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连续剧  »  国产剧  »  贞观之治
191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马跃苗圃马精武马少骅陆剑民金士杰

类型:剧情历史国产导演:张建亚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06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9.3分热度:15 ℃ 时间:2024-02-03 14:34:12

简介:详情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洛阳是前朝隋的东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洛阳之战也就成了唐朝统一中原的最重要一仗  经过李世民军队长达数月...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洛阳是前朝隋的东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洛阳之战也就成了唐朝统一中原的最重要一仗  经过李世民军队长达数月的围困,洛阳城内已经没有了和唐军对抗的力量,洛阳的首领王世充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救兵上。河北的窦建德带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  要解洛阳之围。李世民命弟弟齐王李元吉留守大本营,自己亲自带兵迎击窦建德的大军。李世民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用几千人击败了窦建德的大军,并将窦建德本人擒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  李世民一举击败了大唐的两个最有实力的敌人,功劳传遍了天下。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封他为天策上将,并赋予了种种特权,地位几乎已经与太子不相上下。  李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引起了李元吉的忌恨,也让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李元吉对权力和地位的贪心越来越大,他表面上鲁莽,但实际上已设计好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他决定先联合太子整倒二哥李世民,再从太子手中篡取皇位。李元吉利用李建成对李世民的猜疑,趁机从中挑拨。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面在表面上压制李世民,一面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阴谋一步步酝酿,最终李元吉制定出了除掉李世民的完整具体的行动计划。  消息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与众谋士商议后决定抢先下手。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就占领了玄武门,隔断了李建成、李元吉和城外军队的联系。随后一场血雨腥风的激战开始了。交手中,李世民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如愿成了太子,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没有清剿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余部,反而将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收到自己门下,这其中就包括以中正刚直而闻名的谋士魏征。从这以后,李世民就再难逃被魏征当面训斥的命运。  李世民为了表明自己让天下和解的决心,不仅下诏不准再追查李建成和李元吉余党,还派魏征为制使,出使河北,传达自己的意思。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渊传大唐皇帝位于太子李世民,自己成为太上皇。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突厥趁唐朝朝政不稳进犯中原,抵达关中渭水边,直逼长安。李世民心里清楚,凭现在唐的实力,还无法与突厥对抗,索性委曲求全,向突厥纳贡,换取中原的和平生息。  李世民登基后,深切感受到了治天下和打天下的巨大差距。他修改了国号,以代表宽忍和善的“贞观”取代了原来的“武德”,正式开始了历时二十余年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的时代。  李世民为了推行新政,开始清除自己治国道路上的一些巨大的障碍。其中一个,就是各种名目的封王。当年太上皇李渊打天下时为了笼络人心,给各路人马随意加官晋爵。虽然其中有些只是虚职,但也独霸一方,占有大量土地资源,每年还要领取丰厚的俸禄。  李世民削减封王的想法还没有对外宣布,就已经在朝野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削减封王影响了众多王侯贵族的直接利益,义安王李孝常联合其他一些反对者,打算用清君侧的名义,以武力胁迫李世民。李世民早已掌握了他们的动向,干净利落的粉碎了他们的阴谋,并以自己的威严镇慑住了朝中百官。  关中大旱。李世民为感动上苍,负荆祈雨。但李世民的诚心并未缓解旱情。李世民无奈,只能开关放人,允许受灾百姓到关外去乞食为生。玄奘也随着灾民的队伍出关,开始了他西域取经的旅程。  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大唐王朝的国力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实力,为了解决边疆问题,李世民决定征伐突厥。贞观三年八月十九日,李世民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征伐突厥。突厥内部此时发生了严重的纠纷,两位可汗矛盾重重。李靖的军队稍一冲击,突厥军便彻底溃散了。  平定了突厥,西北周边二十几个国家都来朝贺。在高昌王的建议下,李世民被各国拥为“天可汗”。一时间,从中原通往西域的各种商业、外交通道纷纷开通,长安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李世民的目光不得不开始投向未来。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选谁作为继任者。太子李承乾虽然是长子且能力值得信赖,却不愿读书,性情古怪,终日沉迷于酒色。次子李泰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他在一些能人的辅佐下,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睐。  朝中大臣也都纷纷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有的支持李承乾,有的支持李泰。唯独长孙无忌看中了软弱忠厚的李治,并给了李治极大的帮助。深受李世民宠爱的武才人 ——也就是后来的女皇武则天与李治关系非同寻常。她告诉李治,现在李承乾和李泰的实力虽然都很雄厚,但也许会形成鹬蚌相争的局面,到时候他们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就可以了。  李承乾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来自李世民和李泰的压力。最终,在形势的逼迫和众人的怂恿下,李承乾决定杀掉父皇和弟弟。李承乾幼稚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粉碎了。李世民不愿再杀害亲人,便将李承乾流放。在长孙无忌和武才人的努力下,李世民没有立李泰为太子,反而立了李治为太子。  经过十几年的长途跋涉,玄奘取经回到了长安。在李世民的支持下,玄奘在弘福寺展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的外来文化翻译工程。  北漠叛乱,李世民御驾亲征。然而恶劣的气候让唐军随时惨重,李世民也从这场失败的战争起一蹶不振。  李世民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继续主持朝政。他将国家政务都托付给了李治。可想到自己离开人世后,李治要担起全部的责任,仍不放心。他将李治托付给长孙无忌,要他辅佐未来新的皇帝。  房玄龄、李靖等老臣纷纷去世,留下李世民一人孤独的度过最后的时光。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初唐第二代帝王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后,是大唐盛世。
  • 头像
    北溟鱼
    想说说电视剧《贞观之治》对于“萧翼赚兰亭”这个故事的改编。

