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喜剧片  »  同学麦娜丝

同学麦娜丝  Classmates Minus

589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施名帅郑人硕纳豆刘冠廷陈以文王彩桦潘慧如洪小铃朱芷莹郑宇彤汤志伟蓝苇华林义雄加藤鹰陈俊成黄信尧庄益增安乙荞萧鸿文韩亚熙金美满吴茵茵

类型:剧情喜剧导演:黄信尧 状态:HD 年份:2020 地区:台湾 语言:其它 豆瓣:7.9分热度:29 ℃ 时间:2024-06-11 19:17:49

简介:详情  四个高中同学毕业后常常聚在泡沫红茶店刁牌、唬烂三小,但聚会后他们还是要继续面对生活的艰难:电风(郑人硕饰)是保险业务员,领着微薄薪水省吃俭用买了新房,因为女友怀孕将步入婚姻的人生阶段;从事纸扎屋行业又有阴阳眼的闭结(...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四个高中同学毕业后常常聚在泡沫红茶店刁牌、唬烂三小,但聚会后他们还是要继续面对生活的艰难:电风(郑人硕饰)是保险业务员,领着微薄薪水省吃俭用买了新房,因为女友怀孕将步入婚姻的人生阶段;从事纸扎屋行业又有阴阳眼的闭结(刘冠廷饰),因长期照顾卧病在床的阿嬷错过婚姻,想寻求婚姻介绍所找一个好女人结婚;罐头(纳豆饰)在一次吞药自杀后洗心革面,接下了户政所的工作,因此与他心目中的女神校花麦娜丝重逢;添仔(施名帅饰)是怀才不遇的导演,却在机缘下被政客(陈以文饰)相中开始选举之路
  • 头像
    布列锡

    1、叙事“距离”过短,整体扁平乏味n《大佛普拉斯》是全知叙事,上帝视角,说的是门卫菜埔和他收垃圾的朋友肚财的故事,导演阿尧和这个群体本身有距离,让他在创作上有足够的空间发挥,但这次,故事的主角换成了同学,变成了自知叙事,相当于手里的摄像机突然从长焦(保持距离才能成像)变成了微距(距离消失),如此熟悉的同学,该怎么搬上电影?从成片效果上看,阿尧没有处理好这种熟悉感带来的负担,创作空间变窄,《大佛》里俏皮而富有哲思的插科打诨到《同学》这里直接降落为画外音对白,阿尧不甘于现实主义,但却再也调侃不起来。那种叙事上的轻巧和间离消失了,因此整部电影的质感纯度大打折扣。nn2、角色油腻,失去文学光环n这些中年同学,全是错位人生:电风卖保险却保不住人生基本道路;罐头查户口却成为情感畸零人;闭结卖往生用品却来不及给自己准备来生财物;添仔是导演却沦为受人调度的工具人。中年生活如同麦娜丝,可望不可及。剧作本身是有巧思的,只是中年人的世界实在是太乏味了,再把四个角色的人生变成了片段化,鸡肋至极。如果把麦娜丝作为主要叙事视角也许更有意思,“失足”妇女和她的同学们。nn3、配乐是灾难n不能说《同学麦娜丝》配乐本身有什么问题,这种油腻题材和这么油腻的音乐是绝配,只是到最后分不清到底是电影拖累了配乐还是配乐拖累了电影,这是音乐和电影罕见的双输。也怪《大佛》里林生祥创作的配乐已无法超越。nn4、空间和时间单薄n《大佛》里有车里车外、厂里厂外、阶层上下、官民对照、甚至有神奇的“佛里佛外”,空间维度更丰富,菜埔的世界是黑白的,老板的世界是彩色的,这种富有文本深度的巧思在《同学》里消失不见了,《同学》里的空间是社畜格子间、纸扎屋工作坊、公务办公室、私人按摩发廊,每个空间都毫无影像质感。而时间维度,《大佛》里有门卫菜埔无以打发的时间,因此他靠偷看老板行车记录仪消磨,行车记录仪作为“上流”阶层时间的一种客观记录,让大佛的视听体验多了一个完美层次,观众经由偷窥这种原始欲望产生极强代入感。而《同学》的时间线单薄如流水账,没有留下任何余韵。

