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胡歌吴越张新成黄磊李光洁刘涛包贝尔王骁任程伟尤勇智宁文彤房子斌孙淳朱雨辰刘昊然万茜黄觉黄尧王砚辉刘钧王永泉毛孩
类型:剧情国产导演:孔笙 状态:全24集 年份:2022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0.0分热度:42 ℃ 时间:2024-06-11 17:07:2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是谁能让我这个从来不看主旋律作品的人点开了《县委大院》?
正午阳光是也!孔笙是也!胡歌是也!
这部剧作为主旋律电视剧,之前的雨点是真的大,大数据连我这样的二次元受众都抓住了,那宣传布局可想而知。
现在看主旋律的剧和电影,对于我这样的受众来说,最大的乐趣就是看那一个又一个熟面孔轮番上阵了。
这部剧也是——
胡歌、李光洁、吴越、黄磊、尤勇……
这还不算,刚更新两集,还看到了万茜、张新成、好久不见的毛孩、新生代实力派王骁,两个会议坐角落里,到现在还一句台词没说的刘涛……
刚刚扒了下演员表,接下来还会有刘昊然、任重、孙淳、黄觉……
看个剧,看出了拆盲盒的体验,也是没谁了。估计常期追剧党们还能在剧里开出别的盲盒,收获别的惊喜。
连夜看完了两集,奔着胡歌去的,但还是被这群像戏给折服了。
其实在看剧前,还是会本能的觉得胡歌那么老帅,在这样的剧里会不会有些出入,但看了之后发现,是我多虑了。
胡歌饰演的梅长苏,啊不,梅晓歌,正准备去一个被称为“大坑”的光明县做县长。
在这两集的简单描绘里,这个县长的形象,可能还和大家故有认知有一些不同,梅晓歌一直坚持晨跑,妻子是一个援藏干部,在新川市做市长。
光保持晨跑这一点来说,其实算是给胡歌的形象做了一个缓冲。
在设定上已经做好了准备的前提下,胡歌还是表现的非常棒,从体态到面部表情,都非常到位,总之就是:不愧是我男神!
他穿着县长标配的黑色商务男装外套——我难得见过的几个乡里、县里和市里的领导真的都会穿这种款式的外套,莫名其妙的全国统一既视感;
在办公室坐着说话的时候双手会放在腹部,十指交错;
还有,胡歌在刚到任开会发表讲话的时候,他是念演讲稿的,演讲稿上的词胡歌要是背下来应该也不是难事,但是他是照着稿子念的,读稿的速度也是慢速的。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县长的就职演说啊,因为演讲稿一般都是秘书写的,县长不可能熟悉,慢速的读稿就很贴合现实。
这位刚刚上任的梅县长就这样开始了自己光明县县长之旅。
要是用网络小说的写法来说的话就是:“开局!全是烂摊子!”
先是前任留下的烂摊子,伪造奶牛事件;
还有拆迁工作,两户典型的钉子户,其中一户是对体制十分有经验的老邱;另一户是为了提高赔偿金,不仅加建,还伪造利润的小油坊。
除此之外,就是一开工不合格,不开工全村都没饭吃的烟厂。
第一集就把这些问题平面的展现了出来。
随之而出的就是一堆一堆的群像。
烟厂那条线的戏我特别喜欢,烟厂的背景应该还有很多戏,第一二集交代的不多。
吴越饰演的艾书记下来视察,在场听训的有鹿泉乡的党委书记李来有、鹿泉乡长岭村的村主任梁宏伟,也就是三宝。主题就是要封厂,就在这时有人来报告说有人上妨去了。大家都紧张起来,吴越直接安排人去截人,乡书记也急着和村主任一起去截人。
最终毛孩一群准备去上妨的人就在县委大院门口被截住了。村主任态度很差,对他们又拉又拽,还冷不丁的踹一脚,乡书记啥话没说,在一旁做着和事佬劝着:“行了行了,怎么还动手了呢?”
之前在车上的时候他可不是这个样子,一直都在责怪村主任,听说人到县委大院了,他一个急刹车+急转弯,回头还狠狠的瞪了村主任一眼呢。而在县委大院门口,这个书记的态度全程都很好,还让村主任带着他们去吃饭。
这个村主任就带着他们到了附近的羊汤馆吃饭。他一改之前对他们又骂又踹的样子,感觉很是亲切,结果明明主题是安慰的一顿饭,突然就变成了村主任的表彰会,因为这场上妨戏的总策划正是这个村主任,为的就是从他们旧相识梅县长的车边完美的路过。
这一条线后面肯定还有很长的后续,但这一段却相当的完整,起承转合拿捏的相当精准,演员也演的特别好,很有代入感。
村主任的饰演者任程伟演的特别出色,他在吴越面前直言提意、在乡书记边上谨小慎微还外加演技炸裂,最后在羊汤馆里和在座的就是乡里乡亲,就像是个村里的长辈。
这样一个角色太鲜活了,这就是我想象里的村主任——村里人选出来的,和村里人都熟悉的村主任,这种真实感让人很是感动。
真实感这个东西,在我们编剧和作者的眼中其实是有另外一种解释的。真实感不是现实,有些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你要真的敢往屏幕上搬,观众和读者就敢说你假,说你没接触过现实,因为有些现实发生的事,反而会比戏剧还要抓马。剧本和书里的真实感,是读者角度的真实感,是读者和观众感受到的真实感。
比如《县委大院》的观众,有几个是真正熟悉县里乡里领导的?有几个人真正现场的和政府部门的人开过会的?有几个真正看过拆迁现场的呢?或者看到过上访现场的呢?……
可能是有那么几个人,有过其中的几个经历,但大多数观众是没有见过的,所以要做到故事中的真实感,就要符合大多数观众对这些场景的想象.
主旋律剧之所以很多时候让观众——或者说是我这样的观众抗拒,就是因为真实感不足。
观众其实都明白你是想讲一个领导的故事,肯定是要讲辛苦,要讲他的能力、肯干等等,但往往一些剧会用力过猛。
比如县长晚上被电话叫起来赶到现场的戏,很多剧都会为了突出县长有多辛苦而让县长去亲力亲为。像这部剧里,那个钉子户油坊的一面墙塌了,砸到了人的剧情,有些剧说不定能夸张到,让县长去挖土救人。
但其实县长亲临的作用就是代表政府的重视,以免让事态激化,其实就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他只需要在现场表达慰问,安抚群众就够了。
这场戏里就是这样,县长到场,只是慰问一下,再查看一下事故现场,了解整个事件和各中环节。整个过程很自然,一点也不刻意。
这样的主旋律就很容易让观众接受,因为恰到好处,所以显的真实。
这种真实感在这两集的内容里还有很多处的体现。
第一天来报道的张新成,走进办公室,所有的人都在忙碌,他局促的四处看,最终不知所措的被指点着坐下,很是不安的拿出笔记本的样子……
这不就是曾经初到新公司的我吗?
这样的细节在这两集里还有很多。
还有一段总是出现在短视频里的告诫片段:
“常务副县长不叫县长,叫常务;县委副书记兼着副县长的不叫县长,叫书记;县长助理不叫助理叫县长……都是副县长同时是常委的得叫常委……”
虽然不太懂,但我反正是已经被绕晕了,还莫名代入了张新成,觉得自己一定要记住,还不能记错。
……
这些细节的把控,其实相当不容易,尤其是这种剧里真实感,其实是最容易被破坏的。因为离大家的生活都太近了。
所以这部剧的细节把控并不比《琅琊榜》容易,但孔导把控的依然很好。
不愧是孔导。
这是一部典型的群像剧,有很多条线,主要就是记录这座县委大院以及和县委大院有关的人和事。
这两集的观感,相当不错,我一个胡歌粉丝也不由的竖起身为编剧的大拇指,这部剧没有辜负我们粉丝这么长时间的等待!
