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王景春陈维涵孙亮侯岩松袁利坚白波
类型:剧情悬疑惊悚犯罪导演:宁瀛 状态:HD 年份:2013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6.8分热度:21 ℃ 时间:2024-06-11 19:08:45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王小帅的《地久天长》让王景春和咏梅同时夺得了柏林电影节的影帝影后,才知道原来王景春已经凭借此片拿过东京电影节的影帝。所以这成为我看这部电影的主要理由。
尽管是主旋律的片子,拍摄的方式却让我大大吃惊。比如写实的镜头,不是娄烨纪录片式的那种粗粝,相反有着诗意的细腻。那种交叉、重叠,带着惊悚,充满悬念。还有人物,缺少了伟光正,有着太多普通人的特性和光辉。诚如男主的妻子说的:别人都说他是神探,其实花了他那样的功夫,人人都是神探。即便是人人称赞的神探,他心里也有隐痛,有忘不掉的案子——他从警以来的第一起案子,也是至今未破的一起案子。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脑海中仍然是当年的现场画面。我特别喜欢别人影评里面的一段话:主旋律人物的称职不再是由鞠躬尽瘁去表现了,而变成了忘不掉,只要没解决都是不能忘的,在我看来承认自己有过失和遗憾也恰恰是主旋律人物以往所缺失的。
是不是能沾上主旋律三个字就要默认降两星?郝万忠有哪些问题配不上好警察这三个字?为什么以好警察为原型拍部电影就要阴阳怪气扯主旋律呢?
这是一部人物立得住的好电影,剧本、表演、运镜、剪辑无短板,甩不讲人话讲金句的《地久天长》几条街。
别碰脏钱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异国入侵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09℃
王小帅的《地久天长》让王景春和咏梅同时夺得了柏林电影节的影帝影后,才知道原来王景春已经凭借此片拿过东京电影节的影帝。所以这成为我看这部电影的主要理由。
尽管是主旋律的片子,拍摄的方式却让我大大吃惊。比如写实的镜头,不是娄烨纪录片式的那种粗粝,相反有着诗意的细腻。那种交叉、重叠,带着惊悚,充满悬念。还有人物,缺少了伟光正,有着太多普通人的特性和光辉。诚如男主的妻子说的:别人都说他是神探,其实花了他那样的功夫,人人都是神探。即便是人人称赞的神探,他心里也有隐痛,有忘不掉的案子——他从警以来的第一起案子,也是至今未破的一起案子。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脑海中仍然是当年的现场画面。我特别喜欢别人影评里面的一段话:主旋律人物的称职不再是由鞠躬尽瘁去表现了,而变成了忘不掉,只要没解决都是不能忘的,在我看来承认自己有过失和遗憾也恰恰是主旋律人物以往所缺失的。
场内人本来不多,里面一点惊悚镜头是看得我怪胆颤的,不过这命案始终没结大概是故意为之。虽是故意,却像又读了回废名的《桥》。始终给你一个悬念在那吊着,直到影片结束还给你一个身段窈窕的背影一扭一扭。不过由此也可看出这部片子的确是……用心良苦啊。记得以前看一个段子,丈人想减肥,又听人说挨骂有此神效。便借此考验未来的女婿,叫他每天狠狠地骂自己。嗯……然后这小伙子便日日加足了马力:“您这样真的太不好了!为这个家辛苦付出这么多还睡这么少,这么不爱惜自己巴拉巴拉”……听得这丈人是眉开眼笑。
这片儿便是类似了。我们早已告别一个高大全的偶像年代,谁若是试图从现实生活中找出这么个人物来,观众也多是要嘲讽惺惺作态的。如此,加上几个若有若无、似是而非的小缺点便再妙不过了。这么一个公安局长,他不是一开始就体现出局长的素质的,他脾气还很有些不好,时常不讲情面呢。
这样的形象无疑是符合官方传统的。两袖清风,关怀农民,工作勤苦常常是几十天回不了家。你得承认这就是正面宣传所需要的一切因素。他除了性格上几乎可以视为可爱的一些缺点外完全就是个典范。在这里你除了看这么一个好典范做榜样之外看不出任何东西。
这种纪录片式的风格无疑也决定了导演需要使用大量的电影技巧来掩盖其单薄的思想内涵。蒙太奇的切换几乎用到喜感,尤其李东方那一环,两个时空的切换没有一点预兆……这玩得有点过分了吧。还有慢镜头和特写的使用也是泛滥,从一开始文艺范无比的奔跑到最后司机强子的一声“忠哥”,我是忍住了没笑出声来,只好默默低头以手支颐掩饰我内心强烈的不平静。。
套盒式结构用得很明显,大盒套小盒,小盒又构成连环式进行下去。我一开始看着那新华社记者只是听着始终不说话,还心想,这记者的角色安排得颇有匠心。他作为一个沉默的旁观者穿梭于各个时空,一声不响地连串起各人不同的记忆(尽管这记忆虽然视角采用不同,但组成的人物特性几乎是一样的。好比盲人摸象,在这片子里人人都清楚自己摸的是象,也努力或无意识地在营造“象”的形象。这种心态完全可以有个人体验做注脚,譬如我有时会猜测某人希望我的回答是这样,所以我做出这样的回答以满足他。)
如此,这记者便获得时空之外的游离身份。我们在很多电影里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旁观者形象,他们本身并不参与电影情节里或华丽或缠绵的情节制作,他们本身不构成情节,然而这样平行的身份又使得他们不会采用上帝一般居高临下的视角。一定程度上他们和观众在一个平面,又和电影人物在一个平面。如此,又不自觉地扮演了引领者的角色。
其实拿这部片分析蒙太奇是再好不过了。平行、交叉、颠倒,一场华丽丽的蒙太奇艺术展都看到我眩晕。
最后再提下王景春的形象。还是很有《一一》里的吴念真给我的感觉的,当然同是就个人形象而言。外表看起来老实得几乎像个农民,你难以将他们和一个局长或是公司管理的身份扯上。但就是这样隐隐存在的错位之感在接下来的观影里,会给你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2014年8月22日
是不是能沾上主旋律三个字就要默认降两星?郝万忠有哪些问题配不上好警察这三个字?为什么以好警察为原型拍部电影就要阴阳怪气扯主旋律呢?
