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我也算是各种类型片都有涉猎的一个电影爱好者,看电影的时候我会给自己一个预期,这电影大约会讲什么,偏什么风格,如果不好看,我应该在心理预期之外怎么说服自己不应为了浪费时间而悔恨。奇葩的是,这部电影开篇就给了我一个认知的盲区。一般电影,都会把观众当做第三者,有意无意的会让观众参与到剧情里,随着剧情得到感官的享受。我把这理解为导演眼里的第三者,这是一定要照顾到的一个群体,毕竟有着供需关系。而这部电影,我看了前二十分钟吧,我完全不知道它把观众定位在什么位置,当然,随后会有一些边边角角的线索答疑解惑,但刚开始的带入感确实不怎么样,不知道其他的观众怎么想。我觉得我像是突然闯进了一个屋子,屋子里有正在发生的事,和站了一群有态度的陌生人。每一台词,每一个场景,都像是自说自话,观众被晾到一边。我不能说这是电影的缺点,也许这么安排是因为剧情要配合这个地方,这种情调,突出旅程的无常。但确实怪怪的。男主角就这么突兀的出现在了画面里,用着他理解的非鸡汤行为去进行一段苦行僧般的旅程,而女主角,不时以倒叙的方式出现,一个身残志坚,时而又面临崩溃的人。男主因为探索生命的意义而去涉险,并且知道十死无生。他也有自己的心理预期,不过就是侥幸,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另一个,女主因为追寻自由而变得不自由,一个觉得心里自由了就是人生大美好,其实发现能走路实在太美好,其他的都是王八蛋。这是一对挺矛盾的结合体,其实有很多线索可以挖,哪怕是追忆也行。起码可以丰满一下人物,给他们做个铺垫,人物奇葩也有奇葩的理由,人不是一出生就奇葩的。可惜没有。有的是男主带女主看星星,了却心愿。这个心愿比较隐晦,它只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感情的小爆发。女主有真正的心愿么,当然,最美的星星在最高的山上去看,那只不过是个狗屁,她希望的是时光倒流,希望一切都是梦,包括遇见男主。是他的坚持勾引起她内心的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她其实有点恨以前的自己,那个自以为可以战天战地,无所不能的自己。其实,最难的不是旅程,也不是困囹于轮椅,更不是心灵不自由,30岁死80岁埋。通通都不是。最困难的是生活。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男主失踪于昆仑山,恰巧对他来说是一个最好的结局,因为,即使十死一生走完了这段旅程,回归到生活,等待他的又是什么。是以前万分唾弃的生活,是一直无法逃脱直到生命的终结。所以,没有结尾,或许是最好的结尾
杨和蓝天举杯致意的那段,本该算作是电影的点睛。
自由、梦想、远方;n——“去他妈的命运。”n然后,杨骑着车,为了自己的自由,带着蓝天的梦想,去了远方。
借此,一部纪录片下锅,加了三碗鸡汤,端上来就成了剧情片。
主线剧情是杨的穿越,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n第一部分:我想起那天阳光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n第二部分:《狼图腾》;n第三部分:人性拷问(划掉)主角不死。
感情线穿插其中,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n第一部分:好作文的第一要素——虎头;n第二部分:木叶流之忍者奥义——幻术;n第三部分:低分作文的共通病——蛇尾。
主线除了口述笔记外,多是画面。这是电影最大的亮点。天高地远,宇宙无穷。诺大的场景里,杨或推车或骑车,什么喜乐、哀恸、癫狂,尘埃罢了,粒子罢了。境由心生,从大幅的仙境来进入羌塘,再合适不过了。可惜,这些华丽的场景,都被讲糟的故事浪费了。