等更新,期待后续。
《县委大院》收官了。挺有意思的,这剧不是一般扫黑反腐拍法,没有一条大反派主线。历史题材的官场剧还能用力一点drama一点,平行当下的现实题材,说多了你太尖锐,说平了又太虚伪。编剧的尺度不好拿捏,更难还考验演员的功力——要让他们演老百姓最熟悉的社会工种,没几把刷子是万万不让人信服的。
和一般“打老虎”的官场剧相比,《县委大院》更像一出基层官员群像戏。没有轰轰烈烈的大项目大事件,多的是官僚体制解决政务的日常。泡个茶,开个会,打个照面……就是这些琐碎时刻,一点一点推动剧情里的问题解决。反倒贴近真实的公务员生活,只是少了电视剧过大瘾的感觉。
让我一直琢磨的趣味是:“官气”真是一种玄乎的气质。不同性格的官员面相,其实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比如有的人一看你就知道是贪官,有的人一看就想干事,有的人沉得住气,有的人虚头八脑……结果我看《县委大院》时就有了统计学样本还原的乐趣,嘿,你看这些演员,都是怎么把“局里局气”“厅里厅气”演准确的?那些老底子好演员,还真让人服气。
本文就列下我心中的局气厅气演技大赏,供大家对照一乐:
1、吴越——艾鲜枝县长
眼角眉梢,自然流露。
吴越这几年作品不少。从《我的前半生》里人人喊打的“小三”凌玲,到《扫黑风暴》里的巨贪“保护伞”贺芸,去年电影《爱情神话》里还有个阴阳怪气的前妻形象,到《县委大院》里又是一转,成了八面玲珑又敢管敢说的女县长。
有条弹幕说得好:吴越是每演一个新角色都能覆盖旧角色的好演员。确实如此,你看艾鲜枝的时候绝不会代入贺芸的黑警形象。那部同样是描摹官场的剧里,她眼神里藏了多少事,一看就不简单;这里就完全换了个人,风风火火地抓经济下基层,一点也不含糊。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吴越初上任县长时,到省农业厅申请项目经费。剧中她托了在省委老同学的关系,一定要想方设法和负责项目的省级处长搭上关系,为自己县争取经费。在办公楼走廊一见面,就是高手过招。
艾鲜枝那满脸堆笑、哈腰点头的样子,对着一个和自己平级此刻却掌握她手上项目实际生杀大权的官员,她表现了巨能忍的能力。既要哄着这位处长舒服,又要无形中影响他的决策给他“施压”,吴越温柔的微笑杀人于无形。
不过这位处长也是见多了世面的,不轻易点头,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可能是一件不难办到的事情,却被他吊起高高姿态。两人对话,一个坐着后仰,保持距离地指点;一个前倾,姿态坐得更低洗耳恭听,这高低对比的画面无比生动,权力分高下和如何运用权力的暗流都蕴藏其中,被两位演员诠释得恰到好处。
最后百般努力争取到省农业厅项目经费的艾县长证明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柔软身段相当助攻。但另一方面,她在县里又处于“二把手”的高位,各项实权在手,她对下也是该骂就骂毫不客气。
张新成饰演的体制内新人林志为,在女县长身边担任联络员的日常,让人时时刻刻感到窒息。这位领导说话语速极快,记忆力又好,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不容人落下。联络员换了几波了,又从侧面证明这个女县长确实很难对付,要求严,标准高。
正因有了前面这些细节铺垫,到后面有一段处理村里女基层干部家暴问题时,艾鲜枝表现了合乎她性格逻辑的处事方式,既真心同情女干部的遭遇为之落泪,又十分硬气地用合法的方式解决,报警、教训丈夫、借调女干部,给她出了一口大气。这里的戏是剧中少数表现官员强烈性格的部分,很有感染力。n
2、胡歌——梅晓歌县委书记
白面书生成长记。
胡歌饰演的梅晓歌是这部剧的主线。到任光明县,离任光明县,这段时间里管理一个县大小事务的方方面面呈现了县级官员的日常。
开始很多人和我观感一样,胡歌过于白净的面相和颀长身材,饰演侠客、公子都有傲气和贵气,但要演左右逢源的官员,似乎不太搭。
不过在前面五集交接的戏份过后,随着梅晓歌书记工作职能的变化,胡歌渐渐释放角色的能量。没有太浓的官气,着墨隐忍实干的一面。他和李光洁饰演的曹县长形成了鲜明对比。抢农业经费、抢招商引资几集戏尤为精彩。李光洁敏捷油滑,胡歌沉稳踏实,两位演员分别设计的走路姿态、说话的语速都形成强烈反差。这几场戏也演出了商战的味道。
待抢到项目做出实绩后,胡歌演的书记在下级官员中慢慢立了威信——喝完酒在车里和乡干部李保平的对话,既有李保平的诉苦,也是“地头蛇”乡干部借醉直斥县工作的各种问题。梅晓歌不动声色,不卑不亢,既听取了意见,也没有任下级拿捏。他的微表情把握住了分寸,一下就有了“官气”。
之后随着梅书记在光明县任职时间变长,他说话的气质和神态慢慢都在变化。和李光洁演的曹县长几次过招,从最初推心置腹,到慢慢设防,两人的对手戏越来越像打乒乓,话中有话,唇枪舌剑。梅书记渐渐也有了“油滑”的感觉,话讲一半,点到为止。胡歌到后面慢慢是这样保持微笑的常态,让我想起不少经典影视作品里的官员形象:神秘,你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n3、王砚辉——马广群市长
四两拨千斤。
王砚辉是那种不用演太多,只演一点点,这一点点就让你知深浅的好演员。
正如他在《烈日灼心》电影里最后几分钟的出场,仅仅坐着,几乎没有空间上的移动,他说话漫不经心的样子、不紧不慢的节奏、还有眼睛里涣散慵懒的神情,就把一个杀人犯招供现场演出了法制节目的真实。
在《县委大院》里,王砚辉几场不多的戏也都在同一场景里:开会,坐着,仅看上半身和脸,你就会感叹一句:简直是电视新闻里走出来的啊!
他坐姿挺拔,声如洪钟,讲话时指点江山的模样(手臂和手指借助会议台道具发挥力量的动作),足足表达了这个位子领导训斥下级、布置工作时的霸气。虽然每次开会时间不长,但讲的话,语气语调都有全局在胸、对每一个下级情况都了如指掌的自信感。因此他的肢体是舒展的,不拘谨的;眼神是凶猛的,严厉的。——这和胡歌饰演的亲民实干的县级“一把手”完全不同。
我尤其喜欢一段马市长和艾县长的对手戏。王砚辉和吴越对谈,两人坐在沙发上,你一定要看王砚辉的坐姿,那翘起二郎腿的松弛感,活脱脱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达·芬奇画多少蛋啊,每个蛋都不一样。《县委大院》里开了多少会啊,只要有马市长的会,一定大放异彩。n
4、李光洁——曹立新县长
是如何做到又英俊又油腻的?
最近李光洁有两部热播大剧。《风吹半夏》里他演一个稳重大气的外企高管,《县委大院》里演一个激进自信的县长。两个角色性格截然不同,李光洁在那里多实在,这里多油滑,分明是不同角色,绝不串场。
《县委大院》里的曹县长是傲慢嚣张的。有干事的魄力,有做事的决心。他带领一帮官员走路时,所有人的步伐极快,像极了急行军,团体快速移动。曹县长带头走在最前,像蜂群里的王,威风狂扫一阵。
与光明县抢农业项目经费的戏十分突出。有个细节是李光洁侧卧在高级酒店的床上,仔细感受酒店的产品和服务,为服务上级领导做准备。他把房间各个角落的细节都抠得无死角,一面对外胆大,一面对内心细——弹幕都说,这种领导,活该他搞得好经济。
我仔细比较李光洁在两部戏里的目光。《风吹半夏》里演赵垒的眼神是有定力的,看人时目光聚焦,停留的时间长,以“注视”表达关切。在《县委大院》里,曹县长很少与人有长时间的眼神交流,他在谁身上目光停留的时间都十分短暂,并不在意多么推心置腹的交流。要解决问题快、狠、准,行动迅速,正是曹立新的独特性格。李光洁在剧里设计的动作都非常快,说话快,走路快,做决定快,一方面给人反应敏捷、聪明能干事的好感,另一方面他的英俊形象里又有油滑狡诈的浑浊——细细品味,这样的官员形象也是鲜活生动的。n
5、任程伟——村干部李三宝
手腕上被晒的细节都不放过。
李三宝是《县委大院》里最讨喜的角色。他身处最基层,干的事也最贴近老百姓,讲情理讲法理,在群众诉求和上级要求之间,处理政务的时候也最矛盾。
任程伟把三宝这个角色演得朴实自然。首先那晒得一身黝黑的形象就非常真实。如果你仔细看,他的手腕上除了戴表的一块是白的,其他全身从胳膊到脸都晒得发黄发黑,这个精心设计的形象证明了他是一个每天在外干事、疲于奔波的基层干部。
三宝不避讳两腿沾泥的土气,自然在上级面前也不会表演优雅。他每次坐领导车时,都有种五大三粗不知如何放置四肢的别扭感。这和其他干部完全不同。加上他的衣服也永远是那几件polo衫,背后的汗渍永远是一大片,演员的用心都在准备好的细节里
虽然是脚踏实地干事的人,但任程伟演这个角色,赋予三宝特别的复杂性格。常年在贫困群众和无力解决问题的上级之间游走,他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既能掏心掏肺地和群众对话,也能狡黠地应付上级。第一集陪李来有书记拦群众上访就是个伏笔,他是双面人,一方面配合领导工作,一方面还要和群众(乡里的亲戚们)通气,教他们巧妙地去和领导要实惠。到后半程面对供电所、派出所、新来的村官时,三宝更多面展现了他的“智慧”,既有村民的朴实,又集合了他们的狡猾。那种在基层和官员之间平衡的微妙尺度,是任程伟演出了人的复杂。
