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赴汤蹈火2016

赴汤蹈火2016  非正常械劫案(港) / Comancheria

779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克里斯·派恩本·福斯特杰夫·布里吉斯凯蒂·米克松凯文·兰金戴尔·迪奇吉尔·伯明翰马琳·爱尔兰梅勒妮·帕帕拉迪兰·科宁巴克·泰勒安伯·明迪桑德

类型:剧情犯罪西部导演:大卫·马肯兹 状态:HD 年份:2016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8.1分热度:1 ℃ 时间:2022-09-07 15:35:24

简介:详情  两兄弟,一个有前科,另一个是离异的父亲。他们为了应对无法赎回家族农场的窘境,决定联手谋划一连串刺激的盗窃活动。而一位经验丰富的警察开始追踪他们制造的一系列银行抢劫案,决定将他们捉拿归案  英国导演大卫·马肯兹(Dav...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两兄弟,一个有前科,另一个是离异的父亲。他们为了应对无法赎回家族农场的窘境,决定联手谋划一连串刺激的盗窃活动。而一位经验丰富的警察开始追踪他们制造的一系列银行抢劫案,决定将他们捉拿归案  英国导演大卫·马肯兹(David Mackenzie)的新作,他曾执导《年轻的亚当》《深狱父子情》等片。本片的背景发生在德克萨斯西部,讲述一位离婚的父亲和他有前科的兄弟,一同为守护家庭农场所战斗的故事。该片被誉为继阿尔·帕西诺《热天午后》之后最好的抢劫银行电影,导演大卫·马肯兹暌违三年,再度回归犯罪题材,克里斯·派恩、本·福斯特、杰夫·布里吉斯主演,编剧是《边境杀手》的编剧泰勒·谢里丹。
  • 头像
    夜风伴春草

