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徐峥莫文蔚胡静吕中王耀庆杨凯迪
类型:悬疑惊悚剧情导演:陈正道 状态:正片 年份:2014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7.6分热度:4 ℃ 时间:2024-06-11 16:34:39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别碰脏钱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异国入侵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09℃
与很多人观点相似,我也觉得《催眠大师》的解谜太过啰嗦,不厌其烦的重复甚至会让观众厌烦,也必然削弱了心理悬疑这一类型片里“恍然大悟”的快感。但考虑到市场和导演的现实情况,我觉得谨慎对待大多数观众可以理解,类型片的框架里步子迈得小一点但扎实并非坏事。
真正让我遗憾的是,《催眠大师》在叙事上存在硬伤,前半段的叙事重心和悬念,当然地集中在了“任小妍”身上,有气氛很强的鬼故事,有抽丝剥茧的身世之谜,但波澜起伏之后,当“任小妍”身上的所有谜底就要揭开之时,忽然变成了徐瑞宁被突兀地推入水中。但这并不足以让有经验的观众焦虑,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延宕的悬念会在结尾与大悬念同时揭晓,也许会形成再次的身份互换,让两个人物的情感线有交缠和对抗,从而爆发出更大的张力。这种处理方式,在类型片中并不罕见,比如《搏击俱乐部》。
可惜虽然情节上二人真的发生了强烈的联系,但情感上的交缠却很弱,更致命的是,顾洁身上的悬念并未被揭晓。这样一来,《催眠大师》在叙事上就有了极为明显的缺陷,即虽然顾洁的行为在影片设置里是逻辑合理的,但后半部分被简单带过的情感线和未解决的悬念,使得这个人物及其前半部分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变成了功能性的存在,那些故事和推理也就成为了纯粹装神弄鬼的奇观展示,让全片的逼格立降。
事实上,单一悬念也就导致了二次高潮的缺乏,而这正是一部心理悬疑片往往能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地方:反转之后再反转,在很短的时间里让另一个隐藏很深的伏笔爆发,从而给观众以颠覆感。甚至推翻前面所有的逻辑,这就更能达到长久的惊悚效果:因为观众已经习惯于影片前面所塑造的逻辑,并在这样的叙事里获得了安全感,而反转的反转则打破了这种安全感,这是观众所真正惧怕的,也从而能达到真正的心理惊悚。经典例子太多了,“Identity”, “The Usual Suspects”,"Shutter Island"皆是如此。
对于《催眠大师》来说,这样的反转本来是水到渠成的,从设置上来讲,顾洁和徐瑞宁有足够的瓜葛,很容易植入合理的隐情;而在叙事结构上,那扇被打开的门后未被展示的空间,正是放入反转的绝佳场所。既然出现了那扇门,那就应该让最令人恐怖的真相出现在门后。
在我看来,起码有两种处理方式,它们在叙事上可行,在逻辑上合理,在情感上也比“只有自己能原谅自己”更深邃。
第一种,是顾洁对徐瑞宁的恨,那扇门后是正是她意识里对徐瑞宁害死她未婚夫的深深怨恨。反转在于,那个安全而矫情的“自己原谅自己”的解心结模式被打破了,你自己可以原谅自己,但被伤害的人永远也不会原谅你。这种处理方式的难度在于,要想让其更有力度,最好是顾洁在催眠过程中隐秘地对徐瑞宁植入了更深的心结,比如就让他看到门后的怨念,让徐瑞宁看到他给别人带来的痛苦,而表面的治疗则让他的自责埋藏得更深更不容易被去除。这是一种复仇式的反转,角色经历了第二次的身份转变,惊悚感会很强。
但第一种还是没能跟顾洁的身世即前半部分的叙事产生有机联系。所以我觉得第二种设置可能更好。前半部分抽丝剥茧的推理,让我们知道顾洁经历了两次被遗弃,在“暴露真实自己给徐”的治疗思路下,我们可以确信这正是她最大的心结所在,就是“被爱的人抛弃”。徐瑞宁的心结在于害死了自己所爱的人,但他最后得到了”一辈子“这个答案,从爱情本身上面得到了安慰,死亡甚至强化了爱情(如同所有不朽的爱情故事一样)。但顾洁害怕的则是被爱抛弃,因为她已经经历了两次这样的抛弃,第二次更是因为被别人(弟弟)抢走了养父母的爱。前半部分的剧情,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对于被抛弃、得不到爱的恐惧,是顾洁最大的心结。