当然,这部剧里还有不少好演员可圈可点。我喜欢王骁,演老师像老师,演干部像干部,走路的节奏、拿保温杯的手势都细致准确。演李来有和李保平的两位演员也是活灵活现,乡一级的干部,既要邀功表现,又要掩盖问题,借他们油滑的嘴和虚头八脑的干事过程,基层管理的问题一点点摊开。
虽然没有紧凑和戏剧冲突不断的剧情,《县委大院》算是用一种特别不同以往的方式展现了基层官员的工作生活日常。少了drama的宫斗戏码,将大量繁冗、琐碎、矛盾的会议、案头工作徐徐展开。在有限敏感的题材内,编剧用心写出了日常的对话、刻画出不同面相的官员形象,是让我感到有意思的部分。
有的狠话就像这些角色喝茶时才能讲的,讲一半,点到为止。开着弹幕看时,一条弹幕让我印象深刻:这部剧,看到后来是“图穷匕见”。个中深意,百姓自有体会。
本来以为梅晓歌对于上任光明县这件事情充满斗志是有十拿九稳的把握的,没有想到原来梅晓歌也会紧张到在上任大会前去上厕所,不过这样的反差更加让梅晓歌这个人物生动了起来,虽然是有雄心壮志的新任县长但是在即将上任之前也会内心紧张的,这里的细节不会让观众觉得梅晓歌没有能力反而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梅晓歌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紧张,而不是开了金手指的男主。
《县委大院》作为2022年岁末献礼剧,是胡歌久别荧屏七年之后,再度与正午阳光合作的剧目,确实让人非常期待。电视剧刚播出,就获得不错的收视率以及讨论度。但是目前追到16集,整体的观感就是:这部剧里面有足够的县委大院的骨架在,可在剧情里面缺乏所谓血肉,主角的形象足够正面,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没有足够的金手指,但却足够的假大空。
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造成这样的问题会有很多因素,总不能以这部剧定位为献礼剧,有很多剧情不能深入谈及,只能泛泛而论来搪塞。
带着手铐和脚镣创作与画地为牢的创作本质是两回事。前者是受限于现实的可能性,面对需要表达超越现实的创作无法实现,但你的创作逻辑和才华是在的,能够支撑住你利用限制的素材来表达你的诉求。画地为牢呢,本质就是一种投机主义,制造一种假象,以至于让人同情-他都这么努力,无法达到你的要求,那是因为现实的问题。这种会如何体现呢,就是剧情里面的核心命题面面俱到,但又泛泛而谈,出现这种困境往往就在于剧本创造的核心底层逻辑就严重出错。
一、关于献礼剧
这部剧定位是献礼剧,也就是因为献礼剧,所以会出现“哦,他看似谈了很多,但是又谈不够”,都是因为献礼剧。其实这样的毁誉参半的评论往往都会出现在正午阳光出品剧。制作公司以打造精品的“正剧”路线占领了市场份额。就事论事,正午阳光的剧在国内的电视剧创造市场上确实称得上精品剧,但往往到执行上面,只有精品的形,没有精品的神。
为何会出现这种原因。正午阳光的核心用意是要按照美剧的思维来打造国内电视剧。美剧的思维又是什么?其实就是核心的客群,痛击客户痛点。所以基本上,正午阳光的剧目都是以用户的思维来进行剧本创作,他会基于用户的痛点、话题点来打造话题。这就是你会看到他的很多演员凭借着剧中角色获得足够的话题度,可深入剖析,他剧目里面的人物莫不是过于传统的价值观-所谓的爹味浓引发争议,要不就是他的剧中人物发展、成长与剧情会呈现出相悖的逻辑,也就是剧情与人物成长会出现矛盾。这也是他诸多剧目都是“毁誉参半”的原因,这一点也会出现在县委大院里面。
至于本剧定位在献礼剧,也是属于毁誉参半的一类。赞扬的是,他涵盖了县委大院日常行政事务的种种,足够写实,也展现了县委政府行政的工作日常,甚至很多争议的话题与命题也涵盖,直视。毁在于,他谈论了这么多命题和剧情支线,仅仅体现在表面上。
这样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定位在献礼剧的约束。电视剧的剧情不在于人物的塑造,也可以在于启发观众思考。这也是为何香港职业剧能够获得追捧,里面的人物不一定非要树立在正与邪的对抗,仅仅围绕职业剧情的开闸,展现这个职业的面貌再附加适当的艺术加工,其实也未尝不可。
就如,职业背景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同样讲述发展的命题,三十年前的《情满珠江》里面的故事就足够饱满,甚至是《鸡毛飞上天》的剧本创造上也要比《县委大院》要扎实。
如是谈及献礼,核心的命题是发展,剧情围绕着发展,可以引发-要如何的发展,怎样发展来展开,也比主角一本正经地说“我们不能这样发展,我们要这样,又要这样,还要这样”的假大空会真实多。
二、形似神不似
值得赞扬的是,《县委大院》里面的剧本前期采风、取景、人物形象打造上也费了足够的心思,尽管还会出现有足够多的剧情漏洞,但这毕竟不是记录片,无法一一地重现现实。
但必须地说,这剧里面就仅仅限于形似,利用布景、人物的打造、剧情命题来打造县委大院,但在落实在剧情推动上就陷入神不似的困境。
一群挂着县委大院的头衔,起着省委的调子,却干着乡镇镇委的事情。
从国内行政区域划分说,我国分为省、县、乡三级,也就是县委大院,他是属于一个中观的级别。一个县委大院要做的还是统筹辖区区域里面的各项事务的发展-民生、经济、科教文卫等等。在县委的机构设置上,一般是四套班子-党委、政府、人大、政协。而在政府的机构设置里面,除了要统筹乡镇发展,还会以政府内设机构作为议事中枢机构,外以多个市直机关来统筹辖区里面的资源调度、经济发展、财政调度以及科教卫文资源分配。但显然,在这个最关键的环节上,剧情这个基本逻辑就是错误的,所以你会看到在剧情,前前后后只出现的是书记、县长,没有其他副书记及常委,只有乡镇书记的身影,更看不到有市直机关的存在。花太多的篇幅去塑造所谓的关键演员的关键角色,意在打造群像精彩,再利用这种群像的角色辅助剧情,延伸足够的支线,来打造足够的光环的主角,可最关键的环节却被忽略,一个县不是一个乡镇,重则,要处理100多万常驻人口的各项大大小小事物,轻则,也要兼顾30-50万左右人口的利益,这只有书记、县长以及几个乡镇干部就能把事情去干好吗?所以,这也大概解释这县的困境-这个县为何如何发展滞后呢?人力终有穷天道自有尽。要原本100个人的事情剧情只让10个人去做,最后往往容易出现人浮于事。费太多的心思去塑造这个县所有干部都一心为民,执行力之高,领导有足够的智慧和专业知识,却忽略的专业如果要集中在专业剧情的展开,也应该清楚于专业分工有明确。主角团在厉害也无法面面俱到。
在剧情展开上,编剧似乎恨不得把在挂职调研过程中,所经历的恨不得一脑子展开,可又受限于角色的数量设定、剧情的铺设展开等因素出现这种调子过高,呈现的内容与质感却与高调子不匹配的诡异。
此外,在本剧的最初剧情矛盾上主要集中在光明县数据作假导致的重重问题上,然而对于这个县的描述也仅仅停留在以法兰与奶牛作为产业支撑,没有其他关于这个县的人口年龄结构、对外务工人员多少等等方面的描述。显然观众对于这个县也无进一步的深入认知,更无法对后续的剧情推动能够有进一步的体会,更多会设身处地地把自己代入到现身处的县来展开所谓的剧情视角。故事要讲什么如何讲,似乎这部剧很难给以确切的答案,因为他的元素实在过于投机。
在故事的主线上,主要分为两个脉络-一个是以梅晓歌为主的县委线,主要讲述他主政光明县里面的经历,另外一个脉络就是以小林职场菜鸟的脉络,主要讲述的是刚进入体制内的新人成长的故事。从两条脉络来说,这更像是干部成长的故事,但是在推动剧情上,他陷入了怪圈-到底是什么驱动干部的成长?谁是他成长的障碍。小林一条线,则是体制内相亲的抓马、办公室同侪的竞争,这确实很真实。可到了梅晓歌的脉络上,还是老问题,既然如此一心为民,干部响应也不大出差错,为何就执行变形?问题在哪呢?到最后,剧情只是通过一个个所谓老百姓-老邱、宝根这些群众人物来辅助证明:政策落地的变形的缘故。
就事论事,当一个政策落地非常不易,基层的工作在于你要把政策讲给老百姓去听,基层执行的工作没有绝对的命题和标准的答案,最关键在于融会贯通。
然而在谈及在这些问题的时候,关于本剧的营销,谈及到执行的问题,就仅仅懂得利用妇联来说服拆迁户签字,以此来体现所谓的体恤民情,县长鞠躬就能引发群众感动一片。在关于本剧的营销文章里面,说的一点却是不错,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里面谈及中国乡土自然有一套所谓的社会规则-就是乡土人情。但政府的本质工作是在于服务于发展,一而再晓之以情,无法动之以理,无法利用新观念去革新旧观念,如何谈改革,如何谈创新,如何谈依法执政?
