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罗姗娜·阿奎特麦当娜艾丹·奎因马克·布鲁姆罗伯特·乔伊劳里·梅特卡夫威尔·帕顿史蒂夫·赖特约翰·特托罗安妮·卡莱尔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理查德·黑尔罗基茨·雷德格拉尔安妮·高登理查德·埃德森安·麦格纽森约翰·劳瑞IrisChacón维克多·阿尔果雪莉·斯托勒ArtoLindsayMartyGoldAlvyWestPatrickJohnHurley蒂莫西·卡哈特CurtDempsterLázaroPérez约翰·霍伊特KimChan迈
类型:剧情喜剧爱情导演:苏珊·塞德尔曼 状态:HD 年份:1985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7.1分热度:6 ℃ 时间:2023-03-24 17:23:43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主角Roberta是那个时代典型美国妇女的代表人物,从她身上看得出来在男权当道的社会下,女性的需求往往被压抑。已婚女性婚后无条件服从丈夫,依随丈夫意愿做事;而一开始Roberta问丈夫关于梦想的事,便看得出男权意识很重的丈夫,一直只顾着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没有对Roberta给予应有的尊重,而且没有顾及到她也有实现自己的权利。不理Roberta意愿就把灯关掉、着她不要吃光蛋糕等细节,也显露出丈夫相当自我和不体贴的一面。
Susan的出现,无疑勾起了Roberta内心深处压抑已久、想要表现自己的欲望。尽管失忆这梗真的略嫌弃cliché, 但只有这样Roberta才可以随心所欲参与到Susan的生活当中,设身处地理解Susan这个人。而这和后来Susan到Roberta家中作客而了解到Roberta这个人的情节也有所呼应,是两个人逐渐理解到与自己相反的对方的契机,对于突显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很有帮助。
Dez对Roberta跟原先丈夫对Roberta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异,Dez无疑对Roberta有更多尊重和包容。不过我更想谈论的是Dez的说话:他向朋友表达了之所以喜欢Roberta,是因为她“不按理出牌”,她的“无法触摸”。这里表达了女性不需要屈从或刻意做些什么去讨好男性,令男人喜欢上自己;反而Roberta忠于自己内心、没有包袱去做自己的时候,她成为了像Susan一样充满魅力的女性。尽管她的个性和Susan完全不一样,但那样随性生活的她是诱人的。
Susan是个true inspiration, 她间接介入到Roberta的人生,为她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Madonna的违世精神、对男权主导社会的不妥协,也间接影响了多少女性为自己捍卫。Madonna自身与Susan角色地位紧密衔接了,她的motto and attitude,完全与Susan吻合。个人认为电影的名字也起得很好——“Desperately Seeking Susan”,女性们都渴望活出像Susan一样为自己一人而精彩的人生。这种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是如此迫切,以致我们都盼望生活上能出现一个Susan,为我们引领、为我们生活带来置诸死地而后生的爽快一击。
Desperately Seeking Susan 的制片人Sarah Pillsbury,曾在80年代担任电影The Battle of Ono的制片,而这部电影的中文名为《华工血泪史》,也就是胡金铨未完成的遗作。
《华工血泪史》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中国劳工被带到美国造铁路,之后被遗弃在美国,没有钱生活也无法回家,因此投入了当时美国的淘金热。他们找到一处金矿却被白人占领,而当再次定位了一处金矿,面对又来侵占的白人,他们决定用炸药埋伏,设计一个陷阱予以反击。(大致的时代背景可以参考shanghai一词的词源)
