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关于我妈的一切

关于我妈的一切  All About My Mother,中国版世上最美的离别,关于我妈的一切

131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徐帆张婧仪许亚军张歆艺陈明昊吴彦姝李程彬韩云云赵晓苏

类型:剧情家庭导演:赵天宇 状态:正片 年份:2021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6.3分热度:15 ℃ 时间:2024-06-11 17:22:20

简介:详情  妈妈季佩珍(徐帆 饰)是这个家的灵魂所在,她像有分身术一样能照顾到每一个人。在她的面面俱到之下,这个家看上去井然有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妈妈季佩珍眼里女儿李小美(张婧仪 饰)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却不知在北京工作生活的...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妈妈季佩珍(徐帆 饰)是这个家的灵魂所在,她像有分身术一样能照顾到每一个人。在她的面面俱到之下,这个家看上去井然有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妈妈季佩珍眼里女儿李小美(张婧仪 饰)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却不知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她还有另一面。女儿对妈妈的掌控有多抵触,季佩珍更是不了解。医生丈夫李文舫(许亚军 饰)因几年前的一次失误,至今还无法拿起手术刀。婆婆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生活都无法自理……就在身为教师的季佩珍刚刚退休,似乎能松一口气多拥有些自己的时间,却被查出了恶性肿瘤四期。如果妈妈只剩下四个月的生命,这家人的生活又该如何继续下去呢
  • 头像
    冬惊

    母爱令人“窒息”吗?

    可以说这部片是我今年看过最感人的电影,没有之一。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中秋档的喜剧,并没有料到它会如此戳中泪点。虽然年初时看同为母女题材的《你好,李焕英》也很喜欢,也有感动,但当时不过是眼睛湿润了几分钟。

    这大概是因为,《你好,李焕英》中的母亲形象对年轻人来说实在是太理想了,以至于一部分人质疑这是不是出于子女视角的自我感动,我妈看了也说“对孩子没有要求(只希望她快乐就好)就是对她不负责”。

    《关于我妈的一切》中徐帆饰演的母亲季佩珍则不同,相较于李焕英的“放羊式管理”,季佩珍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操心,影片中一个个接地气的细节(比如季佩珍做的方圆几里都能闻到味儿的蒜茄子、给女儿准备的塞满车厢、一开门就滚到地上的菜)让她更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母亲。

    有句歌词说“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别人家的妈妈我不知道,但季佩珍的人设真的有点像我妈。季佩珍是地理老师,我妈是语文老师。季佩珍大概五十多岁了,看起来还很年轻,依旧保持着苗条的身材,依旧美丽端庄,衣着考究,也像我的妈妈。

    和我妈不同的是,或许因为一直在中学校园里工作,影片中季佩珍给人感觉比她女儿更像个少女。徐帆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温柔的语调中带着几分天真,对谁都是笑盈盈的,哪怕她的丈夫和女儿总板着个脸。季佩珍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命途多舛,但她一直都干劲十足,简直比二十多岁的人还有朝气。

    拍这种题材很容易落入俗套,但你丝毫不用担心这是一部“苦情片”——整部电影一直情节紧凑,悬念丛生,没有拖沓,没有说教,从镜头到叙事都明快、流畅而充满温情,每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段都散发着熟悉的亲切感。

    故事发生在美丽的青岛,影片的开头从一个个童话般的红色屋顶拉近主角的家——季佩珍在家中看到窗外飘过一个观测气象的白色气球,出神了一会儿,紧接着,锅里煮的东西就溢出来了,而在餐桌旁埋头看报纸的丈夫却不知道去关一下火。

    别看季佩珍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她的生活其实充满烦忧——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婆婆心智已经退化得像两三岁的孩子一样,连吃饭都需要人哄;老实巴交的丈夫因为医疗事故被调去了急诊科,两年多了也不愿意跟院长申请回到手术台;女儿李小美,曾经的贴心小棉袄,现在跟自己一点都不亲,十一也不想回家,好容易回趟家,没几天就收拾行李跑了……

