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罗兰·拉斐特安妮·康斯金尼夏尔·贝尔林维尔日妮·埃菲拉朱迪思·马格里克里斯蒂安·贝克尔乔纳斯·布洛凯爱丽丝·伊萨维玛拉·庞斯阿蒂尔·马泽卢卡斯·普莱瑟
类型:剧情惊悚导演:保罗·范霍文 状态:正片 年份:2016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豆瓣:7.7分热度:4 ℃ 时间:2024-06-11 16:27:18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别碰脏钱
绑架游戏2024
闪电战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10℃
大师的回归
<图片1>
77岁的范霍文在荷兰电视台节目Wereld Draait Door的采访中说,没想到从好莱坞到法国去执导的转换比从荷兰到好莱坞的过程难太多,为此他专门去找修女学习了数周的法语。在拍摄《她》时,有时候连续十几个小时只说法语执导。这部《她》,距离他上一部大片《黑皮书》已经有十年了。大师的回归,让人们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然而电影并没有让人失望,电影自始至终保持着经典的范霍文式的紧张感,挑战观众情绪和智商的各种反转,以及充满噱头和感官刺激的黄暴镜头。这些范霍文式的标签,让观众在五分钟之内就可以意识到,这不是一部纯粹的法国电影:它少了法国电影舒缓的叙事,增加了范霍文式各种夸张的表现手法。这种结合十分美妙,观众会感觉像在享受一部浪漫的惊悚片。
范霍文善于在电影中制造紧张感,从《本能》里那把令人印象深刻的凿冰刀,到《星河战队》里令人望而生畏的外星怪物,他的电影风格非常一致。这部《她》里,你可能也会被黑衣人吓到(就不剧透了)。除此之外,范霍文把悬念留到了最后,聪明的观众或能早早猜到黑衣人的身份,但绞尽脑汁也猜不到剧情的发展走向,这和《黑皮书》走的是一个套路。而至于夸张的拍摄手法,观众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的《机器战警》和《全面回忆》,尤其是《全面回忆》里施瓦辛格刚到火星快要爆出的双眼,真是太难忘了。范霍文善于利用视觉放大电影情绪,这部《她》里,出现的黑猫,鲜血,伤口等镜头,无不被范霍文夸张放大,反复利用,达到了令人咋舌的惊悚效果。作为一个荷兰导演,范霍文自然不会考虑分级,他的电影以黄暴著称,他早在1973年的作品《土耳其狂欢》可谓情色爱情电影的经典代表,在此之后多少部电影纷纷仿效,甚至美剧《都市女孩》也仿效了该电影中的经典情色镜头。这部《她》里,范霍文依然不惜笔墨,大胆让于佩尔出演情色镜头,丰满了于佩尔在电影中的形象,私以为这是我今年看过的电影中最喜欢的银幕形象。
范霍文本人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他生活中十分混乱无序,却总能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说话时常带有奇怪的尾词。他拍电影也是这样,电影结构往往松散,但是主线却依然很清晰,细节都围绕主线发生,往往有种乱而有序的感觉。这部《她》正是如此,他启用了荷兰剪辑Job ter Burg (《黑皮书》,《博格曼》等),保证电影一定要剪出他要的感觉,事实证明《她》在剪辑上绝对是优秀之作。电影围绕于佩尔饰演的米雪尔讲述了多个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然而电影能够保证每个人都性格完整又不偏离主线,真是十分难得。
大师回归的水准之作,《她》颇有当年看《黑皮书》的震撼感,导演功不可没。
