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朱一龙杨恩又王戈刘陆罗京民吴倩郑卫莉陈创李春嫒钟宇升刘亚津小爱韩延
类型:剧情家庭导演:刘江江 状态:HD 年份:2022 地区:大陆 语言:其它 豆瓣:7.3分热度:3 ℃ 时间:2022-08-26 14:21:39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奶奶的名字叫小丑,可她长得很体面,大眼睛大脸盘,头发是自来卷,富态,洋气。
春天,奶奶会把榆钱或者槐花拌上杂合面,大火蒸熟,捣一碗蒜泥,再泼一勺辣油…这饭我一顿能吃半篦子。夏天,奶奶抄起一米长的擀面杖走进厨房,三下五除二就端出一盆过凉水的捞面条,配上翠绿的豆角,多搁芝麻酱,来半头新蒜…就这一顿给个村长咱都不换。秋天,奶奶把拇指粗的红薯都挑出来,蒸熟,再登着梯子上房,逐个晾在房檐上…从此之后我和弟弟就有了念想,尝过那种红薯干的孩子才知道什么是大自然的馈赠。冬天,奶奶开始攒钱,就为了三个院儿的孩子们能过个解馋的年,腊月二十六那一锅肉呀…吃一顿就得想三百六十五天。
我不记得爷爷笑的样子,他好像一直皱着眉头板着脸。村北的菜园子就是他另一个家,地里的茄子豆角黄瓜白菜是他另一窝孩子,一年到头侍弄个没完。他看见我就得让我干活,除草搭架子,栽葱捆白菜,一车一车往田里推粪,一筐一筐往家里背瓜,还得被他数落:“看你干活我都使哩慌!”。他还逼我去集市上摆地摊卖菜,干菜五毛钱一把,韭菜花两块五一斤,如果你二十七年前在冀南某个村的集市上看到过一个红着脸掐着秤杆卖菜的少年的话,那可能是我。
我爷爷脾气大,我挨过他一次打,那一年我弟过生日,家里来了好多他的同学,其间有几个女生,羞涩的我看见陌生的女孩儿就躲到了院子里,我爷爷一脚踹过来:“进去!怎么这么草鸡?!”。
二爷是爷爷的亲弟弟,可跟爷爷性格完全不同。他是我们家最有文艺天份的人,他会糊灯笼,会扎风筝,会烧瓷器,会用狗尾巴草做兔子,会用四笔画出三条鱼来…二爷没有上过学,但他会写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刘童民。二爷的屋里摆着棺材,床上有个木枕头,抽屉里有一盒冰糖,他每次把冰糖塞到我嘴里的时候都会说:“含着,嫑嚼。”
二爷是村里的白事大了,我小时候没少跟着他去各家葬礼上吃席听戏看电影。他是葬礼上最忙碌的人,穿衣入殓糊车马,剪纸扯布搭灵棚,忙完这一套活,就拎着逝者的枕头来到火盆前,用剪刀拆开枕头皮,把谷禆子倒进火盆里,一股烧秸秆的味道连同白烟弥漫开来,这时候他会就着盆里的火点一颗烟,边跟来往的乡亲们开玩笑,边拿供台上的饼干给我吃。有几年我爹在村外开厂子,我跟二爷就睡在厂里看门,晚上去厂子里的路上必定会路过一片坟地,每路过坟地我都跑过去,二爷就会淡定的说:“怕什么?!埋都是熟人。”
大伯是个木匠,做一手好棺。他家院子里布满了各种木料,我曾与伙伴们在这榆柳桑槐间捉过迷藏,也曾囫囵躺进未完工的棺材里,在身上盖满刨花,晒着太阳闻木头的气味,松柏最香,杨柳发苦,梧桐木有淡淡的臭味。后来我竟躺在里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大伯正拎着我的后脖领笑骂:“你个狗*的小物件。”
大伯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当他耳朵上夹根香烟,睁一目闭一目,单脚踩着凳子,俯身在木材上推刨子的时候,颇有电影里小马哥的神韵。大伯生性豪爽,好饮广交,我成年后,也曾与他有过几场酒战,每饮至酣处,大伯总能从床下摸出一两瓶“惊喜”,红着腮,咧着嘴,像个孩子一样炫耀:“还有一瓶这个,别人来了不给喝,弄了它。”酒的牌子不记得了,可那汉子当时的神态确是可爱。