    影片中这种母女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典型——母亲想了解女儿的一切,女儿却只想离她远一点。同样是常年在外漂泊的女儿,我太了解一个人在京挣扎谋生的李小美为什么想逃离母亲,因为某种程度上我也是个像李小美一样拧巴的人,拧巴的人很容易对自己不满意,而且越是过得不好,对自己不满意,越是孤独,越想对母亲隐藏起真实的自己。这个时候母亲的怀抱不再是儿时温柔的襁褓,女儿认为母亲无法理解自己,所以不再依赖她。

    我也曾和李小美一样,给母亲的永远是不耐烦。过去有长达好几年的时间,因为母亲不看好的我的恋爱对象,我们一谈这事就要吵架,因此我也几乎从不主动和她通话。孩子“翅膀长硬了”,母亲也无可奈何。很多为家人操碎了心的母亲都会经历这种失落——丈夫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儿女忙于自己的生活,而她习惯了关心别人,因此会突然失去重心。

    一个母亲的牵挂

    有时觉得,我并不值得母亲这么爱我。我也很多次想要像李小美一样,一言不合就“暴走”。母亲说,有一次我离家回京时甚至都没有拥抱她一下,让她伤心了好久。

    我的妈妈在性格上和季佩珍也有相似之处。大概因为小小年纪就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影片中的季佩珍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女人,对女儿也有着很高的期冀。她把每个人都照顾得很好,但却不是每个人都领情。

    在母女冲突的高潮,季佩珍对女儿说:人生走了岔路不要紧,还可以重新出发。此时李小美终于爆发,下车蹲在地上喊出了一直以来憋在心里的话: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努力学习只是为了离开你,我什么都不是,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季佩珍突然吼了一句:李小美,你给我站起来!李小美怔住了。

    这让我想起我的妈妈,在我小学一年级语文只考了88分的时候严厉批评了我。我妈说:你对自己的要求就这么低吗?从那个时候起我知道了自己必须努力。我的母亲一直是个要强的人,所以我也是。这样的母亲永远看不得女儿认输。

    李小美大部分时间都很任性,哪怕母亲的情况已经很不乐观,这也是影片的真实动人之处——没有为了煽情而制造出一种虚假的转折。她最后一次跟母亲生气,跑出病房,哭着对父亲抱怨起母亲:她什么都要管,以后谁来管我呢?

    到这里很多观众都在抹眼泪,我也不例外。有了母亲,我们就不是孤立无缘。无论我们混成什么样子,身后都有母亲。不论你把自己放逐到哪里,她都会把你找到——你就是她永远的牵挂,也是她心中放不下的责任。

    妈妈希望你过自己的人生

    在生下李小美之前,季佩珍是一个研究气象的科研人员,这也是为什么影片开头观测气象的白气球唤起了她心中的向往。她年轻时原本有机会去南极考察,却因为怀孕而放弃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现代女性时常会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抉择,季佩珍在北京住院的病友刘玫就是一个典型的参照,她过的是一种和贤妻良母截然不同的人生。影片没有详细交代刘玫的身世,但我们可以看出,和丈夫、女儿围在身边的季佩珍相比,刘玫总是一个人。

    到影片后半段我们才知道刘玫是一个火锅店的老板,事业很成功,深得员工的尊敬。虽然刘玫看起来无依无靠,但影片赋予了她乐观、开朗的性格和笑对生死的豪迈。临终之前她带着季佩珍放纵了一把,到自己店里尽情喝酒吃肉,还给了李小美一张写着“妈妈的头发”的卡片,李小美找到那家店,为妈妈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李小美想要帮助妈妈完成心愿。除夕夜,她找到了不愿意和家人团聚的舅舅季佩奇——母亲多年来的心病。大年初一的凌晨,他终于鼓起勇气来到季佩珍家中。这一幕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五大三粗的季佩奇板着个脸,直接用手去抓盘中的饺子,又把盘子递给吃季佩珍,问“你吃吗?”,季佩珍眼中泛起泪花,季佩奇也终于泣不成声。