然而接下来的“二狼传”就让人不敢恭维了。两个狼眼中的镜头,是二狼的出场;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尾行,狼和人都无比耐心;最后,连藏棕熊都没能把它们赶出剧情的二狼,完成了为小狼铺垫的使命,直接蒸发了。
杨在整个穿越中,除了以肉投狼趁机缩回帐篷以外,其他时候都热情满分、蛮劲十足、看天吃饭。作为一个打算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横穿的旅行者,即使不是最最出色的探险家(其实他就应该是),也至少该展现对地理、户外等全面而深厚的知识。可惜,除了介绍了一下装备(还丢了俩驼包)以外,这方面乏善可陈,也使得整个电影过于倾向情怀,少了太多内容。
小狼的出场应该是高潮,电影能拉到两个小时,多亏了这一笔让观众重燃兴趣。可惜再次被浪费。无人区,没有人,也就意味着现代规则的真空,甚至是道德伦理的界外。若是两人结伴,陷入绝境,可以有一出人性的大戏;哪怕一人独行,断水绝粮,也有内心的拷问(这一点在饮食崩溃上有所表现)。影片中一人一狼,除了中间闪烁的火光和随后几秒的假象外,就只剩下“你走”和“我不走”了。此处仅是一例,其实整部影片在碰到有可能深入挖掘的话题时,都浅尝辄止了。
再说二位出世高人的感情戏。大段铺垫,突兀转折,莫名相爱,不知所终。几处暗示都很明显,每当蓝天的人生背景又要加上一块拼图的时候,就差在演员的脑门儿贴张条儿,写上“此处又是我的故事”了。杨在穿越途中遇险,每次都是恍惚中看见蓝天,搞得好像完成这次穿越是因为爱情的支撑。
总之,这部电影——有素材,有画面,有内涵(可挖掘),却讲了个糟糕的故事,把前三者都浪费了。
看过珠峰以后,杨靠在蓝天的车上,潇洒地说,喝水可以,喝鸡汤就不必了。然而剧本自己打脸的速度太快;按蓝天的车速,到实现全面小康时恐怕都追不上。
再回到两个人坐在湖边的场景。一个表面豁达内心痛苦,一个表面木讷内心坚韧,人物差一点就要立起来了。结果喝了一瓶烈酒,吐出三碗鸡汤,一下又浪费了。
至于点睛么,我倒觉得电影中也有来着。杨说的,大概意思是——无非就是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如此观之,那位藏族老队长,年轻时做大地测量,年老后在客栈当个义工,都一样太酷了。
——去他妈的反抗命运吧。
所以,男主是死了?这段旅程是一个人想象出来的??
n我来到影院的时候,座位几乎满了,大多是年青父母带着孩子。和我一样,他们估计也把这部电影当成了一部励志,通过克服艰难困苦从而在远无人迹的地方荡涤心灵的电影。可惜的是,这部电影并不是单纯的鸡汤电影,谨慎的说鸡汤的部分很少,甚至对白也很少,最让我感到不可理解的事,有些桥段不知道是因为导演觉得多余还是拍摄难度大(预算超了?),直接就一下跳过去了。所以,观影的过程不但是一个看风景画的过程,还是一个脑补的过程。
n 我也算是各种类型片都有涉猎的一个电影爱好者,看电影的时候我会给自己一个预期,这电影大约会讲什么,偏什么风格,如果不好看,我应该在心理预期之外怎么说服自己不应为了浪费时间而悔恨。奇葩的是,这部电影开篇就给了我一个认知的盲区。一般电影,都会把观众当做第三者,有意无意的会让观众参与到剧情里,随着剧情得到感官的享受。我把这理解为导演眼里的第三者,这是一定要照顾到的一个群体,毕竟有着供需关系。而这部电影,我看了前二十分钟吧,我完全不知道它把观众定位在什么位置,当然,随后会有一些边边角角的线索答疑解惑,但刚开始的带入感确实不怎么样,不知道其他的观众怎么想。我觉得我像是突然闯进了一个屋子,屋子里有正在发生的事,和站了一群有态度的陌生人。每一台词,每一个场景,都像是自说自话,观众被晾到一边。我不能说这是电影的缺点,也许这么安排是因为剧情要配合这个地方,这种情调,突出旅程的无常。但确实怪怪的。男主角就这么突兀的出现在了画面里,用着他理解的非鸡汤行为去进行一段苦行僧般的旅程,而女主角,不时以倒叙的方式出现,一个身残志坚,时而又面临崩溃的人。男主因为探索生命的意义而去涉险,并且知道十死无生。他也有自己的心理预期,不过就是侥幸,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另一个,女主因为追寻自由而变得不自由,一个觉得心里自由了就是人生大美好,其实发现能走路实在太美好,其他的都是王八蛋。