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吴磊黄轩袁近辉任思诺韩昊霖宋佳马丽洪烈张天爱李光洁海清陈道明彭昱畅欧豪贾冰李嘉琦艾伦常远余皑磊魏晨陶虹倪虹洁张雨绮焦圣祥樊雨洁张建亚张芝华张国强宁理胡可沙溢马书良曹可凡万茜祖峰张艺谋李雪健张小斐杜江李乃文耿乐吴昊宸白那日苏江水逯长恩张恒瑞阿楠吴昱翰周庆昀王成思宋阳李海银龚毅星
类型:剧情导演: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 状态:HD 年份:2021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6.5分热度:13 ℃ 时间:2024-06-11 17:31:5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连续三年,《我和我的……》系列已经成为了国庆档保留节目。今年《我和我的父辈》在继承前作风格的基础上,和前两部相比也有了两点变化:
第一是四位导演均为演员出身,自导自演,其中吴京、徐峥此前已经有过导演作品,章子怡、沈腾则是首次执导筒;
第二是影片的章节数进一步缩减为4个,片长依然是两个半小时,这意味着每个章节的时间更长,故事也更丰满了。
四个章节,四位导演,不同口味的观众必然会有各自的偏好。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是前两个故事,即吴京执导的《乘风》和章子怡执导的《诗》。
整体来看,影片依然按历史时间正序排列四个章节,从抗日战争到近未来,横贯近百年的时间。影片风格也由沉重起步(抗日题材打头阵),逐渐变为轻松活泼(开心麻花压轴),让观众在假日里不会感到过于压抑。
吴京自导自演,吴磊、张天爱等人出演的《乘风》是影片第一个章节,讲的是冀中地区抗日武装的故事,这也是吴京第N次出演军人角色了。
质量自然没的说,热血爆棚,含京量十足,尤其是骑兵团绕后冲击日寇阵地的大场面,马匹撞人的力量感,收割人头的爽快感,准确表现了二战时期骑兵冲锋的威力。
父子情是《乘风》的主线,不过与以往的中国式父子不同,这一次做出牺牲的并不是父亲,但恰恰是父亲一角在两难选择中做出的取舍,更加令观众动容。
对于影迷来说,《乘风》中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惊喜的小彩蛋,如骑兵冲锋复刻了吴京在《战狼2》的举旗名场面,演员江水与吴磊的最后牺牲复刻了《亮剑》的骑兵连名场面。
而更隐晦的一个彩蛋,可能只有熟悉吴京早期作品“单挑必死”、“兵刃长度必吃亏”的影迷才能get到。即《杀破狼》《夺帅》等影片中,吴京与甄子丹、洪金宝的精彩对决最终都输在了兵刃过短上。
这一次吴京趁着自导自演的机会,终于过了一把“兵刃占便宜”的瘾,他饰演的战士在决斗前机智地换了一把比刀更长的刺刀步枪,成功将日寇刺落马下。
章子怡自导自演的《诗》一如片名所指,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个章节讲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段子广为流传,就是“我国首颗原子弹是前辈们用算盘算出来的”,这个段子虽然夸张,但也生动地说明了当时科研条件的艰苦。(实际上我国首颗原子弹是用计算机+算盘来完成的,不全是用算盘)
《诗》里面也有类似的情节,就是说我国火箭的助推火药是用人工雕出来的,而且一些危险的测试无法用相机捕捉,工作人员就直接在现场用眼看。试验现场危险频发,不少科研人员就这样献出了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片中的雕刻火药并非过去才有的现象。据悉,火药雕刻师的工作是雕刻固体燃料,工作性质极其危险,被称为是“炸药堆里的工作”。作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难题,这一工作暂时无法用机器代替。目前国内仅有200多人从事这一职业,每一次火箭升空,都离不开这些人背后默默地付出。
