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喜剧片  »  寒枝雀静

寒枝雀静  鸽子在树上反思存在意义(港),鸽子在树枝上沉思(台),一只坐在树杈上思考存在的鸽子,A Pigeon Sat on a Branch Reflecting on Existence,寒枝雀静 En duva satt på en gren och funderade på tillvaron

413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HolgerAnderssonNilsWestblom夏洛塔·拉松ViktorGyllenbergLottiTörnrosJonasGerholmOlaStenssonOscarSalomonssonRogerOlsenLikvernMatsRyden

类型:剧情喜剧导演:罗伊·安德森 状态:HD 年份:2014 地区:其它 语言:其它 豆瓣:7.9分热度:1 ℃ 时间:2024-06-11 19:07:42

简介:详情  本片是导演有关人性的“生活三部曲”的终结篇章。影片没有线性叙事,由39个场景构成。镜头追随萨姆和乔纳森这对推销搞笑玩具的流动商人的足迹,伴随他们一户户上门兜售商品,如同导游带领观众在不同地点不同人群中游走。影片继承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本片是导演有关人性的“生活三部曲”的终结篇章。影片没有线性叙事,由39个场景构成。镜头追随萨姆和乔纳森这对推销搞笑玩具的流动商人的足迹,伴随他们一户户上门兜售商品,如同导游带领观众在不同地点不同人群中游走。影片继承了导演一贯的执导风格,诗意,阴郁,黑色幽默又充满哲学思辨
  • 头像
    电影怪


    “一只坐在树杈上思考存在的鸽子,它在
    想它没有钱,然后它飞走了”。片中一个小女孩如是唱着。



    (寒枝雀静的灵感“雪中猎人”)

    寒枝雀静就是一个如此简单的故事,或者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导演罗伊·安德森精心安排的一幅众生浮世绘的画。7年一部的人生三部曲迎来了最终一章,延续“二楼传来的歌声”、“你,还活着”的是安德森个人艺术风格鲜明的画面。冷静客观的固定远景捕捉每一个角落,鼻涕般的黄绿色调世界与其中僵尸般苍白面容蹒跚步履的人们不乏荒诞嘲讽,也变成安德森独一无二的作者色彩。他将绘画考虑为一种与电影表达相通的形式,就如“寒枝雀静”的灵感来自彼得.布鲁盖尔的画“雪中猎人”,虽然安静平和的山林雪景是节日贺卡图案的大热门,但鸟儿所俯瞰的山中疲惫猎人和远处溜冰的人们的世界却又饱含人类的百态忧愁。“寒枝雀静”的世界就好比鸟雀眼中的世界,在罗伊安德森的镜头下,人们安详表面下充满了麻木不仁和荒诞无稽。

    就如一幅巧妙的众生浮世绘,电影中并没有明显的线形叙事,甚至连时间都是模糊的,只有空间像展开画布一样,让观众一点点窥探到这个安详而荒谬的世界。起到引子作用的是开头对死亡的荒唐考察,为了开酒瓶而心脏病发的中年人,以为自己能将财物带上天堂的老太太,还有死者付了钱无法退回的啤酒;仿佛人类的死不再是个自然的过程,而是总与些荒唐的价值观与金钱挂上了钩。

    没有明确的时间线,贯穿起整部电影的是二人拍档山姆和乔纳森,仿佛唐吉柯德和侍从桑乔,他们做着发家之梦却路上碰到各种世事怪事,滑稽而不得要领的可爱。为了把“欢笑”带给人们他们卖着吸血鬼假牙、笑袋和可笑的独牙大叔面具,然而得到的只是笑袋发出的可怕笑声、推销无路的窘迫、收不回款的鸡肋。不得不让人思考“快乐”真的可以买卖吗?