    萧翼为唐太宗取得《兰亭序》的故事,被作为聪明伶俐的典范,不断重复在不同的文艺形式里。名画家巨然有一幅作品就是《萧翼赚兰亭》。

    在传统的故事里,萧翼奉了唐太宗的命令,以探讨书法为名接近保存《兰亭序》的辩才和尚,然后以精妙的摹本换出了兰亭序的真本。得到梦寐以求书帖的唐太宗因而对萧翼加官进爵,好不风光。

    在电视里,盗出《兰亭序》的萧翼并没有在事后接受唐太宗的高官厚赐。
    辜负了一份坦荡友谊的萧翼回到寺庙,跪在辩才的门前,请求他原谅他的身不由己。而辩才这样说,“昨天你问我贪与执,我就应该想到。可是嗔与怒又是佛家弟子所不为。只是兰亭集序一入帝王家,就再也不是供养了,从此俗世就再也见不到了”。

    所谓的“情怀”大概就如这样的改编,把一个加官进爵的风光故事变成对“人”本身的怜悯——想要在俗世里得到名利的欲望和想要珍视命运里曾收获的善意。这两种愿望像是一座山的两面,永远没有人可以同时得到它们。所以懊丧,咏叹,又念念不忘。

    电视剧,说故事,卖狗血,从来是正道。可是,当一部电视剧,想要还原史实,甚至想要在还原史实的基础上标示出也许根本未曾发生的应该发生,是情怀。

    王羲之在《兰亭序》里写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然而他又写,“虽世殊事异,所
    以兴怀,其致一也”。
    唐太宗却用一种最愚笨的方式致敬了王羲之的怅惘——他带着《兰亭序》进坟墓了。
    唐太宗以帝王的傲慢所掩盖的愚笨,编剧在一个历史上不甚重要,没什么人关心的细节里,弥补了回来。

    作为一部电视剧的别致,正是在这个细节里,可见一斑。
  • 头像
    qqcat

    这是一部还原度很高的戏,目前为止所有以初唐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包括纪录片),这可能是最贴近正史记载的事件和精神的。

    我们的历史课本太简略了,以至于在上历史课的时候给唐太宗的主要是个善于纳谏的文治形象,这是很遗憾的。不知是不是由于历史课本多是文人编写的,对于帝王的武功很少大书特书,导致一部历史课本读下来,灭六国的秦始皇是残暴的,汉武帝对西域用兵是荒唐的,连中华文明与其他世界级文明的第一场交战都没有记录下来。

    可是在历史课之前我读了唐书,画面就不一样了。太宗是个武将出身啊。他父亲守晋阳抵御突厥时,几个儿子只带了他。他十六七岁就率军驰援雁门关救被围困的隋炀帝了。十八岁晋阳起兵,十九岁浅水原之战(他与对方对峙直至对方粮尽,并以诱敌,再攻其薄弱的方式打败敌军)平定陇西,清除唐西边的麻烦;二十岁败刘武周(他用的是水攻),摆平北边的麻烦;二十一岁虎牢关之战,带着数千精锐玄甲兵破窦建德数万乌合之众,生擒窦建德,破洛阳。武德七年,东亚霸主还是突厥,李渊差点迁都避其锋芒,李世民率部抵御颉利与突利,他一边离间对方,一边利用天降大雨,对方弓箭受湿不利作战,抓准时机出击,击退突厥。武德九年,长安空虚之际,又以疑阵退突厥于长安城外。毛主席也曾说过: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耳,其次则朱元璋耳。--本剧花了很多笔墨,来描写李世民虎牢之战及以后的军事才能。现在很多质疑太宗改历史的言论,古代行兵打战,双方都在动,历史要改这一块很难。何况太宗出兵破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部的时机都非常准,换个点,估计结果就会玄。他在位期间,只要没有健康问题,几乎是每战必达目的。历史上,唐,元,清不需要修长城,因为这三朝我们对于北方有了有效控制(秦汉有匈奴,明有鞑靼,其他都不算统一的朝代),而后两个,是蒙满的政权--唐对汉族历史的意义非同凡响。

