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寺尾聪倍赏美津子根岸季衣原田美枝子伊崎充则中野聡彦头师佳孝井川比佐志碇矢长介笠智众马丁·斯科塞斯油井昌由树山下哲生铃木美惠中岛书天田益男木村荣渡边哲宫坂广伊藤敏八姿晴香速水典子高桥彩香小野真弓本间文子东乡晴子七尾伶子殿村史夏木顺平志村幸江音羽久米子
类型:剧情奇幻导演:黑泽明本多猪四郎 状态:HD 年份:1990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8.7分热度:5 ℃ 时间:2023-04-15 21:05:13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别碰脏钱
闪电战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09℃
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实在很复杂,原因是居然在网上看到那么多对《梦》表示批评,甚至是诋毁的文章。什么“黑泽明真的不是那种会拍梦的导演”,什么“就象一个很清秀的女孩因为结婚而化一种浓的让人恶心的妆一样”,什么“黑泽明已经江郎才尽”……
说白了,讲出这样的话的人大多实在是厚颜无耻之徒,这话或许重了,但绝不过分。什么是梦?谁是会拍梦的导演?谁敢说自己做的梦都像《穆荷兰道》一样匪夷所思?谁敢说自己做的梦会是达利画的那副模样?难道拍梦就一定要拍成《一条安达卢狗》那样叫人无从解释才叫梦么?不要自作聪明以为另类吧,你们以为你们批评大师就和大师比肩了么?那不过是矫饰的空虚,不过是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狮子后的自得,可悲而可鄙。这便如二三十年代高长虹辈之批评鲁迅,实在不是鲁迅写得不好,乃是批鲁迅容易引人注意……
追根究底,“梦”实在是一个极私人的东西,某种意义来说每个人的梦都有其不同的模式,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想象中梦应有的姿态。我自己很喜欢夏加尔的画,那么纯净而和谐,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自己的梦会是那样。但毕竟那不可能,说实话自己的梦实在是平庸的可以,有时候甚至很惭愧:“怎么会作这么无聊的梦呢?”就是这样。和我交往的朋友们,(除了一位朋友,她倒是经常做些匪夷所思的梦,而且居然每次都能完整记住,点滴不漏地告诉我,当然也并非什么了不起的梦)大都和我一样每天做的都是和日常一样平庸的梦。既然如此,从情感上来说黑泽明想做怎样的梦都未尝不可嘛,不是么?
其实黑泽明已经很明白的在片子一开始的时候告诉我们:“曾经作过这样的梦……”。显然是在以第一人称讲故事的姿态,将一切缓缓道来。这第一个梦是关于传说的,实际上也就是黑泽明对民俗和传统的反思。天空突然下起了太阳雨,林木苍天的森林里,狐狸在进行秘密的婚礼。黑泽明用了很大的笔墨细细描写狐狸的婚礼队伍如何小心地前进,结果还是被懵懂的少年看见。把狐狸们的煞有介事和她们小心翼翼的动作放在一起,颇为怪异,我以为是黑泽明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繁文缛节的一种讽刺。然而更为怪异的是吓的跑回家的少年竟被自己的母亲拒之门外,原因是他看到了狐狸的婚礼,触犯了禁忌,必须向狐狸道歉,甚至准备自裁!这种事乍看之下颇难置信,但是在日本却是真实发生着。不仅仅成年的武士在犯错之后会切腹,未成年的孩子也会被要求切腹谢罪。我曾今读到过左近、内记和八磨三兄弟的故事。左近、内记因为刺杀家康未遂被捕。家康赏识他们的勇气,赐他们全家男子自裁,包括当时年仅八岁的八磨。两个哥哥怕弟弟年纪太小没有办法完成切腹,想让他先切。但八磨从未见过切腹,他们便演示给他看。看过哥哥们切腹之后,小八磨毫无惧色,干净利落地完成了切腹,这个故事在日本传为美谈。关于自杀,很多日本作家和导演都有过深刻的思考,比如三岛由纪夫和小林正树。曾在世谷宅中,割腕二十一处企图自杀的黑泽明显然也是对自杀情有独衷的日本人之一。影象告诉我们当孩子带着匕首来到狐狸的故乡,山花怒放,彩虹如拱……这意味着什么呢?何以去自杀的孩子会看到这般天堂般的美景呢?黑泽明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提示。
我猜想,那美丽乃是死后的风景!