    影片的最后,李小美和父亲陪着季佩珍来到了她年轻时工作的地方,看着那片熟悉的海,母亲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而李小美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到了南极,这个让母亲魂牵梦萦的地方。

    洁白的冰川,如同母亲的怀抱一样接纳了李小美,为她的人生打开了新的篇章。母亲的爱是我们停靠的港湾,也是陪伴我们一生的慰藉。无论她在哪里,心中有妈妈,世上就有家。

  • 头像
    无知有罪

    尴尬到脚趾扣地…n本来想骂周也台词不行来着😂结果发现是张婧仪,这俩人这么像的吗?n一癌治百病?原本冷漠的老公(锅都溢了还在看报纸,有那么多国家大事需要你关心嘛)变得会疼人了;叛逆的女儿(巨婴嘛这是,把自己成年后糟糕的生活通通甩锅给“管太多”的妈妈)变懂事了;浑蛋的弟弟改邪归正了,连得了阿兹海默症的婆婆都难得清醒了一下。n剧情七零八碎,仿佛导演是要把催泪情节做个拼盘。n张歆艺是负责硬广的吗?严重怀疑火锅和假发都是品牌植入。湘爱不是湘菜嘛,怎么改火锅店了……n女儿知三当三的情节对故事有什么推动的作用?为了突出她叛逆?好无聊啊,咋每个叛逆的憨憨都要糟蹋自己的人生,不能好好生活,北京买房,脱离所谓父母的掌控嘛?(另外不得不吐槽编剧是没在北京生活过吗?一个小编导在北京五环内租个一居室,这家里有矿吧)n这母亲也是绝了,为啥要对每个人负责啊,有什么圣母癖嘛?

  • 头像
    今天小熊不吃糖

    小长假,如果你想带妈妈去看部电影,推荐你这一部——《关于我妈的一切》。

    原因有三:

    1, 这是一部难得的以中老年女性生活经历为题材的电影,又是母女亲情的主题,很容易让我们与妈妈产生共鸣。

    2, 电影中的母亲,因为长期为家庭付出,疏忽了身体上的病痛、延误治疗,最终患上不治之症——活生生的悲惨案例摆在那儿,要比我们平时对父母磨破嘴皮子的叮嘱发人深省得多:看看~你想像她一样吗?不想的话,那就不要忽视身体上的小毛病,有病就得看,难受不要忍着,定期体检,及时就医,避免后悔莫及~

    3, 这或许是一次难得的契机,让我们可以有机会和妈妈一起哭、一起笑,在电影散场后,可以拿影片中的一些话题做引子——比如工作、比如婚恋、比如在异乡的生活、比如父母年轻时的经历……好好地聊一次。nnn

    n

    母亲大概是我们所有人的痛点,无论你拥有怎样的母亲,一旦失去了,都是会痛苦的,她是我们来到这世上最初的联结,失去母亲是所有人的内在恐惧。

    而这部电影,就是以一个女儿的视角,记录妈妈从患病到离去的过程。nnn

    电影中的母亲由徐帆饰演。

    说来讽刺,虽然片名叫《关于我妈的一切》,但直到母亲的生命即将走至尽头,影片中的女儿李小美才真正开始了解自己的妈妈,而徐帆饰演的母亲季佩珍也才真正意识到,她的女儿李小美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这像极了现实中我们与妈妈之间的关系,不是吗?nn

    我们与父母本应是这世上最亲近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往往充满隔阂与误解。

    在我们眼中,父母往往固执而迂腐,永远不了解我们在想什么,但事实是,他们往往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坚韧得多。nn

    印象深刻的是,在妈妈的揭露下,李小美发现男友一直在欺骗自己,情绪激动开车走错路,差点儿撞上桥洞里的石柱子,终于忍不住崩溃,下车和已身患绝症的妈妈大吵:“你能不能别再管我?!你知不知道我来北京就是为了躲开你?!”

