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黄渤荣梓杉姚晨范伟黄杨钿甜王一鸣黄星羱方洲陈思诚贾冰许君聪于洋梅婷萧李臻瑱于波桑平黄觉范湉湉郎朗易小星王宁周楚濋陈昊李明轩尹君正杨金赐杨德民钱重远王以纶张羽杨璞
类型:喜剧科幻家庭导演:陈思诚 状态:正片 年份:2022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4.7分热度:2 ℃ 时间:2024-06-11 17:16:08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这种烂片赶紧下映吧,今天如果还有票房,那就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上映前找了那么多明星站台,给我们呈现的就是这坨屎?
之前唐探抄袭融梗缝合赚的盆满钵满,这次抄的不及格,终于暴露自己的能力
看了不到半小时就走了,后排小孩都觉得剧情弱智。
猫👀开画9.1分,花了不少钱吧。
豆瓣这里开画如果超过5分,就是大家所有人的责任
目前点映75分钟,早已放弃,上豆瓣一看,除了几篇营销水军稿,果然一片差评。
【本质原因是:没诚意+宣发预期不一致】
剧情上无新意无亮点,不管是故事还是段子;这种档次的价值观框架,规划做三部曲,简直是在逗我。
你如果在市场宣发上告诉我,受众用户适宜10岁以下,我才勉强能够接受,不至于预期不一致,导致观影落差太大。
这么说吧,旁边放暑假的小孩子也没乐几次,早早睡着了。
思诚啊,以后缺钱跟哥说,哥把钱给你转过去就是了。你说何必还要硬憋着自己拍个电影再跟我要钱呢。太见外了。说句实话,电影拍的还不错,希望你再接再厉,下次不拍最好。
哥再跟你多唠几句。咱都是自家兄弟。以后要钱你直接说话,但别再拍片让哥看了。哥肝不太好,电影开场5分钟就开始生气,还总想骂人。但你哥我也是个有头有脸的,想想在公共场所影响他人上刑实在不礼貌,我就提前离场了。
还有就是小渤啊,哥也得劝你几句。人情还的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把命搭上。我找先生给你算过,你和思诚八字不合。他太克你演技,以后最好少照面。
行了,哥在省医院眼科挂号呢,就先不跟你俩聊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吧,拜拜。
上映首日看了这个片,写了篇差评被顶到本片词条首页,结果今天收到豆邮显示“被相关权利人实名投诉”,说我的内容侵犯名誉权。
我也不知道是片方还是演员方面投诉的,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写的差评具体哪里侵犯名誉权了,就是觉得离谱,烂还不让说了吗?
真就全网捂嘴?我在豆瓣写差评骂烂片也好多年了,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离谱的事情。
要说以前主旋律什么的关评锁分,这个懂的都懂,没办法。
现在单纯的资本商业电影也要捂嘴?我看好几条高赞差评都没了,真行啊。
原文我润色后再发一遍:
《外太空的莫扎特》,本以为是喜剧片,没想到是儿童片。
黄渤、姚晨、范伟、贾冰。梅婷……冲着这个演员阵容看的,预期是一部沈腾式喜剧,没想到看个开头我就绷不住了,忍不住玩了会儿手机。
总的来说,这个片子当做儿童片看还算尚可,当做儿童科幻也还行,毕竟同影厅的小孩子还是看得挺欢乐的(也不能指望小孩有太高的艺术审美吧),对于成年观众来说真的有点如坐针毡。
《外太空的莫扎特》就是一部“公式电影”,经典的离异家庭,经典的屌丝男主暗恋班花女主,经典的电灯泡配角死党,经典的小丑情敌和反派……所有的角色都特别扁平,所有的情节都特别套路,所有的动机都特别牵强,所有的台词都特别片汤话。
皮克斯的动画也是儿童片,但是它能触动观众,能让你久久不能回味;沈腾最经典的那几部喜剧除了贡献笑点,也有不少深刻的讽刺;《外太空的莫扎特》则属于看完就忘,讲的故事特别简单,道理也特别肤浅,没有任何深度可言,也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笑点。
表演方面,成年演员的演技自然没有拖后腿,但是几位少年主演的演技是一个大问题。荣梓杉之前可能饰演悬疑剧比较擅长,像这种青涩阳光少年的角色,表演的痕迹特别重,特别假,充其量是个低配版刘昊然;女主黄杨钿甜的演技更烂,好几个场景就像是在背台词,连低配刘浩存都够不上,相比之下,刘浩存虽然家里面黑点比较多,但是演技和扮清纯绝对完爆这位。
姚晨的角色造型还是挺惊艳的,疯子人设也很让人期待,但是剧本实在太无聊了。至于范伟?这位影帝压根就没有几场戏,演员表里居然放那么靠前。
这个片子看到最后我是真没想到还有彩蛋,还要拍续集,看来陈思诚又要构建一个新的宇宙。但是第一部都拍成这样了,还能拍下去吗?
