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玻璃城堡
680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布丽·拉尔森伍迪·哈里森娜奥米·沃茨艾拉·安德森钱德勒·海德马克思·格林菲尔德乔希·卡拉斯查理·肖特韦尔伊恩·阿米蒂奇莎拉·斯努克萨迪·辛克奥利维亚·凯特·莱斯布里盖特·伦迪·佩恩席瑞·克鲁克斯伊登·格雷斯·雷德菲尔德罗宾·巴特利特乔·平格多米尼克·博加特

类型:剧情家庭传记导演:德斯汀·克里顿 状态:正片 年份:2017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7.6分热度:5 ℃ 时间:2024-06-11 16:35:33

简介:详情  萝丝(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饰)是一名才华横溢的画家,虽然她拥有着价值百万美金的土地,但是却依然选择去过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这样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名为雷克斯(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萝丝(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饰)是一名才华横溢的画家,虽然她拥有着价值百万美金的土地,但是却依然选择去过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这样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名为雷克斯(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的男人,雷克斯比萝丝还要离谱,是一个整天酒瓶不离手的空想主义者。两人生了四个孩子珍妮特(布丽·拉尔森 Brie Larson 饰)、萝莉(萨拉·斯诺克 Sarah Snook 饰)、布兰(Josh Barclay Caras 饰)和莫林(布里盖特·伦迪-佩恩 Brigette Lundy-Paine 饰)  虽然这对父母非常的不靠谱,但四个孩子们生长在如此自由的家庭氛围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个家庭的弊端逐渐显现,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他们必须学会互相照料。
  • 头像
    芷宁
    (芷宁写于2017年11月3日)