    一部好的电影会让观众爱上电影里的所有。你会爱上正派、反派、配角、场景、音乐等等等等,然后在看完电影以后还想再回味一遍,甚至期望走进电影里的那个世界,去体会电影塑造的一切。nn大卫·马肯兹这次发挥得超乎寻常的好。角色之间的情感浓度和揪心的剧情张力简直能让观众窒息。nn张艺谋能拍出《红高粱》,谢晋能拍出《芙蓉镇》,黑泽明能拍出《七武士》,其实这种现象观众都能理解并觉得合理。因为这些导演自身就生活在这个环境里,从小就能感受到当地文化和精神。但是大卫·马肯兹作为一个英国人,居然能拍出这样一部德州味十足的西部片。从这点看出他的导演天赋和用心程度绝对不是郊区那片的耍家。而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练家子。nn全片密不透风地给观众剖析德州精神。一种不屈地倔强地浪漫地珍视传统地自由主义情结。所有这些都被包裹在了导演特有的英伦忧郁基调里。nn漫野烟尘的66号公路、骑马赶牛的牛仔、随时能拔刀相助的本地人。nn逐渐开始没落了的西部文化被导演像纪录片一样真实地表现出来。雄野十足的西部精神确实正在没落,但是他永远不会消失。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在这片老土地上蔓延侵蚀。但是他永远烧不完传统的西部范。nn正如老警长路遇的野火。n牛仔赶着牛说:“火从高速公路那边烧起,一直蔓延到这边。”nn老警长说:“救火不用支援,反正到了布拉索斯河,火自己就会停,这荒郊野岭的,哪来的支援?”nn是啊,“哪来的支援?”或者说西部人根本就不在乎有支援,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可以摆平。nn指向感超重的台词,“火从高速公路烧来”,为什么是高速公路?那是造作与不自然的象征,绝对和骑马牛仔的形象相抵触。nn“火到了布拉索斯河就停”。什么是布拉索斯河?那可是西部的母亲河,贯穿了双山和索尔特的文化河。养育了数代西部人的救命河。nn兄弟两加油的时候,一个全焦镜头,大横向构图。全景表现远处骑马的牛仔,中景表现开着噪音肌肉车的年轻人,近景表现坐车里悠闲的牛仔大哥。远、中、近,一种递进的单幅跨时间艺术手法。骑马的牛仔走了,浮夸的噪音男来了,紧接着噪音男就被现代牛仔揍趴下了。nn突兀的绿色肌肉车和嚣张的拿枪少年,对于躺车里休息的牛仔来说,就是:“别太嚣张,我警告过你的。”这种一天会甩出来几百遍的实话。根本不放在眼里。nn西部精神是残酷的,同时也是面对困难时候的坦然处之。这种面对大风暴来袭时的策马扬鞭是浪漫的。最核心的是西部的坚韧。nn印第安警长说:“所有你看到的一切以前都是我们的,直到被你们的祖父辈夺走,现在,你们这里的一切也正被慢慢剥夺。”nn印第安警长其实代表了一种懦弱,当老警长熬夜坚守银行门口的时候,他自己跑去睡觉了。当老警长挖苦他的时候,他选择了逃避。这种弱者永远不会成为西部世界的主人,最终他死了。nn兄弟两面对银行对自己祖地的蚕食,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反抗,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最后他们成功了。nn哥哥为了保护弟弟而独战群雄,吹着山风说出“平原之王就是我”的豪言。他的死并不代表失败,反而他成功地帮助了弟弟。维护了家族体面。nn老警长就像一头美洲狮,睿智果敢霸气。这样的老炮精神才是西部的主旋律。在老子的地盘上,谁都别给我撒野。他杀了劫犯老兄,还追查到了劫犯老弟。还为同袍报了仇。他对受惊的女出纳足够温柔,对同袍像父亲一样严厉和慈爱,当然,对罪人也绝不怜惜。nn本片的绿叶们没有一个多余,从工作40年的招待大妈,到见谁都是敌人的印第安赌徒,从路遇不平就拔枪相助的小镇居民,再到被劫时处事不惊的老太太。无不透出这片土地上浓浓的彪悍劲。nn西部精神也是温情的,大哥帮弟弟抢银行这么大的事,只是源于:“因为你对我开口了。”n没有任何废话的心照不宣。nn老警长找到劫匪老弟,两人的对话中能感觉到同是强悍者的心心相惜。即便是你杀了我哥,我杀了你袍泽这样的矛盾关系。两人居然有种强者间相逢恨晚相逢一笑的豪情。nn其实西部不属于印第安人,也不属于骑马牛仔。人们匆匆而来,然后匆匆而去。最终这片荒凉而坚韧的土地永远只能属于那些倔强不屈而浪漫的豪杰。

  • 头像
    c_shura
    对西部片一直有所偏好,但也不得不承认西部片已经成为一股支流。于是当看到这部hell or high water时,不得不想写点什么。

    我想观众喜欢西部片,看的可能是快意恩仇,意气风发,也可能是义薄云天,洒脱不羁,但说穿了,是渴望能在现在这个浮躁,功利,人情淡漠的社会里,找到男人应有的样子。那些男人,既不是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痞子,也不是婆婆妈妈瞻前顾后的妈宝,更不是看到女人就不会走道的低等动物,他们总能在原则和随性里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平时散漫轻率,认准了目标又像犟牛一样,义无反顾,不惜性命,管他前头是地狱还是黄河。

    为了儿子和残破的家,也为了母亲的遗产,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站在悬崖边上的赌博。即使如此,兄弟却只对仇家下手。

    所谓铁汉柔情。正是因为这柔情是铁树开的花,不香不艳,反倒扎手,却弥足珍贵。不管是男欢女爱,还是兄弟手足,那种弥漫在空气里的微妙的无法言喻的默契或者张力,才是真正的魂。

    片中最打动我的就是这种细节,老警探老而弥坚后不知是哭还是笑的干嚎,哥哥微微摘下墨镜说出那句我爱你,弟弟抚摸着手中的筹码只是轻轻拉低帽檐。这是怎样的三个男人。

    他们不是谍战片里在香车美人间游刃有余的特工,也不是漫威那些撼动宇宙拯救人类的英雄。他们只是男人。

    难以忘怀的那个镜头,哥哥看着山下蜂拥而至的警车,自豪地念叨看哥多牛,然后瞥见宿命的子弹却没有躲闪,最后化为夕阳下的一尊武士。脚下盘踞着一只眼镜蛇,却对这个雕像一般的男人退避三舍。