我很认同之前网友对陈思诚的定位:他是一个商人。
“唐探宇宙”如此,《外太空的莫扎特》也是如此,大牌客串(范伟、郎朗),萌物、乐高带货,彩蛋还要拍第二部,很商业,很陈思诚。公仔设计的丑不丑、萌不萌我不知道,但是如果真拍成系列火了,那一定能卖很多年。
陈思诚就像PDD,摆明了把烂字放在你面前,但是依然不妨碍他收割三四线下沉市场的钞票。这部影片的目标受众应该就是暑假期间带孩子的家长,而不是一个有着正常审美的成年观众,把我骗进影院我也只能说一句:陈思诚,你赢了,下回我绝不再花钱看你的电影。
防失联,关注公众号/豆瓣/知乎:大海里的针
陈思诚过去几年建立了一个行业身份——IP操盘手。
所以咱别从剧本、创作出发聊《外太空的莫扎特》,陈思成的项目聊不到那个,不是那么回事。就从资源配置、商业元素、类型需求和宣传策略来看。
你想赚谁的钱?为什么没赚着?
1. 年龄不对,所以角色不对、故事不对。
这个电影想给什么年龄的观众看?
想要全年龄段受众,不是错。错的是以为角色全年龄了,就能吸引全年龄观众。
范伟爷爷辈,黄渤爸爸辈,孩子辈分青少年和儿童。
其中,核心主角任小天设定为初中生,是一大败笔。一方面拉高了观众对故事成熟度的期待,一方面暴露了剧本短板。
选荣梓杉,是错上加错(不是荣梓杉的错)。
2020年开机,荣梓杉14岁,但已经长到了一米八多,比黄渤高一头,当时恰巧还在变声期。不说电影,荣梓杉作为演员本身就进入了尴尬期。太高,但脸青涩、岁数小,大人孩子都有点演不了。
陈思诚逼着他往夸张方向演,只会让观众更出戏。
实际上,有关家庭、教育的作品,且想用“奇幻喜剧”做包装的话,用儿童演员,会极大拓宽受众,而且孩子能天然地使许多剧情合理化。
徐娇演《长江7号》时只有9岁,且又黑又瘦又矮,显得更小。如果她是初中生,故事就不成立。
陈思诚选荣梓杉,不如选韩昊霖(《我和我的祖国》里扶电视天线的小孩),个子小小、脸圆圆,跟黄渤应该更有父子感,或者直接让片中同父异母的小学生弟弟那个年龄的做主角,一些戏会突然间变合理。
比如小天课堂上看着云彩傻笑,第一次见到莫扎特后的尖叫,到密云拯救胖同学,坐乐高船去长城,哭着唱歌救莫扎特……
你可以想想婴儿肥的小男孩去做这些事会多么可爱、勇敢、充满冒险精神和浪漫气息。
一米八大高个干这些事,只剩下傻。
年龄不对,影响方方面面。
比如片中有众女生犯花痴尖叫追逐男生的情节,可笑油腻低级,也不符合后期“献给童心”的宣传策略。
小天撺掇莫扎特摘掉学长的假发等等,也暴露恶俗。
如果小天是儿童,这些情节大概率不会出现,即便有“爱情”和“情敌”,也会相对可爱。
徐峥不好,徐峥给韩昊霖拍的“爱情戏”让普通观众觉得纯真,这就是小孩子天然的好处。
陈思诚写了个10岁小孩的剧本,非得让发育过于成熟的年轻男性来演,这是重大决策失误,进而破坏电影、误导观众、耽误宣传。
什么都不改,只改年龄,让小天从14岁变成10岁,演员从一米八变成一米四,电影都会比现在更成功。
《莫扎特》可以是“献给童心”,可以是儿童片。但现在,似乎是拿“儿童片”当遮羞布,仅从宣传层面扭转观影预期,太晚了,而且儿童片≠幼稚。
2. 阶层不对,所以矛盾不对、情感不对。
这个电影想给什么阶层的观众看?