           美国著名记者珍妮特·沃尔斯于2005年出版的《玻璃城堡(The Glass Castle)》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个人回忆录,该书将沃尔斯与其兄弟姐妹那与众不同又艰难困顿的成长经历公布于众,而这部同名影片便是据此回忆录改编而成。沃尔斯的另外一部带有传记性质的小说《半驯之马》,以其外祖母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原型,可谓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看罢《玻璃城堡》之后,有些期许《半驯之马》也能光影化。
           家庭伤痛是很多具有文字天赋的人提笔写作的初衷和原动力,大约人在痛苦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时,写出来是一种必要的宣泄,是一个易于找寻到的缓释出口,毕竟“我们都感到痛苦,我们的生活中都有乱七八糟的事,人生就是很令人费解,我没有答案,但我知道你如果把它写下来,事情就会慢慢好的。”(语自影片《Detachment》)
           拥有一对有着空想主义思维模式又始终坚持特立独行的不靠谱父母,会有多么的不幸,或者说会有多么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珍妮特·沃尔斯和该片向读者或观众娓娓道来,这里面不乏血泪和伤痛,当然也有点点的欢愉。
           对该片的改编应该算比较尊重原著风貌,而反应家庭伤痛的影片实在不胜枚举,其中不乏佼佼者,如何让影片最大限度地贴合观众,除了每个不幸家庭的特别之处外,还必须有些共性,这部影片中的共性,大约是人们在幼小时都有被自己单纯信任着的父母忽悠过、都有被空口许愿过的经历,除却这部分,影片做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却是它的特性——沃尔斯家的孩子们在对父母失望后所做的自助自救。当然具备这样的独立思考和自救自助的能力,也是拜不靠谱父母所赐。
           片中成年后的珍妮特有句台词:“我们从来不是一家人,我们是一场噩梦。”年少时,一家人居无定所,四处流浪,那时对于孩童而言,如此不合社会主流的生活方式,是新鲜刺激有趣的,何况父亲总能找到这样做的理由,并口头描绘出美好的愿景。然而,这对属于性情中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安全和成长却无法做到最基础的保证,如,幼小的珍妮特在做饭时被火烧伤,在伤逝未能得到充分的治疗修养时,就被父亲偷出了医院,继而全家逃亡。再如,家徒四壁,长身体的四个兄弟姐妹却没有食物,只能吃黄油拌糖充饥……
           都说“家庭是每个人的城堡”,可并不是每个城堡都坚固温暖可靠,父亲曾许诺给家人建一个玻璃城堡,还煞有介事地设计了图纸,忽悠孩子们打地基,然而仿佛一个不着调的梦想,玻璃城堡始终没有建成,酗酒的父亲也功亏一篑地没能戒酒成功。面对这样的父亲,珍妮特的内心是复杂的,影片也着力表现了这一点,珍妮特信任父亲却总得到失望,可看到父亲受伤严重的手臂,她又没法不关心他,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珍妮特和父亲的关系也有着亲疏远近变化,当得知父亲病重时,已奋斗成社会精英的珍妮特还是回归本性地赤脚跑回了流浪中的父母的临时住所。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影片试图表述父亲选择如此的生活方式,也和童年阴影不无关系,然而他的行为却延续着这种烙印……
           夏多布里昂说:“不要把孩子限制在你的知识范围。”这样散漫随性热爱自由的父母仿佛一把双刃剑,他们对子女既限制又放任自流,当然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不约束子女的想象力,其中的一些鼓励还促成了子女的发展,例如父母送书给孩子们做礼物时,送给珍妮特的是一本空白的笔记本,母亲表示希望珍妮特写出属于自己的书。另一方面,父亲偏激而自以为是的思想言行,令他制止子女们涉足社会去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这种限制则是他和珍妮特的关系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珍妮特一直想让自己过上不同于父母的生活,可在关键的时刻,她意识到她也曾从这种生活方式中获益,事实上,父亲还是有觉悟的:“我花了一辈子,在荒野里追击恶魔,却没发现,原来一直恶魔在我的身体里。一辈子都活在恐惧自己的阴影里,想想也是可悲。”
           伍迪·哈里森饰演的空想主义父亲颇有入木三分之效,而饰演幼小珍妮特的钱德勒·海德较出色,饰演小珍妮特的艾拉·安德森也不错,大珍妮特由影后布丽·拉尔森饰演,虽不是每场戏都把握到位,但关键的几场戏还是令人信服的。
           该片似乎并没有想走得更远一步的打算,这也使得它距离一部真正的好作品还有些许距离。
    (杂志约稿)
  • 头像
    是巴卫啊
    跟原著比起来,电影整体的表达蛮一般的,导演的剪辑也比较不合格,没有把主人公的情绪起伏剪出来,使得观众体会不到她的感情,这部影片中沉重的对白场景太多了,一些对话所提及的事件都只是参考了原著情节,却没有被展示到影片中,令情节变得十分混乱,这一举措很不明智,这部影片最需要的应该是去还原真实的情节,塑造可以感染人情绪的氛围。
  • 头像
    longlong
    片子本身涵盖的东西不少,不同的人总能从中折射出自己的感想和经历。如果有人经历过承诺永远得不到兑现,那这个人就和片中永远在设计图上的玻璃城堡产生共鸣,如果有人的家人也和本片的父母一样,或者更甚,看完之后要么更痛恨自己的父母,或者也开始思考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的正面影响吧。如果有人也在做着违背自己本性的工作或恋爱关系,看完之后可能也想做做自我,不在虚假的对待工作和朋友,或者会反对片中女主角那种略自私的处事方式,毕竟她的离开也辜负了那些喜欢看她自认为的无聊的专栏的读者,或者也有的人从那些基本被忽略的兄弟姐妹中看到了自己那被家人忽略的童年,更别提曾经被性侵的经历,看片子的时候我其实也最担心那个小男孩的结局,但他看上去当上了警察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且他在片子里的性格也是最温和的那个,真是挺难得的结果,而且片尾里真人出镜时居然是个大胡子胖老头,略喜感哈哈。最后,同样有着成瘾症状的人,比如酒精赌博甚至是性成瘾的人,看到片中父亲的形象估计也会想到自己,会对片中父亲那种反复无常的状态而自责和痛苦。毕竟是玻璃城堡,材料是能反射一切也能割伤一切的玻璃,做成了我们认为最坚固最高贵的城堡,但也正因为材料和目的不符,也是永远做不到的事。电影的意义也是让每个看过的人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这片子除了让大家找到共鸣,我觉得另一方面也是让大家反思一下自己反对的东西吧,我觉得能从反面的东西里找到好东西然后再吸收也不是坏处。当然,不是说这样的家庭有多好,现实中父母和睦最后帮子女实现了梦想的故事更多,这片子和故事也是个例而已。

