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喜剧片  »  丹尼·科林斯

丹尼·科林斯  翻唱人生(台),巨星的回信(港),Imagine,丹尼·科林斯 Danny Collins

782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阿尔·帕西诺安妮特·贝宁詹妮弗·加纳鲍比·坎纳瓦尔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梅莉莎·班诺伊乔希·佩克阿尔蒂·曼卡塔莉娜·凯斯安妮·麦克代尼尔斯吉塞尔·艾森伯格迈克尔·帕特里克·麦克吉尔埃里克·兰格布莱恩·史密斯卡桑德拉·斯塔尔

类型:剧情喜剧音乐导演:丹·福格尔曼 状态:正片 年份:2015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7.6分热度:1 ℃ 时间:2024-06-11 17:33:31

简介:详情  1970年代传奇摇滚乐手丹尼柯林斯(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饰)在经历人生低潮时,经纪人(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饰)发现了一封40年来从未送达的信,这封信居然来自披头士...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1970年代传奇摇滚乐手丹尼柯林斯(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饰)在经历人生低潮时,经纪人(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饰)发现了一封40年来从未送达的信,这封信居然来自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在40年前写给当时19岁的他,这让他再度受到启发,毅然决然地离开现在奢华的生活,踏上寻找生命意义的旅程,而他也在这段旅程中收获了真爱和消失已久的创作灵感…
  • 头像
    成岗
    阿爾·帕西諾《丹尼·柯林斯》

    看阿爾·帕西諾2015年新拍的《丹尼·柯林斯》,单就表演而论,是一種享受。表演戲劇化,性格化,不過火不毛躁。帶著觀眾從洛杉磯來到新澤西,從台前來到幕後,像一個風趣從容異鄉歸來的有點不正經的老叔叔(他的自我評價是,我就是個笑話)。

    瞧,捉奸在床,不急不惱,甚至不在意,倒戏谑帮自己戴绿帽子的小伙“家务”busywork,busywork……為這個綽號洋洋得意;另外,巡回演唱會台下三個老女人兩個小時不間斷嚼甘草的梗也到位,雖還風光,但看客中已然沒有了年輕人,來聽演唱會的都是褶子嚇死人的中老年婦女。只是———巨星柯林斯有沒有想過,*那幫中老年妇女若看到他藏在衬衣下的束腹宽腰带作何感想?*

    這邊至少看着風光,那邊卻相当平民。導演對高檔社區看門人,對希爾頓酒店泊車的侍應生,對前台打工的學生妹,都有或粗或細的刻畫。頭是開了個好頭,可這樣巨細靡遺能拍下去嗎?怎麼拍?會不會虎頭蛇尾?(此處補上一句,老來能有經紀人那樣溫雅善解人意又不卑不亢的老友也是一種福分。)

    吃過中飯繼續看,看完下午一點。覺得:的確虎頭蛇尾,中間已經索然無味。**「反青蛙王子灰姑娘模式」**,不是讓灰姑娘穿上水晶鞋乘南瓜馬車進入皇宮舞會,而是讓superstar坐私人飛機驅奔馳轎跑上山下鄉新澤西。

    說完模式說細節,有幾處有印象:三十七年來經紀人每到一處,都會每周收到一箱純淨水。雖然煽情,但還算有新意。父親柯林斯教兒子湯姆彈鋼琴的片段,雖陳腐,但有效果,矯情地說,能打中觀眾心中最柔軟的部位。湯姆離家去看化驗結果,玫瑰橋段再現,效果很好,好萊塢編劇擅長於此。而父子二人在焦急等候化驗結果時,柯林斯關於醫生的稱謂(唐納德先生還是湯姆)的觀察讓人叫絕,結尾不落俗套,也刻畫了父親對有關兒子的一切事情都格外關切,記在小本子上。

    再看缺點,開印有自己頭像的大房車看望兒子一家,可以接受,畢竟柯林斯個性張揚。但送門童奔馳跑車一節就太好萊塢了。*看來好萊塢里的導演可不都是個個鮮衣怒馬,否則導演也就不必這麼大驚小怪。*

    幸福圓滿的結局,卻道出**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实**:只有在金錢的護航下,親人間的和解才是可能的。注意編劇的用心良苦:設定從未見過的成年兒子湯姆是拮據的建築工人還嫌貧富差距不夠大,還設定了一個多動症急需特殊教育引導的孫女(我挺喜歡這個孩子,現在的家庭太靜了,話癆話癆最熱鬧),撓撓頭,好像還不夠,又設定了兒媳即將臨盆,一大筆花銷即將破門而出,狠心的编剧哟,最後居然使出了思密達大招,讓兒子湯姆中途患上罕見的遺傳性白血病。現在你看看,這是一個對美鈔多麼需要的普通家庭。最重要的是,父親柯林斯負擔得起這些開支。於是乎,從未謀面,一見面兒子就讓老子“go away”的家庭風平浪靜了,親人和睦了。當然了,導演想補救,想輓回,想讓觀眾千萬別往利益處想親情,在父子第一次見面,就竭力樹立兒子不貪財的形象,把柯林斯寄來的支票都撕了。

