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孙伊涵宋宁峰周楚濋杜双宇池韵刘北妍任运杰修健
类型:剧情导演:刘紫微 状态:正片 年份:2016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6.7分热度:2 ℃ 时间:2024-06-11 16:52:53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刘紫微首执导筒的《我心雀跃》是一部干净、纯粹的青春片,写一个高二女生暗恋男老师的故事。演学生刘唯唯的孙伊涵表演令人眼前一亮,从情窦初开的被动到主动,带有酸涩的不知所措,看起来清澈、单纯,把女生的小心思拿捏的相当精准。美术方面也颇有趣味,用夏季与五光十色代表青春期的躁动与清新。女生闺房是绿色和紫色系,她喜欢杂志拼贴,喜欢沐浴在五光十色的玻璃瓶所投射的阳光中,这些都带有一种少女梦的色彩。男老师的美术教室则是忧郁、闭塞,用房间折射出各自的性格,是美术方面的考量。nn两人性格不同,却在冥冥之中产生了影响。好像生物老师对染色体的阐述:“人与人的脾气、性格不一样,想法就不一样,选择也不一样,这样才有意思。”每当刘唯唯潜入邹老师的美术教室,都像在探寻他的心房一样。她用偷瞄、跟踪,及透过画作和对话所隐藏的信息,来“拼贴”出他的整体形象。美术邹老师的身份设定,在迎合了美指的同时,也推进了叙事。观众可以看到邹老师丢了“灵感”,刘唯唯则与“灵感”特别亲近,这是老师羡慕学生的。爱情方面,刘唯唯开始憧憬,邹老师已然凋零,这也是成年人羡慕年轻人的。nn许多青春片都喜欢表达初恋的滋味,而本片展现的是暗恋的微妙。有场戏通过时间来描绘这种情愫,用慢镜头表现刘唯唯眼中的邹老师,周围的同学们都变成了定格,随着时间的流淌,暗恋呈现出最美的姿态。学校里那只孔雀,在首、中、尾分别出现过四次,只有中段女生情窦初开时,孔雀才有过要开屏的状态,可惜尾巴都还没长全。nn除了女生暗恋男老师的情愫,片中也穿插了暗恋女生物老师的男生群像(以一位男生为代表),生物课原本就带有青春期成长的隐喻。类似的成长暗示在片中随处可见,刘唯唯初次见到新来的女生物老师,以为进错了班,镜头由老师的脸庞切到女生的脸庞又移至胸部,映射出女老师即是女生想要成为的女人。美术老师对杂志拼贴的指点,生物老师对染色体的讲解,在这种种“成人意识”的主导下,少女在单方面的成长。nn邹老师的婚姻生活和创作灵感枯竭,甚至对于同学们送的鱼都没有半点呵护。这么看来,唯唯爱上的未必是邹老师,而是爱上了成长本身。邹老师变成一个承载爱情幻想的载体,披着强加的七彩外衣,这外衣是唯唯对于爱情的憧憬,对于邹老师的期望,但他并没有这么七彩。最后,邹老师用麻绳串起唯唯的杂志拼贴,也顺便串起了她的少女梦。
暗恋这种单向的爱注定是件自伤的事儿。但是青春期的暗恋并不悲哀,反而显得酸酸甜甜,在花样年纪留下美好的悸动。
从情窦初开,到怦然心动,再至默默喜爱,最终无疾而终,刘唯唯对邹野的暗恋过程,支撑起剧情的主干。剪杂志插画拼贴而成的同学录,窗前摆卖五颜六色的玻璃瓶,还有房间小灯泡的一闪一闪亮晶晶,这些象征寓意的物体,无一不投射出刘唯唯心中色彩斑斓的青春梦,以及对浪漫爱情的无限憧憬。窥视邹野一举一动的小鹿乱撞,挽臂传情时被拒的不知所措,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不能入寐。虽然刘唯唯对邹野的情感没发一言一语,但精确运用的镜头语言,则把她暗恋后者的细碎小心情、可爱小心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片中没有开启的师生恋,只存在一个夏天便匆匆完结,即便有着淡淡的苦涩,仍不失美好的滋味。而发生在青春期里的暗恋,对于你我而言,又何尝不是尘封在心灵深处的隐秘,不时跳出来告诉自己,曾经有那么一场似知非知、似懂非懂的爱情独角戏,自己忍受、自己终结,一切的惊心动魄和九转回肠都发生在于无声处。
6月5号的晚上,去电影资料馆看了国产青春片《我心雀跃》的首映。
不得不承认,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样干净的青春片了。
是的,干净。
我搜肠刮肚,只找到了“干净”二字。
在这个时代,拍一部干净的电影,太不容易了。你得抵抗住多少诱惑,按耐住多少蠢蠢欲动的念头,才能拥抱内心的干净呢。
想想,都觉得艰难。
不信,你去看看近些年的青春片,不是用堕胎、劈腿、狗血的三角恋情,为流动的荷尔蒙加码;就是用时代符号、集体记忆,去营造廉价的怀旧体验,赚取观众的眼泪。
即便是较为优秀的青春片,也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写青春,实际却盯着青春之外的世界。
《黑处有什么》的野心,在于刻画一个荒唐的时代,而青春,只是它窥视时代的一双懵懂的眼睛;《少女哪吒》的野心,在于揭示成人世界的虚伪,它更像是一次拒绝长大的宣言:“这世上只有一种活法,就是诚实的活着。”
而在《我心雀跃》里,我却看不到任何的野心。
它牢牢地守在青春片的格局里,讲了一个只与青春有关的故事,丝毫不肯越界。这其实很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沦为平庸之作或是无病呻吟的少女情怀。
可是,导演刘紫微却用一种近乎偏执的固守姿态,像打地鼠一样,击退了所有的企图,回归了一种最纯粹的表达。
如同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但在青春的味蕾还没有被腥膻油腻层层覆盖的时候,白开水却有着刚好的味道。
《我心雀跃》的故事很简单,讲了一个女生对男老师的暗恋,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
听起来很俗,对不对?