    我觉得这片子也无所谓洗白不洗白一个不务正业酗酒对孩子性侵无视的父亲,本身就是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可能性而已,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家暴好好赚钱养孩子本来就是应该做的事,既然是应该做的,那就没必要有什么褒奖,但一方面这个父亲是个酗酒者,并且他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而且童年的经历和天性也在折磨着他,那么那些”应该“的事情对于他来说反而成了最难的事情。另外如果这个父亲是个抑郁症患者,大家对他是不是就相对容忍一些了? 当然,他最大的幸运就是找到了对自己无法离弃的妻子,这方面我其实非常非常非常的羡慕他的,我们大多数人比片中的父亲要好得多,但最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对自己不放弃的爱人,这尽管自私,但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是羡慕的事。我自己看来,最后女主角一家人在感恩节时的美好,一方面也是父亲不在了,另一方面也是笑着面对了自己曾经经历的苦难,并且有着没有被苦难所打倒的成就和幸福感,就像有钱人笑着聊自己穷苦的经历一样,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无论如何,这片子至少向人们展示了努力和反抗的意义。我本身还是会避免成为片中父亲那样的人的,毕竟有那么多能积极影响自己子女的方式可以选择。

    感觉女主角和她爸处于一个斯德哥尔摩/恋父/挚友的混合体,其他的子女有些酱油,但一个家庭也的确总有那个最和父母亲近的子女,记得《饮食男女》里的吴倩莲就是类似的角色。不过也正是女主角有着父亲勇敢自由的一面,才能提出离开父母,让她的兄弟姐妹能获得更好的生活,结果她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让自己变成了衣着华贵的上等人,然后自然的,她又反叛了,回到了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不过,既然是反叛,那每一次的反叛都会伤害被反叛的人的,比如她的男友,不过她的男友也的确不适合她,不接受女友的一切甚至反对她的家人和经历也不配娶她,不过也不能太怪他,谁叫他找的女人一直过着不符合自己天性的生活,而他也没发现。

    演员的演技都很好,伍德哈里森演绎的很棒,甚至和真人版很像,不过他在《饥饿游戏》里也是酒鬼,他将来难道就是酒鬼专业户了么哈哈哈,娜奥米太漂亮了。。。就算老年妆也比女主角布里好看。。。布里当然演的也很好,更期待她的惊奇队长了~ 片子本身尽管很长但节奏很好,看之前我还以为会睡过去,结果无尿点的看完了,当然这片子也是和她一起看的,我自己是不会主动看这类片子的嗯。

    p.s.,由于现在国内所有社交网络都要手机验证,导致我基本算半消失状态,还好影评还能发,不知道我能坚持不进行手机验证到什么时候。

    p.s.s.,这片子看的时候写的时候心还是乱的,文字自然也就乱了orz....
  • 头像
    大海心理

    欢迎点击原文链接关注公众号“海心理”:http://mp.weixin.qq.com/s/0RUAkOkezABorJYHV3jjlw n电影《玻璃城堡》改编自沃尔斯一家的自传,他们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远离世俗,随性而为,这种极端的表现也引起争议。n雷同的表象后面往往有不同的故事和动力,让我们试着抛开对错是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看,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这样生活,玻璃城堡为什么没有建成。nn影片有两个重要场景。nn1