先看任大望是什么阶层。
他自称住回迁房,但看着像学区房,房子宽敞明亮、装修精致、离学校近。家里买得起钢琴,请得起名师,吃饭有小龙虾,旅游的时候住带大客厅的房。
他自称只是个卖保险的,但实际生活优渥,工作困境没被展现。
儿子上的学校,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包含,社团遍地,每年都举办招新,弟弟在的小学部有手工义卖活动,黄觉饰演的富豪也把女儿送到这个学校。
任大望就算不是中产,也是小康。
失败男人在前妻面前冒充富豪是中国男导演历史悠久的独特爱好,但市井穷人冒充,还是小康白领冒充,这俩可有区别。
而被反复提及的《长江7号》,动人的一点在于,一个贫困线以下的民工,希望他的孩子接受最好最昂贵的教育,他认为读书改变命运。
打零工的民工,送儿子上贵族学校,谁信啊?我们都信了,还共情了。这是残忍童话,主角阶层的硬设定,使它的受众是普罗大众。
而《莫扎特》中的钢琴、天文,像中产家长的矫情。父子矛盾是,到底要选哪个昂贵的爱好。此事与“我”无关,与普通大众无关。
中国有千万小镇做题家,宇宙尽头是编制,不是莫扎特。
中国孩子普遍承担的压力,是父母无限制的给予,比如掏空六个钱包买一套学区房。对于孩子来说,带来的是窒息与压力。
假如任大望是市井穷人,俩父子挤十几平的房间住,可能因为小天的一次好奇,或者一次信誓旦旦的表决心,曾经放弃音乐的任大望倾家荡产买了钢琴,家里最大的空间让给了钢琴。
小天背负着枷锁和期望,可能会假装热爱钢琴,连句“不喜欢”都不敢说。
当他一旦流露不满,任大望可能会说是你自己想学的,我为了让你学钢琴怎么怎么样。而实际上,他是在让小天为自己失败的音乐梦想买单,因为心智和地位的不对等,家长的行为常常隐含着对孩子的强迫,对自我的欺骗。
孩子反感父母给自己安排的路,同时也畏惧,这条路上父母投入了那么多自己难以承受的资源。
而阶层改变,会导致钱不是问题,资源投入不是问题,梦想与生存也不再剑拔弩张。电影选的钢琴、天文,也都不明确指向“钱”,普通人怎么会有共鸣?
可能陈思诚已经不知道普通人是怎么生活了。
3. 还有
时长不对。
136分钟,跟《唐探3》时长一致。两小时十六分钟,你说献给孩子?孩子三节课加起来都没这么长。这个时长也影响排映。
宣传滞后。
陈思诚在市场上有字头,所以《莫扎特》第一次亮相备受关注。第一张海报是星球和星系组成的音符,释放了明确的“科幻”“音乐”信号,后续阵容曝光,立刻在观众心中追加了“喜剧”标签。
电影品质、风格摆在那,不配叫科幻,也很难让人笑出来,宣传唯一能发挥的就是“奇幻”,目标观众应该是家长和孩子。可惜初始印象难以更改,映前宣传热度不行,标签不明确。
可能也担心“儿童片”影响受众,那就只能承受期待落空带来的反噬。
暑期档又是个长线档期,前面有俩强口碑对手,你走不了长线。市场整体热度又一般,不可能在首周末大赚三天。
如果映前做大规模免费亲子场,“子”的年龄卡在10岁及以下,重点突出奇幻和童心,弱化外星、太空等科幻元素,不搞什么代际关系的严肃探讨和引导,可能会好些,毕竟暑期档家长孩子有观影需求。
而且后面两周无同类重磅新片,市场空间是很足的,烂牌也能打两把。
我不觉得陈思诚是好导演,一直把他当商人看,会码盘子,懂市场和类型,明目张胆借鉴前辈的经典。
但《外太空的莫扎特》,连盘子都码不好了,那中国电影市场要你何用?
