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  The Continent

340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冯绍峰陈柏霖钟汉良王珞丹袁泉陈乔恩贾樟柯白客孔连顺高华阳

类型:剧情导演:韩寒 状态:正片 年份:2014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7.2分热度:4 ℃ 时间:2024-06-11 16:39:53

简介:详情  故事开始于虚构的中国最东边的小岛“东极岛”,智力低下的青年胡生(高华阳 饰)讲述了关于他的两个哥们儿——马浩汉(冯绍峰 饰)和江河(陈柏霖 饰)的故事。浩汉在外闯荡多年后回到故乡,却发现全岛面临着拆迁问题,而他最好的...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故事开始于虚构的中国最东边的小岛“东极岛”,智力低下的青年胡生(高华阳 饰)讲述了关于他的两个哥们儿——马浩汉(冯绍峰 饰)和江河(陈柏霖 饰)的故事。浩汉在外闯荡多年后回到故乡,却发现全岛面临着拆迁问题,而他最好的朋友,岛上唯一的老师江河也将被调到更为偏远的地区。于是 浩汉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开车送江河去三千多公里外的学校报到。兄弟三人踏上了前所未有的旅程,途中他们见了当临时演员的童年玩伴周沫(陈乔恩 饰),误入歧途的苏米(王珞丹 饰),还有浩汉心仪多年从未见面的笔友刘莺莺(袁泉 饰),以及不羁的摩托车手阿吕(钟汉良 饰)。看似平常的旅程却暗藏伏笔,浩汉和江河最终走到了终点,开始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本片是著名作家兼赛车手韩寒的电影导演处女作。
  • 头像
    慎独
    转自三表龙门阵

    今天托盟友雷鸣的福,去看了『后会无期』的首映,见到了韩寒,此公果然不善言辞。

    写影评这事,我就干过一次,还是被逼的——『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我记得韩寒是特别反对瞎他妈提炼他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他反体制教育言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限拔高影片内涵,从一张鸡蛋灌饼看人生百态也只有豆瓣的专业写手才能干的出来,所以我呢就写写一介屌丝的所思所想。

    先给结论,影片我打4分(满分10分),其中3分给韩寒,1分给处女作的诚意。

    目前舆论刻意制造『小时代』与『后会无期』的价值观对立,最刻薄的言论是『小时代』就是「配着音乐的PPT」,我觉得『后会无期』也是PPT——配着音乐每页写满名言警句的PPT。

    从叙事来讲,两部影片半斤八两,都不及格。『小时代』因为是超现实主义的意淫大片,情节上的不合理就是合理,『后会无期』呢,我认为他是一部四段小品嫁接在一起的配乐散文诗朗诵。

    有人说『小时代』给主流三观一记重创,而『后会无期』则完全与三观无关,或许它试图兜售『平凡之路』里说的那种,但相信我吧,大多数的泪水与感悟都是假惺惺的,上一秒感动下一秒蝇营狗苟,登顶过珠峰的人教你聊超然或淡然,你千万别信。

    点映场结束后,很多韩寒的朋友纷纷给出观众欢笑频次的统计数据,今天我观察周围确实有差不多笑背过气的。但重点是「包夜就是包日」、「命硬不好说,命根子一定硬」这样的段子发到微博上都不会有50转的啊!再有「交心吧,一切放在我身上!不,放心吧,一切交在我身上」(大意如此),这样频繁利用词语错位制造的「笑果」也不算是高级幽默吧?总之做好捧腹准备的同学还是把手放到正确的地方吧。这片子确实没有抄袭网络段子的现象存在,但也真的没有网络段子那么好笑罢了。

    韩寒对于「妓女与嫖客」的桥段是一直偏爱的,在多部作品中都有体现。他不妖魔化妓女,甚至赋予其「真善美」,也屏蔽了对「性交易」的道德鞭挞。我不是说他的这种表达不正确,这样确实能最小成本筛选出价值观趋同且有独立思考的那一批人,但反复使用,还是让人感受到了他的某种局限性,至少没有进步,还在消费绝大部分人的共识。

    韩寒在克制的同时还是用一些小细节表达了对现实的讽刺,包括「横店抗日」,包括用「温水煮青蛙」隐喻集权统治,包括对流行媚俗文化的调侃等等。但整体看下来,催生剧情发展的仍然是一些鸡汤似的名言,在这些名言已经通过社交媒体大量曝光的背景下,我们看着画面心里念叨的就是:「来了,那句话要来了」!这样的生硬几乎出现在类似「喜欢就会放肆,爱才会克制」这些语句强行插入的每一刻。当然了,这可能也是新手导演的通病。

    还要吃饭,就说这么多吧。我还是推荐大家去看,别指望跌宕起伏、悬念横生,当话剧看,注意记录名言使劲往自己并不璀璨的人生方面联想,然后回来刷朋友圈,那些鸡汤像集束炸弹,总有一颗能击中你吧?抱着支持曾经无畏不妥协的80后先锋代表的心态去吧。

    千万也别在『小时代』与『后会无期』之间选边站队了,你的价值观再高尚、再正路,你这个消费者还是被消费了。

    另:这回是拿赠票去看的,等24号公映了,我再买票去看,二次咀嚼可能我的理解会不同。
  • 头像
    王小坏


      这是现今、眼前、当下圈子里最好的青春片,用郭德纲的话说,不是我拍的好,都是当下同行衬托的。用韩寒的话说,中国烂片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才有信心拍的。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这是事实。他真的刚好超越了眼前这帮烂片而已。他曾经评价过《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以为他的目标是超越姜文的处女作,现在看来,这些只是我对韩寒的单相思。是我错了。

      如果要给个最高的评价,他是超越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和《致青春》的。超越点在于,他跳过了审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中国式温水煮青蛙的青春故事,几个年轻人,生活在中国的底层,不愿意复制千篇一律的生活,各种放荡不羁,对制度的抵抗,再加上上映前中国年轻人对这部电影的关注,光电绝对不会轻易放行的,导演一边打擦边球一边设计这个擦边球的姿势一定要帅,要酷,还要擦边成功。不能因为这是一个擦边球而使球掉在地上。