    然而荒诞的还远远不止这些,片中最为超现实的部分,历史上的查理12世率领军队突然雄赳赳气昂昂的跑出来征战讨伐,女人被赶走,气势英俊的国王虽受万般敬畏却和美男酒保调起了情来,而十万壮兵的军歌为他们歌唱。这边厢年迈的老人孤独的喝着酒,回忆着二战时年轻军人的自己,此时同样的军歌旋律却变成了忧伤的慰抚,身无分文的士兵们与酒吧姑娘拥抱换酒喝。这首相同的旋律就像人类记忆和意念的纽带一般让人无法忘记,自古至今人本性未移如旋律未变,换的只是歌词和无法抹去的罪恶感记忆罢了。好笑的是战争惨败而回得查理12世不但厕所都没得去,还给女人们带来了寡妇的面纱。残酷荒谬的浮世绘,可怕的并不只是人类的好战,而是人性伤痛所留下的永久疤痕,人类所犯下的错误就像幽灵一般,在记忆中挥之不去,变成梦魔和愧疚。

    掩藏在山姆和乔纳森的滑稽笑袋和假牙背后的是金钱的追追讨讨,人性本质与过去黑奴被扔进巨大铜管里燃烧演奏出美丽的音乐也未曾变过,只不过后者有老态龙钟的贵族们围个观罢了,那美妙的音乐是那么的美,却又同时的是那么恐怖不已。假若不是已经麻木于其中的僵尸化的凡事常人,只是一只树枝上的鸟的话,恐怕方能看到世间光怪陆离。

    安德森的镜头设置巧妙的利用斜角和固定长镜头让人注意到画面中同时发生的不同奇妙,即便是不起眼的角落发生的细微也毫不会落单。“我很高兴听到你过得不错”,好像咒文一般四散在片中,即便说的人们看起来完全过的不像如此,这句荒谬不已的话在被电击的猴子旁边更是充满了安德森的诙谐讽刺。在这个弱肉强食,金钱带动一切,孤独无处诉说的世界中,恐怕也只有“我很高兴听到你过得不错”是最合适的寒暄了。

    人生到底是什么?树枝上的鸟儿沉思着。也许就像结尾所描绘的一般,当你以为是周四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告诉你是周三。于是你无奈的活在大家的周三中。毕竟时间并不真正存在,过去与未来亦摸不到界限,有的只是活在众生中的共感和活在人类的定义中的世界罢了。
  • 头像
    石板栽花
    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39个镜头是如何串起来的

    电影《寒枝雀静》(En duva satt på en gren och funderade på tillvaron 2014)另一名称是“一只鸽子站在枝头思考存在”。显然,本片是想让人们思考存在的意义。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本片开头一幕首先就告诉了我们,人是一种高级存在。一个男人在博物馆里欣赏动物的化石和标本,除了寒枝上鸟雀具有的点题功能外,这里的动物充其量只是一种存在物,它们仅体现着“在”,只有人才是一种“存在”,因为“人”是需要反思的,反思是需要对象的,有了这些反思之“物”的存在,“人”才能反思自己的本质,而人的本质正是与其他动物相比较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的。

    人具有两种基本存在状态:生与死。本片似乎对“生”的状态更为关注,但又不好将“死”搁置一边,因而,紧接开篇就来三幕“与死神的三次相约”。虽然本片仅展示了这几种死亡场景,但其意图已非常明显:无论你生前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死亡都是你最终的结局。除了以上镜头,余下的都是关于“生”的存在的,那么,这些存在具体表现为哪几个方面,又是如何通过这些镜头来展示的呢?大致来说,生的存在多表现为人的本能存在,这些本能大致可分为生理本能、道德本能和社会本能。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试解余下的35个镜头。

    第5镜中的舞蹈教室。女教师公然挑逗男学员。这一幕是直接描述人的一种生理需要——性本能的,虽然女教师可以借机揩油,但公然要求性满足与人的道德本能相悖的,所以,男学员反抗,她也只能作罢;除了这种本能外,这也是人的社会本能的体现,即人天生就想过一种群居的生活,而求偶以便生活在一起便是社会生活的第一步。

    为了解释这点,接下来的第6镜充分说明了人性是非常害怕孤独的。即使自己过得不如意,也不忘记给远方的朋友亲人打个电话,虽然清洁工是在问候远方,其实更希望获得来自远方的问候:“很高兴听到你很好。”这样,人生的孤独感就会消解许多。人如果不需要这样的联结,为何要发出这种无谓的问候?这种联结就缘自人的社会本能。

    然而组成社会是需要规则的,规则约束的基本目的是让人们各安其事、各守本份,不要忘记自己责任所在。然而,人类为了公共伦理,往往会想出摆脱责任的妙招。第7镜中理发师为什么要用几句话吓走了顾客?原因在于他要信守他对他妹夫的诺言,这是他的责任,但又不想把事情搞砸,所以不失时机地接听电话,僵局自然解开。

