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尹宰文权海骁朴素丹山本由贵赵芮
类型:剧情导演:张律 状态:正片 年份:2019 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豆瓣:7.3分热度:4 ℃ 时间:2024-06-11 19:31:42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电影《福冈》讲述了三个各有缺失和对过往的遗憾的人相聚、一起旅行,希望化解心结、弥补缺憾的故事。
海骁和宰文大学时本是极要好的师兄弟,均是戏剧社的骨干成员,但二人却因为喜欢上同一个女生而分道扬镳,再也未曾相见。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首尔经营着一家二手书店的宰文已近中年,大学时候的事情不仅没有淡去,反而越来越频繁造访他的记忆。而神秘少女素丹的闯入,更是改变了他的生活,促使宰文和素丹一起远赴日本福冈寻找海骁。在宰文、海骁和素丹的三人之旅中,往昔被一点点打开,又不知能否真的被化解……
虽然三个主要角色里有两个都是中年大叔,色调也看起来有些阴郁潮湿,这部电影却有着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感。从韩国到日本的街头巷尾、众生百态、喜怒哀乐,有些伤感和愁绪,又有些浪漫、温柔与治愈。
《福冈》的故事充满了神秘气息,模糊了虚实和常理,但这种神秘感却自内像外透着一股清新自然,且甚至自带治愈温暖的柔光效果。它带给我的这种独一无二的神秘感让我感受到,神秘感并非都是厚重的、深颜色的。
一个身份不明的少女突然闯入,一段意料之外的福冈之行便就此开始;乖巧可爱的日本娃娃本非活物,却能在各个角落兜兜转转一圈后又回到了身边;祖父已故去多年,食客却称这两天还看到他的鬼魂与他问好……这些故事若放到其它电影里,配合着这部电影的画面色调,大概早就成了诡异桥段了吧。
然而,在这部电影里,阴冷、发暗、泛黄的色调不再是负面情绪的渲染,而是成了把种种故事和画面笼罩入怀的一种柔和、朦胧、有温度的影子。即使是姑娘听闻食客遇到自己的祖父的鬼魂也成了一件让人只感觉到温柔和亲切的事,仿佛这只是情感的自然生长跨越生死界限,是樱花飘落后在泥土上安心地沉沉睡去时做了一个梦,而不是撞鬼时的惊悚恐惧或者痛失亲人的肝肠寸断。
Why为什么选择《福冈》
《福冈》的导演和编剧都由来自中国朝鲜族的张律导演担任,他的电影作品曾参加过包括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等在内的众多世界知名的电影。
电影的两位男主演尹宰文和权海孝是韩国高知名度的演员,在商业和艺术电影中均有过出色表现。女主演朴素丹也参加过多部入围国际知名电影节的洪尚秀的电影,并是今年从电影界火出圈的奉俊昊的高热度新作《寄生虫》的女主演。此次其实是朴素丹与张律继入围釜山电影节大师单元的电影《咏鹅》之后的第二次合作,与两位知名实力派男演员斗戏,让人期待。
从电影本身来看,《福冈》可以说是很“张律”的一部电影,个人风格强烈。
故去爱人留下的纸灯笼,小酒吧里为爱情而闭口不言十多年的男子,铁塔下接吻的少女一转身铁塔便不见,缄默不语的日本娃娃总在看似随意扫过的镜头里默默出现,在堆满书籍的书架间哼唱歌曲,隔着一道薄门听到少女酣梦时的轻轻鼾声,街边咕嘟咕嘟的水泡无人问津……
如张律的很多其它作品里的世界一样,在《福冈》的世界里不存在不合常理的事,虚与实的边界也变得先是暧昧而后融化。常理让步于情感的流转变化,情感在这些微明微暗的虚实之间无声地传达。
《福冈》的拍摄手法也很风格化。电影大量运用了被戏称为“鬼魂视角”的角度来拍摄,镜头仿佛轻飘飘地、没有什么强烈主观目的性的鬼魂一样注视着世界,看似随意地走走停停,时而跟着人物、聚焦在人物上,时而突然停下脚步,随意地飘向某个遗落的娃娃、某处被遗忘的水潭,时而又远远地透过杂乱书籍间的缝隙或半掩的门窗来窥探主人公的生活……