The Battle of Ono原名Igo Ono,Igo和Ono正是加州Shasta的两个小镇,胡金铨从70年代开始也反复前往加州。如果要推究《华工血泪史》的灵感来源,可能是1968年,在完成《龙门客栈》后,胡金铨来到费城举办了一次强调电影艺术独立性的讲座,这一年,全球范围内掀起革命高潮。4月,马丁·路德·金被杀,在伯克利的胡金铨看到了天翻地覆的社运变化(‘I was in Berkeley in personwhen the students turned the town upside down’)。席卷美国的黑权运动,或许给了胡金铨另一个角度的叙事灵感。
1976年,他再次来到美国,并受邀到哈佛、哥大等学校讲学,这次他的演讲题目是《好莱坞电影中被扭曲的华人形象》(‘The distorted image of Chinese people in Hollywoodmovies’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胡金铨认识了妻子钟玲,也就是后来《山中传奇》的编剧,由于钟玲在纽约大学任教的缘故,胡金铨也更方便居留美国。
1977年,在旅美剧作家白先勇的家中吃完饭回洛杉矶的途中,胡金铨和导演杨敦平被白人警察拦下并被贴了罚单,拒杨回忆,当时胡金铨非常气愤,并对着警察大声说到:“如果司机是个白人,你们还会这么做吗?”胡金铨对于《Ono》的创作决心也更加坚定。
80年代初,胡金铨被他的助手介绍给了Sarah Pillsbury,后者曾参与大卫·林奇《橡皮头》的制作。1976年Sarah曾与他人共同创立自由山基金会(Liberty Hill Foundation),Liberty Hill致力于支持平权运动并推动社会平等。在和胡金铨交流之后,Sarah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从未被讲述过的故事,还是一个如何诚实地讲述华裔美国人的机会。1982年8月,Sarah Pillsbury和 Midge Sanford 正式成为《Ono》的制片人。
之后,Sarah Pillsbury邀请了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担任编剧,并向他预付了工资,后者同意在三个月内完成剧本。
黄哲伦此时正在百老汇崭露头角,他的“美籍华裔三部曲”的第一部《新移民》( Fresh off the boat )赢得了百老汇的奥比奖,刚上映的美华第二部《舞蹈与铁路》( The dance and the railroad )也获得成功,而《Ono》是他接到的第一个电影剧本工作。
胡金铨在看过初稿后,曾就影片主题提出过几个想法:
黄哲伦也多次前往台湾香港和胡金铨讨论故事和剧本,两人的合作持续了五六年。
1983年,胡金铨的电影《天下第一》票房惨淡,同年他还和导演李行、白景瑞合拍了电影《大轮回》。与此同时,胡金铨还着手了另外两个电影项目,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的传记片和改编自传统神话的动画电影《张羽煮海》,他为前者奔赴旧金山和洛杉矶搜寻资料,为后者设计人物形象和动画细节,当然,最后这两个项目和《华工血泪史》一样都没有完成。
在此之后,《Ono》一直推进缓慢。1986年,翻译家、演员英若诚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在他的任期内,他大力推动了艺术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进入故宫拍摄的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而他也在电影中出演监狱长一角。《Ono》这个讲述在美华裔的影片,其实最应该受此荫庇,甚至胡金铨和英若诚之间也有着联系。1975年胡金铨在哈佛大学进行了关于“老舍”的研究讲学,而英若诚在1979年将《茶馆》翻译成了英文并出版。1985年,英若诚任职前一年,胡金铨还曾写信给当时担任中国国际电视台艺术顾问的英若诚,“《华工血泪史》讲述的是上个世纪来到美国的中国工人的生活,他们对国家建设的贡献,他们遭受的苦难,他们为生存奋斗和取得的胜利......这是一部对全世界华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影。"并希望由此获得官方的宣传与资助。但是《Ono》显然没有《末代皇帝》 那般的好运,次年,《末代皇帝》在奥斯卡上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九项大奖。
在紫禁城的故事流畅地创作时,胡金铨返回台湾参与了林兆华的话剧《蝴蝶梦》的编剧,而此时,黄哲伦也放下《Ono》投入另一只蝴蝶的创作。两年后,《蝴蝶君》登上纽约百老汇舞台大获成功,一举夺得托尼奖,黄哲伦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裔。