本剧的形似神不似的原因在于二,该谈法的时候,继续谈情,该谈理的时候,继续谈情。一而再地花费诸多的笔墨在塑造一群仅仅只有顽固、执着的乡土情怀的群众人物上,却不愿意再花点时间去思考他的行事动机,他们的困境所在,他们的诉求,再赋予他们血肉,给以他们在剧中成长的空间。
三、没有金手指,只有假大空
县委政府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发展,县委政府的定位就是服务型政府,主政者要解决的,不管是懒政、庸政,还是勤政,最关键思考的核心问题还是-如何统筹区域发展。这是一个经济账、也是一个社会账。而发展的驱动力在于人民。在县委大院里,编剧抛开了很多社会议题-征地拆迁、三农问题、农业改造、环保整治带来的产型升级。这无不是当下大众关注的社会命题,可在剧情的展开的时候,这剧又陷入了一个诡异的逻辑悖论-对于这些命题,他往往只有情绪表达,没有实质思考。这点体现在哪呢?这点体现在,每当谈及在这些社会议题的解决方案上,你往往只看到主角三言两语的空话、套话、废话,行动解决方案就只有一带而过。
1. 光明县的财政困境-借钱or招商卖地
这部剧在立项、成案、拍摄制作的过程中,确实当下很多政府都面临财政上面的问题,这并非故事的主角能够三言两语就解答出这个难题。但从剧中来看,这个命题里面,剧中采取的做法就是:利用主角的评论,对隔壁县的卖地求发展模式进行高位点评,再表达我们不能这样,既要这样又要这样。
既要这样,又要这样,还要这样。这是主角每逢开会必说的话语模式。另外还有一句话语就是实事求是。
可现实的困境里面,在面临着县内财政赤字,收入匮乏的情况下,这个县是否还有资格可以谈及-既要这样,又要这样,还要这样的理想化标准呢。发展与改革永远都是并行进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陷入教条僵硬主义。在改革的过程中,决策总有利弊,需要不断深化、不断调改。
在谈及到隔壁县的招商模式,主角只有一个上帝视角的评论-他们这种会遭遇大问题。但现实的困境是,你无法去马上对一个政策里面就加以否定,因为政策的落地总需要时间 ,效果的呈现是需要时间的考验,并且发展与改革就是一个试错、纠错的过程,没有绝对满分的命题,只有不断修补的60分。
2. 经济发展-招商、自身发展
一个经济发展的命题也不是所谓的对外招商发展能够解决的一条路径。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县的经济发展除了外商的助力,还需要自身的产业基础,每个县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为主的县域总不能要求马上就进入工业县的发展步伐。一个县的发展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管是农业县还是工业县,除了自身的底蕴,时代的机遇,还有几代人灵活的智慧。外商是重要驱动力,内商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来作为内动力。可到了这个命题上,剧情又是肤浅地解释一切靠招商发展解决问题,你丝毫看不到任何光明县老百姓的努力,你也看不到这个县几代人努力的成果。你只看到这个县的摆烂,要主角的拯救。
3、解决方案-实事求是还是一成不变
对于剧中大大小小的矛盾解决方案,我只看到一个简单粗暴的思维路径,对于这些解决方法,丝毫看不到所谓一个从基层爬模滚打的官员里面的智慧以及专业技能,只看到利用一些人情叠加和口号式的小聪明与假勤奋。
就如奶牛基地的专项资金的申请与法兰厂的叫停两件事来说,无一不充满了这主角自我感动的小聪明与假勤奋。
奶牛基地无法得以规模化生产在于路没修好。农业发展的难题在于风险的控制,要应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要面对在物流层层叠加之后渠道价格管控的风险。就如当下农业规模化生产这一命题上,这点与土地模式有关,解决这个无法规模化生产难题,当下的解决方案在于一乡一特色、一村一景这样的发展模式,利用技术支持、专项补贴来帮助每个乡村种植同样的农产品,保证产量,来降低整体的风险。而农业产品的收购价格低,到流通到市面上的单品价格之高,这里面的价格差就在物流成本之上。而剧中描述光明县奶牛生产基地的困境仅仅归咎在路没修好这个命题。在过去十年里面,国内的国道、省道交通网络已经足够发达,在一个县市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进行县道改造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人总不能一根筋要去凹这个交通命题上。人是活,树是死,其实就剧情深度而言,剧情过多笔墨地花在主角很努力去解决专项资金这个问题上,所以三顾茅庐地拜访省厅,而并不愿意让主角多去思考如何去解决这个产业难题。奶牛基地是固定在一个区域吗?不尽然,更普遍的做法是,农产品的供销基地首选在于国道、省道出口便捷的地方,利用省道、国道的交通区域优势,降低外来车辆的物流成本,也便于外地车辆的管理,然后再利用市内的物流运输将各生产基地的农副产品集中在国道、省道出口的农产品基地,这样既解决了外地车辆进入本市的管理难题,也促进了本市的物流企业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要把路修好这个简单的电题上,修路求发展这已经是90年代的试卷,面对梅市长这种80后的书记更多在于如何区域统筹、资源系统这个试卷的解题了。
法兰厂的叫停也是同样的道理,剧中人物只通过三言两语表达对于环境污染影响后续发展的晓之以理,却忘记最核心的一点——如何迭代完成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是空喊口号的一刀切。一刀切之后不仅仅面临的是误工补贴、产业转移,还有整个就业人口的流动如何解决,这个区域的经济收入要通过什么来弥补?显然,更符合实际的处理方式是:关停部分产能确实落后的厂家,再选取一批比较优质的厂家集中生产,集中污染集中处理,然后再辅助专业技术的指引和政策鼓励、补贴来完成产业升级。如此一刀切带来的恶果其实与懒政、庸政没什么区别
光从这几件事的处理上, 也无法从主角身上看到足够的智慧。更糟糕的是,如此的思维定势会贯彻整部剧的剧情发展。
就如不愿意展现官场的窥阴癖,要展现县委大院的专业这一环节,这个剧也就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看不到深入细致的思考。所以也就只能利用正午阳光的营销老套路——群像精彩+人气主角+似是而非的我们很努力,不能展现全部是因为环境原因的鸡汤来粉饰。
胡歌领衔的电视剧《县委大院》,开播首日,酷云收视就破2了!不愧是孔笙导演,胡歌主演的电视剧!
露珠坐在电视机前,认认真真、开开心心地追完两集,初步感觉到该剧有“3牛”!
哪“3牛”呢?
这部剧,里面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全是熟脸!
看剧就像玩“识人游戏”,看到一个角色出场,就忍不住在心里说:“哟,这不是谁谁谁吗!”
《县委大院》首先出场的,自然是领衔主演的老胡胡歌。
胡歌饰演的梅晓歌,是位跑步达人,每天清晨坚持跑步。他即将去光明县赴任,担任该县的县委副书记和县长。
第二个出场的是李光洁。
李光洁饰演的是九原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曹立新。
比起工业落后、经济落后的光明县来,九原县可是市里的先进县,所以,曹立新县长自然是志得意满,说话硬气,见人腰板挺得直直的。
而梅晓歌虽然知道光明县是块硬骨头,但临上阵了也毫不退缩,准备去打一场攻坚战。
第三个出场的是黄磊。
黄磊饰演的是光明县县委书记吕青山。
在《县委大院》开播前,大家听说黄磊在剧里饰演角色,都表示他不适合这种类型的剧。
原因是黄磊这些年演的角色都大同小异,都是碎嘴子甚至带一点结巴的家庭好男人,太生活化了。
但是两集看下来,觉得黄磊已经在着力纠正自己之前的生活化演技了。
这次在《县委大院》中,黄磊说台词特别慢,带着几分严肃,人也不苟言笑,有点正剧范了。
不过黄磊的确缺少一种从政者该有的气质。
既不威严也没感觉他亲民,也不大气。就感觉黄磊为了演好这个县委书记,演得有点刻意了,反而不自然。
他饰演县委书记吕青山,没有令我觉得特别失望,当然也没有什么惊喜。
胡歌一副书生模样,其实也缺乏点县领导的气质。不过,胡歌饰演的梅晓歌,原本是市长秘书,刚刚下来锻炼的,刚开始独当一面,所以,像个书生一样文气也正常。
想不到,万茜在该剧中,居然又和胡歌是一对。继在《猎场》中饰演一对恋人以后,这是胡歌和万茜第二次搭档了吧。
总感觉万茜配不上胡歌,无论是相貌还是演技。
万茜饰演的乔麦是援藏干部,级别职务比胡歌高。
但是看着万茜也没有个从政者的样子。不过这个乔麦应该就是个去挂职的副市长。是个虚职。
接下来,尤勇智饰演的资深钉子户老邱,王骁饰演的城关镇书记乔胜利,吴越饰演的县委副书记艾鲜枝,刘钧饰演的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国春,任程伟饰演的长岭村村主任梁宏伟,宁文彤饰演的李来有,朱雨辰饰演的东亚星能源董事长郑贵平(郑三),齐奎饰演的交警大队副队长谭家杰,张新成饰演的县府办新人林志为等人,一一粉墨登场。
一个个熟悉的演员,简直目不暇接!
张新成饰演的林志成,是第一天到县委县府报道。恰逢新县长到任,大家忙成一团,根本没有人顾得上搭理他这位职场新人。
林志成怯生生、紧张又局促的样子,职场新人或者有过初入职场经历的人,一定能感同身受。
他刚坐下,拿出笔记本和笔,就被办公室的老人,安排他给送水工带路。结果小林出来办公室,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往哪迈步。还是送水工说,你跟我来吧,小林唯唯诺诺跟上。
送水工天天来送水,对每一间办公室,可比他这新人熟悉多了。
送水工居然是包贝尔演的。他的形象演送水工或者是奸商合适。
所有出场的演员看下来,几乎每个演员都比较符合角色的气质定位。就是黄磊的气场差点事。
已出场的演员中,我觉得演技到位,特别符合角色气质做派的演员有吴越、任程伟、尤勇智、刘钧和齐奎。李光洁也不错。
还有卖油的那两口子。
不得不说,孔笙挑演员的能力,和调教演员的能力真是一绝。
鉴于剧中角色众多,可能一开始会看得眼花缭乱。所以露珠特为各位读者,奉上该剧人物关系图几张,剧中主要人物的姓名身份职务,以及彼此间的关系,都一目了然,便于大家更好地追剧。
县委大院前的场景,楼内办公室的陈设布置,去上访的村民乘坐的掉了车漆的破面包车,钉子户老樊夫妻的油坊布置,都符合现实,给人真实的生活感。
该剧一开场,就给人一种“光明县的工作难做”的印象。
一边是梅县长即将到任,一边是乱成一团糟的光明县各项工作推进。
先是钉子户老邱假装喝药自杀,乔胜利上门劝说,但被堵门外。
后又有油坊夫妻闹事,申诉给自家的拆迁办法吃亏了。
这边副书记艾鲜枝去法兰厂(法兰是一种盘状机械零件,在管道工程中常用)检查,发现厂里的排烟严重不符合环保标准。
那边,鹿泉乡长岭村的几个村民,又偷偷去上访。
简直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而这时,梅县长和市委组织部李部长,正坐在往光明县飞驰的车上。
这么多条线索并进,剧情还不忘让林志为这个职场新人上场。
更有县委办科员,林志为的表哥袁浩,抽空给新人表弟科普县委的人事和八卦。
袁浩的扮演者是黄澄澄。
《县委大院》和《风吹半夏》简直就是无缝连接。那边厢,李光洁正和赵丽颖在《风吹半夏》中吵架,这边厢就来《县委大院》担任先进县的县长了。
隔壁的小陈(黄澄澄饰演)得了肺癌,眼看就要告别女友周茜和好兄弟许半夏、童骁骑了,这边厢,他又化身县委百晓生,给表弟进行职场脱敏。
有趣得很。
而剧情开端,曹立新跟梅晓歌说起的,光明县奶牛数据造假的事情,更是为后面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一共11头牛,还有3头是黄牛,把黄牛刷成黑白色冒充奶牛,上边来检查,就从村民家里借来凑数,就这几头牛,往上报的数字却是800头!上亿产值!
这浮夸风也是没谁了!
前任县长蒋新民,就是因为这事被撸下来的。
但是看剧照,这蒋新民是黄觉演的,看起来是个好人的样子啊。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呢?
这也是吸引观众往下看的一个剧情钩子。
总之,《县委大院》开播两集,观感不错,剧情、演员、服化道、场景布置、叙事风格和滤镜等等,都很到位,这剧值得追!
