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VladimirAzhippoDmitryKaledinOlgaShkabarnyaAlexeiBlinovViktoriaSkitskayaMaksimMartsinkevichZoyaPopovaAlinaAlekseevaAlexeyTrifonovKristinaVoloschinaNikitaNekrasov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RomeoCastellucciAdinSteinsaltz瓦莱里·切斯普拉诺娃
类型:剧情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伊利亚·佩尔米亚科夫 状态:HD 年份:2020 地区:其它 语言:其它 豆瓣:7.0分热度:2 ℃ 时间:2022-07-16 19:49:25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二、《退化》
六个小时的电影,硬是扛着看完了。因为只有看完了,才有资格喷。
其实,电影更多的是故弄玄虚,电影的故事情节清晰简单得不得了:苏联科学研究所经历了三代领导人:道尔、特里福诺夫、阿志伯。道尔,应该就是列夫·朗道本人,因为就片中道夫的特殊的发型,与历史上真人列夫·朗道的照片一模一样。道尔代表着上一辈的科学家,他们有真正的才华,也有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真诚,所以他的确带领着苏联科学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这个科学研究所应该说也是道尔一手创办出来的。可是道尔已经年迈多病了,尽管时不时被人请出来,但是他并不参与管理,也没有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出现(只参加一些会议)。影片一开始的研究所主任就已经是特里福诺夫。这个人,很明显他对于科学家们,对于服务于科学家们的员工们,都采取一种“放任式”的管理,要喝酒就喝酒,要唱歌就唱歌,要跳舞就跳舞。当然,他是否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我们也不清楚,他统治之下的科学家们是否有所发现有所成就,我们也不清楚。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他一方面指责女科学家卓娅和尼基塔院士有私通的舆论(尼基塔是有妇之夫),但是其实正如他被掀下台的原因:他自己不仅威逼利诱与秘书有染,而且还曾经试图玷污其他女员工,而且他在经济上也存在挪用公款,以权谋私的问题。从这点来看,我们可以说,他不是科研型的负责人,而是管理型或者权术型的负责人。不过,在他的治下,我们可以看到一点:至少科学家们和员工们虽然胡闹,但是至少是在认真进行研究的。回头,他被特务部门的阿志伯掀下台,阿志伯成为第三代负责人,意味着特务型的负责人上台了。这个家伙首先是从纪律性下手,把年轻的科学家修理了一顿(把他们都剃光头),威逼利诱一些加入特务组织,对研究所的服务人员以及其他管理人员也下手进行整顿。很明显他以铁腕手段来建立自己的帝国。但是很明显,虽然两类科学家,做着两类研究(比前面的研究更加清晰,前面特里福诺夫治下,什么都研究,包括各种宗教神棍对死者所做的仪式;什么都不干预,比如老鼠的研究到底在研究什么没有人知道):一是军事用途上的超人,二是制度的发展。很明显研究方法方式以及结论都很模糊,甚至表述上都很空洞,但是我们可以清楚一点,他们都在迎合阿志伯。而到底阿志伯的管理模式,是否带来成果?很明显,没有。因为阿志伯引入的几个年轻人,他们是实验对象,也是特工人员,更是杀手。他们作为实验对象,好像是科学家们手下的小白鼠;但他们又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甚至生性凶残野蛮的家伙,他们破坏性的行为(包括欺负女员工,用屁股和大便绘画,当场杀死一只生猪),可以说是导演的“行为艺术”,但很明显让科学家们敢怒不敢言。而最后,阿志伯居然让他们把所有的科学家和员工全部杀死。为什么要杀死?很明显,阿志伯治下什么研究成果都没有出来!既然没有成果,那还留着这样的科学院干什么?所以三代负责人,也就展现了科学院的“退化”!