那一年,张艺谋的《红高粱》拿下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也是亚洲电影首次获得金熊。“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被看到,胡金铨觉得趁着这股“China Fever”,《Ono》如果完成,加以宣传也能够得到西方的注意。在项目摘要中,胡金铨这样更新到:
相比于四年前250万美元的预算,这次的资金筹措需要更大的努力。香港制片人岑建勋表示愿意出资250万,胡金铨又联系了制作《罗生门》的日本制片厂大映,并透露尊龙有兴趣出演主要角色“Lum”。在这之前,黄哲伦的成名作《新移民》和《铁路与舞蹈》中,在包括之后改编成电影的《蝴蝶君》,尊龙都担纲出演男主角,所以这次合作原本是水到渠成的。而之后的一次事件中,由于岑建勋对学生的支持,被列入了黑名单,职业生涯收到了打压,他也因此撤回了那三分之一的预算,胡金铨和大映的合作也不了了之。
1990年,胡金铨受徐克邀请导演《笑傲江湖》,由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在创作初期退出了这部电影。之后他又担任许鞍华电影《客途秋恨》的执行制片。那一年,他和钟玲的婚姻也走到尽头。
1992年,他获香港电影导演会颁赠“终身荣誉大奖”,并完成了最后一部电影——《画皮之阴阳法王》的拍摄。1993年9月,《画皮之阴阳法王》在香港公映,票房不佳,仅为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第117位,随后定居美国。 此后的三四年间,胡金铨不断地为《Ono》筹集资金,并数度修改剧本,此时胡金铨的身体也每况愈下。
92年,张艺谋获金狮奖,《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93年,李安导演的《喜宴》和谢飞导演的《香魂女》拿下那一年的柏林金熊双黄蛋。同年,徐枫制片、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拿下戛纳电影节最高奖。年末,曾在胡金铨的《大地儿女》中跑龙套的吴宇森,在好莱坞的第一部导演作品《终极标靶》获得成功,吴宇森也成为当时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华人导演。
胡金铨在1993年12月22日的回忆录中写道:
1996年,终于传来好消息,英国Goldcrest公司愿意投资一半,另外张家振、吴宇森的美国公司则参与制作并找到另一半的制作费,准备数月内开镜。在1993年预设的卡司中,男主角“Lum”考虑了梁朝伟,尊龙等人。而到了1994年8月的修订版本里,则纳入了刘德华,李连杰,姜文和吴大维等人。两年后,1996年的名单上,按照Goldcrest所要求的,只剩下了一个周润发的名字。而此时周润发尚未同意加入。为了保证项目的推进,1996年11月18日,Sarah Pillsbury和 Midge Sanford写信给周润发,希望对方加入《Ono》。
12月17日,台湾传来消息,李翰祥导演因心脏病去世。1997年1月,胡金铨赴台参加追悼会。1月13日,到台北荣民医院作心脏检查,为了尽快恢复投入创作,胡金铨在医生劝告下决定做心脏导管气球扩张手术。由于1986年和1993年曾在同一家医院进行过两次成功的手术,胡金铨认为并无大碍,并准备19日回美继续筹备新片。14日上午,入院动手术,下午出现心律不整,傍晚六时廿五分去世,享年65岁。
Sarah Pillsbury回忆说,在胡金铨离开洛杉矶前往李翰祥的追悼会之前,他还在为失去了一代大师而痛惜。尽管如此,他仍然相信自己有机会亲自导演更多的电影。
回到《神秘约会》这部电影,作为一部爱情喜剧片,其中出现的醒目的武侠电影海报,或许可以从Sarah Pillsbury与胡金铨的合作渊源上找到一点线索。
图片中,景深处是一张大的招贴画,左边则贴着两张小海报,左上角是台湾武侠片《金粉游龙》
左下角写着“Jacky Chan”的则是电影《龙腾虎跃》,这部电影正在日本的译名为“醒拳”。
而最大的那幅画,则是台湾武侠片《少林寺传奇》(1981)。
最惹眼的就是这个两扇门后糊上的人物照,从上面也可以看到“张彻导演杰作”的字样,根据上面出现的“少林”等字可以推断出是电影《少林子弟》(1974)的画报。
胡金铨去世之后,吴宇森曾坚持推进《Ono》,最终未果。
胡金铨领先于世界和时代,企图讲出的那个反对种族歧视的故事,也随着他的离开而封印。
参考: King Hu in Hollywood: Making the Battle of Ono , by George Chun Han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