后面的剧情,肯定会更加精彩!
(文/第一滴露珠)
小巷人家
外科风云
永夜星河
火线三兄弟
陈情令
一起长大的约定
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
播放指数:13986℃
是谁能让我这个从来不看主旋律作品的人点开了《县委大院》?
正午阳光是也!孔笙是也!胡歌是也!
这部剧作为主旋律电视剧,之前的雨点是真的大,大数据连我这样的二次元受众都抓住了,那宣传布局可想而知。
现在看主旋律的剧和电影,对于我这样的受众来说,最大的乐趣就是看那一个又一个熟面孔轮番上阵了。
这部剧也是——
胡歌、李光洁、吴越、黄磊、尤勇……
这还不算,刚更新两集,还看到了万茜、张新成、好久不见的毛孩、新生代实力派王骁,两个会议坐角落里,到现在还一句台词没说的刘涛……
刚刚扒了下演员表,接下来还会有刘昊然、任重、孙淳、黄觉……
看个剧,看出了拆盲盒的体验,也是没谁了。估计常期追剧党们还能在剧里开出别的盲盒,收获别的惊喜。
连夜看完了两集,奔着胡歌去的,但还是被这群像戏给折服了。
其实在看剧前,还是会本能的觉得胡歌那么老帅,在这样的剧里会不会有些出入,但看了之后发现,是我多虑了。
胡歌饰演的梅长苏,啊不,梅晓歌,正准备去一个被称为“大坑”的光明县做县长。
在这两集的简单描绘里,这个县长的形象,可能还和大家故有认知有一些不同,梅晓歌一直坚持晨跑,妻子是一个援藏干部,在新川市做市长。
光保持晨跑这一点来说,其实算是给胡歌的形象做了一个缓冲。
在设定上已经做好了准备的前提下,胡歌还是表现的非常棒,从体态到面部表情,都非常到位,总之就是:不愧是我男神!
他穿着县长标配的黑色商务男装外套——我难得见过的几个乡里、县里和市里的领导真的都会穿这种款式的外套,莫名其妙的全国统一既视感;
在办公室坐着说话的时候双手会放在腹部,十指交错;
还有,胡歌在刚到任开会发表讲话的时候,他是念演讲稿的,演讲稿上的词胡歌要是背下来应该也不是难事,但是他是照着稿子念的,读稿的速度也是慢速的。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县长的就职演说啊,因为演讲稿一般都是秘书写的,县长不可能熟悉,慢速的读稿就很贴合现实。
这位刚刚上任的梅县长就这样开始了自己光明县县长之旅。
要是用网络小说的写法来说的话就是:“开局!全是烂摊子!”
先是前任留下的烂摊子,伪造奶牛事件;
还有拆迁工作,两户典型的钉子户,其中一户是对体制十分有经验的老邱;另一户是为了提高赔偿金,不仅加建,还伪造利润的小油坊。
除此之外,就是一开工不合格,不开工全村都没饭吃的烟厂。
第一集就把这些问题平面的展现了出来。
随之而出的就是一堆一堆的群像。
烟厂那条线的戏我特别喜欢,烟厂的背景应该还有很多戏,第一二集交代的不多。
吴越饰演的艾书记下来视察,在场听训的有鹿泉乡的党委书记李来有、鹿泉乡长岭村的村主任梁宏伟,也就是三宝。主题就是要封厂,就在这时有人来报告说有人上妨去了。大家都紧张起来,吴越直接安排人去截人,乡书记也急着和村主任一起去截人。
最终毛孩一群准备去上妨的人就在县委大院门口被截住了。村主任态度很差,对他们又拉又拽,还冷不丁的踹一脚,乡书记啥话没说,在一旁做着和事佬劝着:“行了行了,怎么还动手了呢?”
之前在车上的时候他可不是这个样子,一直都在责怪村主任,听说人到县委大院了,他一个急刹车+急转弯,回头还狠狠的瞪了村主任一眼呢。而在县委大院门口,这个书记的态度全程都很好,还让村主任带着他们去吃饭。
这个村主任就带着他们到了附近的羊汤馆吃饭。他一改之前对他们又骂又踹的样子,感觉很是亲切,结果明明主题是安慰的一顿饭,突然就变成了村主任的表彰会,因为这场上妨戏的总策划正是这个村主任,为的就是从他们旧相识梅县长的车边完美的路过。
这一条线后面肯定还有很长的后续,但这一段却相当的完整,起承转合拿捏的相当精准,演员也演的特别好,很有代入感。
村主任的饰演者任程伟演的特别出色,他在吴越面前直言提意、在乡书记边上谨小慎微还外加演技炸裂,最后在羊汤馆里和在座的就是乡里乡亲,就像是个村里的长辈。
这样一个角色太鲜活了,这就是我想象里的村主任——村里人选出来的,和村里人都熟悉的村主任,这种真实感让人很是感动。
真实感这个东西,在我们编剧和作者的眼中其实是有另外一种解释的。真实感不是现实,有些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你要真的敢往屏幕上搬,观众和读者就敢说你假,说你没接触过现实,因为有些现实发生的事,反而会比戏剧还要抓马。剧本和书里的真实感,是读者角度的真实感,是读者和观众感受到的真实感。
比如《县委大院》的观众,有几个是真正熟悉县里乡里领导的?有几个人真正现场的和政府部门的人开过会的?有几个真正看过拆迁现场的呢?或者看到过上访现场的呢?……
可能是有那么几个人,有过其中的几个经历,但大多数观众是没有见过的,所以要做到故事中的真实感,就要符合大多数观众对这些场景的想象.
主旋律剧之所以很多时候让观众——或者说是我这样的观众抗拒,就是因为真实感不足。
观众其实都明白你是想讲一个领导的故事,肯定是要讲辛苦,要讲他的能力、肯干等等,但往往一些剧会用力过猛。
比如县长晚上被电话叫起来赶到现场的戏,很多剧都会为了突出县长有多辛苦而让县长去亲力亲为。像这部剧里,那个钉子户油坊的一面墙塌了,砸到了人的剧情,有些剧说不定能夸张到,让县长去挖土救人。
但其实县长亲临的作用就是代表政府的重视,以免让事态激化,其实就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他只需要在现场表达慰问,安抚群众就够了。
这场戏里就是这样,县长到场,只是慰问一下,再查看一下事故现场,了解整个事件和各中环节。整个过程很自然,一点也不刻意。
这样的主旋律就很容易让观众接受,因为恰到好处,所以显的真实。
这种真实感在这两集的内容里还有很多处的体现。
第一天来报道的张新成,走进办公室,所有的人都在忙碌,他局促的四处看,最终不知所措的被指点着坐下,很是不安的拿出笔记本的样子……
这不就是曾经初到新公司的我吗?
这样的细节在这两集里还有很多。
还有一段总是出现在短视频里的告诫片段:
“常务副县长不叫县长,叫常务;县委副书记兼着副县长的不叫县长,叫书记;县长助理不叫助理叫县长……都是副县长同时是常委的得叫常委……”
虽然不太懂,但我反正是已经被绕晕了,还莫名代入了张新成,觉得自己一定要记住,还不能记错。
……
这些细节的把控,其实相当不容易,尤其是这种剧里真实感,其实是最容易被破坏的。因为离大家的生活都太近了。
所以这部剧的细节把控并不比《琅琊榜》容易,但孔导把控的依然很好。
不愧是孔导。
这是一部典型的群像剧,有很多条线,主要就是记录这座县委大院以及和县委大院有关的人和事。
这两集的观感,相当不错,我一个胡歌粉丝也不由的竖起身为编剧的大拇指,这部剧没有辜负我们粉丝这么长时间的等待!