平心而论,《诗》的前半部分就是一个很常见的苦情戏,黄轩则再次饰演了一名被牺牲的好人。但是当片尾“诗”的全文终于呈现给观众的时候,优美的文字与今昔对比的画面交相辉映,营造出了一种极度浪漫的意境,让影片的整体质量立即上升了一个层次。
影片前两个章节讲牺牲,讲物资匮乏的时代,后两个章节时间则来到了改开后,并由两位喜剧人自导自演,氛围轻松了不少。
徐峥的《鸭先知》聚焦改开初期,地点选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讲述了国内首支电视广告片诞生的故事,是典型的徐氏喜剧。
影片除了有一个张艺谋客串的大彩蛋,还有各种童年回忆级经典广告的混剪。
有意思的是,虽然现在广告被看做是一种很烦人的东西,但是在一些网友眼里,回顾经典广告已经成为了一种情怀和乐趣,甚至能产生一种近距离接触历史的穿越感,《鸭先知》给观众带来的感觉也是如此。
沈腾的《少年行》将时间定位在当下和近未来的2050年,讲述了一个涉及时空穿越和父子亲情的软科幻喜剧,最大看点自然是沈腾与马丽的再度合作。
虽然同为喜剧,但徐峥和沈腾明显采取了两种不同风格。
徐峥的《鸭先知》将包袱设置在营造尴尬上,如父子俩在公交车厢尬演广告的情节,用时下的流行词形容就是“社交牛B症”(带火该词的网红“马牛B”有几个名场面就发生在公交车厢)。而路人纷纷躲到车厢另一侧的反应,也复刻了《疯狂的石头》里道哥一行在地铁上诈骗被众人识破的情景。
沈腾及开心麻花团队在《少年行》抖包袱的手段主要是运用肢体语言,如沈腾降落时的用脸着地,马丽、沈腾等人在小区健身器材上的“花式健身”等等。
总的来说,两种戏剧表现形式各有千秋。不过徐峥作为导演经验更为丰富的电影人,在节奏把控和整体完成度上明显更胜一筹。沈腾的《少年行》则略有堆砌元素之嫌,立意放在父子亲情上,也与开篇的《乘风》有些撞车。
当然,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观众也会有自己的口味。短片集的优势,就在于每个观众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盘菜。
补充:
发现很多人抬杠“二战时期骑兵冲锋的威力”这句话。贴一张美国人拍的阿富汗战争美国骑兵,《12勇士》的海报。21世纪都有骑兵,抗日战争怎么就不能有了?
中日战场本来就没多少坦克,骑兵的作用依然很大。山地丛林,没有平整路面的地区,骑兵的机动性比坦克强。
防失联,关注豆瓣/知乎/公众号:大海里的针
吴京单元的布景和打斗太假了,强行煽情最为致命,好像是时间很赶,很仓促的感觉。
沈腾单元的两个主要的小演员用力过猛,真的很尬,后段也是强行煽情,不像是麻花一贯的风格啊。
章子怡初为导演拍的非常细腻,不像是一个新人导演,尤其那句“爸爸和以前的爸爸都死了”直接给我整破防了。
徐峥单元个人感觉最好,跟徐峥以往拍的风格感觉很不同,很轻松,没有前两个单元压抑,也没有最后一个那么尬煽。
四个导演单元排名:徐>章>沈>吴。仅供参考,个人见解。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个片段 章子怡导演的那一段真的惊艳到我——燃料燃烧自己,火箭抛弃自己,死亡验证生命,宇宙渺小死亡:立意已有哲义
黄轩饰演的科学家气质很儒雅:他是诗人,用最暴烈的火和最凝滞的烟雾,在孩子的天空中写一首无法言明的诗;他是爱人,在妻子的回忆中永远饱含真挚爱意;他是科研人,在那扇破碎的玻璃窗后带着从容慨然的微笑记录爆炸数据……
之前没怎么在大银幕上看过章子怡,这次真的为她的清冷坚毅的气质美而感叹:把孩子从礼堂里带回家时那片荒野,一片黑暗中远处天际黎明初现,风把头发扯乱,昏暗天光下,她的眉眼既呈现一种看破一切的淡漠,又饱含那种痛苦被深埋之后的绝望和崩溃,两种情绪打架就产生了她身上的矛盾和倔强感,我能真切体会到她的痛苦、无奈、希望与失望,真的值得仔细咂摸。