如此一来,那扇门后所隐藏的东西就很明显了:即顾洁的未婚夫也抛弃了她。那个情意绵绵的情歌只是她骗自己的谎言,未婚夫早已移情别恋(难道王耀庆不就是专演这样角色的么!)那辆车上没有顾洁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早已分手。这样的处理只需要加一分钟的剧情:前面全部保留,最后不甘心的徐瑞宁一定要看到门后顾洁的真相,于是趁她放松而催眠她,然后看到未婚夫早已不爱她,跟养父母一样为了新人而抛弃了她。她永远是那个手握谎言,被所爱的人抛弃的,独自坐上摩天轮的小女孩。
徐瑞宁对小女孩说,该放下了。小女孩说,难的不在放下,而是不被别人放下。
这是一种我更喜欢的,更含蓄的颠覆。全片的逻辑和着力点在于,人可以通过自我或者专业人士的心理干预,来摆脱不良情绪、阴影和状态。但这样的颠覆让我们认识到,这其实是无效的,你能很努力地干涉和控制自己,但控制不了命运,比如不能让一个人不去不爱你。
无论怎样,《催眠大师》都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类型片,是值得鼓励的。在我看来,他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的大门,并打开了它,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那扇门后是什么吧。
首先科普一下催眠的几个深度,最广泛接受的划分方法是将催眠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第一级催眠深度:小肌群受到暗示被操控,如暗示被催眠对象眼皮睁不开或嘴唇张不开,被催眠者受到暗示无法睁开,被催眠者不感觉被催眠,觉得完全清醒,这阶段已经可以做到减肥、戒烟等心理治疗了。
第二级催眠深度:大的肌群受到暗示,如手臂无法抬起或无法落下。此时被催眠者更加放松,也更加专注与催眠师的指令。
第三级催眠深度:可以完全控制所有的肌肉系统,产生数字阻滞。如无法从椅子上站起来,无法走路,无法说出某个数字,但并不是忘了那个数字,临床催眠师的大部分工作,一般在这前三个等级之内。
第四级催眠深度:开始有失忆现象,被催眠者可以遗忘掉自己的名字,地址,某个数字,并可以产生痛觉阻断,可以做一些手术,拔牙、开刀等。
第五级催眠深度:开始产生梦游状态,产生正性幻觉,可以看到不存在的东西(是真的看到,而不是想象出来的)。
第六级催眠深度:更新的梦游状态,可以产生负性幻觉,看不见,听不见,确实存在的事物或声音,如暗示被催眠者看不见别人的身体,只能看到头部,那么他就只能看到一个的头。
在影片《催眠大师》中到底达到那个深度,也有人在争议,有人说三级,有人说四级;我认为,至少达到了第五级催眠深度,甚至是第六级,因为被催眠者已经完全不认识自己很熟悉的人(具体情节电影中会交待,此处不详细说的话要剧透),用自己的幻觉代替了现实,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想像的范畴了。但大多情节中出现的现象达到前三个等级就可以完成,如回忆起以前自己想不起来的事情,跟想象中的人进行对话交流(这在催眠治疗中十分常用,实质是跟自己的潜意识在交流)等,另外,演员在在催眠状态下的表现也符合催眠的状态,如,莫文蔚在催眠状态下产生的眼皮跳动,快速动眼活动,肢体放松,泪水增加,眼白部分变红等等,说明剧组确实注意到了催眠状态下的细节,大家在观看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
最意思是影片中使用的各种催眠技术,种类繁多,甚至可以作为了解催眠技术的一个入门教学了。
先说直接催眠法的技术,首先是眼睛凝视法,影片中使用的道具是怀表,用它的好处是让被催眠者不仅可以凝视重复的摆动,还可以听到单调重复的滴答声, 从而快速导入催眠。影片中的用的凝视法并不限于盯着看怀表,还包括催眠师的眼睛,烟头,笔尘(沈医生在试图催眠徐瑞宁时所用到的)等等,让观众感觉处处有催眠,防不胜防。