    *導演之所以扛住沒讓柯林斯破產,並非強調柯林斯的家庭責任,而是因為一旦破產了,和諧共處的夢就破碎了,再也圓不住了,不被人信服,千瘡百孔。*

    離了帕西諾,這片子最多打二星。
  • 头像
    基本无害
      像我一样见p滚也好,pacino撑场才给高分也好,黑转粉粉转黑精分了也好。这部电影某些方面确实在套路狗片中金鸡独立。但pacino总能让人想起Don Corleone,这印象挥之不去。即便是《热天午后》《闻香识女人》这样的作品也无法让我一个脑残粉忘怀那个庞然的办公桌隔着的威严身姿。一些人总说pacino戏路窄,这样的温情套路片即便他是的方法派表演法的巅峰,大家也是看不上的。我也看不上,所以老是出戏。还没看到pacino出场便总觉得隐约听到《The Godfather Waltz》。

      在我一心两用想着其他事情时,还是发现了影片里一些细节做的很好,如开头时烟雾缭绕和记者背后玻璃窗的反光营造出让年轻的danny无所适从的氛围,他不得不歪着头避开反光。记者桌上没来得及吃完的羊角面包,粗暴的打断danny以后重新录时间更让我猜想这嬉皮士绝对昨晚喝大了。然后突然跳到pacino“演出前的忧郁”,倒了一格酒,顿了一下,倒了大半杯。每次类似这样的桥段出现,我总会在停顿的这瞬间替他们说一句“fuck it”。然后我继续神游天外……

      但还是觉得不安,旋即又安慰自己,75岁高龄的老戏骨既然选择了这样的剧本,一定有他的理由!他又不是凯奇叔!看这样的套路片不如再看一遍《遗愿清单》什么的吧?在各种思想怪圈里循环,一直到他儿子出现……

      妈 蛋 这 不 是 大 西 洋 帝 国 里 的 反 派 吗?!忘了叫什么名字但一样来自西西里还喜欢窒息PLAY的黑手党吗?!妈蛋我的纠结到底算什么!?导演你根本就只想拍黑帮题材吧?!

      吓得我开了瓶啤酒压惊。danny寻找自我的道路那么轻而易举,抛开奢侈的生活,转到,唔……不那么奢侈但是依然开着跑车虽住希尔顿标间但买了架钢琴暂用的生活。虽说按下冲水开关冲掉可卡因,转身继续喝威士忌,只消遣,不沉迷。顺便泡泡虽已中年依然傲娇的酒店经理啦,送孙女上高大上的私人学校啦,给她买一房车的玩具啦。虽然儿子被检查出遗传性白血病,并不影响他在家人和新欢的陪伴下写出自己三十年以来第一首歌,他似乎已经成功重新找回了那个不会抽烟,没有酗酒,不靠嗑药的自己。

      他向挚友兼经纪人frank宣布这个好消息,然并卵,frank开始絮絮叨叨的说哎呀一个酒店经理说好听就真的好听吗,还有我跟你说啊,你其实也没那么有钱啦嗯,不继续巡演的话大概你的奔驰SLS AMG最后会换成丰田普锐斯什么的啦,不想喝西北风就给我滚去巡演啦。

      danny头大如斗,我他妈就是不想巡演才跑来新泽西的好吗?你这是逼老子靠吸收日月精华果腹吗? 老子这几十年酗酒嗑药,全因列侬后摇滚已死好吗?老子一把年纪做个小曲儿很艰难好吗,老子这么出名,唱新歌也不行啊?!frank再次表示然并卵,danny表示老子搞个gig试水总行了吧?frank表示好吧老子一样得抽10%的水嗯。

      他拉开酒吧后台小小的帷幕出场,听众如他儿子所说清一色老弱病残。角落里不知道谁在叫嚷着"唱baby doll!",他没有理会,自顾自开始弹前奏,琴声萧萧,mary的眼神里满是鼓励和憧憬,她早就暗暗决定,等他唱完新歌,就答应他一直以来的邀请共进晚餐开始正式约会。

      可惜除了他儿子和mary以外,这首新歌无人欣赏。突然呼声开始此起彼伏“baby doll”,“paly baby doll,danny”。他茫然,诧异的目光扫过全场,手却没有停下来。孙女hope也高呼“弹baby doll!”他的目光停在hope身上,琴声戛然而止。

      mary继续用鼓励的眼神期待着他继续,但此时他对精神攻击免疫。他用暗淡眼神望了一眼mary。因为这一刻,他决定屈从。他转过身,让冷板凳乐手phil替他弹奏,起身走到钢琴前,咧着嘴对听众们说,我知道你们想听什么。于是射灯配合的照在他身上 ,前奏开始,放弃了新歌试水,他又要唱起一度决定抛弃的陈词滥调。mary不解和责怪的眼神被他轻轻避开,儿子轻蔑一笑转过脸他视而不见。这两个陪伴他写歌,也是仅有的两个听众,对他剩下的只有失望。

