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安迪·萨姆伯格克里斯汀·米利欧缇卡米拉·门德斯泰勒·霍奇林J·K·西蒙斯杰奎琳·奥拉德丝彼得·盖勒戴尔·迪奇梅瑞迪斯·海格纳朱恩·斯奎布吴育刚莉莉·博塞尔康纳·欧麦利马克·库布尔汤加伊·基里萨大卫·哈奇森戴维·瑞德ErinFlannery
类型:喜剧爱情导演:马克斯·巴尔巴科夫 状态:HD 年份:2020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6.7分热度:2 ℃ 时间:2024-06-11 17:52:2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概览】
尽管“时间循环”的概念早就有过影像化的例子(e.g., 《十二点零一分》),《土拨鼠之日》以极高的艺术和商业成就而成为了即时经典Instant Classic;哈罗德·雷米斯,丹尼·鲁宾成功地将哲学思考融入了喜剧外壳,而比尔·莫瑞那充满孤独感的愤世嫉俗,也让他获得了喜剧演员以外的主流关注。
虽然有着众多的解读方向(西西弗斯、人性与神性),氛围轻松和商业化的《土拨鼠之日》其实可以看做是查尔斯·狄更斯《圣诞颂歌》式的、带有宗教色彩的道德宣讲;时间循环的背景是对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暗喻,脱离困境、实现自我救赎的方式唯有坦诚与利他。
实现自我和解与升华,才能抵达真正意义上的明天;这一要素在《土拨鼠之日》之后的各种演绎中得到保留,种种交叉往往也能为传统的主题带来新鲜感:《初恋50次》之于浪漫喜剧,《明日边缘》之于动作大片,《忌日快乐》之于恐怖喜剧,《忽然七日》之于青少年焦虑,《轮回派对》之于准中年危机,不一而足。
然而,尽管“时间循环”已经成为了一个流派,由《土拨鼠之日》完善的基本公式却很少发生改变。例如,时间循环导致精神崩坏的黑暗走向,与丹尼·鲁宾最早的构想更近(不死吸血鬼的心灵成长),但由于篇幅和主题往往只能浅尝辄止(《明日边缘》《命运石之门》)。
真正可行且有趣的变体,则出现在了《轮回派对》和《棕榈泉》:将单变量变为多变量,激发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化学反应——这也是丹尼·鲁宾为《土拨鼠之日》准备的更具艺术气息的初版结局;后者更解决了“命定”的问题,为Why&How带来了主观能动的答案。
【制作】
作为圣丹斯电影节交易额最高的电影之一,《棕榈泉》选择流媒体线上发行的形式显然要更加明智一些(即使没有新冠影响)——并不重口(甚至完全不需要)的R级标签并不意味着能为一部披着科幻皮的rom com和小鸡电影带来更多票房,而动作大片统治的电影市场对安迪·萨姆伯格和克丽斯汀·米里奥蒂都还相当陌生;
流媒体的用户画像更决定了电影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度:浸泡在sitcom里长大的千禧一代Millennial不一定会捧场汤姆·汉克斯(《灰猎犬号》)和查理兹·塞隆(《永生守卫》),却往往知道Jake Peralta和Tracy Mcconnell是谁。
这对《棕榈泉》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因为编剧安迪·塞拉和导演马克斯·巴尔巴科夫基本上就是为Millennial重制了一版《土拨鼠之日》,只不过将90年代初的时代注脚全都替换成了10年代:80年代的SNL卡司变成了2000年的SNL卡司,Dead End Job变成了Jobless,沉湎酒精变成了Recreational Drug。就算同样是丧,也从愤世嫉俗的丧变成了虚无主义的丧。
安迪·塞拉的剧本也并不只在于这些“表面功夫”。它拿掉了《土拨鼠之日》硬质的道德说教,将神性引导改造成了一种更实际的,生活智慧的领悟与传承;主人公们的身上同样有着自我厌恶、渴望被爱和高度焦虑,但不再是缺乏生活热情和被爱拯救,而是逃避破碎生活,被勇气所拯救。
而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则在于从单人到多人的转变。一方面,这迫使主人公放弃了“天选之子”的身份,将个人生活危机转为了更具代表意义的抽象概念——这主要体现在J·K·西蒙斯的角色上;另一方面,多人交叉互动对叙事有极大帮助,也让角色们的成长更加合理,而不只是出于某种从天而降的Epiphany。
当年在创作《土拨鼠之日》的时候,比尔·莫瑞和哈罗德·雷米斯之间出现了“创作分歧”——前者想要聚焦在喜剧元素和人们出于恐惧而重复单调生活上,而后者想要强调爱情的救赎力量——这对老搭档也因此一拍两散。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两个方向竟然在《棕榈泉》相遇了。
虽然这并不代表《棕榈泉》会获得超越《土拨鼠之日》的待遇或表现,但前者的独特之处着实不容忽视。
【表现】
双人循环不仅为《棕榈泉》提供了更好的性别平衡,还为叙事提供了新的可能。一个可以直观比较的对象就是2016年的《太空旅客》;克里斯·帕拉特和詹妮弗·劳伦斯不仅被道德困境锁得动弹不得,后者更沦为毫无功用的豪华花瓶。
相比之下,《棕榈泉》不仅为克丽斯汀·米里奥蒂的女主角赋予了主动性,还提高了叙事效率:安迪·萨姆伯格的男主角在电影开场时已经生活在时间循环中很久了,因此当女主角入场后,能够大量缩减探索的时间,直接进入fun part和更大的主题 (Never Stop Partying?),也省掉了不再需要的哲学/神学思考——毕竟打破生活困境所需要的是主人公自身的力量,而不是某种不可知的怜悯与施舍。
而这也为探讨两性关系留出了更多空间:从损友一对,到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焦虑。角色内心更深层次情感的醒悟缓慢而又带有触感,一个试图接受不忠和背叛的“现实”,一个以独自钻研掩盖了内心的脆弱;种种演变以一种有机的形式得到了展现,而不仅仅是简单的“You Complete Me”。