小男孩的演技也很让我惊喜,我有许多眼泪是为他流下的,实实在在地为他难过。在这里要夸倒叙的拍摄手法:先交代他和别的小孩打架,后交代他是为了爸爸打抱不平;先说大家的爸爸都不回家,再说是妈妈为了瞒着孩子而请其他同事帮忙;先写孩子在谈话后拿起孔明灯和解,再写他们的谈话内容…所有这些都很精妙,我会尝试着去猜测,并且在谜底揭晓时被其中蕴含着的巨大牺牲、理解和苦痛而深深震撼。我最喜欢他带着妹妹去荒野上放孔明灯那一段,画面是美的,但情感的充沛让我无暇顾及景——哥哥捂住妹妹的耳朵,对着融进深深黑夜的孔明灯把愿望哭喊出来,要妈妈不死,要妈妈不去重蹈两位爸爸的命运。我想,要是能听见,那被迫快速成长的稚嫩童音里如此深刻的悲恸和恐惧,神明也要落泪。
除了情节,镜头语言和色调也很美,一家人在一起时的暖黄灯光;暗色荒野中的一抹黎明或一盏孔明;雨夜中小女孩拿着的手电筒光因为恐惧而晃动,映着母亲和儿子同样震颤动乱的心;告诉儿子死讯后推他出门的那声惊雷;母亲隐忍的捂住大半张脸的抽泣;儿子在荒野上捂住妹妹耳朵,仰头对宇宙泪流不止地喊出心底的恐惧……一切都很打动我,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轻柔却直击灵魂的美和感动。非常感谢。
乘风篇,我在电影院是真真切切的被感动哭了,以下转自b站看到的来自昵称“这个艾迪有点帅”,给那些说乘风强行煽情不切实际的评论看看
《乘风》篇章,父子俩均为历史真实人物,关于这个篇章的问题,编剧在自己微博科普如下:【cp】《乘风》之外的故事
1 、吴京扮演的马仁兴和吴磊扮演的马乘风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父子。
1942年大扫荡,身为交通参谋的马乘风在突围中壮烈牺牲。至今潴龙河畔仍有骑兵团八烈士墓。
马乘风是唯一留下姓名的烈士。
2、原本剧本最后还有一行字幕:
“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三日,马仁兴牺牲于四平攻坚战。一九四八年,四平市四道街改名仁兴街道。”
马仁兴将军是四战四平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四平的观众对仁兴街道应该很熟悉。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街道名的来历。
3、马仁兴出生于1904年,河北邢台平乡人。
马乘风是他的长子。
剧本中提到的马乘风的母亲名叫东大爱。
马乘风的弟弟妹妹目前都健在。
希望这个历史真实可以略微抚慰那些为了这个故事感伤的观众们。
4、冀中骑兵团是反扫荡时唯一受命在包围圈里厮杀的部队。1200人最终只剩下300人。
5、马乘风不断提到的“卜参谋长”名叫卜云龙,河南沈丘人,建国后曾做过军委马政局副局长,96年去世。
6、李光洁扮演的政委汪乃荣,魏晨扮演的神枪手参谋黄锐,余皑磊扮演的副团长宋辅廷等人都是历史真实。张恒瑞扮演的巨人八路军士兵吕布也有真实原型。由于长度原因,他们的戏都有删减。很遗憾。
电影中每一个人名地名都不是杜撰。
牺牲的大春子丈夫所隶属的23团是最惨烈的。从团长谭斌到普通士兵全部阵亡。
7、我们有幸看过四十年代苏联摄影师拍摄的我军骑兵团冲锋的画面,从战场到战术到武器,和目前电影中呈现的重合度高达百分之八十。
冥冥之中,莫非天意。
8、骑兵团属于枪骑兵。
突袭的时候战术思想主要是以速度换空间。
这种战法除了第一排,后排是绝对不能使用枪械的。会误伤战友。
连人带马,血肉之躯,冲进敌营。
战争之残酷,实在非和平年代人可以想象。
9、骑兵突袭战术中更管用的不是枪,是战刀。
电影中复刻的是新四军名将彭雪枫发明的刀。
名叫——雪枫刀。
10、马乘风毕业于抗大,而八路军各部通讯员的技术都统一学自延安的中央军委通信学校。仔细看的话,这个标记出现在马乘风的书包上。