      三个年轻人不甘庸俗,驾车从东土大唐出发,一路向西,挑选一次疯狂的旅程,以为可以取到人生真经,一路打怪,坎坷不平,最后妥协,回归平凡。

      有些青春之路,你还没有去走的时候,以为一路上铺满了玫瑰花,激情愤凯,高歌猛进。当你踏上这条路的时候,路上铺满荆棘,他是一具美女的尸体,你越过红唇,辛辛苦苦跨过两座山峰,最后掉进深不见底的阴沟,激情退却,回归平凡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那条青春之路摆在那里,如果你觉得危险,可以放弃,就当没看见过,一生都停留在柴米油盐之间。你也可以冒险去探索,慷慨的为自己的青春买单。你认为没有疯狂过可能会一生后悔,遗憾比失败更悲伤,虽然回过头来,那些平凡的人过的更好,自己却不得善终,但是你默默的安慰自己,至少曾经屌过。

      理想主义者、文艺青年、愤青、行为艺术者、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词语已经渐渐的沦为贬义词,甚至成了骂人的词语,这些情怀元素用在电影里或者小说里或许还有些兴奋,拍的好点还有些浪漫,感动(比如后会无期),能够在电影院代入自己感动几个小时,如果现实中实践起来的话,必定遭人鄙视之,总有冷嘲热讽告诉你,别傻了,该交房租了!

      冯绍峰骂陈柏霖,你什么都懂,最后还不是一事无成傻呵呵的杵在那里。

      送给那些傻傻的人一句话,玫瑰花不叫玫瑰,换个名字仍然芳香美丽,牛字倒过来写也叫牛。————莎士比亚·小坏。

      有些人来到世界上,总是不安分的,他不想浪费这一颗精子和卵子给予他的机会,总想搞出点大新闻,曾经啊……我和某某妓女……谈笑……。哎,不说这个了,一点都不好笑,说多了,反而想哭。当你白发苍苍的时候谈起那些年我们嫖过的妓.女,渗出来的全是凄凉。

      关于电影里的幽默,现今的喜剧片,有两种,天生的喜剧片,比如泰囧,人物设定本生就是为喜剧设定的,徐峥王宝强两种性格的碰撞,出现了喜剧的效果。一种是智慧喜剧,这种幽默是为剧情服务的,他不是主题,有些幽默的出现甚至会事先让人顿一下,然后才笑出来。打个比方,美国发新闻说发现某国家的试管里正在试验核武器,普京调侃说,式管里装着洗衣粉也说不定。这部电影里的幽默是为剧情服务的,我很喜欢。

      一开始电影里的句子让我很失望,每一次的人生哲理性的句子的出现都很突兀,总是冷冰冰的出现在剧情里,甚至没有前因后果,仅仅只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悲情,如果说一段句子引出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故事引出一句名言都很好啊。原来是我错了,是因为我太了解韩寒,有些句子读的太多了,听起来肉麻而已,所以才突兀,如果仅仅只是喜欢电影的人,他依然是平铺直叙的。

      电影画面。那画面太美,要花钱才能看。

      结局,故事没有结局。这故事是一口仓井对天空的情义,只配有仰望的资格,永远得不到一个结果,雨过天晴偶尔有云彩投射到井里,晃啊晃啊,日复一日,熬过一段岁月,仓井对空,无解的,平凡的,就结束了。

      看完电影,我想起了那一年每天放学回家跟我结伴的邻家小姑娘,想起了老家摇摇欲坠的房子,想起了有些闪闪发光的人物如同过客般消失在我的人生里,想起了有些人有些事纵然刻骨铭心也会被时间带走……呃,我错了,当我看见陈柏霖回到原来走过的地方,恍然大悟,时间没有走,它冷冰冰的停留在原地嘲笑爱因斯坦,是我们走远了。

     舆论狂潮总是汹涌,你看,他们说韩寒要拍电影了,他是爱慕虚荣的人,他就是想攀比郭敬明,看着郭敬明小时代续集一二三鞭尸中国人的智商,无非就是想证明自己,半夜躺在床上都想拿出苹果手机跟老婆拍部电影证明自己的实力。许多人都拿他和郭敬明比较,对他拍电影的目的表示怀疑,拍啥子电影嘛,还不如比身高……。

      其实, 韩寒拍电影跟郭敬明毫无关系,他为什么要丧心病狂的强奸一个小孩。 说一句肉麻的话,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后会无期是一部真诚到令人发指的电影,正是因为太真诚了,没有去跟谁比较,没有炫技,导致一帮人没有看到大起大落的刺激,跑出来逼格高高的谈论电影的十大元素。如果你是一个真的喜欢电影的人,你会看见一个导演处女作的矜持,在这个浮躁的电影圈里,他是冷静的,有些人说情节太散,那是因为你不懂电影,我也不想教你懂电影,只是我说的,有种你打我。

       有人说,他是要证明给方舟子看。反正他不是证明给郭敬明看就是证明给方舟子看,他才不会单纯的拍一部电影。要不然就是觉得文艺界太乏味了,想混进娱乐圈,泡几个妞而已。 哎,不说这个了,太无趣。

      谢谢韩寒,他彻底明白。我看见他博客上写了一篇关于《青春》的博文,写了一群只有一两千工资的朋友,我很欣慰,我就是那群人,程序员、编辑、翻译、IT,还有一群人还只是工人、服务员。有些人根本不上网,不上微博更不会上豆瓣,他们的关系群都只是在Q.Q空间朋友圈里发表一下,微信圈里转发的那些惺惺作态的文章就代表了网络世界的最高境界了(类似于不转不是中国人、感动四十亿人必须转不转死全家那种文章)。这一群人被世界蒙在鼓里,上演丑态万千又令人怜悯的人间悲剧,就像这部《后会无期》,幽默到最后,却是个悲剧。

      冯绍峰说,你这种人不适合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要像我人脉很广,聪明机灵…………
       