透过《神烦警探》的帮助,把话唠和夸张表演调低之后,安迪·萨姆伯格似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喜剧风格——《棕榈泉》并非是他的首部电影(《爸爸的好儿子》《流行巨星》),但很可能是走向主流市场,而非总在恶搞电影和伪纪录片之间打转转的新契机。而克丽斯汀·米里奥蒂(再一次)抢走了聚光灯,对Sarah的演绎精确而又平易近人。她在两个主角的互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更让两人之间的化学反应更加可信。J·K·西蒙斯的喜剧演出倒是中规中矩,如果是比尔·莫瑞来出演或许会有更多惊喜。
【总结】
作为导演马克斯·巴尔巴科夫的电影长片处女作,《棕榈泉》虽然部分镜头在特效和剪辑上捉襟见肘,但电影无论是完成度还是在叙事技法上都十分令人满意。
而与喜欢玩弄高概念的同类电影不同,为时间循环找到了一个富有实感的出口——这与《暖暖内含光》的做法类似:新颖的高概念只是用来探讨两性关系的渠道,而不是向观众炫耀的工具。
【相关推荐】
《轮回派对》
《土拨鼠之日》
时间旅行影视剧大体可以分为这几类:
《土拨鼠之日》类型,同一天无限重复:《破日》《一天》(2017年韩国电影)《开端》《棕榈泉》《忌日快乐》《忽然七日》《明日边缘》《轮回派对》《超时空传输》《领袖水准》
《黑洞频率》类型,与过去的人通话,改变历史:《信号》《电话》《海市蜃楼》《时间脱离者》
《终结者》类型,通过时间机器回到过去:《信条》《时空线索》《无限复活》《十二猴子》《九回时间旅行》《前目的地》《时空罪恶》《现在去见你》
《神的礼物-14天》类型,也是回到过去,与《终结者》类型的区别是:终结者是肉体回到过去,可以与小时候的自己在同一时空并存。神的礼物则是魂穿,同类型的还有:《365:逆转命运的一年》《财阀家的小儿子》《再次我的人生》。
还有几种类型的杂交体,如《蝴蝶效应》,有限次重复+魂穿,而且不是完全的魂穿,有点类似《黑洞频率》的那种。
===========================================================
本片杂想:
★知识改变命运
★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女主长得像个猴子,真丑!后来慢慢适应了才觉得长得还行。
★真乱啊,新郎和大姨子上床,男女婚礼主持上床,女主早上在新郎的床上醒来晚上又上了男主的床,男主不用说了,婚礼现场的女人男人下至18岁上至80岁通通上了个遍。。。。。。。。
哪怕是最宽容的观众在观影之前听说了《棕榈泉》的故事设定,可能都得为这里面那些不再新奇的老梗堆砌暗自捏一把汗。《棕榈泉》里有太多的似曾相识,首先,它的故事发生在一场婚礼上,所以,那些酒精和慢舞,那些注定被搅黄的誓言和演讲、那些喧宾夺主的家庭困局和排列组合的狗血与错误,全都应有尽有,既不迟到也不缺席;
其次,《棕榈泉》是一部以两个破碎的烂人为主角的浪漫喜剧。在丧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越来越现实的大众早已抛弃了完美王子或是真命天女存在的可能性,但此类“烂人互救”的故事,好像也不可避免地逐渐成为另一种烂俗;
而《棕榈泉》中最为核心的设定,是不断重复的一日时间循环。这个曾经百试百灵的类型片创新良方,在开宗立派的《土拨鼠之日》之后已经被实验了太多次,放到未来战场就变成了《明日边缘》,加进恐怖片里就有了《忌日快乐》,如果把时长抻长、再将陷入循环的主角买一送一,就得到了《轮回派对》。
但是,当这些疲乏的套路里,加入一点冰镇啤酒和量子力学,混进两位主角微妙而可感的火花和带有哲思的谈话片段,最后再染一层抑郁黑暗的现实底色,最终调配混合出的成品《棕榈泉》,变成了一出旧梗和新意比例得当的存在主义浪漫喜剧,可爱新鲜,又带点清醒的苦涩。
把开篇的三层套路进行扩句,就得到了《棕榈泉》的第一幕剧情:在一场沙漠婚礼的当天,新娘的姐姐,总是一脸愤世嫉俗、被家里人认为“只会酗酒和乱搞”的Sarah,被看上去什么也不在乎的伴娘男友Nyles,和他的一段“我们不孤独”的发言所吸引。两人在星空下乱石堆中的激情被一只凌空而来的箭打断,担心Nyles的Sarah跟着他走入泛着红光的山洞,却意外地陷入了一个时间循环之中。
也许是担心上帝视角的观众们对时间循环的设定早已审美疲劳,《棕榈泉》在同题材前辈们的基础上,做出了两方面的小小创新:第一,当Sarah一开始进入循环而手足无措时,害她受困的罪魁祸首Nyles已经在这一天里呆了不知多久。每天都在一双《毕业生》式美腿前醒来的他,早已睡遍了婚礼上不论男女能睡的所有人,也试遍了任何可以逃出循环的方法。如此一来,《棕榈泉》可以不用再浪费银幕时间让主角在自我怀疑中探索那些观众早已知悉的来龙去脉,Sarah在象征性地挣扎了几下后,就在前辈Nyles的指导下接受了循环的规则,开始那培养暧昧、享受人生的双人蒙太奇。
第二,不同于许多时间循环或时空穿梭的作品让主角操纵时间来重复练习把妹神技,《棕榈泉》直接把本该是目标或最终奖赏的妹也送进了循环里,让从此不变的沙漠星空和把他人隔绝在外的特定时空,成为命运相似的两个破碎之人发展爱情的限定舞台。同时,循环里还有一位系统bug定时炸弹一样的第三人Roy,为Nyles和Sarah的二人时光增添一点惊喜和辛辣。
所有爱情故事的成败,大概都取决于两位主角相爱的合理性。《棕榈泉》已经把Nyles和Sarah放进了一座只有彼此的时间孤岛中,再点缀上泳池、墨西哥卷饼和阳光,婚礼上的恶作剧和酒吧里服饰统一的复古舞蹈,还有篝火,和沙漠中似真似幻的恐龙群。这种放弃一切、脱离真实的疯狂,本身就足以让任何两个互看不顺眼的人相爱,而在这基础上,两位演员之间的适配性和化学反应,更是为这段棕榈泉奇遇增添了古怪的浪漫。