绝妙的编剧
<图片3>
如果说好的导演是电影成功的基石,那么好的剧本是电影的的主心骨。没有好的故事,再好的导演估计也白搭,无怪乎许多名导都曾失手。而荷媒则在《她》一出后即慨叹荷兰电影业江河日下,远比不上法国这电影大国的蓬勃,甚至比不上弹丸小国丹麦。丹麦近年的电影质量甩荷兰几百个街区,究其原因,还是剧本创作的问题。由此可见,好的剧本对于电影有多么重要。《她》的成功,有很大的一个原因来自于优秀的剧本。
《她》根据法国作家菲利普·狄雍的小说《哦……》改编,电影的制片方最早想在美国拍摄,但由于电影的内容充斥情色暴力等因素,最终又改回在法国拍摄。原汁原味的法国故事这样才得见天日。可以说,这个故事十分奇特,故事的主角是于佩尔饰演的游戏公司老总米雪儿,围绕着她故事牵连出她的母亲,儿子,情人,朋友,同事,邻居等一干人等,故事的起因虽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入室强奸,却逐渐演变成了米雪儿应对各方关系的角力。尤其是当米雪儿的身世背景渐渐浮现出水面,而她也在追逐真相的过程中迷失时,故事的转折让人出乎意料,她性格的方方面面得到了极大的展现。而片中的各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完全得益于法语文学的魅力,变得十分生动有趣,像是一场法国话剧,讽刺和幽默连绵不绝,令人捧腹击节。如此庞杂的人物关系,且伴随十分戏剧化的情节,若不是有一个好的剧本,恐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范霍文也该束手无策。更让人赞叹的是,这么离奇的一个个故事,居然都能串在一起,还显得十分顺理成章,作者真厉害。
最喜欢的一幕又是餐桌戏,米雪儿的敌友亲疏齐聚圣诞派对,各路神仙开嘴炮,Leblanc三代各有家丑,真是欢乐极了。法国人就喜欢撕逼,看他们吵架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因为法语的美感在吵架时反而更能得到最大的体现,请参见《杀戮》,《起名风波》等。而最好笑的笑话,应该是米雪儿孙子的肤色吧!
除此之外,电影的编剧之一大卫·伯克还把米雪儿原本在小说中比较无趣的收藏家身份更换成了游戏公司老板,大量游戏视频出现在电影中,并以此引入公司内部米雪儿和员工之间的猫鼠游戏,这条支线和寻找强奸者的一线并进,实在妙绝且非常贴合时代。
女性的胜利
<图片4>
电影成功的最后一步保障,就是选用了于佩尔这个神一样的演员。在采访范霍文时,他对于佩尔做出了超过三分钟滔滔不绝的最高赞美,说她往镜头前一站,就成了米雪儿,所有的神态动作就是米雪儿,直到他喊Cut为止。她是个完美主义者,在表演时还不断超越自己,能够在表演中和自己各种情绪博弈,甚至即兴发挥。
不得不说,于佩尔在这部电影里演活了这个角色。而且,当范霍文在好莱坞为《她》寻找女星时,所有一线女星都拒绝出演这个角色,只有于佩尔看过之后爽快地答应了。可以说是于佩尔成就了《她》。这位戛纳电影节毒瘤在《钢琴教师》里的表现曾惊艳四座,而这部《她》里米雪儿和她在《钢琴教师》里的角色有异曲同工之处:《钢琴教师》里的她也有过红色的性高潮。米雪儿由于早年的家庭影响,自己本身就比较疯狂,她对于性的渴望有些扭曲。用范霍文的话来说,“她可能也要去看心理医生。”加上她如此独立自主,她的性格在受与施之间,在渴望与复仇之间的转换如此微妙,只有于佩尔的演技能够轻松驾驭。
于佩尔的表演可以说是碾压式的,她就像为了这个角色而生,且从电影开始的第一秒就变成了米雪儿,她的表演是绝对的胜利。戛纳虽然没有收获,其他电影节她或有机会丰收。
除了表演是女性的胜利,电影其实还或多或少的有些女性自主的意味在其中。早在1992年,范霍文因为他在《本能》中关于女同性恋矫正和《艳舞女郎》中对女性的诠释,被贴上了讨厌女人(直男癌)的标签,然而他本人则澄清说这些都是误读。他说, “我喜欢的女性非常多,基本上,我喜欢女强人。我一直被指责为一个女权主义者"。他说这部《她》,就是最好的证明。