    人其实是一种情感脆弱的动物。理发师这几句话让推销员萨姆大感受挫。他回到酒馆生闷气,被敏感的同伴乔纳森发觉,然而,一种自尊的本能不好让他承认乔纳森明察秋毫;同样,就因为感觉到同伴的生气,疑为是自己的错,乔纳森便开始哭泣。他们向外人解释他们的职业:我们希望为人们带来欢乐。从第8镜中的这句话,以及前面几镜可以看出:人大底是个痛苦的存在。有性欲,无法满足,有责任,不想尽责,为了社会联结,人们必须关注他人的情感,甚至为他承担。人若不是痛苦的存在,为何需要他人和他物来获得快乐?

    第9镜继续解释人类的责任和脆弱。奥韦•布吉斯在餐馆外徘徊。他是来和人接洽的,但被放鸽子。继续徘徊,并电话确认时间,这是他尽责的体现,但这也是他想摆脱责任的手段,因为从后面第22镜看,他有可能自己去干私事去了。餐馆内舞蹈教师和男学员正在约会,他们上演了一幕在错误时间错误地点遇上错误的人活剧,女人痛哭男人的离开,情感脆弱不过如此。

    人类联结往往需要条件,不分对象的联结,往往导致失败。第10镜继续解释这一点。推销员是想推销鬼力乱神的产品,却吓走来此购物的顾客,显然,他们找错了地方,推销不成功就情理之中的事了。如同舞蹈教师找对象,人类联结往往需要有共同利益的交汇点,这个点可以是经济利益,亦可是精神上的利益,比如“爱”,不明白这个道理,“求不得”的痛苦就得自己扛。

    所以,第11镜,舞蹈教师回归孤独,痛苦只有等待时间来平息了。

    人是一种高级的存在,其高级就高级在它能想到不同的方式来排谴痛苦,比如第12镜提供了排谴孤独的好方法。一位60多年来常来此酒馆的老人沉浸在自己的回忆当中。有回忆,人就不孤独,即使他已耳背;同样,一位将近60岁的老人吉纳尔,独自坐在一旁,喝着他的酒,嘴里抱怨着:若不喝上两杯,生活会是什么鸟样?真是,有酒当歌,孤独又耐我何!

    虽然人类联结并不容易,甚至还有反联结的行为存在,但总有办法让之化解。60年前的那场战争,虽然有政治联盟存在(?有认识士兵服装的吗),但这不代表双方士兵能够彼此毫无芥蒂,他们各坐酒馆一旁。酒馆女老板以“一吻换杯酒”的风情,让双方士兵和睦共处地站在了一起,赏心乐事,所谓何来?爱!还有那杯酒。第13镜耳背老人的回忆大体体现了这点:人类联结要有共同利益的交汇点。

    第14镜,耳背老人惬意离开酒馆,小字辈们忙着为他整衣送行。

    人类需要联结是因为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即使如第15镜中的那位男士打着哈欠给亲朋以问候,但这份问候仍是必要的,这不仅有涉情感关怀,也为必要时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关照,毕竟生活不像第16镜中小女孩玩肥皂泡那么简单有趣。

    第17镜继续展现生活的艰辛。无论是推销员催债,还是店主的无赖,“没钱”似乎是世人的常态,而且,人心对于“钱”,从来没有一个满足的标准。这种心态被诗人投射到了鸽子身上(第18镜):它一边休息,一边思索着没钱这一事实。

    第19镜,有时生活艰辛并不是靠努力就能缓解的,拼搏之途通常充满坎坷。不说这推销员毫无生意头脑,又跑到酒吧来故技重演(他们实来推销,因为虽说迷路但没让人指路),推销的时候还碰上国王来搞基,真够背运的。人类之所以关注着联结,是因为人类寻求联保的原始本能。这种联保的现代诉求就是国家和军队了,这种欲望是不是可以在第20镜中母婴嬉戏图中找到原始的心理根源呢。

    第21镜。生活艰难,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推销员向小商贩逼债,同样供货商也向他们催款,他们比小商贩能好多少?催逼的后果会是什么呢?“不然可别怪我们不客气。”放而大之,是不是充满战争的味道?冲突就是这么发生的。有观点认为冲突的心理根源来自人们的“肌肤饥渴”,当成人不再能够获得孩提时母亲那样的爱抚,战争便是他们满足这种需求的最好途径。当那位背着破琴的醉鬼非要从两位供货商夹缝中挤进挤出时,若后一供货商脾气稍暴,他跟醉鬼间冲突就不可避免,这个设计是不是寓意战争的心理根源?