往事如水一样流淌,也只能是往事了……
2002年秋后,重病的二爷跟家里人说:“赶紧种麦子!”。于是,三家的麦子都种完了,二爷走了。灵堂上,个个都在夸老头儿仁义,他就是怕自己的葬礼耽误了田里的收成。
2005年盛夏,我在重庆的建筑工地上搬砖拎水泥。连日长时间高温作业让我崩溃,跟工头大吵一架后,我委屈屈坐了41个小时的火车赶回家。我娘见我头一句话:“去看看你爷爷吧,你奶奶没了。”那个炎热的7月,我冻成了冰棍。
2008年初冬,爷爷摔了一跤之后就再也没站起来,他躺在病床上几分钟喘一口气,直到见完了所有的孝子贤孙才肯闭眼。守灵的夜里,我父边烧纸边嘟囔:“唉,从今天起没爹也没娘啦…”,一言扎心。
2014年元月,大伯病故,入殓的时候,表哥把他生前用的手机放进棺材,泪汪汪的说:“舅舅,到了那边别换号…”,围着棺材的亲人们被他一句话逗乐,转而又痛哭。
故人像梦一样浮现,也只能是故人了……
我逐渐意识到,原来葬礼是活人办给活人看的。当所有人聚集在葬礼上缅怀逝者,回顾他的一生,讲述自己和他的感情,为他入殓穿衣、守灵吊唁、烧纸出殡……原来葬礼上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治愈活着的人。中国葬礼仪式向来被诟病繁琐,在看似繁琐仪式的背后,竟是这般浪漫的深情。而那些和我二爷和大伯一样,在葬礼上为了这场治愈奔走忙碌的那群人,也不该被忽略。2019年初春,我开始动笔《人生大事》的剧本。2022年仲夏,电影《人生大事》上映。
听说,地上少个人,天上多颗星,每一颗闪烁的星星都在跟地上的亲人说话。
但愿,今夜有星。
但愿,星星会闪。
1.一开始,小文闹着见奶奶,周围这么多大人没有一个人有沟通能力,甚至在上天堂住了三天闹了三天,也压根没一个人出来给她好好解释这事。非要等大闹了火葬场,然后三妹用最糟糕的方式告诉她姥姥成了烟囱里的烟,把人小孩弄哭。一回家,忽然开始迟来的适当的温柔的解释,太生硬了吧。看到这里,这部电影「为了营造冲突而降智」「为了哭而哭」的不自然基调算是确立了。
2.小文误吃塑料球。
?什么脑子写出来这样生硬的故事。球怎么买的,怎么放在零食堆里了?为什么要三个人一起,为什么要用筷子去掏,好像就是为了营造这个笑点而营造的故事,没头没尾,莫名其妙。小文这么懂事不是应该自己动手,或者觉得自己添了麻烦什么的吗,忽然就自然接受了三个大人含辛茹苦满脸嫌弃的掏粪,人设和基本的常识都完全抛弃了。
3.三妹前女友的丈夫猛然出车祸死了还被撵得稀碎需要三妹把他拼起来。
?又是没头没尾。营造冲突的工具人属性太明显了吧,直接剧情杀。就是为了让男主看起来更惨,为了体现拼尸体的专业素质,为了体现父子的传承?剧情全靠意外来推动。哪来那么多车祸啊?神明把山移走了,天雷把裕太妃劈死了,车祸真的非常好的体现了编剧饱满的想象力和对故事勤奋的揣摩。
4.小文她妈没死。
???
5.没有和任何人沟通三妹就直接把熟睡的小文丢上她妈的车。然后忽然情绪爆发追了在雨里追了三里地,我!就!他!妈!知道会有慢!镜!头!我快吐了。
且不说没有基本沟通能力,这里甚至反常识反人性,小文不能分辨是非吗,不需要尊重吗,你不是爱她吗你为啥不尊重她的想法?小文法律上的养父母白雪和建仁的意见也完全不重要吗?这不是犯法了吗?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哦对了,如果说清楚了,如果全部按逻辑来,剧情还怎么冲突呢?小文必须离开,大泪点!怎么离开,无所谓!观众都给我哭!
6.小文走丢了。
这真的太明显了,小文走丢这句话一出来,我就知道她会出现在上天堂,然后把之前三妹嘱咐她的家庭地址哭着念出来。然后来一个深情相拥泪点。辛苦小演员了,这一段演得非常好。下次换个电影演吧。
7.男主在刚失去小文,被两个好友痛骂的至暗时刻,爹死了。
...