“羞耻心并没有强大到令我们停止做任何事,”米雪儿在电影中对密友安娜说。她对性的自主十分坦然,当小三的原因也不过是“我就是想要了”而已。作为一个事业上的女强人,她看淡了父亲的罪孽,看惯了母亲的放肆,看懂了手下的伎俩,看穿了情人的秘密,看透了前夫的天真,看明白了儿子的幼稚,更看真切了施暴者的心理状态。她从始至终,都只是做自己而已。然而做自己,这对千千万万直男癌来说,都是致使女人堕入万劫不复深渊的原罪。
所以作为一个生活在巴黎的新时代女性,她独立自主,绝不会因为因生理上被强奸就屈服,也不会因心理上被仇视而软弱,更绝不会因为在游戏世界里被兽人OOXX而崩溃。她会掩埋浴缸里的红,葬送命运里的黑,最终在理智和事实前选择白。这才是女性的伟大胜利。
或许这是对独立女性的最美诠释,《她》,如是。
原创,请勿转载
翻页: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918804/?start=100#comments
紧不紧致不知道,反正经常有少女的神态和娇哼。
游戏做得丑,但可以赚钱把衣服穿得漂亮。
公司小伙提起裤子就敢要钱,凭这脸皮就不忍开除。
闺蜜老公射程有限,办公室纸篓精确拦截。
你真的想听?听好:老娘玩你玩腻了。
隔壁老王城会玩,然而单边主义不能原谅。
鼻涕虫儿子人穷志短,灌点酒就可以带着去约炮,给点油水就敢杀人。
前夫这种蠢萌生物,训练得再好也会偷偷吃屎。
心情不好就拿牙签戳他的爱屎,心情好了甩根骨头他还不得颠颠地接着。
妈没脸没皮了,可以把她骂死;爸蠢蠢欲动了,可以把他吓死。
杀了你老公你还得谢我,睡了你老公你还得跟我睡。
——“你脚怎么了?”
——”你手怎么了?“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片黑暗,暴徒入室强奸了独居的她,一地狼藉还有斑斑血迹,事后暴徒逃走,她起身冷静地拿出苕帚打扫,换衣,泡澡,打电话叫外卖,若无其事地接待儿子的来访,谎称脸上的伤是摔倒所致,对一事无成的儿子调侃挖苦一番后,一抹微笑还是答应帮他租房。送走儿子后她抱着一个铁锤就可以安然入睡,也不报警,第二天照常上班,衣着优雅,对不服她的下属言辞犀利,期间不忘打电话换锁,下班去医院检查身体预防性病,在餐厅遭遇突如其来的侮辱与敌意,她泰然自若。
当观众好奇这女人怎么这么冷静,她的奇葩的身世和狗血的人际关系随即一一展开。
她有个七十多岁高龄的母亲,热衷于肉毒杆菌和包养小白脸,竟还言辞凿凿打算结婚;看上去虔诚温润的邻居让她悸动不已,后来发现竟是变态的施虐狂;落魄的前夫和年轻貌美还博学的女学生恋爱,结果却是因同名的误会;她和闺蜜暧昧不清,和闺蜜老公也有一腿;儿子找了一个嚣张暴躁的女友,喜当爹还乐此不疲;下属拿她恶搞,她找了个看上去最和善的下属着手调查,结果发现自己竟然让贼捉贼。强奸犯逍遥法外,事后还发挑衅短信给她,她不以为然,随后去买了最强力的防狼喷雾和斧头。和好友们吃饭时坦言自己被强奸,若无其事就像在说别人的八卦。朋友们劝她报警,她云淡风轻地表示不信任警察而且厌恶媒体。
(二)伤害与力量
米歇尔有一个臭名昭著的父亲,丧心病狂杀害了27人和6只狗还有几只猫,偏偏放过了一只仓鼠,还带着女儿纵火。她认为母亲对父亲的理解简直荒唐至极,她虽无视道德与世俗眼光,但她亦有自己的评判体系,父亲的行为不值得同情,她庆幸其关在监狱中。父亲对自己的伤害不可磨灭,对自己的影响延续至今,她向往干净的生活,她努力将自己从父亲的阴霾中厘清出来,她一直在重建自己的生活,虽然还是不断有人提醒她和父亲剪不断的血缘关系。