“死去,睡去……
在死的沉睡中可能有梦。
啊,这就是个阻碍:
当我们摆脱垂死之皮囊,
在死之长眠中何梦将来?”
这是莎翁的《生与死》。翻译得很僵硬,离原诗的风采极远,但相信谙熟莎士比亚的黑泽明对此绝不会陌生。
第二个梦是关于桃花的,其实仍旧涉及日本民俗。三月三日是日本的女儿节,因为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又称为“桃花节”。在这天女孩们大都会采摘桃花来庆祝,还会接到雏偶人作为礼物。雏偶人在雏坛上大约摆饰一个月后,才被小心翼翼地收存起来,等到第二年时再拿出来重新摆饰。因此凡是诸侯大名的世家,雏偶人都有几百年的历史。雏坛上不仅有天子与太后,第二阶以下还有女官、负责奏乐的五雏童、侍从、听差等,家具日用品也不能少。桃花和雏偶人也就是这第二个梦的主角。少年看到的女孩,是桃花林里唯一没有被砍伐的桃树的精灵。之所以免遭砍伐,是因为她太还太小,不适合砍伐来装饰。同样是女儿节,人类的女孩享受种种的祝福,而桃树的女儿却要忍受丧亲的痛苦。桃树的女儿很羡慕人类女孩,却也控诉人类的罪行。他领少年到桃林里倾听桃树家族的申诉。作为八十多岁的老头,黑泽明的想象力还是蛮丰富的。他将雏偶人和能乐结合起来,将桃林想象成雏坛,打造了这极有日本味道的一幕,也显示了他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眷恋和向往。少年的形象应该是个先知,只有他看到了桃树的女儿,他想告诉其他人,可身边的人却视而不见。他很痛苦,因为他希望留住满圆春色,却无法阻止人们砍伐桃林;他梦见桃花盛开,睁开眼,看到的却是断臂残枝……这是先知的苦恼,也是人类全体的罪!所以少年哭了,黑泽明哭了。老人希望少年能代表人类的新一代,不再漠视自然,能够珍惜它们,不让美丽的自然在身边消失……
第三个梦,剑锋急转,一改前面的明亮多彩,画面变得阴沉寒冷。伴随沉重的喘息,近景镜头逐渐拉至中景,暴风中的压迫感透过银幕,令人窒息。极度的寒冷和这种窒息感冲决了登山队员的心理底线,大家开始怀疑、争吵、指责……领队是唯一仍保有一丝清醒的人,他努力排除大家的疑惑,鼓励大家继续前进,他知道在暴风雪中休息一下,就将永远休息下去。但是艰难维系的执着精神并不能缓解身体的疲乏和寒冷,队员们一个个倒下,领队也终于松开了手中的绳索。到这里,梦的主题已经显露无疑,这是个关于意志的梦。黑泽明说:“我喜欢这样的天气,不是烈日盛夏,就是严冬酷寒,不是倾盆大雨,就是风雪交加。”他是位充满阳刚之气的导演,再强的风雪也绝不会将他打倒。迷蒙的意识中一位白衣女子翩然而至,她温柔的安抚早已困乏不堪的肌肤,“雪是温的冰是烫的”的声音一遍遍在耳畔重复,领队也快昏迷了。“蔑视死是勇敢的行为,然而在生比死更可怕的情况下,敢于活下去才是真的勇敢!”他最终推开温柔的死亡,从死手中夺回了生。人其实是很脆弱的动物,我们的肌体较之其他的动物猛禽远为虚弱,但我们有意志。突然想起《乞利马扎罗的雪》,乞利马扎罗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山上有座为上帝修建的庙宇,而在庙宇旁,有只已经冻僵风干的豹子。海明威说:“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其实没有豹子会真的在山峰上冻死,因为他们不会来这没有食物,不能生存的地方。来了,并且征服这些高峰的,只有人。他们最终会留下一些冻僵风干的丰碑,带走别样的风景和征服的快乐……
看到第四个梦时,我脑海里闪过了普希金的一句诗,诗的名字也叫《梦》——“梦对他不是喜悦,而是痛苦。梦神没有在他疲倦的眼皮,以沉重的手指洒下罂粟”
……
(文章没有连续写完,当时的感悟如今已经淡忘了。本想写完再贴出来的念头,恐怕不能实现,很遗憾……现在先把残篇留在这里,以免连这文章本身都忘记了。这就是所谓“立此存记”了。)