    n雷克斯一家回到韦尔奇的晚餐:n开门的瞬间,看到母亲阴郁的脸,时间走得沉重而缓慢,雷克斯象被施了魔咒,眼神躲闪。nn餐桌上,母亲的一言一行凝结了空气,她肆意地贬低和嘲笑雷克斯,打骂自己的孙子,雷克斯和妻子都在沉默,就象不存在,只有珍妮特愤怒地站出来制止,这时雷克斯大声指责女儿不许这样和奶奶说话,然后仓皇离开。母亲居高临下地说“听你爸爸的话,小姑娘”。珍妮特摇着头,无力地倒在椅背上,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n此时的罗斯(珍妮特的妈妈,从头到尾我都没有注意到她的名字,是在演员表上找到的)故作轻松地解围,看上去她在努力掩饰自己的紧张。nn母亲看着电视猜迷,面无表情地宣读一条条家规,象在自言自语,父亲远远地望了她一眼,又收回视线,窗帘遮挡着阳光,房间里弥漫着沉闷和乏味,令人窒息,四个孙子紧紧依偎在一个沙发上,不知所措。nn雷克斯小时候的日记上一段话让孩子们笑了:n“这世间还有比布满黑灰的毯子、皱叠交错的绳子、布满煤渍的雪发出的咯吱声更重要的东西,还有比她发出的咯咯笑声以及她长满老茧、龟裂的双手更重要的东西,或许还有很多很多,但我都无从知晓,因为我根本没有办法呼吸,当你深陷一堆屎里的时候,你根本就没办法呼吸”n这些话说出了上面那些场景中孩子们的感受,也时当年雷克斯的感受。nn或许雷克斯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n阴郁控制的母亲肆意贬低并打骂雷克斯,父亲好象不存在,没有保护自己的儿子,当他愤怒反抗,父亲却指责他不要这样和妈妈说话,雷克斯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无力地倒在椅背上,缺席的父亲和融合的妈妈,他感到窒息。n妈妈不能共情和镜映雷克斯,父亲更象母亲的打手,这样,雷克斯不敢表达自己,无法信任,没有安全感,也发展不出情绪的理解和调控能力,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有力的自体去与人建立关系和发展世俗的成就。nn2