    第22镜似乎继续解释人类的战争本能。很少有人对战争毫无兴趣。奥韦·布吉斯也就是个办事员,他装模作样地向人诉说着他的窘事,其实不过是为他淋雨寻找借口。但他诉说的事(或是编造)是想听某位将军关于撤退的演讲,当然也是关于战争,无论是因为他感兴趣,或者他认为别人会感兴趣,这一幕充分说明人类战争的本能。

    第23镜继续为战争本能申辩。试想一个耄耋老人一手拿枪一手拿电话在向人问候,这是什么本能驱使下的行为?暴力与柔情聚于一身,这正是人性的两面。没有多少人真的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在一个小屋里,日复一日度余生”的。战斗是人的宿命。

    只有在遇到挫折时,人类才会反思自己。所以,第24镜,当挫折不断的乔纳森返回旅馆,听着忧伤的音乐,他才会感伤,才会对音乐中人物感同身受。第25镜中的吉纳尔在人生暮年孤独地向人诉说着他那无人在意的忏悔:我这一辈子太贪婪、太吝啬,所以才不快乐,这又是经过怎样的挫败才让他明白此中道理的?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失败是一个国家的挫折。战争之前,就像第26镜,还有夫妇同萝帐,战争之后,就如同第27镜,那真是“几个漂零在外头”,寡妇的面纱成了女人最好的礼物。也只有这样的失败,查理十二才会反思自己的自大轻狂,才会接受民众的谴责。

    当然,有战争就有和平,有冲突就有安宁。战乱后需要秩序重建,休养生息便会让人们获得短暂的安宁。当外在矛盾不在,人们可能会像第28镜中男女那样缠绵,但更多地会让内在矛盾激化,这就会像第29镜中的推销商那样爆发出来。

    人类是一种会自我调节的动物,当他胸积郁闷,发泄一通会使他获得平静;当他受伤,如第30镜中的乔纳森,他可以暗然涕下,亦可通过欣赏“美”来转移忧伤:那位并不文雅的美少女虽然粗鲁地倒着鞋中的石子,但他仍因此重拾理智——推销依旧。

    人类并不是一种很热情的动物,冷漠是常态。如同第31镜,餐馆内谈笑风生,也不会有人注意到外面漂泊之人;奥韦·布吉斯在焦急等待,也不会有人急他之所急,当他落漠地离开,馆内人笑声依旧。

    然而,人类毕竟还一种道德本能存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冷漠或不友好是有限度的,尤其像第32镜中的两位同伙间的矛盾,人类的道德规则不允许赤裸裸的伤害存在。所以,萨姆无端发泄后,他仍要为此道歉。当然,这也人类联结的需要,人类害怕孤独的社会本能也促使人们不可自以为是。所以,通常而言,人类绝不会对同类传递过来的言行无动于衷,如同第33镜,即使是一个聋子,他也会揣摩别人的问候,一旦反应不恰当时,别人也会为他行为给予合理解释。

    这就是道德规则的作用。然而,人类的暴行往往会冲破任何社会规则的约束,只因人类并不是一种富有同情心的动物,人类的怜悯通常仅及于他的同类。我们可以对亲人致以亲切问候,但可以任意折磨其他动物,即使它是个灵长类的猿猴(第34镜);人类虽然早已与猿相揖别,成为名副其实的“人”,但他们的人性有时甚至抵不上某些灵长类动物。比如,当我们看到第35镜中,那些将黑奴赶进铜管乐器式的焚尸炉的士兵们;第36镜中那些边喝美酒边欣赏这一残忍行为的贵族们,他们可像那个被称为“人”的动物?的确,那个时代可能还没有将黑奴当作人的同类看,但即使是猪,将它们这样处决也是不人道的呀,人类还会有比这更恶的暴行吗?