2006.8
太阳雨和桃园之梦:最唯美的两个梦境。孩子眼中的世界永远是美好而神秘的。狐狸结婚和桃树精灵的舞蹈都可圈可点。孩子即使遇到了悲惨的事情,但结局总有一线希望或生机——向狐狸谢罪的孩子看到的彩虹,以及被砍伐得一棵不剩的桃园里出现的小桃树。童年多好,做的梦也如此美妙。
风雪和士兵之梦:直面生与死的两个梦。当我们长大成人,足够承担起自己的生命,我们也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当死神离我们如此之近,甚至带着慈善的笑容,当死去的人重新站在你面前,带着顽固的表情和不甘心的哭泣……于是我们惊愕,惶恐,反思生命。我们确认我们想要活下去,就像那些死去的士兵也始终不肯承认他们已经死去。无论如何,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梵高之梦:大师的作品往往需要慢慢去领悟。小时候看梵高的《向日葵》,以为不过尔尔,而现在重看他的每一张画,却是前所未有的惊叹。油画特有的神奇张力,狂野而克制的色彩,纠缠在画布上,都是呼之欲出的力量。
关于梵高的梦也是八个梦中唯一关于艺术的梦。梵高本身就是黑泽明的一个梦,以至于他要到梦里去追寻他。几乎与原画如出一辙的景象让那些油画突然活了,甚至我们也可以走进去,在实景和画作、在真实与臆想之间穿梭,探访,寻问。
作者借梵高之口,道出自己时日无多,而这更成为他创作的动力。几个火车头的画面和音效并不显得突兀,而更添了几分急促的力量。正如该梦的最后一个镜头——青年脱下帽子——这是大师向大师致敬的一个梦。
红色富士山及食人魔之梦:
当标志着日本的富士山也染上鲜血一般的红色,充斥着画面的化学烟雾更显得张牙舞爪地狰狞。不甘接受死亡的家庭被逼到海边无路可走,男子脱下外套奋力驱赶向他们逼过来的烟雾,却显得如此无力而可笑。
化学辐射使地球变成充斥异化生物的垃圾场,人类也没能幸免于难,于是大批由人类异化成的食人魔,不停地为自己多出来的角而痛苦、哀号、哭泣,并自相残杀。
人类创造了化学武器,然后反过来被它们摧毁,对日本这个民族来说,更是一种直指人心的隐痛。这不仅是黑泽明的噩梦,也是日本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噩梦,在化学武器的威胁下,全人类的生命就像蚂蚁一样脆弱。在这里,与其说是梦,更像是对正在毁灭自己家园的人类的讽喻性预言,而说教意味也尤其强烈,是对人类愚行的控诉,也是直到最后一刻对生的执着。
水车之梦:
一个回归自然的梦,一种返璞归真式的生活愿望。喧嚣归于宁静,在垂暮之年,大师的心也得到安宁。现代化的社会,膨胀的欲望模糊着我们的原则,混沌着我们的视线,还能上哪去找这样一片清心寡欲的世外桃源。同样有关自然,与前面两个梦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老人的台词还是太多了些。实际上,那些道理不用过多的说明,人们也能充分领悟。那么,就揣着一颗平和的心,当是听一个老人惯常式的絮叨吧。
“有些人说人生艰苦,他们是有口无心,事实上,活着真好,人生真精彩。”大师最后还是带着美好的梦走了,而这也是大师最后想说的吧。
第一梦
远景 固定镜头 小孩在家门前 不久 下雨 母亲见下雨来回收拾东西 下的是太阳雨 灯光没有变
全景 母亲告诉小孩不要出去呆在家里,说这种天气狐狸办婚礼不想让人看见,看到了小孩会生气。 小孩左右看看 有点不相信。
丛林 摄影机平移 跟随小孩 由远景到中景到远景 小孩有些迷惘 小孩由画面右下出正面走来 左侧画面树木高大,突出小孩身材矮小 表现神秘感
小孩背后镜头 构图上突出正前方的迷雾
中景 迷雾后似乎存在东西
回到背后镜头 主体回到小孩 小孩有些害怕 掩藏在树木后
切回 看到迷雾后的东西逐渐显出人形狐狸精嫁娶 狐狸精嫁娶有日本传统舞蹈风格