对。
我承认它很俗,很常见,甚至难以摆脱掉电视剧的质感。
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平淡中藏着新意。
片中的男生王雨夜明恋着生物老师叶楠,女生刘唯唯暗恋着美术老师邹野。
发现了吗。
这是一场没有主科的青春。
没有语文,没有数学,没有物理,没有化学,唯一的一堂英语课,还被唯唯逃掉了。
在这场青春里,只有生物和美术。
生物,是人在成长中必然要面对的生理变化,正如唯唯面对镜子,带着猎奇的眼神,仔细端详自己的身体。
美术,是不断发现美、留住美的过程,正如初恋的记忆——唯唯远远地看见他,在晦暗的人群中,独自闪耀。
影片就是用这样的人设安排,隐隐地向我们透露讯息:比起那些高考中的必考科目,认识“性”与“美”,才是成长中最最重要的两堂课。
而认识它们的方法,不是考试,而是体验。
正如,在教室的窗前,一束阳光洒落,叶楠穿一件紧身的暖黄色线衣、一条白色休闲裤,站在亮黄的光晕中。
只见镜头缓缓向前推动,一寸寸扫过叶楠凹凸有致的身体,像是带着向往的“抚摸”,却毫不猥琐。原来,那是唯唯的视角,她看着眼前这个成熟的女人,有些新奇,更多是羡慕,于是回到家,她要对着镜子期待自己。
少女们渴望长大,通常是从目睹另一个女人的美,开始的。
与亮堂堂的教室相隔不远,是邹野的办公室,那里阳光很少停驻,静谧,带着些许幽暗,恰似少女的心事。
就是在这里,唯唯借装订毕业画册的缘由,和邹野有了一面之缘。
此后,这个少女的心里,便种下了这个男人。和同龄人相比,他的脸上,棱角分明,眉宇之间盘踞着一股英气。
邹野对唯唯说,这么好的画册,用订书机订可惜了,应该做个封套,用线装,才好看。
唯唯悄悄记下,如同写下生活的新方向。
在大部分的青春片里,成人世界都是危险和虚伪的代名词,是一个剥夺了清纯的地方。而在《我心雀跃》里,少女的成长却不是因为窥见了成人世界的残酷,而是发现了成熟的美。
这种美,既有爱的清浅味道,也有性的诱人轮廓。它也使得成人,在青春片里,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位置。
记得在首映礼上,几位新导演都对本片做了点评。
其中,《心迷宫》的导演忻钰坤提到了“久违”,《黑处有什么》的导演王一淳提到了“少女心”,《少女哪吒》的导演李霄锋提到了“自然”。
而他们,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细腻。
是的。
要想把这么简单的故事拍出感觉,除了细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印象很深的一处,是邹野为唯唯画像的一场戏。
光很足,甚至有点过曝,将少女的肌肤照得晶莹剔透、薄如蝉翼。
透过邹野的眼睛看过去,只有艺术的灵感;而少女的喘息、闪躲,却像是在暗恋的男人面前,第一次赤身露体。
这里,刘唯唯的扮演者孙伊涵的表演,很有层次。
镜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她的脸上,但时间却不曾凝固,而是随着她的一颦一笑,始终雀跃地流过。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
走在路上,唯唯去拉邹野的手,却被这个男人拒绝。
此后的唯唯,只得远远地看着邹野,直到他消失在自己的生命里。
一切,就是这么淡淡的,走向结束。
应该说,我很喜欢本片的结局。
我也曾经说过,一部文艺片的所有情节,都是在为最后一分钟积蓄力量。
就像《风柜来的人》中,阿清站在闹市,大声吆喝着盗版磁带,却等来整个社会的集体沉默;就像《一一》里的小男孩洋洋,对逝去的外婆说着:“我觉得,我也老了”;就像《站台》里,主人公们最终回到小镇,男人昏睡,女人抱娃,过上了曾经无比厌恶的生活……
在《我心雀跃》的结尾,在镜头的注视下,我们一起目睹了唯唯完整的青春。
离开后的邹野,从远方寄来了唯唯的毕业画册。
只见,五彩斑斓的封面,是唯唯用破碎的玻璃,拼起来的,此刻,邹野已用细细的麻绳,为画册做了精致的装订。
唯唯翻开画册的最后一页,并没有看到期待中邹野的留言,不过,她并不悲伤,而是随手将画册扔在床上,起身,轻盈地出门,关上。
这时,镜头停在了门后的那幅画上,正是那一天,邹野笔下唯唯的肖像。
原来,他早已用这种方式,为这个女孩的青春,留下了最值得记忆的瞬间。
史航说:这部电影告诉我们,青春应该有不同的装订方式。
这句话说得特别好。
同样,青春也应该有不同的打开方式。
我们的青春片,除了残忍、炙热、张扬、不顾一切,还应该有纯真、青涩、淡然、不事雕琢。
应该说,《我心雀跃》是一次不计后果的尝试。
在电影市场奔腾的洪流中,它低调地转身,逆流而上,最终游到了清澈的上游。
好看,不是因为故事本身,电影内容其实很单薄,“好看”之处在于摄影和角色,美轮美奂的光影,对于青春期少女心的把握恰到好处,生物课与美术课的大胆隐喻,师生恋或者单相思这种入猫爪心口的懵懂与躁动刻画的很唯美,可惜大环境下,这个故事未能进一步发挥,有些可惜,但仍然强过绝大多数青春片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在去年的上海电影节,女导演刘紫微获得了最佳新导演提名,不过当时并没有看片,一年之后该片姗姗来迟,并赶上了毕业季,目标很明确,《我心雀跃》希望借助本片再次刮起一阵青春之风。不过这场风刮得有点猛,个人观点,这部电影不算青春片,如果不是尺度的问题,这片拍成情色片都没有问题。
因为这部电影是在描述“师生恋”的,严格一点来说,本片是单相思,一位高中少女对美术老师的单相思。