8.男主把姐姐手里亲爹的骨灰盒抢走(又一次失去沟通能力),一路驱车被追赶的过程中,竟然还联系到了买足了相当分量的火药,定制般的巨大烟花桶,看最后的效果至少是万元级别的,也不知道骨灰怎么合理掺进去了,然后把爹扬了。其实如果呈现得足够合理,也不至于尴尬,甚至或许会感动。但真的,看到这里很多人反而不舒服了。
9.对小文亲妈说:「你要不要留下来干这一行」,以及大团圆结局,真的大可不必。常识和人性荡然无存,小文亲妈的人设薄如纸片。
留点真实的残缺是要了命了还是怎么了。
10.涂鸦骨灰盒,活人办葬礼,两个朋友莫名结婚,科技公司老总修好手机,一般吧,不能说不对,就是很一般。反正不像正常世界发生的事情。
一味想着创造「泪点」「笑点」「转折点」,一味迎合自己构想出来的,弱智的观众。故事呢?故事就在这些「点」的间隙里,像是敷衍般的生拉硬凑出来。
当然,这电影绝不是一无是处。影片的演员非常好,一些场景也确实打动人,包括男主成长的弧光以及一开始的立意都是不错的。是的,我哭了,我笑了,但我也生气极了,它是烂片。
--------------------------------------(补充)
很多朋友说:三妹是底层人,不会沟通很正常。
是啊,我明白,但剧情仍然说不通。一开始三妹不乐意给小文解释死亡,我是理解的,但是1.小文的舅舅看着受过教育吧,小文又是乱跑又是咬别人,跑出来两趟自己追出来两趟。马上就要耽误自己上飞机了,这样疯狂的闹事最好的办法不就是解释和沟通吗,哪怕编个谎言,油腻的大人不是最擅长吗,就完全这么放任。
2.白雪作为最终向小文解释的人,显示得非常会安慰小孩且具有共情心,解释得非常好呀。小文住了三天,白雪也完全呈现放任的状态...
说说最后抢骨灰盒那里:
三妹一开始是个玩世不恭自私自利的毛头小子,变成了心里能装下别人装下事有担当的成熟奶爸,这是整个电影费尽心思营造的弧光。一开始没有沟通能力很正常,结尾了又一次做出这种离经叛道不在意他人感受的行为,人物的形象变得混乱起来。任何剧情如果真的为角色服务,角色们在经历过后一定是会更加饱满生动的。但是明显所有的角色在这一刻,抢骨灰的,买烟花的,追骨灰的,所有人都开始坍缩,扁平化,成了那颗耀眼烟花的引线。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随便想的,不要来杠):如果,三妹的姐姐追上来,不顾危险去掐灭了引线,用身体护住骨灰,姐姐是不是生动起来了。如果,建仁只买到很小的烟花,但是一路费尽心思去拼凑,最后做成一个不完美的大烟花呢。如果,白雪并没有出现,建仁转达:「她觉得我俩疯了」呢。如果,莫三妹在跑到一半的时候,放慢脚步回头和姐姐说:「姐姐,你这么多年照顾爸辛苦了,是我不懂事。但爸的心愿,我想让我们一起完成。」姐姐犹豫一阵子,又主动找到三妹,最后姐弟俩一起来看烟花绽放呢?
我当然不是说这样就更好,我也没水平去编剧。我知道电影只有两个小时,那少叠点buff不就行了吗。既要又要,什么都没讲好。
几乎在一年前,就听到业内人事打着“生死之外,一切都是大事”的slogan荐片,彼时我因这句话而深深洗脑,留在想看的片单中,因疫情原因该片上映一拖再拖,从清明档拖到了这个时候,加上前两天朋友圈带好纸巾煞有介事的感动,以及人民日报政文版对刘江江导演的专访,促成了我今晚非常不理智的行为——半夜11点45去影院看了今天最后一场《人生大事》。
技巧笨拙、尚处于模仿阶段的乱哄哄的开场,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好印象。再往后看,生死如此宏大的命题,没有足够的时间给情感延宕,没有留白给观众反思,一件丧事接一件丧事,巧了,6件丧事中有5件都和剧中男主人公产生了工作之外的关系,父亲的死、二哥的死、女友丈夫的死、小文姥姥的死、活人的遗体告别仪式,5个线索生拉硬扯到一起,成为最小概率事件发发命中的那一个,导演更是通过功能性人物勉强将大家凑在一起,大姐和父亲在影片中都被塑造为性格单一的人,而曾经抛弃小文再度回归的母亲说到底也是过场性人物,他们每个人和朱一龙所饰演的三妹相碰撞,三妹的反应如同提线木偶,得到人物小传上两三句的定义与概括。人物,怎可以被塑造得如此简单?