    当全社会对某些恶行噤若寒蝉时,当那些施暴者对自己的罪行集体沉默时,我们真不好说。然而,只要还有人开始反思,那怕如同第37镜中乔纳森的梦,只要感觉到害怕,感觉到是真实的,他想应当有人为此乞罪,有人为此请求宽恕,那就说明人类道德良知未泯,人类依然还有希望。

    即使是那身不由已的参与者,若能像第38镜中的乔纳森的那样地质问:你觉得为了一已之快,而去利用别人,这样真的好吗?那就说明人类终究还未丢弃自己的道德本能,因为这不是哲学之问,而是良心发现之问。

    当然,第39镜,又到了星期三了,我们仍要按照既定的规则生活,即使有忘记规则之人,我们也会将他拉回既定的轨道。

    寒枝静雀,大体知道我们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了吧!(作者:石板栽花,转贴请保持文章完整,2015年6月18日)


  • 头像
    木卫二

    拍电影这桩事,有些人把它看得既神圣又重要,拍完之后,还非要跟观众较劲。也有像罗伊·安德森这种的,拍电影不过是生活工作之余的一部分。罗伊·安德森常年以拍摄商业广告为生,有点把广告当电影来拍的意思。无怪乎今年的香港还有北京国际电影节,这个瑞典老头的广告作品也被放入了个人回顾展。nn罗伊·安德森制造着独有的慢速螺旋病毒,又把它传染给电影里的形色人物——试图让这个地球转动得再慢一点。《寒枝雀静》是时隔七年的归来之作,电影拿下了2014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金狮奖。即便有人会说它闷,装,高冷,慢吞吞,还有行为艺术。头回观看导演作品的,也许会以为放映机器是不是突然卡壳了。nn但很高兴,这部电影做的不错。真的。nn一如既往,这部电影带有荒诞喜剧色彩,讲的还是导演不断重复的主题:我们身为人类。生活是个悲剧,生命短暂、冷漠又孤独,但我们这些渺小又可笑的人类,活得不开心,还得强作欢颜。nn影片前面的几个场景人物,每个镜头都是一个冰冷的笑话,似乎在讲完全不搭界的潦倒死亡和人生困窘。尤其是第三次死亡的“我要那杯啤酒”,我不禁笑出声来,因为整个环境氛围实在脱线又幽默。nn很快,你会意识到,罗伊·安德森其实是在老调重弹。从中间故事开始,《寒枝雀静》的主线浮现出来,导演开始描述两个推销员的尴尬人生。他们一边催着欠款,一边又被人追债。他们重复着并不好笑的三板斧推销,吸血鬼假牙、笑袋还有独牙叔面具,一次也没能成功。他们试图把欢笑带给人们,但他们自己却笑不出来,一路撕扯,闹得不欢而散。nn为什么选择看似没有任何亮点的推销员?借用下导演的自述,因为推销员必须存在。事实上,他们就存在于这个世界。一身西装,每天忙事,就为了几个小钱,这种拎着公文包或行李箱的人物形象,它们常见于导演作品当中,也正是可怜又可笑的人类化身。nn存在,或者说真实,它是罗伊·安德森长期关注的电影主题。表现在影像上,是极端的、自成一体的形式主义,就像他并不介意观众知道,电影人物是由演员在扮演。他尽量去掉或精简台词对白,依赖演员肢体还有站位走动,充分利用景深空间(玻璃门窗),构建镜头内的蒙太奇。军队出征的一段是《寒枝雀静》的重要看点,它可能也是罗伊·安德森电影里耗费最多、排场最大的一场群像戏。nn所以,与其说罗伊·安德森希望观众入戏,不如说,他希望观众出戏,始终处于台下观看的位置——就像电影里的演员时常发梦,或者陷入离奇恐怖的想象。罗伊·安德森也深受高度象征的新客观主义画作影响,《寒枝雀静》的人物仿佛在一个戏剧的舞台上,也在一个电影的戏中戏当中,这也是对人类存在的多重隐喻。在电影里,经常会有其他时空的人物闯入(譬如查理十二世的征战),要不然就是突然切入超现实梦境,流露出随时适宜的悲伤,这一切导演并不加以明说,给观众留足了空白问号,诱使他们像只鸽子那样,去反思“存在的意义”。nn影像风格上,《寒枝雀静》依然是以冷调画面主打,纯白色的房间,空荡荡的走廊,人头稀少的街道……这绝对不是现实中的北欧天堂,而是罗伊·安德森在自家公司搭出来的摄影大棚。涂着白脸的演员,造型怪异,死气沉沉。脸上无表情,眼神无光彩,他们的动作,比正常人要慢个两到三拍。他们困惑,呆滞,甚至绝望地看着这个世界,制造诡奇冷幽默的同时,也令人想象力大开。nn不过,如同伯格曼电影里突然射出的一束光线,在这个荒诞的大舞台,罗伊·安德森的电影经常会飞来欢快的配乐跟歌声。而在酒吧老头处或者画外歌曲里,《寒枝雀静》又会有忧伤的东西飘来,穿越岁月时空。但更多的电影情绪,还是无法被描述的莫名和离奇,就像电影海报上的那对情侣和大黑狗,就像黑奴排队被扔进巨大的铜管乐器——这个场景大概会被不少影迷反复讨论。它跟导演前作里用汽车尾气处决裸体女人的场景有惊人相似。导演依然不想说明它们的用意,只是说,它们是一个突然被唤醒的噩梦,充满了可能性。你会听到美妙动听的灵魂乐曲,也可能是不可遏抑的凄惨尖叫。nn无论是对电影本身或者人类生命,《寒枝雀静》都代表了一种神秘和可能性。即便罗伊·安德森的电影绝非完美无缺的那种,但不为世界电影潮流所影响,做到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步调频率,那也是了不起的事。【刊发于《中国新闻周刊》】