  • 头像
    艇仔粥罐头

    1980年生人的金总名下两套房,燕郊那套老人住,百子湾一居室为孩子北京上学占个名额,每月还贷加公司房租支出差不多三万左右,2020年因疫情公司业务发展不好,员工减半,客户也和他本就稀疏毛发一样所剩无几,为减少家庭不必要矛盾,他选择每天步行下班回家,严格控制与媳妇相处时间。

    年中呢,大学同学老汪联系金总,老汪一直在做旅游,往年市场火热,搞搞线下展会能拉不少叔叔阿姨,今年却异常萧条,投奔金总也属无奈。毕竟自个通州房子要还房贷,媳妇也才刚失业。金总一见到同样发量的老同学很快亲切如昨,仗义收了老汪做销售,不过无底薪,老汪犹豫片刻还是勉强接受了。

    老汪这一来就带来了当年金总暗恋的班花陈姐离婚的消息,金总一听就走不动道了,放佛少年那股劲又回来了。话说当年追班花的人不少,金总个子不高,班花到毕业也没记住他。班花很快就从保定到北京了,几人吃了饭,金总就带班花来公司转了转,为此之前还特意重新装修了办公室,哎,男人啊!当下金总掷地有声的给了承诺,表示重金留班花上班!这挺直了腰板把他给高兴的啊,当天回到家讲话都不自觉大声了起来,媳妇也奇了怪了。最终呢,还是没能如愿留住班花,因为同一时间另一个来自天津的男同学开出更高条件,班花连招呼都没打就坐上了京津城际高铁。不知是巧合还是心灰意冷,隔天金总在回家的路上狠狠摔了一跤,之后一周都没来公司。

    眼见公司业务一日不如一日,去年金总就萌发了合租办公的想法,将办公室工位挨个出租,减少房租开销。很快做手机业务的魏总入驻了进来,魏总是搞实体店面的,有大品牌代理权,今年因为特殊原因,实体店铺也空前的难做,跟着企业家老丈人参加了几次大佬团拜会后,在高人指点下准备进军电子烟市场,一时间斗志高昂,几番折腾后发现,品牌该入驻该代理的区域已经被人占的全全的,留的市场份额极小,再一次陷入了创业的迷茫中,先天性鼻炎似乎也更严重了,只是爱开会的毛病并没有减少,只是他不断打着喷嚏,底下员工不断捏紧口罩。

    这是题外话,再说回金总。

    休息期间,金总帮做医美的小姨子解决了一大麻烦。怎么说呢,小姨子当年和妹夫是金总介绍成的,去年离婚了,闹过一阵消停了,不想事情才刚开始,离婚后,妹妹很快结识了一位做金融的年下男,两人火速热恋,火速领证,这搞金融的呢自然脑子好使,忽悠着妹妹婚后燕郊贷了款买了房买了车,这爱情的新鲜劲一过啊,年下男就露出了家暴的迹象,等妹妹反应过来已经鼻青脸肿了,这不又闹着离婚嘛,叫来了金总和创业失败在开网约车的前夫一起,好说歹说才算有点结果,与年下男达成和离。

    这金总虽然技术出身,可嘴确实厉害,一来二去与年下男混成了朋友,七月的一天,年下男说有个企业家会,花重金给金总报了名,金总一听有潜在客户眼睛立马亮了,提前准备好了PPT和名片资料。

    会议现场是个可容纳百人的厅,前台签到处礼仪在特别高大上的弹着古筝,时间一到,大门两旁站的身着汉服小姐姐摇起了课铃,进场关门后灯光就着禅乐暗了下来,一位道士出现在主屏下,接着大厅四周点起了檀香,在一片云里雾里金总听了四个小时道家学说,刚想结束,一位和尚再次登台,又过去四个小时,最后上来一位占卜师,一对一现场算卦,如此折腾了一夜。

    你要猜了,这到底是什么会呢?

    是的,没有悬念,这是卖墓地的会销。

    一阵疲惫后,金总顺道回了趟燕郊的家见了爸妈,一出小区准备扫健康码,咦?怎么变红色了?!问完小区工作人员才得知,自当天开始燕郊受疫情影响,所有人员需在家隔离,无必要不建议返京,心想,得嘞,这次还回不去了!正巧媳妇发语音来了,让金总记得联系上次来家的英语外教,金总气到忍不住回了个电话,还没开始骂,媳妇先将一军,说,等会,先等会,我正在抢薇娅直播间面膜呢,挂了挂了。