她厌恶媒体,她从10岁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以一个变态杀人魔小帮凶的形象,媒体把她半裸狼狈眼神空洞的照片公布于世,这确实起到了吸人眼球的效果,招来了一系列伪善的人打着正义的旗帜对罪恶进行讨伐。而她坚定那时的自己不过是个受害者,这种舆论伤害不应该让她承受。可伤害就是伤害,她学着调整自己心态,不去理会外界的声音,渐渐变得冷漠、无畏、强大、甚至有点病态,可多年后还是要忍受在餐厅被陌生人泼饭与辱骂。这些自以为善良的人,站在道德高地,一副替天行道的嘴脸,其实不过是以善之名在行恶。她无奈,她能控制自己,可控制不别人。
她并非麻木不仁,她能意识到伤害,只是拒绝被伤害反复折磨,她选择正视伤害然后马上站起来。那些杀不死她的必将赐予她强大的力量,她太早就懂得了人性,尤其是人性里黑暗的一面。她敏感而透彻,不会不切实际的期待,也绝不推诿,她正视别人,尊重自己,也审视自己的黑与白,游刃有余地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回忆起被强奸的经历,她不痛苦,反而机警。假想到自己凭一己之力打死了暴徒时,满意地露出笑容。生活的打击让她越挫越勇,她着手寻找强奸犯的线索,还抽空学习了射击。第二次遭到袭击时,她成功反击,刺伤暴徒,扯下他的黑色蒙面,她惊讶于强奸犯竟是她心生爱慕文质彬彬的邻居。
(三)罪恶与信仰
人作恶,常常被归咎于信仰缺失;而有信仰的人作恶,常常被归咎于信仰破裂。其实作恶的就只是人而已。而人不自救,什么也救不了你。
电影最让人跌破眼镜的场景,是最后施虐狂的妻子对米歇尔的感谢,她说她很幸运还有信仰,她感谢米歇尔给了她老公渴望的,米歇尔当场石化。“你的信仰让你内心平静,还是自欺欺人?你靠信仰包容爱人,还是纵容犯罪?”
信仰是什么?信仰本身是好的。可是你的信仰受你意识所限,你的自我意识编织出一张网,你逃不出这张网,你感知的宗教是游走于这张网的蜘蛛,你在你有限的感知内感知宗教,你不过是感知你想感知的罢了。如果你意识不到自己的荒谬,你的信仰不过是肯定你荒谬的助推器,进而让你对荒谬深信不疑,自我沉迷。你的信仰代表不了你,你体面的工作和富裕的生活也代表不了你,唯有你自己是你真正的代言。别粉饰罪恶,也别逃避懦弱。
(四)自省与升级
米歇尔自有其强大,也有不断回避的软弱。她内心仍对亲近的人有所期待,就如她质问她的猫,“哪怕不能挖掉他的眼珠子,用爪子挠两下也好啊!”她不会对荒唐的事情滥发善心,但看见受伤的小鸟也会不忍恻隐,尽管她总自嘲自己的柔软。她亦渴求美好,她对温文尔雅的男邻居产生好感,虽然这是生活给她的又一记重拳。母亲去世,她嘴再硬也无法无视遗嘱。她决定去见父亲,父亲却因无颜面对女儿而选择自杀。她出了车祸碰巧只有强奸犯来救她,还温柔地帮她治疗伤口,她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她无所畏惧,她洞穿那些看似不正常人的正常,以及看似正常人的不正常。经过了一些事情后,她还关注到他人的软弱,以及自己的软弱。
原来儿子对喜当爹的执着,无关于那个暴躁的女友,他最在意的是那个孩子,他想做一个好爸爸。米歇尔终于了解这与自己有关,就像父亲给自己的烙印一样,她给了自己的儿子同样的烙印。她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这成了真正意义的转折点,她开始思考因为她是否还伤害了其他人。她不但要自己强大,也正视自己的软弱,她再次着手缕清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再次重建自己的生活。
她帮助自己的儿子安排工作,帮前夫寻找机会,和闺蜜坦白,设计并除掉强奸犯,顺带手还训练了软弱的儿子,重新粉刷房子,接回儿子儿媳一起生活。
很多影评谈女权主义,我个人倒是不觉得这电影在强调女权,感觉导演并没有性格偏见,只是这部电影以女性角色讲述故事在现阶段社会形态下更容易突出主题,导演想突出的不是女性,更像是独立的人格。