这部电影让我见识到中国宣发的厉害,也算吃一堑长一智,那就是别管多么看似位高权重人的推荐,总也是抹不开面子,导演千万别洋洋得意觉得自己是拍得不错,过去文艺批评讲究批评与自我批评,现在文艺批评讲究表扬和互相表扬,就在这种互相吹捧中,导演往往迷失了自我,还真以为是一部真诚反映中国人生死观的电影,看完全片,感到导演对生死的理解毫无突破和新意,片子中是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而当初吸引我走进影院的恰恰是与之决然相反的这句话:除了生死都是大事。大小之间,是辩证,我们美其名曰把生死之外的小事视为名利的淡薄,殊不知生死之外还有太多关于爱的大事,他们值得我们在有生之年去完成。
本想和日本的《入殓师》做比较阅读,却发现如果非要做比较,那恐怕就是《人生大事》比较没文化。戏剧钩子也较为陈旧,对话也非常苍白,很难想象,凭借虚假口碑与宣传让大家走进影院,该如何看待电影整个行业?大家花着两人一百余块钱、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坐在电影院,这个成本相较于网络点播、电视有线等而言,已经非常昂贵了。可是这部片子作为疫情事态向好过程中电影行业开门营业的试金石,却充盈着对观众满满的亵渎与欺骗,可以说,这次的宣传有多么强力,在名不副实的情况下,其负面作用就会成倍增大。带着纸巾,仅仅在小女孩听表中录音时用了一次,恐怕这还远远不够!
看完《人生大事》,近两个月我都不想再进影院了,影迷的爱被辜负了,望自重。
我蛮喜欢电影的结局的,不过这两天看到好多人觉得小文妈妈的出现有点多余以及三哥把小文还给她妈妈有点突然。我和闺蜜讨论了一下,觉得这种安排其实还挺合理的。n作为一个自己和他人眼中的“失败者”,三哥从小就是干“死人行当的”,自己父亲也一直更喜欢自己死去的二哥,老是责骂自己,还经历了打架入狱,被女朋友戴了绿帽子种种事情,可以说,在所有的场景里面,三哥好像都是“被放弃”的那一个。小文的出现是一个例外,她出乎意料地选中了三哥,让三哥的生活多了不一样的色彩和希望。n当小文的亲妈出现时,三哥第一时间自我怀疑:我真的能当好一个父亲吗,我配吗?孩子是在别无选择的时候挑中的我,要是有选择肯定不会跟着我吧?小姑娘有妈妈陪伴着长大会更好吧。再结合三哥“混不吝”的性格,确定身份之后立马把小文送回去非常合理。n妈妈的出现,是编剧给予“从小没爸没妈,唯一亲人——外婆也去世了”的小文的一份慈悲,也是借“小文再次找回来”告诉三哥: “即便有了更好的选择,我依然会坚定走向你,我们相依为命,相互救赎”,更是告诉观众“小文和三哥的是彼此心目中的最佳选项,是天注定要成为父女的人,是彼此最契合的‘哪吒和孙悟空’”。这样他们俩的关系才是天衣无缝的,毕竟人与人的缘分有时候就是那么巧妙。
昨天看了新的愿星入梦特辑,热泪盈眶,思绪纷杂,无法落笔,今天稍微整理一下。
关于星星✨的寓意,在上一篇文字里,我猜测是把星星比作离世的人,但看了新特辑发现,我只猜中其一,没猜中其二。
“如果离世之人会化作天上的星星⭐n 那殡葬人员就是种下漫天星辰的人✨”
这第二层寓意,一下子把电影的境界格局拔高到了另一个层次。
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市井小民相互救赎的普通故事。
万万没想到还有对整体殡葬行业的探讨,以及对国人生死观的拷问。
国人惯来忌讳触及死亡,忌讳殡葬人员,忌讳葬礼葬仪,忌讳亡者亡灵。
但正如监制所说,死亡不是晦气,那是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
而殡葬人员,是给予亡者最大尊重,以圣人之心护送亡者最后一程的人。
无论是亡者,还是殡葬师,都跟晦气无关,反而有着别的身份职业无可比拟的浪漫。
如此想想,死亡不再阴森可怖,殡葬师也不再晦气卑微。