    此时,门卫递给金总一根烟,不抽烟的金总绝望的抬头看了看,天,突然就下起雪来。

    以上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头像
    不散
    作者: 曾英俊

    时隔三年,导演黄信尧把他的新片《同学麦娜丝》带到了观众面前。

    前作《大佛普拉斯》的惊艳亮相让人记住了台式黑色幽默,第54届金马奖上10提5中的高光时刻仿佛才过去不久,这一次《同学麦娜丝》的故事不只辛辣也更加现实。

    在第57届金马影展上,这部新片以9项提名领跑,最终拿下了最佳男配及最佳音效奖。在上线Netflix之后,等待了许久的观众终于可以尝鲜。

    丢掉那些由前作所带来的额外期待,你会发现这部关于台湾中青年寻找人生出路的故事片,在抽丝剥茧地展现镜头之外的真实感。

    电影的灵感来自于导演黄信尧2005年的纪录片《唬烂三小》,一则关于台客兄弟人生如何成长的故事。搬到长片电影中,扩写成为了4个高中同学人生艰难的现实际遇。

    从「普拉斯」到「麦娜丝」,不只是音译上「plus」与「minus」的区别,也是从黑白到彩色的温度,从加法到减法的叙事差异,从残酷底层物语过渡到残酷中年物语的阶级变化。总之,除去黑色幽默还有更丰富的众生百态。

    如若列举相同之处,那就是「导演旁白」依旧贯穿影片,从头至尾时不时跳出,甚至与剧中人物对话,开创了一种新式的表现方式。

    另外是黄信尧始终关注的多重人物命运,在不起眼的社会小人物身上探究真相,关于世界的真相、人生的真相以及生活本质的真相。

    尽管直到落幕都没有给出答案,但不同的回答早已显现在故事之中。

    四位主角,四段不同的人生际遇,四个个体命运分隔而又交织,在影片中随着故事走向去摸清每个人物背后的唏嘘惆怅——中年男人是怎样囿于困境之中,又怎样四处寻找出路。

    电影试图去解释那种挣扎感,又将这种感觉传递给了看故事的人。

    户口普查员罐头在失败的人生中横行许久。他试过不同的方法改变现实,甚至想要结束人生。

    来到户政所工作后,罐头继续着无意义的过活。转折点是他在户口普查中遇见了昔日同学麦娜丝。这给他的生活点亮了一丝微光,因为麦娜丝曾是他一直暗恋的对象。

    如今女神的职业不算光彩。罐头在麦娜丝快要投入怀抱时选择了戛然而止,一如叩响现实的旁白所说:

    「失去了距离,便也失去了幻想的美妙。」

    保险业务员电风活得最憋屈。

    普通的工作给了他稍显安稳的生活,但他仍因负担不了房贷而居无定所。办公室政治也让他无缘课长职务,无望的前路累积了太多幽怨在心头。

    所以在总经理梅益源办公室里,他把积压已久的窝囊气一股脑倾倒。这位所谓的经理同学在规则之内把电风压得死死的,在共体时艰的时候自己偷偷享乐,踢开别人就像踢皮球一般随意。失败的个体始终是孤独无依。

    经营着殡葬纸糊店的闭结是一个结巴。他不仅要靠小本生意活着,还要照顾年迈体弱的奶奶。

    躺在病榻上的奶奶需要一桩喜事来冲喜,于是闭结走上了相亲之路。幸运之神眷顾了他,他遇到了王小姐

    懂自己的人,是不需要开口就可以明白你心思的另一半。结巴的闭结每次只要说几个字王小姐就能立刻明白心意,这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明天和意外哪个来得更快?这是闭结无法预料的。加油站的悲剧或许早就注定,原来小人物的寻常之路都可能只是奢望。

    从不入流的导演到竞选立法委员,添仔看似抓到了机遇,但一样在被机遇玩弄。

    虽然怀才不遇,但至少他心中有电影梦。老婆一直相信他会成为下一个李安,可近在咫尺的参政机会他无法不抓紧。

    虽是资本集团捧出来的参政工具,但添仔至少比以往更有话语权。迷失自己是一条必经之路,政治诉求已经渐渐成为了添仔的人生追求。

    吴铭添是添仔的本名,这个充满戏谑味道的名字反倒成了宣传标语——「明天会更好」。这句话是否呼应了添仔的姓名早已不再重要,电影梦已成他的昨天,而明天是未知数,也是陌生一片。

    四人的命运以相似的方式开场,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走向落幕。

    落寞的仍然落寞不堪,风光的也就风光一时。唏嘘人生早就被写在了剧本里,原本应该搭上台湾经济末班车的那些失意中年,就这样掉了队,再也跟不上时代步伐了。

    既然掉队了为何不加快跟上?有时候尽管步伐匆忙,却也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去路。工作毫无前途、感情虚无缥缈、住所居无定处、钱包空空如也,人生愈加凄惨。

    黄信尧用四段不同的故事写出了台湾当下中青年群体的焦虑——除了抱团取暖,还能如何挣扎?

