白客的fox改编歌曲?以及本煜的freestyle?还有贴膜boys?
再之后呢?打着屌丝标签崛起的万星人们,可能因为粉丝越来越多,野心也越来越大,再也不满足于做个屌丝,他们大概想爬上去,想演大电影,不想再做屌丝剧(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他们做的比现在的不少所谓“搞笑”要好看得多,现在很多节目其实是不动脑子也毫无诚意的,演员没有作品,歌手没有作品,大家一起装疯卖傻。)。
后来呢?白客开始在很多电影里露个脸,叫兽忙于各种合作,至于其他人,再也看不到那种闪闪发光的东西。从日和漫画到万星人阶段的那种自我投入笑中带泪的普通屌丝的纯粹。他们已经不再是这个阶段,也不再是这个阶层,心情变了,所以万星人的时代结束了。吧?
再后来,我看了孔连顺的TED演说,很有趣,然后我想,万星人时代的结束,对这些人来说是好事情,他不可能一辈子演男版小龙女,白客也不能一辈子隅于王大锤。我们,也不可能一辈子做居无定所的人,不可能一辈子不买属于自己家的空调和冰箱。
29岁,我搬到了深圳更偏僻的地方,买了房定居了下来,打开窗子,是一片青山,夏天的晚上会听到许多青蛙叫。而家里的第一件家具是冰箱。我想20年都不挪动它。
重温报告老板,发现有的地方的确看不下去,但经典的好看的贱的逗闷子的片段,依然让我想起几年前那个很冷的冬天,我住在城中村,邻居的窗子触手可及。
感谢万星人,帮我摆脱过那么多孤独寂寞冷。然后,再见。
小巷人家
外科风云
永夜星河
火线三兄弟
陈情令
一起长大的约定
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
播放指数:13978℃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看见有很多说第二季感觉不如第一季好看的,也确实,相比第一季,第二季的很多的梗都猜的到。但是真的会尴尬?觉得尴尬的人,你们的笑点可真的高,这样的笑点喜剧已经不适合你们了。
第二季为什么不如第一季?首先大部分的人都看过第一季,甚至不止一遍,有的甚至看过十几遍!印象如此深刻再加上被高度追捧的前作,导致第二部在开拍之初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有一定水平的下降就会被人指出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其次,经过了第一季大家对万和的常见的套路和梗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基本上只要出现重复的或是相似的,很容易猜到后续。而第二季承接第一季的套路,全新的梗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因此新鲜劲就没有了。
失望在所难免,但是说江郎才尽的是不是有点绝对呢(没脑子呢)?
江郎才尽是什么意思?不需要查字典也应该明白这个词的重量吧。你们有没有想过创意的思潮也有厚积薄发,也有高低谷峰。主创们的才华已经在第一部展现的淋漓尽致了,但这样的爆发随后伴随的是低潮,但是万和也没有把这个作为借口,第二部用心程度上我觉得要更胜第一季,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细节,或者歌词改编,bgm的选择,无处不在的用心。
所以那些忽略这些一切,无脑评论江郎才尽的,尴尬的,真的很恶心。无视一切别人努力在做的,无视所有优秀的,只抓着很片面的,坏的,不那么好的东西使劲放大。
也许有一天万和疲惫了,做不动了。理智的说,这一天迟早会来。
但不是今天!!!
如果说是《万万没想到》让我下载了优酷,那么《报告老板》系列就是让我留在优酷的理由。n
《报告老板》系列出品于万合天宜,由一个个几分钟的迷你剧构成。虽然每集不到10分钟,但评价却非常高,在豆瓣的站内评分曾一度高达8.6分。
讲述的故事其实就是一家公司里的员工,在迷糊老板的带领下,如何凭借自身的创意和想法,对电影情节重新加以独特的理解,满足客户千奇百怪的需求。n
而整个系列的主旨实际上贯穿着一种调戏烂片、解构经典的手法。n
什么是解构?
解构主义原本是一个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而后来则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文学批评和电影批评方面。
而要想知道什么是解构,我们就必须要知道什么是结构。
打个比方,电影无非就是由镜头、情节和声音等组合起来的,任何意义的表达都要通过这几个手段,而如果我们将一种意义的生产过程视作建构行为,实际上就把我们引向了一种新的电影阐释模式。如果我们用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电影本身一定是有着属于他自己的意义的。那我们就会想这是个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它表现了什么?为什么创作者要这样处理?这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意义?
但解构主义者们就不以为然,我们自己看的电影我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为什么这部电影是这样,而不能是那样。如果那样,那又会怎么样。这就是一种解构主义的观点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问题的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因此根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和固定的意义。解构主义者们试图运用“解构”的方式消除人们对一部文学作品、一种社会现象的固定认识。
总而言之,“解构”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提倡多元化、提倡多角度理解、消解权威、分解结构、推崇大众狂欢,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此处有引用知乎用户“陈柏龄”的答案,感谢)
而这与《报告老板》的初衷实质上是一样的,《报告老板》的导演刘循子墨曾经说:“希望通过每一集不同的改编,带给观众喜悦的同时,还能够传播一种快乐的正能量。”《报告老板》不仅故事中的主角都是普通人,而且选用的演员也没有大牌,正是提倡着一种大众娱乐的精神。n
《报告老板》解构了什么?
