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特(凯文·史派西 Kevin Spacey 饰)跟许多中年男人一样,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难题。他在一个广告公司工作,成绩平平,但是妻子却比他混得出色,一派女强人作风。这个平凡的男人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女儿珍妮(索拉·伯奇 Thora Birch饰) 珍妮性格叛逆,被邻居偷拍裸照还觉得很好玩,满不在乎。她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安吉拉(米娜·苏瓦丽 Mena Suvari 饰),当莱斯特在拉拉队的人群中看到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安吉拉,一切都改变了。莱斯特陷入了阿安吉拉年轻鲜活的气息当中。他死气沉沉的心境有了燃烧的感觉。而此时,他的妻子,也和另外一个富商有了私情。当莱斯特得到了他心目中的年轻女神,枪声也随之响起……
我就先不谈从这部电影里获得的感受了,因为每次看完都有太多感受交织在一起,很难说清楚。而且《美国丽人:遗失的美丽》这部影评也很好的替我表达了很多,尤其是我也跟作者一样,当Lebster看着窗外采摘的玫瑰的妻子Carolyn说到“SHE used to be happy”时,我也已经替Lebster说出了下一句“WE used to be happy” 。
女儿、妻子和他离心离德,是促使莱斯特改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来自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女儿的同学安吉拉,她激起了莱斯特的欲望,这欲望不仅仅是关于性的,而是包含了对生活的热情,莱斯特对她的幻想总是伴随着漫天玫瑰,不乏浪漫色彩,借助安吉拉的青春活力,莱斯特从哀莫大于心死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有了行动力和想象力。另一个则是向他兜售大麻的邻家男孩里奇,当着莱斯特的面,里奇轻松的辞去了侍者工作,这让莱斯特佩服之至,莱斯特从这个小伙子身上学到了勇气。当公司请他走人,莱斯特勒索高额遣散费,主管说:你真是一个他妈的变态,莱斯特说:我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好失去的普通人,意思是我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人至贱则无敌,勒索成功。莱斯特的改变,可以用《阿飞正传》的英文名字来形容Days of Being Wild。莱斯特用勒索来的钱买了一辆老式轿车,并开始健身,到快餐店找了一份“不需要负责任”的工作,专注于自己的重塑,他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身份,在本我、自我、超我中选择了最不费力的本我,秉承快乐原则,给自己彻底松绑。就连在快餐店工作时,无意撞破了妻子和别人的奸情,也能毫不在意、言笑如常。这种自了汉式的生活态度,其实并不能把他从中年危机中解救出来,该在意的还是很在意,该受伤的还是很受伤。
我就先不谈从这部电影里获得的感受了,因为每次看完都有太多感受交织在一起,很难说清楚。而且《美国丽人:遗失的美丽》这部影评也很好的替我表达了很多,尤其是我也跟作者一样,当Lebster看着窗外采摘的玫瑰的妻子Carolyn说到“SHE used to be happy”时,我也已经替Lebster说出了下一句“WE used to be happy” 。
好了,谁才是最后杀掉Lebster的人,好像大家都认为是上校,因为很明显,上校最后穿着一身血衣,而且有合理的杀人动机。但其实我们都错了,妻子Carolyn才是凶手。
看第一遍时,没有事先看过影评没有带着偏见去看,最后直观的就认为是Carolyn杀掉了丈夫Lebster,因为出轨败露。看完后去看影评,结果发现都认为是上校杀掉了Lebster,我就迷惑了。因为确实两个人都有杀人动机,都拥有手枪,而且最后Carolyn掏出了手枪下车,上校则是一身血衣。后来每次看,都还会想这个问题,今晚看的时候注意了下几个细节,终于搞清楚了,确实是Carolyn杀掉了自己的丈夫。
首先大家注意,电影里总共出现了三把有意义的手枪。第一把是上校枪柜里收藏的枪(Janie第一次去上校家时),第二把是Carolyn靶场射击后,放在车里带回家的枪,第三把就是在Lebster脑袋后面射出子弹的枪。搞清楚第三把枪是谁的,就搞清楚了谁是凶手。
那到底是谁的枪呢,首先这把枪是银色的,Carolyn的枪也是银色的(打完靶回家时放在副驾驶上的)。那上校的枪呢,上校一身血衣出现的时候,镜头晃过上校的枪柜,里面少了一把枪,然后参照Jaine第一次去上校家时看到的枪柜,少的那把枪也是银色的。看来通过枪的颜色判断不了,这时,我也失望了。
不过接着我注意到了另一个细节,上校一身血衣出现的时候,两手是戴着胶皮手套的。切回到第三把枪出现在Lebster脑袋后的镜头,就发现扣动扳机的食指的指尖在镜头里也露了出来,是没有戴手套的(而且看指尖的话也不像是军人男人的手,额,是我观察太细了么)。终于真相大白了。这里除非是导演的失误,但这么注重细节的电影,不应该有这种失误,所以只能说明杀掉Lebster的不是上校,而是Carolyn。
另外几个细节
1.子弹从脑后射入前额射出,对面墙上溅血是应该的,可是开枪人也溅一身血似乎不太合理(除非脑袋炸开,个人推测而已)
2.上校一身是血的镜头里,浑身没有一点雨水(外面大雨,打着伞去杀人?)