对我个人有一点特殊的意义:中央军委通信学校就是我的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
从瑞金到延安再到西柏坡,我的母校培养出的无数通讯员为革命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1、电影中提到的日军利用我军发报机定位地点的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就发生在冀中大扫荡中,而八路军在最危急的时刻以通讯员发报吸引大股日军在聂帅回忆录上也有记载。
12、八路军借助特殊低凹地形以步枪打落敌机是历史真实。前几天抗日专家萨苏先生替我们印证了这点。其实我们在翻阅史料时看过很多萨苏先生的作品。感谢。致敬。
13、搜集史料时我们找到了两个故事。一大一小,都非常震撼,非常感动。
囿于篇幅,最终选择了体量小的这个。
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原班人马,有机会把那部长篇拍出来。
相信大家会喜欢。
14、这个故事最早版本叫《骑兵团》。
某天梦中竟遇见了这些戎马一生的英雄们。猛地惊醒,忽然觉得这个故事就应该叫做那两个字:
乘风。
不解释。
15、马仁兴……
马乘风……
这完全历史真实的姓名,竟然已经暗喻了这对英雄父子了不起的人生。
我的孩子
如果可以n我想告诉你世间的一切奥秘
告诉你山川大河n日升月落
光荣和梦想
挫折与悲伤
告诉你
燃料是点燃自己
照亮别人的东西
火箭是
为了自由n抛弃自己的东西
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n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
宇宙
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渺小的尘埃
是宇宙的开始
平凡的渺小n是伟大的开始
而你
是让平凡的我
想创造
新世界的开始
别碰脏钱
必殺仕事人2023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09℃
连续三年,《我和我的……》系列已经成为了国庆档保留节目。今年《我和我的父辈》在继承前作风格的基础上,和前两部相比也有了两点变化:
第一是四位导演均为演员出身,自导自演,其中吴京、徐峥此前已经有过导演作品,章子怡、沈腾则是首次执导筒;
第二是影片的章节数进一步缩减为4个,片长依然是两个半小时,这意味着每个章节的时间更长,故事也更丰满了。
四个章节,四位导演,不同口味的观众必然会有各自的偏好。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是前两个故事,即吴京执导的《乘风》和章子怡执导的《诗》。
整体来看,影片依然按历史时间正序排列四个章节,从抗日战争到近未来,横贯近百年的时间。影片风格也由沉重起步(抗日题材打头阵),逐渐变为轻松活泼(开心麻花压轴),让观众在假日里不会感到过于压抑。
吴京自导自演,吴磊、张天爱等人出演的《乘风》是影片第一个章节,讲的是冀中地区抗日武装的故事,这也是吴京第N次出演军人角色了。
质量自然没的说,热血爆棚,含京量十足,尤其是骑兵团绕后冲击日寇阵地的大场面,马匹撞人的力量感,收割人头的爽快感,准确表现了二战时期骑兵冲锋的威力。
父子情是《乘风》的主线,不过与以往的中国式父子不同,这一次做出牺牲的并不是父亲,但恰恰是父亲一角在两难选择中做出的取舍,更加令观众动容。
对于影迷来说,《乘风》中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惊喜的小彩蛋,如骑兵冲锋复刻了吴京在《战狼2》的举旗名场面,演员江水与吴磊的最后牺牲复刻了《亮剑》的骑兵连名场面。