高二时分,一般孩子来说正值18岁迈入成年,对外部世界和异性充满了好奇。这个节骨眼上,用情窦初开大概已经不能形容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心态,看三级片都到了法定年龄了,性懵懂还差不多。中国古代女子年方二八的时候都可以结婚了。还有当代西方,相对开放的环境下,如果孩子这个时候还没有对异性(或者同性)产生点XING趣的话,家长一定会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的。
就是这个时期,从少年到成人的关键年龄段,在我国实际上是比较尴尬的,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孩子们都为了一年之后的高考而奋斗。所以这个时候在学习压力面前,关于“早恋”成为了18岁孩子们最常见且突出的问题。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当年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现象,老师在斥责那些心猿意马、甚至出现早恋问题的学生时,几乎都会用学习来做杀手锏,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爱学习”,反而那些凡是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想法的的学生,老师会谓之“爱学习”。
我相信大家当时都是“不爱学习”的同学。
扯远了,回到《我心雀跃》,电影就是描述这一群“不爱学习”的同学,并且将焦点集中在一位少女身上。
描述高中青春期情感的电影很多,但以少女作为角度实则不多,本片的故事大致让人觉得这是女版的《教室别恋》或《钢琴教师》,甚至是女版的《西西里美丽传说》。但这部《我心雀跃》在内容上是无法与上述作品比拟的,原因各位自然懂,审查嘛!所以本片的编导自然也懂,干脆放弃内容方面的营造,而是专注情感方面的刻画。
可以这样说,看了这么多国产青春片,本片在情感上,对少女心懵懂的情感刻画,是最为细致的一次。
其实我们的青春真的没有那么多爱情,那么多矛盾,并不是一定要依靠巨大的矛盾冲突才能体会到青春的阵痛。主要还是在于对于青春时代情感的还原,所以很喜欢这个片子把爱情弄得很朦胧的感觉。而且为了专注于情感,电影索性放弃了对在校学生读书环节的描写,单单描写课外活动。有足够的空间去进行情感上的刻画。
这个故事似乎离学校有些远,却用了同学们课间中的打闹和值日、黑板报、同学录等小细节来让本片“重回校园”。且电影中只出现了一堂课——生物课,选择这堂课的“目的”也是明确,象征着学生们的生理变化,还有一位性感漂亮的女老师,让不少男生心猿意马。
而女主角的“目标”,是一位美术老师,象征着学生们如画一般、不掺杂质对美的追求,二者结合,构成了《我心雀跃》最基础的情感与美学特征。
青春期的暗恋,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很羞涩的事情。而且随着女主角刘唯唯对于情感的态度,也是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最初,当女主角在校园中一次又一次的窥见和接近那位美术老师的时候,如含羞草一般的表情,那欲言又止的神态,直挠心底。那时候的爱情真的是朦胧简单的,喜欢的TA,特别想要和他说话想要努力对TA好点,然而就是说不出口.....不小心碰到一个衣角,都可以脸红半天的感觉,电影描述的极为准确。
同时,对比于刘唯唯对男老师邹野的情感,本片以王雨夜为首的男生,对于性感女老师的态度,却是那样的简单直接。不同性别,对待情感的不同方式,更加凸显了女主角的情感变化,细腻、羞涩而又专注。
而最随着与邹野的接触,让女主角的心态从羞涩压抑转变为相对直接,说白了,就是对于“禁果”的渴望。从片中女主角照镜子发现自己曼妙的身材开始,到偷了老师的饭勺吃饭“间接接吻”,最后到雨夜大胆着尝试挽着男老师的臂膀为结束,这是在那个时代,对一名女生对情感的最大限度表露,浅尝辄止。
本片关于情感的表露,就停留在那一刻,就像那同学录的封面,所有的故事以及结局,就像那破碎着五彩玻璃,虽然碎裂无法还原,但色彩斑斓,仍可以凝聚在一起,焕发出色彩之色。这就是青春啊,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就是那简单的懵懂,从心理到生理上的变化,虽然浅显,但细致,如易碎的玻璃。电影中的几处细节,对女生心态的把握,恰到好处。
结尾那一幕,同学录上并没有留下老师的笔墨,所有的一切,就像一场春梦。
然而电影后半段几处特写镜头,个人感觉是比较多余的。也是没有办法,就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后半段那样,这里本该是青春期少女独处时那种很大胆的“个人动作”,但是在国内,大家都懂,用这样的特写镜头表现,以及是最大尺度了。
说道镜头,非常赞的摄影和构图,晶莹剔透。导演刘紫微是一名女性,非常会拍少女,那轻盈的身材,如薄纱一般的衣服,透露出女性独有的玲珑曲线,再加上模特出身的孙伊涵曼妙的身材,多出刻意不穿校服的画面,非常唯美且风格突出。
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电影中那场两位闺蜜在床上互相逗趣的场面,让我想起了土耳其电影《野马》,同时池韵饰演的闺蜜,也贡献了片中唯一一场内衣秀,好像是透视滴哦!