    《同学麦娜丝》是形式上的减法,也是写意上的减法。

    一场喜宴和一场丧礼把颓丧的现实氛围一点点表露,叙事上在穿插交织中排列规整。四个角色之间的差异其实大体上具有统一性,都是某个群体的现实哀歌。

    同样是喜剧的外壳,从黑色喜剧到现实喜剧,从拼命自嘲到戏谑自省,「落土八分命」是底层阶级注定了的悲剧,「人生好难呀」是中年群体的内心呼喊。

    每个人都有需要面对的生活苦水,镜头对准的是已过四十岁年纪的中青年,而在镜头之外的,更是数不清的群体迷茫。

    「明天会更好」不过是政客空泛的宣传口号,而有「更好」,就会有「更差」。那些拥有同样年纪、同样一事无成、同样落寞人生的你我他,在无法跨越的阶级鸿沟中,继续玩命生活,继续屈服现状。

    与其说黄信尧是故事的创作者,不如说他是现实的说书人。

    如同纪录片《唬烂三小》里的故事,跨越六七年的时间长度,记录了同学的庸庸碌碌与雄心壮志。电影里的桥段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这不再是一出黑色幽默的戏码,而是藏在喜剧背后的悲情,那些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都是大部分人所经历的来时路。

    《大佛普拉斯》结尾的意味深长,在《同学麦娜丝》里变得直白。跳出摄影机的导演参与了剧中人的打斗,情绪拉扯之下,这看似荒诞的一幕一点儿也不突兀。

    打破了第四面墙之后,设计的巧妙不再服务于合理的剧情。镜头之内的导演代表着看故事的观众,当愤怒难以忍受,那就肆意发泄。

    我们的人生一直在寻求答案:罐头在寻求到来的爱情,电风在寻求美好的未来,闭结在寻求安稳的生活,添仔在寻求变化的人生。花了很多时间去做人生的加法,到头来却发觉人生并没有答案,又或者说,答案本就混沌不清。

    不要在《同学麦娜丝》中去寻找人生哲理,因为哲理不在电影中,而在你的生活里。

  • 头像
    子戈

    我很喜欢《大佛普拉斯》,对黄信尧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同学麦娜丝》充满了期待,可看过之后却略感失望。

    《同学麦娜丝》依然延续前作风格,以荒诞又温情的笔触揭露社会现实,可在承袭之中,它又丢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本文想和你聊聊,从《大佛+》到《同学-》这一加一减中,究竟什么被留下了,什么又失去了。

    01

    在当下的华语导演中,黄信尧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

    他善于用荒诞喜剧的方式来揭露社会现实,那现实往往极其残忍,但黄信尧又有办法不让影片跌入彻底的绝望,其诀窍在于,运用适时出现的旁白、配乐和无数幽默桥段,来部分消解绝望感。

    于是他的影片总能达成一种微妙的均衡:一面是血粼粼的现实,压得人透不过气;另一面又有微薄的暖意,如凉夜里的一缕暖风,如绝境中的一道注视目光,给予渺小的人们最后的慰藉。

    仿佛在你耳边碎碎念着:世事无常,人各有命,但这就是生活啊。

    《大佛普拉斯》就是如此。

    它的故事极其绝望,讲述了一个上层人有恃无恐,底层人任其宰割的残忍故事。

    但看过影片后,你并不会灰心。因为在一些细微的片段里,你还是能感受到一种有如造物主般怜悯世人的关怀。

    比如那个经典片段,镜头静静注视着肚财吃着“面会菜”,小店的阿姨坐在他旁边,像母亲一样看着他。此时旁白响起:“现在的这一餐,是肚财今天的最后一餐,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餐。”

