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张艾嘉陈泽耀陈彦雯叶朝明刘界辉颜薇恩
类型:剧情家庭导演:陈胜吉 状态:正片 年份:2017 地区:马来西亚 语言:国语 豆瓣:6.2分热度:2 ℃ 时间:2024-06-11 17:27:19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first观影」张艾嘉老师表演太加分了!妹妹死后他们在公交车上,妈妈从恍惚到悲痛落泪,像重锤一样击中了我坚硬神经的柔软处。
还有网吧打游戏流氓大哥无偿的帮助,和流氓三人组之间相处,无论他的渠道是是否合法,都让人动容,因为这些人要的只是生存,甚至没有尊严的生存,这些人的情义,仿佛微弱的一点点光,让现实显得柔软了许多,也饱含温情了许多,可能是因此电影从干渴开始在雨中结束吧。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惨的电影。故事背景是马来西亚吉隆坡。一个小伙子,母亲(张艾嘉演)有精神病,药要钱,但是母亲居然还总是抗拒吃药,还有个妹妹要带。所以打工赚钱养家,肯定是养不起。于是就经常和两个伙伴偷偷卖掉修车厂的零件。一方面是家庭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出于叛逆期,何况还要承担家庭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但是主人公即便每天要在公共厕所里“打水”回家用,一家人还是过得开心。
可是意外发生了,在给妹妹过生日买蛋糕的那天,妹妹就被车撞死了,肇事者还跑了。而因为找不到妹妹的出生证明,主人公连妹妹的尸体都无法看上一眼,更不要说从医院里领回。为了搞张假的出生证,主人公只好和朋友们一起去偷车,结果还半路上撞死了人。
影片最后比较玄妙,可以有两种极端的理解:一种是,其实主人公的同伴并没有撞死人,主人公偷了车可以卖些钱,而且肇事者的车已经被主人公找到了,可能还会得到赔偿,议员又答应帮忙,妹妹的尸体还能领回……另一种,我认为更合理,就是主人公带着母亲,一起寻死。因为他们撞了一辆摩托车,然后只看到车,看不到人,肯定人给撞飞了。正如他们偷车撞人,丢下车就跑,撞死妹妹的人也可能如此,到头来还是得不到赔偿和正义。正如议员们享受水车直供水,享受吃不完的自助餐,答应百姓守住产业,转身竞选成功就任由开发商开发……
说白了,社会阶层是很难改变的。18.6.11
O
上影节选片,我总想着要中国化一点,期待多找些本土的影片,哪怕稚嫩却更为感动。
《分贝人生》的首映算得上是很惊喜的了。特别看了《冰之下》之后,会更加感动于这部片子的朴实。
有多大的本事,干多大的事。而今,却大多成了有多大的心,有多大的舞台,就铺满多大的空间。
简单的故事,开放式的结局,但很真诚,很诚恳。作为第一部作品,已然不错了。
尽管人物背景有些交代模糊,一些场景设置显得不够契合,却不难感受到,导演有一颗想说更多的心,在这里许是被抑制了,或者说被分贝淹没了。
医院,一定需要妹妹的出生证明才能认证抱回尸体。
药房,一定要先“排队,拿号码,拿药”,即使母亲正在发病。
证明,只有有足够钱,可以很快被买到。
监狱,另外的狱中人,介绍便宜的律师保释赚钱。
议员,高谈反对杀生,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却不干实事。
等等等。
种种都是点到为止,一两句话,却再没有了然后。
不过在镜头上有一处很有意思。夜深,当男主坐在伙伴开着的偷来的车后,车撞倒了人,当机开走,对比男主和妹妹深夜被撞,肇事车扬长而去。开走的路是圆形的建筑,一圈又一圈。
影片结束,片尾曲这样唱着。
“日子过得多么笨重”
“再没走几步又频频回首”
“我们在无限的孤独中漂流”
“仿佛这样活下来 就能找到出口”
如果说生活是一团毛线球,那电影更应像是一种理线的工具,它会选择一根去深入,最多扯到其他。如果再一把抓着杂线的话,生活不过还是一团原地踏步的线球。
分贝太多,一种也足够。
期待新声。
飞机上看到的。看的着实心酸。
这个妹妹实在是太可爱了,而且非常的懂事,没想到在生日的时候被撞死了。
妈妈病的不清,在家一直反反复复的洗衣服,然后发作的时候整个人和疯了一样。