其次是联想法导入催眠的运用,通过让被催眠对象在头脑中产生想象的画面,进而引导他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这个想像的画面,既可以是对象凭空创造的一个形象或场景,也可以是过去记忆中的的一个场景,这种方法在影片中使用的次数也非常多,如果有兴趣,大家在观影过程中也可以注意一下。
再次是反复加深技术,这种技术的做法就是不断引发被催眠对象唤醒,再不断地导入催眠,从而让对象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影片中徐峥和莫文蔚不断的互相催眠,又不断的唤醒,再不断的进入催眠……实质上确实使用了这种反复加深技术,不知道是剧情的需要,还是编剧越催眠技术的特意安排。这也是我很喜欢用的一个技术,效果很好,在催眠中,把对象唤醒调整下身体的姿势,反馈一下感受,接着再导入催眠,可以避免被催眠对象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造成的肌肉疲劳。
然后再说一下间接催眠,这是影片中让观众感觉比较玄乎的地方,在影片中叫做清醒催眠,也有人叫做隐性催眠;就是让人在清醒状态下,通过交流谈话或者环境暗示,让对象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催眠状态。整个影片框架也是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搭建的,为了让观众了解这种催眠技术,影片还特意让主人公对这种理论做了一个讲解,给剧情的勾画做了一个铺垫。如,影片中多次用到了环境的暗示,通过水,声音、光线等,或某一个词语(如影片中用到的“船长”),让对象不知不觉中产生联想和回忆,从而再进一步导入催眠。
另外,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比较的高级催眠技术是:混乱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一些异乎寻常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让被催眠对象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造成信息过载,引发神经失衡,触发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绕过对象的意识评判区,从而导入催眠。仔细分析一下,影片中一直在使用这种技术,如,影片中心理咨询室故意布置得非常怪异,无形中给予被催眠对象一些混乱;催眠师故意把怀表掉在地上,也是一种混乱;来访者任小妍怪异的心理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混乱,突然去拨弄钟表指针,突然把水泼出来等都是一种混乱技术的应用,以及从其他咨询师传来的大量信息,也加强了这种混乱,所以,对象没有理由不进入催眠状态了。
当然,能把这种隐性催眠技术运用的如此娴熟,绝非等闲之辈所能及,我想,即使催眠大师艾瑞克森还在世的话,也未必能做到。
现在问题来了,现实中,到底有没有可能做到影片中那样的催眠?我的答案是,有可能。但前期必须做大量的铺垫工作,我不可能在一次咨询过程中做到这样的效果。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另外一种心理技术技术,这就是“心锚”的建立。所谓“心锚”,就是人的内心某一心理状态或行与另外某一动作或表情之间的锚定,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比如开车时看到红灯就不自觉的踩刹车,这就是一种“心锚”。影片中,被催眠对象,一看到有节律的“一,二,三”运动形式就会被催眠,如听到数数123,看烟头有节律的3次一熄一灭,三次晃动水杯,拨动三下钟表针等都能迅速地导入催眠状态,要实现这种简单的瞬间催眠,一般就需要“心锚”的建立,而建立这样的“心锚” 一般还得在催眠状态下,所以这样的“心锚”又称为“催眠后暗示”。