    就是这个味。

    时刻闪过的fast cash, in a debt的路边广告牌,饭店里的服务员,破败萧条的村庄,电影不缺大格局。可贵的是除了片尾过分直白的点明“贫穷就像是世代相传的疾病”,大部分类似的背景介绍都和谐地融化在黄砂里,让你自己去琢磨体味。这和这部让人胸闷难言但又不得不把苦水自个咽回去的西部片一样,彰显着可贵的风骨。
  • 头像
    Puff Pastry
    这部独立制作的R级片上映已有三周多,在烂番茄维持住99%的新鲜度、在metacratic得到88的高分、上映院线从400家扩张到1000家、还在众多商业大片前仆后继的档期里截获了1000万美元票房……要说《赴汤蹈火“hell or high water”》是这个夏天的口碑之作完全不为过,甚至很多影评人已经放话“这是2016年的年度最佳电影”“好久没看到这么棒的西部片了”。

    没看过的人多半会有点好奇吧,为什么一部关于抢银行的西部片能够斩获如此多的好评?当影评人赞美《赴汤蹈火》时,他们到底在赞美什么?

    除去片子本身质量很高之外,我觉得也是因为大家已经对狂轰滥炸了一个夏天的超级英雄片感到疲惫了。《赴汤蹈火》没有剑走偏锋到大众无法欣赏,领衔的几位演员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号召力;但它又有很多反商业化套路的表达,娱乐性十足的同时又引人深思。导演说,在他看来这是新西部(neo-western)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公路电影。

    其实吧,什么类型真的不重要,片子好看就行了。

    尽管《赴汤蹈火》被选作墨尔本电影节的闭幕片,但一开始我对它的期待并不高,毕竟那时的我看了足足两周的片,胃口已经养刁,而且也有点儿审美疲劳了……说起来也是凑巧,这部片子的票是我最后时刻才换到的。结果出乎意外的好看,实在是惊喜万分。

    德州最帅农民
    德州最帅农民


    所以,它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在我看来,正如上面的海报所宣传那样,"hell or high water has it all"——剧本、表演、摄影、音乐,全部都很出色。

    编剧是《边境杀手》的Taylor Sheridan,他很聪明地没有试图将这个片子的格局拉得过大,而是把自己选定的元素表达得淋漓尽致——兄弟,牺牲,西部。《赴汤蹈火》本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当一个人走投无路时究竟会做出怎样的困兽之斗?剧本没有花俏的转折,没有精巧的布局,没有突出的悬念……平铺直叙的双线结构、个性十足的台词设计,以及用细节堆叠的角色塑造已经足够的引人入胜。片中所有人物、不单单是作为故事中心的兄弟俩,就连两位执法的警探似乎都早已失去了对公平与正义的信心——在大萧条时期,银行通过房贷来剥削平民,贫穷逐渐成了一种世代相传的疾病。这些人没有出路,没有未来,于是只能抓住手边仅剩的一点。作为观众,我能时刻清晰地感觉到这些德州人的粗野无礼、自我防备的行为之后那种潜藏的平静绝望和极度麻木。

    再说表演。三位主演都十分出色,无需多言的那种出色。Jeff Bridges这个名字就说明一切了。他可是“the dude”啊!临近退休的警探Marcus依旧范儿十足,经验丰富、直觉敏锐,一旦追踪到了猎物就绝不放弃。他口中道出各种政治不正确的笑话经常让观众们会心一笑,基本是全片笑点担当。老警探和他的混血搭档之间的关系很像真探里面的那两位,互相嘲讽但又不到刻薄的地步。其实两人的相处并没有太多的刻画,但每次交流都很有料。结尾的几场戏,Jeff Bridges把老警探的那一点疲惫、执念和荣耀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山顶上那个眼神的转变太太太厉害了。说不定叔叔借这个角色能再拿个奥提什么的。