    本剧对玄武门之变的讲述也很符合逻辑(比某纪录片强百倍),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在做合乎身份和逻辑的事。李世民跟隋炀帝其实有很多地方很像,都是老二,都被老妈喜欢,都军功卓著,想法跟同时期的人也比较天马行空,都有争霸之心,到最后也都爱跟高句丽死磕。李建成和杨勇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长子,都比较宽仁。可是有个叫《激变玄武门》的“记录片”对于李建成做了太多意淫,为什么这么说?1.李建成是有军功,但可以看到他主要是在辅助防守的位置上,几乎是李世民在打攻击战,建成在后方打防守战。第一次攻洛阳时机尚不成熟,他是主帅,可是到“洛阳必须拿下”的时机,他却被换下了。打刘黑闼也可以说是在李世民消灭了刘黑闼的老本三万精锐之后捡来的便宜。他的军事才能,有,但不突出,这几乎可以定论,李渊也不傻,唐朝鲜卑化严重,太子就不让出征这不是他们的习惯,后世的李俶,李适都因为是太子人选而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2.有了杨勇的前车之鉴,看到昨日重现的李建成,除非是个白痴,否则不会没有动作,即使他不动,他的手下也会推着他动。而功高盖兄的李世民会不会被文官集团猜忌,看李靖的例子就知道了。李靖,天才将领,治下也严格,为人也比较低调,在前方打战仍然被后方不停的参奏,李世民这儿不被挤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3.杨勇是得到了武将集团的支持的,隋初四名将之一的高颖就挺过他(虽然他们有亲戚关系)。隋朝的开国将领,除了韩擒虎之外几乎被隋炀帝杀了个遍,武将可是比文官更高危的职业,就在前朝的事,武将们不可能不知道。然而到了玄武门重新站队的时候,武将集团中的绝大多数却舍了“宽仁”的李建成-这个名正言顺不出意外就会即位的太子,大费周章的跟着李世民搞政变,或者选择中立(默许),这得对李建成的人品多么没有信心?与其现在“猜”得神乎其神的,不如看看当时设身处地的人的选择,他们才是一招错就粉身碎骨的人,怎么会拿着与秦王的“交情”去扶一个有隋炀帝倾向的人-他们是在拿命赌前程。李世民也做到了他们的期望,有军功的人,只要没有大错他一个没杀,不少还能委以兵权。比起汉明那两位,不知好到哪里去了,比起宋太祖,也大胆很多。

    文治方面本剧对于李世民努力纠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做了深入刻画,对于他从谏如流也做了很多描写。李世民作为武将出生,文治上独当一面不出问题几乎也是不太可能的,脾气暴躁也应该是有的,但是这样一个人看到自己的缺点耐下性子来听建议,实在难得。也许他就是这么一个善断果决又不是想的特别周到的人,需要别人提点,自以为聪明的人,反而没那么容易听别人的了。

    一些历史小段子,太宗和长孙无忌让魏征出丑,让他吃菠菜(应该是芹菜,菠菜当时还没有传入我国),魏征的老婆(应该是房玄龄)爱吃醋,萧翼向辩才和尚“骗取”兰亭集,也非常之有趣。太宗对于伦理的木纳,也很符合鲜卑族的风俗。唐王室就算是汉族也是鲜卑化的汉族,乱伦的传统一直没有纠正过来。还有文成公主入土蕃,当时来说确实是个创举,不过此举也帮助好战的土蕃提高了生产力,中唐以后成了中原的麻烦,一只到蒙古才给解决掉。还有李靖发动总攻,鸿胪卿落荒而逃,李世民溺爱他和长孙皇后的孩子,李渊被称”婆婆面”等等小段子不胜枚举。