看完影片后,观众还可能有一个担忧,担心自己会不会像影片中那样,某一天被不知不觉的被催眠、被控制,从而说出自己不愿说出的事情,作出自己不愿做的事。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首先,能做到这样快速隐性催眠的催眠师少之又少,凤毛麟角,即使有,也早忙着去某个商业机构都赚大钱去了,恐怕也没有时间闲的蛋疼催眠你玩吧;其次,人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强的,一旦有人要求你做违背个人意愿的事情,很快就能从催眠状态下次苏醒过来。
调查显示,很多普通大众对催眠有很深的误解,认为催眠可以控制人或者让人失去意识进入昏睡状态。因为催眠术早期多用于巫术和宗教等,让它蒙上了一层迷信和神秘的色彩,影片的播出,也可能让许多人加深了这种误解,所以普及和了解一下催眠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任何一种催眠状态在平常生活中都出现过,如在睡觉即将清醒或快睡着的时候,突然身体无法动弹,出现‘鬼压床’的现象,就是一种催眠状态;人在某个极度的悲伤或恐惧情绪状态下,眼前突然浮现某个人,就是一种正性幻觉;又如某小美女穿着超短裙去玩,回到家发现青一块,紫一块,什么时候碰的都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催眠麻醉状态;有时候时候拿着钥匙找钥匙,拿着电话找手机,或某个东西明明就在桌子上就是找不到,看不见,这就是催眠状态下的一种负性幻觉;所以说催眠一点儿也不神奇。
最后再回答一个问题,催眠术可不可能被用于犯罪?答案是可能的!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催眠犯罪的案例,如着名的“海德堡事件”,所以不要轻易找不熟悉的催眠师进行催眠,进行催眠之前最好对催眠师进行一个调查了解,既有利于对催眠师产生信任更好地进入催眠状态,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被催眠了,不知不觉中时间都这么晚了,哈哈哈!有些东西可能说的还不是太清楚,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下面留言,也可以加我QQ:315678525。(吕艳朋,2014年4月29日,于济南宝华苑。)
在看了《催眠大师》之后,总觉得事实真的就是上映的那么简单温馨吗?瑞宁的女友爱他一辈子,任小妍的男友永远承诺不离开她,从原版本上的角度再看,会发现,虽然上映版本已经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但是还是很隐晦的说出了谋杀案的起因与结果。
一、人物身份的设定
有人说,只是偷情劈腿,所以就要杀了那两个人,有那么严重吗?
如果按着平时的情况而言,或许并没有那么严重,最起码不到一定置之死地的程度,但是大家要注意一下,那就是两位主角的身世设定。
一个是任小妍,在她被瑞宁催眠的时候,是围绕着她的身世进行的,从而揭露了任小妍身世一直隐藏的秘密,她曾经被抛弃了两次,而她一直不愿意承认曾经被抛弃的事实,总在给自己心理暗示,而混淆了此前的记忆。也就是说,抛弃——这是任小妍心理最隐蔽的不可触及点。也是任小妍最不愿意正视的事实,被抛弃,被亲人抛弃,并且被抛弃了两次。
所以在她心理对男友的要求是,不能够离开,不能再被抛弃,这是她对男友最基本的期盼,而当她发现自己受到了背叛,很可能就要被再一次抛弃,她就会受不了,并且她宁愿男友死了,也不要自己被抛弃。这就是任小妍杀意的起始点。
那么瑞宁呢?从电影来看,心理学高材生,自傲到自大,没有一次失败,也不允许自己的一次失败,就是这么一个苛刻要完美不允许一丝纰漏的人,要是发现自己感情的失败,而且还是女友对自己的背叛,自己被戴了绿帽子,骄傲的心理也会承受不了,所以,他宁愿女友死了,也不允许她的背叛,不允许自己感情的失败,一个极端的完美主义的他,可以接受毁灭,但不可以看到失败。
这就是人物设定上的意义,他们的身世思想,都源于此。
二、任小妍被催眠时的谜底
当任小妍被瑞宁催眠时,场景有着几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一个是门。
瑞宁叫任小妍打开门,但是她很惶恐。
因为门后面有着任小妍一直不愿意面对的真相,她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解脱,当瑞宁追问时,任小妍突然清醒反催眠了瑞宁。
那么门后隐藏的真相是什么?