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好好珍藏。
每一位种下星星的人,都值得被好好尊重。
也许,只有真正接纳告别,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余生,珍惜眼前,珍惜人世间的每一份温暖和羁绊。
也许,只有真正理解死亡,我们想起逝去的亲人时,才会不再只有痛苦伤悲,而是有星入梦,温暖长伴。✨
也许,只有真正了悟生死,我们在面对各自的人生终局时,才会更加豁达坦然。
人生大事,生死二字。
生当尽欢,死亦无憾。
别碰脏钱
闪电战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09℃
奶奶的名字叫小丑,可她长得很体面,大眼睛大脸盘,头发是自来卷,富态,洋气。
春天,奶奶会把榆钱或者槐花拌上杂合面,大火蒸熟,捣一碗蒜泥,再泼一勺辣油…这饭我一顿能吃半篦子。夏天,奶奶抄起一米长的擀面杖走进厨房,三下五除二就端出一盆过凉水的捞面条,配上翠绿的豆角,多搁芝麻酱,来半头新蒜…就这一顿给个村长咱都不换。秋天,奶奶把拇指粗的红薯都挑出来,蒸熟,再登着梯子上房,逐个晾在房檐上…从此之后我和弟弟就有了念想,尝过那种红薯干的孩子才知道什么是大自然的馈赠。冬天,奶奶开始攒钱,就为了三个院儿的孩子们能过个解馋的年,腊月二十六那一锅肉呀…吃一顿就得想三百六十五天。
我不记得爷爷笑的样子,他好像一直皱着眉头板着脸。村北的菜园子就是他另一个家,地里的茄子豆角黄瓜白菜是他另一窝孩子,一年到头侍弄个没完。他看见我就得让我干活,除草搭架子,栽葱捆白菜,一车一车往田里推粪,一筐一筐往家里背瓜,还得被他数落:“看你干活我都使哩慌!”。他还逼我去集市上摆地摊卖菜,干菜五毛钱一把,韭菜花两块五一斤,如果你二十七年前在冀南某个村的集市上看到过一个红着脸掐着秤杆卖菜的少年的话,那可能是我。
我爷爷脾气大,我挨过他一次打,那一年我弟过生日,家里来了好多他的同学,其间有几个女生,羞涩的我看见陌生的女孩儿就躲到了院子里,我爷爷一脚踹过来:“进去!怎么这么草鸡?!”。
二爷是爷爷的亲弟弟,可跟爷爷性格完全不同。他是我们家最有文艺天份的人,他会糊灯笼,会扎风筝,会烧瓷器,会用狗尾巴草做兔子,会用四笔画出三条鱼来…二爷没有上过学,但他会写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刘童民。二爷的屋里摆着棺材,床上有个木枕头,抽屉里有一盒冰糖,他每次把冰糖塞到我嘴里的时候都会说:“含着,嫑嚼。”
二爷是村里的白事大了,我小时候没少跟着他去各家葬礼上吃席听戏看电影。他是葬礼上最忙碌的人,穿衣入殓糊车马,剪纸扯布搭灵棚,忙完这一套活,就拎着逝者的枕头来到火盆前,用剪刀拆开枕头皮,把谷禆子倒进火盆里,一股烧秸秆的味道连同白烟弥漫开来,这时候他会就着盆里的火点一颗烟,边跟来往的乡亲们开玩笑,边拿供台上的饼干给我吃。有几年我爹在村外开厂子,我跟二爷就睡在厂里看门,晚上去厂子里的路上必定会路过一片坟地,每路过坟地我都跑过去,二爷就会淡定的说:“怕什么?!埋都是熟人。”
大伯是个木匠,做一手好棺。他家院子里布满了各种木料,我曾与伙伴们在这榆柳桑槐间捉过迷藏,也曾囫囵躺进未完工的棺材里,在身上盖满刨花,晒着太阳闻木头的气味,松柏最香,杨柳发苦,梧桐木有淡淡的臭味。后来我竟躺在里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大伯正拎着我的后脖领笑骂:“你个狗*的小物件。”
大伯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当他耳朵上夹根香烟,睁一目闭一目,单脚踩着凳子,俯身在木材上推刨子的时候,颇有电影里小马哥的神韵。大伯生性豪爽,好饮广交,我成年后,也曾与他有过几场酒战,每饮至酣处,大伯总能从床下摸出一两瓶“惊喜”,红着腮,咧着嘴,像个孩子一样炫耀:“还有一瓶这个,别人来了不给喝,弄了它。”酒的牌子不记得了,可那汉子当时的神态确是可爱。
