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凤小岳卜冠今许玮甯周游朱颜曼滋王瑞昌
类型:剧情喜剧爱情奇幻国产导演:周楠 状态:全24集 年份:2021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7.2分热度:20 ℃ 时间:2024-06-11 17:59:13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我错了!本来因为微博上各种尴尬的情节,被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以为又是一部小成本粗劣的现偶剧,根本就不打算看的,结果被看过的平时还很比较挑剔的姐妹强烈安利。
好奇之下去看了眼,当看到男三进派出所的那个长镜头后,震撼了……..这种调度运镜,一般也就电影里出现,且屈指可数吧……………….
这不是小成本剧,制作团队有点东西啊….起码…..不穷也不缺钱……..后来看到场景后更确定了,能把重庆场景拍得那么好,把巫山市场拍出了电影质感,场景打光都打出了春光乍现感…….豪华…..
演员能做到全员不拉垮,这个简直了…在当下的环境,堪称奇迹……内娱演员+台湾演员+正经老演员+各种群众演员,能融合到这个地步,且不违和,制作团队是怎么样的神仙!佩服!
一直以来不管再怎么样的题材,只要掺进台湾演员,就各种水土不服各种违和的,是怎么能做到都不出戏的,那么妥帖,这个团队太厉害了(挨夸吧)
因为的确不了解主创团队,我跟朋友猜测,主创编剧们肯定都是女孩子吧?否则这种十几岁的小少女们的幻想,主创们怎么那么懂?体察得那么细腻?
最难能可贵的是全剧透露出的:尊重,那种感同身受,体恤,呵护。居然有的团队在做这么一个小众的女性题材,居然真的是有在认真!
让长期习惯了各种女性相关题材里,出现被俯视凝视情节的我们,一直在等什么时候出现批判嘲笑的情节和情绪,主创们对一部剧持认真还是嘲笑的态度,我们是能够感受到的。
这部剧真的好棒,真的做到了尊重两个字,感谢剧组团队每一个人,谢谢你们尊重这个女性题材。
在某些方面,你们制做的心理上的情节和文本,比很多心理剧都还要深入,女主爆发的时候说的每一句话都仿佛砸到了社恐人的心头上,感谢你们没有雌竞,没有降智,女孩和女孩之间真的有纯纯的友谊,讲义气,彼此扶持,谢谢!
从搞笑到突然get到,应该是在女主做梦,回到小学的班级,那么和煦的光线里面,学生们晨读的课文居然是女主的文章,那个瞬间突然不觉得好笑了,甚至鼻子有点酸,因为感受到了制作者们,都好温柔好温柔的在呵护这个女孩。
因为不断的重复,这个故事已经理所当然的比肩我们曾经听过的任何一个迪士尼童话
认真说起来,这剧还是有很多毛病的,比如看得出有很多台词是后面改的对不上嘴型(估计是大改才过的审),段水流和龙女这条线时长充分人物的情感变化却不充分,矛盾也转得很硬。
但是呢,但是。
这类型(算是沙雕小甜剧吗?)剧已经形成了两种成功的套路模式:一是S+项目把钱都花在流量明星和热搜上面,剧情什么的无所谓按头嗑就行了,配角都是推动剧情工具人,找几个戏骨拉动一下演技均值,刷一下观看数据就能自吹“爆剧”了,反正只要网友说有哪里不好,自然会有粉丝上去对线“你们全都黑子”,“我被感动了嘤嘤嘤”;二是B级项目用小成本去拼,金主爸爸指哪个十八线当主角合不合适那就是他/她了,实在不合适就改剧本,景啊光啊转场啊逻辑啊全都随便全都从简,万一运气好有点热度就是百分之一千的回报率,扑了也损失不大,一套布景服饰班底留在横店再做个项目就是了。