当然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悬疑推理剧,但除非在开枪人是否戴手套的问题上是影片本身失误,否则只能说我理解的是对的,大家都误解了,Carolyn是才杀死Lebster的人,而不是上校。
但如果不是失误,而是导演故意为之。那么留下一点线索然后误导大家以为是上校杀的Lebster,理由又是什么。没有看过更多影评和讨论,有时间了再查找一下资料。
那么如果上校没杀Lebster,他一身是血,还有少的那把枪是怎么回事。其实上校杀掉了自己的妻子,而且这也是很合理的。Janie和瑞奇发现父亲被杀后,瑞奇蹲下来观察面带微笑死去的Lebster,自己也露出了微笑,接着他像是想到了什么收住了微笑,说了一句“mom”(?我不知道自己听得确切不确切,而且字幕没有翻译这句话),他是应该想到了自己母亲也处在危险中。
像有些网友说的那样,瑞奇可以说是唯一一个看穿所有事物的人。他不仅聪明有能力有胆量,还有一颗细腻敏感,能感受到美好事物的心。他虽然畏惧父亲,但同样可怜父亲。他被父亲误解殴打决定离家出走时,还嘱咐母亲好好照顾父亲。明明母亲的精神状态不好,但是他知道父亲才是一个内心极具受挫压抑,并一直在折磨自己生活在痛苦中的人。所以他看到Lebster被杀,然后想到父亲也有可能对母亲下手,这也是有可能的。
上校去车库找Lebster时,并不是为了儿子去的,也不是为了去试验Lebster是否是gay。而是他确实认为Lebster是gay,并且想向他坦露自己。尤其是听到Lebster说自己的婚姻只是掩护,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正常时,他甚至激动地认为找到了知己,并且吻了Lebster。结果Lebster说他误解了,他离开时也并不是带着愤怒,而主要是屈辱,羞愧。所以上校一旦揭露了真实的自己,就无法再过之前那种日子了。妻子对他只是工具,被用来掩护他的gay身份,他不仅不爱她,甚至对她没有任何感情,可能只有憎恨和厌恶,厌恶妻子,厌恶自己,厌恶这种虚伪生活。妻子那种精神恍惚的状态很可能就是被他折磨出来的。并不是Lebster欺骗了他,是他自己误解了,他没有理由憎恨Lebster并且杀掉他。另外他误以为儿子是gay,但是儿子与Lebster只是交易关系,不存在为了儿子杀人的理由。但他几十年来过得虚假生活,在他坦露自己那一刻,已经达到极限了,他无法再忍受了,所以杀掉了自己的妻子,结束这种生活。
Carolyn和地产商的奸情败露,对她是极为不利的。最后杀死丈夫后,她抱着衣橱里丈夫的衣服哭了起来,或许心里充满了悔恨和歉意。Lebster说她曾经快乐过,是的,那是因为她曾经纯真过,照片里和回忆的片段里,Carolyn的样子很纯真笑得很开心。与其说她对丈夫和女儿没有感情了,不如说她是迷失了自己。Lebster也迷失过,但他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些什么,并且后来醒悟了。我觉得这部电影不仅揭露中产阶级的堕落和迷失,也不仅是讨论中年危机,更重要是揭露我们所有人在这个商业关系社会中是不是迷失了自我。归根结底,讨论的还是那句话,对我们来说,什么才是最本质和最重要的,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在这个重视物质的商业社会里,我们是不是都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人的真性。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影里描写了三个家庭,或者说三对关系。Lebster和Carolyn,上校和妻子,还有那一对gay。分别是正常的异性恋结合,掩饰自己的gay和异性的结合还有开放的gay的结合。讽刺的是,只有那对gay是真正快乐和和谐的。这就揭示了一个社会危机,我们是不是快乐,是不是敢于直面自我,追求快乐。这里说的“快乐”不是Carolyn那种及时行乐的表面的”快乐“,而是一种内在的真正的满足,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直接感受。迷失自我掩饰自我的结果就是两个人各自毁掉了自己的家庭。