  • 头像
    seamouse
    弗拉门戈课堂外,一个清洁女工在手机里说:“我很高兴听到你做的不错。”

    厨房里,男人对着窗外发呆,妻子在电话里说着:“我很高兴听到你做的不错。”

    办公桌后,一家公司老板用手枪指着自己脑袋的同时,也在电话里说着:“我很高兴听到你做的不错。”

    这些是《寒枝雀静》39场戏(也即39个镜头)里的其中3场,反映着导演罗伊.安德森的美学趣味和哲学思考,这位瑞典古怪导演,总热衷于通过极具荒谬气质的场景营建,来折射剧中人物的现实/超现实悲喜剧。

    年过七旬的罗伊.安德森是影史上颇值得一说的导演。其电影作品极少,剧情长片更稀有到仅有5部。处女作《瑞典爱情故事》曾在1970年创造了瑞典电影界口碑和观众双丰收,继而在1975年的拍出一部手法在当时极其前卫的《羁旅情愫》。票房上的惨败,让他竟然在25年内没碰任何长片项目,转而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广告片导演。从2000年《二楼传来的歌声》开始,他又以7年一部的龟速,缓慢打造着由一个个荒诞十足单场景组成的“生存三部曲》。当然,《二楼》、《你还活着》以及这部《寒枝雀静》并没有任何故事逻辑上的联系,观众甚至很难从其单一任何一部作品中梳理出完整故事脉络,但又享受于罗伊巧妙安插在每一个镜头(每一场戏)里、本身就具备惊人故事能量的镜内蒙太奇。

    《寒枝雀静》所谓的“故事”,集中在两个动作迟缓的恶搞玩具销售员身上,画着话剧演员装束的他们,一板一眼的兜售这些企图“娱乐他人”却又没人搭理的玩具,追讨着零售商尾债的同时也被供货商追债。其他的角色和场景,则就似两人不断路过的荒诞风景,悲喜有时,感动有时,残酷有时。“我这有吸血鬼牙齿,可以半价卖给你”,哥德堡的冷峻街道上,弹不回一句回声。

    在让两个销售员上路前,罗伊在影片开头安插了三段关于与死神相约的趣味小品。一个男人在试图打开一瓶葡萄酒的努力中心肌梗塞而死,老婆在厨房得意的做着晚餐;一个老太太在临终病床前紧抓着皮包不放,里面有好几万块钱以及所有传家珠宝,“妈妈,你不准带着这些去天堂”,儿子奋力抢夺着;一个顾客在咖啡厅柜台前倒闭,服务员告诉警察他已经结账了,“这个牛排啤酒套餐有人要吗?免费。”哥德堡凋敝的秋天,似有鸦雀在枯枝上看着人间的生死离别戏码。