    至于Ben Foster,因为我很喜欢这位演员,还是不多评价演技啦,怕溢美之词太过。他扮演了两兄弟中的哥哥Tanner,是个刚出狱不久的暴力分子,易怒、偏执、几乎没有什么善恶观……这个选角毫不让我意外,从《决战犹马镇》的查理.普林斯到《领头狗》里的毒贩杰克,他一向很擅长这种恶中带善的极端角色,让人又爱又恨。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人,你也知道他最后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正因如此,他偶尔流露出来的对弟弟的温情让观众触动不已。正如演员本人在访谈里说的那样,当你在这个世界上在乎的事物只剩下那么一丁点儿,其他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得无足轻重——道德底线如是,自己的生命亦如是。

    这片最让我意外的是Chris Pine,印象中他一直都是那种英俊的白马王子/女性梦中情人的定位,这次真的彻底的颠覆了固有观感了。这个片子以后应该没人再说他不是好演员了吧。比起哥哥,他扮演的弟弟Toby表面看似一个安分守己的好人,沉默而内敛,怎么看都绝对干不出持枪抢银行这种事儿来——然而策划了整个抢劫事件的却是他,发起者也是他;哥哥Tanner纯粹是帮忙罢了。因为主线剧情是围绕着Toby展开的,所以这个角色被塑造得比较复杂也更有层次感,仔细推敲起来非常有趣。根据幕后导演访谈的说法,Chris Pine是个大忙人,所以进组拍摄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两周半。所幸他和Ben Foster以前合作过,关系相当不错,所以两人进戏非常的快,演的时候也轻松愉快。总之,他们两个的部分是整个电影我最为享受的。

    具体的角色分析留到剧透部分再说,最后聊聊摄影和配乐好了。

    摄影走的是写实风,有种半纪录片感觉。David Mackenzie很喜欢用长镜头,所幸他对场景的掌控力很强,开头一个长镜(同时也是真正拍摄的第一天)就让观众完全投入到了紧张的气氛中去,足见导演功力。选景、服装、人物对话颇具西部风格,充满了野性而荒凉的美感。几个配角的出现、与主角们的交流看似随意零碎,但实则有其用意。配乐很棒,气氛烘托得非常到位,任何一首曲子拿出来单独听也有自己的故事。看完后我直接itunes上买了原声集。最喜欢兄弟俩在车里一起唱的那首《You ask me to》,甚至有一句歌词和台词完全吻合,细想真的太妙。《Dust of Chase》和《Sleeping On the Blacktop》也很有味道,看得出全是精心挑选的。哎,乡村音乐一直是美国人民心中不变的经典啊。

    接下来我要剧透了,介意的请撤吧。写了这么多,就容我打个广告,这部片子在美国已经大面积上映了,英国9月7号,台湾9月30号,而澳洲则是10月底。去电影院看吧,保证不会失望的。





    咳,其实我一直憋着没说,这部片除了我想起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之外,还让我想起了李安的《断背山》……当然了,这部没有拍得那么细腻(也不是同性恋片),但兄弟俩互相之间的感情表达一直非常含蓄。两位演员也多次提到,《赴汤蹈火》本质上是关于不懂得怎样表达感情的西部男人。他们不能将情感诉之于口、他们不能哭泣——因为那是脆弱的表现。

    即便是在死别前,Tanner对Toby说“我爱你”的时候都是戴着墨镜的,还刻意别开了头。大概他也感觉到了这真的是最后一次机会了,终归还是拨低了自己的墨镜,看着弟弟一字一句地说:“我是说真的。”Toby目不转睛地回望他,回答:“我也爱你。”在赌场里听到哥哥死讯的时候,Toby没有流泪,他只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里,面无表情、一动不动;镜头慢慢地往下移动,他身边放着可以买回农场、让他的儿子、前妻过上富裕生活的钱,但他的哥哥为了他死在了他看不见的地方。

    Tanner是怎么死的呢?他那时坐在山顶上,被出奇意料地一枪击中脑部。他手里紧紧抱着来福枪,被击中后也没有倒下去,仿佛一座风沙中的雕塑。当时我心里就觉得,另一只鞋子终于落下了。我难以说清楚这个角色死的时候自己的感受,Tanner当然是该死的,他已经杀了好几个人,即便是为了自保,为了达成弟弟的目标,但那些被他杀死的人何尝不是无辜的?但我心里还是没法觉得他的死是正义。大概这就是演员赋予角色的魅力吧。

    之前提过这片的角色塑造很出色。每个角色似乎都有一段值得深究的过去,而导演却选择了把这些“过去”轻轻掰碎了,藏在隐晦的台词和细节之中。即便是作为主角的兄弟俩也没有给出任何的flash-back,因此留给观众许多想象的空间。这个家庭以前到底发生过什么?弟弟Toby为何会与前妻离婚?那些关于Tanner和Toby的流言又到底是什么?