    身为母亲的季佩珍一脸难以置信:“你留在北京不是因为你喜欢这座城市、喜欢你的工作吗?”

    女儿撕心裂肺地怒吼:“不是!!我不喜欢这份工作!!我只是在得过且过!!”nn

    季佩珍不相信,她觉得女儿在说气话——她的女儿从小就那么优秀,怎么可能没有目标、怎么可能得过且过呢??

    女儿李小美却歇斯底里、气急败坏地对着妈妈跳脚:“我就是这么没用!!我根本就不优秀!!我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面对女儿发狂似的哭喊,季佩珍懵了,在她长久的认知中,她的女儿绝非如此——在她心中,女儿毋庸置疑的优秀、出色,配得上最光鲜的工作和完满的爱情。

    面对女儿的自暴自弃、自怨自哀,季佩珍失神了,但在确认这已既成事实后,却也能迅速回神,向懦弱无力的女儿发出命令:“别哭了!站起来!”nn

    然后从刚才的副驾换到驾驶位,娴熟地开车带女儿回家——而在几分钟前,她在女儿面前还是一位虚弱的、需要照料的重病中的母亲。

    大概,身为母亲,她们早已习惯了在多种身份与人格之间相互转换了吧?nnn

    n

    无论是面对糟糕的工作、混乱的感情还是把车稀里糊涂开进死胡同,在女儿手足无措、迷茫无助时,身为妈妈的季佩珍都在努力地想要帮助女儿李小美走出困境——尽管女儿对她的管束不但不领情,甚至充满愤恨。

    “你能不能别再管我了!”是女儿李小美对妈妈季佩珍最常使用的指责,在她心中,母亲对她的控制欲早已令她发狂。

    而这一切对于现实中的我们来说,并不陌生。nn

    在我们成年后,往往会因为忙于学业或工作与父母渐行渐远,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已成为了父母家中的客人,甚至与我们的至亲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关心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让父母了解真正的我们。nn

    片中的女儿小美,北漂多年,作为节目编导,听着光鲜,却其实一直在团队里打杂儿、背锅。

    虽然在妈妈面前脾气暴戾,但在工作中面对艺人的脸色和导演的呼来喝去,李小美完全不敢表露出一丝一毫的不满,和公司里的前辈谈恋爱,对方却有老婆孩子,自己只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小三儿”……这些,都是远离家乡的她绝不会也不能让母亲知道的真实现状。

    nn

    nnn而她的母亲季佩珍却对女儿李小美充满自豪。

    身为地理老师的季佩珍,在自己的退休宴上,甚至特意让同事找来一架钢琴,让女儿当场献技。

    而当同事们纷纷恭维她的女儿是“天之骄女”时,季佩珍更是含笑默认——在她的心中,女儿工作光鲜、多才多艺、在北京工作,符合她对优秀的一切定义,如果说稍有瑕疵,那就是还没有恋爱,所以她特意攒了个退休宴,想把同事家优秀的男孩子们聚在一起让女儿一起见见……

    nn对于母亲的一番苦心,李小美是极其厌烦与排斥的。

    影片中有一处情节令人感慨万千。

    为了和有家室的男友旅行,女儿小美原本决定假期不回家看父母,但因为男友的爽约却又临时回家,这让还在医院检查的母亲欣喜若狂,做到一半的检查也不做了,就想赶紧去火车站接女儿。

    但,回到家才待了一天,因为感情受挫,六神无主的小美就和对自己关心过度的母亲产生了争执,一言不合就开始板着脸收拾东西、拉着箱子回北京——这种想回就回、想走就走的态度,既是怄气,又是对母亲的惩罚,女儿在用行动反抗着母亲的束缚:你是控制不了我的,只要你让我不舒服,我就可以随时离开你,让你拿我毫无办法!nn

    争吵后躲在厨房收拾家务的母亲季佩珍,对女儿的离开装作不在意,镜头一转,脸上却写满了对女儿的不舍与放心不下——她深知,除了装作无动于衷,她对女儿的忤逆已没有任何回击之力,在与女儿的争执中,她早已毫无胜算。