4. 我喜欢的点
科学不会是解决人类终极困惑的答案。
艺术是能量来源。
小天靠音乐得到一切,但依然选择星空。
“你别担心,妈在那边过得挺好的。”(马元这孩子要是10岁以下儿童,这段都能成哭点。)
宝宝大错位2
神采飞扬
圣诞绅士夜
冲撞
熊出没·逆转时空
辣警霸王花粤语
花言巧语的小镇青年吉姆在百货公司得到一份看门人的...
播放指数:970℃
这种烂片赶紧下映吧,今天如果还有票房,那就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上映前找了那么多明星站台,给我们呈现的就是这坨屎?
之前唐探抄袭融梗缝合赚的盆满钵满,这次抄的不及格,终于暴露自己的能力
看了不到半小时就走了,后排小孩都觉得剧情弱智。
猫👀开画9.1分,花了不少钱吧。
豆瓣这里开画如果超过5分,就是大家所有人的责任
目前点映75分钟,早已放弃,上豆瓣一看,除了几篇营销水军稿,果然一片差评。
【本质原因是:没诚意+宣发预期不一致】
剧情上无新意无亮点,不管是故事还是段子;这种档次的价值观框架,规划做三部曲,简直是在逗我。
你如果在市场宣发上告诉我,受众用户适宜10岁以下,我才勉强能够接受,不至于预期不一致,导致观影落差太大。
这么说吧,旁边放暑假的小孩子也没乐几次,早早睡着了。
思诚啊,以后缺钱跟哥说,哥把钱给你转过去就是了。你说何必还要硬憋着自己拍个电影再跟我要钱呢。太见外了。说句实话,电影拍的还不错,希望你再接再厉,下次不拍最好。
哥再跟你多唠几句。咱都是自家兄弟。以后要钱你直接说话,但别再拍片让哥看了。哥肝不太好,电影开场5分钟就开始生气,还总想骂人。但你哥我也是个有头有脸的,想想在公共场所影响他人上刑实在不礼貌,我就提前离场了。
还有就是小渤啊,哥也得劝你几句。人情还的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把命搭上。我找先生给你算过,你和思诚八字不合。他太克你演技,以后最好少照面。
行了,哥在省医院眼科挂号呢,就先不跟你俩聊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吧,拜拜。
上映首日看了这个片,写了篇差评被顶到本片词条首页,结果今天收到豆邮显示“被相关权利人实名投诉”,说我的内容侵犯名誉权。
我也不知道是片方还是演员方面投诉的,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写的差评具体哪里侵犯名誉权了,就是觉得离谱,烂还不让说了吗?
真就全网捂嘴?我在豆瓣写差评骂烂片也好多年了,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离谱的事情。
要说以前主旋律什么的关评锁分,这个懂的都懂,没办法。
现在单纯的资本商业电影也要捂嘴?我看好几条高赞差评都没了,真行啊。
原文我润色后再发一遍:
《外太空的莫扎特》,本以为是喜剧片,没想到是儿童片。
黄渤、姚晨、范伟、贾冰。梅婷……冲着这个演员阵容看的,预期是一部沈腾式喜剧,没想到看个开头我就绷不住了,忍不住玩了会儿手机。
总的来说,这个片子当做儿童片看还算尚可,当做儿童科幻也还行,毕竟同影厅的小孩子还是看得挺欢乐的(也不能指望小孩有太高的艺术审美吧),对于成年观众来说真的有点如坐针毡。
《外太空的莫扎特》就是一部“公式电影”,经典的离异家庭,经典的屌丝男主暗恋班花女主,经典的电灯泡配角死党,经典的小丑情敌和反派……所有的角色都特别扁平,所有的情节都特别套路,所有的动机都特别牵强,所有的台词都特别片汤话。
皮克斯的动画也是儿童片,但是它能触动观众,能让你久久不能回味;沈腾最经典的那几部喜剧除了贡献笑点,也有不少深刻的讽刺;《外太空的莫扎特》则属于看完就忘,讲的故事特别简单,道理也特别肤浅,没有任何深度可言,也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笑点。
表演方面,成年演员的演技自然没有拖后腿,但是几位少年主演的演技是一个大问题。荣梓杉之前可能饰演悬疑剧比较擅长,像这种青涩阳光少年的角色,表演的痕迹特别重,特别假,充其量是个低配版刘昊然;女主黄杨钿甜的演技更烂,好几个场景就像是在背台词,连低配刘浩存都够不上,相比之下,刘浩存虽然家里面黑点比较多,但是演技和扮清纯绝对完爆这位。
姚晨的角色造型还是挺惊艳的,疯子人设也很让人期待,但是剧本实在太无聊了。至于范伟?这位影帝压根就没有几场戏,演员表里居然放那么靠前。
这个片子看到最后我是真没想到还有彩蛋,还要拍续集,看来陈思诚又要构建一个新的宇宙。但是第一部都拍成这样了,还能拍下去吗?