等更新,期待后续。
《县委大院》收官了。挺有意思的,这剧不是一般扫黑反腐拍法,没有一条大反派主线。历史题材的官场剧还能用力一点drama一点,平行当下的现实题材,说多了你太尖锐,说平了又太虚伪。编剧的尺度不好拿捏,更难还考验演员的功力——要让他们演老百姓最熟悉的社会工种,没几把刷子是万万不让人信服的。
和一般“打老虎”的官场剧相比,《县委大院》更像一出基层官员群像戏。没有轰轰烈烈的大项目大事件,多的是官僚体制解决政务的日常。泡个茶,开个会,打个照面……就是这些琐碎时刻,一点一点推动剧情里的问题解决。反倒贴近真实的公务员生活,只是少了电视剧过大瘾的感觉。
让我一直琢磨的趣味是:“官气”真是一种玄乎的气质。不同性格的官员面相,其实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比如有的人一看你就知道是贪官,有的人一看就想干事,有的人沉得住气,有的人虚头八脑……结果我看《县委大院》时就有了统计学样本还原的乐趣,嘿,你看这些演员,都是怎么把“局里局气”“厅里厅气”演准确的?那些老底子好演员,还真让人服气。
本文就列下我心中的局气厅气演技大赏,供大家对照一乐:
1、吴越——艾鲜枝县长
眼角眉梢,自然流露。
吴越这几年作品不少。从《我的前半生》里人人喊打的“小三”凌玲,到《扫黑风暴》里的巨贪“保护伞”贺芸,去年电影《爱情神话》里还有个阴阳怪气的前妻形象,到《县委大院》里又是一转,成了八面玲珑又敢管敢说的女县长。
有条弹幕说得好:吴越是每演一个新角色都能覆盖旧角色的好演员。确实如此,你看艾鲜枝的时候绝不会代入贺芸的黑警形象。那部同样是描摹官场的剧里,她眼神里藏了多少事,一看就不简单;这里就完全换了个人,风风火火地抓经济下基层,一点也不含糊。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吴越初上任县长时,到省农业厅申请项目经费。剧中她托了在省委老同学的关系,一定要想方设法和负责项目的省级处长搭上关系,为自己县争取经费。在办公楼走廊一见面,就是高手过招。
艾鲜枝那满脸堆笑、哈腰点头的样子,对着一个和自己平级此刻却掌握她手上项目实际生杀大权的官员,她表现了巨能忍的能力。既要哄着这位处长舒服,又要无形中影响他的决策给他“施压”,吴越温柔的微笑杀人于无形。
不过这位处长也是见多了世面的,不轻易点头,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可能是一件不难办到的事情,却被他吊起高高姿态。两人对话,一个坐着后仰,保持距离地指点;一个前倾,姿态坐得更低洗耳恭听,这高低对比的画面无比生动,权力分高下和如何运用权力的暗流都蕴藏其中,被两位演员诠释得恰到好处。
最后百般努力争取到省农业厅项目经费的艾县长证明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柔软身段相当助攻。但另一方面,她在县里又处于“二把手”的高位,各项实权在手,她对下也是该骂就骂毫不客气。
张新成饰演的体制内新人林志为,在女县长身边担任联络员的日常,让人时时刻刻感到窒息。这位领导说话语速极快,记忆力又好,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不容人落下。联络员换了几波了,又从侧面证明这个女县长确实很难对付,要求严,标准高。
正因有了前面这些细节铺垫,到后面有一段处理村里女基层干部家暴问题时,艾鲜枝表现了合乎她性格逻辑的处事方式,既真心同情女干部的遭遇为之落泪,又十分硬气地用合法的方式解决,报警、教训丈夫、借调女干部,给她出了一口大气。这里的戏是剧中少数表现官员强烈性格的部分,很有感染力。n
2、胡歌——梅晓歌县委书记
白面书生成长记。
胡歌饰演的梅晓歌是这部剧的主线。到任光明县,离任光明县,这段时间里管理一个县大小事务的方方面面呈现了县级官员的日常。
开始很多人和我观感一样,胡歌过于白净的面相和颀长身材,饰演侠客、公子都有傲气和贵气,但要演左右逢源的官员,似乎不太搭。
不过在前面五集交接的戏份过后,随着梅晓歌书记工作职能的变化,胡歌渐渐释放角色的能量。没有太浓的官气,着墨隐忍实干的一面。他和李光洁饰演的曹县长形成了鲜明对比。抢农业经费、抢招商引资几集戏尤为精彩。李光洁敏捷油滑,胡歌沉稳踏实,两位演员分别设计的走路姿态、说话的语速都形成强烈反差。这几场戏也演出了商战的味道。
待抢到项目做出实绩后,胡歌演的书记在下级官员中慢慢立了威信——喝完酒在车里和乡干部李保平的对话,既有李保平的诉苦,也是“地头蛇”乡干部借醉直斥县工作的各种问题。梅晓歌不动声色,不卑不亢,既听取了意见,也没有任下级拿捏。他的微表情把握住了分寸,一下就有了“官气”。
之后随着梅书记在光明县任职时间变长,他说话的气质和神态慢慢都在变化。和李光洁演的曹县长几次过招,从最初推心置腹,到慢慢设防,两人的对手戏越来越像打乒乓,话中有话,唇枪舌剑。梅书记渐渐也有了“油滑”的感觉,话讲一半,点到为止。胡歌到后面慢慢是这样保持微笑的常态,让我想起不少经典影视作品里的官员形象:神秘,你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n3、王砚辉——马广群市长
四两拨千斤。
王砚辉是那种不用演太多,只演一点点,这一点点就让你知深浅的好演员。
正如他在《烈日灼心》电影里最后几分钟的出场,仅仅坐着,几乎没有空间上的移动,他说话漫不经心的样子、不紧不慢的节奏、还有眼睛里涣散慵懒的神情,就把一个杀人犯招供现场演出了法制节目的真实。
在《县委大院》里,王砚辉几场不多的戏也都在同一场景里:开会,坐着,仅看上半身和脸,你就会感叹一句:简直是电视新闻里走出来的啊!
他坐姿挺拔,声如洪钟,讲话时指点江山的模样(手臂和手指借助会议台道具发挥力量的动作),足足表达了这个位子领导训斥下级、布置工作时的霸气。虽然每次开会时间不长,但讲的话,语气语调都有全局在胸、对每一个下级情况都了如指掌的自信感。因此他的肢体是舒展的,不拘谨的;眼神是凶猛的,严厉的。——这和胡歌饰演的亲民实干的县级“一把手”完全不同。
我尤其喜欢一段马市长和艾县长的对手戏。王砚辉和吴越对谈,两人坐在沙发上,你一定要看王砚辉的坐姿,那翘起二郎腿的松弛感,活脱脱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达·芬奇画多少蛋啊,每个蛋都不一样。《县委大院》里开了多少会啊,只要有马市长的会,一定大放异彩。n
4、李光洁——曹立新县长
是如何做到又英俊又油腻的?
最近李光洁有两部热播大剧。《风吹半夏》里他演一个稳重大气的外企高管,《县委大院》里演一个激进自信的县长。两个角色性格截然不同,李光洁在那里多实在,这里多油滑,分明是不同角色,绝不串场。
《县委大院》里的曹县长是傲慢嚣张的。有干事的魄力,有做事的决心。他带领一帮官员走路时,所有人的步伐极快,像极了急行军,团体快速移动。曹县长带头走在最前,像蜂群里的王,威风狂扫一阵。
与光明县抢农业项目经费的戏十分突出。有个细节是李光洁侧卧在高级酒店的床上,仔细感受酒店的产品和服务,为服务上级领导做准备。他把房间各个角落的细节都抠得无死角,一面对外胆大,一面对内心细——弹幕都说,这种领导,活该他搞得好经济。
我仔细比较李光洁在两部戏里的目光。《风吹半夏》里演赵垒的眼神是有定力的,看人时目光聚焦,停留的时间长,以“注视”表达关切。在《县委大院》里,曹县长很少与人有长时间的眼神交流,他在谁身上目光停留的时间都十分短暂,并不在意多么推心置腹的交流。要解决问题快、狠、准,行动迅速,正是曹立新的独特性格。李光洁在剧里设计的动作都非常快,说话快,走路快,做决定快,一方面给人反应敏捷、聪明能干事的好感,另一方面他的英俊形象里又有油滑狡诈的浑浊——细细品味,这样的官员形象也是鲜活生动的。n
5、任程伟——村干部李三宝
手腕上被晒的细节都不放过。
李三宝是《县委大院》里最讨喜的角色。他身处最基层,干的事也最贴近老百姓,讲情理讲法理,在群众诉求和上级要求之间,处理政务的时候也最矛盾。
任程伟把三宝这个角色演得朴实自然。首先那晒得一身黝黑的形象就非常真实。如果你仔细看,他的手腕上除了戴表的一块是白的,其他全身从胳膊到脸都晒得发黄发黑,这个精心设计的形象证明了他是一个每天在外干事、疲于奔波的基层干部。
三宝不避讳两腿沾泥的土气,自然在上级面前也不会表演优雅。他每次坐领导车时,都有种五大三粗不知如何放置四肢的别扭感。这和其他干部完全不同。加上他的衣服也永远是那几件polo衫,背后的汗渍永远是一大片,演员的用心都在准备好的细节里
虽然是脚踏实地干事的人,但任程伟演这个角色,赋予三宝特别的复杂性格。常年在贫困群众和无力解决问题的上级之间游走,他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既能掏心掏肺地和群众对话,也能狡黠地应付上级。第一集陪李来有书记拦群众上访就是个伏笔,他是双面人,一方面配合领导工作,一方面还要和群众(乡里的亲戚们)通气,教他们巧妙地去和领导要实惠。到后半程面对供电所、派出所、新来的村官时,三宝更多面展现了他的“智慧”,既有村民的朴实,又集合了他们的狡猾。那种在基层和官员之间平衡的微妙尺度,是任程伟演出了人的复杂。