观众缘是个很玄妙的东西,而《棕榈泉》的两位主演,恰好是非常讨喜可爱的两位演员。从SNL走出来的Andy Samberg,早就用《神烦警探》里的大男孩Jake奠定了自己有些三俗蠢萌但仍有厚度的搞笑形象,而有一座格莱美傍身的Cristin Milioti,也曾在《老爸老妈罗曼史》最终季,惊艳了所有对老妈期待值拉满的粉丝们。所以,当Nyles遇上Sarah,他那有些稀疏了的小卷毛和用微笑极力遮掩的在乎,搭配上她永远不花的睫毛膏和大眼睛里的伤痛,合力把爱情拉下了圣洁的神坛。
发生在婚礼当日的时间循环,本身就像是一场带着戏谑的爱情模拟游戏。大概每一对处于热恋期的爱侣,都会觉得自己身处与Nyles和Sarah相似的循环之中,时间不再线性流动,其他无关者也都被隔绝在外,两人周身,只有玫瑰色的热烈和心动无穷无尽。但是,就算是在魔幻的时空裂缝中,由两个人构成的任何关系都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稳态,而《棕榈泉》也借由Sarah和Nyles主动者和被动者的不同角度,完成了对于亲密关系的成熟讨论和无情戏仿。
在这段感情中的Sarah,是个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的非典型romcom女主角,她可以主动戳破Nyles满不在乎的伪装,直接翻身骑上已经脱缰了的暧昧,也可以头脑清醒地为两人对重要问题的无限逃避画上句号。这或许是《棕榈泉》对于亲密关系的第一层探讨,爱情固然有停住时间、把人拉进甜蜜循环中的魔力,但大多数时候,爱情不过是用来逃避重要问题的借口,让两个无法面对自我也不再能忍受孤独的人,可以借着”盲目“这一爱情所宣称的副作用,在相拥之时试着不去直视房间里的大象。
不再用爱情来逃避、甚至说出“没有你,我也活得下去”的Sarah,似乎把爱情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上,最终反而收获了历经考验的爱人。而不及Sarah成熟勇敢的Nyles,其实需要做出更为艰难的选择,要么放弃爱情退回到之前孤单但自洽的单人循环中去,要么冒着整个存在都被抹去的风险,赌一个和Sarah平稳过渡到下一阶段的可能性。用炸药来脱离现有循环是个很妙的隐喻,或许每一段面临进化和改变的爱情都是一场豪赌,按下按钮的一刻,要么在爆炸中无坚不摧,要么,让之前已经打造好了的那个自我,连同这段感情一起化为灰烬。
作为一部短小的爱情喜剧,《棕榈泉》所展现出的爱情观是异常成熟的。爱情可以是认清自我后得到的锦上添花,可以是关于牺牲和冒险的愿赌服输,但它绝不可能是拯救,不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意义或是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棕榈泉里的循环,似乎只是一段无法持久的甜美假象,而脱离循环之后,才是真正爱情的开始。
如果跳出Nyles和Sarah的关系之外,把远在尔湾的暴躁老兵Roy也拉进讨论之中,棕榈泉的一日循环就从亲密关系的隐喻,扩大到了对于人生的点评。这场沙漠中的时空循环似乎是无形的三间单人牢房,是为三人各自打造的私人订制轮回炼狱,而逃离苦海的方法,也只能由他们独自寻觅。
最终Sarah清理了身后的劣迹,承认了妹妹的善良并献上祝福,Roy在家庭生活的宁静中平息了愤怒和放纵,而Nyles,也找到了他在意的人和为她冒险向前一步的勇气。所以,Nyles在开篇发表的“我们不孤独”的演讲,似乎不算准确,但又近乎真理。三个人虽然都是向内地找到了解决自身问题的解法,但最终,仍然是要走回到爱意与人群中去。
但是,(可能因为我过于悲观),在两个披萨游泳圈终于拼到一起的美好结局背后,Nyles话语里的悲凉感却始终萦绕不去。比Sarah多经历了可能上万次循环的Nyles,似乎早就看透了人生的本质,棕榈泉也好,尔湾也好,婚姻也好,一夜情也好,世界充满了大大小小重复的时间循环,那里有更多让人无能为力的无意义,有更多让人想逃避的谎言和错误。
所以,虽然度假胜地棕榈泉比冰天雪地的普苏塔尼气候宜人阳光普照,《棕榈泉》其实是部更暗黑更成人的《土拨鼠之日》,并不是一心向善自我成长后,就一定能得到救赎迎来春天。在这样hard模式的人生设定下,我们能做的,只有从直面一个错误或者找到一处意义开始,逃离一个小循环,再陷入一个更大的循环之中。
不需要什么解救或者终极答案,只要人生因此而变得"less mundane",就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的胜利。因为沙漠永无止境,而沙漠中的我们,必须找点乐子。
《棕榈泉》是近段时间看的最让我感动又可以反复回味的电影,虽然在文本的核心上,《棕榈泉》依旧是《土拨鼠之日》开创的老掉牙的破烂旧梗-Time Loop,在形式上是无聊的无聚焦,在镜头语言也就是规规矩矩、板板正正,明眼可见的无甚新奇,但这样平实的叙事讲述出的故事着实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我们生来迷惘”!!!三表哥在开篇的婚礼戏上这样动情地致辞道:“然后,得到救赎。但是我们依旧迷惘,而在这样的黑暗之中,曙光出现......而后你,站在比在座所有人都迷茫的十字路口之上,也许这让你很害怕,让你满腹疑惑,但请记住,你并不孤单,在这的所有人都是你的家人,我们就是你的世界,当你实现你最疯狂的梦想之时,我们都会兴高采烈地为你欢呼,所以各位请举杯,我们或许生来迷惘,但是现在,得到了救赎。”
这番在彼时氛围中,确实很让人欣慰的感言,似乎只是在诉说着一对即将步入婚姻的夫妇,他们携手迈进未来,彼此相互帮扶,从此不再孤独与迷惘。相濡以沫的情感,仿佛一下子把人从一个游离的状态提升到了一种聚合的状态,这在已然逐步被各种“先锋思潮”解构而后重新构建的现今社会下,成为了某种一听到就将信将疑的神话。