我很认同之前网友对陈思诚的定位:他是一个商人。
“唐探宇宙”如此,《外太空的莫扎特》也是如此,大牌客串(范伟、郎朗),萌物、乐高带货,彩蛋还要拍第二部,很商业,很陈思诚。公仔设计的丑不丑、萌不萌我不知道,但是如果真拍成系列火了,那一定能卖很多年。
陈思诚就像PDD,摆明了把烂字放在你面前,但是依然不妨碍他收割三四线下沉市场的钞票。这部影片的目标受众应该就是暑假期间带孩子的家长,而不是一个有着正常审美的成年观众,把我骗进影院我也只能说一句:陈思诚,你赢了,下回我绝不再花钱看你的电影。
防失联,关注公众号/豆瓣/知乎:大海里的针
陈思诚过去几年建立了一个行业身份——IP操盘手。
所以咱别从剧本、创作出发聊《外太空的莫扎特》,陈思成的项目聊不到那个,不是那么回事。就从资源配置、商业元素、类型需求和宣传策略来看。
你想赚谁的钱?为什么没赚着?
1. 年龄不对,所以角色不对、故事不对。
这个电影想给什么年龄的观众看?
想要全年龄段受众,不是错。错的是以为角色全年龄了,就能吸引全年龄观众。
范伟爷爷辈,黄渤爸爸辈,孩子辈分青少年和儿童。
其中,核心主角任小天设定为初中生,是一大败笔。一方面拉高了观众对故事成熟度的期待,一方面暴露了剧本短板。
选荣梓杉,是错上加错(不是荣梓杉的错)。
2020年开机,荣梓杉14岁,但已经长到了一米八多,比黄渤高一头,当时恰巧还在变声期。不说电影,荣梓杉作为演员本身就进入了尴尬期。太高,但脸青涩、岁数小,大人孩子都有点演不了。
陈思诚逼着他往夸张方向演,只会让观众更出戏。
实际上,有关家庭、教育的作品,且想用“奇幻喜剧”做包装的话,用儿童演员,会极大拓宽受众,而且孩子能天然地使许多剧情合理化。
徐娇演《长江7号》时只有9岁,且又黑又瘦又矮,显得更小。如果她是初中生,故事就不成立。
陈思诚选荣梓杉,不如选韩昊霖(《我和我的祖国》里扶电视天线的小孩),个子小小、脸圆圆,跟黄渤应该更有父子感,或者直接让片中同父异母的小学生弟弟那个年龄的做主角,一些戏会突然间变合理。
比如小天课堂上看着云彩傻笑,第一次见到莫扎特后的尖叫,到密云拯救胖同学,坐乐高船去长城,哭着唱歌救莫扎特……
你可以想想婴儿肥的小男孩去做这些事会多么可爱、勇敢、充满冒险精神和浪漫气息。
一米八大高个干这些事,只剩下傻。
年龄不对,影响方方面面。
比如片中有众女生犯花痴尖叫追逐男生的情节,可笑油腻低级,也不符合后期“献给童心”的宣传策略。
小天撺掇莫扎特摘掉学长的假发等等,也暴露恶俗。
如果小天是儿童,这些情节大概率不会出现,即便有“爱情”和“情敌”,也会相对可爱。
徐峥不好,徐峥给韩昊霖拍的“爱情戏”让普通观众觉得纯真,这就是小孩子天然的好处。
陈思诚写了个10岁小孩的剧本,非得让发育过于成熟的年轻男性来演,这是重大决策失误,进而破坏电影、误导观众、耽误宣传。
什么都不改,只改年龄,让小天从14岁变成10岁,演员从一米八变成一米四,电影都会比现在更成功。
《莫扎特》可以是“献给童心”,可以是儿童片。但现在,似乎是拿“儿童片”当遮羞布,仅从宣传层面扭转观影预期,太晚了,而且儿童片≠幼稚。
2. 阶层不对,所以矛盾不对、情感不对。
这个电影想给什么阶层的观众看?