       我告诉大家冯绍峰说的“你这种人”是什么人。

       身边的朋友全是一群被铜臭味牵着鼻子走的无趣味动物,随时为了金钱揭开肤浅的人皮,背叛可怜兮兮的友情,他们满嘴的谎言和虚伪的嘴脸真的让人作呕,让我有种置身于垃圾桶里的感觉,不是我无病呻吟或是故作矫情,是我真的碰见过无数个这样混蛋,不对,他们不是混蛋,他们没有资格做一个混蛋,混蛋是光明正大的混蛋,混蛋不虚伪不自私,跟一个混蛋第一面相见就知道人家是混蛋,可是虚伪的朋友可不是这样,他们面带笑容,满口义气,上句友谊万岁下句有福同享,他们歌颂友谊的时候简直就是文学家,他们自私自利的时候简直就是地下党,阴谋诡计却又兄弟干杯。过得好的朋友不敢听我的电话,过得不好的朋友找我借钱,他们至始至终都没有单纯过,从未相信过友谊,他们是生活的骗子,是超完美的跟屁虫,是上帝拉的大便。他们认为理想、友谊、真诚、誓言、执着都是艺术作品里的东西,是电影取悦人类的产物,他们甚至认为电影也是骗钱的朋友,甚至认为我也是个想骗钱而没有成功的朋友。他们嘲笑艺术,嘲笑我喜欢的那些不知所谓的电影,小说。他们嘲笑一切与现实生活无关的东西,只有名和利适合他们的胃口。当我看了电影之后,他们在我眼里一无是处,虽然我在他们眼里也一无是处,我不在乎,他们滑稽的虚假表演只不过是电影里的一个画面而已,早已被我狠狠的看穿了,连骨髓心脏都被我看穿了,只是我不揭穿他们,他们的虚伪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渐渐的,他们发现我变得聪明了,在我身上看不见可利用价值,不再与我厮混。或者,他们认为我才是个虚伪的人,掉进小说情节栽进电影幻想的神经病,是一坨屎,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远离我。我只能看着他们跟随着金钱的味道屁颠屁颠的背影,轻轻的挥一挥手。没关系,我不在乎。

      所有的亲人都期盼我能赚到大钱扛着面子回家扬眉吐气。金钱是强加于我的价值,他们说你要好好挣钱。他们说要有个妻子,生个孩子。他们说要像模像样,要成家立业。他们说他们不停的说,有了钱才有了一切,他们穿着森马,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人人都是哲学家,他们说着他们的哲理,我挑选沉默。我知道,他们关心我,爱护我,担心我的未来,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价值观里让我抬不起头。我不敢接通任何人的电话,我害怕听筒里传来金钱的味道,“对不起,你拨打的电话已经放弃狡辩”,我已经挑选沉默。

      是电影把我变好了还是变坏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把自己当成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独立生命体”,我的存在与任何人无关,我不需要依附世界的生存标准,什么?小学同学全部结婚了?关我鸟事!全世界的人都准备结婚或是都已结婚呢,可是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跟着大家复制生活的,我有我的权力挑选一切,哪怕是孤单的旁观这个世界,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操自己想操的女人,做所有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用一种牛掰的姿态矗立在一个没关系的世界里,没关系,我不在乎。

       我的和女朋友分手的时候收到一封信,内容是:“对不起,我知道说‘对不起’显得太轻描淡写了,拒绝你这样的文艺青年至少要多写几个字,我不想假惺惺的说一些‘我爱你所以离开你’或者‘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废话,我只想说我他妈的真的受够了,受够了每天上班,受够了不能结婚,受够了你不理我独自在电脑面前打字,受够了你连续看七八个小时的电影不理我,别跟我谈什么电影艺术,我他妈的不懂艺术,你要知道,看不懂你看的电影真的很无聊,我的脑中只有一个画面,就是你托着下巴看电影的画面,这个画面从我认识你起出现了几百个小时!能当饭吃么?我想有个家,我受够了挤在十二平米的房子里等着房东来收钱,我受够了你身边的一切,除了你的爱,跟你在一起,你给我的最好的东西就是爱,我喜欢被你搂在怀里听你说情话,喜欢牵着你的手逛地摊,喜欢躺在你的身体下面给我欲望,可是亲爱的,情话不能当饭吃,地摊货几个月就退色了,性爱不能连续做24小时。可是怎么会这样,我真想用橡皮擦擦掉你脑中的其他东西只剩下我,可是我无能为力。从这一刻起,我决定放弃了,放弃关于你的一切,并且我已经物色了一个有车有房的公子,哪怕他只是玩玩我,我也要过把瘾。求求你!对不起!我爱你!再见了,文艺青年。”看完这封信,我点燃一根香烟,打火机顺便点燃了信纸,像是在祭奠一个回忆里的女子,打开窗户,灰飞烟灭。在所有的亲人和朋友中,我认为最好的是我的女朋友,她是最真诚的人。我对不起她,我无法给予她想要的生活,她有权利选择另一个新鲜的世界。我爱她,哪怕是她躺在别人的怀里,无论被多少男人睡过,我都爱她,她比我的那些虚伪的朋友好多了,她真的是最好的女人,我懂她,毕竟操过她至少一百遍,难道还不够懂她吗,我会永远爱她,因为,没关系,我不在乎。 没关系,我不在乎,我他妈从来就没在乎过,现在不在乎,以后也不打算在乎,真的无所谓。 爱上电影,爱上了虚构的世界,我决定做一个生活的叛徒。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堕落不堪,冥冥中不知被小说迷惑了,还是被电影带坏了,就拿《猜火车》这部电影来说吧,(韩寒这部电影显然比不上猜火车)似乎文艺作品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 《猜火车》这部电影刚开始做了一个与结尾相衬托的情节。男主角想方设法得到两粒毒品,两粒毒丸揣在屁股里,穿过繁杂的街道,路过纷纷扰扰的人群,这个世界都与他无关。走进了一个全世界最脏的厕所,这个厕所就是这个世界,繁杂、肮脏、混乱。男主当然看不见这些肮脏,他不在这个世界里,屁股里藏的两粒毒品才是他的世界,对于一个吸毒者来说,毒品就是他的全世界。正当他痛痛快快排大便的时候,两粒毒丸掉进了马桶里,男主慌了,他怎么允许他的世界掉进这个肮脏的马桶里?所以他奋不顾身跳进粪坑,去捞他的世界,他把手伸进马桶,快捞到了,还差一点,把头伸进马桶,还差一点,他把整个身体伸进马桶,完全爬进马桶里面,他看见了毒品,看见了自己的世界,那里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海洋里有一个太阳,那里多么美好,是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世界。

      这个魔幻色彩的情节为什么放在一部没有科幻意义的电影里面?其实恰好与结尾相呼应,他钻进马桶寻找另一个世界可以理解成马克放弃繁杂的生活,拒绝生活,拒绝职业,拒绝家庭,拒绝他妈的关于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与最后他背叛了几个朋友,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机,选择洗衣机,汽车,生孩子,逛公园……是相呼应的。 而我却深深迷倒在马克钻进马桶寻找毒品的世界。毒品只是这部电影用来表现“另一个世界”的代名词,除开毒品的世界,还可以是理想的世界,标新立异的世界,自我的世界,想要的生活方式,自由的生存准则等等。电影中马克的那几个吸毒的堕落青年可以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文艺青年,放弃职业追求理想的青年,拒绝安稳的工作,背叛亲人父母的愿望远赴青春盛宴的青年,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像马克那样放弃心中的魔幻世界挑选生活,也许我们会为了理想继续堕落下去,无论怎样,我们都屌过。这个世界太拥挤,每个人都完全可以拥有另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那里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海洋里面有一个太阳,在这个艰难的社会主义,那是一个魔幻的理想。