其实电影里还是给了希望和安慰的,那就是Janie和瑞奇。尤其是瑞奇可以说是引导着Janie去感受美好的事物。虽然说两个人一个叛逆一个倒卖大麻,但是他们没有屈服于父母的冷漠和淫威,他们的内心仍然是真诚,善良和美丽的。如果说“美国丽人”是一种“美国玫瑰”,那这种“美国玫瑰”则代表了一种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虽然说得俗套了,但是无论是我们还是美国,不都是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社会里失掉了真性,越走越远了吗。
PS:个人看法和感受而已,不同意见可以一起讨论。
所谓黑色幽默,就是寓庄于谐、寓正于邪,用喜剧的形式讲悲剧。《美国美人》无疑具有典型的黑色幽默风格,全片充满了玩世不恭的戏谑精神,夸张、悖论、反讽的手法随处可见,而其底色却是“多么痛的领悟”。导演萨姆•门德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国中产阶级的浮世绘,用胶片制作了一桢美国社会问题的标本。
《美国美人》其实说到了三个男人的中年危机,莱斯特家庭不安宁、事业无成就,对生活早就丧失了热情,他在家里没有地位,被妻子轻视、被女儿憎恨,没有家长的权威。作为莱斯特的参照之一,邻居海军陆战队中校弗兰克则是铁腕人物,说一不二,有着严重的暴力倾向,是个厉害角色,家人对他很是畏惧,然而他的强势并不能让危机远离他,儿子和他唱反调,妻子和他不搭调,而他自己在傲慢强硬的外表下潜藏着无比的心虚,这个对同性恋深恶痛绝的硬汉其实一直在压抑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他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痛苦。作为莱斯特参照之二的不动产大王巴蒂,事业顺遂,颇有成就,却因一心扑在工作上,忽视了妻子,导致婚姻破裂,看来成功人士在中年危机这道坎上也没有免死金牌。有权威、有成就,在面临危机的时候,毕竟还有所依靠,而一无所有的莱斯特只有任凭生活戏弄、蹂躏。
莱斯特深陷在万般厌倦、百无聊赖的灰暗情绪里,忽视了和女儿简的交流,正值青春期的简正是问题多多的时候,需要家人的引导关心,但是妈妈对她只是冷嘲,爸爸对她无视,简是失落的、愤怒的,她的庞克妆正是心境狂躁的体现,她被邻家男孩偷窥,居然暗自欣喜,可见其缺乏关注关爱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了。对女儿长期的漠不关心,造成了女儿对他的深深隔阂,莱斯特想要享受天伦之乐,那是不可企及的奢望。莱斯特和妻子卡罗林在价值观方面南辕北辙,卡罗林有着深重的美国梦情结,被拜金主义俘虏,她总是给自己打气,听励志电台,猛灌心灵鸡汤,深深的成功焦虑鞭打着她,在她眼里,毫无野心、烂泥扶不上墙的丈夫自然一无是处了。莱斯特后院起火,前院也不容乐观,工作多年的公司打算把他裁掉。
女儿、妻子和他离心离德,是促使莱斯特改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来自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女儿的同学安吉拉,她激起了莱斯特的欲望,这欲望不仅仅是关于性的,而是包含了对生活的热情,莱斯特对她的幻想总是伴随着漫天玫瑰,不乏浪漫色彩,借助安吉拉的青春活力,莱斯特从哀莫大于心死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有了行动力和想象力。另一个则是向他兜售大麻的邻家男孩里奇,当着莱斯特的面,里奇轻松的辞去了侍者工作,这让莱斯特佩服之至,莱斯特从这个小伙子身上学到了勇气。当公司请他走人,莱斯特勒索高额遣散费,主管说:你真是一个他妈的变态,莱斯特说:我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好失去的普通人,意思是我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人至贱则无敌,勒索成功。莱斯特的改变,可以用《阿飞正传》的英文名字来形容Days of Being Wild。莱斯特用勒索来的钱买了一辆老式轿车,并开始健身,到快餐店找了一份“不需要负责任”的工作,专注于自己的重塑,他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身份,在本我、自我、超我中选择了最不费力的本我,秉承快乐原则,给自己彻底松绑。就连在快餐店工作时,无意撞破了妻子和别人的奸情,也能毫不在意、言笑如常。这种自了汉式的生活态度,其实并不能把他从中年危机中解救出来,该在意的还是很在意,该受伤的还是很受伤。