哥哥为了把妹妹的尸体带回家,到处寻找线索。黑道白道都试了,但是还是没有用。最后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误撞了一个人,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然后结局就是他接上了他的妈妈,他说带她回家。
well,这个结尾意味深长,很耐人寻味。整个片子格调也是很生活化。很有意思。
金马创投百万首奖不是来得毫无道理,《分贝人生》就是这次SIFF给我惊喜的片子之一,另一部是同样入围亚洲新人奖的台湾影片《强尼·凯克》。要承认我对华语电影尤其是台湾电影是有所偏爱的,对新人导演也充满好奇。纵使这两部电影结束后,放映厅的灯亮起来,场内的观众已经所剩无几。而我却惺惺地觉得很欢喜:又是一部没多少人看没多少人喜欢,我却像寻到宝那样喜欢的小片子。很多大片都不如它们打动我。
还有一点,这部片子是带着我妈一起去看的。她不是影迷,平时很少看电影,纯粹是那晚和我吃完饭后,我说了句,跟我一起去看吧。其实我觉得她不一定爱看这种类型,也许会睡着,但我交代她不能玩手机。于是她完完整整地盯着银幕看完了这部片,没有喝水,没有打开过手机,看完之后我问她怎么样,她说蛮好看的,很真实。我想起来那一次拖着她去看《路边野餐》也是如此,一个不怎么爱看电影的母亲,她愿意认认真真陪女儿看场她喜欢的电影。
电影的背景放在湿热的东南亚,故事聚焦的是底层和边缘人群。偷车、偷零件、从别人的派对上打包食物,对贫穷的表达直言不讳,并且细节刻画得非常真实。也只有把视角放在底层,才能真实看到不公的社会和不平等的人生。患有精神病的母亲,在生日那天死于车祸的妹妹,生活施予什么,就得接受什么,我们怎么活着,从来都无从选择。母亲得病的原因和妹妹的身世又是另外两条延伸的线。这个故事是不幸,而不幸里头的大部分都是命运。
车祸在故事里的两次出现非但不是简单地制造灾难制造戏剧性,反而是引人思考的一部分。从开始时阿强骑着摩托被车撞,再到阿强坐着的那辆车撞了另一个骑摩托的人,这个循环的故事结构牵扯到人性。我们为什么要逃?为什么不得不逃?问一问生活就知道了。
于是我们需要在慌乱之中听见马达高速运作的嗡嗡声响,需要在门外一片嘈杂中听到面前缝纫机运转的声音。如果无法选择成为高音或是低音,无法鉴别生活施予的礼物是惊喜还是失望,至少可以选择能够阻碍我们面对现实的分贝。
除了故事,结构,摄影也不错之外,个人认为新人演员陈泽耀的表演恰到好处地到位,非常符合角色特点。在医院为了去停尸间找妹妹的情绪,为了能让妹妹出来去求人办假证的状态,在派对上往塑料袋里装食物,以及结尾开车的那场戏,他在表演上的细腻程度毫不亚于旁边的张艾嘉。当然张艾嘉及饰演妹妹的那位小演员也都不错。从角色和表演的质量来看,《分贝人生》就是一部上乘的电影。
阿强和母亲站在两个位置,扮演的是两种角色,表现两种态度。
如果现实的痛苦超越了精神能够接受的程度,大脑超出负荷,就会变得精神紊乱,这是迫于无奈,是生活施压,是第一次的痛苦就让人崩溃,可是到了第二次就不必再面对了,或许什么都不知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还好过一些。像妹妹死去后,她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还帮妹妹做了制服,她在车上笑着啃着鸡腿。
可是如果必须接受,必须活着,你承担的责任让你必须夹在一个个灾难,一桩桩麻烦之间,就会像阿强那样忍耐着眼前的无解。阿强的情绪中是有失望和悲愤的,一次次的重击,一次次被逼到悬崖边缘,但是一直到最后一刻他都没有崩溃。这不是隐忍,就像最后他无所畏惧地开着那辆刚刚撞了人的偷来的车,眼神里是轻松和平静,这是别无选择。
影片刻画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问题,故事情节牵扯出人性的话题,对比之中清晰所见当时处境下角色身上面临的抉择与内心的错愕和矛盾,而整个故事、所有细节都在强调命运。其所展现的底层人物的生活及情绪状态逼真、写实、毫不刻意。
情节上必然存在突兀之处,而属于处女作的粗砺与生猛也是电影能打动观众的原因之一。我们看了太多规规矩矩的圆润的故事了,可是《分贝人生》的两起车祸却带来另一层面的构思和另一角度的思考。此片剧本及整体的完成度已经达到甚至超出预期。
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妈跟我说,最后他们开着车,意思就是要去很远的地方吧。我先是摇摇头,可是觉得也没错。