    Tanner和Toby无疑有着糟糕的童年。他们都是有些“破碎”的人,家庭往往是这种病态的根源。从一开始Tanner对待逝去的母亲那种冷漠又怨恨的复杂态度,中间弟弟喊醒他时他下意识的防备动作,到最后结尾警方的纪录显示他曾经“误杀”了自己的父亲……Tanner这个男人无疑是破碎的,他仿佛一个不定时炸弹,喜怒无常,有时候疯得什么都不顾,有时候又比谁都清醒。可他一直是保护着弟弟的那一个:正如预告片最后的那段台词——“因为你对我开口了,弟弟。”

    为什么明知天网恢恢,你却仍然愿意陪我走上这一条不归路?
    因为你是我弟弟,因为你对我开口了(because you asked)。

    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说驱使Tanner做这一切的是对家人的爱,那么Toby则是出于家人的“愧疚”才策划了整个抢劫案。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否则妻子不会带着孩子离开他;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欠着前妻高额的赡养费,教育孩子也完全不拿手;他甚至不是一个好弟弟。他只能看着Tanner赴死,之后也没法为他复仇。我想,Tanner死后,Toby的余生也将在悔恨的阴影之中度过,并且再没有赎罪的机会。

    他看起来像是那种善良而寡言的男人,即便对一个陌生的女服务生都很温柔。抢劫银行的过程中,良心也促使他不断地请求明显有暴力倾向的Tanner不要伤害任何人(虽然他也控制不了自己的哥哥)。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对这个角色的看法逐渐改变了。有一段我特别喜欢的戏,也是导演用他擅长的长镜头拍摄的。兄弟俩开车到了加油站,哥哥坐在车里等待,弟弟去添加补给。一个小混混看Tanner不顺眼,言语摩擦后还拿出了枪来威胁他,而Tanner毫不在意对方的无礼,仿佛那人手里拿的枪根本就没有子弹。这时去买食物的Toby回来了,他用一种近乎要杀死对方的劲头教训了那个小混混,而Tanner也不劝阻他,就在旁边看着,一边大笑一边骄傲地宣告:“这是我的弟弟!”

    那时观众立刻明白了:或许暴力的基因真的是根深蒂固、无法被改变的。

    其实Jeff Bridges的角色老警探Marcus也有很多可以说的闪光点,但我已经写了这么长了,就不想再细讲了。Marcus并不是一个伟光正的角色,他有很多的缺陷,正因如此而人性化。本片所有政治不正确的种族笑话基本都是出自他之口:他毫不留情地当面讽刺自己印第安和墨西哥混血的搭档,甚至已经快要到了过分的程度:“我还有六七个关于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笑话”“你知道我其实是墨西哥和印第安混血的吧”“别急,墨西哥人的笑话可以等等”——看,是不是很过分?观众都快被他们笑死了。
    但自己的搭档被Tanner射杀的时候,Marcus也是那个发誓一定要为他报仇的人。而在他终于杀死Tanner的时候,Marcus整个人都苍老了一百倍;他仿佛在笑,又仿佛在哭,搭档在自己眼前丧失性命的悲剧终于有了真实性,这位马上就要退休的老警探似乎在自问:为何到了最后,是我来目睹这一幕呢?这里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那个眼神转换,其实不光是脸部表情,Jeff Bridges整个肢体语言都很棒。嗯,男配的奥提多半会有一个的。


    好了,感谢看到这里的各位,我都写累了,有机会的话就去看看吧。
  • 头像
    leonid

    这是一部“现代西部片”,顺着这个视角,可以思考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样一个警匪故事里为什么非要出现这么多印第安元素不可?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影片安排了劫匪兄弟截然不同的结局?

