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我11

我11  十一朵鲜花 / 我十一 / 11 flowers / Eleven Flowers

676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闫妮刘文卿莫诗旎王景春王紫逸乔任梁于越张珂源钟国流星楼逸昊

类型:剧情犯罪导演:王小帅 状态:HD 年份:2011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7.4分热度:5 ℃ 时间:2022-04-20 19:25:15

简介:详情  20世纪70年代,西南三线地区,无数的上海人怀着崇高的理想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建设国家,付出莫大的牺牲。此时此刻,文革的余威仍在,各国营单位乱相未除,而在子弟学校就读的少年王憨(刘文卿 饰)则和八拉头(张珂源 饰)、小...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20世纪70年代,西南三线地区,无数的上海人怀着崇高的理想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建设国家,付出莫大的牺牲。此时此刻,文革的余威仍在,各国营单位乱相未除,而在子弟学校就读的少年王憨(刘文卿 饰)则和八拉头(张珂源 饰)、小老鼠(钟国流星 饰)、卫军(楼逸昊 饰)等几个伙伴过着无 忧无虑的快乐生活。王憨广播体操动作标准,被选为领操员,为此软磨硬泡求妈妈(闫妮 饰)为他做了一件崭新的白衬衣。可是他在河边玩时衬衣意外掉入水中,结果意外遭遇了被警察追捕的杀人犯谢觉强(王紫逸 饰)  时代的大背景下,放眼尽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小人物只有随波逐流,身不由己……
  • 头像
    爱吃馒头的宝宝

    整个片子都很压抑,但是乐在其中。小孩子看着特别像贾樟柯。时代的大背景下,放眼尽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小人物只有随波逐流,身不由己。

    非常喜欢我11那偏蓝的色调,干净的清冷完全不同于脏兮兮的山河故人。熟悉得如同每次远足在某个陌生的小镇上醒来,薄雾轻拢,陌生疏离五味杂陈。孩子们在病榻前欢乐地演绎成人世界的杀戮瞬间戳中泪点,什么才是残酷,不自知最残酷。

    说起闫妮,散发出来的自然而然的市井气息,让人感叹很难找到比闫妮更合适的演员来演这个角色了吧?她的发型、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尤其是因为儿子要新衣服而不吃饭,给的那一巴掌,就能让多少人回忆起童年的情形。

  • 头像
    武凌期
    冗长的慢镜头、压抑的暗青色调、手持摄影的摇晃、几乎贯穿全片的隐隐雷鸣,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基调,这是回忆的色彩,往事的声调,是一个时代的莫名其妙,浮动而跳跃,懵懂而喧嚣。
    我看到许多人在给这部电影下定义、做结论,正如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写到的:人希望有一个世界,其中的善与恶泾渭分明,因为人心里有一个天生不可驯服的欲望:在理解之前进行判断。我希望做下面这个判断,不知道对不对:最好的电影往往都是暧昧的。《我11》不那么暧昧,但是也不是清晰到去符合人们给它下的判定。
    这部电影的创作者并不擅长营造整体的气氛,但是局部的氛围营造得到位。捉迷藏,人忽然都不见了,蝉噪声却响得让人焦躁;爸爸唱歌,歌颂的部分唱起前,戛然而止;在河里捉鱼,小伙伴谈到杀人犯,世界顷刻颠倒、随即昏倒;武斗的年轻人,在埋伏好后前去挑衅,在重重迷雾面前不敢向前;武斗正在进行,画面转到大好风光,音乐嘹亮地唱到: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面对懦弱的父亲、软弱的妹妹,孤单去反抗,切除了仇人的命根子——谢觉强想要切除的何止是这一个人的命根子?人已经杀了,他要去烧工厂,他想烧的又怎会仅仅是个工厂,但除了工厂他能烧什么?雨太大了,太大了,烧着了也给浇灭了,再不会让他第二次烧成。他信守诺言,寄回了白衬衫,纯洁的白衬衫是引领孩子们天天向上的,现在沾上了鲜血,杀人犯不复需要白衬衫,杀人犯的白衬衫寄给了一个纯洁的孩子。
    结尾的时候,王憨停下脚步,没再去刑场看枪毙谢觉强,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这11岁孩子选择留给了人们一点隐约的希望。

    又:听说导演王小帅砸锅卖铁拍了这部电影,对于热爱电影又拍了以前那些参差不齐的作品的人,我觉得你这样做值了。虽然还是一如以往无可救药的冗长,但是终究可以算作回味悠长。
  • 头像
    張君雅
    11岁那年,女生之间开始流行那种有两种穿法的水晶凉鞋,那时家里出了点情况,母亲心情一直不好,我便忍着没说,只是有次跟同学换鞋子穿被她看到了,第二天一早一双崭新的水晶凉鞋就摆在门口的鞋柜上。