狐狸精们忽然侧头一看又继续行走 往复几次
切回背后 小孩害怕被发现
镜头掠过一个个狐狸精
狐狸精发现了小孩 小孩逃跑
小孩跑回家看到妈妈在等他 慢慢走过去 由全景到中景
母亲交代小孩道歉还刀子,不让小孩回家 说狐狸很记仇,并告诉他位置在彩虹的尽头。
小孩努力打开门却失败
最后画面从画面左侧移出 留下紧闭的门
小孩正面走来 四周遍布五颜六色山花
切 远景 群山间出现彩虹 构图精美 宛如油画 主要表现自然美 人物放在次要位置。
第二梦
固定镜头 小孩由隔断处出现于画面
移动镜头 跟随小孩 小孩打开门
切 门内情景 两镜头结构对称 主体都是小孩 小孩把东西给了姐姐
小孩看到陈列的类似于玩偶的东西。。。哎。。。对日本文化不了解 呵呵 知识储备不够
镜头对玩偶两次深入特写
小孩转身构图处于高出 对右下角姐姐对话
姐姐身着紫色和服 代表庄重 旁边粉色女子为陪衬
小孩子发觉少了一人 但是被姐姐否定
小孩迅速打开门 后来确定是少了一个人 姐姐感到厌烦
小孩打开门发现一个身穿粉红色衣服的女子,镜头向右摇,观众应该比小孩早发现这个女孩。不知导演用意如何。
摇镜头 小孩拉开门 这时候细节处理相当棒 姐姐说 没有
原位置被替换成一株花 暗示了花 小孩很惊讶
观众这个时候也是很惊讶的吧
这时候 镜头巧妙的掩藏了花
小孩找寻的时候 花刚好在他身后 小孩追出去 发现他在大门口
这时候门位于画面正中央光线充足 与四周屋里的暗光线形成对比 突出门外世界的诱惑力和神秘
小孩子追出去。
镜头在竹林里,地上略有花瓣。
此镜头构图自然,让人意识到右侧有小路
摇镜头
结构成为小孩和女子对称构图,中间出现竹林。竹林间有雾气,拥有如梦似幻的感觉。
镜头主体换成女子,镜头随女子向右移动,小孩追赶。
切 主体置换
各小鬼出现,整体呈阶梯状,位置与小鬼都与小孩刚才所见玩偶相似。
其实个人感觉四层的玩偶是有意义的。
通过色彩和之后祈祷和施法的动作可表现。
最底层主要是绿色和白色 以及黑色。代表的是水分 土壤 以及陆地的生态。
第二层主要是咖啡色等为主,意味桃树的躯干,树枝。
第三次是橘红 深红,以及之后的舞蹈动作可以知道是桃花瓣。
最顶层是果实,因为王,最精华的是果实。
出现王和女王,这说明刚才的给两个玩偶的特写是加强观众的记忆。
拉全景
小孩子作为一部分位于最底部。
玩偶说自己是桃花的魂魄,抱怨小孩一家砍了桃树。
刚才竹林里一地桃花瓣的作用在这里凸显出。
小孩说自己也很喜欢果园,对破坏果园的行为很痛心。
玩偶让果园回归。
最底层的基础根 土壤 水分,做的是最基本的工作。
枝干主要是音乐,作为传递。为花朵的起舞做准备。
桃花瓣的翩翩起舞
最后果实形成。
小孩子擦干眼泪,注视着
反打
瞬间成为一片桃林。饱满
小孩子很高兴,桃林出现女孩。
小孩追赶,却发现是一场空
树木已经被砍光,只留下女孩化成的一支桃花。刚好位于第三层,这就确定了四层玩偶就是象征了桃树一个整体。
镜头大多是中景,在追赶过程中其实观众就看到树已经被看光了。
远景 构图小孩子在正中央,四周环绕被砍掉的木头。仅剩的桃树位于斜上方
小孩来到桃花边,围绕桃花走了半圈,重心落到了桃花上。
小孩子哭泣。
个人认为这部分主要是人类为了某些利益,忽视了自然整体的利益。环保主题的梦。
第三梦
短镜头居多 表现紧迫 人处于雪山困境中 身体极度虚弱,无音乐,只有困难的呼吸,慢镜头配合很好
登山人员内部自我怀疑。 人在困境中会出现的自我否定 自我欺骗
通过表的是否坏掉 暴风雪是否来临 这几个问题 我们可以知道队员在自我欺骗。
人类休息 也就是放弃了抵抗了。
几个队员被大雪覆盖
队长被雪妖叫醒。
队长赶紧拉其他队员 慢镜头处理很好
暴风雪过后 队员们看到了希望 得救了
本部分很短
个人认为这段内容上非常明晰。
还有一点我认为是黑泽明认为 梦在某些时候是必要的。
第四梦
军官来到一个洞口前。
镜头摇至军官位于洞前。正中位置。