而更隐晦的一个彩蛋,可能只有熟悉吴京早期作品“单挑必死”、“兵刃长度必吃亏”的影迷才能get到。即《杀破狼》《夺帅》等影片中,吴京与甄子丹、洪金宝的精彩对决最终都输在了兵刃过短上。
这一次吴京趁着自导自演的机会,终于过了一把“兵刃占便宜”的瘾,他饰演的战士在决斗前机智地换了一把比刀更长的刺刀步枪,成功将日寇刺落马下。
章子怡自导自演的《诗》一如片名所指,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个章节讲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段子广为流传,就是“我国首颗原子弹是前辈们用算盘算出来的”,这个段子虽然夸张,但也生动地说明了当时科研条件的艰苦。(实际上我国首颗原子弹是用计算机+算盘来完成的,不全是用算盘)
《诗》里面也有类似的情节,就是说我国火箭的助推火药是用人工雕出来的,而且一些危险的测试无法用相机捕捉,工作人员就直接在现场用眼看。试验现场危险频发,不少科研人员就这样献出了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片中的雕刻火药并非过去才有的现象。据悉,火药雕刻师的工作是雕刻固体燃料,工作性质极其危险,被称为是“炸药堆里的工作”。作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难题,这一工作暂时无法用机器代替。目前国内仅有200多人从事这一职业,每一次火箭升空,都离不开这些人背后默默地付出。
平心而论,《诗》的前半部分就是一个很常见的苦情戏,黄轩则再次饰演了一名被牺牲的好人。但是当片尾“诗”的全文终于呈现给观众的时候,优美的文字与今昔对比的画面交相辉映,营造出了一种极度浪漫的意境,让影片的整体质量立即上升了一个层次。
影片前两个章节讲牺牲,讲物资匮乏的时代,后两个章节时间则来到了改开后,并由两位喜剧人自导自演,氛围轻松了不少。
徐峥的《鸭先知》聚焦改开初期,地点选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讲述了国内首支电视广告片诞生的故事,是典型的徐氏喜剧。
影片除了有一个张艺谋客串的大彩蛋,还有各种童年回忆级经典广告的混剪。
有意思的是,虽然现在广告被看做是一种很烦人的东西,但是在一些网友眼里,回顾经典广告已经成为了一种情怀和乐趣,甚至能产生一种近距离接触历史的穿越感,《鸭先知》给观众带来的感觉也是如此。
沈腾的《少年行》将时间定位在当下和近未来的2050年,讲述了一个涉及时空穿越和父子亲情的软科幻喜剧,最大看点自然是沈腾与马丽的再度合作。
虽然同为喜剧,但徐峥和沈腾明显采取了两种不同风格。
徐峥的《鸭先知》将包袱设置在营造尴尬上,如父子俩在公交车厢尬演广告的情节,用时下的流行词形容就是“社交牛B症”(带火该词的网红“马牛B”有几个名场面就发生在公交车厢)。而路人纷纷躲到车厢另一侧的反应,也复刻了《疯狂的石头》里道哥一行在地铁上诈骗被众人识破的情景。
沈腾及开心麻花团队在《少年行》抖包袱的手段主要是运用肢体语言,如沈腾降落时的用脸着地,马丽、沈腾等人在小区健身器材上的“花式健身”等等。
总的来说,两种戏剧表现形式各有千秋。不过徐峥作为导演经验更为丰富的电影人,在节奏把控和整体完成度上明显更胜一筹。沈腾的《少年行》则略有堆砌元素之嫌,立意放在父子亲情上,也与开篇的《乘风》有些撞车。
当然,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观众也会有自己的口味。短片集的优势,就在于每个观众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盘菜。
补充:
发现很多人抬杠“二战时期骑兵冲锋的威力”这句话。贴一张美国人拍的阿富汗战争美国骑兵,《12勇士》的海报。21世纪都有骑兵,抗日战争怎么就不能有了?