好了,假如把絮絮叨叨的故事,剪接成1个多小时的故事情节,把上面的主干情节和思想表达清楚了,我们会如何看待这样一部电影?我们会说:有点意思,但也没啥。毕竟我们都知道,苏联的科学是没落了,可能也的确如影片所展示的那样,与管理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变化有关系。
但是电影为什么需要六个小时?很明显,电影多了很多“啰嗦”“混乱”“露骨”的表演。这些表演,如果说要哗众取宠如网红无异,倒也可以理解;但是毕竟电影是强调了“实验性”“无剧本”,所以更多的是为了噱头而噱头。我的理解是这些都是为了让大家把乏味的汤药喝下去的一块黑糖。但黑糖是否好味道,药是否有效,则另说。
结合《娜塔莎》,我认为电影说不上真正的“没有剧本”。顶多是王家卫那种形式的导演。因为,影片中最少有阿志伯这样一个核心人物,导演肯定对他委以重任。不然我们假设一下自己加入这样的表演,尤其是知道四处有镜头在监控自己,要么是普通人在表演自己的剧本,要么特别无厘头,絮絮叨叨不知所谓;要么特别卖弄,比如一些床上表演。如果真的是以“电影实验”为目标,那么比如会导致一种“合法暴力”的存在,把电影演绎成为“斯坦福监狱实验”。一切肯定是混乱不堪的。所以即便导演放纵这样的表演和记录,得到的始终是虚假而又空洞的表演。我们可以推测,即便是找到一群真正的科学家,因为他们不同的研究领域,看起来可以脑力激荡,但其实没有统一的目标,也没有合适的实验设备和方法,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真正地研究出点什么,即便导演塞给他们一个苏联的目标:制造超级战士和研究完美的制度。不管是什么样的噱头,不说你给六个小时,你给一个小时,让观众看这些散乱没有意义的片段,观众肯定叫骂,专家肯定扔砖。所以,狡猾的导演还是设计了一个故事情节,一个有关于权力,有关于管理,关于科学,更关于政治的电影。从正面的角度解释,导演是出于爱祖国,反思历史,那么也是解释得通的。因为电影讲述的就是斯大林时期,而斯大林时期对于苏联科学家而言的确是一场噩梦。
但是抛开对于历史的审视,其实电影还是哗众取宠,故作深沉比较多。2020-04-30
电光伴随呼麦般的宗教吟诵,苏联的信仰混杂着东方宗教,无神的“宗教”相信:只有摧毁才能获得进步,只有经过涅槃才能获得重生。
1
像一杯鸡尾酒不断勾兑,接着像狂欢节中的动物将它们胡乱搅拌混合。有关宗教与科学的讨论、DAU参加的晚宴及对年轻学者的接见、年轻共青团成员参与的课程、气氛暧昧散发轻佻的晚会、人与猴子的镜像实验,影片按时间顺序平等地展现着科学家(及预备成员)在工作及其之余的状态。剪辑使得事件与观众并行发生,在影片中很难区分是事件带来了剪辑还是剪辑带出了事件。
在第一段收尾有关人模拟猴子行为的实验中,有学者提出仅仅把人类看作一种动物并且把成为动物作为目标是不准确的,因为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直觉,抓住这些重要的直觉才是更为重要的事,这个实验是在这个封闭的苏联社区中人如何成为人的前奏。
2
事件变得更加呼之欲出,餐厅后厨酒后更加乱做一团,有关超个人心理学的实验中实验对象的呓语和躁动就像投射了机构内部的暗流涌动与强秩序下的混乱。
人的动物性在摄影和剪辑下逐渐暴露,秘书为高层管理Trifonov制作了冰激凌,在一段粘腻的谈话后被侵犯。
3
语言的纠正和约束是否能引导或左右身体的能动性?超个人心理学的实验中实验对象被要求结合社会性与动物性从而解放天性,而天性是否只与迸发的荷尔蒙与性有关,为什么实验对象都是青年,中年或老年的天性如何解放,解放后又会是什么结果?语言和动作如何匹配和相互工作——掩饰、互补、抵消?被调查的侵犯秘书的Trifonov的搪塞、Nikita和Zoya的欲言又止似乎都暴露着语言的局限性。
Denis与Nikita和Zoya在茶桌上有关实验老鼠的描述——“我尝试抚摸它们并把它们从一个笼子换到另一个笼子,它们一开始到处嗅嗅,后来就跑向对方,然后又疏远了,最后成为了朋友”以及Nikita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是实验老鼠”更像双关了实验室中被管控居住的工作人员以及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演员们。