      不但有“演出前的忧郁”,还有“谢幕后的失落”,他茫然的走回后台,碰到年轻的未婚妻和她的姘头。他们给他带来了一贯消遣用品,可卡因。未婚妻在裱好的信框玻璃上倒上两道。他凝视片刻,拿起吸管……这一刻摇滚死没死倒无所谓,他几乎也死了。

      死在屈从。

      所以即便是儿子发现他在后台嗑药后的责怪,还是mary在电梯里的质问。他都只能含糊其辞。他知道,他的听众都太老了,他们没有也不想发现,也不会接受他突然的改变。他知道也许再没机会唱起那首歌,接下来的巡演里,要唱多少次《baby doll》,这些陈词滥调的每个词都在痛殴他。如果坚持唱自己的新歌,那可能巡演会失败。巡演失败的结果是,他失去经济来源,那么孙女治疗多动症的私人学校学费他儿子负担不起,更别提他儿子的白血病治疗,虽然tom前期没有接受他的资助,甚至在发现他嗑药以后对他再次厌恶,但他依然要资助孙女,他不会放弃“家庭”这个终极目标。他依然在儿子出结果那天提前到医院陪同。所以他的屈从有了意义,他的放弃升华为牺牲。

      昨晚正好看完冰与火之歌第五季最后两集,不小心记下史坦尼斯说的话,关于选择

    "sometimes a person has to choose sometimes the world forces his hand.

    if a man knows what he is and remains true to himself the choice is no choice at all.

    he must fulfill his destiny and become who he is meant to be.however much he may hate it"


      看漫也好剧或电影也罢,只要让我窥见哪怕一点雷同之处,都能让我把情绪投射上去。按佛洛依德的说法,这是一种防御机制。我知道除了字面上“屈从”以外,你和danny大概就没有相同的地方。我只是想找些例子,替你安慰我自己。或许你也不是受到影响,只是借他人之实,来辅证自己的决定。

      所以,这其实不是什么影评。

      所以我绕那么大一个弯子到底是干什么……
  • 头像
    隔岸之雨
    都说我们会对陌生人更多的谅解,而对亲人更多的苛责
    实则不然
    我并不想说什么血浓于水的傻话
    但是真的在你最脆弱的时候
    一个生育过你的人陪在你的身边
    总归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几种温暖之一

    这部电影于我
    是个不折不扣的亲情电影
    我看不到什么狗屁的自我追求也看不到什么调情说爱
    我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对人生产生怀疑的中老年成功人士在努力改变自己生活的同时
    争取已经失去了的亲情的故事
    何况这个老男人还是阿尔帕西诺呢

    第一次敲开门
    HOPE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
    这个孩子既有点老成又有点与众不同
    就算从那个自诩优秀的儿媳妇口中得知自己的孙女是个多动症患者
    老丹尼还是很开心的
    虽然被奚落、被儿子冷言冷语
    但我相信这老家伙回到旅店躺在床上
    想起那个可爱的小孙女心里还是喜滋滋的
    这就叫做隔代亲~~~
    所以他很坚持的又一次敲开了儿子家的门
    还带去了一个他们压根不曾想到的好消息
    一所最好的特殊学校
    回来的路上在一大群孩之宝的包围下
    我们既见证了金钱的魔力
    也见证了儿子冰冷内心慢慢融化的过程
    我始终说,感情是一部分,金钱则是表达感情的主要途径
    就在所有的感情都以正态曲线的形式日益变好的时候
    那场本来是用来争取爱情和亲情最好的机会的小型音乐会
    变成了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感慨
    丹尼还是那个丹尼的滑铁卢

    于是我们要深究另一个问题
    丹尼作为一个摇滚歌手,看起来应该也属于那么几首歌红了一辈子的摇滚歌手
    为什么能红那么多年
    这个答案或许在弗兰克对儿子的那几句话里可以看的更清楚
    因为丹尼是个好人
    是个喜欢为别人着想
    懂得别人需求
    认真记录所有关键点的好好先生
    他总是希望大家都开心
    哪怕自己有的时候已经厌倦了这种开心
    所以我们都知道
    丹尼还是会在开场的时候唱BABYdoll
    小型音乐会的台下依然坐着从头到尾吃着甘草的老太太
    因为这就是丹尼和他的演唱会