    一般看完一部好电影,我喜欢翻翻评论,找找余音绕梁的感觉,这次也不例外。但是看了几篇排名靠前的评论都没有写出我的观后感,有几篇有和我大致相同的看法,但是也不是完全一样……于是试着自己写一篇,就作为观影后的笔记吧,顺便看看有没有共鸣。

    场景、演技、镜头等等都有很多朋友写的很好了,本文略过不表。关于本片的类型,说是警匪罪案片肯定不能算错。但是从本片讲的故事来看,我觉得这是一部“现代西部片”更为准确,既西部,又现代,所以故事必须发生在人人持枪的德州才说的通。

    顺着这个视角,就可以思考两个关键问题:

    影片故事分两线讲述,一线讲的是两兄弟不惜抢银行来让自己的家庭度过经济难关,另一线讲的是一对骑警搭档如何一边说相声一边追捕劫匪两兄弟。第一个问题是,这样一个警匪故事里为什么非要出现这么多印第安元素不可?

    影片前半段劫匪两兄弟对话中,“平原之王”这个科帕奇(还是卡曼奇来着,记不太清了...)口号第一次被提及。

    骑警搭档之一是一位性格温和的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后裔,他说“150年前这里都是我祖先的土地”。他和主角骑警之间的对口相声基本围绕人种梗展开。

    劫匪哥哥在赌场和一位科帕奇族人玩完德州扑克之后对峙。科帕奇人说自己族人已经不再是“平原之王”了,但是族人的习性仍在,会把看到的人都视为敌人,劫匪哥哥回答“那你知道你这么做把我变成什么了么?”,科帕奇人说“敌人?”,劫匪哥哥冷冷地说“不,变成了科帕奇人。”

    片尾处,劫匪哥哥独自逃往山地,狙杀了印第安骑警,高呼“我是平原之王”……

    为什么印第安梗和科帕奇口号贯穿全剧?因为这部电影认为,劫匪兄弟俩和他们代表的穷人阶层与当年的印第安人是一样的。当年白人西迁,抢走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占领了资源,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规则。现在的西部,虽然时过境迁,但是掠夺和被掠夺的事件依然还在这片土地上重复上演,只不过掠夺者和被掠夺者的关系已经和人种无关了,以银行为代表的大企业变成了当年的白人,像劫匪兄弟家这种几代穷苦的白人农民则变成了“当代印第安人”。

    面对强势的掠夺者,劫匪兄弟像勇敢的科帕奇人一样开始反抗。然后第二个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为什么影片安排了劫匪兄弟截然不同的结局?

    当年的印第安人通过天生的勇气以及后天刻苦习来的骑术和枪法,也曾有过击败白人的骄傲战绩。最出名的莫过于“小巨角河战役”,印第安部落苏族和夏延族联合起来,在两位勇敢的酋长“疯马”和“坐牛”的率领下,在小巨角河畔伏击并团灭了著名的美军第七骑兵团,击杀了号称印第安克星的明星军官卡斯特。然而大势所趋之下,印第安人的抵抗也只是螳臂当车,“疯马”酋长于战役之后浪迹天涯,次年被美军暗杀,“坐牛”酋长则在五年后率部向美军投降。

    是不是很像劫匪两兄弟的结局?

    哥哥骁勇善战,最后一役霸气击退号称彪悍的德州百姓,利用汽车炸弹阻断骑警追击,为自己争取到宝贵时间占据有利地形,继而凭借一杆狙击枪独自逼退骑警大军,甚至击杀了印第安骑警,但是最后仍然逃不过一死,被督爷暗枪爆头。

    有人说此处不太西部啊,牛仔们不打暗枪,如果结合上文“疯马”酋长的经历来看,应该能解释了:因为这是一部真实的西部片,真实的西部不是牛仔PK和印第安神箭手神出鬼没,真实的西部开拓是一个巨大的政府行为,充斥着军队扫荡、铁路铺设再加土地和金钱诱惑,利益当先之下正面对决的骑士精神早就被抛到脑后,所以“疯马”这种宁可战死也不屈服的印第安人,美军正面对攻总是占不上便宜,索性暗杀了事。劫匪哥哥也一样。