军官视角 洞
军官背后镜头 恐惧
从洞里走出一条狗 朝其怒吼
军官害怕 军官主体
军官背后镜头 位于画面正中
双脚走路特写 进入洞中
军官视角 洞上部 移动镜头
皮鞋回声
上半身正面镜头 腿部特写
背后镜头 军官渐渐转身 觉得有些异样 继续前行 直到走出洞
出洞 构图 军官位于正中 左侧有一盏红灯 右侧为高山
正面走出洞口 近景 全景
军官回头 近景 全景
这时候大家会发现 洞口附近的红色灯光不见了。这可不是场面调度的失误。说明这是不现实的,军官进入了梦境
固定镜头 洞口出现一死亡士兵走出洞
发现是野口二等兵
野口二等兵询问是否殉职 并且上前一步
全景 军官后退
个人感觉这是为了表现距离
野口每前进一步 军官就会后退一步
构图上 明显主体换成了野口
野口不相信 说自己回家吃饭了 军官说那是一个梦
这其实是双重含义的 一方面是野口的梦 一方面是军官的
镜头此时在两人之间互切
野口说自己的父母不相信自己已经死了
军官无言 野口转身面向镜头一边
野口后背 构图中央有一灯火 估计是家乡
指着灯火说那是家乡 并且转身
这个镜头非常巧妙 景深的运用恰到好处
主体由灯火转向野口
再次全景
此时两人位于画面底部 平行
说明两人的距离感减少了 稍后军官向前一步 正好可以说明这一点
当野口说父母在家等我的时候 军官上前好几步 并且来到他面前
此时第一次近景画面容纳两人
画面正中依然是野口
军官一次次地说野口已经死了
军官说他死在自己的怀里
两人背后镜头
远处灯火仍然明晰
野口失落的转身走回去
中景
野口转身向他行军礼 军官也严肃的行礼
野口进入洞口 镜头同时向后移动 表现远去
切回军官侧面 目光直视野口
军官视角 野口渐渐离开
军官侧面和洞口互切
洞口传来军队整齐的脚步声
一支死去的军队走了出来
喊着军令
军官很痛苦 说出自己也想和大家一起死等话
这段话说明了 战争的愚蠢 以及无论生者死者 胜者败者都很痛苦。这也一方面表达了那个时期日本导演对于战争的反思。
这个梦精妙在与其他电影不同,大多数电影总是以死者的角度说明战争的痛苦无论是牺牲或者残疾。而本片却以存活下来的军官的口吻说话,使这个梦富有想象力,对表达的情感有超乎寻常的作用,极具艺术美感。并且让死者与生者对话,表达战争对生者死者都是同样痛苦的,完全没有胜利者。
军乐想起,死去的军队离开了。
军官痛苦的在地上 突然从洞口 窜出来刚才的一只狗
这时候大家会发现突然出现了红色侧光。
这就意味着梦的苏醒。
第五梦
梵高的几幅画 一个画家在这几幅画前
自觉地进入一幅画 询问 梵高在哪儿 有对话可知世俗不理解梵高
来到麦田 其中路过的地方 大多建筑色彩浓烈 如梵高所画一般
麦田里 画家回头 发现梵高在麦田之中 画家视角
远景 全景 画家进入画面
近景
梵高说作画让他停不下来 像火车头驱使自己一般
特写梵高的头
互切火车画面
说明是梵高心中所想 火车头正在趋势自己 催赶自己
梵高说自己画不好耳朵 就割掉了 说自己很赶时间 不能闲聊
构图梵高在前 画家在次要位置
梵高走了几步 镜头后移刚刚好 太阳光直射出现
说太阳催赶自己 画家回头 睁不开眼 又是光的出现
画家再寻找的时候 梵高已经离开了 伴随着呼啸的火车声
全景 远景
画家来到另一幅画中 又是画中的太阳 好像活灵活现 拥有温度
画家正面走来 又进入另一幅画 由左侧进入画面
背后镜头 全景
之后进入多幅画
犹如进入画面之中 与刚才寻找梵高时 路上的景色很像
回到现实画面
画面中的一幕 通过特效在 现实中实现
乌鸦漫天
画面远处梵高逐渐离开
画家却怎么都跟不上梵高的步伐 梵高所到之处就做画 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些名画
画家又回到画前
第六梦
全景 混乱的人群
近景 一人逆人流而来
全景 远处火山爆发一般 危险无比
我们可知画面中下部的慌乱的人群 都是逃亡的人群
一青年在桥边 看到远处富士山的冰雪瞬间被火焰融化