后来想到影片中出现两次的一句话:「要么跳下去,要么就坐着」。
别碰脏钱
闪电战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10℃
「first观影」张艾嘉老师表演太加分了!妹妹死后他们在公交车上,妈妈从恍惚到悲痛落泪,像重锤一样击中了我坚硬神经的柔软处。
还有网吧打游戏流氓大哥无偿的帮助,和流氓三人组之间相处,无论他的渠道是是否合法,都让人动容,因为这些人要的只是生存,甚至没有尊严的生存,这些人的情义,仿佛微弱的一点点光,让现实显得柔软了许多,也饱含温情了许多,可能是因此电影从干渴开始在雨中结束吧。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惨的电影。故事背景是马来西亚吉隆坡。一个小伙子,母亲(张艾嘉演)有精神病,药要钱,但是母亲居然还总是抗拒吃药,还有个妹妹要带。所以打工赚钱养家,肯定是养不起。于是就经常和两个伙伴偷偷卖掉修车厂的零件。一方面是家庭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出于叛逆期,何况还要承担家庭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但是主人公即便每天要在公共厕所里“打水”回家用,一家人还是过得开心。
可是意外发生了,在给妹妹过生日买蛋糕的那天,妹妹就被车撞死了,肇事者还跑了。而因为找不到妹妹的出生证明,主人公连妹妹的尸体都无法看上一眼,更不要说从医院里领回。为了搞张假的出生证,主人公只好和朋友们一起去偷车,结果还半路上撞死了人。
影片最后比较玄妙,可以有两种极端的理解:一种是,其实主人公的同伴并没有撞死人,主人公偷了车可以卖些钱,而且肇事者的车已经被主人公找到了,可能还会得到赔偿,议员又答应帮忙,妹妹的尸体还能领回……另一种,我认为更合理,就是主人公带着母亲,一起寻死。因为他们撞了一辆摩托车,然后只看到车,看不到人,肯定人给撞飞了。正如他们偷车撞人,丢下车就跑,撞死妹妹的人也可能如此,到头来还是得不到赔偿和正义。正如议员们享受水车直供水,享受吃不完的自助餐,答应百姓守住产业,转身竞选成功就任由开发商开发……
说白了,社会阶层是很难改变的。18.6.11
O
上影节选片,我总想着要中国化一点,期待多找些本土的影片,哪怕稚嫩却更为感动。
《分贝人生》的首映算得上是很惊喜的了。特别看了《冰之下》之后,会更加感动于这部片子的朴实。
有多大的本事,干多大的事。而今,却大多成了有多大的心,有多大的舞台,就铺满多大的空间。
简单的故事,开放式的结局,但很真诚,很诚恳。作为第一部作品,已然不错了。
尽管人物背景有些交代模糊,一些场景设置显得不够契合,却不难感受到,导演有一颗想说更多的心,在这里许是被抑制了,或者说被分贝淹没了。
医院,一定需要妹妹的出生证明才能认证抱回尸体。
药房,一定要先“排队,拿号码,拿药”,即使母亲正在发病。
证明,只有有足够钱,可以很快被买到。
监狱,另外的狱中人,介绍便宜的律师保释赚钱。
议员,高谈反对杀生,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却不干实事。
等等等。
种种都是点到为止,一两句话,却再没有了然后。
不过在镜头上有一处很有意思。夜深,当男主坐在伙伴开着的偷来的车后,车撞倒了人,当机开走,对比男主和妹妹深夜被撞,肇事车扬长而去。开走的路是圆形的建筑,一圈又一圈。
影片结束,片尾曲这样唱着。
“日子过得多么笨重”
“再没走几步又频频回首”
“我们在无限的孤独中漂流”
“仿佛这样活下来 就能找到出口”
如果说生活是一团毛线球,那电影更应像是一种理线的工具,它会选择一根去深入,最多扯到其他。如果再一把抓着杂线的话,生活不过还是一团原地踏步的线球。
分贝太多,一种也足够。
期待新声。
飞机上看到的。看的着实心酸。
这个妹妹实在是太可爱了,而且非常的懂事,没想到在生日的时候被撞死了。
妈妈病的不清,在家一直反反复复的洗衣服,然后发作的时候整个人和疯了一样。
哥哥为了把妹妹的尸体带回家,到处寻找线索。黑道白道都试了,但是还是没有用。最后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误撞了一个人,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然后结局就是他接上了他的妈妈,他说带她回家。