    弟弟则是沉稳多智,抢银行选在清晨这种出人意料的时间,而且只抢不会被追踪的小额钞票,片尾与哥哥分头逃跑之后冷静躲过骑警堵截,成功逃脱,用抢来的钱帮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督爷最后拜访他的时候,弟弟说他们家世代穷苦,要在儿子这代翻身,他做到了,说话间屋旁的深井还在不停歇地为他的儿子们增添着财富。已经退休的督爷平静地看着他,也没有表示会继续追查,因为督爷知道劫匪弟弟和哥哥不同,弟弟对“掠夺者”没有天然的仇恨,并不介意“归顺”这套所谓正常的秩序。

    就像当年识时务的“坐牛”酋长一样(虽然投降后过了多年还是死于非命),弟弟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结束了与强大势力的斗争。我们在这部电影里能看到的印第安人,应该都是当年无数个“坐牛”的后代,他们交出了自己的大部分土地,换来了有限但是安全的生存权利。这也是为什么影片里的印第安人好像都很矛盾,一边享受着不错的生活,一边叨叨着族人当年的神勇和现在的式微。

    大概就写到这吧……这部电影整体基调是悲剧的,一百多年前疯马和坐牛们与掠夺者之间上演的杀戮和妥协,在今天虽然换了主角但仍在继续上演,而且可以预见仍将继续演下去。

  • 头像
    巴塞电影
    要是一定要用类型来定义《赴汤蹈火》这部电影的话,那么只能说这是一部抢劫犯罪片,和以前许多同类型电影一样,这部片也是执法人员和不法之徒,在美国西南部荒凉边境地带的对峙。

    但是《赴汤蹈火》又远不止如此,它不是那种简单的银行劫匪电影,人物也不是歧视黑人的坏蛋和刚正不阿的警长,而是被重新安排过的西部场景,加了一点尖酸的黑色幽默。电影的内核是两兄弟要讨回他们的土地和祖产,反而将被抢劫的银行塑造成冷血敲诈的反派形象。

    电影的故事非常简单,一对兄弟沿路抢劫银行,一对德州骑警一路追缉他们。类似剧情在无数西部片中都被演绎过,但在这看似稀松平常的剧情背后,却隐藏着无比动人的故事。
    《赴汤蹈火》剧照,两兄弟
    《赴汤蹈火》剧照,两兄弟

    原来这对难兄难弟,哥哥坐了十年牢刚出狱,弟弟离了婚欠前妻一屁股赡养费,而他们的母亲又刚刚去世。更倒霉的是,他们的母亲没搞清楚真实的权利义务就将土地房产傻傻拿去做“反向抵押贷款”,若无力偿还贷款,银行就有权查收他们的地产。

    巧合的是,他们在农场的地下探测到了大量的石油,而这些石油足以改变他们以及他们孩子的命运。所以,他们决定铤而走险,抢劫银行,以偿还贷款。电影中的弟弟曾说:贫穷就像遗传病一样在他的家族中代代相传,而他要让他的孩子远离这种疾病。自此以后,他是贫穷,孩子是富有;他是罪犯,而孩子是清白的。
    《赴汤蹈火》剧照,弟弟与他的孩子
    《赴汤蹈火》剧照,弟弟与他的孩子

    电影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塑造的角色却都是一流的,无论是配角或是主角。电影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两兄弟和两个骑警,个个形象鲜明。这两组搭档都誓死忠于彼此,尽管性格各不相同,却又都为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着。

    首先是本·福斯特饰演的罪犯哥哥,又坏又狂,个性冲动,放荡不羁,给人一种害怕的感觉,但是他内心深处依旧隐藏着对弟弟的爱。这一角色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自始至终都知道抢银行的结局和代价,所有的行为都带有一种末路英雄的悲壮气息。这让人即使无法爱上这一角色,也会为之心疼。
    《赴汤蹈火》剧照,前面的为哥哥
    《赴汤蹈火》剧照,前面的为哥哥