那就是任小妍一直逃避的真相,她现实生活里最不愿意面对的,第三次被抛弃。
门后,就是曾经被任小妍看到的,自己的男友与瑞宁的女友偷情的画面。
就是门后的这个残酷事实,让任小妍和瑞宁设计了一个残忍的杀局。
第二个就是任小妍男友的责问。
男友问任小妍,究竟为什么要杀我?
任小妍很害怕,不是我!
那是谁??
就在任小妍就要说出真相的时候,被阻止了。
任小妍要说出的是她的同谋,真正的执行者,徐瑞宁。但是当时并没有说出来。
从任小妍的潜意识就可以看得到,男友根本不像是任小妍对瑞宁安慰的那样,原谅他,相反的,男友对自己死亡原因是耿耿于怀不得解脱的。
第三个,是弹珠与公车。
这两个事例是任小妍编造的,为的是让徐瑞宁放下防御心,而这两件事真的是任小妍随随便便胡扯的吗?
不是,弹珠和公车都是任小妍潜意识里印象极其深刻的,这两件事物所造成的影响都会使她的人生发生重要的转折点。
弹珠是她被抛弃时握在手心里的。
那么公车呢?
有人说,那个小女孩和任小妍穿的都是红裙子,所以公车上的那个女孩其实是任小妍,但是公车案件是她编造的,那么,公车真正的隐意是什么?那就是肇事司机造成的车祸。
公车的隐喻其实是指改变她人生的那一起男友的车祸。
这件车祸其实是她和徐瑞宁策划并且参与的,所以她印象极其深刻,所以在电影里用一种含蓄的方式来进行暗示。
三、谁对自己进行了自我催眠?
答案是,徐瑞宁。
电影里,说过徐瑞宁对自己进行了自我催眠,让大家和他自己都以为好了。
但是,这只是他第一次的自我催眠么?
答案是,否定。
真相是徐瑞宁对自己之前就对自己进行了自我催眠。
因为他承受不了自己内心的罪责愧疚。
在葬礼上,他下跪,禁不住心底的愧疚责罚。
而任小妍最后从他面前走过,怒视他,沉默不语。
任小妍对徐瑞宁眼神的痛恨真是因为徐瑞宁车祸害死了自己的男友吗?
不是的。
她只是对徐瑞宁这个软弱同谋者的鄙视。
如果她舍不得她男友,那么她根本就不会协同徐瑞宁害死那两人。
而在电影催眠里,她是很清楚男友是怎么死的,她也记得自己与徐瑞宁所做的一切。
所以,任小妍对自己并没有进行自我催眠,洗去记忆。
这样做的只有徐瑞宁一个,但是徐瑞宁的自我催眠封印记忆太成功了。
所以适得其反了。
他忘记了自己原本就是加害者,所以他也忘记了女友对自己的背叛,他只记得自己深爱着女友,只记得两个人原本很相爱,所以他自责到无以复加,甚至产生了自虐倾向。
所以任小妍之所以接受为徐瑞宁催眠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了。
第一是她为了让徐瑞宁解脱。因为现在的徐瑞宁已经不记得那一起谋杀案的真相了,所以任小妍干脆让他放下内心的愧疚,使他完全解脱。
第二是,如果这一次催眠不成功反而让徐瑞宁回想起曾经暴露了真相,那么任小妍就解决了他。
催眠其实有着风险的,并不是一种完全无风险无副作用的治疗,因为在潜入了解患者精神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被催眠者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而如果是坏的影响,那么就可以轻易摧毁被催眠者的心理精神。
因为同谋关系里,徐瑞宁处于背叛示弱的地位。
任小妍最后对徐瑞宁说,其实你不需要别人对你的原谅,只需要自己原谅自己。
这话其实也是任小妍对自己说的,她表明的是她自己的态度。
在这场预谋的车祸里,她一直不觉得自己有错,所以她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原谅,她自己早就原谅了她自己。
四、电影里的两首歌曲
大家都知道,电影里的所有歌曲音乐都不会是随意挑一首,而是符合电影情节,人物内心的音乐,强化画面要表达的情感。
那么大家看看插曲《You must love me》。
We had it all.