由青年附近的科学家和妇女可知 核电站爆炸造成这种事故
构图中 科学家位于中间 说明是重要位置 重要任务 也应该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对这是件应该负责的人群代表
突然 火山反应剧烈
逃亡的人们都驻足观看 表情吃惊
反打 富士山完全被消融了
人群疯狂的逃窜
富士山继续可怕的爆炸
镜头切至海边 自行车和人的衣服等垃圾在海滩上
几个人在海边
原来他们逃到了最远处
人群和海豚都逃走 但是科学家说不能逃脱辐射的危害
接着说三种颜色云彩 代表对人体不同的伤害
最经典的是 那一句 染上了色素只不过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因什么而死
科学家擦自己的眼镜 随后又扔掉了 说明眼镜现在没有意义了
一方面是自己不想看这一悲惨的一幕 一方面觉得眼镜代表的知识让自己更加怨恨自己。
这时候青年发现自己风吹过来了 这时主灯逐渐明亮
科学家跳海了
青年作为不想死的人的代表 疯狂的扇风 避免红色气体进入体内
红色气体是致癌的 也是三色气体那一镜头中位于最底部的 通过三人的视角我们可知道是最接近三人的
第七梦
远景 交代四周残破 如世界末日
一人独自行走 大概是幸存者
全景 长时间的跟镜头 表现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孤独和无助 这个人始终在画面中央
更说明了这点
风吹掉了他的帽子
白色的雾气铺面 加深神秘感
出现辐射人
辐射人位于右上角 后来移动至左上角
主角始终与他在画面上对立 暗示两者已经完全不同
雾气渐渐散去
主角看清后 辐射人到底痛苦
主角看到他头上长角
被辐射为畸形
说这里本来一片花海 却变成这样
长出奇怪的花
画面切 向日葵看上去很正常
人进入画面后发现是巨型花
是辐射所造成的
并且说人也不例外 只能自相残杀 成为怪物一样
辐射人带主角离开 来到食人魔群附近
看血池边 人类痛苦的噩耗
突然 辐射人也变成食人魔了。。。主角慌忙逃窜,又丢掉了帽子
这时已经不是人类社会了
第八梦
一青年来到小河流水风景如画的村落
看到小孩将花放到石头上
青年见到水车边的长者
长者的一席话道出了本片的主题 回归自然
并且快乐的准备参加葬礼
起初青年对村子的生活觉得不方便
长者认为现代生活缺乏生活的快乐和意义
最后青年似乎明白了
看着送葬的队伍 不知是该喜悦还是忧愁
青年来到石头边 采了花朵 放在石头上
说明理解了长者的话
黑泽明通过最后一梦 把希望带给我们 并且指引了我们。
不是因为太深刻艰涩,相反,而是太浅显,太明白;也不纯是失望,静下心来想想,好像拍成这样也符合他的思想与风格。但,总是不甘,梦怎么会成这样?就像是年迈的黑泽明在频繁变化着一张张油彩浓重、迥异现实画风的幻灯片,还在一边不停地旁白:世界将是这样,世界就是这样,这就是人类的未来,我们的现实——唯独不像梦。
诚如cinekino所言,这场梦太实,不够梦味,老黑的功力全用在很实的节奏处理上了。
我向来以为,自日本向世界敞开大门,广纳百家之后,在日本的文学和电影中就逐渐形成了两种倾向,或者说两种审美观,一种在叙事表情上注重东方韵味,传承传统写意风格,一种更为写实,手法西化,题材、主题向西方看齐,作品中的人事均要有所指,落到实处。文学中的两派分以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为代表,稍后的电影,则由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和黑泽明、大岛渚分别达到了两者的巅峰。黑泽明的电影,人们往往论其题材、意旨与西洋文学多有互通之处,而且在西方所获评价也更高,当是这个原因。我本以为老来他会在《梦》这样一部总结之作中返归所生所养的东方土地,实际上东方风格也更适于表现梦境,但是大幕方启,迎面而来的却是一个比西方人、也比以前的导演本人更直接、更生硬的黑泽明。