    n雷克斯教女儿游泳:n雷克斯希望永远不要回到父母身边,听到妻子要去他家乡的这个要求,他的眼睛流露出恐惧,但他说“我什么都不怕”,注意力转向池边不敢下水的女儿珍妮特。nn他内心的恐惧和无助被点燃。当我们内心虚弱,更容易把无法接受的部分投射给最亲近的人,雷克斯也是这样处理他的情绪:n他把弱小和恐惧投射给女儿,猛然把女儿扔进池水,她在水中感到窒息和失去安全感,在恐惧中挣扎、逃出水面,象极了当年他在令人窒息的环境中,没有安全感,挣扎着逃离。他站在池水中,似乎一切尽在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感到自己的强大和安全,女儿则承受了父亲无法接受的弱小和恐惧。他还把这种粗暴的方式合理化成为了女儿好,也许当年父母就是这样告诉他:这些都是为了你好。nn人生充满挫折,父母的支持,孩子在挫折中慢慢成长,无须专门制造挫折,而雷克斯的方式会直接造成孩子的创伤,无法相信他人,难以走近亲密关系,谁知道对方会不会把自己扔进水里呢?这代价太大了。nn总得来说,这两个情景叙说了雷克斯内心最深处的故事:n他内心从未自由,一直在一堆屎里,反抗是他内心的自我与父母的冲突,也是他的生存方式,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这种强烈的内心冲突外化到他与世界的关系中,就是:nn○ 他无视社会的规则和习惯,反其道而行之,就象在令人窒息的一堆屎里挣扎,以免被吞没,然而,就象游泳一样,挣扎并不能带来自由,只会越陷越深,直到死亡。nn○ 他远离家乡,心理上无法分开,才试图以物理距离替代和逃避。 nn○ 他无法在一个地方工作长久,他从没学会与权威友好相处,带着被吞没、惩罚的预期,他反抗的态度潜意识里在验证自己的预期,对抗只会促使权威愤怒和惩罚,每次离职后都会逃到另一个城市,于是,他不断重复,四海为家。nn○ 他带家人与社会隔离、对立,融合的关系里分不出彼此,他觉得好的,就会投射性地认为对家人也好,所以珍妮特和弟弟妹妹们也感到家里窒息的空气,纷纷逃离,这是父亲最擅长的方式。nn让我们回到电影的名字:玻璃城堡n这是一座雷克斯一直计划却从未完成的建筑。n它代表了在窒息中幻想出来的理想世界,那里可以自由地呼吸,有温暖的阳光和自己想要满足的一切。n它让雷克斯与可怕的现实世界分离,躲在安全的地方,不被吞没。n它是雷克斯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切尽在掌握,而且如此完美,自己也因此而完美。nn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完成它呢:nn可能是下面的原因:nn○ 对于从来没有被父母认可的雷克斯,会觉得自己配不上这样的城堡,这个成就太大了,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榜样的引导,在内心给他力量面对成就过程中的困难,或者一个好的支持让他以自己的成就为荣,但他的父母显然不能提供给他。nn○ 在现实中完成这样的作品,需要强大的自我功能,把心中的幻想与现实联结,这是雷克斯没有发展出来的能力,他的心理寄希望于幻想中的强大和无所不能,以便让他觉得自己够好,或者说,他的理想还停留在一个小男孩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停留在他的设计图纸上。记得他的想象力吗?这大概是在心理缺氧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才能。因此,刚回韦尔奇时,一度的雄心壮志,告诉女儿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包括后来在珍妮特鼓励下戒酒,但幻想的泡沫一碰就碎,他已经尽其所能。nn○ 现实是有缺陷的,我们无法在现实中完成幻想中的完美无缺。当雷克斯没有被父母足够接纳时,他依靠幻想建立起来的自尊,对完美的执着就像生死一样重要,任何缺点都是无法忍受的。宁可未完成,也不要打破心中的完美。nn○ 这个幻想中的城堡是有功能的,它可以保护雷克斯不被现实所伤害,是他的避难所,有效的防御,依靠这个强大的防御,他得以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事实上,他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好,他内心的空洞,不是他的错,他也没有能力去填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保护层,不要轻易去碰它,那会爽了自己,伤了对方。nn○ 玻璃城堡一旦建成,就意味着他真的与父母分离,虽然这是他的愿望,但也是他害怕的,因为内心的空虚和匮乏还不能支撑他免于崩溃。如果他从某个地方获得了强有力的心理氧气,使其不再需要陈旧的模式,就不用担心分离了,旧的模式还是和父母融合的。nn自传里对雷克斯的描述丰富多彩,反映了孩子们接纳了这样的父亲。在电影中,另人欣慰的是,这个接纳是在父亲去世前,没有带着遗憾和内疚,接纳使他们在内心与父亲很好的分离,这也让她们感恩父亲,一起快乐地谈论他,自由地生活。是哪些资源让她们姐妹四人完成了父亲没有完成的分离,自由地生活?

    心理学家科胡特说,孩子的心理成长有三种情感氧气,一是来自父母的支持和赞赏,二是来自父母的保护和理解,三是来自同龄人的共同兴趣爱好。所以大概是这样的,首先,父母多多少少比爷爷奶奶强多了,所以能给孩子一定的支持和人生目标上的引导,虽然并不够好,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其次,兄弟姐妹多,他们之间互相提供支持,特别是在爱好与才能方面,这给了他们现实的技能逃离家庭,大一点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也代偿性的满足了弟弟妹妹对父母的情感需要,成为更好的榜样。nn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海心理

    心理学来自生活,我们一起,在生活中找到心理学的乐趣

  • 头像
    苍衣社

    我们终将离开父母,带着他们的爱与伤害。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家庭带给你的印象,你会选什么?

    憧憬,流浪,逃跑。

    这是美国记者珍妮特沃尔斯笔下对于家的概念。

    在这个家中,有着许多年少时的你也曾梦想过的样子。

    不用上学,每天玩耍,幻想着建一栋玻璃制成的房子,父母带着四个孩子穿行在美国的各个地方。n

    可是他们同时也“享受”着,挨饿,随时被赶出家门逃避追债,无法拥有一个正常的成长时期。

    只有5、6岁大的女主角珍妮特,家中排行老二,有一次她很饿了,对妈妈说要吃饭。

    结果妈妈却对她说,你是想让我给你准备只能让你饱腹一小时的食物,还是用这些时间来完成一幅可以保存很久的画作?