    但是这个故事是个喜剧
    所以我们等来了2015年度最好的一个结尾
    “我该相信你吗”
    “我什么时候让你失望过”
    “你脸皮还真厚”
    和拉在一起的两只手
    “嗨,汤姆,我们来谈谈.....”
    你看,对于那个从未尽过任何做父亲责任的男人
    对于那个你刚刚有了点希望又彻底失望的男人
    原谅真的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为那个人,是老爸!
  • 头像
    江烈农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见信安!
      《新知》的文字,我读过些旧刊,有好感。因此我总盼望得与诸位读者——当然也包括编者和作者们——认识认识、聊聊天。我书此信,给诸位还在坚持阅读书与信的朋友,因为我也爱好阅读,阅读常使我内心平安。可我并不总是平安,因为我感到当今有太多碎片化的文字,充斥我日渐琐碎消逝的时间,如万花筒日新月异,更像玻璃渣硌手扎心。或许就好比当年使徒保罗,信实坚定地站在亚略巴古当中,却难免内心着急:他身边围绕着雅典满城偶像,但见各人胡言乱语宣扬各种零落意识形态,见其甚至祭起坛来崇拜根本就不认识的“未识之神”——如今在地上残垣断壁字里行间,还可见这些尚未风化的荒谬碎识,譬如前人尼采后作的献词(钱春绮译):“再一次,在我继续漂流、/纵目向前方观看之前,/我要遁逃到你的身边,/孤独地高举我的双手,/在我最深的内心里面/为你庄严地建立祭坛,/让任何时间/你的声音再将我呼唤。/坛上印着深深的红字,/写道:奉献给未识之神。/我属于他,尽管我至今/还在亵神者的队伍里,/我属于他——我感到绳套,/在战斗之中把我拖倒,/尽管我想逃,/还要强迫我为他服劳。……”因此,我感谢神,感谢上帝在永恒的信实中,使我得以与你们自由书信沟通,虽然我们彼此尚且不太认识;希望我们可以展开一段全新的真诚交流,不至沦落疯狂。希望读者读到这些文字,就如同对镜观看人心,切身体谅镜中所反映出的,作者难掩的心急。
      我急切想要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好“新知”,那英文中常大写强调的 Good News,那从古希腊人口中传颂至今的 ΕΥΑΓΓΕΛΙΟΝ,也就是神的福音;然而我竟不知如何起头,总不得法告诉你们,这一也许显得新鲜甚至新奇的旧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舍命而死,代赎我们的罪,然后复活升天,坐在天父上帝的右边……就如使徒约翰在《约翰福音》中所记,当犹太高官、著名“公知”尼哥底母,夜里求问耶稣有关重生之道时,耶稣回复他:“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尼哥底母懵了,完全摸不着头脑,诧异追问:“怎能有这事呢?”
      神奇的是,日前,《新知》编辑王星找到我,提醒我英国音乐人约翰•列侬七十五周年诞辰刚过、三十五周年祭日将至,希望我写一篇有关列侬的文章,并且尽量写得“低调奢华”——这让我热情高涨,终于找着话头了!——可这也让我狠狠挠了几下头皮:
      一、我并不了解约翰•列侬其人,听过但不认识他,也不太关心他的音乐,虽就他的基督信仰和文化影响做过些细碎研究,可即使收集再多资料,分析他幼年受洗、少年叛道、中年逆转又偏离又反复无常的诸多信仰经历与其创作灵感联系,甚至引述些有趣评论,如当年甲壳虫乐队成员保罗,多年后对老友约翰被杀一事的酸爽评价:“呵呵,现在约翰成了个殉道的烈士,成了个约翰•肯尼迪。”——我所写的,仍然全都谈不上什么“新知”,无非是诸位自己翻翻书、翻翻墙也能搜索到的二手信息。
      二、我大多数时候浮躁不安,总喜欢高谈阔论,尤其一旦讲到我专业领域,如翻译学、语言学、语言哲学,恐怕陷入夸夸其谈,反而做出“飘渺僻陋”的不好见证了。
      于是我向王星提议:“不如我写写《丹尼•柯林斯》吧!”感谢主,这似乎唐突而奇怪的要求,得到了认可与鼓励。以下,我便尽量平实地与诸位谈谈丹尼•柯林斯。希望这些文字,在不知什么时候、以不知什么方式,竟然就对你们产生了神奇的帮助——因为我相信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所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丹尼•柯林斯》是一部新近电影的名字,也是片中男主角的角色名。这男主角,是虚构的当代音乐巨星,但这部电影的故事,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而约翰•列侬,恰是此真实事件中重要一环。
      上世纪七〇年代初,一位初出茅庐的音乐人接受某音乐杂志采访,向记者和读者坦诚,他害怕名利可能会给自己的音乐创作带来负面影响。而包括他在内的几乎所有人,彼时都没有想到:当下如日中天的“全民偶像”约翰•列侬,不仅读到了这篇采访,并且还立即提笔写信,与新婚妻子小野洋子一道,安慰、鼓励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新人,恳切劝勉他坚持真诚。可这封信,不知何故,没有寄出,辗转流落到收藏家手里,直到三十多年后,才重见天日……