    其次则是克里斯·派恩饰演的弟弟,气质态度比哥哥斯文,但眼神有着无法掩饰的警觉与坚毅,本质善良但带着“我可不是吃素的”味道。作为整起事件的策划者,他做事有条不紊,也同样有着牺牲一切的决心。
    《赴汤蹈火》剧照,弟弟
    《赴汤蹈火》剧照,弟弟

    这对兄弟就像是圣经里的该隐和亚伯,感觉上有点抢劫惊悚片的元素,但是又能让人感觉到一家人在为彼此而奋斗。这也正是电影的独到之处,正如导演本人所说的:身为导演,我一向不喜欢道德寓意非黑即白的故事,所以我这部片用的是我所谓的“赎罪性犯罪行为”,让好人基于善良的原因去做坏事。
    《赴汤蹈火》剧照,两兄弟
    《赴汤蹈火》剧照,两兄弟

    他们的对立面则是这对德州骑警,一位是即将退休的老警员,投入一切追查案件的原因是对退休后无聊生活的恐惧;另一位则是印第安原住民和墨西哥裔的混血,沉默寡言,忍受着搭档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玩笑。
    《赴汤蹈火》剧照,两位骑警
    《赴汤蹈火》剧照,两位骑警


    更厉害的是,在这部电影中就连小配角都被塑造得个性鲜明。在餐厅中与弟弟调情的女服务员,两幕戏就展示出她的生活困境,她的坚毅勇敢,她的不亢不卑;而给两位骑警点餐的老服务员,仅仅只是一段台词,便让人印象深刻;还有目光呆滞的银行出纳,持枪反击的银行顾客,都让人忍俊不禁。
    《赴汤蹈火》截图,老服务员
    《赴汤蹈火》截图,老服务员


    不仅角色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电影里渺无人烟的德州荒原也为这些角色的存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电影中有一幕,平原大火使得马群奔逃,路过的骑警只是叹一声爱莫能助,牛仔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马群远去。因为这片土地实在太过辽阔了,人事又太过萧条了。
    《赴汤蹈火》截图,爱莫能助
    《赴汤蹈火》截图,爱莫能助


    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大自然无情,人本身更是无情。这也正是电影不断强调的主题,这片土地上的代代抢夺。白人先是从原住民手上抢来了土地财产,而银行又从白人手上把一切“抢来”,一遍又一遍,永不停歇。在这些抢夺之下形成的弱势群体,几乎永世不可翻身,电影中两兄弟想出的唯一办法便是去抢银行。
    《赴汤蹈火》截图,印第安原住民后裔
    《赴汤蹈火》截图,印第安原住民后裔


    在德州这片人人都是牛仔的土地上,祖辈们通过他们手上的枪,开拓进取,从原住民手上抢到了土地和财富;而现在银行和大资本家们又通过各种金融手段,从他们手上“抢走”了财富。一切就像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一般。
    《赴汤蹈火》截图,吐槽银行
    《赴汤蹈火》截图,吐槽银行



    但是电影并没有直接着墨于银行是如何敲诈百姓的,甚至没有直接讲述两兄弟的母亲是如何把土地抵押出去的,而这一切全是通过电影中各个人物的对话来展示的。除此之外,更多的则是镜头快速扫过,路边挂满了的“小额贷款”、“土地出售”的广告牌。似乎一切尽在不言中。
    《赴汤蹈火》截图,路边广告
    《赴汤蹈火》截图,路边广告


    或许美国梦实质上早已消失,但身处美丽愿景中的民众们,很多是到了08年的金融危机失去房子、退休金与种种尊严后,才真正梦醒,开始面对或许美国梦早已不存在的现实。这也正是美国新任总统川普的口号: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打动人心的原因。

    电影的最后,烈日高照,镜头慢慢下垂,直到贴近土地,镜头前满是枯草,意味深长地暗示着这一切尘归尘,土归土,独留无奈感在观众心头。
    [img=13:C]《赴汤蹈火》截图,最后一个镜头
    [/img]
    最后再补充一句,这部电影的摄影和配乐都非常优秀,值得反复观看,细细品尝。



    本文首发于巴塞电影APP内,文:余小岛。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