    那个镜头足足停留了将近两分钟,伴着林生祥《面会菜》的配乐,镜头慢慢横摇,扫过一片安详的麦田,停在了道旁的水渠,肚财的尸体正躺在那里。

    这就叫举重若轻,他把一场死亡拍得如此庄重又诙谐,他以一种极富仪式感的处理,给了这个无人在意的小人物临终的关怀,于是那残忍便稍稍融化了一点,换作一声悲天悯人的叹息。

    到《同学麦娜丝》中,这种风格得以延续。

    表面看,这是个略显温吞的故事,讲了四个从高中就混在一起的同学,在人到中年后,各自面临人生的遭遇。很像一部有关中年危机的小品电影。

    但当我们复盘整部影片,特别是细看每个人物的命运,就会发现,它的内核仍是极其绝望的。它实际讲述的是欲望的不可战胜,以及人的注定失败。

    影片中的四位主人公,其实都是某种欲望的化身。且根据“欲望”程度的高低,我们可以画出一张关于欲望的阶层图。

    其中位于顶端的是添仔,他代表的是“权力欲”。

    添仔起初想做导演,屡屡碰壁,后在政客引诱下,走上了竞选委员的仕途。

    其实从头到尾,他都没真的爱过导演这个职业,他所迷恋的,无非是导演的名号和权位而已。正如他在梦中一次次喊着“Action”、“演员过去一点”,全都是命令的话语;正如在片场,他根本搞不懂什么叫“日光夜景”,他只关心别人有没有称呼他为导演。

    所以他会走上仕途,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是一条更能满足他权力欲望的路。

    位于次一等的是罐头,他代表的是“物/肉欲”。

    他四处欠钱,还不上债,一度想自杀了事,但在自杀前,还不忘叫小姐来一发。

    后来,他遇到学生时代的女神,陷入了无尽的性幻想中。

    再往下是电风,他和多数普通人一样,追求“安稳”的生活。

    他做保险业务,刚刚买了房,即将结婚,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

    位于“欲望阶层图”最底部的是闭结,他说话结巴,经营一家纸糊店(丧葬用品),他的欲望很简单,他只想活得像个“正常人”。

    这四个男人背负着不同程度的欲望,在现实中挣扎。

    而最终的结局,极其残忍。

    我们看到,位于最底端的闭结,在即将开始一段正常生活时,意外惨死街头。

    罐头和电风,前者拒绝了女神的投怀送抱,以放下肉欲维护了精神偶像的纯洁;后者面对上司的刁难,决然地辞掉工作,也因此失去安稳的生活。这两个拒绝向欲望臣服的男人,仍要面对更为艰辛的未来。

    而活得最风光的是添仔。

    这个拥有最高欲望,同时顺从了欲望的男人,把自己的照片贴满了城市的街道。

    他带领自己的竞选团队,闯入朋友的婚礼和葬礼,让一切私人生活的场合,都沦为自己的宣传阵地;更讽刺的是,当初做导演给市长拍宣传片时,他要忍受对方的无理要求:“把我的头拍得更大一点,这样更有说服力”;而当他摇身一变成为政客后,他也开始对人指指点点:“把我的手指P得更长一些,指向未来!”

    那根不断伸长乃至于超出合理范围的手指,就象征着欲望的扭曲膨胀。

    渴望正常的人,死了;拒绝欲望的人,活了;顺从欲望的人,成了。

    这群原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同学,因欲望程度不同,而奔赴天差地别的命运。

    导演用这个故事,实际向我们揭露了现实世界的运转规则,即:这是个和“欲望”深深捆绑的世界,在奔向所谓“成功”的路上,似乎只有“堕落”这一个选项。

    这是何等令人绝望的答案。

    但与此同时,导演黄信尧依旧如前作一样,在一片绝望里,加入了一些令人会心的片段。

    比如闭结在去世前,给自己做了纸扎屋,住了进去。那分明是一场预支的告别仪式。

    还有,闭结有通灵能力,面对亡魂时,他说话从不结巴。而当他跑到街上,为添仔的竞选摇旗呐喊时,他也没有结巴。这分明在说,那“助威声”不过是“鬼话连篇”。

    更有趣的是影片结尾,导演黄信尧冲进画面,对在闭结灵堂搞竞选宣传的添仔拳打脚踢。这个创作者也终于无法忍受自己创作出的角色,于是只能对这个“欲望的傀儡”,献上自己的拳脚。

    所谓荒诞,就是用幽默的手法掩藏悲情,从而让绝望有了一点消解的可能。

    可以说,黄信尧一如既往地做到了这点。

    02

    《同学麦娜丝》延续了《大佛普拉斯》的风格,可惜的是,在继承的同时,它也丢失了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整个剧作的严谨性和锋利度

