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走出埃及》是《夜访吸血鬼》作者安妮·赖斯(Anne Rice)“耶稣基督系列”的第一部,讲述了7岁的耶稣和他的家人离开埃及回到拿撒勒,发现了自己出生的真相、以及自己的使命。还有第二部名叫《通往迦南的道路》(The Road To Cana),而第三部《天堂王国》(The Kingdom of Heaven)则还在创作当中 《耶稣基督:走出埃及》由克里斯·哥伦布(Chris Columbus)的1492影业和CJ娱乐公司制作,导演是曾执导过《被投石处死的索拉雅》(The Stoning of Soraya M)的赛勒斯·诺拉斯特(Cyrus Nowrasteh),而编剧则是赛勒斯·诺拉斯特和他妻子。
人终其一生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有些人找到了,有些人没有找到,更多的人倒在了寻找的路上。
自从少年耶酥在亚力山卓拉数次显现神迹开始,影片给我们首先展示了一个拥有无上力量却对自我一无所知的孩童形象,在此时期,少年耶稣更多的是显现出对世界的迷惑。期间表现出的智慧,可以暂且理解为"蒙昧的智慧"。随着若瑟于梦中知晓老希律王驾崩,受神眷顾的一家踏上了归乡的旅途,也即是少年救世主追寻自我来历的旅程。
此过程中,常有魔鬼的化身伴其左右,通过言语蛊惑他人,妄图通过人的软弱来打到神之子,更于少年耶稣病中通过异象来恐吓其追寻答案。但少年耶稣并不因此为惧,毅然踏上了前往圣殿找寻答案的旅途。此时少年救世主对自己的身份以至于自我使命一无所知,并时常不经意间显现出神的大能。本篇其实可以理解为双主角,一为少年耶稣,一为罗马百夫长。两人在命运的安排中数次相逢数次擦身而过,又数次拯救对方性命,直到本篇的高潮,圣殿中的对峙,并以百夫长受神感召,良知自我觉醒为止。自此,少年耶稣通过众人终于知晓了伴随自己降生的种种奇异与希律王于伯利恒戮婴的惨剧。
少年耶稣在本片中更多的是体现出了自我的人格属性,虽然能行使奇迹,但其神格并未彰显。直到其成年后受神召唤,在旷野通过魔鬼试炼开始布道拯救世人为止,耶稣的神格才开始更多体现出来。
笔者认为,多角度描写耶稣生平的电影并不是扭曲圣经或者扭曲耶稣,反而可以从更多方面来让世人了解基督,亲近基督,圣经中并无耶稣少年时期的记载,电影中所创作虽有取材次经(多玛婴孩福音)之嫌,但教友明辨,岂能因此而抹杀电影全部?再者,人有自我选择之自由,若一部电影即能摧毁人之信仰,这种信仰,脆弱如此不要也罢。反而对于未曾亲近过主的受众,见到如此可人可爱的少年救世主,或许会一反对耶稣的抗拒,而主动去了解,去亲近或未可知。
抛开宗教问题不谈,但以电影为载体而论,少年弥赛亚确实有很多不足,其剧情的平淡,矛盾冲突的化解,玛利亚与若瑟在形象上的差异,甚至“诱惑人堕落”的魔鬼到底是不是一个非出现不可的角色,都有很多可以探讨。不过基于演员的出色表现,多元化对基督教文化的表现,笔者认为这还是一部可以一看的电影。
多说一句,相信大家看到大希律王杀婴之时,都会有某种程度上的震撼,或许我们可以引申以下,党的国策,计划生育,到底是不是一件民族盛事。答案在每个人心里。
我一直相信,每个人的降生,都有其意义,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忘记了,有的人一直在寻找,有的人倒在了寻找的路上。而当有一天,神真的对你开口了,你还能记得那最初的使命么?还是在红尘中一切都趋向于虚无而忘记了生命原本的面目,以至于对神的话语视而不见,一笑而过。
大家,圣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