       我很懒,还是重复那句话。我放弃男朋友、女朋友、生活、金钱、阴谋诡计、社会主义、结婚生子、养家糊口等一切。我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跟着大家复制生活的,我有权力挑选一切,哪怕是孤单的旁观这个世界,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操自己想操的女人,做所有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用一种牛掰的姿态矗立在一个没关系的世界里,没关系,我不在乎。 也许你最终一事无成,你根本不具备改变世界的潜质,也许你企图哪怕像张国荣那样芳华绝代之后纵身一跃画上一个漂亮的感叹号,也许你像梵高那样悲惨一身,却死后也无人知晓。值得庆幸的是:你悲伤的走在马路上,遇见乞丐坚持要摸出两个硬币扔向他,因为你从未放弃过,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也许是一个奇迹,你的命运没有奇迹,狗日的社会哪里容得下那么多的奇迹!只要曾经屌过,后悔无期。

      犹如那断了线的风筝,未知它会掉进哪条阴沟或是自由翱翔,至少曾经逃脱过命运的线。

    ——————————

         我不想再跟倒韩派打嘴仗,幼稚!总结了一个原理,如果你在争论过程中发现对方智商越来越低,言论开始不分逻辑的时候,你就主动认输吧,明知道没有结果,为何还要相爱在一起。
    收到许多反对意见,统一回应一下…………

      极端的人有两面,一面是变态,一面是天才。

      首先,我不是天才,这是我敢于面对的,虽然我时常被一些不公平的潜制度困扰,但我并没有那种伯乐不识千里马的失落,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态度而已。

      其次,我不是一个变态,我有高尚的人格,具有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末性博爱的优良品质,我会向路边的乞丐扔零钱,哪怕他只是一个骗人的乞丐,只要他伸出手,他就是一个乞丐,我不再向这个劣质社会斤斤计较,更别说做一个危害社会的变态了,我不是汉尼拔!

      那我是一个平常人吗?也不是,我活在这个社会,就必须与这个社会染上关系,这是必然的,我要吃饭要生存要亲情要交电费要马桶,做一切平常人都要做的事情,不是有这样一句台词吗,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我既然没有去死,只能挑选一种喜欢的方式活着。这没有什么叛逆的,并不值得张开嘴巴惊讶。

    你可以选择在原处不停地跟周遭的人解释你为何这么做,让他们理解你,你可以选择什么都不讲,自顾自往前走。

    生活上,我觉得人人平等,谁都可以做朋友。但思想上,我不需要任何一个朋友来扯我的后腿。————《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叔本华

      周星驰先生说忘记什么也不能忘记最初的理想,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两眼泛泪,为了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他被香港演艺圈唾弃,承载了太多舆论压力,尔虞我诈,理想的路上总是闲言碎语恶言所指,没关系,他不在乎。时间能证明一切,虽时光然不会倒流,但是它可能回过头咬人一口。

       有人说,你既不是周星驰又不是韩寒,人家都是有成就的人,敢去实现理想的人,你就是个堕落的愤青而已。哎,你们这帮人啊!这跟“你行你上”有什么区别,尽管鄙视我吧,你们说的太有道理了,我无言以对无话可说。其实我并没有文中那么自暴自弃,既然我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现实生活中处理感情其实更融洽。我只是没有料到大家那么喜欢上纲上线。有些人为上文中的“女朋友”讨伐我,说我太没良心,上文中只是她的一面之词呢,我都没有为自己辩护呐,仔细看看那封信,其实,不管我多么认真的活着,有些女人终究是留不住的。在我的生存空间里对得起那些善良的人就够了!

        有人骂我是愤青,躲在黑洞洞的房间里扣着脚趾头寻找存在感,博取关注度,懒惰自私等等。曾经我有篇日记和一篇影评被微博段子手掐头去尾,写成长微博,不注明出处,不注明作者,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的传播,我自私的打电话投诉,微博挨个举报,就差没到新浪公司玩行为艺术了。我就是不给这些人得逞,我就是这么自私。这导致我好长一段时间不想写文字,我写了又卖不到钱,又不想别人拿去卖钱,你们说我自不自私不。太自私了!对的,我曾经就是一个文艺愤青,一个20岁的年轻人曾经没有愤过,是没有大志向没有抱负的凡人,不过你24岁仍然是个愤青的话,那也真的是坨粪,蒙在鼓里蠢货。韩寒早就开始嘲笑曾经的自己了,敢于面对才是真。生活压力大,不要做了太长时间的妓女忘记曾经也单纯过。下面骂我的人说我自私懒惰,有说我哗众取宠,有人又说我想当网络红人。哎,舆论真是矛盾,我没红过,我不懂,豆瓣上那些转载别人的日志,然后在结尾留下自己的微博,最后还要在豆瓣发段子,仍然有人把他们捧上天,想到这些,我可真是贱!