在这样的镜头带领下,有些事情电影中的人物都知道但观众却无法看到,有时则会相反,对主人公来说的视线或认知盲点对观众来说却是能耳闻目睹、一览无余的事,增添了许多新的趣味和戏剧性。
同时,这个“鬼魂”视角并不诡异或让人有悬疑感,反而有着亲近温暖之感。人物进入梦乡,镜头默默地“飘”在窗外注视着尚在沉睡的街道。灯光模糊,天色朦胧,行人经过。窗内,睡梦中的人影安然宁静……这样的注视,定是来自于一个十分温柔的游魂啊。
除了剧情和叙事风格,电影《福冈》的探讨的话题主题也很“张律”。作为一位来自中国朝鲜族、赴韩国执教、并多次赴日本参加活动的电影人,张律的作品常常充满了这样的对社会及文化身份认同、国籍、跨文化交流等话题的思考与讨论,且其电影团队也常常充满了“跨文化”精神。
电影《福冈》便是张律的这一特点的充分体现。《福冈》由中国人编剧导演,启用了韩国一线演员,用韩语写剧本,在日本拍摄,电影中还出现了“一个神秘的中国女人因为一个梦来到日本旅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语言不通却可无障碍互相理解、自由沟通”、“人和动物互相听懂”、“三个韩国人在日本一起找寻自我”等等大量跟“沟通”、“跨文化”相关的剧情。
电影对“交流”这一话题的讨论并不局限于“跨文化”这一概念,而是投射了更广阔层面的“交流”。一个人和动物、和陌生人、和所说语言不同的人能自由沟通,可两个男主人公身为少年时代便互相熟识的、说着同样语言的老朋友,却互相心生隔阂几十年未能真正交心,别别扭扭地难以互相传达真实想法,女主人公也曾提到过自己和父亲缺乏沟通,好像总是“没什么可说的”,从小长大的家庭“死寂”得仿佛成了没有回音的空谷。这些和“沟通”相关的讨论,贯穿电影始终。
这样的讨论会指向什么样的结论?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问出口的问题还是否会得到回答?这样的问题虽然会在观影中生出,但并不会因为要解答的压力而被迫局限于朝某一个固定方向发展。张律的电影从不是议论文,不会把观众强拉向某一个答案,也不会把需要解谜的重负压在观众的身上。
如何形容这种问而不求解却能有所获的体验呢?大概可以用《福冈》中的一个剧情来形容吧:
少女手拉着手穿过大街小巷,轻快地跑着寻找铁塔,在铁塔下少女们闭着眼睛亲吻,然后欢笑着跑开,铁塔不见了。
策 展 人 寄 语
三角关系在影史上经常被各路导演拿来做文章。尽管是一如既往的极低成本,张律导演却通过对过去与现在鬼魅般的凝视,在异国的情境下,将这组本就奇特的三角关系拍成了一出似真似幻的存在主义喜剧。影片中更有许多精心设计的细节,值得细细回味。
首先要强调,这个“幽灵视角”不是用来分析惊悚恐怖类型片的,而是影评人从几位亚洲作者导演作品中提炼出来的视听语言风格。尽管这只是一个自创的概念,却很有效地让观众对阿彼察邦、河濑直美、黑泽清等人的作品有更感性的理解。现在又多了一位亚洲导演加入这个行列,那就是张律。
通常以“幽灵视角”讲故事的作品,叙事者很可能是片中人物死去的亲朋好友,如《殡之森》里女人的小孩、《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里布米叔叔的亡妻和儿子;或者角色本身就是死者,如《岸边之旅》的男主角,《恋爱综合症》里穿越时空轮回的灵魂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具有浓郁东方神秘主义的氛围给观众带来特殊的视听体验,尤其是西方观众会大开眼界。
《福冈》的叙事视角显然属于前者。从开场第一个在书店的镜头就让人感觉奇怪,像有人躲在书架后面偷看,在书店角落凭空出现的人声也渲染了这种诡异的气氛。导演全程采用手持摄影、轻微摇晃的镜头不断突出这个“幽灵”的视点,令故事笼罩在一种飘逸空灵、诡秘梦幻的氛围之中。观众在这个“幽灵视角”的引导下跟随着三个韩国人在福冈漫游。
影片讲述一对师兄弟在大学时同时爱上一个女学生,之后分道扬镳,足足有28年没再见面。20多年后的一天,一个神秘少女闯入书店,带着男子前往日本福冈寻找他昔日的师兄,之后三人在福冈展开一段奇妙的旅程。虽然有洪常秀的御用男演员权海骁助阵,但细品下来这根本不是那类男女关系纠缠不清的作品。这个三角恋故事只是一个引子,落脚点是身份认同与东亚文化相通的探讨。