      在真实世界中,收信人名叫史蒂夫•提尔斯顿,于二〇〇五年首次读到约翰•列侬来信时,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音乐人,且因这封信的缘故,愈加有名。他坚信:当时那个采访他的记者,收到了寄往出版社的读者信,发现竟是大腕儿手书,顿起贼心,转手卖给收藏家。
      在电影虚构中,收信人名叫丹尼•柯林斯,在时隔四十年后才收到来信并得以卒读,老泪纵横的他早已成为名利丰收的超级巨星,腕儿大不亚于当年偶像。这角色由老戏骨艾尔•帕西诺扮演,真是非常合宜。
      正因此堪称奇迹的信的故事,这部电影在香港上映时,被译作《巨星的回信》——这也是非常合宜且有意思的意译。片中的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丹尼•柯林斯:
        洋子和我读了你的访谈。
      名利并不能改变你思想的方
      式。它不会腐化你的艺术;只
      有你才能这么干。所以,你怎
      么想呢,丹尼•柯林斯?对你的
      音乐保持真诚。对你自己保持
      真诚。余下的接下来就顺理成
      章。我的电话留在下面。打给
      我吧。我们能就此讨论。我们
      能帮忙。
              爱你的
                约翰
      雅士谷23022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我没有听过史蒂夫•提尔斯顿的音乐,也没有正经读过他的个人经历与见证。幸而这部音乐喜剧片似乎也不那么正经,竟然在开场声明调皮地写道:“接下来的内容差不多就是有那么一点儿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意思吧。”
      然而,观看这部大概有不少虚构的电影,着实使我感动并思考许多正经问题。比如,电影第一幕,一位看起来太过年轻、太过简单的青年,坐在烟雾缭绕的杂志办公室里,接受吊儿郎当却一副“长者教你做人道理”态度的记者采访。青年丹尼,腼腆温柔,有时甚至看来天真,就像中国九〇年代集体回忆中的毛宁;而那位记者荒唐又略显癫狂的大笑,却暗示着他手中燃烧的香烟,卷了大麻。——我要向你们坦诚,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猜测,不仅基于美国七〇年代历史文化背景,也基于我个人经验,这令我感到羞愧。感谢主,感谢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舍命,代赎我的罪,并且明明白白使我懂得:最严重的问题不在于酗酒或吸毒种种罪,而在于无法摆脱诱惑的捆绑,以至于拒绝救赎的恩典。正如片中那位记者亵神的口头禅:“Jesus H”。这大概可以翻译为:“耶稣•呵呵”。——我要向你们坦诚,我之所以能想出这个神奇的译法,是因为我自己何尝不曾拒绝耶稣呢?呵呵……
      当我还没有从自己的回忆中缓过劲儿来,电影第二幕,中年丹尼亮相了:他即将上台表演,脖子上挂着一个大大的十字架项链,特写,十分滑稽地抢镜。他从容不迫地拧开十字架的暗盖,大特写,往桌上砌了一道可卡因,娴熟地吸食一空,怡然自得。——这无需观众任何猜测,而是赤裸裸地宣告:那位曾经对音乐充满天真圣洁理想的年轻人,已经在污秽败坏中,像顺服了魔鬼与罪恶的奴隶般,闲庭信步遁入死亡。
      毒品,不是丹尼•柯林斯最严重的的问题,不是艾尔•帕西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好莱坞、美国,以至于这个世界最严重的的问题。至少,在影片中,我看到这样一种几乎“正能量”的叙事,那就是丹尼因为收到约翰来信,竟然立时洗心革面,立志重新做人,拧开十字架的暗盖,倒掉白色粉末,说戒就戒。并且,几乎如法炮制般,依靠一封迟来的“巨星回信”,片中丹尼在各方面都浪子回头:不整日以酒为伴了,不在两性关系上荒唐放任了,慢慢平易近人了,诚实坦然了,热爱生活与大自然了,开始重新创作了,甚至勇于直面自己一个巨大心理障碍:他有一个三十多年未曾见面的儿子汤姆,他一直想要去见,却总不得法——因为丹尼不是个好丈夫、好前夫,也不是个好父亲,以至于儿子将他视为世界上最讨厌的人,甚至干脆改随母姓叫汤姆•多纳力……
      美国影评人马特•佐勒•塞茨评价说,这部电影,令他想起一九八六年奥利弗•史东导演的《萨尔瓦多》——后者有一幕非常感人的告解独白,而前者就好像是其加长完整版。
      这部电影,则令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我以为这部电影险些沦为了《约翰回信的救赎》。我想起,我可爱的女友乔伊斯曾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聊《肖申克的救赎》,并作如此评价:
      “(该片)讲人类的‘自由’,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逃出监狱。我们不满足于这个世界给我们的一切,却又享受这个世界的法则。我们一边要求自己的自由,却又像一个独裁者一样活着。正是出于对自生渺小的一些认识,许多人选择相信了‘人定胜天’这一说法。我们总是习惯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保护我们所接触到的世界,我们骗人、骗世界,更多还是骗了自己。这类电影之所以能如此火热正是因为所有的‘创造者’们小心的维护着我们共同的沉默,甚至他们就是权威的粉刷匠。让人们通过观看此类电影感动自己之余还能感叹道‘这个世界果然如此’。”
      我观看《丹尼•柯林斯》,果然一直为丹尼的习惯与依赖,捏一把冷汗。回头想想这观影体验,真让我为自己捏一把冷汗。片中的丹尼,遇到许多问题,但似乎总试图从约翰的信里寻求慰藉与救赎——而那又显然不够。因为虽然丹尼口称主名,把“感谢上帝”挂在嘴边,甚至把暗藏毒品的旧十字架,换成了干净单纯的新十字架,可当这个世界的魔鬼对他的诱惑,超出他个人所能抵御或认知时,他重蹈覆辙、变本加厉,谁也帮不了他的忙。在所有人几乎都为他的新生欢呼雀跃时,他随着影片跌宕的叙事,堕入更深的深渊。约翰的信,也在叙事的反高潮中,跌落地上,摔碎了裱框玻璃,还沾污着未吸完的白色粉末……不敬畏耶和华,试图以自己为神,总是盼望亲自以人手解决一切问题——这种悖逆上帝的骄傲,深深植根在罪里。而魔鬼就总是利用人的这种叛离上帝的骄傲。
      丹尼又吸毒了,又酗酒了,生活简直比收到约翰回信以前更加不堪,脖子上挂个十字架有什么用呢?他新认识的女友,目睹这起起伏伏,对他失望至极。他们二人在虚构的叙事中多么般配,几乎就要共浴爱河了,然而他却只能无奈离去,给女友留下一样试图挽回感情的礼物。此时此刻,镜头、音乐,都在缓慢调动我这观者的胃口:到底是什么礼物?
      我忍不住祷告,是的,我竟为电影中的人祷告:
      “主啊,怜悯他们!求你让丹尼把约翰的信留给她吧!因为这是我能想到的,丹尼所能给出的最好礼物。求你让这世界上,再多一部能给人增添些许信心的电影吧!那信纸上写着的文字,也许价值千金,但在你长阔高深的爱面前,算得了什么呢?难道她就只是在意一封巨星的回信吗?不!她想爱他,他也想爱她,而他能给她最好的爱的礼物,就是他自己的生命,就是他甘愿放弃在这世界上自己所习以为常、赖以为生的一切名利、诱惑、罪恶、虚空、自义、偶像、滥情、假意……”
      至于二人结局如何,留给诸位自己观看,否则我就剧透太多。我的祷告,并不能改变故事结局,因为这部电影早已按剧本拍好。我只是相信,无论在电影中或电影外,上帝自有其宏大计划,总是提前为我们准备好、安排好,我们所需用且当受的一切。我相信,天父上帝美好旨意总是成就;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各人,可能被预定成为败坏污秽的亵神狂人,只配反衬那美好救赎。
      影片最后一幕,是丹尼与儿子汤姆的和好:两人并肩坐在医院病床上,等待医生推门而入并当场宣告一个关于汤姆生命的好消息,或坏消息。汤姆患有重症,正在接受治疗,面对可能的死亡宣告,仿佛面对一种全新的未知,仿佛周围的空气也都充满着令人窒息的危险。他像小孩一样啜泣,坦言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一切,甚至开始向父亲交代后事。而这时丹尼却对汤姆说:一路走来,在陪你看病的过程中,我写了很多笔记,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那个医生进门来,如果叫你的姓,非常严肃地称呼你“多纳力先生”,那往往是要告诉你一个沉重的坏消息;然而,如果他轻松地直呼你名,叫你“汤姆”,那肯定是好消息。影片即将落幕,丹尼没有告诉汤姆的是,他也许曾非常介意儿子一度称呼他为“柯林斯先生”。
      他们凝望着观众看不见的门,那是镜头的位置,也就是幕前你我与幕后他们超越时空视线正对的交汇处,画面几乎尴尬地静止着,感官沉默着:这令人坐立不安的张力啊!门……
      医生有时带给我们好消息,有时带给我们坏消息,这便是市场制造悬念的基础。我相信几乎所有观众都与我一样,盼望听到画外音传来一声“汤姆”,而虚构叙事者往往就是扮演着先知角色的“创造者”,操控读者、观者、消费者的盼望。可实际生活中,谁能预先知道,别人给你带来的,终究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更何况,这消息万一还事关你的生死,谁人又敢妄自预言呢?我不愿拿这样的事说笑,或不负责任的瞎猜;我选择向我的神祷告。在任何事上,我都如此信靠。因为耶稣,在永恒中,带给我一个永恒的好消息,也带给你。我相信,这信实的盼望永远不至落空。