    最长的两个镜头,其一,是先胜后败的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君临现代酒吧,军队在窗外整齐行过,他的随从赶走店内女顾客以便君王观察男色;其二,是另一座酒吧里的耄耋老者回味1943年的青葱岁月,酒吧女招待与所有海军小战士们对唱《光荣之歌》,“你可以喝到免费啤酒,如果你给哥德堡Limping Lotta酒吧女孩一个吻的话。”哥德堡萧瑟的冬日,老人带着70年前的唇香记忆,艰难披上大衣,隐没入黑暗的街道。

    而更多的场景,也有着延续自前作《你还活着》的痕迹,英国殖民者将黑奴列队抛入古怪铜质管乐器的场景,也跟随着《二楼传来的歌声》里裸体女人排队进入闷罐车,被车尾废气处决的骇人场景。我很高兴看到罗伊依然做得不错。

    “寒枝雀静”,另有一个副标题,“对存在的反思”。深具美学修养的罗伊.安德森,在视觉层面体现的反思,是向着美术史上一些不太为人熟知的画家致敬和借鉴。39个漂亮构图的镜头下,观众几乎来了一次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到德国魏玛时期新即物主义的绘画旅程,前者是老彼得·勃鲁盖尔描绘众生相的《尼德兰箴言》和《通天塔》等作品,直接投射到《寒枝雀静》中那些人物数量较多的场景;后者是奥托·迪克斯那些体现无意义英雄之死的讽刺性画作,也间接的为电影场景奉献了某种没心没肺冷幽默之灵感。

    销售员在无谓的争持中分道扬镳,枝头的雀儿依然沉默无声,乏味公寓内、庸碌大街上,只能听到活死人们毫无意义的客气问候,“我很高兴听到你做的不错。”
  • 头像
    幸运儿与脱身术
    罗伊安德森这部获得2014年金狮奖的作品,已经被议论了太多太多次。我们讲述了太多次他的中景固定镜头,太多次疏离冷漠的风格,太多次荒诞古板的表演方式。然而,让我们去除掉这些对电影美学风格上的赞美,而回到电影最为根本的内在含义。我们要问自己,我们真的看懂了这部电影了么?

    罗伊安德森的这部《寒枝雀静》是跟观众玩了一个复杂的拼图游戏。这个拼图游戏不仅仅是打乱时间线索的先后顺序,而且打乱了人物线索的连续性。一个突然出现的人物场景,往往是观众之前并没有注意到的早先场景中的一个小小的背景人物。因此,如果试图梳理导演在这部电影中传达的深刻意图,我们需要抛弃他在美学风格上的各种尝试,将被打散的故事重组结构为一个四场景的情节拼图,并链接其中重要的三个线索“1943”,“查理十二世”和“智人”。

    场景1:酒馆。第一次出现酒馆场景是玩具推销员为核心,后来瘸腿的推销员(简称瘸腿推销员)本来去理发,结果碰到一个刚刚从船长专业的理发师,因此理发作罢。这个理发师恰恰是“与死神三次相约”中最后一约里面的船长。在酒馆中,瘸腿推销员与忧郁推销员(一开始出场便是一个爱哭鬼的形象)汇合。第二次酒馆场景是一个年迈的老人还有一个坐在角落喝酒的男人,接着年代变换到1943年,那个年迈的老人变回年轻时意气风发的相貌坐在屏幕中间,背后则是水手与军人在欢唱。第三次酒馆场景是一个被雨淋成落汤鸡的军人在讲述自己的倒霉遭遇,两个推销员也坐在旁边。这个倒霉军人恰恰是电影一开始那个观看生物标本的男人,他也曾两次徘徊在餐厅之外,赴约失败。最后一次酒吧场景中酒吧已经开始打烊,店员在收拾桌椅,坐在角落那个男人(也出现在第二次酒吧场景)在忏悔自己的贪婪。这个男人之前一个小段落里面 (时空顺序被颠倒),一手在打电话,一手拿着手枪。

    场景2: 咖啡馆。这个场景只出现了两次,一次是查理十二世带领军队出征大北方战争对战沙皇,同性倾向的国王驱赶所有女性离开咖啡馆,趾高气昂不可一世。而第二次场景,则是查理十二世大败而归,并割让了半个国家给俄国。咖啡馆老板质问波尔塔瓦会战的失败,却只有女人在悲切的哭泣。大北方战役世瑞典彻底走向衰败的关键战争,由此瑞典被挤出欧洲列强。