      这篇文字不是要你去当个艺术家,并不是让你丢掉六便士抬头看月亮,只想让你懂生活。我们只缺一个精神世界而已。

      谢谢评论下面打了几千字支援我的网友,谢谢那些骂我的人,谢谢关注我的友邻,我爱你们。就当我为了博取关注吧
  • 头像
    蜉蝣渡海

    原题是“喜欢韩寒的人和喜欢郭敬明的人”。这篇影评是分三段的,已经用分割线划界。若有不同兴趣的人,请各取所需,选择阅读,免得浪费宝贵的时间:n 第一段是电影观后感(有剧透,慎入)7月30日更新;第二段是最开始上映前写的对别人评论的评论,7月19日更新;第三段是观影前自己的一些完全电影外的碎碎念,7月28日更新。nnn———————————————————影评分割线———————————————————nnn 开始我很奇怪,看过这么多电影,这还是第一次整个电影院的人一起坐到字幕结束,恍惚间觉得我是在追剧,因为觉得剧情还没说完,放完这一集后面应该还有一集似的,而且电影院里所有留下的观众如果都是青年人就罢了,可是前面坐着的人中既有白发又有垂髫,后来一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待过的电影院第一次放完字幕才开灯而已,我想多了。nn 总体来说电影比我想象中的好,可以打四星,减一星增加未来进步的空间。至于票房,即使韩寒导演他自己不是很在意,但要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还是要考虑制片人,投资方以及其他合作者的想法的。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应该是能帮投资人赚不少的,这也为将来增加投资人对他的信心而打下了基础,如果有下一部影片的话某些条件会更为充裕。nn 公路片的好处是,你可以在任何一个点插入任何一个和你之前的人生可能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奇怪故事和拥有奇怪故事的人,而不用负担他之前和之后的人生,如同萍聚,我们偶然相遇然后离去,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这也是喜欢“在路上”这种状态的人所向往的一种新鲜与自由。nn 但是导演韩寒在这部片子里对那些配角的出现并没有全部处理成“萍水相遇”,他加了两个“久别重逢”。这样整部片子就同时有了空间和时间的维度,当梦想信任之类的东西破灭的时候就会格外惨烈。nn 第一个“久别重逢”是浩汉去探望几年没见的青梅竹马的女孩周沫。认为背井离乡就是出人头地的周沫微笑地说着有好几部戏等着,而实际上出来几年了还只是个龙套替身。小地方出来无依无靠没有背景的姑娘,能有多少机会呢?她对浩汉是有感情的,但是浩汉的追求,她的追求,甚至无法问浩汉是不是喜欢她,他们都是不会在一起的,一开始周沫就很明了,所以她没有挽留只是婉转的表示混得不好就来找她,那个回头浩汉不会知道,但是我却记住了一双这样望到人心底的纯澈如水的眸子。nn 浩汉,江河,周沫,他们的名字都带着三点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的东极岛四周被水包围,所以才会取带水的名字。或者取带水的名字是因为水是不断流逝的,而他们三人的状态也是如水一般漂泊流动的,因为胡生的名字就没有带水,生于斯长于斯,他是留在岛上的。n 我的家乡也靠海,每次站在大海边,我经常会想到三种人生:n 一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种是御风远航搏击巨浪,还有一种是随波逐流顺水行舟。胡生应该是第一种,浩汉是第二种,江河是第三种,而周沫可能是介于第二种和第三种之间。nn 第二个“久别重逢”是感情上的久别重逢,浩汉通过通信19年的”笔友“刘莺莺“久别重逢”了与自己”死别“近20年的父亲,这个父亲的形象不再是自己十岁之前认识的那个父亲了,这个父亲的形象也不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个父亲了。这个新认识的父亲瞬间让他心中最崇敬的人和心中最类似梦中情人的人都变了样子,变成了最荒诞可笑的样子。nn 再说“萍水相遇”,苏米和阿吕,一个让人心动的姑娘,一个让人佩服的独行者,却居然全是骗子,而且都是在浩汉与江河付出足够的信任和帮助后,才显现。看的时候稍微有点意外,按照浩汉的社会经历,又不是初来乍到了,防人之心不应该这么少啊,莫非还是因为本性太纯良?(雾)。也许是因为不够强大,或者是因为小心眼,我觉得对待在路上碰到的不明身份的人始终应该留一丝提防的。不过话说回了,无论在生活中我们怎么提防,我们的感情和信任还是会遇到被骗的可能,造成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伤害。n 苏米的最后表现又让人对陌生人的信任度问题有了反转的可能,老师爱苏米吗?说不清,应该是夹杂着怜惜好奇的一种好感吧。三叔的话差点让人认同觉得骗子都是些没有本事的人,可是骗子没骗别人就差点骗了你江河不是正说明你比骗子还笨比所有别的人还纯(或者蠢)你不适合这个社会吗?话说影片最后那一段我没有看懂,有机会看第二遍的时候再好好研究研究。n 另外补充一个对阿吕名字的想法:阿吕开始介绍自己的名字时只说叫阿吕并抱怨爸妈起得不好,我立刻觉得他的真名应该叫“吕仁”,按照南方口音像是“女人”所以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而且“吕仁”跟“旅人”谐音。后来他对着火箭说自己叫“旅行者2号”,那肯定他自诩。nn 当然没敢忘了真正的大明星马达加斯加,戏份好少啊,作用呢?主要是起到拿掉浩汉最后一点值得寄托的东西吗?希望一起探讨下。不过在电影宣传上小马达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且存在感巨大的。我强烈怀疑韩寒加入可爱狗狗的戏份主要就是为了宣传。n 一来是记得韩寒在某本书里提到过不明白为什么女生看到所有长得毛茸茸的东西就觉得好可爱,所以加了如此毛茸茸的萌物增加针对女生的眼球吸引度;n 二来是韩寒还是很爱惜羽毛的,他可能不好意思天天在自己的微博频繁刷宣传,就假借了小马达的壳开了微博尽情的卖萌求关注,话说,这么可爱的形象加上这么可爱的萌言萌语,谁舍得不多看几眼,谁舍得黑?nn 说些不足。关于片中的台词和段子,有些是不错的,但是和王家卫比起来和钱钟书比起来,水平真的离拍案叫绝差点,并且编剧韩寒经常用谐音名词的偷换概念来组织句子,多了也挺没意思的,审美疲劳。微博微信时代,即使普通人也能偶尔写点闪光的好句子,只是没有出名的机会罢了。