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刘佩琦宋春丽吴军徐佳宁王学圻方子哥曹力崔国君吕启凤刘欣王余昌詹靖波陈再强雷婷解衍何施雨高爱军朱毅梁同裕董子武周冬齐
类型:剧情传记导演:雷献禾康宁 状态:正片 年份:1996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7.2分热度:2 ℃ 时间:2024-06-11 17:11:29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别碰脏钱
必殺仕事人2023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异国入侵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06℃
《离开雷锋的日子》即是记录乔安山这些学雷锋故事的电影,不同的是,这部电影反映了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经济浪潮扑面而来之时雷锋精神与改革初期金钱至上及盛行的利己主义之间的冲突。
雷锋生于1940年,殁于1962年。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并为此题词。同时期大多数领导人都对雷锋有题词,其中以当时身为副主席的林彪的题词最为突出“全军同志都应当学习雷锋同志的榜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日后更是成为影响一代人的楷模。雷锋日记和关于雷锋的电影在当时罕有中国人没有读过或看过的。
但也有海外的史学家怀疑,《雷锋日记》是造假或是被大量编辑和篡改过的。包括雷锋的事迹近年也遭到一些人的质疑。这些怀疑有其合理性,雷锋的日记的确超过他的文化水平,他的一些事迹描述也的确存在不合理或前后矛盾之处。另外,雷锋之所以会在牺牲半年多后被举荐为全军甚至全国的模范,也可能与当时把持军队权力的林彪向毛表达“无限的忠诚”有关。这个时间正处在毛的文化大革命的筹备阶段,3年多以后,文革爆发。
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雷锋所处的年代,也应该会造就他的思想。雷锋是贫苦农民出身,他对党的感情与忠诚应该是真实和不容质疑的。建国初期的巨变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也完全可能使得在青少年时期的雷锋培养起崇高的革命理想。这种在蓬勃发展年代孕育的伟大革命理想,完全有可能促成雷锋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共产主义战士。
雷锋应该怀着深深地对“新社会”感恩的心态,我们可以合理地猜测,这种感恩的心态正是他乐于助人的一种原动力。尽管也有人怀疑雷锋可能存在要荣誉这样的虚荣心,但这对一个20岁的年轻人而言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缺点,何况,雷锋所获得荣誉可能也更加促使了他继续去做“好人好事”。但雷锋日记并没有描述在大饥荒年代(雷锋死前几年,正是大饥荒发生的时间)的情况,这很可能是在编辑中被删除或是与当时军队的供给有保证有关。
乔安山所处的年代已经完全不同,旧有的价值体制已经被完全摧毁,几乎已经没有人再相信“雷锋精神”。乔安山救助车祸受伤的老头,差点被人栽赃;在荒郊遇到卡车轮胎被陷住,村民更是提出了1000块才能获得帮助的价码。但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80年代与90年代,也应该是一个价值观摧毁之后再重塑的年代。雷锋精神中的一部分已经过时,至少它的营养已经不需要再从毛选中去获得,或是和平年代的所谓革命精神。但雷锋的人道主义精神事实上却在21世纪继续获得了重生。这种精神正是以人为本、相互体谅以及对生命本身的关怀。
雷锋曾经被神话成一个神,并且在政治舞台上任意地被曲解。但回过头来想,雷锋是既得到左派,又得到右派认可的一个人,之所以如此其实并不难理解,这仅仅是因为雷锋就是一个人,一个好人。雷锋的这种“好”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一种人道主义的精神。
假使《离开雷锋的日子》能晚拍摄几年,或许会注入更新的理解。去掉政治化的雷锋,他的精神也应该会更为长远。在中国改革30年之后,人道的精神已然在不断地复苏,它的本质乃是我们这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复苏。对于“好人”的理解,古代或现代,东方或西方,其本质本来也没有多少区别,正如人类对道德品质的相通的注解。
但是今天,有很多年轻人再看这部电影,居然觉得荒唐可笑。。。可见如今的道德已经沦丧的何等地步了。。。
有些事情是没有改变的,比如善良,乐于助人,桥鞍山当年的话“现在的人怎么就认钱呢”如今仍然响彻我们的耳边。现在的人更认钱了!
10年前,汽车看到路边被撞倒的老人,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如今更是如此。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得到的是经济的发展和无知的丰富;但是失去的也很多,比如环境的污染。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人们品质和道德的沦丧。这种损失,是更加难以弥补的。。。。
这部电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让我们记得,曾经还有那么一个年代,还有那么些好人。
那是精神极大丰富的年代,多数人有着一颗火热的心;
那是精神极大贫瘠的年代,如果今天的这些娱乐也算精神的话;
那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起码大家都一样;
那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如果今天这些垃圾食品算物质的话;
物质和精神,这是一个问题,是唯利是图还是唯心主义,这是一个选择;我不相信有兼得的时代,至少我们这一代是看不到了。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还有精神力量,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人,他们不是傻瓜,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都有颗红亮的心!