    场景3:旅店。两个玩具推销员的遭遇的时间顺序是被打乱的,在住进旅店之前,他们经历了一次不成功的推销,被推销男店长则是“与死神的三次相约”中第一约心脏病促发的男人。之后经历了一次不成功的讨账,而被讨账的女店长十分惧怕他的丈夫,但之后一个小段落中,丈夫在窗口抽烟,女店长则依偎过来。讨账之后,他们迷路进了咖啡馆,遭遇了查理十二世。之后他们回到酒馆,碰到正在吐槽的倒霉军人。最后他们才回到旅店,但旅店中却是全片隐喻最深的部分。忧郁推销员先是听歌谣,显得越发忧郁,之后做了个梦(和“智人”段落相关),梦醒后更加忧郁。瘸腿推销员向忧郁推销员发怒,但随后又道歉。旅店管理员阻止他们在走廊喧哗,并熄灯。第二天早晨,两个推销员在铁路旁分道扬镳。

    场景4:餐厅外。这个场景也仅仅出现短短两次。第一次,倒霉军人试图赴约,既没有找到人,也没有收到约会取消的通知。餐厅内,稍远一桌是“与死神的三次相约”中第二约的儿子和女儿,稍近一桌是电影之前出现的一个胖胖的舞蹈老师和她骚扰的男学生。男学生愤然离座,女老师拂面哭泣。之后女老师又出现便已经嫁给了一个面包师,并生下一个小孩子。第二次餐厅场景,倒霉军人再次回到那里,但餐厅里面的人已经和本片人物无关,倒霉军人怅然离去。

    “我很高兴听到你很好”。这句对白反复出现在本片当中。第一次出现是舞蹈老师骚扰男学生,男学生离开教室,教室外一个女清洁工在打电话,说的就只有这句台词。第二次出现是腿瘸推销员在理发店,那个曾经的船长,现在的理发师接电话,说的只有这句台词。第三次,女清洁工在家打电话,说的只有这句台词。第四次,在酒馆忏悔的男人,在自己的家里一手拿枪,一手打电话,说的只有这句台词。第五次,那个拿猴子做实验的女人在打电话,说的只有这句台词。

    “智人”理论。“智人”是深埋在这部电影中的导演意图。所谓“智人”就是我们对于猴子的优越感,这是一个建立在物种上的优越感。“智人”的表象段落仅仅为那个以猴子为实验对象的片段,而它的核心段落是随之而来的忧郁的推销员的那个梦境。梦里的推销员给一些身处上流社会的老人倒酒,而他们在欣赏来自火炉的音乐。一群讲英语的军人讲一群黑人赶进火炉,只为了聆听火炉上的喇叭传出的音乐,这是一个及其残酷并灭绝人性的行为。讲英语的军人与黑人之间关系可以很容易联想到美国与黑奴之间的联系。对于白人而言,他们自身便是“智人”,而黑人是低等的物种。

    然而罗伊安德森的醉翁之意并不在此,那些身处上流社会的一群老人之中,核心地位的老人站在中间,便是影片前面第二次酒馆段落中出现的年迈的老人。随着时间被放回到1943年,整个欧洲处于二战时期。联系二战背景与身为高等“智人”的老人,老人的纳粹身份便可以轻而易举的被辨认。在1943年的酒馆中,年轻时的老人坐在荧幕中间,后面则是欢笑的军人,那么这些军人则象征着德国的胜利。而频频向军人献媚的酒馆女招待,则象征了二战期间作为“中立国”的瑞典对德国的谄媚态度。罗伊安德森将瑞典对于二战的态度看作是民族的失败,这种失败也表现在酒馆忏悔的男人象征的贪婪的瑞典政府官僚,以及倒霉军人象征的无力的瑞典军队。

    本片试图阐述,从1704年大北方战争的失败开始,瑞典便走向衰败,一直到的二战,瑞典都处于一种软弱的消沉的民族状态。消沉的推销员在听着歌谣的时候,说不想死后在天上看到爸妈,是战后一代对父辈的抵触与否认。而以推销员为代表的战后一代,则为了经济与生活而困顿,整日奔波却造成了人际上的冷漠和生活上的墨守成规。然而罗伊安德森并没有放弃希望,影片中有三个段落充满温馨,躺在沙滩上的青年男女,阳台上吹着泡泡的两个女孩,还有一个躺在襁褓里的婴儿,瑞典的崛起将要依靠这年轻的一代。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