这是一对挺矛盾的结合体,其实有很多线索可以挖,哪怕是追忆也行。起码可以丰满一下人物,给他们做个铺垫,人物奇葩也有奇葩的理由,人不是一出生就奇葩的。可惜没有。有的是男主带女主看星星,了却心愿。这个心愿比较隐晦,它只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感情的小爆发。女主有真正的心愿么,当然,最美的星星在最高的山上去看,那只不过是个狗屁,她希望的是时光倒流,希望一切都是梦,包括遇见男主。是他的坚持勾引起她内心的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她其实有点恨以前的自己,那个自以为可以战天战地,无所不能的自己。其实,最难的不是旅程,也不是困囹于轮椅,更不是心灵不自由,30岁死80岁埋。通通都不是。最困难的是生活。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男主失踪于昆仑山,恰巧对他来说是一个最好的结局,因为,即使十死一生走完了这段旅程,回归到生活,等待他的又是什么。是以前万分唾弃的生活,是一直无法逃脱直到生命的终结。所以,没有结尾,或许是最好的结尾
n因为剧情少,我无法延伸下去给这部电影一个客观的评价,就像我上面说的,它其实不在我的理解范围之内,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把电器使用手册当文学作品来看。。咳咳,原谅我,实在是找不出啥好的比喻
n说点好的,本剧风景绝美,画幅很宽,营造出来的那种感觉就是空旷无垠,让人窒息。电影半段的时候雪山融化,白茫茫天水一体,我激动的要跳起来。这种美只有在梦里出现过,再次让人窒息。如果团队去拍纪录片,绝对是优秀级别的n文字是受人之托写出来的,万分抱歉,我粉饰不了它,平心而论,电影本身还是值得一看的,瑕不掩瑜,中游以上吧,起码不会让你看完跳脚,因为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而生气。就酱。。
第二,请不要迷信片中的数据,所谓骑行携带量只有50还是55公斤这样的数据是个P话,没有参考价值。事实上,我见过携带100多公斤仍然能翻二郎山的,也见过带个背包在二郎山下就喊着要回康定的。这都是根据你的个人素质来决定的。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野外夜宿有非常重要,且必须执行的一点,那就是点燃篝火。大部分夜行野兽是不会靠近篝火范围。即便是在羌塘这样的高海拔缺氧地区,你也必须点,还必须呆在篝火旁,坐着睡。 无人区不点篝火还睡帐篷,那是找死。
第四,所谓片中那种取雪水来饮用的情况,不是不行,但是必须携带大量的药物,如抗生素等,否则,短期可行。77天,那就是找死。随便一种病状就可以要你命。还有,高浓度盐水可以经过蒸馏得到饮用水,方式很简单,不多说,百度一下能有上百种方法。
第5,拿口杯砸狼那种行为,请自重,我无力吐槽,如果在不点篝火,且无燃烧棒和防身武器如弩之类的情况下,遇到无人区的狼,你只有两种选择,跪下拜佛,然后被吃掉,或则,直接被吃掉。
第6,关于狼的设定我个人不想多说什么,我从没见过两只狼为一个捕猎群体,且超越范围的捕猎。
第7,片中用特别煽情的方式描述了主角喝尿的情形,这个是事实,在极度缺水情况下可以饮尿。但是,请别扯淡,极度缺水,你不可能有尿。
第8,你如果能在无人区遇到一只幼狼,请联系我,我马上献上我的膝盖。这个蛋已经扯上天际了好吗?
说这么多不是说这片子不好,事实上也算是难得的走心的国产剧。
但是,请不要错误的传达某些专业知识。
我本人是战斗部队退伍兵出身,野外生存经验算过得去。且玩了十年的户外。现在不敢想穿越羌塘这类的事情。
还是劝大家,不要冲动。
首先,咱们不谈命运,不谈远方
只谈电影,谈疑惑,谈杨柳松
对于向往自由,向往青藏的人来说,也许这是一部难得的电影
但对于不太了解户外探险的好奇宝宝来说,也许这是一部充满疑惑的电影
杨柳松是谁?羌塘在哪里?他最后活着出来了吗?