    此情此景场景,像极了我们日常与父母的争吵。nn

    在与孩子的争执中,即使与儿女吵赢了,身为父母的一方也仍是输家。

    无论在任何时代,父母与儿女之间总是会存在代沟的,一代又一代,无一例外,或许,这也是命运轮回的一种形式吧?nnnn

    n

    在电影中,季佩珍虽然只有李小美一个女儿,但在我看来,她还充当着另外两个人的母亲——她的婆婆和弟弟。

    由于忙于照顾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婆婆,季佩珍疏忽了自己身体上的病痛,待发现时,即使是北京的名医也再无回天之力。

    而令人感慨万千的是,在季佩珍的多个奉献对象中,早已神智不清的婆婆反而是最依赖她、最听她话的一个。nn

    大概,只有在人返老还童、对生活只剩下最基本的依恋与生理需求的时候,才会享受于他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呵护——就像我们小时候,都是深深依恋着我们的父母的,这份纯粹的情感中曾经不掺杂任何杂质,直到我们逐渐长大,才开始对他们渐渐爱恨交织……nn

    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季佩珍的女儿和弟弟,作为头脑清醒的成年人,他们都对季佩珍对自己的管束烦不胜烦,甚至恨之入骨。

    已身患重病的季佩珍在医院治疗时,由于病痛的折磨昼夜难眠,只好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女儿的名字聊以自慰,同时写下的,还有她弟弟季佩奇的名字——这是两个她至死都放心不下的人。

    由于她曾经亲自报警把弟弟送入戒毒所,致使弟弟对她恨之入骨,戒毒后仍然沉迷于赌博、整日游手好闲,但身为姐姐的季佩珍却依然像老母亲一样照顾、贴补着弟弟、弟媳,原因只有一个:弟弟曾是她一手带大的。n

    n

    季佩珍身上这种奉献型的人格,很真实、很普遍,却并不值得提倡。

    不禁想起上《儿童心理治疗》时老师讲的一段话:“每个家长在孩子幼年初学走路时都害怕孩子会跌倒、会受伤,所以格外加强防范、关注保护,殊不知,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就必须让孩子先学会摔跤,没有摔过跤的孩子,反而会更容易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不仅仅是学走路,做人更是如此。nn

    身为姐姐和母亲的季佩珍,对弟弟和女儿溺爱式的照顾,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剥夺他们自我的独立与成长,剥夺了他们承担后果的责任与权利——他们对季佩珍的愤怒与憎恶,在心理学上,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反抗。

    每一个被父母溺爱的孩子,无一例外都会憎恨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被剥夺了本应拥有的独立成长的机会。

    越是被过度保护的孩子,越可能缺少抵制诱惑的能力,一生一事无成,因为他们缺少试错的机会,也不知该如何成熟地应对挫折。nn

    另外想说,饰演弟弟季佩奇的演员陈明昊演的真是太好了,片尾大年夜,到姐姐家吃饺子的那一幕绝对是整部影片的亮点——先是用手抓着吃饺子,体现角色粗俗与蛮横的性格底色,吃了几口,又想起了什么,生硬地谦让着把盘子往姐姐面前轻轻一推:“你也吃。”

    克制却充满深情的表演令人动容。

    nn

    nnn影片的结尾温暖而感伤。

    乐观坚强,一直喊着“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火锅店女老板刘玫并未战胜病魔,为家人奉献一生的母亲季佩珍也并未创造医学奇迹,她们最终都离开了,令我们感叹唏嘘生命的脆弱。

    普通人的人生中并未有那么多的劫后余生、人定胜天,但正是曲终人散的结局,才会更让我们体会到遗憾与珍惜。nn

    在与父母的关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到当下的琐碎与矛盾,却忽略了一件事实:我们的父母,早已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老去,而在很多时候,我们成熟的速度是远远跟不上他们衰老的步伐的。nn

    当我们与一个老人去争吵、去争执对错时,即使吵赢了,又有何意义?