导演张律本身就有这种跨国的成长经历,因此他的作品中不乏身份和政治隐喻的探讨。两名多年不见的男主角似乎代表着朝鲜和韩国,福冈是距离韩国最近的日本城市,28年前神秘消失的女学生其名字暗示她是日籍朝鲜人。而神秘的女主角应是象征着新世代的东亚人,他们不再受缚于上一辈人“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而是主动学习和接触彼此各国的语言和文化,甚至与一名陌生的日本女子堕入爱河。由此,这些游走在梦幻与现实之间、打破语言壁垒的超现实情节指向了东亚文化相通的现象,女主角不需要翻译就能跟当地日本人、甚至中国游客沟通,韩国人读《金瓶梅》,中国游客读村上村树的小说。
这种模糊时空的处理令影片在叙事逻辑上不时出现断裂感,却隐约中又透露出导演对东亚四国未来能消除隔阂、自由交流、和平共存的美好愿景。同时,这个“幽灵视角”还营造出轻盈的质感,令影片有点像法国导演路易·马勒的《地铁里的扎齐》,张律镜头下的福冈丝毫不逊色于前者的巴黎风光。
还是那些熟悉的张律元素:梦;三(多)人行(《春梦》亦如此);在陌生又熟悉的城镇里梦游一般地闲逛(《庆州》《春梦》《咏鹅》都是如此),似乎漫无目的,又似乎在执着地寻找什么(《庆州》里是找一幅春画,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去找;《福冈》里是找铁塔,四个懒散至极的人居然组成两个“战队”、争分夺秒地展开了竞赛)。
还是那个熟悉的张律主题:中日韩的身份认同问题,复杂暧昧犹如三人行。《福冈》的故事表面是三角恋爱情故事,实际是走不出来的身份认同困境。两位大叔一次又一次地叹息与咀嚼:28年了,为什么还不能放下当日的顺伊。在韩国也好,在日本也好,独自一人也好,与也许和顺伊相似的女子在一起也好,永远是带着愁怨,在迷宫一样的街道上梦游。因为故国怎能忘却,因为乡愁就是一场醒不过来的梦游。
《福冈》里再次提到诗人尹东柱(《咏鹅》里也很明确提了)。尹东柱,诗人,出生在中国吉林,祖籍是朝鲜,后因参与反日爱国运动被日本警方逮捕,27岁死于福冈的监狱。
本片导演张律,同样生于吉林,是中国朝鲜族人,现已移居韩国。
《福冈》之所以选在福冈,就是因为尹东柱吧。
片中人都有着复杂的边缘身份,几乎很难说清他们到底是中日韩之中的那一国人。两位大叔日夜怀念的恋人顺伊是出生于日本的韩裔,她骤然消失,也许回了日本,也许没有。海饶是移居日本多年的韩国人,他在日本开着酒吧,似乎也随时可以改为在韩国开书店,又似乎再也回不去了。素丹是韩国女子,但她神秘地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她曾在日本的书店里现身,留下了红衣的日本娃娃,唱着日语的歌谣,一遍遍地呼唤着早已离去的母亲。书店老板(白衣女子)当是日本女子,但她又奇怪地很像素丹在空地上见到的中国女人。而那位中国女人之所以来日本,是因为她曾经梦见过和日本的一处平淡无奇的空地。
中日韩文化元素频繁出现在张律的电影里。《福冈》里的日本娃娃,《咏鹅》里的唐诗,《庆州》里的丰子恺字画。
韩国人素丹在读汉字的《金瓶梅》,从中国飞到日本的女子却在读村上春树(看封面好像是《刺杀骑士团长》)。海饶、宰文和素丹都说,自己明明不懂日语和中文,听日语和中文却完全能够理解。那是因为书籍吧。韩国人也看得懂《金瓶梅》,中国人也看得懂《刺杀骑士团长》。因为一切大约只是书店老板(宰文)在书堆里的一个春梦。宰文就是海饶,他们也是素丹,是那个开书店的白衣女子,是读村上春树的中国女人。
中日韩,他们到底归属何处?这是一个太复杂的问题。就石头剪刀布随便选一个不好吗?可做决定的时刻总是灯亮梦醒,永远达不到目的。乡愁是放得远远的白蜡烛:一次又一次努力地吹着,总是吹不灭;不去吹它,又好像早就灭了。乡愁是铁塔,总是跟着他们,可真去找它,又找不到了。乡愁也是《庆州》里的那幅春画,总是找不到,但他始终知道那画儿就在那层薄薄的墙皮之后。
在张律的电影里,我们常常划不清梦与现实的界限到底在哪。人生如寄,谁又不是在大地上梦游的异乡人呢?