那个火红的岁月啊!
妈妈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渐渐长大了,或许有一些无奈了。不明白为什么,拾金不昧的少了,占小便宜的多了;为什么文明让座的少了,占着老幼专座的人多了;为什么为人民服务少了,抱怨社会,要求社会为自己服务的人多了;为什么渐渐的,在不理解为什么的过程中,自己也变成了其中的一员。难道雷锋就真的渐渐的离开了我们了吗?难道我们这个社会就真的不需要这样的“傻子”了吗?
初三的时候,《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了,记得很清楚,韩磊唱的主题歌这样说:“你说我跟不上时代,常年地对待该不该,对待人民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在对待中寻找大爱……”雷锋早已经不在了,47年前,他就永远得跟我们,跟他朝思暮想的富强社会说了再见;雷锋却又存在着,在你,在我,在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心中,那是一种叫做“奉献”的东西。雷锋就是他的具体化。只要我们想到雷锋,我们就会想到,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人们以为地寻求所取得社会,还有奉献存在着,而正是奉献,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伟大力量。
雷锋是伟大的,虽然他身处最平凡的岗位,但他用无私奉献的心去对待每一件事;雷锋是可悲的,仅仅22年的生命,他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却又早早的与世长辞;雷锋是永恒的,虽然他只有短短的22年生命,却用这宇宙中的一瞬,在历史的长河中划出了最绚烂的一笔!
离开雷锋的日子,却仍然感觉,他在用自己的行动指引着我们,就如同歌中唱的:“你的对待如同生命的大海,抚育着一代又一代!”
丛飞不是英雄,原谅我这么说,丛飞只是一个大悲剧,丛飞是被自己巨大的道德责任感给压死的,丛飞如果不早逝,他下半辈子都得承受那种巨大的悲怆与失落,觉得自己是广东人说讲的“大水鱼”,窝囊到老。
丛飞如果能对世俗人性有清醒的认识与足够的理智,就不会天真到希望受助者积极回报自己,物质回报也好,精神回报也好(回个信道声谢也是精神回报吧)如果当初行善的时候只想着是“不图回报”,过后也就更不必要对自己的善举“念念不忘”了。
行善是一种抉择。如果硬要说敬业守法、养妻活儿、孝悌忠信是小善,乐善好施、仗义疏财、舍己为人是大善。因“小善”而妨碍“大善”,搞不好会被人口诛笔伐,比如范跑跑的遭遇;因“大善”坏了“小善”,可怜的是自己的妻儿老小,但搞不好自己也能成为英雄。丛飞做了自己的选择。看过鲁豫有约,丛飞的妻子真是温婉漂亮,看得出她很爱他也崇拜他,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是觉得,可惜了这么水灵的可人儿啊,若她嫁的只是一个俗不可耐的生意人,两脚一蹬了还能给她留下几处房子铺面维生,可丛飞行善掏空了积蓄破败了自己的小家,自己成了英雄了,倒是给
妻子留下了什么呢?
行善也是一种能力,拿自己年收入的5%做好事,一生坚持;还是大大咧咧一听人唤可怜就把自己裤子后兜最后一个钢嘣儿都给抠出来捐了。丛飞的行当是演艺,十之八九的人都得吃青春饭,得来的也都是血汗钱,不善经营,坐捐山空。就连最牛气的善長仁翁——比尔盖兹先生,他的捐赠行为也必须建立在他奋斗不息所经营的事业之上。
做好事不留名,与其说是一种美德,更不如说是一种智慧。否则,行的善反而成为了自己的精神负累,名气越大越发为名所累,何必花钱好心买罪受呢?
做好事,然后彻底忘掉吧,这样你的好事才能长做长有,一生不倦,因为你无须去检验去追问受助的人到底记不记得我啊,我做的到底值不值得啊这些其实大可不必的问题,不会总面对失望,对人性也就不至于失去信心乃至绝望。
一个学弟来问我,经常有人向他借钱,很苦恼到底借还是不借。我说有长辈教过我一个方法不妨试试:把你和这个人的交情估个价,比如800块钱,问自己和他这样深浅的交情,如果送给他这800块钱觉得一点也不心疼,那就借!如果实在觉得不值,就不借!
敢借出去的钱就预着是回来不了的,不要太惦记着,回不来了也笑呵呵好了,就当是给了那个朋友的,因为值。如果做不到,就坚决不借,不然赔了钱跑了朋友还伤了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