    究其原因,在于剧作逻辑的改变。

    《大佛普拉斯》采用的是“演绎法”的逻辑,环环相扣,情节缜密。

    它以“阶层差异”为一切的肇始,展开整个故事。

    正因为阶层差异巨大,导致底层人对上流社会的想象无能,促使两个小人物以偷看行车记录仪的方式一窥声色犬马的生活,又因这一“偷窥”行为,冒犯了上层阶级的利益,从而给小人物招致了杀身之祸。而结局是,上层人逍遥法外,底层人无声湮灭,像是什么都没发生,却又再次印证了“阶层差异”的根深蒂固。

    这整套逻辑,既严密,又锋利。它就像一把刀,直插进台湾社会的一角,剖开一个横截面,给我们看整个社会的层次与肌理。

    而《同学麦娜丝》不同,它采用的是“归纳法”的逻辑。

    它围绕“欲望”这一主题,拆分为四条支线,勾连起整部电影。可这样一来也造成了两大问题。

    第一,就是拼凑感严重

    为了完整地归纳主题,导演处心积虑,将人物做差异化,使其各自代表一种典型形象。比如情感上,四位主角刚好处于单恋、热恋、新婚、外遇的不同状态;职业上,他们从事着导演、政客、公务员、小老板、公司职员等工作,横跨政商艺三界;且每个人的经历都与“房子”这一符号相关,电风刚刚买了新房,罐头就职于户政事务所,添仔的办公室设在楼盘的展售中心,而闭结给自己糊了一套纸房……而“房子”作为一种现实生活的隐喻,又在反衬主角们的处境。

    如此种种过于明显的设计,使得影片脱离了自然表达,成了主题先行的拼盘

    其二,情节过于潦草

    为了兼顾四条线,导演将时间等分,也使得每条线的编排都过于仓促,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情节的处理上,缺乏必要铺垫。

    比如罐头为何在最后关头拒绝了女神的邀请?有房贷在身的电风真能潇洒地辞掉工作吗?面对老友的死,添仔真能心安理得地把葬礼现场变成自己的宣传阵地吗?

    我并不否认他们可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但问题是,影片要提供心理转变的契机,不能只给起点和落点,忽略中间过程。

    更不用提闭结的死,完全出于一场意外。我知道,《同学麦娜丝》的灵感来自于黄信尧早年的一部纪录片《唬烂三小》,这部纪录片中,确实有一位同学因意外而死。可那是纪录片,它的震撼力就来自于真实的意外,而剧情片不同,剧情片的震撼力来自于偶然中的必然,就像《大佛普拉斯》,目击杀人是偶然,肚财的死也被伪装成偶然,但这背后却有一种无法撼动的必然,那就是上层人一旦有需要就可以轻易捏死一个底层人,如捏死一只蚂蚁。把这种必然拍出来,才能给人震撼。

    而《同学麦娜丝》太急于达成每条线的功能,并期待以一套组合拳来打动观众,最终给人的感觉却是:松散,牵强

    其实我们细看这四条线,电风和罐头的线,说实话,有点俗套。倒是添仔和闭结的线,是很有趣的。

    如果换种方式来拍,比如就以添仔为主角,拍他如何从一个有导演梦的人,阴错阳差走上仕途,权力欲一天天膨胀,又最终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任人摆布的棋子。把这个人物从黑化到幻灭的全过程拍出来,不仅能表达“欲望与毁灭”的主题,还能呈现两个阶层的不同生活,以及一个小人物试图摆脱自身命运的无力感。

    或者以闭结为主角,拍他和添仔作为同学,因为走上不同的道路,渐行渐远。而在一次与亡灵的对话中,他知晓了添仔的秘密。由此延展开两个阶层,同样可以走得更深更远。

    总之,找一个锋利的切口,呈现一个层次丰富的切面,要远比拍一个同义反复的四段拼盘式电影,要更有力度。

    03

    在《同学麦娜丝》的开始,导演黄信尧以调侃的语气描述了这部电影在技术上所做的升级:画幅变宽、黑白变彩色、声音变性感……

    然而,技术上的升级,却并未带来表达上的升级。

    就像《地球最后的夜晚》之于《路边野餐》,诚然,画面精致了,各项技术指标也提升了,可影片最终的质感,却在一种匠气的包装下,失去了原先浑然天成的味道。

    看过《同学麦娜丝》,你会非常明白它要说什么,因为四条线是如此浅显而直白;但看过《大佛普拉斯》,你却可以回味很久,直到多年后,还觉得意犹未尽。

    正如李沧东所说:电影并不结束在灯亮起的那一刻,而是结束在观众生活中的某个瞬间。

    好的电影都该这样。

    它不是即看即抛的快消品,而是可以带在心上,回到生活里的。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子戈说电影