      《圣经》所记载着,耶稣的好消息,常常是低调的。他若愿意,可以行神迹把石头变成食物,可他却谦卑地骑着驴进入耶路撒冷。他若愿意,可以走出十字架,可以高飞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可以调遣天使千军万马,可以瞬间铲平一切行不义的人;但他却甘愿降尊,放低神子高贵身份,忍受世人百般羞辱,直到临死还总以爱为世人请罪,体谅罪人的无知,为杀害他的凶手和围观的沉默帮凶深情祷告。正如经上记着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基督徒所坚信的,耶稣的好消息,永远是奢华的,因为神的独生爱子竟然为你我舍命!还有什么比这更奢侈、华丽的事呢?
      这就是我想要分享给你们众人的一点新知,一点好消息。这在我而言,是新的:我刚受洗归主不久,宛如从圣灵重新出生;这是我新看的电影,新得的心得,新作的文,新颂的歌,并满有试图结交新朋友的盼望。然而我不愿你们不知道,以至于不相信,《传道书》却是这样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我盼望你们来信。如今诸位可以在新浪微博直接发给我私信,或公开信;我的联系名留在下面。无论是讨论电影、翻译、语言、真理、灵魂、魔鬼、上帝,我都欢迎,也并没有什么人禁止。我恐怕自己能力有限,信心薄弱,帮不上忙,甚至多说多错;但我会勇于尽力,并且恳切求主保守我们的交流与沟通,看护你们身心平安。愿上帝的慈爱、恩惠,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愿荣耀归于我主耶稣基督。再见!
      提前祝你们每一个人:圣诞快乐!
      阿门。