    更何况,他们不是别人,他们是我们的爸爸妈妈。nnn

    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

    关于母亲的一切,你又能说出多少?nn

    在我们的记忆中,自我们出生起,他们就已经是我们的父母,是一个中年人了,殊不知,他们也曾是父母眼中的小娃娃,也曾是青春洋溢的少男少女,在那些时候,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青春故事呢?nnn

    趁还有机会的时候,多去看看他们,多和他们聊聊天、说说话吧~

    不要让本应与我们最亲的人,稀里糊涂地变成我们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nn生命总会消逝,人生并未如我们想象中那般漫长,尽量不要做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

  • 头像
    胡晓晨

    从今年贺岁档的《你好,李焕英》到《我的姐姐》再到这部《关于我妈的一切》,对于女性社会身份的探讨已然成为当下热门的议题。这当然很好,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已然存在的问题才能一路前行。然而我觉得《关于我妈的一切》(以下简称《关于》)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男性形象多是“残疾”的。

    影片中的三个主要男性形象:1.季佩珍的老公老李,影片一开头就刻意展现了他“君子远庖厨”的那面,锅烧开了,警报器一直在响,他就坐在厨房边却不见任何动弹,还要佩珍远远跑来关火。尽管方方面面展现了他很爱佩珍,但他对佩珍的实质性帮助少之又少。2.佩珍女儿小美的男朋友,这人不必多说,妥妥一渣男,有老婆小孩了还在外勾搭,面对小美的母亲不见他有任何责任与担当。3.佩珍的弟弟佩奇(这名取得挺好,每次听到我都跳戏到小猪佩奇那),早年哈毒,负债累累,佩珍把他送进去后并把老家房子卖了替他还债,还完债剩下的钱佩珍也没给他,所以他对佩珍一直怀恨在心,他认为姐姐欠他的,他继续做个吸血虫也理所应当。

    其实这样的男性形象塑造主要反映了一部分人的心态,即认为男人在家庭关系的处理当中存在种种问题——诚然,这是对的,但这样的心态暴露出来的一个弊端是,它从侧面在暗示一种解决途径:只要男人变“好”,那就“problem solved”,万事大吉。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在《82年的金智英》里,孔刘饰演的男主绝不算是糟糕了,然而为什么金智英还是会感到压迫和窒息?

    因为潜在的问题不是男人对女人不够好,而是男女之间存在着权力上的差距。比如做家务这件事,如果在一个家庭的集体潜意识里就认为做家务是低人一等的,那么即便一个男性每天都帮妻子做家务,他也会从心底认为这是自己对家庭的布施——那颗高傲的头颅没有低下来,他对妻子再多的温柔善良也是枉然。

    《关于》里,当季佩珍即将离开时,小美在意的是没有人管她了,老李在意的是没人给他做饭了——说到底,他们对佩珍多是依赖,但我可以依赖一支带给我好运的笔,直到我遇到一支带给我更多好运的笔。它对于我只是一支笔,一件物品,我需要它时便用它,不用了就弃如敝履。这些人对于佩珍的态度其实也是一样的,所以即便结尾在煽情,但其实我看到的并不是女性的伟大,而是女性的悲哀,她们在他人的潜意识中被物化了——如果有天小美遇上一个对她非常好还不像她妈一样有那么强的控制欲的男朋友,那小美就很容易把她的依赖情绪转向那个男人,尽管可能会在某个月圆之夜,看到一碗饺子时想起她的母亲,但仅仅只是想起,她会默默在心里说一句:“妈,谢谢你。”转而扑在男朋友怀里,感恩所拥有的一切。然而季佩珍这么些年所缺失的东西,谁来弥补给她?而小美,会不会在结婚生子之后,变成下一个她妈?