黑泽明的电影,从最初古典主义者的温情和绝望,存在主义者的怀疑、宿命,到后期变得执著起来,也许他也厌倦了怀疑和绝望的幻灭无力感,试图找到出路。可出路在哪里?并不是光有勇气和执著就能找得到的,他的希望在现实中时时处处被扼杀,却仍固执地寻找,终致在最后变成了呼喊。可寻找的姿态并不能掩盖绝望的本质,这场寻找希望的梦,到头来不过是一场噩梦罢了,还因为太过于执,而牺牲了梦和艺术本应具备的美感。
八个梦,其实就是一场梦,不论自然战争、社会人生,说的是同一个主题:人类的迷途。大部分的梦在我的眼里看来都不像是梦,没有了梦的不确定性、迷离飘忽,只是在顽强地用这种形式在诉说一个老人一生的执著。与其说是梦,不如说是睁大眼睛的黑泽明痛苦地直面了一生的幻象。或者是他的警世恒言,他就是要用魔幻的色彩、凄厉的鬼哭来不停地折磨你的神经,让你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然后有所行动。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第一个梦:太阳雨。美丽的田野风光,迷离的林中雾气,恍惚到不真实的反射太阳光芒的雨滴,神秘而颇具日本传统仪式美的送亲队伍,彩虹下的家,以及狐狸嫁女的传说。只有妈妈和幼子的简单对话,没有说教,也不故作玄妙,却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个彩虹下的家,其实,那不是狐狸的家,而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与万方生灵互不侵扰,各安其命,和谐共处,生命在阳光和雨露下以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的节律悄悄滋长。
麦田之梦,简单,干净,寂寞,过去与现在相遇,真实与画作交融,那个象征黑泽明本人的日本青年穿行在梵高的麦田和鸦群间,穿行在过去与现实、真实与虚幻之间,那是真正的梦,隐晦又清晰,漫无目的。年轻的黑泽明迷失于梵高的画,就像扮演梵高的斯科西斯迷失于黑泽明的电影世界,像人类迷失于永恒的大地。
还有桃田。女儿节时花纷纷,稚龄小儿闻玄音,那幽玄清雅的意境,稚子情怀的想象,都会让人在不经意间就被感染。
为什么黑泽明不把他的梦用这样的方式继续下去呢?也许真的是因为老了,他只想把折磨他一生的东西急切地说出来,给自己、给后人一个交代?但是,我知道,另有总结之作,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却拍得那样玄奥超然,一直是我的最爱。
一个固执、急迫、眉头紧蹙、喋喋不休的老人。无论这部电影的成败,看了黑泽明一生的追寻之后,我想人们应当对他的梦表示敬意。
在最后一个梦里,黑泽明用水车村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给了我们,也给他自己一个安慰。他借着百岁红衣老人的口说:“我不需要亮得连星星也看不见的光。”“人在世上好好尽完自己的本分,然后问心无愧地死去,是很可喜的事。”然后大师带着他的梦去了,却留给我们活着的人一个巨大的困境:那样的梦幻田园,在我们每天面对的现实中哪里会有?即便有,在那样的田园,现代的我们又何以自存?
水车村的村口,有一块孤独的石头,那是一个漂泊者的墓。每当人们走过,都要放一束花于石上,以慰漂泊者的灵魂。这篇小文,就权作放在黑泽明墓碑上的那束花,以此表达我对大师的敬意,以及对于我们记忆中已渐渐模糊遥远、渺不可闻的梦的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