    除了情节,这个片子更难的的是对于唐代的宫殿器物做了神级还原--这就是电视与看书的区别,观众能看到动态的影像,以及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中感受到他们的情绪与性格。比如失传已久的大名鼎鼎的陌刀,横抱琵琶的习惯,屋内用屏风分割出空间,初唐简朴的习惯,紫绯绿皂的朝服颜色,年轻女子发型多中分,贵妇人的高发髻,都有壁画参考,丝毫没有穿越乱入的颜色和灯光。另外,唐代才有胡凳胡床的演变,唐初的人应该是席地而坐的,称赞要击笏的。还有鱼形兵符和李靖家养的宠物喵,都特别有意思。战争场面和宫殿用电脑制作(这才对嘛,不要再用几十个人号称几万,没有阵型,打也不是这种冲杀的;也不要再老用横店秦王宫冒充所有非明清电视剧的宫殿了)。而人物,只要有画像传世的必有七八分相似。李世民正史上记载相貌类胡(妈和祖母都是鲜卑族啦,儿子像妈不是很正常?),胡须微卷,高鼻梁,眼窝深陷,马跃演的太宗,除了瘦一些,其他都是比较符合描述的。第一集前半段的台词有点舞台剧化,有点趋人,我就是被他们卷曲的小胡子和铠甲的神还原吸引决定看下去的!

    总之,正史片只服贞观之治。这是一部懂唐史的人看起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不懂的人看起来散乱粗糙,枯燥无味的电视剧。不可否认,正史片电视剧只适合特定的群体,迎合大众太难了(或者是说看惯了电视剧,演真事儿大众反而觉得不像真的了)。缺点:太短了,希望能看到80集版本。

  • 头像
    tom

    近些年来已经很少有这样好的历史剧了,这是用尊重历史的态度和尊重观众的态度拍出来的历史剧,这是可以当记录片看的历史剧,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剧。n其实应该把这部剧的播出时间和《贞观长歌》对调一下。我是很偶然的在一个很少打开电视的时间看到的这部剧,如果不是那天过节放假我又实在闲极无聊,差点儿就错过去了。据说是叫好不叫座。这倒是情理之中的。这么好的电视剧,叫好是理所当然的。面对被辫子戏代表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熏陶出来的观众,不叫座也是理所当然的。n剧本写得好,演员的表演也很让人满意。唐太宗老人家也被人演了N遍了吧,有的演员年龄比唐太宗死的时候还要大。比如贞观长歌里的某大腕。n这部剧里可圈可点之处太多了,一一说来够编一本书的,随便挑几处说说吧。n剧中详细的表现了贞观时期多次重要的政治讨论的场景,可以说是活的资治通鉴了。至少贞观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我是从这电视剧里才知道的。n道具做的太到位了,绝对是近20年来最准确,最精美的唐代画面。唐代的木构建筑,唐代的麻布衣服,唐代的矟,唐刀,甲胄,实在是举不胜举。唐人的衣食住行,坐卧方式,都能真实的再现,有很多器物是第一次出现在电视剧里。实在是赏心悦目。n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部很干净的历史剧,没有像很多所谓的历史剧一样,除了男人勾心斗角,就是女人争风吃醋。这部剧告诉大家,我们中国人的祖先,除了勾心斗角和床上那点儿事儿,还是干了很多正事的。n罗罗嗦嗦东拉西扯说了这么多,是因为看到这么好的电视剧只有九篇影评,有点儿不痛快,临时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什么逻辑。n看了好几遍了,觉得剧中的一句台词最能代表这部剧的精神----"贞观要有贞观的样子”。

  • 头像
    似曾相识
    看这部电视剧有四个震撼:

    1、太宗与魏征的对白
    太子应该怎么做?皇帝应该怎么做?魏征与太宗的对白是最能让人受到教育和启发的。魏征总是能谈古说今,谈得是头头是道,总是能够将一些道理分析的透透彻彻,即使太宗在有脾气,也不得不服其论;我总爱从50集的影片中寻找他们之间的对白来看,建议便秘的人看看;

    2、服装、场景、言行
    我无法了解唐朝人的服装到底是如何的、谁拍的才是真实的?但我敢跟定的是,太宗是提倡节俭的,在他的眼中绝对不会有奢华的概念,更何况大乱之后,天下初创,物质绝对匮乏。
    场景方面,第一次看到长安宫殿中的布局摆设是如此的与以前看日本历史剧相似。这一点可以引用日剧来旁证该剧对当时的人文、生活的真实性。
    在大殿议事,大臣发言之前有一个请求的动作,就像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发言之前要举手一样,非常好。谁说的好,其他人可以鼓掌表示赞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了解到监礼官在电视剧中并非摆设。

    3、张学友的歌
    主打歌《理想国》很有张力,很棒,也只有歌神能发挥的好。片尾曲《天机》更是九霄之音,放在我的iPod用不变。但感到奇怪的是这两首歌似乎并没有受到关注。