值得一提的是,大概为了凸显女主角的身材,孙伊涵在片中是不穿传统内衣的,而是用隐形胸罩,而且服饰都是低领露肩,女主锁骨很美。拍女主的时候,除了高亮背光衬托女孩纤细的身材外,不少镜头是自上而下,模特出身的孙伊涵虽然胸不大,但这样拍下来真的有沟啊,而且有几处几乎走光。女二号池韵大白腿很美,所以片中这位几乎都是小短裤出镜。说白了嘛,导演是也是女性,知道怎样拍少女最美丽。
上世纪70年代,有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叫做《少女情怀总是诗》,导演是摄影出身的大卫·汉密尔顿(去年过世),该片对性懵懂时期的少女情怀亦描写入微,却是建立在大胆禁忌的风格之上。
个人感觉,《我心雀跃》更适合“少女情怀总是诗”这个片名。电影的镜头同样唯美,却不掺杂任何情欲向的杂质,虽然部分镜头和细节比较大胆(说实话,个人看得很high),但却非常隐晦。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对男主角宋宁的展示,很普通,对比与美到极致的女主角镜头,男主角的几处镜头让这位就跟出土文物一样。起初我以为是导演不会拍男性,后来才想明白。电影几乎所有展示男老师的镜头,都是女主角的主观镜头,女主角看到什么,我们就看到了什么。他的面孔、背影、胳膊,她一直在盯着他看,这是本片很隐晦的地方。
PS,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97年,有一处穿帮镜头,女主角的剪贴画中,出现了《星战前传》的海报,后者是1999年公映。
PSS,电影这些镜头把握的恰到好处,“恰好”在什么地方,只要镜头在往下挪一寸,女主角的头再低一下,这位就绝对走光了。而且对于情感的描写只要在深入一丢丢,这绝对是一部情色片。所以,这位导演,拍情色片,一定非常好看。
别碰脏钱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异国入侵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09℃
刘紫微首执导筒的《我心雀跃》是一部干净、纯粹的青春片,写一个高二女生暗恋男老师的故事。演学生刘唯唯的孙伊涵表演令人眼前一亮,从情窦初开的被动到主动,带有酸涩的不知所措,看起来清澈、单纯,把女生的小心思拿捏的相当精准。美术方面也颇有趣味,用夏季与五光十色代表青春期的躁动与清新。女生闺房是绿色和紫色系,她喜欢杂志拼贴,喜欢沐浴在五光十色的玻璃瓶所投射的阳光中,这些都带有一种少女梦的色彩。男老师的美术教室则是忧郁、闭塞,用房间折射出各自的性格,是美术方面的考量。nn两人性格不同,却在冥冥之中产生了影响。好像生物老师对染色体的阐述:“人与人的脾气、性格不一样,想法就不一样,选择也不一样,这样才有意思。”每当刘唯唯潜入邹老师的美术教室,都像在探寻他的心房一样。她用偷瞄、跟踪,及透过画作和对话所隐藏的信息,来“拼贴”出他的整体形象。美术邹老师的身份设定,在迎合了美指的同时,也推进了叙事。观众可以看到邹老师丢了“灵感”,刘唯唯则与“灵感”特别亲近,这是老师羡慕学生的。爱情方面,刘唯唯开始憧憬,邹老师已然凋零,这也是成年人羡慕年轻人的。nn许多青春片都喜欢表达初恋的滋味,而本片展现的是暗恋的微妙。有场戏通过时间来描绘这种情愫,用慢镜头表现刘唯唯眼中的邹老师,周围的同学们都变成了定格,随着时间的流淌,暗恋呈现出最美的姿态。学校里那只孔雀,在首、中、尾分别出现过四次,只有中段女生情窦初开时,孔雀才有过要开屏的状态,可惜尾巴都还没长全。nn除了女生暗恋男老师的情愫,片中也穿插了暗恋女生物老师的男生群像(以一位男生为代表),生物课原本就带有青春期成长的隐喻。