n 另外不喜欢那个温水煮青蛙的梗,太老,不是我希望的从喜欢创新的韩寒身上看到的东西。这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称得上我不喜欢的东西。nnn 关锦鹏说过,一个导演在创作自己的处女作电影的时候会刷爆自己的人情卡,但是这些将来都是要还的。韩寒的这部电影他是先攒了很多人情的,比如客串的贾樟柯,孔连顺等,然后他们来还,但是欠下的人情应该还是不少的,也许为了还这些人情,演员韩寒可能将来会在更多的地方客串,或者推荐些奇怪的东西什么的,如果真是那样,完全可以原谅啦,因为正是有了这些人情,才让我们看到这么好的处女作。n nn 最后说一下江河老师与苏米听得那首歌:Que sera sera(经好心的@动物缘同学提醒是法语)意思是该来的总会来的。歌手多丽丝.戴曾在希区柯克的电影《擒凶记》中担任女主角,这首歌是其中她作为女主角多次唱过的主题曲,后来这一插曲在当年一举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金像奖。 我是希区柯克粉丝和美剧《疑犯追踪》粉丝,我在写《疑犯追踪》的影评《希区柯克粉》的时候也提过,想不到这首我以为算小众的歌出现在了三部我喜欢的影视作品里。 nnnn——————以上写于7月30日————————以下写于7月19日——————nnnn 发现一个现象:n 凡是短评里的热评,针对电影里的导演或者演员而不是针对这部电影到底本身如何的评论在上映前就大量交替出现的时候,已经证明了这部电影有着很强的“粉丝”属性。nn 有的韩寒粉以成熟自居,看不起小四和小时代,还有逼格更高的豆友看不起韩寒也看不起小四——明明看不起,还特意来写起,给他们增加话题量和传播度,真是蛮奇怪的。n 真正成熟的人难道不应该是同时对这俩人侧目吗,同样出生于80年代的独生子女,同样以作文比赛出名,各自的畅销书同样引发现象级的社会讨论,一个开了公司,一个开了赛车,成绩都很好,大批的粉,大批的黑,多年居高不下的关注度和号召力。nnn 在韩寒刚出来的那会我就喜欢他,超级崇拜的那种喜欢。就是因为喜欢韩寒,才连带着喜欢《新概念作文》,然后才又喜欢了郭敬明(不管怎么说小明都应该谢谢韩哥哦),并且有相当一段时间里喜欢后者远大于前者。n 喜欢韩寒的时候,班里和我一起的很少,喜欢郭敬明的时候,发现全班都喜欢,到现在我所有的书里最烂的还是那本盗版的郭敬明的合集,稀巴烂的那种,因为太多人借过。nnn 至于这种现象,我尝试着推测:n 1.郭敬明的文字用词比较华丽,什么忧伤,心痛,背叛,悲伤之类自恋自怜的使劲凹词修饰,看着比较漂亮;而韩寒的用词表面比较朴素深刻,但要理解出来还需要时不时的动用一下智商余额。n 2.郭敬明的小说人物设置都有着漫画人物的即视感,包装,华丽,他的主人公是他想象中的自己;而韩寒的小说人物都有一种倔强,真诚,他的主人公都是他深藏的自己。n 3.郭敬明的小说故事感比较强,韩寒的小说作者性(想不出合适的词)比较强。nn 但是真正让我“弃明投寒”的关键还是我看了《圈里圈外》以及我长大了。nn 现在两人都要上电影了,喜欢韩寒的人瞧不起郭敬明的肤浅,拜金,喜欢郭敬明的人瞧不起韩寒的-------我找了半天,居然没找出来关键词,实际上是连提韩寒的都没有几个,她们在自嗨。并且他们的聚集地应该也不会是在豆瓣。n 我想说你要看不起郭敬明,你就很难成功。真的,有句话是说:脸皮薄是种病得治,人家郭敬明就没有这种病,所以现在才这么成功。当然我也很讨厌总拿人家的身高说事的人,仿佛他除了身高矮就没别的缺点了似的。n 我相信此片的票房会比《小时代》低,但是毫不犹豫的我会去看《后会无期》。nnnn————————以上写于7月19日————————以下写于7月28日———————————nn 这篇帖子会热,甚至会有人看都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只想安静的做一只美男子——好吧,可能没那么美,好吧,可能也不是男子,好吧,可能暂时也不想安静了。n 我开始使用豆瓣电影还没有两年时间(虽然ID是早注册了),很多规则不太懂,是第一次在一部电影上映前写了点东西,还没写完,本来想看完了再补充的,分析分析自媒体时代的两位以及电影观后感什么的,也没想到什么人会来看。n 我把豆瓣完全当做纪录电影的工具而不是社交工具,因为我怕偶尔说错了话交错了人而不得不注销账号时,那么以后看过的电影也不能继续记录了。所以在豆瓣上我一个熟人也没有,好像也没有陌生人关注我,我就是像写日记一样写了点想法存档,而且存完就被折叠了不知道去哪了,我上一篇影评连阅读人数都是零,完全是在自嗨。nn 说这么多就是想表达我在写这个帖子的时候是个非常自然忠实的状态,全是发自内心的想记录自己对二人的看法,喜欢谁,“侧目”谁却不喜欢谁全是发自肺腑的,没有任何煽动什么,渲染什么的动机,更不会刻意踩谁拔高谁了。nn 知道这么多人留评表达看法是针对韩寒和郭敬明的,我这儿只是多了个平台,但是看了很多评论我还是有几点想说的:n n 1.我想从网络搬运一个词的解释:粉丝,来源于英语fans,fan的复数。fan泛指某一人物或文化的狂热爱好者。所以说只有“狂热的爱好者”才能叫做粉丝。一个公众人物的美誉度肯定不能只靠粉丝,要靠大量路人的好感。一部电影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想要好,当然也不能只靠粉丝。nn 2.我想说自己对书的一点看法:n 有人评价歌曲:一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美妙只是外在美而已,歌曲背后的故事和背景才是一首歌的灵魂。n 我想化用一下:我认为一本书她的美妙修辞,华丽辞藻,只是一件美丽的衣服,写作手法是骨干,细节是肌肉,而一本打动人心底的书却需要灵魂,这个东西在文学上表现出来就是真诚和思想情怀,若还要能够百年流传,成为经典就得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意义。我看过的古今中外最好的书是《红楼梦》,她什么都做得很好,可惜看不到完整版本。nn 3.前两部小时代我都看了,也留了短评,第三部小时代我也会看的,只是不想去电影院,因为看时尚杂志我都是习惯窝在家里看的。nn 4.我不是韩寒的“狂热爱好者”,算是默默关注者,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看《后会无期》,明后天看了再留个影评吧。nn 5.“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那就够了。”n n