往事如水一样流淌,也只能是往事了……
2002年秋后,重病的二爷跟家里人说:“赶紧种麦子!”。于是,三家的麦子都种完了,二爷走了。灵堂上,个个都在夸老头儿仁义,他就是怕自己的葬礼耽误了田里的收成。
2005年盛夏,我在重庆的建筑工地上搬砖拎水泥。连日长时间高温作业让我崩溃,跟工头大吵一架后,我委屈屈坐了41个小时的火车赶回家。我娘见我头一句话:“去看看你爷爷吧,你奶奶没了。”那个炎热的7月,我冻成了冰棍。
2008年初冬,爷爷摔了一跤之后就再也没站起来,他躺在病床上几分钟喘一口气,直到见完了所有的孝子贤孙才肯闭眼。守灵的夜里,我父边烧纸边嘟囔:“唉,从今天起没爹也没娘啦…”,一言扎心。
2014年元月,大伯病故,入殓的时候,表哥把他生前用的手机放进棺材,泪汪汪的说:“舅舅,到了那边别换号…”,围着棺材的亲人们被他一句话逗乐,转而又痛哭。
故人像梦一样浮现,也只能是故人了……
我逐渐意识到,原来葬礼是活人办给活人看的。当所有人聚集在葬礼上缅怀逝者,回顾他的一生,讲述自己和他的感情,为他入殓穿衣、守灵吊唁、烧纸出殡……原来葬礼上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治愈活着的人。中国葬礼仪式向来被诟病繁琐,在看似繁琐仪式的背后,竟是这般浪漫的深情。而那些和我二爷和大伯一样,在葬礼上为了这场治愈奔走忙碌的那群人,也不该被忽略。2019年初春,我开始动笔《人生大事》的剧本。2022年仲夏,电影《人生大事》上映。
听说,地上少个人,天上多颗星,每一颗闪烁的星星都在跟地上的亲人说话。
但愿,今夜有星。
但愿,星星会闪。
1.一开始,小文闹着见奶奶,周围这么多大人没有一个人有沟通能力,甚至在上天堂住了三天闹了三天,也压根没一个人出来给她好好解释这事。非要等大闹了火葬场,然后三妹用最糟糕的方式告诉她姥姥成了烟囱里的烟,把人小孩弄哭。一回家,忽然开始迟来的适当的温柔的解释,太生硬了吧。看到这里,这部电影「为了营造冲突而降智」「为了哭而哭」的不自然基调算是确立了。
2.小文误吃塑料球。
?什么脑子写出来这样生硬的故事。球怎么买的,怎么放在零食堆里了?为什么要三个人一起,为什么要用筷子去掏,好像就是为了营造这个笑点而营造的故事,没头没尾,莫名其妙。小文这么懂事不是应该自己动手,或者觉得自己添了麻烦什么的吗,忽然就自然接受了三个大人含辛茹苦满脸嫌弃的掏粪,人设和基本的常识都完全抛弃了。
3.三妹前女友的丈夫猛然出车祸死了还被撵得稀碎需要三妹把他拼起来。
?又是没头没尾。营造冲突的工具人属性太明显了吧,直接剧情杀。就是为了让男主看起来更惨,为了体现拼尸体的专业素质,为了体现父子的传承?剧情全靠意外来推动。哪来那么多车祸啊?神明把山移走了,天雷把裕太妃劈死了,车祸真的非常好的体现了编剧饱满的想象力和对故事勤奋的揣摩。
4.小文她妈没死。
???
5.没有和任何人沟通三妹就直接把熟睡的小文丢上她妈的车。然后忽然情绪爆发追了在雨里追了三里地,我!就!他!妈!知道会有慢!镜!头!我快吐了。
且不说没有基本沟通能力,这里甚至反常识反人性,小文不能分辨是非吗,不需要尊重吗,你不是爱她吗你为啥不尊重她的想法?小文法律上的养父母白雪和建仁的意见也完全不重要吗?这不是犯法了吗?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哦对了,如果说清楚了,如果全部按逻辑来,剧情还怎么冲突呢?小文必须离开,大泪点!怎么离开,无所谓!观众都给我哭!
6.小文走丢了。
这真的太明显了,小文走丢这句话一出来,我就知道她会出现在上天堂,然后把之前三妹嘱咐她的家庭地址哭着念出来。然后来一个深情相拥泪点。辛苦小演员了,这一段演得非常好。下次换个电影演吧。
7.男主在刚失去小文,被两个好友痛骂的至暗时刻,爹死了。
...