其实是为自己的福冈之旅做准备。
按片子的顺序理的。虽然有一些关键咖啡店、酒吧真的只能靠街景在Google Maps里捞,但很有一些spots是根据福冈旅游出的攻略里找到的,让我们谢谢这篇文章:去看一看镜头里的那个场景吧。~豪华的演员阵容!巡游电影『福冈』外景拍摄地~【福冈市内各地】https://yokanavi.com/zh-cn/feature/192491/
1. Naka River,Mizugurumahashi Bridge(水车桥),V形桥区域
2. 大名,天神,背景中是NTT电波塔
3. 野菊居酒屋,Nogiku
4. Umakamon,一条狭窄的街巷
5. Coffee Hanasaka,在他们住的地方附近!
6. 六轩屋公园附近
7. 入江书店!
8. 应该就是入江书店附近吧!
9. miyake乌冬!
10.
11. Kinoshita餐厅
12. Art Space Baku
13. 醉酒河滨
14. Kids Club
15. 俩大叔街角一坐!
16. 路口机位
17. 驹屋 和果子店
18. 电波塔上面?
差不多没了!
一定要去的打卡点:V形桥、野菊居酒屋、Coffee Hanasaka、六轩屋公园、入江书店、miyake乌冬、kinoshita、Art Space Baku、Kids Club、电波塔顶上。
其他随缘!希望在福冈散步的时候能有幸发现更多奇妙机位。
55我太爱这部电影了orz
“大叔,想和我一起去旅游吗?”n 梦开始了....
观看的过程无疑是充满疑惑的,我们在影片中看到许多奇妙的剪辑点,一段对话并没有结束,一件事情并没有被交代清楚,便切到下一个镜头,新的场景中去。呈现一种脱节,与无序感。一个“跳–切”镜头,我们从两个男人的对话场景来到一个户外空间/一个有素丹加入的情景。一些情绪与角色的想法因此被掩藏起来,被这一剪辑点留在了原地——仿佛告诉我们: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会发生/结束。又仿佛“刻意”去让情景留在一个过去时面里,让它永不停止。于是,一个城市的幽灵,一个梦的幽灵被封印在了底片中。在剪–切镜头中,我们看到素丹不断出现的身影,然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三人行的户外镜头。她在不断地把两个男人从历史的忧愁中带出来,同时亦在寻找自己的身份:我是谁?我是人?还是鬼?两个外乡人,一个神秘的女孩,一方揣着记忆不放,一方在找寻自己的存在和游玩之间徘徊,但都被这座城市所“禁锢”。他们于是胡乱地行走,寻觅,试图抓住一些无法察觉的东西。人物在言语与行动中被不断塑造,没有出场,没有结束,一切都被悬浮于福冈的上空中,与过去,未来,当下共存。n 那么,摄影机流动的步伐是否也被封印了呢?电影中,张律导演运用了许多“突兀”的POV,镜头忽然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我们的眼睛/幽冥的视点重合,从场景外部悠悠地飘进来:如开头不久之后的一场戏,那个酒馆里十年没有说话的“哑巴”,忽然开始念情诗,下一个镜头便切到一个场景外游荡的POV,在镜头中我们看到了场景内素丹的身影,但随着镜头继续游走,进入室内,便是两个男人讨论的场景,随后镜头一转,我们看到了拿着白色灯笼的素丹——这一切,就好像我们在行走的路程中,素丹悄悄地捂住我们的眼睛,把我们带到另一个空间里,又悄悄地溜掉了。一番“酒愁离恨不禁添”的意境跃然纸上,却唯独留下我们疑惑的脸。n 我们亦看到摄影机时常独自“闯”入一个空的情景里,画框外却传来声音,角色的主体性在此退却,摄影机与我们的视点重合,去“抚摸”场景中每一件物品。这是一种“空”的吗?不,它们恰好是另一种“满”,是时间,它们在情景中肆意生长,却不被察觉。那些酒馆的酒杯,玩偶店里的玩偶,福冈的街道,承载了时间的绵延,实现了绝对,纯粹的静观。它们打开新的情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如有神韵。我们置身其中,宛若婴孩的感知被唤起,怡然自得。至此,一种禅意跃然纸上: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生老病死,梦幻无常,但只要我们望一眼远处的高塔,亦或者大哭一场,生活便会继续。n 但为什么我们忘不了那个叫素丹的女孩?她总是随心所欲地行走,忽然出现,忽然消失,但没有她的情景是如此单薄,如此落寞。