    珍妮特没说话,自己搬了椅子,站在上面用燃气煮香肠吃,还贴心的问妈妈要吃几根。

    而她的衣服却在此时烧着了,肚子上的皮肤被严重烧伤。

    医生问她,为什么你要一个人做饭?

    她说,妈妈不给她做,并且津津有味的吃着医院提供的食物。

    父母带着姐姐弟弟来看她,她跟父母说,这里真好,有吃不完的食物。

    接着父亲为了不交医药费,让小儿子在医院装病,自己趁机将已经快要伤愈的珍妮特抱出医院。

    这是电影的开篇,也是珍妮特童年记忆的开始。n

    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可这层在父母掩盖下的岁月,对四个孩子而言,并不友好。

    他们经历了一次次逃亡一次次搬家,每次父亲都对他们说,这是最后一次,可永远都有下一次。

    直到他们回到了父亲的家乡,与爷爷奶奶同住。

    在这里,父亲对他们承诺,指着一所不通水电的破房子说,我们要把这所房子重建,每个房间都是玻璃隔断,还要在屋顶建造太阳能电池,这样我们还能省下一笔电费。

    孩子们兴奋的说,这是我们的玻璃城堡吗?这次我们真的可以建一所全美国最好看的房子吗?

    她们都很有干劲儿,挖地基,清扫房间,可是动工再一次停下了。

    父亲的每一次承诺,都变成了酒杯里的酒,一口下肚,不再有回旋的余地。

    家里水管坏了,父亲就带着家人在泳池洗澡;

    强迫珍妮特学会游泳,便一次次将她丢到水中;

    家里没有食物,珍妮特将黄油拌着白糖给妹妹吃,母亲却说,这是我留着做面包用的。

    似乎,这个家里真的没有什么她们可留恋的了,她们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能靠自己。

    姐弟四人开始偷偷地存钱,每存够一份可以装满存钱罐的钱,就会离家一个孩子。

    当珍妮特要离开家的时候,父亲还指着建筑图纸说,你别走,这次我真的要建玻璃城堡了。

    父亲的酗酒成性,早已让她失望之极。离开让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弟弟妹妹和母亲。

    而那一片要建地基的土地,也早就被无数的垃圾的堆满,城堡,早就不存在了。

    玻璃城堡,就是他们姐弟四人的一个童年美梦,得不到,建不起,随时会倒塌,这就是父母给他们的生活吧。n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种生活离我们很远很远。

    我们不愁吃穿,不用寄人篱下,不用因为担心经济窘迫,自己会在哪一天会突然无家可归,只能一家六口挤在破旧的汽车里。

    在珍妮特的订婚宴上,父母不请自来,还对她说,现在过得这么好,想向她借钱,将家里祖传的土地从舅舅那里买下来。

    珍妮特问要多少钱?母亲说一百万美金。n

    珍妮特真的无法想象,这块土地,在她十一岁外婆去世时,就已经传到了母亲和舅舅手里,但是她却没有将土地卖掉,用这笔钱用来改善他们岌岌可危的生活,反而换来母亲的一句,你外公说了,这块地不能卖。

    十一岁,那是他们童年噩梦的开始,如果有这笔钱,他们不用过的这么辛苦,也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

    与此相似的是,珍妮特的父亲从小也活在奶奶的阴影里。n

    片中有一个情节是,孩子们在念父亲小时候写下的日记,是对这所房子的描述。

    奶奶对于孙儿们的苛刻,和父亲小时候受到的严厉是完全一样的。

    弟弟在餐桌上吐掉了一口食物,被奶奶直接打了头,珍妮特立刻站起来说,你不准打我的弟弟,可父亲却呵斥了她,说听奶奶的话。

    奶奶把坏传给了父亲,而父亲也把这种坏撒在孩子身上。

    珍妮特有几次情绪失控都来自于这个原生家庭的记忆。

    她与未婚夫讨论婚期,带他去见父母,本来性情温和的她,却幼稚地大喊,让未婚夫和父亲掰手腕。n

    在和客户吃饭的时候,偶然聊到她的家庭,她无法说出自己的父母在街头拾荒,住在废弃的大楼里。

    她跑出餐厅,想着父亲曾对她做的一切。

    年少烧伤时,父亲对她说别怕,这些疤痕是勇敢的标记;n

    圣诞节没有礼物,父亲就让孩子们每人选一颗天上的星星当做礼物,因为星星永远不会消失;