雨夜,中校和安吉拉相继在他面前掀开了底牌,海军陆战队中校弗兰克颤抖着吻莱斯特的嘴唇,是影片的神来之笔,生活的荒诞在此处集中爆发了。当强硬的军人露出同性恋的本性,当人尽可夫的安吉拉说她还是处女,莱斯特从他人的荒唐里看到了自己的荒唐,幡然悔悟,心境由乖戾暴躁一变而为宁静祥和,准备重新做回好丈夫、好父亲。陡然知晓了他人不能说的秘密,莱斯特受到巨大的冲击,让他明白被生活蹂躏的大有人在,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于是他反躬自省,掀开查看自己的底牌,发现这种“脱俗”的生活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只不过是他被生活拒绝后自造的避难所,于是他决定从这种伪装的自由快乐里抽身而退,回到正轨,正视自己真正珍爱的,简和卡罗林,女儿和妻子。莱斯特的生活态度经历了正反合三个阶段,回到了原点,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不过看山水的人却是悟道后的人了。而那位邻家男孩的硬汉老爹,在中年危机大爆发中做出出格(出柜)的事,不料遇人不淑,对莱斯特的想象原来是个天大的误会,羞愤之下开枪杀人。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而莱斯特刚刚醒悟,脑后的手枪就开火了,不过既然死前有了爱的觉醒、美的领悟,他心中的块垒纠结都已冰消,自然了无遗憾,于是邻家男孩在他死后的脸上看到了不可思议的美,感叹了一声:哇奥。
电影里呈现的经历中年危机的人物所在多有,如《杯酒人生》中婚姻失败、作品无人问津的迈尔斯,《克莱默夫妇》中的事业上升却家庭解体的广告精英克莱默,《迷失东京》那位进入事业停滞期、感情空窗期的过气明星,《失乐园》里遭遇了此生只有一次的纯美爱情的久木。不过,《美国美人》中的莱斯特面对的中年危机无疑更为复杂全面,他经历的精神炼狱和重生自然更具有典型意义,而他对生活的领悟无疑更深沉透彻。可以说,在涉及中年危机题材的电影里,莱斯特这个角色可以观止矣。
我喜欢这部片子的开头,一个人喜欢上另一个人,他愿意为她默默地改变自己。
他变的积极,他锻炼身体,他与上司吵架,他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他拿到他应有的赔偿做他想做的工作……他简直都快忘记他有多喜欢那个花季少女了,他甚至对他的妻子说出了他们现在的矛盾,他希望他们真正地做爱,他希望他们真正地和好。
我喜欢这部片子的当中,一个人喜欢上另一个人,他变的积极而有活力。
他发现他的妻子背叛了他,他一边感到好笑一边感到郁闷。这不是正常的么,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性生活了,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分享过快乐了,他们已经很久看不见对方的魅力了,他喜欢的花季少女来找他,他替她解决烦恼,他脱下她的上衣,然后,他停住了。他继续安慰她,让她无失尊严地穿好衣服,然后回到厨房,看着他们全家的合影,满眼爱意。
我喜欢这部片子的结局,一个人喜欢上了另一个人,他最终却想回去试着再爱一次他拥有的,他曾经以为不值的东西。
当然这部片子最后的大结局是,这个人后脑勺中了一枪,死掉了。这没关系,我们知道导演也是人,他也许也会忍不住怀疑,存在么?这个世界上,我们曾经拥有的以为不值的东西,在还没有失去的时候幡然悔悟,懂得了继续去爱去珍惜的方法,这种聪明才智,我们人类真的存在么?还是一切不过是个故事,我们等待的,无非是谁来给我们后脑勺上来一枪?