类似的成长暗示在片中随处可见,刘唯唯初次见到新来的女生物老师,以为进错了班,镜头由老师的脸庞切到女生的脸庞又移至胸部,映射出女老师即是女生想要成为的女人。美术老师对杂志拼贴的指点,生物老师对染色体的讲解,在这种种“成人意识”的主导下,少女在单方面的成长。nn邹老师的婚姻生活和创作灵感枯竭,甚至对于同学们送的鱼都没有半点呵护。这么看来,唯唯爱上的未必是邹老师,而是爱上了成长本身。邹老师变成一个承载爱情幻想的载体,披着强加的七彩外衣,这外衣是唯唯对于爱情的憧憬,对于邹老师的期望,但他并没有这么七彩。最后,邹老师用麻绳串起唯唯的杂志拼贴,也顺便串起了她的少女梦。
暗恋这种单向的爱注定是件自伤的事儿。但是青春期的暗恋并不悲哀,反而显得酸酸甜甜,在花样年纪留下美好的悸动。
从情窦初开,到怦然心动,再至默默喜爱,最终无疾而终,刘唯唯对邹野的暗恋过程,支撑起剧情的主干。剪杂志插画拼贴而成的同学录,窗前摆卖五颜六色的玻璃瓶,还有房间小灯泡的一闪一闪亮晶晶,这些象征寓意的物体,无一不投射出刘唯唯心中色彩斑斓的青春梦,以及对浪漫爱情的无限憧憬。窥视邹野一举一动的小鹿乱撞,挽臂传情时被拒的不知所措,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不能入寐。虽然刘唯唯对邹野的情感没发一言一语,但精确运用的镜头语言,则把她暗恋后者的细碎小心情、可爱小心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片中没有开启的师生恋,只存在一个夏天便匆匆完结,即便有着淡淡的苦涩,仍不失美好的滋味。而发生在青春期里的暗恋,对于你我而言,又何尝不是尘封在心灵深处的隐秘,不时跳出来告诉自己,曾经有那么一场似知非知、似懂非懂的爱情独角戏,自己忍受、自己终结,一切的惊心动魄和九转回肠都发生在于无声处。
6月5号的晚上,去电影资料馆看了国产青春片《我心雀跃》的首映。
不得不承认,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样干净的青春片了。
是的,干净。
我搜肠刮肚,只找到了“干净”二字。
在这个时代,拍一部干净的电影,太不容易了。你得抵抗住多少诱惑,按耐住多少蠢蠢欲动的念头,才能拥抱内心的干净呢。
想想,都觉得艰难。
不信,你去看看近些年的青春片,不是用堕胎、劈腿、狗血的三角恋情,为流动的荷尔蒙加码;就是用时代符号、集体记忆,去营造廉价的怀旧体验,赚取观众的眼泪。
即便是较为优秀的青春片,也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写青春,实际却盯着青春之外的世界。
《黑处有什么》的野心,在于刻画一个荒唐的时代,而青春,只是它窥视时代的一双懵懂的眼睛;《少女哪吒》的野心,在于揭示成人世界的虚伪,它更像是一次拒绝长大的宣言:“这世上只有一种活法,就是诚实的活着。”
而在《我心雀跃》里,我却看不到任何的野心。
它牢牢地守在青春片的格局里,讲了一个只与青春有关的故事,丝毫不肯越界。这其实很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沦为平庸之作或是无病呻吟的少女情怀。
可是,导演刘紫微却用一种近乎偏执的固守姿态,像打地鼠一样,击退了所有的企图,回归了一种最纯粹的表达。
如同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但在青春的味蕾还没有被腥膻油腻层层覆盖的时候,白开水却有着刚好的味道。
《我心雀跃》的故事很简单,讲了一个女生对男老师的暗恋,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
听起来很俗,对不对?