为什么狼群听到口哨声就驱散了?
为什么男主自行车后面会带把雨伞?
男主水源急缺时,为什么要在嘴里塞一个金属夹子?
野外求生时,尿液真的能补充水分吗?
......
你是否和我一样,带着一堆疑团走出了影院
经过几天的资料查阅
疑团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疑惑1
为什么狼群听到口哨声就驱散了?
其实就是一个口哨
形象点叫它防狼哨
狼群听到哨音后
以为有救援人员赶来就先驱散了
虽然并不是神奇装备
但哨子对于在户外行走的人来讲
也是必带物品之一
他的作用不仅是驱赶狼群那么简单
当你遇到危险,吹响哨子时
哨声可以帮助对方确定你的距离和放向
高级一点还可以传递暗号
疑惑2
为什么男主自行车后面会带把雨伞?
在原著《北方的空地》中
杨柳松称它为“伞帆”
由他自己亲手制作
并为它设计了转向系统和自动开关伞装置,
意图借用羌塘的风能提高骑行速度
不过很可惜的是
它仅使用了几小时便彻底毁了
但是它却化解了杨柳松身体与荒原的生疏感
让他可以更好的控制自行车
也算是伞帆牺牲得很有价值了
疑惑3
当男主没有了水源
他把一个金属夹子塞到嘴里刺激干裂的口腔?
人在极度干渴时,口腔会黏在一起,喉咙合拢
会导致无法吞唾液,无法进食,无法说话等
到了最后口腔张不开,导致死亡
所以男主用了一个长尾夹塞在嘴里
既是物理隔绝也是刺激唾液分泌
避免睡着了,失去自我控制
疑惑4
野外求生时,尿液真的能补充水分吗?
答案是:不能
电影里面男主喝自己的尿液,以求补充水分
但喝尿如此销魂的事情真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请务必记住,尿液里除了水,还有溶解盐、矿物质和从肝脏排出的微量毒素
身体脱水程度越高,排出尿液里这些污染物的浓度就越高。
如果你处在极度缺水状态时,污染物浓度只会更高,喝了反而会加速脱水
仅针对自己对电影的疑惑整理此文
关于电影更多的东西,希望你走进电影院真切感受
当自行车男遇见轮椅女,这个楔子也很不错。两个人结伴上路,他帮她实现了高原看星空的梦想,她把他载到了无人区的起点。接下来自行车男遇见的是荒野主题电影里常见的桥段:饿狼跟踪、洪水来袭、粮食短缺、自制力失控……《七十七天》的结构不错,自行车男与轮椅女的呼应,让叙事显得更加有节奏感。不过自行车男的塑造还是有点粗糙:他可以是一个精打细算的行者,每天的食物、饮水、里程都经过精细算计;也可以是一个狂热的动物权益保护者(宁可舍身饲兽),或者是功利主义户外活动家,或者是暗存死志的伤心人。现在电影里的自行车男,就是一个见招拆招的常人,没有更强大的内在驱动,他的旅程虽然艰难,却找不出内在冲突的亮点。
对大自然来说,人类的存在几乎毫无意义,这个道理在荒野里更加明显。实际上,这个世界对人类恶意满满,不论是在有地铁和24小时热水的城市,还是在饿狼尾随、喝尿舔瓶盖的戈壁,这种恶意都触目皆是。荒野电影的两大固定高潮,一是在行者脱落城市人的身份,变成荒野生物的瞬间;二是在走出荒野,由野性动物变成两足高级生物的瞬间。走进荒野,是为了更细腻地体验人类在聚居地的脆弱的权能,这一点,《七十七天》做的不够彻底;自行车男最终没有把小狼吃掉,这是自杀。
《七十七天》的豆瓣评分只有6.8,这个分数还算公允。如果将来出一个导演剪辑版,我建议把所有台词、对白音轨去掉。自行车男和轮椅女的每一句对白,都铺向“你的梦想是什么”这个烂梗。如果去掉对白,自行车男变得缄默、英武、强悍,轮椅女更加执拗、喜怒无常。对于荒野电影来说,不解释、零对白,可能是更加贴近荒原本意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