well,这个结尾意味深长,很耐人寻味。整个片子格调也是很生活化。很有意思。
金马创投百万首奖不是来得毫无道理,《分贝人生》就是这次SIFF给我惊喜的片子之一,另一部是同样入围亚洲新人奖的台湾影片《强尼·凯克》。要承认我对华语电影尤其是台湾电影是有所偏爱的,对新人导演也充满好奇。纵使这两部电影结束后,放映厅的灯亮起来,场内的观众已经所剩无几。而我却惺惺地觉得很欢喜:又是一部没多少人看没多少人喜欢,我却像寻到宝那样喜欢的小片子。很多大片都不如它们打动我。
还有一点,这部片子是带着我妈一起去看的。她不是影迷,平时很少看电影,纯粹是那晚和我吃完饭后,我说了句,跟我一起去看吧。其实我觉得她不一定爱看这种类型,也许会睡着,但我交代她不能玩手机。于是她完完整整地盯着银幕看完了这部片,没有喝水,没有打开过手机,看完之后我问她怎么样,她说蛮好看的,很真实。我想起来那一次拖着她去看《路边野餐》也是如此,一个不怎么爱看电影的母亲,她愿意认认真真陪女儿看场她喜欢的电影。
电影的背景放在湿热的东南亚,故事聚焦的是底层和边缘人群。偷车、偷零件、从别人的派对上打包食物,对贫穷的表达直言不讳,并且细节刻画得非常真实。也只有把视角放在底层,才能真实看到不公的社会和不平等的人生。患有精神病的母亲,在生日那天死于车祸的妹妹,生活施予什么,就得接受什么,我们怎么活着,从来都无从选择。母亲得病的原因和妹妹的身世又是另外两条延伸的线。这个故事是不幸,而不幸里头的大部分都是命运。
车祸在故事里的两次出现非但不是简单地制造灾难制造戏剧性,反而是引人思考的一部分。从开始时阿强骑着摩托被车撞,再到阿强坐着的那辆车撞了另一个骑摩托的人,这个循环的故事结构牵扯到人性。我们为什么要逃?为什么不得不逃?问一问生活就知道了。
于是我们需要在慌乱之中听见马达高速运作的嗡嗡声响,需要在门外一片嘈杂中听到面前缝纫机运转的声音。如果无法选择成为高音或是低音,无法鉴别生活施予的礼物是惊喜还是失望,至少可以选择能够阻碍我们面对现实的分贝。
除了故事,结构,摄影也不错之外,个人认为新人演员陈泽耀的表演恰到好处地到位,非常符合角色特点。在医院为了去停尸间找妹妹的情绪,为了能让妹妹出来去求人办假证的状态,在派对上往塑料袋里装食物,以及结尾开车的那场戏,他在表演上的细腻程度毫不亚于旁边的张艾嘉。当然张艾嘉及饰演妹妹的那位小演员也都不错。从角色和表演的质量来看,《分贝人生》就是一部上乘的电影。
阿强和母亲站在两个位置,扮演的是两种角色,表现两种态度。
如果现实的痛苦超越了精神能够接受的程度,大脑超出负荷,就会变得精神紊乱,这是迫于无奈,是生活施压,是第一次的痛苦就让人崩溃,可是到了第二次就不必再面对了,或许什么都不知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还好过一些。像妹妹死去后,她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还帮妹妹做了制服,她在车上笑着啃着鸡腿。
可是如果必须接受,必须活着,你承担的责任让你必须夹在一个个灾难,一桩桩麻烦之间,就会像阿强那样忍耐着眼前的无解。阿强的情绪中是有失望和悲愤的,一次次的重击,一次次被逼到悬崖边缘,但是一直到最后一刻他都没有崩溃。这不是隐忍,就像最后他无所畏惧地开着那辆刚刚撞了人的偷来的车,眼神里是轻松和平静,这是别无选择。
影片刻画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问题,故事情节牵扯出人性的话题,对比之中清晰所见当时处境下角色身上面临的抉择与内心的错愕和矛盾,而整个故事、所有细节都在强调命运。其所展现的底层人物的生活及情绪状态逼真、写实、毫不刻意。
情节上必然存在突兀之处,而属于处女作的粗砺与生猛也是电影能打动观众的原因之一。我们看了太多规规矩矩的圆润的故事了,可是《分贝人生》的两起车祸却带来另一层面的构思和另一角度的思考。此片剧本及整体的完成度已经达到甚至超出预期。
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妈跟我说,最后他们开着车,意思就是要去很远的地方吧。我先是摇摇头,可是觉得也没错。
后来想到影片中出现两次的一句话:「要么跳下去,要么就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