而后转头之间,老妈与三表哥之间的对话,就戳穿了这层神话脆弱的外壳,而这在老妈也不得已地被编剧的大手推进了与三表哥一起的Time Loop里面后,两个人体现出的就差不多是现代世界中,标标准准的现代人模样:他们不同程度的虚无承认生命没有什么意义、极其重视不同情境的体验、不太重视抽象的价值共识而选择尊重内心的私有体悟,看重物尤其信仰物,追求所谓真正的解脱与美好的生活但并没有方向、短瞬地接触后就想快速逃离却又因不得不的文本设定而面对彼此等等..........两人的相似与相近的背后,仿佛有某种“现代标准性”,这种现代性标准能不能找到某些共通的性质和曾经的出处呢?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这就是卢梭描绘的图景:原始的小岛,岛上没有工业社会与随之而来的精神压力与财产私有带来的无尽欲望,岛上的原始人们,每天的生活就是简单的吃饭睡觉,唱歌跳舞,日出而聚集欢笑娱乐,日落而归去了无牵挂,每个人靠自己就可以满意自足地过活,每个人都自我怜爱而不需要他人援手,这些野人就是的所谓“高贵的野蛮人”。
卢梭的这番论调,当然首先是对他的自己人生经历的所指与期盼与目标,不过在今天,现今世界的现代人们,也无不可能在争相作一名“高贵的野蛮人”,追求自给自足;告诉所有人自己有社交恐惧、说话障碍;对不守规则的人极度讨厌,相信一套社会愿景的崇高叙事;告别恋爱,约人或花钱解决性焦虑,想着有朝一日飞黄腾达找女朋友或男朋友可以轻而易举;最想赚够钱,然后远离所有人,今天涨工资,明天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出去租房或买房等等等.........上帝已死后的平民社会中,不需要什么深刻的真理、外部共识、律令,遇到障碍、遇到问题的人们,最想先问的都是自己,每个教人“有效社交”、避免无价值沟通、时刻颠覆你认知体系的狗屁知识付费、情感论坛、心灵导师都在教你Know Your-GOD-DAMN-Self,那么孤独自爱还真就有可能是现代人的自然状态。
如同电影中的三表哥和老妈在电影开始表现的一样,他们会不再思考,或讨论活着的意义,因为唯一能活下去的方法就是接受现状,活着的意义就变成了活着本身这样无意义的事情。
但真的会有人从来不思考吗?真的所有人都会接受孤独自爱的状态吗?真的没有人不去尝试追求美好生活,且追求能够温和地达成它吗?答案当然会是否定的,就像永恒循环一天中的三表哥和老妈,他们探究演绎发现对现状逃离无计可施,他们也只能逐渐真诚地对待彼此好似世界只剩下两个人。所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这种无法逃离的Time Loop,三表哥和老妈这两位孤独自爱的标准现代虚无个体,居然逐渐产生了爱情,好似慢慢迈向了美好的生活,又瞬间分崩离析。而或许也正是在这种极端的假定性中,我们才能看到,削减到最基本模型的最小二人社会中,面对交流,真诚是基本道德条件,生存基础是理性算计,现代孤独以此起始,也以此为终,人与人以陌生人作为前提,而最后以一个孤独的个体死去。这或许才是现代人的真正的自然状态,一个以陌生人为根本假设的人与人共处的流动性社会。
回到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身在Time Loop,如同身处正常时间流中一样浑浑噩噩的他们,或者身处电影之外的我们一样,改变会是方法,逃离Time Loop会是出路,在这最后的尝试之前,老妈和三表哥都做到了不封闭,真心地关照彼此,爱人更甚爱己,他们彼此依存不分离,此时的孤独自爱早成为一种不能再被忍受的非自然状态,而互相依存成为新的自然状态。而这,就在老妈和三表哥相拥而吻,原地爆炸后,仿佛没有逃离Time Loop失败般,二人游躺于泳池之上,也早已解开了所有心结,淡然处之,电影没有拍到他们离开棕榈泉,因为离不离开早已没什么打紧,也已经不再重要。
迈向美好生活、建立亲密关系真正重要的感觉在此时当然会存在,且真正重要的感觉一定会是在长期的感受之下产生的。重要的感觉,不会是在你身心俱疲,扔下背包来场什么狗屁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中产生;也不会在你与陌生人谈论未来可能会有多惨时充满激情、控诉价值已经有多崩坏时慷慨激昂、对奔溃充满想象力时天马行空后,喝一杯40块的星巴克卡布奇诺,并向非洲捐助了10块钱时产生;也不会在一时冲动的脑内多巴胺和性器官的兴奋与加速心跳的肾上腺素,或者心理学上狗屁的“吊桥效应”,5000块现在打折到2500块的底层逻辑、有价值社交,甚至额外优惠送你的教你说话的倒灶狗屁课程中产生。
别忘了,生活一直在此,活在当下是不得已的选择,未来是憧憬但不要让其成为枷锁,回顾过往到现今或许生来迷惘的我们,不要再去孤独自爱,不作高贵的陌生人,救赎之道,就在你我不再孤独自爱的实践之中。
本片的节奏、悬疑、笑点都处理得好好,从头到尾笑着看完的。
例如其中一处,男主角大老远开车去到一个社区,跟之前一直追杀他的Roy和解了,准备离开Roy的家时说:“你现在把我杀掉,我就可以避开回城高峰了(因为他死了就会复活循环)”。这理由在剧中很合理,我都笑了。
电影属于让你做了一场逃离现实、奇妙的梦,像《西虹市首富》、《富二代(Холоп)》、《土拨鼠之日》这类。
后来想想,部电影能算是《土拨鼠之日》的精神续作,连核心都是一致的,陷于循环,然后开始疯玩放纵,最后因为爱,离开循环。《棕榈泉》就是《土拨鼠之日》重复千千万万次之后的样子,主角变得豁达地享受在循环。
幻想自己代入其中,其实主角面临的境况很好,在循环之中,除了一众NPC之外,还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和自己玩,有一个追着自己杀的人,整个环境就是在自己熟悉、可控之中又有点变数,太有意思了。(想想如果是像《土拨鼠之日》的单人循环,日子久了简直是枯燥地狱。)
如果我是主角,在知道有方法跳出之后,也会先把感兴趣的能学的都学了(各学科、技能),掌握一些关键人物的信息以便循环结束之后跟ta认识,把各种危险的、致命的、违法的事情全部都做一遍——毕竟在这里,拥有无限时间、无限复活、不用考虑金钱、工作、不愁吃穿,太无敌了。
宝宝大错位2
神采飞扬
圣诞绅士夜
冲撞
熊出没·逆转时空
辣警霸王花粤语
花言巧语的小镇青年吉姆在百货公司得到一份看门人的...