    只写不一样的深度影评。

  • 头像
    Aloysha

    四个同学,人到中年,高低不齐,各有苦衷。说实话,这样的题材真的替黄信尧捏一把汗。同题材电影不能再多,且鲜有杰作。而开始观看之后,我的偏见一而再地浮现脑海,甚至有了烂仔帮喜剧的既视感。当然不能因为《大佛普拉斯》无限拔高评价标准,但正因为他是《大佛普拉斯》的导演,我们才会如此期待。

    直到闭结的葬礼,也就是电影尾声。我才明白,我之前的一切判断和偏见,都是扯淡。


    电风

    电风,无数的你我。四十左右的年纪,没见过大风大浪,但也算平淡幸福。漫画店遇到现在的妻子,倒是很台式浪漫。最大的问题,做了很多,赚得太少。应付不来办公室政治,潇洒离开,肆意一跃,但饭还是要吃,家还是要养,片刻的洒脱之后还是会找一个格子间兢兢业业地过活。这种窝囊,是同学搞坏了婚礼也只能佯装大度,“朋友嘛,没差啦,安啦!”

    添仔

    添仔,虚伪的文青。李安导演的故事相信深刻影响了很多影迷,只是大多数只知道把软饭吃好,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多少。拍广告不忘机位景别,只是不知道光圈大小,还有自己的做作。阴差阳错被选从政,看上去是四人中最聪明的一个,他当然看破了高委员的司马昭之心。那段同委员厕所里正面对抗宣誓主权的戏差点骗过了我,但后面的偷腥狡辩让我明白:他在乎的,只有自己的虚荣心。

    罐头

    罐头,痴情的胖子。情场流年不利,偶遇昔日校花,才发现对方早已入风尘。意淫纯爱一起来,只是女神坠落,仙女下凡,幻想破灭难表白。

    世界有多大,像这样的同学就有多少。导演处理这三个人的故事线可见苦心,尤其是笑料的设计。比如添仔的“内裤风波”,老婆抱怨添仔忙于竞选疲于应付夫妻生活是真,但以此障眼质询添仔是否偷腥也是真;或者是罐头奇遇加藤鹰、电风对谈黄信尧,次元壁大开大合,几次差点捧腹。

    但实话说,即使笑料再多,节奏再好,我也很难对他们三位老同学产生共情。不说多少电影拍过如此的中年危机,生活中这样的人甚至同学也一定见过。不是说他们的普通没有被讲述的权利,而是在我看来,他们的危机与刘冠廷演的闭结比起来,太自说自话,太矫揉造作。说白了,他们都是有退路的人......


    闭结

    闭结,被忽视的人。从小结巴,祖孙同住,扎纸为生。照顾奶奶加上结巴,一直没有结婚,直到遇见一位单亲妈妈。看到奶奶病重多日后下床熬红豆,意外地治好了结巴,意外地惨死加油站……

    闭结的死,是导演黄信尧对作为观众的我的一次嘲讽。我,跟片中他的那三个死党,一样的冷漠,一样地漠视,直到他死,我才渐渐回想起那个不起眼但细想不禁落泪的闭结。

    我们就从四个人同框的戏开始讲起吧。每次奶茶店打牌,四人中的主角频频交换,但闭结,永远都是配角—因为他说话慢,因为他说的话简单,简单到三人等不及便替他说,所以大多数时间,他只能坐在旁边,安静地听。或者,他的话语权总是掌握在其他三人手里,但这不是不由分说的剥夺,是挚友的心照不宣。归根结底,是不耐烦的。而唯一一场闭结作为主角的四人同框的戏,便是他乔迁新居,四人一起祝贺。一个扎纸匠的温柔,仿佛是菜埔进到逝去的肚材的太空舱,四个人进到闭结的纸质小屋。简陋,但不简单,惦记着添仔的剧本,惦记着罐头的女神,也惦记着为心头那个知情达意的女人留一扇窗,看一眼不可企及的富士山。这座纸扎小屋其实也暗示着闭结的大限将至,浪漫而残酷,浪漫的地方不止以上,残酷的地方在于闭结的“去世”才让他第一次成为四个人会面的焦点,会面的主角……