是不是能沾上主旋律三个字就要默认降两星?郝万忠有哪些问题配不上好警察这三个字?为什么以好警察为原型拍部电影就要阴阳怪气扯主旋律呢?
这是一部人物立得住的好电影,剧本、表演、运镜、剪辑无短板,甩不讲人话讲金句的《地久天长》几条街。
去年的3月份,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正好《白日焰火》也在上映,当时是两部片连在一起看的,当我再次去影院的时候《白日焰火》还在,这部《警察日记》已经下档了,我想这应该是因为没有传说中的桂纶镁,导演宁瀛的名字也没有刁亦男霸气。两部片子同期上也是有趣,因为拍的都是探员警察的故事,只不过一个在路边喝酒还闹事,一个却无比纯良正派。内地拍的警察故事一直都乖乖的,因为神探们一直都没办法妖魔化,没办法像刘青云一样识人魂魄,也不会像柯南一样一眼就看穿,往往他们需要望穿秋水,就像《神探亨特张》。
这部影片,明眼人一看这阵容就晓得了,主旋律。主旋律这种类型确实也是我国特有的,即使周总理在四个日夜里用的跟都敏俊XI一样的台灯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王景春扮演的警察郝万忠是主旋律的,导演的手法却不是那么主旋律,所以这是一部看起来散乱却有着先锋尝试的主旋律影片。
主旋律电影必然神话英雄人物,这是让人最不喜欢的,就好比看内地的特种兵电视剧,总觉得都不是真的,制片方又在骗人。这部片的导演避开了这种惯用手法,好像在做一次加法,通过他人视角去补充这个人,让人看到了主人公的形象从量变一直到了质变。所以这是一场加法电影。
影片的片头部分是纸张,翻页,然后一行行的字,最后出现了键盘,然后才是片名《警察日记》。用几个简单的镜头就把这部片的主要内容给说完了,这就是一个收集资料码字的过程。当然这要码的字就像电影里的写手的台词一样“这郝万忠,经不经得起网络”所以这部公式电影就给你来证明。影片看到一半我就想起了《公民凯恩》,同事,老婆孩子,仇人全都出来了,上演着一次次的小插曲,去填充人物,摹仿《公民凯恩》的方式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我认为对于这个题材而言是合适的。通过撰写书本的写手视角去走近日记,去走近他的亲人,这样的代入是一种回忆也是一种记忆、
第一个人物的出场,它负责了郝万忠的青年时期,28岁,刚当刑警,第一次来到刑警办公室,紧张的喊错人,在办公室和花圃之间的门槛挎着,一边的它是阳光明媚,一边的他是阴影里的人,当上司跟他说再给你两天考虑,他毅然的站进了阴影的一面里,去迎接自己的刑警生涯,这是在我看来很特殊的一点,因为英雄人物不应该做人生一大重要决定的时候是阳光普照的吗?这是一大突破。
这样的突破之处还有很多,让你觉得这个警察不同于以往我们所认识的主旋律人物,郝万忠人生的第一场案件是个迷案,至今未解,影片的恐怖元素做的不错,回声效果很好,以至于我现在码字都还有点不舒服,但是不舒服也要写完。回到这个129案件,主旋律人物的称职不再是由鞠躬尽瘁去表现了,而变成了忘不掉,只要没解决都是不能忘的,在我看来承认自己有过失和遗憾也恰恰是主旋律人物以往所缺失的。
再来说说这部片的摄影吧,其实我不大懂摄影这东西,但是我懂得大特写是什么?影片中好多的大特写,比如开头部分那个码字的写手在办公室里与其余两人对谈,那个头大的景深再一大,直接有着3D效果,我不知道摄像这么取景导演是去上厕所了吗?还有就是一些嘴的特写我也暂时表示无法理解它的存在,也许是用来叫醒观众的。
这部电影还有一大特点是在于其的转场方式,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的转场,导演都用尽了办法,有刚开头部分的追悼会然后变到屏幕上,还有就是通过日记本的字迹转场,通过监视器转场等等等等,最特别的一个地方是聊到了不良记者段落的时候居然用了一种与《黄金时代》一样的间离效果,是的,这种间离不是《阮玲玉》式的,警察叔叔身子一转直接就穿越了,与两个时空的人同时说话。
影片本身的音乐并不多,基本上是规律可循的,在爱情部分用的音乐是一个,让人直接把对这段音乐的感觉和妻子对等,129回忆时候的音效音乐也是固定。
这是一篇我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的东西,等我有空再接着写吧,我好像写完了,或者说,这部片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写完了,我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