中日战场本来就没多少坦克,骑兵的作用依然很大。山地丛林,没有平整路面的地区,骑兵的机动性比坦克强。
防失联,关注豆瓣/知乎/公众号:大海里的针
吴京单元的布景和打斗太假了,强行煽情最为致命,好像是时间很赶,很仓促的感觉。
沈腾单元的两个主要的小演员用力过猛,真的很尬,后段也是强行煽情,不像是麻花一贯的风格啊。
章子怡初为导演拍的非常细腻,不像是一个新人导演,尤其那句“爸爸和以前的爸爸都死了”直接给我整破防了。
徐峥单元个人感觉最好,跟徐峥以往拍的风格感觉很不同,很轻松,没有前两个单元压抑,也没有最后一个那么尬煽。
四个导演单元排名:徐>章>沈>吴。仅供参考,个人见解。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个片段 章子怡导演的那一段真的惊艳到我——燃料燃烧自己,火箭抛弃自己,死亡验证生命,宇宙渺小死亡:立意已有哲义
黄轩饰演的科学家气质很儒雅:他是诗人,用最暴烈的火和最凝滞的烟雾,在孩子的天空中写一首无法言明的诗;他是爱人,在妻子的回忆中永远饱含真挚爱意;他是科研人,在那扇破碎的玻璃窗后带着从容慨然的微笑记录爆炸数据……
之前没怎么在大银幕上看过章子怡,这次真的为她的清冷坚毅的气质美而感叹:把孩子从礼堂里带回家时那片荒野,一片黑暗中远处天际黎明初现,风把头发扯乱,昏暗天光下,她的眉眼既呈现一种看破一切的淡漠,又饱含那种痛苦被深埋之后的绝望和崩溃,两种情绪打架就产生了她身上的矛盾和倔强感,我能真切体会到她的痛苦、无奈、希望与失望,真的值得仔细咂摸。
小男孩的演技也很让我惊喜,我有许多眼泪是为他流下的,实实在在地为他难过。在这里要夸倒叙的拍摄手法:先交代他和别的小孩打架,后交代他是为了爸爸打抱不平;先说大家的爸爸都不回家,再说是妈妈为了瞒着孩子而请其他同事帮忙;先写孩子在谈话后拿起孔明灯和解,再写他们的谈话内容…所有这些都很精妙,我会尝试着去猜测,并且在谜底揭晓时被其中蕴含着的巨大牺牲、理解和苦痛而深深震撼。我最喜欢他带着妹妹去荒野上放孔明灯那一段,画面是美的,但情感的充沛让我无暇顾及景——哥哥捂住妹妹的耳朵,对着融进深深黑夜的孔明灯把愿望哭喊出来,要妈妈不死,要妈妈不去重蹈两位爸爸的命运。我想,要是能听见,那被迫快速成长的稚嫩童音里如此深刻的悲恸和恐惧,神明也要落泪。
除了情节,镜头语言和色调也很美,一家人在一起时的暖黄灯光;暗色荒野中的一抹黎明或一盏孔明;雨夜中小女孩拿着的手电筒光因为恐惧而晃动,映着母亲和儿子同样震颤动乱的心;告诉儿子死讯后推他出门的那声惊雷;母亲隐忍的捂住大半张脸的抽泣;儿子在荒野上捂住妹妹耳朵,仰头对宇宙泪流不止地喊出心底的恐惧……一切都很打动我,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轻柔却直击灵魂的美和感动。非常感谢。
乘风篇,我在电影院是真真切切的被感动哭了,以下转自b站看到的来自昵称“这个艾迪有点帅”,给那些说乘风强行煽情不切实际的评论看看
《乘风》篇章,父子俩均为历史真实人物,关于这个篇章的问题,编剧在自己微博科普如下:【cp】《乘风》之外的故事
1 、吴京扮演的马仁兴和吴磊扮演的马乘风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父子。
1942年大扫荡,身为交通参谋的马乘风在突围中壮烈牺牲。至今潴龙河畔仍有骑兵团八烈士墓。
马乘风是唯一留下姓名的烈士。
2、原本剧本最后还有一行字幕:
“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三日,马仁兴牺牲于四平攻坚战。一九四八年,四平市四道街改名仁兴街道。”
马仁兴将军是四战四平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四平的观众对仁兴街道应该很熟悉。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街道名的来历。