我们无从得知她的具体存在形态,她如这座城市上跳动的晶体,没有记忆,没有方向,却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可以无障碍地沟通,似乎所有人都认识她,但她谁也不记得。她不被记忆所困,她搅乱了时间,空间,她把每个人带到这座城市,却不断打乱他们的生活,再按她的想法重构,但却是无意识的。她如一个存在于过去,当下,未来交接点处的幽灵,执意给这座城市制造一个玫瑰色的梦。在这个梦里,福冈原本的样貌似乎不再重要了,一切都是一个圆,一切都会消失,出现,但绝不会消散,我们可以在其中肆意行走,如被执起的那一盏灯。n
别碰脏钱
闪电战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09℃
电影《福冈》讲述了三个各有缺失和对过往的遗憾的人相聚、一起旅行,希望化解心结、弥补缺憾的故事。
海骁和宰文大学时本是极要好的师兄弟,均是戏剧社的骨干成员,但二人却因为喜欢上同一个女生而分道扬镳,再也未曾相见。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首尔经营着一家二手书店的宰文已近中年,大学时候的事情不仅没有淡去,反而越来越频繁造访他的记忆。而神秘少女素丹的闯入,更是改变了他的生活,促使宰文和素丹一起远赴日本福冈寻找海骁。在宰文、海骁和素丹的三人之旅中,往昔被一点点打开,又不知能否真的被化解……
虽然三个主要角色里有两个都是中年大叔,色调也看起来有些阴郁潮湿,这部电影却有着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感。从韩国到日本的街头巷尾、众生百态、喜怒哀乐,有些伤感和愁绪,又有些浪漫、温柔与治愈。
《福冈》的故事充满了神秘气息,模糊了虚实和常理,但这种神秘感却自内像外透着一股清新自然,且甚至自带治愈温暖的柔光效果。它带给我的这种独一无二的神秘感让我感受到,神秘感并非都是厚重的、深颜色的。
一个身份不明的少女突然闯入,一段意料之外的福冈之行便就此开始;乖巧可爱的日本娃娃本非活物,却能在各个角落兜兜转转一圈后又回到了身边;祖父已故去多年,食客却称这两天还看到他的鬼魂与他问好……这些故事若放到其它电影里,配合着这部电影的画面色调,大概早就成了诡异桥段了吧。
然而,在这部电影里,阴冷、发暗、泛黄的色调不再是负面情绪的渲染,而是成了把种种故事和画面笼罩入怀的一种柔和、朦胧、有温度的影子。即使是姑娘听闻食客遇到自己的祖父的鬼魂也成了一件让人只感觉到温柔和亲切的事,仿佛这只是情感的自然生长跨越生死界限,是樱花飘落后在泥土上安心地沉沉睡去时做了一个梦,而不是撞鬼时的惊悚恐惧或者痛失亲人的肝肠寸断。
Why为什么选择《福冈》
《福冈》的导演和编剧都由来自中国朝鲜族的张律导演担任,他的电影作品曾参加过包括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等在内的众多世界知名的电影。
电影的两位男主演尹宰文和权海孝是韩国高知名度的演员,在商业和艺术电影中均有过出色表现。女主演朴素丹也参加过多部入围国际知名电影节的洪尚秀的电影,并是今年从电影界火出圈的奉俊昊的高热度新作《寄生虫》的女主演。此次其实是朴素丹与张律继入围釜山电影节大师单元的电影《咏鹅》之后的第二次合作,与两位知名实力派男演员斗戏,让人期待。
从电影本身来看,《福冈》可以说是很“张律”的一部电影,个人风格强烈。
故去爱人留下的纸灯笼,小酒吧里为爱情而闭口不言十多年的男子,铁塔下接吻的少女一转身铁塔便不见,缄默不语的日本娃娃总在看似随意扫过的镜头里默默出现,在堆满书籍的书架间哼唱歌曲,隔着一道薄门听到少女酣梦时的轻轻鼾声,街边咕嘟咕嘟的水泡无人问津……
如张律的很多其它作品里的世界一样,在《福冈》的世界里不存在不合常理的事,虚与实的边界也变得先是暧昧而后融化。常理让步于情感的流转变化,情感在这些微明微暗的虚实之间无声地传达。
《福冈》的拍摄手法也很风格化。电影大量运用了被戏称为“鬼魂视角”的角度来拍摄,镜头仿佛轻飘飘地、没有什么强烈主观目的性的鬼魂一样注视着世界,看似随意地走走停停,时而跟着人物、聚焦在人物上,时而突然停下脚步,随意地飘向某个遗落的娃娃、某处被遗忘的水潭,时而又远远地透过杂乱书籍间的缝隙或半掩的门窗来窥探主人公的生活……
在这样的镜头带领下,有些事情电影中的人物都知道但观众却无法看到,有时则会相反,对主人公来说的视线或认知盲点对观众来说却是能耳闻目睹、一览无余的事,增添了许多新的趣味和戏剧性。