                        在爱中为你祷告的
                             @江烈农

    (三联《新知》专题约稿,未得刊行。求主恩赐每个人自由,哪怕是在中国出版业。我给5颗星,满分10吧。)
  • 头像
    小玄儿

    当人潮喧闹涌动时,你在哪里?n当人潮悉簌散去时,你在哪里?n你是否也在仰望,那个令人神往的背影? nn这部受到真人故事启发,改编而成的电影故事,保留了真实故事里的情感,演绎了故事中的情节。《纽约观察报》评:阿尔.帕西诺 献上了近年来最出色的表演。 nn一切的一切,n都源于那个肆意的70年代,n源于那个在音乐的宇宙中,n从未陨落的星:John Winston Lennon 。 nn一封来自1971年,约翰.列侬的亲笔回信: nStay true to your music. Stay true to yourself.n这是对灵魂的鞭策,这是偶像的回首,这一刻他在看着你。nn四十年后,当我们听着他的音乐,神往的是那时的生活方式,还是那样纯粹的态度?关于这部电影,我想从海报中背影的角度,来展开这部幽默不羁的温情剧作的一角。nnnn约翰.列侬的背影nn1971年,20多岁的丹尼.科林斯,在噪杂的杂志社里,面对《Chime In》杂志编辑的访问,玻璃窗外的阳光晃得让人睁不开眼,编辑的手中烟雾缭绕,几乎淹没了他的视线。 nn面对这个脸上写满70年代的愤慨与执着的年轻人,编辑忍不住两次感叹:“At your age.”“Jesus age.”,这时的丹尼.科林斯不懂得出名的含义,更不知道未来的生活会面对什么,他的心里是对死亡的恐惧,是像列侬一样创作,用音乐表达自己,现实世界离他很远。n n而40年后,当他在现实世界拥有了名誉,金钱和女人,却远离了心中的音乐。那个年轻的自己早已消失,那个列侬写信回复的人,已经不见了。现在的他,再也无法与列侬有任何的交集,无论是创作上还是心灵上。nn时隔40年后,第一次拿到列侬当年写给自己的回信,丹尼.科林斯开始反思,如今这个开着巡回演唱会,把着金发姑娘,喝着酒,吸着毒品,坐着专机,开着跑车的他已经三十年没写过歌了。即便有再多台刻着自己名字的钢琴,也听不到自己内心灵魂的声音。 nn于是他想追回当年的自己 ,面对自己一塌糊涂的生活,面对糟糕的婚姻,遗失的家庭,荒唐的人生。他试图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与家人重获联系,找回那个还能感受生活,感受美好,书写心情的自己。这期间必然被无数人嘲笑唾弃,其中包括他的经纪人,酒店经理,还有他从未见面的亲生儿子和儿媳妇。 nn为了再次遇见那个70年代的自己,他开始用酒店的便签纸记笔记。先是每天零散的感受,杂乱的思绪,再后来是孙女申请私立小学的课程,最后是儿子癌症化疗的医学术语,重新融入生活后的点滴笔记,最终浮现为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nn即便这样的尝试与努力,当他真正准备回归原创歌手的身份时,在酒吧 live show 的现场,他却退缩了。这里没有感人的高潮,只是一个无奈的老人强颜欢笑,在众人的哄抬下,改唱了那首滑稽的成名曲:“What’s going on? Hei , baby, what’s going on?”。这首歌像《鸟人》里男主角一直在重复的台词一样,纠缠着他,嘲笑他的人生。阿尔.帕西诺说导演让他演绎的这个角色,就像所有朋友都希望他继续扮演《教父》里的迈克.柯里昂一样,而他想扮演的只是丹尼.科林斯。nn 一场无厘头的闹剧结束之后,生活还得继续,巡回演唱会还要演,那首《What’s going on》不知道这辈子还要唱多少遍,还要多少次在欢笑里悲伤,每唱一次,仿佛自己的心又破碎一次,距离曾经的自己又远了一步。 nn当丹尼.科林斯第二次被人感叹:“At your age !”,是在他60岁的时候,他的经纪人弗兰克反问他,你别告诉我,你这个年纪,要开始写歌,寻找自我。 nn生活中没有时光倒流,失去的永远不会回来,60多岁的丹尼.科林斯,没能做回年轻的自己。但是他说,总有一天他会唱出那首歌。最后把跑车送给了希尔顿的门童,自己改乘计程车。很多天之后,默默到医院去陪伴儿子等待复查结果,他只是找回了at his age 的自己。 nn影片中你将看到,阿尔.帕西诺如何把自己变成一个荒唐的老头子。n(预告片里我真真把他看成,上了年纪的钢铁侠了。。。) nnn n丹尼.科林斯的背影nn人们对一些特定的年代歌手执着不放,就像对自己的青春无法释怀一样,生怕自己的青春幻象破灭,其实青春早就一去不复返。但是人们总爱沉浸在这样的世界里,喜欢千百次的画面重现。而一些影视歌名人,便承担起了众人青春储物箱的角色。他们不可以老去,他们不可以沉寂,不可以改变,人们不关心他们本身,只关心打开箱子时,记忆中的脸庞还在不在。当台下的观众早已头发花白,疯狂的跟着同样年迈的丹尼.科林斯合唱着“What’s going on. ”的时候,莫名的令人觉得滑稽无比。 nn而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痴迷名人,名人的孩子就是个例外,丹尼.科林斯的儿子就准备无视他一辈子。母亲十年前癌症离世,女儿刚满6岁,妻子再次怀孕,自己却被检查出遗传了母亲的癌症,生活让他的父亲在这个时候出现,就是在嘲笑他的无能,他不想给父亲补救机会,但是现实却让他没办法坚守自己的尊严。 nn对于父亲的背影,他从未奢望过,他自然的抗拒,他愤恨的不平,但是他也只能无奈的接受。接受这个可笑的父亲,滑稽的表演着自己的荒谬。 nn当他再一次在诊所看到父亲时,他是无奈的。等待医生的结果的时,丹尼.科林斯试图扮演一个父亲的角色,宽慰儿子一切都会好的。儿子突然反问父亲:你能保证吗?丹尼.科林斯竟然满脸严肃的脱口而出:我曾经让你失望过吗?这下终于不但把儿子逗乐了,也把全场观众逗笑了。只不过这次不是嘲笑,而是无奈的发自心底的笑。 nn整部电影在获得大野洋子的授权下,使用了九首约翰.列侬的歌,时而悠长,时而轻快,温情的曲调,让画面里多了几分温馨的色彩。 nnnn每个人心中的那个背影nn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背影,可能是偶像名人,可能是亲人前辈,我们一生又有多少机会和片刻,可以跟自己心中的背影有那么一点点的交集,被认可,被关注。电影核心围绕 Connect 和 Reconnect,找回自己,找回与身边人的亲密联系,让心中的背影转身,让自己也成为别人心中的一个背影,有些事情不能放弃,亲人不能放弃,爱情不能放系,灵魂更不能放弃。nnnn关于那个荒谬的自己 nn在这样主题下,电影里充满了自嘲和荒诞元素,丹尼.科林斯的整个晚年生活就是一个笑话,他身上的那个渺小的自我,在他常年的混乱生活和疏远家人的现实中,显得那么萤光微弱,岌岌可危。跟他有关的事情总是莫名其妙的,住到哪里都要把一台大钢琴搬进酒店房间,开着巡回演唱会的大巴车去找儿子一家人,没完没了的约酒店经理吃晚饭,利用一切资源不择手段。nn在他厚脸皮的坚持以上这些行为后,身边的人终于被他的疲劳战打败,最后他有机会教儿子弹琴,登上了孙女的全家福,将自己写的歌弹给酒店经理Mary听,做到了真正的 Stay true ,即便过程是荒唐可笑的 。 nnnn记得之前看完《While We’re Young》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nnFace the reality,nwe are boring.nLife is boring, nbut it's real.nn而看完这部《Danny Collins》之后,带来的感受是:nnSometimes,nwe are ridiculous.nLife is ridiculous,nbut that's it.nn最后,看到时光网首页提示:4月25日是 阿尔 .帕西诺 75岁生日,n北美的时间还是正日子,特此祝他生快。nnn2015年4月25日 多伦多 小玄儿撰写n-------------------------------n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n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