当然,这部剧里还有不少好演员可圈可点。我喜欢王骁,演老师像老师,演干部像干部,走路的节奏、拿保温杯的手势都细致准确。演李来有和李保平的两位演员也是活灵活现,乡一级的干部,既要邀功表现,又要掩盖问题,借他们油滑的嘴和虚头八脑的干事过程,基层管理的问题一点点摊开。
虽然没有紧凑和戏剧冲突不断的剧情,《县委大院》算是用一种特别不同以往的方式展现了基层官员的工作生活日常。少了drama的宫斗戏码,将大量繁冗、琐碎、矛盾的会议、案头工作徐徐展开。在有限敏感的题材内,编剧用心写出了日常的对话、刻画出不同面相的官员形象,是让我感到有意思的部分。
有的狠话就像这些角色喝茶时才能讲的,讲一半,点到为止。开着弹幕看时,一条弹幕让我印象深刻:这部剧,看到后来是“图穷匕见”。个中深意,百姓自有体会。
本来以为梅晓歌对于上任光明县这件事情充满斗志是有十拿九稳的把握的,没有想到原来梅晓歌也会紧张到在上任大会前去上厕所,不过这样的反差更加让梅晓歌这个人物生动了起来,虽然是有雄心壮志的新任县长但是在即将上任之前也会内心紧张的,这里的细节不会让观众觉得梅晓歌没有能力反而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梅晓歌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紧张,而不是开了金手指的男主。
《县委大院》作为2022年岁末献礼剧,是胡歌久别荧屏七年之后,再度与正午阳光合作的剧目,确实让人非常期待。电视剧刚播出,就获得不错的收视率以及讨论度。但是目前追到16集,整体的观感就是:这部剧里面有足够的县委大院的骨架在,可在剧情里面缺乏所谓血肉,主角的形象足够正面,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没有足够的金手指,但却足够的假大空。
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造成这样的问题会有很多因素,总不能以这部剧定位为献礼剧,有很多剧情不能深入谈及,只能泛泛而论来搪塞。
带着手铐和脚镣创作与画地为牢的创作本质是两回事。前者是受限于现实的可能性,面对需要表达超越现实的创作无法实现,但你的创作逻辑和才华是在的,能够支撑住你利用限制的素材来表达你的诉求。画地为牢呢,本质就是一种投机主义,制造一种假象,以至于让人同情-他都这么努力,无法达到你的要求,那是因为现实的问题。这种会如何体现呢,就是剧情里面的核心命题面面俱到,但又泛泛而谈,出现这种困境往往就在于剧本创造的核心底层逻辑就严重出错。
一、关于献礼剧
这部剧定位是献礼剧,也就是因为献礼剧,所以会出现“哦,他看似谈了很多,但是又谈不够”,都是因为献礼剧。其实这样的毁誉参半的评论往往都会出现在正午阳光出品剧。制作公司以打造精品的“正剧”路线占领了市场份额。就事论事,正午阳光的剧在国内的电视剧创造市场上确实称得上精品剧,但往往到执行上面,只有精品的形,没有精品的神。
为何会出现这种原因。正午阳光的核心用意是要按照美剧的思维来打造国内电视剧。美剧的思维又是什么?其实就是核心的客群,痛击客户痛点。所以基本上,正午阳光的剧目都是以用户的思维来进行剧本创作,他会基于用户的痛点、话题点来打造话题。这就是你会看到他的很多演员凭借着剧中角色获得足够的话题度,可深入剖析,他剧目里面的人物莫不是过于传统的价值观-所谓的爹味浓引发争议,要不就是他的剧中人物发展、成长与剧情会呈现出相悖的逻辑,也就是剧情与人物成长会出现矛盾。这也是他诸多剧目都是“毁誉参半”的原因,这一点也会出现在县委大院里面。
至于本剧定位在献礼剧,也是属于毁誉参半的一类。赞扬的是,他涵盖了县委大院日常行政事务的种种,足够写实,也展现了县委政府行政的工作日常,甚至很多争议的话题与命题也涵盖,直视。毁在于,他谈论了这么多命题和剧情支线,仅仅体现在表面上。
这样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定位在献礼剧的约束。电视剧的剧情不在于人物的塑造,也可以在于启发观众思考。这也是为何香港职业剧能够获得追捧,里面的人物不一定非要树立在正与邪的对抗,仅仅围绕职业剧情的开闸,展现这个职业的面貌再附加适当的艺术加工,其实也未尝不可。
就如,职业背景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同样讲述发展的命题,三十年前的《情满珠江》里面的故事就足够饱满,甚至是《鸡毛飞上天》的剧本创造上也要比《县委大院》要扎实。
如是谈及献礼,核心的命题是发展,剧情围绕着发展,可以引发-要如何的发展,怎样发展来展开,也比主角一本正经地说“我们不能这样发展,我们要这样,又要这样,还要这样”的假大空会真实多。
二、形似神不似
值得赞扬的是,《县委大院》里面的剧本前期采风、取景、人物形象打造上也费了足够的心思,尽管还会出现有足够多的剧情漏洞,但这毕竟不是记录片,无法一一地重现现实。
但必须地说,这剧里面就仅仅限于形似,利用布景、人物的打造、剧情命题来打造县委大院,但在落实在剧情推动上就陷入神不似的困境。
一群挂着县委大院的头衔,起着省委的调子,却干着乡镇镇委的事情。
从国内行政区域划分说,我国分为省、县、乡三级,也就是县委大院,他是属于一个中观的级别。一个县委大院要做的还是统筹辖区区域里面的各项事务的发展-民生、经济、科教文卫等等。在县委的机构设置上,一般是四套班子-党委、政府、人大、政协。而在政府的机构设置里面,除了要统筹乡镇发展,还会以政府内设机构作为议事中枢机构,外以多个市直机关来统筹辖区里面的资源调度、经济发展、财政调度以及科教卫文资源分配。但显然,在这个最关键的环节上,剧情这个基本逻辑就是错误的,所以你会看到在剧情,前前后后只出现的是书记、县长,没有其他副书记及常委,只有乡镇书记的身影,更看不到有市直机关的存在。花太多的篇幅去塑造所谓的关键演员的关键角色,意在打造群像精彩,再利用这种群像的角色辅助剧情,延伸足够的支线,来打造足够的光环的主角,可最关键的环节却被忽略,一个县不是一个乡镇,重则,要处理100多万常驻人口的各项大大小小事物,轻则,也要兼顾30-50万左右人口的利益,这只有书记、县长以及几个乡镇干部就能把事情去干好吗?所以,这也大概解释这县的困境-这个县为何如何发展滞后呢?人力终有穷天道自有尽。要原本100个人的事情剧情只让10个人去做,最后往往容易出现人浮于事。费太多的心思去塑造这个县所有干部都一心为民,执行力之高,领导有足够的智慧和专业知识,却忽略的专业如果要集中在专业剧情的展开,也应该清楚于专业分工有明确。主角团在厉害也无法面面俱到。
在剧情展开上,编剧似乎恨不得把在挂职调研过程中,所经历的恨不得一脑子展开,可又受限于角色的数量设定、剧情的铺设展开等因素出现这种调子过高,呈现的内容与质感却与高调子不匹配的诡异。
此外,在本剧的最初剧情矛盾上主要集中在光明县数据作假导致的重重问题上,然而对于这个县的描述也仅仅停留在以法兰与奶牛作为产业支撑,没有其他关于这个县的人口年龄结构、对外务工人员多少等等方面的描述。显然观众对于这个县也无进一步的深入认知,更无法对后续的剧情推动能够有进一步的体会,更多会设身处地地把自己代入到现身处的县来展开所谓的剧情视角。故事要讲什么如何讲,似乎这部剧很难给以确切的答案,因为他的元素实在过于投机。
在故事的主线上,主要分为两个脉络-一个是以梅晓歌为主的县委线,主要讲述他主政光明县里面的经历,另外一个脉络就是以小林职场菜鸟的脉络,主要讲述的是刚进入体制内的新人成长的故事。从两条脉络来说,这更像是干部成长的故事,但是在推动剧情上,他陷入了怪圈-到底是什么驱动干部的成长?谁是他成长的障碍。小林一条线,则是体制内相亲的抓马、办公室同侪的竞争,这确实很真实。可到了梅晓歌的脉络上,还是老问题,既然如此一心为民,干部响应也不大出差错,为何就执行变形?问题在哪呢?到最后,剧情只是通过一个个所谓老百姓-老邱、宝根这些群众人物来辅助证明:政策落地的变形的缘故。
就事论事,当一个政策落地非常不易,基层的工作在于你要把政策讲给老百姓去听,基层执行的工作没有绝对的命题和标准的答案,最关键在于融会贯通。
然而在谈及在这些问题的时候,关于本剧的营销,谈及到执行的问题,就仅仅懂得利用妇联来说服拆迁户签字,以此来体现所谓的体恤民情,县长鞠躬就能引发群众感动一片。在关于本剧的营销文章里面,说的一点却是不错,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里面谈及中国乡土自然有一套所谓的社会规则-就是乡土人情。但政府的本质工作是在于服务于发展,一而再晓之以情,无法动之以理,无法利用新观念去革新旧观念,如何谈改革,如何谈创新,如何谈依法执政?