同时,这个“鬼魂”视角并不诡异或让人有悬疑感,反而有着亲近温暖之感。人物进入梦乡,镜头默默地“飘”在窗外注视着尚在沉睡的街道。灯光模糊,天色朦胧,行人经过。窗内,睡梦中的人影安然宁静……这样的注视,定是来自于一个十分温柔的游魂啊。
除了剧情和叙事风格,电影《福冈》的探讨的话题主题也很“张律”。作为一位来自中国朝鲜族、赴韩国执教、并多次赴日本参加活动的电影人,张律的作品常常充满了这样的对社会及文化身份认同、国籍、跨文化交流等话题的思考与讨论,且其电影团队也常常充满了“跨文化”精神。
电影《福冈》便是张律的这一特点的充分体现。《福冈》由中国人编剧导演,启用了韩国一线演员,用韩语写剧本,在日本拍摄,电影中还出现了“一个神秘的中国女人因为一个梦来到日本旅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语言不通却可无障碍互相理解、自由沟通”、“人和动物互相听懂”、“三个韩国人在日本一起找寻自我”等等大量跟“沟通”、“跨文化”相关的剧情。
电影对“交流”这一话题的讨论并不局限于“跨文化”这一概念,而是投射了更广阔层面的“交流”。一个人和动物、和陌生人、和所说语言不同的人能自由沟通,可两个男主人公身为少年时代便互相熟识的、说着同样语言的老朋友,却互相心生隔阂几十年未能真正交心,别别扭扭地难以互相传达真实想法,女主人公也曾提到过自己和父亲缺乏沟通,好像总是“没什么可说的”,从小长大的家庭“死寂”得仿佛成了没有回音的空谷。这些和“沟通”相关的讨论,贯穿电影始终。
这样的讨论会指向什么样的结论?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问出口的问题还是否会得到回答?这样的问题虽然会在观影中生出,但并不会因为要解答的压力而被迫局限于朝某一个固定方向发展。张律的电影从不是议论文,不会把观众强拉向某一个答案,也不会把需要解谜的重负压在观众的身上。
如何形容这种问而不求解却能有所获的体验呢?大概可以用《福冈》中的一个剧情来形容吧:
少女手拉着手穿过大街小巷,轻快地跑着寻找铁塔,在铁塔下少女们闭着眼睛亲吻,然后欢笑着跑开,铁塔不见了。
策 展 人 寄 语
三角关系在影史上经常被各路导演拿来做文章。尽管是一如既往的极低成本,张律导演却通过对过去与现在鬼魅般的凝视,在异国的情境下,将这组本就奇特的三角关系拍成了一出似真似幻的存在主义喜剧。影片中更有许多精心设计的细节,值得细细回味。
首先要强调,这个“幽灵视角”不是用来分析惊悚恐怖类型片的,而是影评人从几位亚洲作者导演作品中提炼出来的视听语言风格。尽管这只是一个自创的概念,却很有效地让观众对阿彼察邦、河濑直美、黑泽清等人的作品有更感性的理解。现在又多了一位亚洲导演加入这个行列,那就是张律。
通常以“幽灵视角”讲故事的作品,叙事者很可能是片中人物死去的亲朋好友,如《殡之森》里女人的小孩、《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里布米叔叔的亡妻和儿子;或者角色本身就是死者,如《岸边之旅》的男主角,《恋爱综合症》里穿越时空轮回的灵魂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具有浓郁东方神秘主义的氛围给观众带来特殊的视听体验,尤其是西方观众会大开眼界。
《福冈》的叙事视角显然属于前者。从开场第一个在书店的镜头就让人感觉奇怪,像有人躲在书架后面偷看,在书店角落凭空出现的人声也渲染了这种诡异的气氛。导演全程采用手持摄影、轻微摇晃的镜头不断突出这个“幽灵”的视点,令故事笼罩在一种飘逸空灵、诡秘梦幻的氛围之中。观众在这个“幽灵视角”的引导下跟随着三个韩国人在福冈漫游。
影片讲述一对师兄弟在大学时同时爱上一个女学生,之后分道扬镳,足足有28年没再见面。20多年后的一天,一个神秘少女闯入书店,带着男子前往日本福冈寻找他昔日的师兄,之后三人在福冈展开一段奇妙的旅程。虽然有洪常秀的御用男演员权海骁助阵,但细品下来这根本不是那类男女关系纠缠不清的作品。这个三角恋故事只是一个引子,落脚点是身份认同与东亚文化相通的探讨。