    所以没有对等的关系,又如何谈“爱”?即便有爱,这也是对电饭煲的爱,对捣蒜泥的爱,对腌茄子的爱,而不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爱,不是蔻蒂莉亚对李尔王的爱。

    而季佩珍自己,在被他人物化的同时,心里也将自己给物化了。所以她一生都在为他人付出,却没有为自己活过,而这造成的一种极端,就是她把全身心都吐出来的时候,形成的却是对他人的压迫,所以小美才那么想逃离她。如果季佩珍在生完孩子后继续追寻她的梦想,参与南极科考团队,那么她对小美的关注将没那么多,小美是否也会觉得更舒适,季佩珍的人生也更完整,并且家人能够从佩珍给予的喘息的罅隙中感受到更多她的好,不再把她的付出当作理所应当,对她也能有更多的“爱”而不是“依赖”?

    (当然现实里还有另一种极端,就是在有的家庭里女人特别剽悍,男人唯唯诺诺,这就好像有的人养的猫脾气很爆,还会乱撒尿,但他却能一直包容这只猫,因为他宠爱这只猫。但别忘了,这到底只是人与猫的关系,并不是人与人的平等关系,所以这还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关系。)

    其实季佩珍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自我感动型。影片最后通过母亲的死亡来达成全部矛盾的和解,那要是换个情况,假如母亲特长寿,那女儿岂不是到六十岁、八十岁也无法与母亲和解,始终会觉得母亲压她一个头,而她将带着这份窒息感直至进坟墓?

    所以这样的和解终究是电影里才能给到的恰到好处的圆满,现实会比这支离破碎得多。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朋友给我讲的一个关于北野武的故事,北野武的母亲还在世的时候,她一直朝工作后的北野武要钱,北野武觉得母亲就是个吸血鬼,等到母亲去世后,北野武的哥哥把母亲的遗物交给他,他这才知道原来妈妈未曾动用过从北野武那里要来的钱,而是一笔一笔全为他存着。

    朋友觉得这个故事很感动,我听完其实很麻木——如果是想替孩子存钱,那和孩子明说不就好了;如果怕孩子不乐意把钱交给她,那也先明说自己的目的,以及存钱的用途,并俩人商量存多少比较合适,这不很好吗?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在她活着的时候对她心存怨恨,死了又对她心存悔恨?这样孩子一辈子心里有个洞无法填上,一辈子都活在痛苦的阴影里,于是,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谢,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这样畸形的“爱”,还是为了孩子好吗?

    所以我对于东方家庭这种父母的自我感动表示不屑,并不觉得这很伟大。比如在《关于》里,季佩珍去找女儿的人渣男友那段,她目的是为了让女儿与渣男断干净,但她的做法却是一种令女儿难堪的方式。我记得《致命女人·第一季》里那个意大利女人有一段名场面,她孩子受欺负了跑来找妈妈,那女人说了句,他打你你就打回去呗,我又不是你保姆。

    就像气球要高飞了,你却觉得气球太脆弱,一只飞鸟的轻啄就会让它爆炸,于是你把手里那根线攥的紧紧的,气球飞不出去很难受,你的指甲掐进了肉里,血流了出来,你也很疼,彼此都痛苦。但气球从未飞出去的话,它作为气球的一生也是不完整的;你为了气球付出了一生却没为自己活过,人生也是缺憾的,不是么。


    个人公众号:Imagine Heaven。

  • 头像
    雪球

    先吐槽一下这片子的名字,一眼看去还以为是翻拍的阿莫多瓦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结果纯粹蹭热度,实际上是翻拍韩国的《世界上最美的离别》,为此专门去看了看原片,看完只想说,同一个故事,怎么就能拍得这么差??