播放指数:970℃
【概览】
尽管“时间循环”的概念早就有过影像化的例子(e.g., 《十二点零一分》),《土拨鼠之日》以极高的艺术和商业成就而成为了即时经典Instant Classic;哈罗德·雷米斯,丹尼·鲁宾成功地将哲学思考融入了喜剧外壳,而比尔·莫瑞那充满孤独感的愤世嫉俗,也让他获得了喜剧演员以外的主流关注。
虽然有着众多的解读方向(西西弗斯、人性与神性),氛围轻松和商业化的《土拨鼠之日》其实可以看做是查尔斯·狄更斯《圣诞颂歌》式的、带有宗教色彩的道德宣讲;时间循环的背景是对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暗喻,脱离困境、实现自我救赎的方式唯有坦诚与利他。
实现自我和解与升华,才能抵达真正意义上的明天;这一要素在《土拨鼠之日》之后的各种演绎中得到保留,种种交叉往往也能为传统的主题带来新鲜感:《初恋50次》之于浪漫喜剧,《明日边缘》之于动作大片,《忌日快乐》之于恐怖喜剧,《忽然七日》之于青少年焦虑,《轮回派对》之于准中年危机,不一而足。
然而,尽管“时间循环”已经成为了一个流派,由《土拨鼠之日》完善的基本公式却很少发生改变。例如,时间循环导致精神崩坏的黑暗走向,与丹尼·鲁宾最早的构想更近(不死吸血鬼的心灵成长),但由于篇幅和主题往往只能浅尝辄止(《明日边缘》《命运石之门》)。
真正可行且有趣的变体,则出现在了《轮回派对》和《棕榈泉》:将单变量变为多变量,激发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化学反应——这也是丹尼·鲁宾为《土拨鼠之日》准备的更具艺术气息的初版结局;后者更解决了“命定”的问题,为Why&How带来了主观能动的答案。
【制作】
作为圣丹斯电影节交易额最高的电影之一,《棕榈泉》选择流媒体线上发行的形式显然要更加明智一些(即使没有新冠影响)——并不重口(甚至完全不需要)的R级标签并不意味着能为一部披着科幻皮的rom com和小鸡电影带来更多票房,而动作大片统治的电影市场对安迪·萨姆伯格和克丽斯汀·米里奥蒂都还相当陌生;
流媒体的用户画像更决定了电影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度:浸泡在sitcom里长大的千禧一代Millennial不一定会捧场汤姆·汉克斯(《灰猎犬号》)和查理兹·塞隆(《永生守卫》),却往往知道Jake Peralta和Tracy Mcconnell是谁。
这对《棕榈泉》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因为编剧安迪·塞拉和导演马克斯·巴尔巴科夫基本上就是为Millennial重制了一版《土拨鼠之日》,只不过将90年代初的时代注脚全都替换成了10年代:80年代的SNL卡司变成了2000年的SNL卡司,Dead End Job变成了Jobless,沉湎酒精变成了Recreational Drug。就算同样是丧,也从愤世嫉俗的丧变成了虚无主义的丧。
安迪·塞拉的剧本也并不只在于这些“表面功夫”。它拿掉了《土拨鼠之日》硬质的道德说教,将神性引导改造成了一种更实际的,生活智慧的领悟与传承;主人公们的身上同样有着自我厌恶、渴望被爱和高度焦虑,但不再是缺乏生活热情和被爱拯救,而是逃避破碎生活,被勇气所拯救。
而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则在于从单人到多人的转变。一方面,这迫使主人公放弃了“天选之子”的身份,将个人生活危机转为了更具代表意义的抽象概念——这主要体现在J·K·西蒙斯的角色上;另一方面,多人交叉互动对叙事有极大帮助,也让角色们的成长更加合理,而不只是出于某种从天而降的Epiphany。
当年在创作《土拨鼠之日》的时候,比尔·莫瑞和哈罗德·雷米斯之间出现了“创作分歧”——前者想要聚焦在喜剧元素和人们出于恐惧而重复单调生活上,而后者想要强调爱情的救赎力量——这对老搭档也因此一拍两散。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两个方向竟然在《棕榈泉》相遇了。
虽然这并不代表《棕榈泉》会获得超越《土拨鼠之日》的待遇或表现,但前者的独特之处着实不容忽视。
【表现】
双人循环不仅为《棕榈泉》提供了更好的性别平衡,还为叙事提供了新的可能。一个可以直观比较的对象就是2016年的《太空旅客》;克里斯·帕拉特和詹妮弗·劳伦斯不仅被道德困境锁得动弹不得,后者更沦为毫无功用的豪华花瓶。
相比之下,《棕榈泉》不仅为克丽斯汀·米里奥蒂的女主角赋予了主动性,还提高了叙事效率:安迪·萨姆伯格的男主角在电影开场时已经生活在时间循环中很久了,因此当女主角入场后,能够大量缩减探索的时间,直接进入fun part和更大的主题 (Never Stop Partying?),也省掉了不再需要的哲学/神学思考——毕竟打破生活困境所需要的是主人公自身的力量,而不是某种不可知的怜悯与施舍。
而这也为探讨两性关系留出了更多空间:从损友一对,到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焦虑。角色内心更深层次情感的醒悟缓慢而又带有触感,一个试图接受不忠和背叛的“现实”,一个以独自钻研掩盖了内心的脆弱;种种演变以一种有机的形式得到了展现,而不仅仅是简单的“You Complete Me”。
透过《神烦警探》的帮助,把话唠和夸张表演调低之后,安迪·萨姆伯格似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喜剧风格——《棕榈泉》并非是他的首部电影(《爸爸的好儿子》《流行巨星》),但很可能是走向主流市场,而非总在恶搞电影和伪纪录片之间打转转的新契机。而克丽斯汀·米里奥蒂(再一次)抢走了聚光灯,对Sarah的演绎精确而又平易近人。她在两个主角的互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更让两人之间的化学反应更加可信。J·K·西蒙斯的喜剧演出倒是中规中矩,如果是比尔·莫瑞来出演或许会有更多惊喜。