U believed in me.
I believed in U.
Certainties disappear.
——曾经的信任已经毁灭消失。
这说明其乐融融的场景下不是温情而是背叛,任小妍对男友吟唱的并不是诉说爱恋的歌曲,而是对男友最后的挽歌,要保持我们的从前,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让我们回到从前,没有欺骗,没有抛弃,你还是像从前那样的爱着我,我爱着你。
在最後,任小妍拥抱她男友的眼神很复杂,这是很明显的。
而这时徐瑞宁问了他的女友,你会爱我多久?
注意!!当时的女友并没有回答!
如果当时的女友回答了徐瑞宁一辈子,那么根本就不需要任小妍告诉徐瑞宁!
所以说当时的场景是,徐瑞宁问了他女友,但是女友没有回答。
为什么不回答?
因为她已经不爱徐瑞宁了,她已经移情别恋了,所以才没有回答。
但是自我催眠以后的徐瑞宁不记得了,所以他才纠结女友最后的答案。
如果说插曲不能表达直接,那么再看看为电影创作的,完全符合电影的片尾曲《半醒》。
里面的歌词说得太清楚不过了:
“真相太苦只能半醒温柔 窜改残酷记忆
截取相 拥的笑意别的都封印 ”
——这表示有人的记忆曾经被篡改了
谁的?徐瑞宁。
一般的催眠治疗并不是篡改记忆,而是挖掘潜意识的记忆,帮助被催眠者找到答案,而不是篡改封印。
真相太苦,只能改变记忆,那就是残酷的谋杀,受不了心理谴责而封印了自己的记忆。
所以他只记得曾经两个人的相爱,而不是背叛。
因果定律让人知道,徐瑞宁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封印自己的记忆,因为曾经的真相太残忍,他受不了心理的折磨与压力而改变封印记忆。
泰国电影《鬼影》和伊藤润二的恐怖漫画《至死不渝的爱》里,无论是见到鬼还是受到鬼的折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你是犯下了罪责才会遭受惩罚。
哪怕是《Triangle》里,很多人探究三个阶段的Jess与空间轮回,但是很少会去问,为什么?
为什么Jess会遭受地狱折磨而不得轮回?答案是,Jess杀了她亲生儿子,所以才会落入地狱遭受反复折磨(这个有豆友影评分析得很清楚了)。
上面说的都是,因果定律,所以《催眠大师》也不例外。
背叛抛弃引起的杀意,谋杀之后的折磨。
两个人都在心理有着不能解脱的点。
徐瑞宁的愧疚自责与任小妍坚持的不能被抛弃。
徐瑞宁很愧疚觉得自己没有尽力所以让那两个人都死了,的确是。电影里,女友的手还是动着的,但徐瑞宁没有救她而是自己逃了。这是篡改后的记忆,那么真实的是什么?
真实的可能是,徐瑞宁看着女友没有死,但是自己故意逃了,眼睁睁看着那两个人沉溺在水底,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场谋杀。
没有所谓的救或不救与没尽力。
五、电影里的大BOSS究竟是谁?
换句话问,究竟谁是第三个催眠师?
电影里,只有任小妍与徐瑞宁相互催眠推进剧情,那么有没有第三个催眠师?
控制全局的究竟是谁?
是他们两个人的老师。
因为老师对任小妍进行了清醒催眠,所以才能在每一次任小妍快要说出真相时阻止她。
因为他们老师知道,那个真相根本不能被说出来。
老师已经知道了他们两个人曾经的残酷真相,但是她知道真相却要掩盖真相。
这就是最大的争议点。
老师对任小妍进行了清醒催眠,再让那两个人互相催眠得以解脱。
那么谋杀案里,对谁才是真正残酷?