    珍妮特没钱继续念大学要被清退时,父亲不可一世的出现,丢下自己赌博赢来的950元美金……

    的确,父亲母亲对他们一点都不好,当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无法正常的去面对谈论有关家庭的任何话题,那对他们而言是伤口。

    对于她那酗酒成性的父亲,一心只知道画画的母亲,责任心似乎不曾存在过这个家庭中。

    但父亲对她不是一直的不关心,而是在需要之时伸出援助之手。

    她动摇了。n

    这种家庭带给她的好与不好,想丢掉那些伤害的同时,也没办法保留那些美好的回忆。

    那我选择去接受那些伤害,留住那些美好,并且尽力地不将这些伤害继续传给下一代。

    n

    珍妮特回忆儿时与父亲

    这种情绪,是原生家庭中带来的,并且在一代人一代人的传承。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这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
    人要认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不致将原生家庭一些负面的元素带到新家庭去。

    被烧伤的肚皮

    在《钢铁侠》中,托尼和父亲的关系也一直紧张。n

    老史塔克对儿子的教育一直都是打压式的,托尼不知道自己在父亲心中到底是什么地位,自己在父亲心中似乎是可有可无的。

    托尼心中觉得父亲最开心的一天,是他把自己送到寄宿学校去的那一天,因为这样父亲很长时间都不用再见到自己了。

    这种对抗的父子关系,无法缓解,直到老史塔克离世。

    托尼后来才发现父亲生前留下的录像,知道了父亲其实一直他视为骄傲,并且把未来的一切都赌在了他身上,才使得托尼的心结解开。

    可这个心结的打开,让托尼心中对父亲一直以来误解的愧疚感又加深了。

    这种来自父母和家庭的情感,是一定会留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上。

    也许是妈妈买菜时讨价还价,让你长大后每次买东西第一反应是看吊牌;

    也许是从小家境优渥,却突然家道中落无法适应平常百姓生活;

    也许是因为父亲的一句“我希望你能考上某某大学”可是却没能做到,又把这种压力放在下一代身上。

    今年高考放榜时,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被记者采访的一段文字遭到网友的疯狂转发。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通俗来讲,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知识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但是你没有知识是一定改变不了命运的。
    我父母是外交官,怎么讲呢,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
    因为我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比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

    这段话看起来正确到无力反驳,因为他说出了大部分人一直不敢说出的心里话。

    他的生活,是他的原生家庭带给他的,我也相信,他未来的生活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我们大部分人的父母,其实都将自己最好的一切给了孩子。

    教育他们知书达礼、不卑不亢、见义勇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这种原生家庭从小给孩子树立的三观,是孩子可以最早接触到社会的模样,而且也是这个孩子成人以后,会对事物所做出的本能反应。

    给我们印记最深的,是我们无法抹去的,而我们能做的,是思考如何将坏的改变,好的留下,让原生家庭越来越好。


    时不时的,我总觉得自己有那么一瞬间像极了父母,

    计划性强,轻微洁癖,喜欢独处,

    这些看似与生俱来的东西,我没法改变,却不想妥协。

    在这些天性使然的性格,

    你又有多少受到了父母的影响?


    文章首发自我的微信公众号真故电影 微信号:zhengudianying

    推荐阅读:出演《三峡好人》的挖煤矿工,意外获得国际影帝,却直言“我被电影害了”。微信后台回复【429】提取文章,看看这位曾经的矿工到公益电影制片人的转型之路。

    我的主业是挖掘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关注真故电影每天一则经典电影背后的真实彩蛋。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