【总结】
作为导演马克斯·巴尔巴科夫的电影长片处女作,《棕榈泉》虽然部分镜头在特效和剪辑上捉襟见肘,但电影无论是完成度还是在叙事技法上都十分令人满意。
而与喜欢玩弄高概念的同类电影不同,为时间循环找到了一个富有实感的出口——这与《暖暖内含光》的做法类似:新颖的高概念只是用来探讨两性关系的渠道,而不是向观众炫耀的工具。
【相关推荐】
《轮回派对》
《土拨鼠之日》
时间旅行影视剧大体可以分为这几类:
《土拨鼠之日》类型,同一天无限重复:《破日》《一天》(2017年韩国电影)《开端》《棕榈泉》《忌日快乐》《忽然七日》《明日边缘》《轮回派对》《超时空传输》《领袖水准》
《黑洞频率》类型,与过去的人通话,改变历史:《信号》《电话》《海市蜃楼》《时间脱离者》
《终结者》类型,通过时间机器回到过去:《信条》《时空线索》《无限复活》《十二猴子》《九回时间旅行》《前目的地》《时空罪恶》《现在去见你》
《神的礼物-14天》类型,也是回到过去,与《终结者》类型的区别是:终结者是肉体回到过去,可以与小时候的自己在同一时空并存。神的礼物则是魂穿,同类型的还有:《365:逆转命运的一年》《财阀家的小儿子》《再次我的人生》。
还有几种类型的杂交体,如《蝴蝶效应》,有限次重复+魂穿,而且不是完全的魂穿,有点类似《黑洞频率》的那种。
===========================================================
本片杂想:
★知识改变命运
★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女主长得像个猴子,真丑!后来慢慢适应了才觉得长得还行。
★真乱啊,新郎和大姨子上床,男女婚礼主持上床,女主早上在新郎的床上醒来晚上又上了男主的床,男主不用说了,婚礼现场的女人男人下至18岁上至80岁通通上了个遍。。。。。。。。
哪怕是最宽容的观众在观影之前听说了《棕榈泉》的故事设定,可能都得为这里面那些不再新奇的老梗堆砌暗自捏一把汗。《棕榈泉》里有太多的似曾相识,首先,它的故事发生在一场婚礼上,所以,那些酒精和慢舞,那些注定被搅黄的誓言和演讲、那些喧宾夺主的家庭困局和排列组合的狗血与错误,全都应有尽有,既不迟到也不缺席;
其次,《棕榈泉》是一部以两个破碎的烂人为主角的浪漫喜剧。在丧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越来越现实的大众早已抛弃了完美王子或是真命天女存在的可能性,但此类“烂人互救”的故事,好像也不可避免地逐渐成为另一种烂俗;
而《棕榈泉》中最为核心的设定,是不断重复的一日时间循环。这个曾经百试百灵的类型片创新良方,在开宗立派的《土拨鼠之日》之后已经被实验了太多次,放到未来战场就变成了《明日边缘》,加进恐怖片里就有了《忌日快乐》,如果把时长抻长、再将陷入循环的主角买一送一,就得到了《轮回派对》。
但是,当这些疲乏的套路里,加入一点冰镇啤酒和量子力学,混进两位主角微妙而可感的火花和带有哲思的谈话片段,最后再染一层抑郁黑暗的现实底色,最终调配混合出的成品《棕榈泉》,变成了一出旧梗和新意比例得当的存在主义浪漫喜剧,可爱新鲜,又带点清醒的苦涩。
把开篇的三层套路进行扩句,就得到了《棕榈泉》的第一幕剧情:在一场沙漠婚礼的当天,新娘的姐姐,总是一脸愤世嫉俗、被家里人认为“只会酗酒和乱搞”的Sarah,被看上去什么也不在乎的伴娘男友Nyles,和他的一段“我们不孤独”的发言所吸引。两人在星空下乱石堆中的激情被一只凌空而来的箭打断,担心Nyles的Sarah跟着他走入泛着红光的山洞,却意外地陷入了一个时间循环之中。
也许是担心上帝视角的观众们对时间循环的设定早已审美疲劳,《棕榈泉》在同题材前辈们的基础上,做出了两方面的小小创新:第一,当Sarah一开始进入循环而手足无措时,害她受困的罪魁祸首Nyles已经在这一天里呆了不知多久。每天都在一双《毕业生》式美腿前醒来的他,早已睡遍了婚礼上不论男女能睡的所有人,也试遍了任何可以逃出循环的方法。如此一来,《棕榈泉》可以不用再浪费银幕时间让主角在自我怀疑中探索那些观众早已知悉的来龙去脉,Sarah在象征性地挣扎了几下后,就在前辈Nyles的指导下接受了循环的规则,开始那培养暧昧、享受人生的双人蒙太奇。
第二,不同于许多时间循环或时空穿梭的作品让主角操纵时间来重复练习把妹神技,《棕榈泉》直接把本该是目标或最终奖赏的妹也送进了循环里,让从此不变的沙漠星空和把他人隔绝在外的特定时空,成为命运相似的两个破碎之人发展爱情的限定舞台。同时,循环里还有一位系统bug定时炸弹一样的第三人Roy,为Nyles和Sarah的二人时光增添一点惊喜和辛辣。
所有爱情故事的成败,大概都取决于两位主角相爱的合理性。《棕榈泉》已经把Nyles和Sarah放进了一座只有彼此的时间孤岛中,再点缀上泳池、墨西哥卷饼和阳光,婚礼上的恶作剧和酒吧里服饰统一的复古舞蹈,还有篝火,和沙漠中似真似幻的恐龙群。这种放弃一切、脱离真实的疯狂,本身就足以让任何两个互看不顺眼的人相爱,而在这基础上,两位演员之间的适配性和化学反应,更是为这段棕榈泉奇遇增添了古怪的浪漫。
观众缘是个很玄妙的东西,而《棕榈泉》的两位主演,恰好是非常讨喜可爱的两位演员。从SNL走出来的Andy Samberg,早就用《神烦警探》里的大男孩Jake奠定了自己有些三俗蠢萌但仍有厚度的搞笑形象,而有一座格莱美傍身的Cristin Milioti,也曾在《老爸老妈罗曼史》最终季,惊艳了所有对老妈期待值拉满的粉丝们。所以,当Nyles遇上Sarah,他那有些稀疏了的小卷毛和用微笑极力遮掩的在乎,搭配上她永远不花的睫毛膏和大眼睛里的伤痛,合力把爱情拉下了圣洁的神坛。