“罪业已造,伴着满腔热情”,DAU已至暮年,机构运转逐渐脱离正轨。“年少造孽,老年忏悔,这甚至都不是同一个人。”
4
强压下的回光返照。Trifonov离职,Azhippo上任。
电影进行到几乎与《Natasha》同一时间,对于青年学者的“审讯”开始了。这次的“审讯”比《Natasha》中的手段温柔很多,但都是对自由的剥夺和性格的磨平。
与心理和神经学家Jim的对话带出了前克格勃军官Azhippo的性格和手段。
5
实验……实验……新的实验对象来了。
6
新秩序与旧习惯的对立。青年学者离开,新的进驻者变成了不苟言笑的体能优异者,他们拘束——他们放纵,Vika带头在后厨的一周的工作日结束后在玩牌时将Palych脱光亲吻。
检讨……检讨……检讨。
7
谈话时,他们不苟言笑,私下里,他们直接而不像青年学者似的腼腆——做爱。为了创造“新人类”,他们被召集谈话,影片第一次借由青年的嘴提到了“退变”,这是青年认为与“进步”相对立的词,这既可以看作是青年面对Azhippo的投诚,也可以看作是影片在后半段对机构趋势的点题。
“所有的情绪都是有趣的”,这句话恰好是从新来的这些看起来一丝不苟的青年嘴中说出的,他们看起来与情绪对立,不像青年学者参与到机构前辈们的狂欢中,他们被赋予了整顿机构的任务。
DAU的身体每况愈下,看似新的时代即将到来。青年带着更大的决心和更多的偏见。
8
新来的心理学家Andrew带给青年新的实验任务,在观察实验对象对指令如何反馈并把纸撕开的过程中他说:“观看这样精细的破坏是美好的”。这句话像是说给对方听,也像是说给观众听,因为此刻,观众不仅会意识到青年怪异缓慢的撕纸方式是一种精准的破坏,也会意识到从影片开始,我们观看到的就是机构从内部的逐渐瓦解与缝补。
暗藏的混乱和表面的平静逐渐撕裂,与青年学者以往表面与私下都放纵自由的形象不同,青年们开始按捺不住自己的欲望,那是可怜和片面的报复。
报复开始了。青年把屁股上涂上颜料作的画挂在教授们家的墙上,影片没有评论,摄像头是中立的——教授们在餐厅播放舞曲,相互亲吻;青年们不断挑衅,没有人在同一标准下没有越界,观众可以评论教授学者的可怜,青年们的无知无理;也可以评论青年们的直率真实,教授学者们的懦弱造作。如果不放在当代的眼光回望过去,这样的评价很容易混淆视听。将眼光进一步拉远来看这个项目,如果在这里智识都是虚构的,我们又会怎么做?
青年与Vika做爱的尾声伴随着画完音的开始,关于爱的看法——人们通常谈论爱是谈论如何利用,就像我们说我爱土豆,爱的是什么,是爱吃土豆,而不是任何其他的方式。
9
DAU的身体状况与前来颂歌的童子军对比明显,他仿佛成了机构里活着的“老大哥”。青年把活猪带到了住家里宰杀,血混合着红色地毯就像更加粘稠的气氛,他们唱着童子军给DAU唱的颂歌,高喊着科学,砍下了猪头,卸下了猪腿。
厨房内青年在分割猪肉,书房内青年Maxim和年老的Blinov谈论着人的生命。
“它们是诚实的恶魔,至少他们告诉我们他们是”“这无关文化,这很简单,我们建造,它们摧毁”,客厅虽然易主,但终究会到了影片开始的混乱,甚至更加原始,更加露骨。
机构即将清算:单纯的暴力。
影片从一开始机构就脱离了DAU的掌控,勉强经营。片中描绘了没有轴心的机构是如何运转——每个人心思各异,即便是肃清内部流毒的Azhippo也在心理学家的剖析下被描述成了为了满足心理需求而纪律严明的自私者。
每组访问者及创作了这部电影,同时也成为了这个项目的实验对象,访问者来去留走,机构却屹立不倒。
话说在前面,这不是正经影评,而是一些我觉得迫在眉睫不得不说的话,希望能有所帮助。当然以后有机会会写正经影评。
最重要的两条:
1. 我非常反感把它当porn或者猎奇想法来看的人,请停止消费创伤。不要以为这是什么随便B级片或者有大量暴力色情戏码来看,请做好心理准备,且不要抱着消费的心态来看。
2. 然后是一个trigger warning!!!我想说如果对性侵、暴力、政治迫害等非常敏感或者有类似经历的朋友请一定谨慎观看。我本人看完后ptsd了很久,尤其是看退变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几乎是强忍着呕吐欲和晕眩坚持下来的,之后整个人回去大病了一场。请千万不要学我,我也在慢慢克服我这种暴露疗法式的观影自虐行为。