对。
我承认它很俗,很常见,甚至难以摆脱掉电视剧的质感。
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平淡中藏着新意。
片中的男生王雨夜明恋着生物老师叶楠,女生刘唯唯暗恋着美术老师邹野。
发现了吗。
这是一场没有主科的青春。
没有语文,没有数学,没有物理,没有化学,唯一的一堂英语课,还被唯唯逃掉了。
在这场青春里,只有生物和美术。
生物,是人在成长中必然要面对的生理变化,正如唯唯面对镜子,带着猎奇的眼神,仔细端详自己的身体。
美术,是不断发现美、留住美的过程,正如初恋的记忆——唯唯远远地看见他,在晦暗的人群中,独自闪耀。
影片就是用这样的人设安排,隐隐地向我们透露讯息:比起那些高考中的必考科目,认识“性”与“美”,才是成长中最最重要的两堂课。
而认识它们的方法,不是考试,而是体验。
正如,在教室的窗前,一束阳光洒落,叶楠穿一件紧身的暖黄色线衣、一条白色休闲裤,站在亮黄的光晕中。
只见镜头缓缓向前推动,一寸寸扫过叶楠凹凸有致的身体,像是带着向往的“抚摸”,却毫不猥琐。原来,那是唯唯的视角,她看着眼前这个成熟的女人,有些新奇,更多是羡慕,于是回到家,她要对着镜子期待自己。
少女们渴望长大,通常是从目睹另一个女人的美,开始的。
与亮堂堂的教室相隔不远,是邹野的办公室,那里阳光很少停驻,静谧,带着些许幽暗,恰似少女的心事。
就是在这里,唯唯借装订毕业画册的缘由,和邹野有了一面之缘。
此后,这个少女的心里,便种下了这个男人。和同龄人相比,他的脸上,棱角分明,眉宇之间盘踞着一股英气。
邹野对唯唯说,这么好的画册,用订书机订可惜了,应该做个封套,用线装,才好看。
唯唯悄悄记下,如同写下生活的新方向。
在大部分的青春片里,成人世界都是危险和虚伪的代名词,是一个剥夺了清纯的地方。而在《我心雀跃》里,少女的成长却不是因为窥见了成人世界的残酷,而是发现了成熟的美。
这种美,既有爱的清浅味道,也有性的诱人轮廓。它也使得成人,在青春片里,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位置。
记得在首映礼上,几位新导演都对本片做了点评。
其中,《心迷宫》的导演忻钰坤提到了“久违”,《黑处有什么》的导演王一淳提到了“少女心”,《少女哪吒》的导演李霄锋提到了“自然”。
而他们,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细腻。
是的。
要想把这么简单的故事拍出感觉,除了细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印象很深的一处,是邹野为唯唯画像的一场戏。
光很足,甚至有点过曝,将少女的肌肤照得晶莹剔透、薄如蝉翼。
透过邹野的眼睛看过去,只有艺术的灵感;而少女的喘息、闪躲,却像是在暗恋的男人面前,第一次赤身露体。
这里,刘唯唯的扮演者孙伊涵的表演,很有层次。
镜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她的脸上,但时间却不曾凝固,而是随着她的一颦一笑,始终雀跃地流过。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
走在路上,唯唯去拉邹野的手,却被这个男人拒绝。
此后的唯唯,只得远远地看着邹野,直到他消失在自己的生命里。
一切,就是这么淡淡的,走向结束。
应该说,我很喜欢本片的结局。
我也曾经说过,一部文艺片的所有情节,都是在为最后一分钟积蓄力量。
就像《风柜来的人》中,阿清站在闹市,大声吆喝着盗版磁带,却等来整个社会的集体沉默;就像《一一》里的小男孩洋洋,对逝去的外婆说着:“我觉得,我也老了”;就像《站台》里,主人公们最终回到小镇,男人昏睡,女人抱娃,过上了曾经无比厌恶的生活……
在《我心雀跃》的结尾,在镜头的注视下,我们一起目睹了唯唯完整的青春。
离开后的邹野,从远方寄来了唯唯的毕业画册。
只见,五彩斑斓的封面,是唯唯用破碎的玻璃,拼起来的,此刻,邹野已用细细的麻绳,为画册做了精致的装订。
唯唯翻开画册的最后一页,并没有看到期待中邹野的留言,不过,她并不悲伤,而是随手将画册扔在床上,起身,轻盈地出门,关上。
这时,镜头停在了门后的那幅画上,正是那一天,邹野笔下唯唯的肖像。
原来,他早已用这种方式,为这个女孩的青春,留下了最值得记忆的瞬间。
史航说:这部电影告诉我们,青春应该有不同的装订方式。
这句话说得特别好。
同样,青春也应该有不同的打开方式。
我们的青春片,除了残忍、炙热、张扬、不顾一切,还应该有纯真、青涩、淡然、不事雕琢。
应该说,《我心雀跃》是一次不计后果的尝试。
在电影市场奔腾的洪流中,它低调地转身,逆流而上,最终游到了清澈的上游。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在去年的上海电影节,女导演刘紫微获得了最佳新导演提名,不过当时并没有看片,一年之后该片姗姗来迟,并赶上了毕业季,目标很明确,《我心雀跃》希望借助本片再次刮起一阵青春之风。不过这场风刮得有点猛,个人观点,这部电影不算青春片,如果不是尺度的问题,这片拍成情色片都没有问题。
因为这部电影是在描述“师生恋”的,严格一点来说,本片是单相思,一位高中少女对美术老师的单相思。
“不爱学习”的青春期