米歇尔不迷信权威,不被道德绑架,不假借宗教自欺,享受即刻的感官享受,审视自己的强与弱,她信自己,她努力掌控自己的生活,构建检验并不断修正自己三观。
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格,自成体系,自行升级,她和生活玩太极,命运给她的她不负隅顽抗,没有哭哭啼啼,没有自怨自艾。不能控制的,她选择全然接受。她能掌控的,她火力全开,绝不推诿。她不完美,但她不卑不亢,亦不慌不忙,她和命运平起平坐,和生活打了个平手。
这是一部典型的欧洲电影,它很难在工业化的美国电影界被原汁原味地生产,也不可想象会在直男癌兴盛的文化中出现,换句话说,这部《她》虽然被粗暴地归纳为惊悚片,但实际上是一部标准的有关追问女性身份的作品,在一桩粗蛮又荒诞的强奸案外壳下,到处闪耀着反讽和批判性的、幽默又思辨的火花。很多人听到《她》的剧情,就会自然联想到保罗•范霍文那部著名的《本能》,透过暴力与情色,探究人性与人心的灰霾。77岁的导演保罗•范霍文给影迷带来了一种既部分顺应期待,又遍布扭曲感的诡异作品。
《她》是从一幕强奸戏开场的,突如其来的扭打、撕扯之后,于佩尔那张表情古怪又意涵丰沛的脸出现在一片狼藉之中,故事接下来的走向,向人们展示了一种诡异的宁静,宛若一切都未曾发生。于佩尔扮演的米歇尔是一名电子游戏公司的老板,她照常上班,讨论那些琐屑的事务,周旋于幼稚的儿子,无聊的前夫、虚伪的情人和闺蜜之间,对英俊的邻居保持幻想,对强奸的事假装遗忘,但事情却开始走向了古怪的方向。
在很多人的期盼里,这应该是一个有关复仇的故事,但保罗•范霍文的趣味没有拐向俗常,这部改编自法国小说的作品只不过把暴力与性当做了引信,点燃的是人们心中潮湿的欲望,引爆了生活本身这颗威力无比的炸弹。《她》能提名金棕榈,显然不是因为一桩悬案,而是因为其中渗透出的对身份认同、女性角色和女性意识的追寻。它遍布反讽的对白,在饭桌上人们互相呛着对方说话,抖落出一地荒诞的碎屑,人们的心思和欲望明明灭灭,欲盖弥彰,除此之外还有那桩电子游戏对真实生活明目张胆的象征,运用得精准又嚣张。
《她》其实隐藏着几层非常有趣的内容。作为女儿,米歇尔一直奋力规避父亲给自己留下的烙印。她父亲是个曾经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在她小的时候,父亲被捕时,她无助又迷惑的面容接连不断地被新闻媒体披露在节目中,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被他人遗忘。这个身份施害于她,却也给她某种古怪的力量,孩童时期的慌乱与惶恐造就了她日后的人格,如今,她一次次自虐式地回看新闻中自己的影像,这是一种对于自身原初身份的微妙审视与反思。
如果说第一层身份是追索式的,那么第二层,她在成人世界中的身份寻找,就是以“性”作为中介与象征的,与前夫的分离,与情人的纠缠,对邻居的渴求,甚至与闺蜜间某些同性的欲望,都成为了她进行自我探寻的途径,从世俗意义上看,这无非就是狗血的私生活,但实际上,这都是一场场有关身份认知的自我拉锯,对自己各种角色身份,时而印证时而推翻时而拒斥。
第三层,对自身欲望的探索,那场强奸,成为了催化剂,最巧妙的是,她幻想的英俊邻居竟然是那个一身黑衣的强奸犯,她的渴望和她的厌恶在真相被揭露的瞬间扭曲而怪异的合二为一,而在那之后,一切演变成了一种二人彼此心照不宣的怪异游戏。强奸,这种对女性的伤害与控制,被突然扭转和稀释。电影把女主角的职业设定为电子游戏公司的老板,那些充斥着性和暴力的游戏画面,形成了对她真实经历的关照,暴力的怪兽和夸张的侵犯,成为了对她生活的翻模和嘲讽,而这游戏又都是她亲手监督制造出的幻象。这成就了这部电影中邪魅、反讽又悲情的诗意。