导演张律本身就有这种跨国的成长经历,因此他的作品中不乏身份和政治隐喻的探讨。两名多年不见的男主角似乎代表着朝鲜和韩国,福冈是距离韩国最近的日本城市,28年前神秘消失的女学生其名字暗示她是日籍朝鲜人。而神秘的女主角应是象征着新世代的东亚人,他们不再受缚于上一辈人“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而是主动学习和接触彼此各国的语言和文化,甚至与一名陌生的日本女子堕入爱河。由此,这些游走在梦幻与现实之间、打破语言壁垒的超现实情节指向了东亚文化相通的现象,女主角不需要翻译就能跟当地日本人、甚至中国游客沟通,韩国人读《金瓶梅》,中国游客读村上村树的小说。
这种模糊时空的处理令影片在叙事逻辑上不时出现断裂感,却隐约中又透露出导演对东亚四国未来能消除隔阂、自由交流、和平共存的美好愿景。同时,这个“幽灵视角”还营造出轻盈的质感,令影片有点像法国导演路易·马勒的《地铁里的扎齐》,张律镜头下的福冈丝毫不逊色于前者的巴黎风光。
还是那些熟悉的张律元素:梦;三(多)人行(《春梦》亦如此);在陌生又熟悉的城镇里梦游一般地闲逛(《庆州》《春梦》《咏鹅》都是如此),似乎漫无目的,又似乎在执着地寻找什么(《庆州》里是找一幅春画,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去找;《福冈》里是找铁塔,四个懒散至极的人居然组成两个“战队”、争分夺秒地展开了竞赛)。
还是那个熟悉的张律主题:中日韩的身份认同问题,复杂暧昧犹如三人行。《福冈》的故事表面是三角恋爱情故事,实际是走不出来的身份认同困境。两位大叔一次又一次地叹息与咀嚼:28年了,为什么还不能放下当日的顺伊。在韩国也好,在日本也好,独自一人也好,与也许和顺伊相似的女子在一起也好,永远是带着愁怨,在迷宫一样的街道上梦游。因为故国怎能忘却,因为乡愁就是一场醒不过来的梦游。
《福冈》里再次提到诗人尹东柱(《咏鹅》里也很明确提了)。尹东柱,诗人,出生在中国吉林,祖籍是朝鲜,后因参与反日爱国运动被日本警方逮捕,27岁死于福冈的监狱。
本片导演张律,同样生于吉林,是中国朝鲜族人,现已移居韩国。
《福冈》之所以选在福冈,就是因为尹东柱吧。
片中人都有着复杂的边缘身份,几乎很难说清他们到底是中日韩之中的那一国人。两位大叔日夜怀念的恋人顺伊是出生于日本的韩裔,她骤然消失,也许回了日本,也许没有。海饶是移居日本多年的韩国人,他在日本开着酒吧,似乎也随时可以改为在韩国开书店,又似乎再也回不去了。素丹是韩国女子,但她神秘地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她曾在日本的书店里现身,留下了红衣的日本娃娃,唱着日语的歌谣,一遍遍地呼唤着早已离去的母亲。书店老板(白衣女子)当是日本女子,但她又奇怪地很像素丹在空地上见到的中国女人。而那位中国女人之所以来日本,是因为她曾经梦见过和日本的一处平淡无奇的空地。
中日韩文化元素频繁出现在张律的电影里。《福冈》里的日本娃娃,《咏鹅》里的唐诗,《庆州》里的丰子恺字画。
韩国人素丹在读汉字的《金瓶梅》,从中国飞到日本的女子却在读村上春树(看封面好像是《刺杀骑士团长》)。海饶、宰文和素丹都说,自己明明不懂日语和中文,听日语和中文却完全能够理解。那是因为书籍吧。韩国人也看得懂《金瓶梅》,中国人也看得懂《刺杀骑士团长》。因为一切大约只是书店老板(宰文)在书堆里的一个春梦。宰文就是海饶,他们也是素丹,是那个开书店的白衣女子,是读村上春树的中国女人。
中日韩,他们到底归属何处?这是一个太复杂的问题。就石头剪刀布随便选一个不好吗?可做决定的时刻总是灯亮梦醒,永远达不到目的。乡愁是放得远远的白蜡烛:一次又一次努力地吹着,总是吹不灭;不去吹它,又好像早就灭了。乡愁是铁塔,总是跟着他们,可真去找它,又找不到了。乡愁也是《庆州》里的那幅春画,总是找不到,但他始终知道那画儿就在那层薄薄的墙皮之后。
在张律的电影里,我们常常划不清梦与现实的界限到底在哪。人生如寄,谁又不是在大地上梦游的异乡人呢?
其实是为自己的福冈之旅做准备。
按片子的顺序理的。虽然有一些关键咖啡店、酒吧真的只能靠街景在Google Maps里捞,但很有一些spots是根据福冈旅游出的攻略里找到的,让我们谢谢这篇文章:去看一看镜头里的那个场景吧。~豪华的演员阵容!巡游电影『福冈』外景拍摄地~【福冈市内各地】https://yokanavi.com/zh-cn/feature/192491/
1. Naka River,Mizugurumahashi Bridge(水车桥),V形桥区域
2. 大名,天神,背景中是NTT电波塔
3. 野菊居酒屋,Nogiku
4. Umakamon,一条狭窄的街巷
5. Coffee Hanasaka,在他们住的地方附近!
6. 六轩屋公园附近
7. 入江书店!