    1.关于表演

    徐帆的表演我认为是浮夸的,是失真的,我甚至想不出她为何要如此表演,让她一个初中地理老师的身份演绎出幼儿园老师的模样。她表演得很用劲、很累,我看着也很累。面对自己成年的女儿,依旧夹着嗓子用逗小孩子的语气开一些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的玩笑。

    2.关于母女设定

    看电影的时候在想,我到底看的这是个什么年龄层段的电影。这个女儿与母亲之间的矛盾活似如青春期一样叛逆,在母亲的退休宴上演奏一首钢琴曲都扭捏成那样,餐桌上推女儿上台的样子,真是像极了倔强的幼儿园小朋友。但一想,她怎么也是深思熟虑过要和已婚男人在一起的成年人了。但是不一会儿,看见女儿又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两个人在被子里说着悄悄话:“妈妈你好香啊”,又让我不禁怀疑起这个角色的年龄设定。

    母亲干涉女儿感情线,导致女儿生气这件事,女儿与母亲最后的和解也处理得相当草率,仅仅是因为母亲的重病让女儿心存愧疚。非常奇怪地气着气着就变成了气母亲什么事都要操心以后自己一个人怎么办……导演非常自大的就把母亲做的这件事放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认为不需要征求女儿的和解就可以和解。从这个角度出发,其实全片都处在同样的逻辑中,包括母亲很多不尊重女儿隐私的行为,手机定位等(btw这母亲太厉害了,什么高科技手机定位给我也来一打)。而在这种语境下,女儿最后的选择就更是让人吐血了,这得是什么年代的设定才能在这毫无铺垫的情况下让女承母业,真就母亲主题的电影母亲最大呗。影片结束后还不忘加一句“妈妈希望你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生怕观众看不出来这是女儿“想要的生活”。这也是与韩版的一个差异所在,韩版中的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而这版为其增加了一条职业(梦想)线,出发点其实是好的,可惜被用得稀烂。顺便吐槽退休会上全场暂停(包括黑社会),所有人看着妈妈看电视里的科考报道,过于魔幻。

    3.关于舅舅线设定

    舅舅这条线也是同样的逻辑,前期跟个黑社会一样翻脸不认人,对他这个姐姐毫无好感,电影里一开始给出的理由是季佩珍把老房子给卖了却不把钱给他,对于这个嗜财如命的人来说,她这个姐姐可以说是死了也不应该在乎的,诚然姐姐把卖了老宅的钱给了季佩奇的老婆,但季佩奇当时在麻将馆并不知道这件事,所以季佩奇是被女儿的一段话就说服然后与季佩珍和解的,真的不知道编剧在写什么。而在韩版里的舅舅人物性格立体得多,包括其妻子。看这版的时候我真的多次疑惑为什么还不离婚!季佩珍说什么他其实心眼不坏的时候我一脸黑人问号脸。这种人渣不离婚留着过年吗?(真的过年了)而韩版里的一个设置是其妻不能生育,且舅舅虽然爱钱但也是真心爱她的,不嫌弃她,这让一切都合理了许多。而这版里非但没有这层原因,舅舅对妻子的爱也被编剧一并删掉了。

    4.与韩版的其他不同

    另外,原版中的婆媳关系是更加矛盾冲突的,没有这版这么平和;以及父亲也比原版中关心妻子得多。这种处理下的情节固然更加“和谐”,但也在某种意义上削弱了原版中的家庭悲剧性。母亲的癌症本不仅仅是天灾,更是家庭悲剧的人祸,而这层社会意义也被编剧抹去了。

    5.方言问题

    再有就是这两年的电影真是有蜜汁方言情结。刘玫这个室友也是原版中所不存在的,我姑且不认为编剧是为了方言加的这个角色。硬是安排一个四川火锅老板我认了,你要四川人说四川话我也认了,刘玫在医院还好好的怎么和季佩珍吃起火锅来就莫名其妙开始说四川话了呢?季佩珍个青岛人,怎么就也用四川话说起来了呢??求求各位导演不要把方言的好感都造完了。

    6.最后吐槽

    最后吐槽一下影片中的心灵鸡汤,一句接一句,特别是女儿在一直导航的情况下不断走错路时,母亲一句:“人生也是这样啊,叉路口很多,错了不要紧,回到正道上就行了”真是让人一口老血,真可谓见缝插针。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