高二时分,一般孩子来说正值18岁迈入成年,对外部世界和异性充满了好奇。这个节骨眼上,用情窦初开大概已经不能形容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心态,看三级片都到了法定年龄了,性懵懂还差不多。中国古代女子年方二八的时候都可以结婚了。还有当代西方,相对开放的环境下,如果孩子这个时候还没有对异性(或者同性)产生点XING趣的话,家长一定会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的。
就是这个时期,从少年到成人的关键年龄段,在我国实际上是比较尴尬的,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孩子们都为了一年之后的高考而奋斗。所以这个时候在学习压力面前,关于“早恋”成为了18岁孩子们最常见且突出的问题。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当年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现象,老师在斥责那些心猿意马、甚至出现早恋问题的学生时,几乎都会用学习来做杀手锏,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爱学习”,反而那些凡是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想法的的学生,老师会谓之“爱学习”。
我相信大家当时都是“不爱学习”的同学。
扯远了,回到《我心雀跃》,电影就是描述这一群“不爱学习”的同学,并且将焦点集中在一位少女身上。
描述高中青春期情感的电影很多,但以少女作为角度实则不多,本片的故事大致让人觉得这是女版的《教室别恋》或《钢琴教师》,甚至是女版的《西西里美丽传说》。但这部《我心雀跃》在内容上是无法与上述作品比拟的,原因各位自然懂,审查嘛!所以本片的编导自然也懂,干脆放弃内容方面的营造,而是专注情感方面的刻画。
可以这样说,看了这么多国产青春片,本片在情感上,对少女心懵懂的情感刻画,是最为细致的一次。
其实我们的青春真的没有那么多爱情,那么多矛盾,并不是一定要依靠巨大的矛盾冲突才能体会到青春的阵痛。主要还是在于对于青春时代情感的还原,所以很喜欢这个片子把爱情弄得很朦胧的感觉。而且为了专注于情感,电影索性放弃了对在校学生读书环节的描写,单单描写课外活动。有足够的空间去进行情感上的刻画。
这个故事似乎离学校有些远,却用了同学们课间中的打闹和值日、黑板报、同学录等小细节来让本片“重回校园”。且电影中只出现了一堂课——生物课,选择这堂课的“目的”也是明确,象征着学生们的生理变化,还有一位性感漂亮的女老师,让不少男生心猿意马。
而女主角的“目标”,是一位美术老师,象征着学生们如画一般、不掺杂质对美的追求,二者结合,构成了《我心雀跃》最基础的情感与美学特征。
从暗恋到悸动的变化
青春期的暗恋,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很羞涩的事情。而且随着女主角刘唯唯对于情感的态度,也是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最初,当女主角在校园中一次又一次的窥见和接近那位美术老师的时候,如含羞草一般的表情,那欲言又止的神态,直挠心底。那时候的爱情真的是朦胧简单的,喜欢的TA,特别想要和他说话想要努力对TA好点,然而就是说不出口.....不小心碰到一个衣角,都可以脸红半天的感觉,电影描述的极为准确。
同时,对比于刘唯唯对男老师邹野的情感,本片以王雨夜为首的男生,对于性感女老师的态度,却是那样的简单直接。不同性别,对待情感的不同方式,更加凸显了女主角的情感变化,细腻、羞涩而又专注。
而最随着与邹野的接触,让女主角的心态从羞涩压抑转变为相对直接,说白了,就是对于“禁果”的渴望。从片中女主角照镜子发现自己曼妙的身材开始,到偷了老师的饭勺吃饭“间接接吻”,最后到雨夜大胆着尝试挽着男老师的臂膀为结束,这是在那个时代,对一名女生对情感的最大限度表露,浅尝辄止。
本片关于情感的表露,就停留在那一刻,就像那同学录的封面,所有的故事以及结局,就像那破碎着五彩玻璃,虽然碎裂无法还原,但色彩斑斓,仍可以凝聚在一起,焕发出色彩之色。这就是青春啊,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就是那简单的懵懂,从心理到生理上的变化,虽然浅显,但细致,如易碎的玻璃。电影中的几处细节,对女生心态的把握,恰到好处。
结尾那一幕,同学录上并没有留下老师的笔墨,所有的一切,就像一场春梦。
少女情怀总是诗
然而电影后半段几处特写镜头,个人感觉是比较多余的。也是没有办法,就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后半段那样,这里本该是青春期少女独处时那种很大胆的“个人动作”,但是在国内,大家都懂,用这样的特写镜头表现,以及是最大尺度了。
说道镜头,非常赞的摄影和构图,晶莹剔透。导演刘紫微是一名女性,非常会拍少女,那轻盈的身材,如薄纱一般的衣服,透露出女性独有的玲珑曲线,再加上模特出身的孙伊涵曼妙的身材,多出刻意不穿校服的画面,非常唯美且风格突出。
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电影中那场两位闺蜜在床上互相逗趣的场面,让我想起了土耳其电影《野马》,同时池韵饰演的闺蜜,也贡献了片中唯一一场内衣秀,好像是透视滴哦!