电影里所有的温情忠诚欢乐与承诺都是幻象,正如徐瑞宁说的,真相有两个,一个是残酷的真相,另一个是你认为的真相,你要选择哪一个?
里面有的是现实里的残酷,背叛谎言抛弃劈腿偷情没有什么承诺一辈子没什么原谅。
《催眠大师》本来要说的是一个暗黑的现实的故事,而不是温情的救赎。
什么,你不相信?
你觉得这是一部至死不渝的爱情电影?
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被电影催眠了。
一、二、三、结束!
我所在的Z城是内陆省会城市,常去离家10分钟的保利看电影。近两年电影上座率越来越高,影院观众们各种匪夷所思的反应经历了很多。就近期而言,听到过《白日焰火》散场时一片骂声,“啥求片啊,啥求都某看懂!”听到过《大闹天宫3D》散场时的溢美:“得劲,这片不赖,看类可爽!”每每此时,就特别郁闷。时间久远一点的,《风声》略显拖沓的结尾解密后,我依然听到身边有女孩子疑惑地问:“咋回事啊?”《1942》的片场,时不时爆发出的一阵阵笑声。
观众史其实是个大话题。今天只说悬疑片观众的培养。
豆瓣评分在我看来是很靠谱的,悬疑片7分以上,一般都值得一看。5分以下的,绝不必浪费时间。但事实是,豆瓣评分很可能也只代表了一小撮。豆瓣用户,尤其是长期为电影打分的用户,多是进行过有意识的观影自我培训的观众,并不能代表广大观众。比如豆瓣用户普遍评价《催眠大师》最后的十分钟解密太拖沓,没必要,拉低了影片的逼格等等,但在影院中,大多数观众其实非常享受整个解密过程,放映厅充斥着恍然大悟的声音,让已经看到不耐烦的你觉得势单力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这十分钟必须存在,作为一个悬疑片的中高阶观众,你必须忍耐。
《催眠大师》确实是一部做的很精致的悬疑片,场景道具认真有质感,表演很流畅很优秀,彻底甩掉了以往国产悬疑剧的山寨感,绝对不是烂片,甚至说得上好片,我本来要打三星,但是由于激动为徐峥装B的前半段加上一星。但是四星确实有些过誉了,尤其是对于最后十分钟。
其实距离经典,也只差这十分钟。
1、t废弃情节。玻璃弹球和午夜公交的故事,非常精彩,剧情到达中间的时候,这两个故事与莫文蔚的经历缝合上了。但是剧情反转后,莫文蔚的故事变成了捏造的病历,两个故事于是变成了废弃的情节。这一点很令人遗憾。因为观众用了大量的时间投入的两个故事,与最终的结局不相干。这难免有种被骗的感觉。故事可以是假的,像《盗梦空间》,通篇都是假故事,但是没关系,只要情节间存在必然的,真实的联系,观众就喜欢骗局。窃以为,如果玻璃弹球和午夜公交的故事里,嵌入一些徐峥潜意识中的意念和内容,对后来的反催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比较漂亮的情节了。
2、t过度解密。反复的闪回镜头,和冗长的讲述,这种解密在《风声》中就已经见识过了,时隔数年,《催眠大师》还是没能迈过这个坎,似乎必须事无巨细的解释,才能填满剧情的空白。“留白”本是中国艺术的最高智慧,可是中国悬疑电影就是难以领悟,非要给观众一个反复讲述的确定答案。像《禁闭岛》那般从两个逻辑分析都完美无缺,给人留下无尽讨论空间的悬疑神作,我们不知道还要期待多久。
3、t情节割裂。徐峥的逻辑(孤儿任小妍的故事)和莫文蔚的逻辑(杜绝酒驾宣传片),是撑起本片的两大支点。但是这两段逻辑搭建的情节有些割裂,在徐峥逻辑的故事中,除了莫文蔚手指刺破的一点梗以外,没有另一个逻辑的介入。所以在剧情后来突兀的转为另一个逻辑时,观众有一种跌落的感觉。从阴阳眼到酒驾宣传片,真是逼格降低了好多啊。其实这个事情也容易解决,两个逻辑咬合交错,将一些镜头情节穿插一些就行了。比如最后莫文蔚被催眠后,在奔跑中撞到吕中扮演的教授,问她:“你为什么在这里”。这个桥段在解密时才出现,实在是浪费了。如果在最终催眠任小妍的过程中就出现的话,应该会更好。诸如此类的镜头用个3-5个,就能将两个故事交织在一起,最后不至于心理落差太大。