3、马仁兴出生于1904年,河北邢台平乡人。
马乘风是他的长子。
剧本中提到的马乘风的母亲名叫东大爱。
马乘风的弟弟妹妹目前都健在。
希望这个历史真实可以略微抚慰那些为了这个故事感伤的观众们。
4、冀中骑兵团是反扫荡时唯一受命在包围圈里厮杀的部队。1200人最终只剩下300人。
5、马乘风不断提到的“卜参谋长”名叫卜云龙,河南沈丘人,建国后曾做过军委马政局副局长,96年去世。
6、李光洁扮演的政委汪乃荣,魏晨扮演的神枪手参谋黄锐,余皑磊扮演的副团长宋辅廷等人都是历史真实。张恒瑞扮演的巨人八路军士兵吕布也有真实原型。由于长度原因,他们的戏都有删减。很遗憾。
电影中每一个人名地名都不是杜撰。
牺牲的大春子丈夫所隶属的23团是最惨烈的。从团长谭斌到普通士兵全部阵亡。
7、我们有幸看过四十年代苏联摄影师拍摄的我军骑兵团冲锋的画面,从战场到战术到武器,和目前电影中呈现的重合度高达百分之八十。
冥冥之中,莫非天意。
8、骑兵团属于枪骑兵。
突袭的时候战术思想主要是以速度换空间。
这种战法除了第一排,后排是绝对不能使用枪械的。会误伤战友。
连人带马,血肉之躯,冲进敌营。
战争之残酷,实在非和平年代人可以想象。
9、骑兵突袭战术中更管用的不是枪,是战刀。
电影中复刻的是新四军名将彭雪枫发明的刀。
名叫——雪枫刀。
10、马乘风毕业于抗大,而八路军各部通讯员的技术都统一学自延安的中央军委通信学校。仔细看的话,这个标记出现在马乘风的书包上。
对我个人有一点特殊的意义:中央军委通信学校就是我的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
从瑞金到延安再到西柏坡,我的母校培养出的无数通讯员为革命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1、电影中提到的日军利用我军发报机定位地点的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就发生在冀中大扫荡中,而八路军在最危急的时刻以通讯员发报吸引大股日军在聂帅回忆录上也有记载。
12、八路军借助特殊低凹地形以步枪打落敌机是历史真实。前几天抗日专家萨苏先生替我们印证了这点。其实我们在翻阅史料时看过很多萨苏先生的作品。感谢。致敬。
13、搜集史料时我们找到了两个故事。一大一小,都非常震撼,非常感动。
囿于篇幅,最终选择了体量小的这个。
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原班人马,有机会把那部长篇拍出来。
相信大家会喜欢。
14、这个故事最早版本叫《骑兵团》。
某天梦中竟遇见了这些戎马一生的英雄们。猛地惊醒,忽然觉得这个故事就应该叫做那两个字:
乘风。
不解释。
15、马仁兴……
马乘风……
这完全历史真实的姓名,竟然已经暗喻了这对英雄父子了不起的人生。
冥冥之中,莫非天意。
我的孩子
如果可以n我想告诉你世间的一切奥秘
告诉你山川大河n日升月落
光荣和梦想
挫折与悲伤
告诉你
燃料是点燃自己
照亮别人的东西
火箭是
为了自由n抛弃自己的东西
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n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
宇宙
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渺小的尘埃
是宇宙的开始
平凡的渺小n是伟大的开始
而你
我的孩子
是让平凡的我
想创造
新世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