在《报告老板》的眼里,根本就没有不能解构的电影。任何作品,都可以拿来重新赋予它新的意义。尽管这样,却也经常遭到亵渎经典的指责。
比如在第二季的第二集中,万合天宜团队改编了央视版的《三国演义》,其中有一个场面非常有争议,那就是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时居然在拜关公,关羽自己在说到“关二爷”的时候甚至愣了一下。而这个场面居然被台媒嘲讽了……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报告老板》的主打本来就是这种换个方式重新演绎经典。在这种重新翻拍经典的过程中,就已经是对影片本来的结构进行解构然后再重塑,原本的意义就得退居二位了。而在重塑的过程中,新的故事又融合了社会热点进行调侃,再赋以整个团队搞笑幽默的加工,会使得故事更有时代特征。
比如说第二季第四集中,通过重新刻画《何以笙箫默》中何以琛的形象,嘲讽了网络上对男人要求过高的畸形审美。而在第五集中,翻拍了《热血高校》,以一种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在社会中经常被遗忘的技校青年的热血。他们这种现实与电影结合的方式,实际上也是一种价值观的解构,通过刻意设计的夸张剧情,质疑那些被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价值。这就是“解构精神”的核心,从不迷信权威。
除此之外,《报告老板》还解构了传统的广告模式。传统的广告一直被观众所深恶痛绝,广告本身没有任何趣味,还影响了他们对正片内容的观看。因此有时候在电视剧中做广告甚至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但是自《万万没想到》开始,万合天宜独创了正大光明的广告植入模式,在每集的刚开始就以几段精心设计的搞笑广告词来引爆笑点。而由于《报告老板》特殊的体裁,每个前来翻牌电影的广告主实际上都是现实中真的来做广告的,这样就可以将广告和剧情真正意义上的融为一体,自然受到广大广告主的青睐。此外,结尾的花絮也会为广告主特意编写段子,增加额外的笑料。这种直接告诉观众广告就是广告的方式,无疑也是一种创新,更是对传统广告的一次改变。这样不仅让观众爱看,广告商认可,投资方赞成,又能增加自身内容和笑料,这正是一个观众、广告商、投资方、内容方都获利的四赢模式。
《报告老板》的野心其实很大。在第二季中,他们增加了很多元素,翻拍的电影类型变多了,恐怖片、战争片、童话故事等都有着自己的尝试。在制作上,画面和特效做得精致了,时长也大大增加了。而在第二季中,他们不仅继续保持着自己一贯的风格,甚至在翻拍的电影之外,增加了老板与儿子争权这个独立的主线故事,丰富了在第一部中比较弱化的剧情,使整个系列看起来更有连贯性和可看性。
可以说,《报告老板》不仅在解构,同时自己也在从事着建构的工作。
《报告老板》即便是一个网络上的喜剧,但我认为它绝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崭新的形式。万合天宜团队始终在现实和无厘头中探索着一种平衡,既能让它保持搞笑,又能不脱离现实的土壤,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而这也是它在网络上能够得到重大欢迎的原因之一。
最初看万万没想到的时候,我24岁,在深圳城中村租房子,每天奔波劳碌跑新闻,周末终于有时间休息,窝在沙发里,舒舒服服地跟着万万没想到唱着“啦啦啦啦啦”。
白客,孔连顺,子墨,本煜,叫兽,陪着我度过了一整年的周末。冬天加个毯子,暖暖冰冷的脚。夏天的时候,房东的空调总是轰隆隆响个不停,关了吧又热得要命。买的食物必须当天吃完,因为房东不肯修那个20岁了的老冰箱,因此我很少开火做饭。
妈妈说,一个家的中心在厨房,有烟熏火燎,这才是家的味道。
26岁末,我搬了家,搬到了关外,虽然通勤辛苦,但是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为了多赚钱,我连周末也牺牲了。再也没看过万星人的作品。
那一年,万星人们拍了大电影,我特意买了票去看,剧情什么的一般吧,但是大家一起跟着电影唱“啦啦啦啦啦”,挺开心。
后来,跑娱乐的记者还帮我要到了白客的签名,再之后的第6次搬家之后,搞丢了。
欢乐和相聚总是短暂的。
报告老板是万万没想到之后的高潮,三国改编,小时代改编,美国队长,都非常精彩。我看到了诚意与热情,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白客的fox改编歌曲?以及本煜的freestyle?还有贴膜boys?
再之后呢?打着屌丝标签崛起的万星人们,可能因为粉丝越来越多,野心也越来越大,再也不满足于做个屌丝,他们大概想爬上去,想演大电影,不想再做屌丝剧(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他们做的比现在的不少所谓“搞笑”要好看得多,现在很多节目其实是不动脑子也毫无诚意的,演员没有作品,歌手没有作品,大家一起装疯卖傻。)。
后来呢?白客开始在很多电影里露个脸,叫兽忙于各种合作,至于其他人,再也看不到那种闪闪发光的东西。从日和漫画到万星人阶段的那种自我投入笑中带泪的普通屌丝的纯粹。他们已经不再是这个阶段,也不再是这个阶层,心情变了,所以万星人的时代结束了。吧?
再后来,我看了孔连顺的TED演说,很有趣,然后我想,万星人时代的结束,对这些人来说是好事情,他不可能一辈子演男版小龙女,白客也不能一辈子隅于王大锤。我们,也不可能一辈子做居无定所的人,不可能一辈子不买属于自己家的空调和冰箱。
29岁,我搬到了深圳更偏僻的地方,买了房定居了下来,打开窗子,是一片青山,夏天的晚上会听到许多青蛙叫。而家里的第一件家具是冰箱。我想20年都不挪动它。
重温报告老板,发现有的地方的确看不下去,但经典的好看的贱的逗闷子的片段,依然让我想起几年前那个很冷的冬天,我住在城中村,邻居的窗子触手可及。
感谢万星人,帮我摆脱过那么多孤独寂寞冷。然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