    11岁那年,跟一个一直玩的很好的女生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吵起来,后来两人互相都说了很多恶毒的话,于是到现在都一直没有联系,算起来这是第一个闹翻的朋友。

    11岁那年,春游的时候被一个高高大大皮肤黝黑的男生问有没有喜欢的人,我说没有啊,你呢。他说,我喜欢你呀。第一次被男生在公共场合表白,脸红到脖子根。

    11岁那年,写的一个小故事被语文老师选送到某比赛,意外的得了一等奖,有一笔不少的稿费,这是人生第一笔真正属于自己的收入,在学校也一直风头无俩。只是因此被人嫉恨,处于风口浪尖上,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11岁那年,被选为少先队大队委,每周四值日,似乎从那时起周四就成为我的幸运日。那时的大队辅导员总是喜欢开我和周三值日的那个皮肤白净的男生大队委的玩笑,每次这个时候,心中总是满溢着小女生矫情的欢喜。

    11岁的小男孩王憨,第一次看到死人,第一次被选为领操,第一次有了一件特别的白衬衫,第一次遇到杀人犯,第一次被小老鼠出卖,第一次撞见父母的性生活,第一次对一个大自己五岁的女孩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第一次遗精,第一次不明白这个世界。

    十年之后,我21岁,坐在只有四个人的电影院看我11的首映场,看那个叫王憨的11岁小男生的悲喜故事。王憨,我想他父母大概是希望他大智若愚的意思吧,也或许是因为在那个年代装疯卖傻才能活下去。不过其实细想,哪个年代不是这样呢。也是因为如此,我才不在乎这部电影背后的那些政治寓意,不在乎导演埋下的那些伏笔。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能够让那些尘封已久的回忆都一一浮现,这就足够让我感动了。

    十年之后,看着这部讲述三十多年前故事的电影,才发觉,原来十年前那个11岁的少年就已经经历过爱、善良、信任、欺骗和背叛,而到了21岁仍旧在经历这些。


  • 头像
    木卫二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nn可以想见,文革题材会是未来中国电影的一大题材类型,然而在现在情形下,拍摄这一题材实在难以施展,创作者无法放开手脚。《我11》的切入点比较简单,大多数事情来自一个11岁小孩的目光所见。你可以说他看到了,也可以说他并不理解,懵懵懂懂,睁一眼闭上一眼,好似现在的官方态度。在作者的旁白自述中,他把亲眼目睹的残酷视为了成长过程中的阵痛体验。nn自2003年第六代浮出水面后,贾樟柯一举成名,转战纪录片拍摄;娄烨被禁到复出,在黑暗的地下王国摸索了五年;王小帅却好像失去了方向,他拍了《青红》这种小文艺片,也交出《左右》这种俗烂的电视剧,更有选择《日照重庆》这种不上不下的商业破冰。可以说,他这些年的失败之痛远远大于收获。nn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文革题材一向不是第六代的菜,那会他们还处于青少年时期。而第五代的陈、张、田,他们各自拍摄了一部充满代表性的文革题材,在不同版的述说里,陈凯歌和张艺谋都选择了改编,不同程度上有所回避,只有田壮壮选择了直面,结果也付出了被禁的惨痛代价。绕到王小帅《我11》的这桩事,他采用了一个取巧的做法:即说的是文革的事,比如被特地展示的两派武斗,更多的却以个人的自传经验体现出来。他看到了,但他不道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暧昧的态度,就像片中人物谈起谢家父女的事情,大多是以小道流言的形式散播。nn在很多人看来,“谢觉强,反革命、纵火、杀人犯,死刑”,结尾女声的高音喇叭洞穿了一个时代的悲剧。然而对王小帅而言,这些事情跟《青红》结尾的枪声一样,它们不过是换了见证者,重复展示。在我看来,《我11》带来的最大触动——甚至现在想起来还不寒而栗的一个画面是在尾声部分:谢家父女站在监狱门口,与王家三口视线交错。他们没有表情,伫立的躯体毫无反应,看上去就像恐怖片的画面,悄无声息,有如历史的幽灵。这个时候,出于很多考虑,也可能是出于害怕,王家选择了回避,同时也宣告了一个事实:我们都回避了当年的历史真相,血淋淋的事实被隐匿深藏。面对苦难、面对受害者,我们可能不忍心,也可能是无能为力,难以直接面对(事实上见证者本身也是受害者)。面对这些历史的幽灵,《我11》做的就是把它们重新招引出来。nn略显晦涩的谢家线索以外,《我11》隐隐绰绰地加入很多说明性旁白,像父亲对印象派画家的一些解释,希望孩子能穿透迷雾,看到朝阳,也希望孩子能避开丑恶,保留欣赏美和发现美的眼光。可在影片的多数时间里,《我11》只是一部太过规矩的儿童片,性启蒙、伙伴得失到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全然可以说是一篇成长日记。优秀的儿童片能够四两拨千斤,借一个孩童的纯真眼光去反映大人世界的丑恶凶险,但《我11》的做法似乎比较欠缺考虑,它直接身负一大袋的时代重物,跑将了出来。这当然可以解释为:如果没有被强调说明的时代背景,很多观众会看不懂,然而主题先行是否有必要呢?更何况,这些事情在《青红》时就讲过了一遍。nn那些关键的、出大事的场合,武斗、探监、杀人犯还有父亲被打,小孩子无一例外,身在现场。恐怕,王小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强调成长记忆。这种方式也并不是不好,只是看起来有些笨拙,残酷和尖锐程度,远不如《蓝风筝》。那个年纪,小孩子真会关心这些,还是说,在几十年后,创作者重新把修复好的记忆安插在了他身上。在我看来,《我11》片中有个相对准确的一幕:小孩子玩游戏,听到大人围坐着有说有笑,他们似乎在谈论着什么东西却又有难言之隐。他听得很完整,但却是在无意中听到的,或许,这才是第六代与文革的真实关系。其他事情,当真不如一件白衬衫来得重要。nn整体而言,《我11》显得过于零碎,尤其是在小孩子的推诿扯皮上,浪费了太多不必要的笔墨。如果谢觉红是一朵过早凋谢的花,那么,王小帅就是重新往瓶子里放入一束假花,回忆当年事还有当时的自己。看得出,作者努力想去为立下一道历史的引魂幡,却碍于表达自由或者是自身所限,只能蜻蜓点水,重复了那些书面上的旧事。【北京青年报】