上述三个问题其实不是给《催眠大师》挑刺,相反是红果果的赞美。因为一部悬疑片能让人为它写这么多技术分析类的文字,就已经是成功了。
当然,我们期待国产悬疑片能迈过这个“最后十分钟”的坎,成为经典。但综上所述,这“十分钟”的跨越不仅仅是制片方和导演的责任,而是要和广大观影者的接受心理一起跨越的关卡。电影观众的培养和自我训练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就一起等待,一起成长吧。
这实际上确实是两个十分讨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说实在的,没想到现场真的有那么几位不知是事先做足功课还是记忆力真心超250的,竟然一口爆出了风8开头的车牌号。
第二个问题,才是剧情细节的关键。
故事的主体发生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傍晚。
—————————————我是休息分割线———————————
徐瑞林(徐峥 饰)正打算结束一天的诊疗时,发现当日还有一位患者任小妍(莫文蔚 饰)在等候着他。阴阳眼是缠绕着任小妍的魔咒,她所说的故事似是而非,但并不能说服自负的心理医生。诊疗的过程中,破绽、线索、幕后黑手在记忆深处被挖掘重组。自以为在催眠时,却陷入更深层的循环中。徐瑞林倒下的那一刻,观众才恍然大悟——谁才是真正的“病人”。
这是个讲述救赎的故事。一生有很多遗憾和后悔,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片记忆,可能会沉淀成心头利刃上面压下来的大石块。
徐瑞林是完美主义者,是一个正常的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灾难时慌乱了,求生了,放弃了。他无法原谅自己的那种背叛,是对爱人和挚友无法同生共死奋力一搏的遗憾。从沉下去的汽车里游出的那刻,他看见明明还有一线生机的爱人手指微动,却还是毅然地游了出来。良心、爱心、信心这些准则让他从自责到自残。
"不能被原谅”,就是压在徐瑞林心中的那条诅咒。
原谅,就心理而言是一种对现实的认可,是将拧巴是事情理顺。
当现实在记忆中还原,人才能活在一个顺理成章的环境里。这里的“现实”是被大众认可的现实,不针对“你永远活在我的心里”这种现实。不能接受现实的情况,是人对潜意识的否定。记忆能够被篡改,意识会发生扭曲。当这些在哪里出现错误的时候,终一瞬,你会突然发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此,当徐瑞林认识到自己的爱人挚友再也回不来了,他是真的爱他们,他们“会”原谅自己的时候。他寻求救赎的本能,让自己选择了相信这一切。纠结爱人和挚友是否会真的原谅徐瑞林的失误?我们无从问起,真相也永远没有真相。这种原谅,并不是徐瑞林寻找到他人的谅解。而是他最终,自己愿意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赎的。
看到这一点曙光,才有了本文开头的第二个答案。在徐、任之间,究竟是谁最开始实施催眠。答案是他们的老师。
徐瑞林的失误,不仅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这场事故中丧生。求得任小妍的原谅,让任对其进行治疗是成功关键的地方。为了在催眠中不被发现,任小妍在最开始就已经被他们的老师实施过一次催眠,一旦触发到可能泄露此次治疗的节点,她就会清醒过来。
鬼片在此划上句号走向科学人性的康庄大道。
任小妍最后说了这句:没有人能原谅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原谅自己。
确实,你犯了错,别人不原谅你是本分。
人之所以为人,是在心底给自己保留了一线生机。唯一能原谅你自己的人,只有你自己。放弃最后的救赎,就是无尽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