本剧的形似神不似的原因在于二,该谈法的时候,继续谈情,该谈理的时候,继续谈情。一而再地花费诸多的笔墨在塑造一群仅仅只有顽固、执着的乡土情怀的群众人物上,却不愿意再花点时间去思考他的行事动机,他们的困境所在,他们的诉求,再赋予他们血肉,给以他们在剧中成长的空间。
三、没有金手指,只有假大空
县委政府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发展,县委政府的定位就是服务型政府,主政者要解决的,不管是懒政、庸政,还是勤政,最关键思考的核心问题还是-如何统筹区域发展。这是一个经济账、也是一个社会账。而发展的驱动力在于人民。在县委大院里,编剧抛开了很多社会议题-征地拆迁、三农问题、农业改造、环保整治带来的产型升级。这无不是当下大众关注的社会命题,可在剧情的展开的时候,这剧又陷入了一个诡异的逻辑悖论-对于这些命题,他往往只有情绪表达,没有实质思考。这点体现在哪呢?这点体现在,每当谈及在这些社会议题的解决方案上,你往往只看到主角三言两语的空话、套话、废话,行动解决方案就只有一带而过。
1. 光明县的财政困境-借钱or招商卖地
这部剧在立项、成案、拍摄制作的过程中,确实当下很多政府都面临财政上面的问题,这并非故事的主角能够三言两语就解答出这个难题。但从剧中来看,这个命题里面,剧中采取的做法就是:利用主角的评论,对隔壁县的卖地求发展模式进行高位点评,再表达我们不能这样,既要这样又要这样。
既要这样,又要这样,还要这样。这是主角每逢开会必说的话语模式。另外还有一句话语就是实事求是。
可现实的困境里面,在面临着县内财政赤字,收入匮乏的情况下,这个县是否还有资格可以谈及-既要这样,又要这样,还要这样的理想化标准呢。发展与改革永远都是并行进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陷入教条僵硬主义。在改革的过程中,决策总有利弊,需要不断深化、不断调改。
在谈及到隔壁县的招商模式,主角只有一个上帝视角的评论-他们这种会遭遇大问题。但现实的困境是,你无法去马上对一个政策里面就加以否定,因为政策的落地总需要时间 ,效果的呈现是需要时间的考验,并且发展与改革就是一个试错、纠错的过程,没有绝对满分的命题,只有不断修补的60分。
2. 经济发展-招商、自身发展
一个经济发展的命题也不是所谓的对外招商发展能够解决的一条路径。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县的经济发展除了外商的助力,还需要自身的产业基础,每个县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为主的县域总不能要求马上就进入工业县的发展步伐。一个县的发展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管是农业县还是工业县,除了自身的底蕴,时代的机遇,还有几代人灵活的智慧。外商是重要驱动力,内商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来作为内动力。可到了这个命题上,剧情又是肤浅地解释一切靠招商发展解决问题,你丝毫看不到任何光明县老百姓的努力,你也看不到这个县几代人努力的成果。你只看到这个县的摆烂,要主角的拯救。
3、解决方案-实事求是还是一成不变
对于剧中大大小小的矛盾解决方案,我只看到一个简单粗暴的思维路径,对于这些解决方法,丝毫看不到所谓一个从基层爬模滚打的官员里面的智慧以及专业技能,只看到利用一些人情叠加和口号式的小聪明与假勤奋。
就如奶牛基地的专项资金的申请与法兰厂的叫停两件事来说,无一不充满了这主角自我感动的小聪明与假勤奋。
奶牛基地无法得以规模化生产在于路没修好。农业发展的难题在于风险的控制,要应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要面对在物流层层叠加之后渠道价格管控的风险。就如当下农业规模化生产这一命题上,这点与土地模式有关,解决这个无法规模化生产难题,当下的解决方案在于一乡一特色、一村一景这样的发展模式,利用技术支持、专项补贴来帮助每个乡村种植同样的农产品,保证产量,来降低整体的风险。而农业产品的收购价格低,到流通到市面上的单品价格之高,这里面的价格差就在物流成本之上。而剧中描述光明县奶牛生产基地的困境仅仅归咎在路没修好这个命题。在过去十年里面,国内的国道、省道交通网络已经足够发达,在一个县市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进行县道改造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人总不能一根筋要去凹这个交通命题上。人是活,树是死,其实就剧情深度而言,剧情过多笔墨地花在主角很努力去解决专项资金这个问题上,所以三顾茅庐地拜访省厅,而并不愿意让主角多去思考如何去解决这个产业难题。奶牛基地是固定在一个区域吗?不尽然,更普遍的做法是,农产品的供销基地首选在于国道、省道出口便捷的地方,利用省道、国道的交通区域优势,降低外来车辆的物流成本,也便于外地车辆的管理,然后再利用市内的物流运输将各生产基地的农副产品集中在国道、省道出口的农产品基地,这样既解决了外地车辆进入本市的管理难题,也促进了本市的物流企业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要把路修好这个简单的电题上,修路求发展这已经是90年代的试卷,面对梅市长这种80后的书记更多在于如何区域统筹、资源系统这个试卷的解题了。
法兰厂的叫停也是同样的道理,剧中人物只通过三言两语表达对于环境污染影响后续发展的晓之以理,却忘记最核心的一点——如何迭代完成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是空喊口号的一刀切。一刀切之后不仅仅面临的是误工补贴、产业转移,还有整个就业人口的流动如何解决,这个区域的经济收入要通过什么来弥补?显然,更符合实际的处理方式是:关停部分产能确实落后的厂家,再选取一批比较优质的厂家集中生产,集中污染集中处理,然后再辅助专业技术的指引和政策鼓励、补贴来完成产业升级。如此一刀切带来的恶果其实与懒政、庸政没什么区别
光从这几件事的处理上, 也无法从主角身上看到足够的智慧。更糟糕的是,如此的思维定势会贯彻整部剧的剧情发展。
就如不愿意展现官场的窥阴癖,要展现县委大院的专业这一环节,这个剧也就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看不到深入细致的思考。所以也就只能利用正午阳光的营销老套路——群像精彩+人气主角+似是而非的我们很努力,不能展现全部是因为环境原因的鸡汤来粉饰。
胡歌领衔的电视剧《县委大院》,开播首日,酷云收视就破2了!不愧是孔笙导演,胡歌主演的电视剧!
露珠坐在电视机前,认认真真、开开心心地追完两集,初步感觉到该剧有“3牛”!
哪“3牛”呢?
一是演员阵容牛。
这部剧,里面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全是熟脸!
看剧就像玩“识人游戏”,看到一个角色出场,就忍不住在心里说:“哟,这不是谁谁谁吗!”
《县委大院》首先出场的,自然是领衔主演的老胡胡歌。
胡歌饰演的梅晓歌,是位跑步达人,每天清晨坚持跑步。他即将去光明县赴任,担任该县的县委副书记和县长。
第二个出场的是李光洁。
李光洁饰演的是九原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曹立新。
比起工业落后、经济落后的光明县来,九原县可是市里的先进县,所以,曹立新县长自然是志得意满,说话硬气,见人腰板挺得直直的。
而梅晓歌虽然知道光明县是块硬骨头,但临上阵了也毫不退缩,准备去打一场攻坚战。
第三个出场的是黄磊。
黄磊饰演的是光明县县委书记吕青山。
在《县委大院》开播前,大家听说黄磊在剧里饰演角色,都表示他不适合这种类型的剧。
原因是黄磊这些年演的角色都大同小异,都是碎嘴子甚至带一点结巴的家庭好男人,太生活化了。
但是两集看下来,觉得黄磊已经在着力纠正自己之前的生活化演技了。
这次在《县委大院》中,黄磊说台词特别慢,带着几分严肃,人也不苟言笑,有点正剧范了。
不过黄磊的确缺少一种从政者该有的气质。
既不威严也没感觉他亲民,也不大气。就感觉黄磊为了演好这个县委书记,演得有点刻意了,反而不自然。
他饰演县委书记吕青山,没有令我觉得特别失望,当然也没有什么惊喜。
胡歌一副书生模样,其实也缺乏点县领导的气质。不过,胡歌饰演的梅晓歌,原本是市长秘书,刚刚下来锻炼的,刚开始独当一面,所以,像个书生一样文气也正常。
想不到,万茜在该剧中,居然又和胡歌是一对。继在《猎场》中饰演一对恋人以后,这是胡歌和万茜第二次搭档了吧。
总感觉万茜配不上胡歌,无论是相貌还是演技。
万茜饰演的乔麦是援藏干部,级别职务比胡歌高。
但是看着万茜也没有个从政者的样子。不过这个乔麦应该就是个去挂职的副市长。是个虚职。
接下来,尤勇智饰演的资深钉子户老邱,王骁饰演的城关镇书记乔胜利,吴越饰演的县委副书记艾鲜枝,刘钧饰演的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国春,任程伟饰演的长岭村村主任梁宏伟,宁文彤饰演的李来有,朱雨辰饰演的东亚星能源董事长郑贵平(郑三),齐奎饰演的交警大队副队长谭家杰,张新成饰演的县府办新人林志为等人,一一粉墨登场。
一个个熟悉的演员,简直目不暇接!
张新成饰演的林志成,是第一天到县委县府报道。恰逢新县长到任,大家忙成一团,根本没有人顾得上搭理他这位职场新人。
林志成怯生生、紧张又局促的样子,职场新人或者有过初入职场经历的人,一定能感同身受。
他刚坐下,拿出笔记本和笔,就被办公室的老人,安排他给送水工带路。结果小林出来办公室,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往哪迈步。还是送水工说,你跟我来吧,小林唯唯诺诺跟上。
送水工天天来送水,对每一间办公室,可比他这新人熟悉多了。
送水工居然是包贝尔演的。他的形象演送水工或者是奸商合适。
所有出场的演员看下来,几乎每个演员都比较符合角色的气质定位。就是黄磊的气场差点事。
已出场的演员中,我觉得演技到位,特别符合角色气质做派的演员有吴越、任程伟、尤勇智、刘钧和齐奎。李光洁也不错。
还有卖油的那两口子。
不得不说,孔笙挑演员的能力,和调教演员的能力真是一绝。
鉴于剧中角色众多,可能一开始会看得眼花缭乱。所以露珠特为各位读者,奉上该剧人物关系图几张,剧中主要人物的姓名身份职务,以及彼此间的关系,都一目了然,便于大家更好地追剧。
二是布景牛,有真实感,有生活气息。
县委大院前的场景,楼内办公室的陈设布置,去上访的村民乘坐的掉了车漆的破面包车,钉子户老樊夫妻的油坊布置,都符合现实,给人真实的生活感。
三是剧情叙事牛,多条线索都不乱,最后所有的线汇集一处。
该剧一开场,就给人一种“光明县的工作难做”的印象。
一边是梅县长即将到任,一边是乱成一团糟的光明县各项工作推进。
先是钉子户老邱假装喝药自杀,乔胜利上门劝说,但被堵门外。
后又有油坊夫妻闹事,申诉给自家的拆迁办法吃亏了。
这边副书记艾鲜枝去法兰厂(法兰是一种盘状机械零件,在管道工程中常用)检查,发现厂里的排烟严重不符合环保标准。
那边,鹿泉乡长岭村的几个村民,又偷偷去上访。
简直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而这时,梅县长和市委组织部李部长,正坐在往光明县飞驰的车上。
这么多条线索并进,剧情还不忘让林志为这个职场新人上场。
更有县委办科员,林志为的表哥袁浩,抽空给新人表弟科普县委的人事和八卦。
袁浩的扮演者是黄澄澄。
《县委大院》和《风吹半夏》简直就是无缝连接。那边厢,李光洁正和赵丽颖在《风吹半夏》中吵架,这边厢就来《县委大院》担任先进县的县长了。
隔壁的小陈(黄澄澄饰演)得了肺癌,眼看就要告别女友周茜和好兄弟许半夏、童骁骑了,这边厢,他又化身县委百晓生,给表弟进行职场脱敏。
有趣得很。
而剧情开端,曹立新跟梅晓歌说起的,光明县奶牛数据造假的事情,更是为后面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一共11头牛,还有3头是黄牛,把黄牛刷成黑白色冒充奶牛,上边来检查,就从村民家里借来凑数,就这几头牛,往上报的数字却是800头!上亿产值!
这浮夸风也是没谁了!
前任县长蒋新民,就是因为这事被撸下来的。
但是看剧照,这蒋新民是黄觉演的,看起来是个好人的样子啊。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呢?
这也是吸引观众往下看的一个剧情钩子。
总之,《县委大院》开播两集,观感不错,剧情、演员、服化道、场景布置、叙事风格和滤镜等等,都很到位,这剧值得追!
后面的剧情,肯定会更加精彩!
(文/第一滴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