8. 应该就是入江书店附近吧!
9. miyake乌冬!
10.
11. Kinoshita餐厅
12. Art Space Baku
13. 醉酒河滨
14. Kids Club
15. 俩大叔街角一坐!
16. 路口机位
17. 驹屋 和果子店
18. 电波塔上面?
差不多没了!
一定要去的打卡点:V形桥、野菊居酒屋、Coffee Hanasaka、六轩屋公园、入江书店、miyake乌冬、kinoshita、Art Space Baku、Kids Club、电波塔顶上。
其他随缘!希望在福冈散步的时候能有幸发现更多奇妙机位。
55我太爱这部电影了orz
“大叔,想和我一起去旅游吗?”n 梦开始了....
观看的过程无疑是充满疑惑的,我们在影片中看到许多奇妙的剪辑点,一段对话并没有结束,一件事情并没有被交代清楚,便切到下一个镜头,新的场景中去。呈现一种脱节,与无序感。一个“跳–切”镜头,我们从两个男人的对话场景来到一个户外空间/一个有素丹加入的情景。一些情绪与角色的想法因此被掩藏起来,被这一剪辑点留在了原地——仿佛告诉我们: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会发生/结束。又仿佛“刻意”去让情景留在一个过去时面里,让它永不停止。于是,一个城市的幽灵,一个梦的幽灵被封印在了底片中。在剪–切镜头中,我们看到素丹不断出现的身影,然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三人行的户外镜头。她在不断地把两个男人从历史的忧愁中带出来,同时亦在寻找自己的身份:我是谁?我是人?还是鬼?两个外乡人,一个神秘的女孩,一方揣着记忆不放,一方在找寻自己的存在和游玩之间徘徊,但都被这座城市所“禁锢”。他们于是胡乱地行走,寻觅,试图抓住一些无法察觉的东西。人物在言语与行动中被不断塑造,没有出场,没有结束,一切都被悬浮于福冈的上空中,与过去,未来,当下共存。n 那么,摄影机流动的步伐是否也被封印了呢?电影中,张律导演运用了许多“突兀”的POV,镜头忽然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我们的眼睛/幽冥的视点重合,从场景外部悠悠地飘进来:如开头不久之后的一场戏,那个酒馆里十年没有说话的“哑巴”,忽然开始念情诗,下一个镜头便切到一个场景外游荡的POV,在镜头中我们看到了场景内素丹的身影,但随着镜头继续游走,进入室内,便是两个男人讨论的场景,随后镜头一转,我们看到了拿着白色灯笼的素丹——这一切,就好像我们在行走的路程中,素丹悄悄地捂住我们的眼睛,把我们带到另一个空间里,又悄悄地溜掉了。一番“酒愁离恨不禁添”的意境跃然纸上,却唯独留下我们疑惑的脸。n 我们亦看到摄影机时常独自“闯”入一个空的情景里,画框外却传来声音,角色的主体性在此退却,摄影机与我们的视点重合,去“抚摸”场景中每一件物品。这是一种“空”的吗?不,它们恰好是另一种“满”,是时间,它们在情景中肆意生长,却不被察觉。那些酒馆的酒杯,玩偶店里的玩偶,福冈的街道,承载了时间的绵延,实现了绝对,纯粹的静观。它们打开新的情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如有神韵。我们置身其中,宛若婴孩的感知被唤起,怡然自得。至此,一种禅意跃然纸上: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生老病死,梦幻无常,但只要我们望一眼远处的高塔,亦或者大哭一场,生活便会继续。n 但为什么我们忘不了那个叫素丹的女孩?她总是随心所欲地行走,忽然出现,忽然消失,但没有她的情景是如此单薄,如此落寞。我们无从得知她的具体存在形态,她如这座城市上跳动的晶体,没有记忆,没有方向,却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可以无障碍地沟通,似乎所有人都认识她,但她谁也不记得。她不被记忆所困,她搅乱了时间,空间,她把每个人带到这座城市,却不断打乱他们的生活,再按她的想法重构,但却是无意识的。她如一个存在于过去,当下,未来交接点处的幽灵,执意给这座城市制造一个玫瑰色的梦。在这个梦里,福冈原本的样貌似乎不再重要了,一切都是一个圆,一切都会消失,出现,但绝不会消散,我们可以在其中肆意行走,如被执起的那一盏灯。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