《她》中的一切故事其实都是围绕米歇尔的女性身份生发出的。作为母亲,她的儿子懦弱而无能,娶了一个暴躁的妻子,不敢承认她诞下的孩子不是自己的骨肉;作为女儿,她的母亲要和一个比自己还年轻的男人结婚;作为妻子,丈夫早已离开……这一切如果放置在男权视角下,米歇尔注定是悲戚的角色,但《她》的故事中,一切正好相反,每一个男性角色都显得猥琐不堪,各自承受着被弃之如敝屐的结局,而最后一幕,米歇尔和闺蜜挽手走向远方,这是个标准的女权向的团圆结局,向男权投下近乎恶趣味的骄傲一瞥。
最初,据说很多女星都拒绝了保罗•范霍文的选角,只有于佩尔答应了导演,但不得不说,这角色除了于佩尔似乎也没人能撑得起来,她绝对配得上导演近乎歌颂式的褒奖,她的神情里有一种对生活淡漠又尖锐并存的气质,神经质却也清醒,笃定也迷惑,那表情就是当代人普遍内心纹路的一次外显。《她》所谓的惊艳不只是对于故事剧情的把握,而是对于当代人内心欲望以及不可描摹的灰色地带的一次颇具野心的写意。
开场一片黑,只听见声音,女主就被变态破窗而入,袭击并强奸了。然而,耳边响起的是欢快的交响曲,猫儿在旁边瞪着眼睛,完全无动于衷。之后,女主在回忆当时被强奸的一幕时,还对猫儿自言自语说,“就算不抠出歹徒的眼睛,也好歹上去挠两下”,然而,猫儿什么也没做。
这里,我真的笑了。
女主前夫找女朋友。她还吃醋,在紧张调查自己被强奸案时,还到处给前夫使绊。说到,瑜伽教练(前夫新女友)也可以读懂波伏瓦的《第二性》和女主掏出女朋友的照片要自己公司给自己查案的小哥看,问是不是漂亮时,至此,我完全抛弃了进入电影院时,体认的,恐怖片,标签。
当邻居的老婆说自己从宗教中寻找慰藉时,我笑了。天啊,这个披着狂热信仰的人,会不会一开始就知道老公的变态,或者她就是饱受摧残的受害者之一呢?然后全篇最亮的一句,划破长空,“谢谢你满足了他的需要。”然后我终于是明白了。可能邻居是性无能,只有在那样特定的强奸的场景下,才能获得快感,然后恰巧,女主最后还能真的被邻居假扮的歹徒吸引。虽然她老婆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然而,女主明白呀。
所以,女主这么彪悍,真的因为她也蛮变态的,感同身受吧(帮自己的杀了28个人的爹爹烧屋子,不受伤害,才怪。)。舆论说当时她帮她爹杀了28个人来着(虽然她没干),估计她从小到大,经历了很多苦,至少长期定时被上电视(她无助而裸体的照片)。她就这么冷漠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过去了。实际上,她是杀人狂魔么?我觉得不是啊,有只小鸟撞到她家窗户,又被她的猫儿咬了,她还打电话给兽医求救,她不是冷血的杀人狂魔,绝对不是。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冷静地处理这些应接不暇的奇葩事。有一篇影评写得十分到位,“她就是面对以及撕破一切的道德和恐惧,摆脱受害者的求助心理(虽然中间她有提到过两次,自己也是父亲杀人案的受害者,以及自己被拍了一张给人误导的照片,然后让自己幼年的生活陷入混乱中,实际上,她对父亲的虐杀案是一无所知的。)。她坦然地摆脱过往(不见父亲、承认自己父亲是杀人犯、自己被强奸),彻底地告别焦虑,从而拥有绝对的意志力和自我修复力。”
看来,要想一个人过,要坚强、要自由,真的不容易。至少,要付出自己要绝对无坚不摧到可以处理任何事物的代价。能手撕变态,辨识有没有割包皮的小鸡鸡,根本不理会道德的评判,最后到可能要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了。
除了各种搞笑情节,我最喜欢的是,女主彪悍的不按常理出牌,电影处处都是包袱,回味无穷。
1,她完全不信任警察,自己被强奸了这么大事,她居然不报警,自己去医院检查,然后召集好朋友,特别和颜悦色地,跟大家宣布,宣布完了,还要自己若无其事地点菜,留下满脸懵逼的好朋友们。
2,女主被强奸了,不报警,但是把自己家里的锁都换了,然后去买了防狼喷雾和斧头。在发现有人尾随以后,她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绕到自己家后门,然后靠近尾随车,迅速敲破玻璃、喷防狼喷雾(结果发现,悲剧的是自己的前夫)。