  • 头像
    唐书钰
    《后会无期》的海报是苍茫的世界,歌曲海报是一条笔直的大道;电影场景是空旷萧条的世界,主题歌是萧条世界背后历经沧桑的80后所寻找的共鸣。《后会无期》里的男人们看不上儿女情长,他们的世界是星辰大海。他们在旅途中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然后时间划过他们苍老的皮肤,他们傲然前行,好像一个不惧一切的旅行者。
     说是这么说,出成书也挺有意境的,但拍成电影就是另外一个感觉。小说中可以将一切片段化的描述去“领会精神”,电影的片段化却只能造成结构松散;小说中只要有一个可以抓住的意识层面就足以展开自我的头脑风暴,电影的意识则潜藏在人物之中,他没有表现,那就是没有。你扒开眼皮往里看,除了眼白——还是没有。
      
      《后会无期》的电影弥漫着一种盲目的萧条,这种萧条不仅来自荒凉黯淡的自然,更在每个角色的身上得到延伸。我大概可以猜到这部电影想要描绘的概念,三个并肩前行的兄弟,最痴(可以理解为童真吧)的被遗留,被崇拜的继续前进——就像这人生一样,把纯真留在过去,带着一点张狂一点维稳一点茫然无措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追寻自己的目标。当然,这些是大致猜到的,因为电影表现的不过尔尔。
    半途还加入了一条狗,承担了本片几乎所有“好萌哦”的融化观众镜头。在我看来完全是为了平衡电影中过度压抑阴沉的男性荷尔蒙味道,为俘虏女性观众而特别准备的。当然《后会无期》中也有女性角色,但她们几乎与男主角一样,面无表情苦大仇深嘴角抽动内心有戏,她们的出现是为了引出人生的情怀,比如大城市的寻梦、幼年信仰的变革、爱情的崩塌,但她们也几乎都只停留在原地,给男人以当头棒喝,然后“嗖”地一下消失。只有男人是有车的,他们一直前进,带着一张“使命感”的脸。但车这个载体消失,两个人的关系也走到了尽头,只能自己前行去迎接未知的旅程。车没有了,旅程也就基本结束了,温水煮青蛙的将就被现实终结,这电影改编下做个广告片也一样毫无违和感,精神世界就是这么的匮乏。
       《后会无期》作为一部公路片,若以旅程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的角度去看的话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只是盲目地前行,遇到一些人,听到一些大道理,还得装自己的逼。他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内心的冲突从而何来?未来要去向何处?电影几乎都没做出解释,其对人物的关注程度还不如楼下晒暖的大妈见陌生人盘问的仔细。最后陈柏霖犀利哥变身文艺小青年,头发绑上了范儿也起来了,你说这是蜕变吗?那这个蜕变是从什么时候起的?我觉得这只是他个人性格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为他说他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到底,后来他也确实开了车,找回了自己的妞,写了自己要写的故事。旅行本身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成为了一本书的大纲。就好像《后会无期》这部电影一样,它想给你讲情怀,其实就只是按图填空的“鸡汤梗”大集合而已。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之前韩寒写过的一个段子,说的好像是他的小说中有的人到后半段莫名其妙就消失了。有人说这是在说人生无常,有些人有些事只出现一下就难觅芳踪,他说不是啊只是写书的战线太长,写着写着作者就忘了。那个时候的韩寒还是有些张狂的,有人跟他说情怀他都自作幽默的加以调侃,如今到这个岁数的他倒是拾回了当初别人说的“人生无常”开始反复咀嚼,但是怎么说呢,有些道理不是遇见个人说了就能讲明白的。话说得再好听,讲不好,QQ签名而已。
      这就好比:当别人跟你谈论情怀时,你双耳不闻的沉浸在自己的青春之中;而当你抬起头想和人聊聊情怀时,却发现空有一肚子大道理却已经没有人愿意和你唠了。


    PS.是不是只要评价不好就是没有看过电影?,就不能是看过并且做出最直接评价的结论吗?还是那句话,在整电影的时候别乱整情怀,故作深沉不比纸醉金迷好多少。
  • 头像
    李小白の生活馆
    【好多朋友给我打电话跟我说又被转到哪儿了云云,未署名,但鲜明的带着我写东西一贯坐下来和你谈谈的风格,本人绝不反对转载,但是对于匿名转载并据为己有的且死不道歉的保留追责的权利】
    本人唯一微博:http://weibo.com/romeozhuo
    有人人,但是基本不用了,转载附豆瓣来源即可。



    朴树是谁。

    记得还是90年代末期忘记是98还是99年,一次飞机的旅途中,那年我10几岁,第一次坐飞机,旁边坐着一个带着墨镜面色阴郁的男人,我问他,你好,你是朴树么?他说是。我说,能让你签个名么?他说好。签名之后继续阴郁的呆坐着。那年,白桦林刚出来,朴树还和叶蓓一起唱歌,我疯狂的喜欢这首歌。
    我从来不觉得朴树的冷漠是装逼,当然,那个时代也没有装逼一说,就觉得朴树那是一种气质,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朴树有抑郁症。
    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歌手有很多,周杰伦算是其中一个。
    另外的一些人,我想一定是朴树、许巍、郑钧。
    2012年的时候,参加了张韶涵的签售会,和几个93、94年的小朋友聊天,我说我第一次听演唱会是郑钧,他们说,郑钧是谁,卧槽你真土,郑钧就是那年快乐男声的评委,跟杨二车纳姆干架那个。
    当时我心里跟多的只有悲哀,不知道为什么。
    突然发现我,和我身边的很多人一样没有尝试去接受新的歌手,什么华晨宇什么TFboys什么什么什么。也许就像我们的父母接受不了苏打绿张悬陈绮贞是一个道理吧。
    《平凡之路》据说是生如夏花之后朴树第一次写歌。
    歌词很棒,有过抑郁症的人都会懂。

    韩寒是谁。

    《三重门》的韩寒和《长安乱》的韩寒是不一样的。
    和《一座城池》的也不一样。
    虽然我至今都不知道房祖名的《一座城池》和韩寒的关系是什么,反正本来我想在那年用这样一部电影来缓解一下《小时代》的重口味的时候,结果反而被恶心了更多。
    公平的说,作为从事创意行业的我来说,《小时代》里面品牌的细节应用值得我去学习,但只是品牌,《一座城池》的电影版则毛都没有。
    我以为是我自己要求高,问了身边同样追随韩寒的朋友,发现都是如此。

    回到公路电影
    2004的时候,高中,上学比较晚,青春期相对比同龄人早。
    那年,我看了一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至今我都这么觉得。
    用现在一个时髦的词叫我开始走伪文艺路线,高中的时候独自离家,找地方挣钱,开着带音响的摩托在半夜从城市一边开到另外一边,抽烟飞叶子,但是同时读米兰昆德拉,看昆汀,听黑金,上学的时候衣服全是洞,各种各样的金属链子。当然,要保证一个还说的过去的成绩。
    那时候一个时髦的词叫“垮掉的一代”
    没错,这本书叫做《在路上》,来自杰克·凯鲁亚克。