    4、气势
    “令”原来是这样的严肃和权重。“元帅令”“皇帝令”一旦说出来,就让人有一种相当的紧迫感,谁曾感受过?这是一种气势,不是什么演员都能有这样的气质。
  • 头像
    离离塬上草

    秦王,我喜欢称世民为秦王。为何?n

    秦王,囊括了中国史学界最有成就、最有意义的两位皇帝:秦始皇和唐太宗n

    嬴政在未称帝、未成就开天辟地一番事业之前,叫秦王;n

    李世民在南征北战,成就“武功”的时候,叫秦王。n

    这难道是巧合?不,我不相信。但或许,我不得不相信。n

    上苍赐予了秦王二字最非凡的意义:功盖三皇,名过五帝。n

    神农、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亦或是夏禹、商汤、周武,都离我们太远。他们在历史中湮灭,只有在青铜器、甲骨文上留下种种惹人深思的文字。但是秦皇和唐宗呢,他们均在史册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页。n

    我们或许确实不能责备秦始皇,他是中华封建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借鉴,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他偏离了航向,最终被当作“暴君”之时,也只能说后人无识人之慧了。n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n

    但另一位秦王,李世民,绝对是幸运的。n

    出身贵族阀阅,从小飞鹰走马,身手矫健;隋亡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群雄竞起;父亲李渊,高瞻远瞩;母亲窦氏,女中巾帼,“恨不为一男子,不可为舅报仇”;妻长孙氏,知书循礼,聪敏睿智;连襟长孙、柴绍、窦诞,各个敢作敢当,英雄豪杰;妹,湖阳公主,虽为女子,志胜男儿;自身,亲历隋末乱世,历经磨难,南征北讨,一马当先,晋阳起兵,英敏果断,行走江湖,网罗人才,房谋杜断,皆入彀中。实为天时、地利、人和。n

    似乎父亲李渊更器重这个儿子,母亲窦氏自不用说。当这第二个男孩出生在陕西武功县的别馆之时,就注定了唐王朝因他而生。n

    李渊可能并未意识到,“建成”这个名字不应该给第一个儿子。按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是要“济世安民”的。可偏偏给了秦王,却只告诉隐太子:你只能看到唐王朝的“建成”,“济世安民”就给你的兄弟吧。于是,太平天子,李建成是坐不起了。n

    对于玄武门兵变,弑兄杀父当然有悖伦理,但我们应该理解:皇家无亲情。n

    权谋、机变、暗战,就是皇家的政治。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皇室成员都是伯夷叔齐,我们不能逼秦王饿死在首阳山,用时新的一句话: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n

    秦王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血性。n

    他不是建成元吉之流,刻意讨好父亲的嫔妃,让她们打小报告,不做一些小人之事。我想,这样的人当皇帝,估计也会有更多阴暗面。n

    秦王,是个铁骨铮铮的男儿,他要的是真真实实的大战,即使是恶战、持久战。他不是当细作、当斥候的料,但他是当光明正大太平天子的料。无论是天策府幕僚,还是后来的贞观朝臣,都在这位光明正大的男儿引导下,开一代明治先河。直谏、绝不营私、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秦王、太宗、世民,真的把臣当作了诤友。而且只有他可以把君臣的友谊看作战场的同袍之情,甚于手足。在战场上,他为窦建德披衣;在朝殿上,他为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虞世南、孙伏伽、岑文本、马周、褚遂良、李靖俯首。他就是他!太平天子!n

    也许,王知远的确知远,也许真的不怕死,也许的确会察言观色,也许会是信口开河,可他的预言毕竟应验了:秦王是太平天子!仰天大笑!!!!n

    如果生命的主角并不是我,这一生也许匆匆走过也不会去想太多;n

    如果逆耳的忠言是为了我,哪怕你说的是我的错,我也不要你沉默;n

    如果混乱和纷争会演成祸,除非不能解脱,我最爱是平和。n

    秦王,太宗,天可汗,太平太子——n

    世民似乎享尽了世间的一切荣耀,但他告诉我,他需要的只是昭陵里的安寝,和他的妻子长孙、他的诤友,相伴永生!n

    当我们追溯时间的河流,与先秦隋唐宋元的智者们相遇。我们很难分清刻在竹简或蔡侯纸上隽永的话语哪些是思想哪些是语言,但他们都是历史,对于听泉眠云、饮露餐菊的隐逸者,都是灵魂的洗礼。n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看我将怎么做;n

    看这锦绣山河,给我已经太多,让我全心全意把这土地建成理想国!n

    这不得不是我们的心声n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