我很害怕。我害怕我不会珍惜我已经拥有的东西,我害怕我不想放手我终究会要失去的东西。
喜欢别人,有过许多次。变的积极,也有过许多次。但经常走到半路,我怀疑和茫然,这个人,真的是我要的么?我到底喜欢他什么;我到底想和他干什么;我会在有了他以后,知道怎么拉下别人的拉链再怎么不失别人尊严地拉回去吗;我会在一个人的时候也尽量那么积极乐观,就因为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这样的一个人让我爱过吗……我怀疑了许多次,我否定了许多次,我走到半路,我发现这不是我要的,我忘记不了他们让我的失望,我忘记不了他们曾经的背叛,我忘记不了他们现世的无趣和胆小,我就忘记了一点,人就是人,每个人都有他的弱点和缺陷。哪怕是在爱的名义下,我也不能把一个人,变成自己的神和信仰。
爱人不是信仰,我不知道该怎么求救。我自负,我相信他们不会比我高明多少,也害怕他们对我耻笑:原来曾经喜欢我的女人,那么不堪一击。于是我想自己解决,但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变的更快乐,更积极?为什么我反而越来越经常地对爱失望,是,对爱人失望,渐渐地变成对爱失望:完美的人永不出现,我们或多或少都有问题?想的越多,我就越难解脱,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现在不缺钱,不缺男人,不缺朋友,不缺爱好,不缺健康……但是为什么,我仍然心怀恐惧和自我厌恶?我是得了什么富贵病?难道真的要一无所有才会知道曾经拥有的美好吗?但到那个时候,我还来得及吗?
我一遍又一遍的看片子,我一次又一次地发呆走神:那些我吻过的唇,那些我握过的手,那些曾经为我流下的泪,那些我摆摆手让他们走的人。那些不要我的人回头来找我,我会比现在快乐点吗?那些我不要的人我不曾放手,我会比现在快乐点吗?我哭不出来,我不想承认,不会。我的问题和他们无关,不是他们不好,他们幼稚,他们的背叛和软弱,而是我自己年近三十仍然没有学会,我该怎么去爱别人,我该怎么通过爱让自己快乐,我该怎么通过爱让自己自由。我以为我在追求爱,但更多的时候,我追求的是方便、虚荣,新鲜,还有,性。这些也许可以在爱情中搀杂,但这些应该不是爱情的全部。
怎么样经常发现别人的可爱之处;怎么样保留自己的积极和勇敢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怎么样经营一段关系,不让自己太累也不让自己太闷;怎么样才可以不因为恐惧而去寻求自己不要的东西做备胎,也不因为愚蠢而放弃自己拥有的美好做代价。
我不确定,我要过多久才可以完全学会这些;我也不确定,有些愚蠢我是真的可以改掉不再反复犯……但我想聪明一点,我想勇敢一点,我想坚强一点,我想更好地享受生命一点。为了我曾经喜欢过又漠视过的人们,为了我尚在信仰的爱情,为了我自己。
祝我玩的愉快。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么?