发生在婚礼当日的时间循环,本身就像是一场带着戏谑的爱情模拟游戏。大概每一对处于热恋期的爱侣,都会觉得自己身处与Nyles和Sarah相似的循环之中,时间不再线性流动,其他无关者也都被隔绝在外,两人周身,只有玫瑰色的热烈和心动无穷无尽。但是,就算是在魔幻的时空裂缝中,由两个人构成的任何关系都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稳态,而《棕榈泉》也借由Sarah和Nyles主动者和被动者的不同角度,完成了对于亲密关系的成熟讨论和无情戏仿。
在这段感情中的Sarah,是个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的非典型romcom女主角,她可以主动戳破Nyles满不在乎的伪装,直接翻身骑上已经脱缰了的暧昧,也可以头脑清醒地为两人对重要问题的无限逃避画上句号。这或许是《棕榈泉》对于亲密关系的第一层探讨,爱情固然有停住时间、把人拉进甜蜜循环中的魔力,但大多数时候,爱情不过是用来逃避重要问题的借口,让两个无法面对自我也不再能忍受孤独的人,可以借着”盲目“这一爱情所宣称的副作用,在相拥之时试着不去直视房间里的大象。
不再用爱情来逃避、甚至说出“没有你,我也活得下去”的Sarah,似乎把爱情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上,最终反而收获了历经考验的爱人。而不及Sarah成熟勇敢的Nyles,其实需要做出更为艰难的选择,要么放弃爱情退回到之前孤单但自洽的单人循环中去,要么冒着整个存在都被抹去的风险,赌一个和Sarah平稳过渡到下一阶段的可能性。用炸药来脱离现有循环是个很妙的隐喻,或许每一段面临进化和改变的爱情都是一场豪赌,按下按钮的一刻,要么在爆炸中无坚不摧,要么,让之前已经打造好了的那个自我,连同这段感情一起化为灰烬。
作为一部短小的爱情喜剧,《棕榈泉》所展现出的爱情观是异常成熟的。爱情可以是认清自我后得到的锦上添花,可以是关于牺牲和冒险的愿赌服输,但它绝不可能是拯救,不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意义或是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棕榈泉里的循环,似乎只是一段无法持久的甜美假象,而脱离循环之后,才是真正爱情的开始。
如果跳出Nyles和Sarah的关系之外,把远在尔湾的暴躁老兵Roy也拉进讨论之中,棕榈泉的一日循环就从亲密关系的隐喻,扩大到了对于人生的点评。这场沙漠中的时空循环似乎是无形的三间单人牢房,是为三人各自打造的私人订制轮回炼狱,而逃离苦海的方法,也只能由他们独自寻觅。
最终Sarah清理了身后的劣迹,承认了妹妹的善良并献上祝福,Roy在家庭生活的宁静中平息了愤怒和放纵,而Nyles,也找到了他在意的人和为她冒险向前一步的勇气。所以,Nyles在开篇发表的“我们不孤独”的演讲,似乎不算准确,但又近乎真理。三个人虽然都是向内地找到了解决自身问题的解法,但最终,仍然是要走回到爱意与人群中去。
但是,(可能因为我过于悲观),在两个披萨游泳圈终于拼到一起的美好结局背后,Nyles话语里的悲凉感却始终萦绕不去。比Sarah多经历了可能上万次循环的Nyles,似乎早就看透了人生的本质,棕榈泉也好,尔湾也好,婚姻也好,一夜情也好,世界充满了大大小小重复的时间循环,那里有更多让人无能为力的无意义,有更多让人想逃避的谎言和错误。
所以,虽然度假胜地棕榈泉比冰天雪地的普苏塔尼气候宜人阳光普照,《棕榈泉》其实是部更暗黑更成人的《土拨鼠之日》,并不是一心向善自我成长后,就一定能得到救赎迎来春天。在这样hard模式的人生设定下,我们能做的,只有从直面一个错误或者找到一处意义开始,逃离一个小循环,再陷入一个更大的循环之中。
不需要什么解救或者终极答案,只要人生因此而变得"less mundane",就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的胜利。因为沙漠永无止境,而沙漠中的我们,必须找点乐子。
《棕榈泉》是近段时间看的最让我感动又可以反复回味的电影,虽然在文本的核心上,《棕榈泉》依旧是《土拨鼠之日》开创的老掉牙的破烂旧梗-Time Loop,在形式上是无聊的无聚焦,在镜头语言也就是规规矩矩、板板正正,明眼可见的无甚新奇,但这样平实的叙事讲述出的故事着实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我们生来迷惘”!!!三表哥在开篇的婚礼戏上这样动情地致辞道:“然后,得到救赎。但是我们依旧迷惘,而在这样的黑暗之中,曙光出现......而后你,站在比在座所有人都迷茫的十字路口之上,也许这让你很害怕,让你满腹疑惑,但请记住,你并不孤单,在这的所有人都是你的家人,我们就是你的世界,当你实现你最疯狂的梦想之时,我们都会兴高采烈地为你欢呼,所以各位请举杯,我们或许生来迷惘,但是现在,得到了救赎。”
这番在彼时氛围中,确实很让人欣慰的感言,似乎只是在诉说着一对即将步入婚姻的夫妇,他们携手迈进未来,彼此相互帮扶,从此不再孤独与迷惘。相濡以沫的情感,仿佛一下子把人从一个游离的状态提升到了一种聚合的状态,这在已然逐步被各种“先锋思潮”解构而后重新构建的现今社会下,成为了某种一听到就将信将疑的神话。