值得一提的是,大概为了凸显女主角的身材,孙伊涵在片中是不穿传统内衣的,而是用隐形胸罩,而且服饰都是低领露肩,女主锁骨很美。拍女主的时候,除了高亮背光衬托女孩纤细的身材外,不少镜头是自上而下,模特出身的孙伊涵虽然胸不大,但这样拍下来真的有沟啊,而且有几处几乎走光。女二号池韵大白腿很美,所以片中这位几乎都是小短裤出镜。说白了嘛,导演是也是女性,知道怎样拍少女最美丽。
上世纪70年代,有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叫做《少女情怀总是诗》,导演是摄影出身的大卫·汉密尔顿(去年过世),该片对性懵懂时期的少女情怀亦描写入微,却是建立在大胆禁忌的风格之上。
个人感觉,《我心雀跃》更适合“少女情怀总是诗”这个片名。电影的镜头同样唯美,却不掺杂任何情欲向的杂质,虽然部分镜头和细节比较大胆(说实话,个人看得很high),但却非常隐晦。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对男主角宋宁的展示,很普通,对比与美到极致的女主角镜头,男主角的几处镜头让这位就跟出土文物一样。起初我以为是导演不会拍男性,后来才想明白。电影几乎所有展示男老师的镜头,都是女主角的主观镜头,女主角看到什么,我们就看到了什么。他的面孔、背影、胳膊,她一直在盯着他看,这是本片很隐晦的地方。
PS,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97年,有一处穿帮镜头,女主角的剪贴画中,出现了《星战前传》的海报,后者是1999年公映。
PSS,电影这些镜头把握的恰到好处,“恰好”在什么地方,只要镜头在往下挪一寸,女主角的头再低一下,这位就绝对走光了。而且对于情感的描写只要在深入一丢丢,这绝对是一部情色片。所以,这位导演,拍情色片,一定非常好看。
1. 影片主要讲述一个高二女生刘唯唯(孙伊涵饰)对美术老师邹野(宋宁饰)无果的暗恋。但是,对于具体的情节展开,编导却安排了两条线索。一个是刘唯唯对邹老师的暗恋,另一个是男同学对生物老师的暗恋。这个设计很有意思,因为高中生的课程应该很繁重,但是其他的课程和老师都没出现(英语课出现了一次,但是女主角逃课了),影片只表现了学生与生物女老师和美术男老师的交往。我觉得编导通过这个设置可能表达这样的观念:对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语数外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所以编导独独把生物老师和美术老师突显出来,其中生物课对应着学生的生理变化,美术(艺术)则对应着学生的心灵成长。
不过,影片对男学生喜欢女老师和女学生喜欢男老师的表现也不太一样。男学生喜欢女老师虽然是辅助的情节线索,但是却大胆、热烈、直接,女学生喜欢男老师是主要故事,但表现得羞怯、含蓄、委婉,这既是一般的性别事实,也似乎传达了编导对青春期男孩的恋爱更倾向于生理方面、而女孩的恋爱更倾向于情感方面的认识。事实是这样的吗?我想编导应该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影片通过男学生的视角来观看女老师的时候,女老师丰满性感,衣服把她凹凸有致的身体刻画得很立体,镜头划过女老师,也往往给人抚摸的感觉;但是女学生眼中的男老师不一样,男老师的身体被衣服遮盖得比较严实,更多地是给出一种稍带寂寥和冷冷(不是高冷)的气质,特写也主要是他画画时的动作和眼神。
2. 影片讲得是师生恋,确切地说是学生暗恋老师,但是编导显然认为在这种情感关系中,双方地位是不对等的,也不可能对等。
首先,是社会伦理关系造成的不对等,这一点不需多说。
其次,是生活经验的不对等,老师是成年人、过来人,不论爱与被爱,老师都不是第一次,但学生是初恋。
再次,这个电影讲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单恋,在这种关系中,恋爱者显然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这符合一般的恋爱规律——谁先爱,谁先死;谁爱得多,谁先死。何况是学生暗恋老师呢?
影片对这种师生关系的表现很艺术。一是只要是女老师和男老师的特写镜头,都是主观镜头,都是学生眼中的老师,但是老师眼中的学生(除了男老师给女学生画像那一段),没有给出特写镜头。
二是有一个细节,女老师到教室找女主角,女老师和学生有个简短的对话,这时给女老师的镜头是清晰的,学生眼中的老师是清晰的,老师的一举一动在学生眼中尤其是喜欢他的学生的眼中都是清晰的,但是当镜头给到学生的时候,老师眼中的学生们被虚化了,模糊成了一片,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忽视”和师生关系的不对等。不过我不认为这是编导对老师的批评,而只是一种清醒地写实。
3. 影片中的女学生刘唯唯平时喜欢做剪贴画,她也是因为这个才与男老师发生对话的,她本想借老师的钉书机把剪贴画本钉起来,可是男老师告诉她钉起来效果不好,应该用麻绳缝起来。当她向男老师“表白”被拒后,她还抱着一线希望让男老师在她的剪贴画本上留言。对于这个剪贴本,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这个剪贴本原本没有封面,是美术老师建议做一个封面,但封面的做成很偶然。刘唯唯平时也喜欢收集各式玻璃瓶,在一次酒后恣意的蹦跳时,她不小心把玻璃瓶打碎了,但是她没有把破碎的玻璃片当成垃圾丢掉了事,而是突发灵感,用各色的玻璃片粘贴成了美丽的封面,这让美术老师也很惊讶。看到这里,我想说,编导的仁慈和善意很感动我,她没有也不会把这场无果的恋情拍成青春残酷物语,她想方设法让那破碎了的美好事物找到了另一种美丽的存在方式。
二是男老师辞职消失后,给刘唯唯寄回了她的剪贴本,但是他没有按照刘唯唯的请求在上面留言,刘唯唯是遗憾的。但是他为刘唯唯重新装了线绳,原本刘唯唯装的线绳很松散,剪贴本拿在手上要散的样子,可是男老师给他重新装过的整齐结实,使整个本子浑然一体。男老师虽然没有在她的本子上留下任何实体性的痕迹,但是他却促成了女孩情感世界的完整性,也促成了女孩情感经验的理性化。这一点,让我不得不反省一个合格的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和发挥怎样的功能?
总之,《我心雀跃》是一部既写实又唯美的成长电影。虽然首作,确实惊人。除了几个特写镜头稍嫌啰嗦,其他方面都达到了一定侯艺术水准。尤其是整部片子对情绪表达的节制,显得成熟老到。我看过的大陆生产的同类影片,还没有这么好看的。希望更多的观众能有机会欣赏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