3,明明是前夫了,还要干涉人家找女博士当女朋友(受了一万点伤害啊,人家只是读了《第二性》而已)。而且,要敲黑板的是,明明是她自己被强奸了,她还有闲情逸致、若无其事地去找前夫女友示威!最后尴尬到,请人家到家里圣诞party,却给人家吃牙签。
4,她一直在调查是谁强奸自己,不断回忆。但是回忆中夹杂自己的脑洞,中间还想到自己砸死了歹徒,嘴角带着得意的笑,好像获得比赛胜利的小孩。(实际上,她是一个刚刚被强奸、随时被歹徒发短信骚扰、在路上吃饭还被路人大妈当做是杀人狂徒女儿而泼饭的女人。)
5,女主和最好朋友的老公上床,据她说就是时间对了,喜欢上床的感觉。然后,到了明明她已经跟外遇对象一刀两断不再做床伴的情况下,居然自己跑去跟好朋友承认。最狗血的是,好朋友后来原谅了她,还要搬过来跟她一起住。(法国人的脑洞,我们地上人不能理解,这又发展成了百合大法好)
6,以及,这个故事简直又刷新了我对强奸和复仇故事的三观。真是难以想象,女主被强奸了,中途还去为了找出强奸犯、确认强奸犯的身份,居然去色诱/自慰他。到最后,她居然超级享受被强奸的快感,从色诱到了主动勾引的程度。不算成功与否,她居然被动/主动地被同一个变态强奸了3次。尤其是,这个邻居变态到,只要女主不反抗,他就不能成功。然后女主在第二次主动送上门被强奸时,本来装死,说“来吧”,发现邻居不行,就开始反抗,激发人家的性欲。
7,女主在从庆功party回来的车上,居然主动告诉邻居,“我要去告发你”,然后自己一个人走回家,等着邻居来袭击她。应该那时候她没想象到她儿子回来敲死邻居,难道她还当时在车上激怒这个邻居是为了再来被强奸一次?
8,她妈妈中风快挂的时候,她还在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然后还要换台,估计她妈妈给她气的血压升高,真的死了。搞笑的是,她真的在抢救她妈时,满脸懵逼地换了新闻频道。
9,她都有点愧疚要去看她爹了(这里看出,女主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冷血)。结果她爹不知是不是没脸见她,在知道她要来的即刻,自杀了。本来,换一个正常人,觉得妈妈的临终遗言没达到,爸爸也被自己的行动间接逼死,不鬼哭狼嚎一番,也会唉声叹气下,至少有点反应吧。结果女主跑去她爸尸体跟前,贴着爹爹发白发青的尸体,有点得意地说,“你看,我来就可以把你杀死。” 真的是,满脸骄傲。
10,还有就是她妈妈已经挂了,被火化了。然后一家人一起去撒骨灰,本来应该超级哀伤的场面,却因为女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非要揭穿儿子帮别人喜当爹的事实,搞得乱七八糟。女主气炸裂以后,直接就把妈妈的骨灰倒在路边了。前一秒,她还在说上次跟妈妈一起来这里野餐,妈妈做的牛肉搞得自己一直放屁。此时电影院中,也是一篇笑声。把如此悲伤的事情搞得这么黑色幽默,也真是无所畏惧了。至此,我也相信,像女主这么彪悍的人,手撕几个变态,绰绰有余。
11,以及,女主不变态?她为了确定邻居是不是就是那个侵犯自己的歹徒,居然,拿着望远镜,对着自己的邻居在 自慰。然后,她还能回忆起,侵犯自己的歹徒是割过包皮的犹太人!
这样的真犀利,也真是不按常理出牌、打人个措手不及,谁能受得了。感觉如果不是女主演技太出色,片子分分钟会沦为对于法国变态的群嘲。
所以,女主是在用生命/演技在告诉我们:生活这点小事,你不觉得有什么,真的就没有什么了。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反而一切都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