  • 头像
    echohead™
    如果你没有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也许你不会明白这个片子里的一些东西。

    基于毛主席的三次世界大战理论,成千上百的厂矿被安置于深山荒野,只是为了避免被敌人过于集中袭击,但这样的地方无疑是最能葬送青春和梦想的地方。这里的人既不是农村人,也不是城里人,他们既因为能吃上公家饭而庆幸,同时又为边缘的身份感到恐慌。

    国营大厂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它很像一个没有围墙的监狱,或者说因为过于庞大以至于你看不见围墙,它又像一个微缩版的社会,有自己的行政,邮局,医院,学校...所以你其实也无需向往外部,其实都一样。

    我小时候就在类似的一个厂矿长大,理所当然地觉得我会子承父业继续在这样一个厂子里工作,找个同单位的女职工,结婚生子,孩子继续在子弟学校上学。当然,这想法如果被我妈知道会打断我的腿,她似乎觉得除了上大学之外都不是正道。可惜到了90年代国营企业纷纷倒闭,我父亲工作的厂也未能幸免,我找一个厂妹做老婆的梦想也没能成真。

    对于同一主题的咏叹,比起《青红》从头到尾的压抑,《我11》藉小男孩的视角而变得有了许多灵动生气(窃以为“11”其实就是竖着的“一一”)。以白衬衣为线索一直到“杀人犯”出场前,就是一段清新版《阳光灿烂的日子》加《小鞋子》啊。很喜欢每天早上“我”被父亲的二八自行车载去上学的那段,最神奇的是,难道所有的国营厂矿都在清晨用大喇叭播放《新闻和报纸摘要》么?这绝对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能懂的细节。

    当然不可能一直阳光灿烂,当白色衬衣沾上血迹,现实开始显露狰狞,虽说75-76年已经是文革末期,所以像红卫兵串联,大规模武斗这些文革景象是无法呈现的(片中的群殴真的只是小打小闹),但一起刑事犯罪还是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现实,例如体制对知识分子的束缚(那些整天想回上海老家的可怜人),漠视人性的法律和道德(当时枪毙一个人似乎跟现在离婚手续一样办理简单)。

    从影片中部开始下起的雨似乎就没有停息过,这雨水浇熄了复仇者燃烧厂房的火焰,模糊了被放逐边缘的知识分子的泪水,打湿了被侮辱与损害的少女的衣裳。但对于11岁的“我”来说,这雨水却浇不灭来自少年身体里的高烧的火焰,青春本能性的懵懂和无知,才是与这灰暗世界抗衡的最好武器。

    在大喇叭宣读审判词的结尾里,“我”没有像伙伴们一样去做枪毙犯人的看客,也许是莫奈的风景画,或是父亲的话语,改变了少年做一颗脑残流水线上螺丝钉的轨迹。

    生于那个年代的人,看见了文革的尾巴,也看见了新世界的曙光。只是有些人,没有等到那一天。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