这部剧不仅设定古早味,连制作方式也很古早,混血王子和普通社畜居然真的按人物设定找演员,共赴巫山沙漠遗址居然真的跑去实地拍,古巴比伦的戏居然真的写楔形文讲阿卡德语,少女陈美如的小演员跟卜冠今长得几乎一样,姜蕙真是搞川剧的朱颜曼滋三秒钟把腿掰过头顶,九天龙女美艳绝伦许玮甯问你们谁不服气。从选角到拍摄整个就实诚。
抛开剧情之类不说,至少这个画面我能下得去饭。黄沙是黄沙,小镇是小镇,山城是山城,人脸上有斑有坑有痘有高光有沟壑,演员笑是笑哭是哭脸上每一块肌肉运动自如。还能从很多道具小细节上感觉到拍剧的人也是拍得很欢乐对剧中人物有喜爱对剧情有得意。段水流第一次登场,镜头跟着他,从下车进门招呼所有人,给火锅添水,嘴上台词不停镜头也不断,那种随便拍拍随便演演的剧绝对不会有这种戏的:室内长镜头,需要多名演员配合,主体对象一直运动中,台词多,设计、调度、拍摄都费劲。
日常的生活镜头,布光和角度也不敷衍。第8集随便截两张
其实我并不烦玛丽苏,只是个人不怎么看。但是在压力大气不顺焦躁又无可发泄的时候,有一个逃避现实问题和明日烦恼的幻想乐园得以休憩,一年我也会去个两三回。让我烦的是:资本家强行喂屎往我眼里揉沙子把我当傻子耍,还有那么一群被洗脑的傻X以喜爱吃屎自得还到处出警捂嘴不许差评。特么的,老娘因为对现实感到吃力想躲二次元放松一会儿,还不给我点美好清静余地,非把这世界有丑恶人群有多无望怼我眼前。
终于看到有质感的鲜活的美人们在屏幕上认真地表演,有懂摄影懂打光懂逻辑的人在屏幕后认真地制作,终于能舒心吃口饭了。前段时间被刷屏古偶丑男污染的眼球得到了净化。
这个故事就脑洞而言不能说新颖,“言灵”和纸片人成精,在漫画和日本轻小说里早见过。但是吧,具体到情节,玛丽苏幻想成真这个就离谱得来又很现实……别人是不晓得,反正我因为代入感太强一直被尬到发出恐怖的怪笑。尼玛,要是我12岁给自己写的幻想对象跑到现实生活中来做出我写的那些事情……我立刻从最近的窗户跳出去半秒钟都不带犹豫的。
幸好,我不会跟他共赴巫山,各种意义上的。
12岁的姜蕙真不知道“共赴巫山”的隐喻,以为就是一起去巫山(地理意义),12岁的陈美如却是知道的(不过她写日记的时候算下来是2007年,虽然电脑普及网络发达,但巫山镇上的乖巧少女应该还没啥渠道知道实操细节)。12年后,姜蕙真和自己的纸片人CP欧阳(我拒绝叫他文山)情到浓时翻云覆雨,而小黄文的作者陈美如跟她的王子四目相对就物理瞬移。问题大体是出在陈美如的心理上。作为职业鉴黄师,她看过的自然比姜蕙真吃过的要多,但是从小被“女流氓”三个字压到抬不起头,她选择自我心理阉割以求得到社会的认可。因为潜意识里不敢去那个巫山,所以身体才会瞬移到这个巫山。
以前偶像剧有那么些霸总恐水的恐幽闭的恐高的恐女的,都往极端里演绎搞成多特殊的心理障碍似的。陈美如恐性,倒是很普遍。我曾经亲眼见过,男同学的家长冲到学校当着全班的面骂女同学“发春”,“勾引”他们家宝贝儿子,小小年纪就是个骚货将来做鸡,女生后来就没来上课。男生则没事。“我们家是儿子,又不会吃亏喽”,就是现在,还经常会听到这种话。十几岁的男生发现班上有女生戴文胸,跑到她背后拉一把带子然后哈哈大笑,他只是顽皮,只是做了一般男人在青春期都会做的事。女生去拉男生内裤带子就是女流氓。不仅手不能动,心里想也不行。哪有好女孩想这些事情的,不纯洁不要脸。夫妻打离婚官司,真实的理由是性生活不和睦,但女方坚决不肯说到明面上,否则“丢全家人的脸”,哪有一家好姑娘会因为那方面不舒服就嫌弃丈夫的。
英国女人的性欲不满足曾经被视为病症——“歇斯底里”,在中国几乎从来就没什么人正经讨论女人的性欲,我们的女性割礼文明而安和。何况中国女人再是身心不满也不于至影响正常生活,这就要说到陈美如精神自宫的更深层原因:我们是在打压式的教育中长大的,习惯了被否定被惩罚被剥夺。不能反抗群体,不得质疑权威,善良就等同于牺牲,考虑自己的感受就是自私,他人的肯定和喜欢务必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得到一点,不受集体欢迎就是失败,全都已经习惯了。