如果真的想看非常大胆且百无禁忌的艺术批判,不如去看《圣山》,那才是电影艺术的高峰。当然,我依旧承认列夫朗道的可取之处,我给娜塔莎也打过五星,但我现在反思了,导演没有意识到它这种蹂躏qj和杀人戏码的危险性,而这其中的危险性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观看角度。因为我从《娜塔莎》体会到的确实是被权力qj,并因此能够去反思和记住这种痛。好的艺术是在创造一种记忆,在我感觉到“我的生命像尘土一样”的同时,我也会感觉到一种力量:那就是我要踏碎这让我感觉自己生命如同尘土一样的权力机器。
其次,分享一个让我对导演创作意图产生深深怀疑的映后片段,这也是我迟迟不敢给它打分的原因。当时在《退变》的Q&A有好几位女性观众问起了演这些戏会不会给女演员带来精神创伤,有没有给她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等等。注意,该女演员是台上四位主创中的唯一一位女性且只有她英文不够流畅需要携带翻译(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她开口说出自己真实感受的压力其实是相当大的)。哪怕在她委婉提出自己确实好几年才从中走出来,后来她又添了几句说自己现在蛮好的走出来了云云都还是让我深深的感觉她受到了切实的伤害。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被问到女演员需不需要mental support的时候,确是被一位男性主创回答的“我就在这部电影里,我没觉得需要什么mental supoort”(原话记不清了,大概这个意思)更可笑的是,在场的大部分观众(男性)居然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回答,爆发出揶揄的笑声?!我当时只觉得非常愤怒,还有恍惚,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没有什么呢?一位男性,一位在影片中担任施暴的角色的人,一个毋庸置疑的片场权力高位,有什么资格来替这位女演员决定她的精神创伤呢?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意识到这是部充斥着厌女的电影,因为你要拍强权就必须得拍厌女,它们在权力关系上一定是同构的。可问题是,导演在用电影反思XX政治的时候,可有去反思过在父权社会深受其害的女性吗?有吗,如果有的话,一定要选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吗?
再多说一些吧,相对Natasha,这部其实相对是对电影的回归,有旁白有空镜有配乐,每一幕的结束都让人惊叹悠长。尤其是最后的结局,你知道演员在现实中不会真的死掉,(我还真的去看了最后演员表有多少框。。。)放映结束你就知道这样是电影艺术化的呈现。
很多电影都会说based on a true story,完了之后放一下真实的footage,我们会更加感动,哎呀这个原来是真的,现实比电影更精彩。
到了DAU这里,一切是反过来的。DAU的诡谲之处是它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模糊了界限,用“虚假”的真实来呈现虚假。它是一个个相对虚构的故事,但它的影像里,表演是存在的,真实也是存在的,一种环境下的应激反应记录。所以当那些个场面出现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它只是一部电影。现实不是更精彩,而是更可怕。n
我选择不评分。
六个小时的观影,一个感受:失控。
从光头青年组(不是之前被惩戒的学生)被阿波奇授意挑衅并毁灭研究所人员开始,对失控的担忧越来越强烈。
即使事先知道这是一部电影,演员们也都安好,可是当活猪被割下脑袋,演员恐惧不安的表现,已经模糊了电影和真实的边界。而这种强烈的不安,突破了镜头画面的束缚,将观众也一并卷了进去。
最后研究所的人全部被杀扔上货车的时候,反而回到“这是一部电影”的可控认知,是因为知道是假的?还是因为恶终于告一段落?
怀着对天才物理学家朗道和那段历史的兴趣,本来想看一部不一样的电影,也自认为对盛传的“实验电影”饶有兴致,没成想自己也成了实验的对象:在研究所外从事被研究的工作。
对于权力和民粹的警惕,这里就不再提了。
不要相信恶之花能结出善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