而后转头之间,老妈与三表哥之间的对话,就戳穿了这层神话脆弱的外壳,而这在老妈也不得已地被编剧的大手推进了与三表哥一起的Time Loop里面后,两个人体现出的就差不多是现代世界中,标标准准的现代人模样:他们不同程度的虚无承认生命没有什么意义、极其重视不同情境的体验、不太重视抽象的价值共识而选择尊重内心的私有体悟,看重物尤其信仰物,追求所谓真正的解脱与美好的生活但并没有方向、短瞬地接触后就想快速逃离却又因不得不的文本设定而面对彼此等等..........两人的相似与相近的背后,仿佛有某种“现代标准性”,这种现代性标准能不能找到某些共通的性质和曾经的出处呢?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这就是卢梭描绘的图景:原始的小岛,岛上没有工业社会与随之而来的精神压力与财产私有带来的无尽欲望,岛上的原始人们,每天的生活就是简单的吃饭睡觉,唱歌跳舞,日出而聚集欢笑娱乐,日落而归去了无牵挂,每个人靠自己就可以满意自足地过活,每个人都自我怜爱而不需要他人援手,这些野人就是的所谓“高贵的野蛮人”。
卢梭的这番论调,当然首先是对他的自己人生经历的所指与期盼与目标,不过在今天,现今世界的现代人们,也无不可能在争相作一名“高贵的野蛮人”,追求自给自足;告诉所有人自己有社交恐惧、说话障碍;对不守规则的人极度讨厌,相信一套社会愿景的崇高叙事;告别恋爱,约人或花钱解决性焦虑,想着有朝一日飞黄腾达找女朋友或男朋友可以轻而易举;最想赚够钱,然后远离所有人,今天涨工资,明天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出去租房或买房等等等.........上帝已死后的平民社会中,不需要什么深刻的真理、外部共识、律令,遇到障碍、遇到问题的人们,最想先问的都是自己,每个教人“有效社交”、避免无价值沟通、时刻颠覆你认知体系的狗屁知识付费、情感论坛、心灵导师都在教你Know Your-GOD-DAMN-Self,那么孤独自爱还真就有可能是现代人的自然状态。
如同电影中的三表哥和老妈在电影开始表现的一样,他们会不再思考,或讨论活着的意义,因为唯一能活下去的方法就是接受现状,活着的意义就变成了活着本身这样无意义的事情。
但真的会有人从来不思考吗?真的所有人都会接受孤独自爱的状态吗?真的没有人不去尝试追求美好生活,且追求能够温和地达成它吗?答案当然会是否定的,就像永恒循环一天中的三表哥和老妈,他们探究演绎发现对现状逃离无计可施,他们也只能逐渐真诚地对待彼此好似世界只剩下两个人。所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这种无法逃离的Time Loop,三表哥和老妈这两位孤独自爱的标准现代虚无个体,居然逐渐产生了爱情,好似慢慢迈向了美好的生活,又瞬间分崩离析。而或许也正是在这种极端的假定性中,我们才能看到,削减到最基本模型的最小二人社会中,面对交流,真诚是基本道德条件,生存基础是理性算计,现代孤独以此起始,也以此为终,人与人以陌生人作为前提,而最后以一个孤独的个体死去。这或许才是现代人的真正的自然状态,一个以陌生人为根本假设的人与人共处的流动性社会。
回到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身在Time Loop,如同身处正常时间流中一样浑浑噩噩的他们,或者身处电影之外的我们一样,改变会是方法,逃离Time Loop会是出路,在这最后的尝试之前,老妈和三表哥都做到了不封闭,真心地关照彼此,爱人更甚爱己,他们彼此依存不分离,此时的孤独自爱早成为一种不能再被忍受的非自然状态,而互相依存成为新的自然状态。而这,就在老妈和三表哥相拥而吻,原地爆炸后,仿佛没有逃离Time Loop失败般,二人游躺于泳池之上,也早已解开了所有心结,淡然处之,电影没有拍到他们离开棕榈泉,因为离不离开早已没什么打紧,也已经不再重要。
迈向美好生活、建立亲密关系真正重要的感觉在此时当然会存在,且真正重要的感觉一定会是在长期的感受之下产生的。重要的感觉,不会是在你身心俱疲,扔下背包来场什么狗屁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中产生;也不会在你与陌生人谈论未来可能会有多惨时充满激情、控诉价值已经有多崩坏时慷慨激昂、对奔溃充满想象力时天马行空后,喝一杯40块的星巴克卡布奇诺,并向非洲捐助了10块钱时产生;也不会在一时冲动的脑内多巴胺和性器官的兴奋与加速心跳的肾上腺素,或者心理学上狗屁的“吊桥效应”,5000块现在打折到2500块的底层逻辑、有价值社交,甚至额外优惠送你的教你说话的倒灶狗屁课程中产生。
别忘了,生活一直在此,活在当下是不得已的选择,未来是憧憬但不要让其成为枷锁,回顾过往到现今或许生来迷惘的我们,不要再去孤独自爱,不作高贵的陌生人,救赎之道,就在你我不再孤独自爱的实践之中。
本片的节奏、悬疑、笑点都处理得好好,从头到尾笑着看完的。
例如其中一处,男主角大老远开车去到一个社区,跟之前一直追杀他的Roy和解了,准备离开Roy的家时说:“你现在把我杀掉,我就可以避开回城高峰了(因为他死了就会复活循环)”。这理由在剧中很合理,我都笑了。
电影属于让你做了一场逃离现实、奇妙的梦,像《西虹市首富》、《富二代(Холоп)》、《土拨鼠之日》这类。
后来想想,部电影能算是《土拨鼠之日》的精神续作,连核心都是一致的,陷于循环,然后开始疯玩放纵,最后因为爱,离开循环。《棕榈泉》就是《土拨鼠之日》重复千千万万次之后的样子,主角变得豁达地享受在循环。
幻想自己代入其中,其实主角面临的境况很好,在循环之中,除了一众NPC之外,还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和自己玩,有一个追着自己杀的人,整个环境就是在自己熟悉、可控之中又有点变数,太有意思了。(想想如果是像《土拨鼠之日》的单人循环,日子久了简直是枯燥地狱。)
如果我是主角,在知道有方法跳出之后,也会先把感兴趣的能学的都学了(各学科、技能),掌握一些关键人物的信息以便循环结束之后跟ta认识,把各种危险的、致命的、违法的事情全部都做一遍——毕竟在这里,拥有无限时间、无限复活、不用考虑金钱、工作、不愁吃穿,太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