没错,因为他们是些天生的脑残,,,
他们不会像我,,恩,好吧,也带上你,,一样怀疑,一样迷茫,,,人生的意义,生活的本质这类东西对他们来说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可有可无,,,他们从来不会疑惑世界是否真的像教科书和老师和父母所说的那么有意义,从来不会担心自己的努力是否真的有价值,是否真的有回报
这种彪悍的脑残使得他们赢在了起跑线上
我已经不记得当时听了这些话的某人是什么反应了,,,倒是记得,,紧接着我又阐述了"英语成绩极差是爱国心在我潜意识里不断作祟"的理论,,,
然后我又想起,,,在初一的时候,,,大概是初一吧,我对我成绩极好的同桌说,,,你知道么,人生就像在一个罐子里抓糖果,一辈子就这么几把,抓了这个就抓不了那个,,,你吧,抓了成绩,人缘,我呢,抓的是自由,,,,我想当时我说这话的潜台词是,,,你不要以为你成绩好就可以了不起,,,但之后这个小姑娘把这话告诉了班上另一个成绩超好的男生,那人在某天回家的路上拦住我,很诚恳的说,我觉得你对XX说的那个故事好有道理,我从来没这么想过,你能不能再告诉我点? 我当时内疚的好像考试作弊被抓了正着,,,,
_______________废话结束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其实我想说的是,,,其实几乎所有事情,都是先发生了,然后才有解释的,某人离婚了,我们说,啊,那人的老公有外遇,所以他们离婚了,,有人成功了,我们说,啊,那人平时的努力使他成功,又或者,那人有XXX的支持所以他 成功了
這些"解釋"或許就是真實的另一面,但問題在於我们经常会忘记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解释"
我的"解釋"比較爛,所以我想不會有人真的相信"年輕而優秀"是因為他們"天生腦殘",我"英語成績極差"是"我實在太愛國了",,,你们觉得这个解释在荒谬了,所以它仅仅是"解释"罢了,它不可能是"真实"
但那些更加精巧,更加平凡的解释其实每天都在发生着,,,,類似這女生那么"受男生欢迎"分明就是"爱卖弄风骚",,,這女生"又斯文又端莊",所以她"很清纯",他"成绩好又老实""所以不会说谎",这类解释每天每刻都在被当做"真实"使用着
我时常会听到有人说"我和你们不是一个世界的",或者"这个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他们真的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么? 并不是这样的
世界是唯一的世界,我的世界里飞机撞了大楼,所有人的世界里必然也都撞了,不同的只是"解释",,,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解释"里,但又不愿意承认,因为承认自己对"真实"的一无所知实在太可怕了,,,所以我们总是假装我们的"解释"是一样的,我们大家都活在一个共同的真实"世界"里,,,为了营造这样的假象我们和他人保持了距离,,,我们学会了仅在一些最安全的地方交流我们的"解释",例如这个女明星胸好大哦,这人好有钱哦,等等等等,,,除了那些熟悉的朋友(确认了拥有相似的"解释"),我们才好不容易骨气勇气就触及"这书我觉得很好看,你呢" 这类稍微有些危险的话题,而一旦有了分歧的预兆,我们就赶紧停止,赶紧安慰自己"啊,我们的品味真是不一样啊""书这东西的确是仁者见仁的",试图忘记其实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仁者见仁的,,,
因为发现"解释"里永远只有自己一个人实在太可怕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那些分明没有任何障碍却完全无法交流的对象会那么容易暴怒了,,,恩,,比如我,,,,我喜欢骂他们脑残,,,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的"解释"是完全真实的,于是也就没有人的是完全虚假的,或许有些人的"解释"更接近"真实",,但谁又能知道呢,,,
我们以为自己活在现实里,但其实那只是各种各样充满个性的"解释"沼泽罢了
_________真的开始转入正题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中的小男孩给自己创造了一套"美"的解释,,,他试图说服自己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而他的人生意义就在于去承受这些不可承受的美,,,于是他满足了,他得意了,他坚挺了,,,他可以毫无内疚的卖毒品了
小男孩的父亲则没有完成自己的解释,,,他始终无法将"同性恋"这个现实和"羞耻"剥离开来,,,对他来说羞耻是比同性恋这个现实更现实的现实,,,于是他只能压抑,只能痛苦,只能爆发,,,最后灭了主角的口
主角也改变了自己的解释,,,他以前把"幸福"解释为"一家人和睦",,,但是他的"解释"被来自自身最深层的欲望,,恩,也就是OOXX打碎了,,,他发现"幸福"其实不是"一家人和睦",幸福应该是"我自己爽",,,于是他觉得自己觉醒了,于是他也得意了,坚挺了
但事实呢,,,事实是他们都只是改变了"解释"罢了,,,谁是对的,谁有是错了,,,谁只是"沉迷在自己错误的世界里",谁又"觉醒了,发觉了生活的真谛",,,恩,,或许这个任务只能交给神了
但你有没有发觉,,,"神"也只是一个解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