先看任大望是什么阶层。
他自称住回迁房,但看着像学区房,房子宽敞明亮、装修精致、离学校近。家里买得起钢琴,请得起名师,吃饭有小龙虾,旅游的时候住带大客厅的房。
他自称只是个卖保险的,但实际生活优渥,工作困境没被展现。
儿子上的学校,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包含,社团遍地,每年都举办招新,弟弟在的小学部有手工义卖活动,黄觉饰演的富豪也把女儿送到这个学校。
任大望就算不是中产,也是小康。
失败男人在前妻面前冒充富豪是中国男导演历史悠久的独特爱好,但市井穷人冒充,还是小康白领冒充,这俩可有区别。
而被反复提及的《长江7号》,动人的一点在于,一个贫困线以下的民工,希望他的孩子接受最好最昂贵的教育,他认为读书改变命运。
打零工的民工,送儿子上贵族学校,谁信啊?我们都信了,还共情了。这是残忍童话,主角阶层的硬设定,使它的受众是普罗大众。
而《莫扎特》中的钢琴、天文,像中产家长的矫情。父子矛盾是,到底要选哪个昂贵的爱好。此事与“我”无关,与普通大众无关。
中国有千万小镇做题家,宇宙尽头是编制,不是莫扎特。
中国孩子普遍承担的压力,是父母无限制的给予,比如掏空六个钱包买一套学区房。对于孩子来说,带来的是窒息与压力。
假如任大望是市井穷人,俩父子挤十几平的房间住,可能因为小天的一次好奇,或者一次信誓旦旦的表决心,曾经放弃音乐的任大望倾家荡产买了钢琴,家里最大的空间让给了钢琴。
小天背负着枷锁和期望,可能会假装热爱钢琴,连句“不喜欢”都不敢说。
当他一旦流露不满,任大望可能会说是你自己想学的,我为了让你学钢琴怎么怎么样。而实际上,他是在让小天为自己失败的音乐梦想买单,因为心智和地位的不对等,家长的行为常常隐含着对孩子的强迫,对自我的欺骗。
孩子反感父母给自己安排的路,同时也畏惧,这条路上父母投入了那么多自己难以承受的资源。
而阶层改变,会导致钱不是问题,资源投入不是问题,梦想与生存也不再剑拔弩张。电影选的钢琴、天文,也都不明确指向“钱”,普通人怎么会有共鸣?
可能陈思诚已经不知道普通人是怎么生活了。
3. 还有
时长不对。
136分钟,跟《唐探3》时长一致。两小时十六分钟,你说献给孩子?孩子三节课加起来都没这么长。这个时长也影响排映。
宣传滞后。
陈思诚在市场上有字头,所以《莫扎特》第一次亮相备受关注。第一张海报是星球和星系组成的音符,释放了明确的“科幻”“音乐”信号,后续阵容曝光,立刻在观众心中追加了“喜剧”标签。
电影品质、风格摆在那,不配叫科幻,也很难让人笑出来,宣传唯一能发挥的就是“奇幻”,目标观众应该是家长和孩子。可惜初始印象难以更改,映前宣传热度不行,标签不明确。
可能也担心“儿童片”影响受众,那就只能承受期待落空带来的反噬。
暑期档又是个长线档期,前面有俩强口碑对手,你走不了长线。市场整体热度又一般,不可能在首周末大赚三天。
如果映前做大规模免费亲子场,“子”的年龄卡在10岁及以下,重点突出奇幻和童心,弱化外星、太空等科幻元素,不搞什么代际关系的严肃探讨和引导,可能会好些,毕竟暑期档家长孩子有观影需求。
而且后面两周无同类重磅新片,市场空间是很足的,烂牌也能打两把。
我不觉得陈思诚是好导演,一直把他当商人看,会码盘子,懂市场和类型,明目张胆借鉴前辈的经典。
但《外太空的莫扎特》,连盘子都码不好了,那中国电影市场要你何用?
4. 我喜欢的点
科学不会是解决人类终极困惑的答案。
艺术是能量来源。
小天靠音乐得到一切,但依然选择星空。
“你别担心,妈在那边过得挺好的。”(马元这孩子要是10岁以下儿童,这段都能成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