    纸扎小屋象征着闭结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也象征着他离死亡越来越近。

    四个人里,属闭结最穷,属闭结最苦,但看完全片,闭结是四人中唯一没有抱怨、没有诉苦的人。高委员对添头在宣传图中不采纳他的“倾听”鬼火不及,那是高委员的自负不假,可用不采纳“倾听”以讽刺添头也不假。闭结最多的时候就是侧耳倾听三位挚友的心声,可他恰恰是最缺少他人倾听的那个。单亲妈妈的出现,即使在观看过程中观感不佳的情况下,我也不禁泪目了。那是尝过生活之苦的人之间的心心相通,她一样同三个死党代闭结讲话,可那不是不耐烦,是怕女儿,怕别人不耐烦,怕别人不理解闭结的内心世界。导演旁白讲到她是一个特别单纯的女人,闭结又何尝不是呢?这两个人的相遇与结合,应该是电影里最有温度的一刻。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害人的人,一个结巴治好第一时间想要给添头分享为添头拉票的人,一个马上生活要向好的人,死在了“社会新闻”的荒诞里,死在了没人发现的明灯下。轻飘飘的一句“认错了仇家”,新闻播报便可收尾,继而转向更为重要更为瞩目的吴铭添先生选举实况上。一条鲜活的、无辜的生命结束在冰冷的白夜……

    哦对,闭结其实是第二次作为四人会面里的主角了,就在他本人真正的葬礼上,当然前一次是预演排练而已啦。我们亲眼目睹了添仔作为一个政客而不是一个朋友的吊唁,那是带有颜色的吊唁,无论蓝绿;那是没有温度的吊唁,只有拉票。闭结在生命的截点,给予了朋友添仔他所能做的最后一点帮助。最后一镜落在了导演黄信尧的那一脚飞踹,可以说这一脚,挽救了这部电影。因为作者的自觉,因为导演的态度,这一脚,显得力道十足;这一脚,揣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你的身边,有没有闭结这样的同学?如果有,少一些自说自话吧!去倾听他,去理解他,不要等到他死后才想起关注他、关心他……同学麦娜丝,这一次,同学真的减了一个。


    旁白依旧是《大佛普拉斯》的延续。黄信尧打趣地说,在钟孟宏钟仔的公司拍片压力很大。私以为,《同学麦娜丝》不弱于《大佛普拉斯》,甚至它正式确立了黄信尧的导演风格,摆脱了钟孟宏的影响。对比钟孟宏的《阳光普照》甚至是同样喜剧类型的《一路顺风》,《同学麦娜丝》少了钟孟宏的语焉不详。《一路顺风》有着跟《同学麦娜丝》一样的优缺点:有超脱于喜剧类型片的生命思考和考究的摄影构图;也有节奏稍显拖沓甚至诡异的毛病。《一路顺风》是典型的钟孟宏作品,那种广告大片式的风光摄影,衔接的永远是不加遮掩的暴力,是他对于死驱力的执著迷恋;而黄信尧总是能够从社会纪实向的纪录片中,提炼出每个人的生活之苦,提炼出不可思议的荒诞,甚至是有夸张露骨、挑衅观众的恶俗趣味。但最后你会发现,导演对于这些社会边缘的畸零人是有态度的,更是有温度的。两者不分高低,但最起码的是,黄信尧之后的作品,可以独当一面了。

    一路顺风 (2016)
    7.7
    2016 / 中国台湾 / 剧情 喜剧 犯罪 冒险 / 钟孟宏 / 许冠文 纳豆

    而如果对比前作,我同许多抱着再看一部《大佛普拉斯》的人一样,也略感失望,但至少,黄信尧的底色没有变。《大佛普拉斯》因为大部分时间视角在贫富两组人物间转换,这两组人物在电影中是两个次元的,是有冲突的、对立的,所以犀利的讽刺与批判特别出彩;《同学麦娜丝》则是在同学四人间来回穿梭,特别容易造成烂仔帮那种中年男抱团取暖喜剧的观感,相对前作,矛盾并没有非常激烈吸睛。好在最后,我没有大失所望。那还是拍出过《大佛普拉斯》的黄信尧。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