8.男主把姐姐手里亲爹的骨灰盒抢走(又一次失去沟通能力),一路驱车被追赶的过程中,竟然还联系到了买足了相当分量的火药,定制般的巨大烟花桶,看最后的效果至少是万元级别的,也不知道骨灰怎么合理掺进去了,然后把爹扬了。其实如果呈现得足够合理,也不至于尴尬,甚至或许会感动。但真的,看到这里很多人反而不舒服了。
9.对小文亲妈说:「你要不要留下来干这一行」,以及大团圆结局,真的大可不必。常识和人性荡然无存,小文亲妈的人设薄如纸片。
留点真实的残缺是要了命了还是怎么了。
10.涂鸦骨灰盒,活人办葬礼,两个朋友莫名结婚,科技公司老总修好手机,一般吧,不能说不对,就是很一般。反正不像正常世界发生的事情。
一味想着创造「泪点」「笑点」「转折点」,一味迎合自己构想出来的,弱智的观众。故事呢?故事就在这些「点」的间隙里,像是敷衍般的生拉硬凑出来。
当然,这电影绝不是一无是处。影片的演员非常好,一些场景也确实打动人,包括男主成长的弧光以及一开始的立意都是不错的。是的,我哭了,我笑了,但我也生气极了,它是烂片。
--------------------------------------(补充)
很多朋友说:三妹是底层人,不会沟通很正常。
是啊,我明白,但剧情仍然说不通。一开始三妹不乐意给小文解释死亡,我是理解的,但是1.小文的舅舅看着受过教育吧,小文又是乱跑又是咬别人,跑出来两趟自己追出来两趟。马上就要耽误自己上飞机了,这样疯狂的闹事最好的办法不就是解释和沟通吗,哪怕编个谎言,油腻的大人不是最擅长吗,就完全这么放任。
2.白雪作为最终向小文解释的人,显示得非常会安慰小孩且具有共情心,解释得非常好呀。小文住了三天,白雪也完全呈现放任的状态...
说说最后抢骨灰盒那里:
三妹一开始是个玩世不恭自私自利的毛头小子,变成了心里能装下别人装下事有担当的成熟奶爸,这是整个电影费尽心思营造的弧光。一开始没有沟通能力很正常,结尾了又一次做出这种离经叛道不在意他人感受的行为,人物的形象变得混乱起来。任何剧情如果真的为角色服务,角色们在经历过后一定是会更加饱满生动的。但是明显所有的角色在这一刻,抢骨灰的,买烟花的,追骨灰的,所有人都开始坍缩,扁平化,成了那颗耀眼烟花的引线。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随便想的,不要来杠):如果,三妹的姐姐追上来,不顾危险去掐灭了引线,用身体护住骨灰,姐姐是不是生动起来了。如果,建仁只买到很小的烟花,但是一路费尽心思去拼凑,最后做成一个不完美的大烟花呢。如果,白雪并没有出现,建仁转达:「她觉得我俩疯了」呢。如果,莫三妹在跑到一半的时候,放慢脚步回头和姐姐说:「姐姐,你这么多年照顾爸辛苦了,是我不懂事。但爸的心愿,我想让我们一起完成。」姐姐犹豫一阵子,又主动找到三妹,最后姐弟俩一起来看烟花绽放呢?
我当然不是说这样就更好,我也没水平去编剧。我知道电影只有两个小时,那少叠点buff不就行了吗。既要又要,什么都没讲好。
几乎在一年前,就听到业内人事打着“生死之外,一切都是大事”的slogan荐片,彼时我因这句话而深深洗脑,留在想看的片单中,因疫情原因该片上映一拖再拖,从清明档拖到了这个时候,加上前两天朋友圈带好纸巾煞有介事的感动,以及人民日报政文版对刘江江导演的专访,促成了我今晚非常不理智的行为——半夜11点45去影院看了今天最后一场《人生大事》。
技巧笨拙、尚处于模仿阶段的乱哄哄的开场,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好印象。再往后看,生死如此宏大的命题,没有足够的时间给情感延宕,没有留白给观众反思,一件丧事接一件丧事,巧了,6件丧事中有5件都和剧中男主人公产生了工作之外的关系,父亲的死、二哥的死、女友丈夫的死、小文姥姥的死、活人的遗体告别仪式,5个线索生拉硬扯到一起,成为最小概率事件发发命中的那一个,导演更是通过功能性人物勉强将大家凑在一起,大姐和父亲在影片中都被塑造为性格单一的人,而曾经抛弃小文再度回归的母亲说到底也是过场性人物,他们每个人和朱一龙所饰演的三妹相碰撞,三妹的反应如同提线木偶,得到人物小传上两三句的定义与概括。人物,怎可以被塑造得如此简单?