    那时候我和同桌小黑说,我觉得我这辈子都会在路上。
    然而这辈子是个什么概念,我那时候不知道,现在若有若现的可以感觉到。

    很多小说里面的情节都会在我的生命里真实的上演。
    考上了大学,四年没有挂科,但是从事的行业与大学一分钱关系没有。
    抑郁症如同感冒一样的突然发生,独自行走至西北至东北至西南。
    然后自残和自杀来的理所当然。
    在路上,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思考在路上的意义。
    然后到现在,我记得我说过2010年的那一年,我毁掉了我所有的过往,新的样子、名字、圈子。那时的QQ,四年没有用,签名始终挂着“此人已死”,我一直想,知道我还活着的过去的同学恐怕都没有几个。

    预告片里面有一句话:你连世界都没观过,你说什么世界观。
    有点像失恋33天里的一句话:你连人都没生过,你说什么人生。

    看世界,绝对不是去马尔代夫毛里求斯看看海,也不是去巴黎罗浮宫或者在东京铁塔一个人眺望。
    当然也不是徒步去西藏和伪藏民打个炮感受一下自然的洗礼,更不是去丽江找个酒吧喝杯风花雪月然后找个艳遇。
    看世界,重点在于在路上,思考你需要思考的事情,仅此而已,享受的仅仅是过程而已。

    世界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刺激那么美好。
    (保留追责匿名转载的权利)

    ————————————分割线——————————————
    我把我的结尾保留了最后一句,我从上初中开始看韩寒,现在是靠写东西吃饭,高中时候的班主任说,你写东西带着深厚的韩寒的风格,我想假如我是韩寒,这部片子我一定也会这么拍,但一定没有他的台词更犀利。
    两个(三个)男人的旅途更像是《人在囧途》的一个翻版,各种的狗血凑成了整部片子,我倒是觉得更像是《一座城池》等众多带着韩寒黑色幽默风格的一个延续。
    我不会剧透里面的尿点,但是我记住了几句台词一定要和大家分享:
    1、(乐观)更像是说你一事无成,还在这傻乐
    2、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3、如果要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任何多看一眼,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眼,多说一句,都可能是最后一句。

    我始终在说,只有有经历的人,才看得懂这部电影,才能被电影所触动,我之所以一直强调年龄,是因为我真的可以武断的说现在还在上大学的95后经历的太少了,很少有人经历过背叛、没有钱、朋友的暴毙、自己的濒死、独自行走这些可能电影或者小说中的情节。——甚至很多90后也没有体会过。
    但是我绝不会因此而教育90后你们过得是错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你可以选择安稳的走康庄大道,你会错过很多风景和别人聊天时少了谈资,一样的选择在路上就会对朋友失望对现实失望,自己变得像个刺猬,两种方式没什么不好,年轻人才谈对错,只是针对这部电影。
    因此,我不想和给1星2星的人去争论电影的好坏——正如同我不会喷小时代一样,我会给你们分享几个我的故事,至少你们会知道我为什么给这部电影5分。

    2012年8月23日,我去丽江早晨的飞机。8月22日一个同事给我打电话,说晚上一起去喝酒,我说,我不去了明天一早的飞机。同事说,操,都说自己有事儿。我说,等我回来,陪哥你喝酒。第二天早晨飞机起飞前,收到同事的微信信息,跟我说,那个同事死了,钓鱼的时候淹死了。所以最后一句,我想起了那个同事,久久不能回神,有些人,一句告别之后再也没能见过。
    更早一些,和初恋的女友分手,最后一次见面还在一个公交站,我们还在一起拥抱接吻,然后因为家里的原因分手了。我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非常非常努力的工作、挣钱想要摆脱家里的束缚,我成功了,我自己挣了钱买了房,但是,她已经嫁给了别人。结婚前给她的信里告诉她,我一直爱着她,更多的时候,爱可能就是克制。

    我走过很多地方,我知道韩寒偏爱的不是上海,而是小镇,我也一样,我去过的地方都是诸如赣州、阜阳、宝鸡、咸阳这些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地方。
    从那年行走,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包括父母在内都会跟我说,人家出去玩都是去旅游城市,你怎么只去这些地方,我说,我旅游没有目的地可言,更多的时候,就是当我想出发的时候,带上内衣内裤手机充电器数据线钱包身份证银行卡信用卡,看最近的一班有卧铺的车票去哪里,然后,出发。
    在陌生的城市的经历是有趣且坎坷的,我经历过那种打电话上门的小姐,经历过去在咸阳教人家怎么摊煎饼,抑郁症发作的半夜在平遥古城一圈一圈的围着古城行走,经历过在阜阳配置还不如我的笔记本的网吧里上5毛钱一小时的网然后浏览记录只有色情网站,在重庆的马路上淋雨,在千灯的客栈听昆曲到入迷。
    我一点都不文艺,一点都不行为艺术,我只是享受我没经历过得一切。
    但是,这不妨碍我思考,我学会了很多,经历了很多。
    我一路上听过许巍、万晓利、左小、谢天笑、张楚
    我爱他们,爱的不是他们的打炮泡姑娘愤世嫉俗,爱的只是其中某一句让我潸然泪下的歌词。

    人生总归要回归平凡。
    然后,我的后来是这样的,不算北漂的漂(没有租房和出行、吃饭、钱的压力),做了广告公司的总监,不算富有总算衣食无忧。
    谈了恋爱,又在更好的地段不能免俗的贷款买房,准备结婚,旅游去了女友想去的地方,不再是没有人的小镇。
    但是我庆幸在我需要思考的年岁里,我思考过了。
    后来,有一个和我同样经历的我大学唯一的哥们,在一次夜聊中和我说到,最不能接受他们(大学同学们)的就是甘于平庸,他们的生活似乎永远被父母操控,做老师、去银行、去公务员,总之一辈子即时拿了再多的灰色收入,也就是每天搪瓷缸子人民日报的日子。而我们,才是真正的在享受生活。
    用他的话说,我们这是回到平凡,而不是始终平庸。

    谢谢韩寒,谢谢朴树,谢谢最后的彩蛋。
    他们做到了。

    看到这篇影评的朋友们,如果你身边有人说这部片子特别烂或者特别好,我建议你有自己的判断力,如果你有经历,不是屌丝宅男,我相信里面总会有一句或者几句或者更多的台词,会触碰到你心底最柔软的那部分,至少会比所有的烂片值得你花30多块钱去看这一场电影。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