这部电影让我见识到中国宣发的厉害,也算吃一堑长一智,那就是别管多么看似位高权重人的推荐,总也是抹不开面子,导演千万别洋洋得意觉得自己是拍得不错,过去文艺批评讲究批评与自我批评,现在文艺批评讲究表扬和互相表扬,就在这种互相吹捧中,导演往往迷失了自我,还真以为是一部真诚反映中国人生死观的电影,看完全片,感到导演对生死的理解毫无突破和新意,片子中是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而当初吸引我走进影院的恰恰是与之决然相反的这句话:除了生死都是大事。大小之间,是辩证,我们美其名曰把生死之外的小事视为名利的淡薄,殊不知生死之外还有太多关于爱的大事,他们值得我们在有生之年去完成。
本想和日本的《入殓师》做比较阅读,却发现如果非要做比较,那恐怕就是《人生大事》比较没文化。戏剧钩子也较为陈旧,对话也非常苍白,很难想象,凭借虚假口碑与宣传让大家走进影院,该如何看待电影整个行业?大家花着两人一百余块钱、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坐在电影院,这个成本相较于网络点播、电视有线等而言,已经非常昂贵了。可是这部片子作为疫情事态向好过程中电影行业开门营业的试金石,却充盈着对观众满满的亵渎与欺骗,可以说,这次的宣传有多么强力,在名不副实的情况下,其负面作用就会成倍增大。带着纸巾,仅仅在小女孩听表中录音时用了一次,恐怕这还远远不够!
看完《人生大事》,近两个月我都不想再进影院了,影迷的爱被辜负了,望自重。
我蛮喜欢电影的结局的,不过这两天看到好多人觉得小文妈妈的出现有点多余以及三哥把小文还给她妈妈有点突然。我和闺蜜讨论了一下,觉得这种安排其实还挺合理的。n作为一个自己和他人眼中的“失败者”,三哥从小就是干“死人行当的”,自己父亲也一直更喜欢自己死去的二哥,老是责骂自己,还经历了打架入狱,被女朋友戴了绿帽子种种事情,可以说,在所有的场景里面,三哥好像都是“被放弃”的那一个。小文的出现是一个例外,她出乎意料地选中了三哥,让三哥的生活多了不一样的色彩和希望。n当小文的亲妈出现时,三哥第一时间自我怀疑:我真的能当好一个父亲吗,我配吗?孩子是在别无选择的时候挑中的我,要是有选择肯定不会跟着我吧?小姑娘有妈妈陪伴着长大会更好吧。再结合三哥“混不吝”的性格,确定身份之后立马把小文送回去非常合理。n妈妈的出现,是编剧给予“从小没爸没妈,唯一亲人——外婆也去世了”的小文的一份慈悲,也是借“小文再次找回来”告诉三哥: “即便有了更好的选择,我依然会坚定走向你,我们相依为命,相互救赎”,更是告诉观众“小文和三哥的是彼此心目中的最佳选项,是天注定要成为父女的人,是彼此最契合的‘哪吒和孙悟空’”。这样他们俩的关系才是天衣无缝的,毕竟人与人的缘分有时候就是那么巧妙。
昨天看了新的愿星入梦特辑,热泪盈眶,思绪纷杂,无法落笔,今天稍微整理一下。
关于星星✨的寓意,在上一篇文字里,我猜测是把星星比作离世的人,但看了新特辑发现,我只猜中其一,没猜中其二。
“如果离世之人会化作天上的星星⭐n 那殡葬人员就是种下漫天星辰的人✨”
这第二层寓意,一下子把电影的境界格局拔高到了另一个层次。
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市井小民相互救赎的普通故事。
万万没想到还有对整体殡葬行业的探讨,以及对国人生死观的拷问。
国人惯来忌讳触及死亡,忌讳殡葬人员,忌讳葬礼葬仪,忌讳亡者亡灵。
但正如监制所说,死亡不是晦气,那是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
而殡葬人员,是给予亡者最大尊重,以圣人之心护送亡者最后一程的人。
无论是亡者,还是殡葬师,都跟晦气无关,反而有着别的身份职业无可比拟的浪漫。
如此想想,死亡不再阴森可怖,殡葬师也不再晦气卑微。
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好好珍藏。
每一位种下星星的人,都值得被好好尊重。
也许,只有真正接纳告别,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余生,珍惜眼前,珍惜人世间的每一份温暖和羁绊。
也许,只有真正理解死亡,我们想起逝去的亲人时,才会不再只有痛苦伤悲,而是有星入梦,温暖长伴。✨
也许,只有真正了悟生死,我们在面对各自的人生终局时,才会更加豁达坦然。
人生大事,生死二字。
生当尽欢,死亦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