二舅妈这个人物塑造得很好,她关心陈美如内心里为她骄傲嘴上却总说反的(“她很普通”,“她没什么值得喜欢”),自觉待其严是为其好。二舅妈不知道陈美如具体做什么工作,但只要学习上是“文科尖子”去了大城市进了听名字很高科技的公司还是搞管理的,就足以证明她当年对美如的教育没有问题。她不知道陈美如真实的感情生活,但既然有了男朋友,还小火慢炖,也不把虾与南瓜同吃(这段台词写得好,符合二舅妈的职业身份和说话场合,点到即止,跟后面她跟龙女的跨服对话还有呼应),看起来交往得很好很正常,那她所担心的“教育后遗症”也就证明不存在。实在太典型了。
姜蕙真也很好。她在剧中存在的作用,既不是男女主的嗑糖代言人也不是为了推主CP线。她有自己的梦想,为之努力,而这个梦想里面有陈美如的一份。她们之间与其说闺蜜其实我更喜欢“死党”这个词。相互知道底细,知道痛处在哪里禁忌在哪里,用自己的方式去开解你但也不会勉强你按自己的意愿生活。陈美如以扫黄为己任,却没听她说教过姜蕙真的私生活,姜蕙真给陈美如办生日会,就算她真的不来也肯定不生气。
甚至陈美如的老板都不错。迷信,拜关公送“中邪”的员工去辟谷。惹事了把你骂到狗血淋头,事后还是小惩大戒想给你兜着点底,陈美如说要辞职干脆就装死听不见。是另外一种“关心你,为你好”的长辈,天天在微信朋友里转发养生秘诀的那种。
这个剧里没有完美的人,除了日记里的纸片人boss也没有坏人。大家都有点自己的毛病,心地却都是好的。有人情味,才会有生活气息,有了生活气息,这种离天大谱的剧情设定比起某些悬浮的“职场剧”反倒落地,荒诞归荒诞,好笑归好笑,并不滑稽。你上一秒还在掐自己“演这种剧情需要那么认真吗”下一秒突然想跟陈美如和九天龙女一起哭。
但有人说这个故事治愈,我倒不觉得。能够代入陈美如“我跟世界就是处不好,我只想一个人待着,我平时不高兴也不知道怎么高兴”的人(豆瓣用户profile么这不是),会有多喜欢自己吗?如果不是很喜欢自己,难道竟会喜欢陈美如?如果你们——我们——都不喜欢陈美如,慕容到底为什么爱她呢我们是能找到可说服自己的理由吗?就因为他是她想像创造出来给予她安全与自信的纸片人,所以这个设定就从开始持续到结束,那还是什么都没有解决。谁都没有被治好,只是从一个虚构的极为离谱的美梦中,得到了安慰。
我相信爱情,如同相信神明——这世上有比没有好,所以应该是有的,只是不降在我身上又比降在我身上要好。说无论是什么样子都不离不弃唯爱你一人的,99.99%都是骗子,0.01%在数学上叫做“奇迹”。陈美如得和幕容去一次那个巫山,然后BE掉,从一个小女孩的幻想降落到成人的世界,换一种心态去负担真实的否定、拒绝和失去,才能换一种方式对待世界。
其实陈美如已经挺好了。给自己和闺蜜创造的CP都很传统,最破格也不过就是共赴巫山。我唯一一个用第一人称挖的玛丽苏坑,其男主角就是,当当当当,下面这位:
我这是打小就没有赤子热忱。
PS:磨皮滤镜很影响代入感,五官磨平的人看着都很假。所以磨皮太重的剧,任凭怎么安利我都不看。相信不止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那为什么有些剧还一定要打这种滤镜呢,因为:人丑。如果一个人要戴美瞳才好看,磨皮才好看,有流海才好看,那这人就是难看。什么丑帅的丑萌的丑得高级的,其实就是丑,都简单点,生活里似是而非搅浑水还不够多吗,已经够累了。
PSS:个人建议演员还是不要纹眉毛,宁可麻烦点用画的。眉形一旦死,眼睛在镜头里就很难活。有点杂毛,眉尾有点松,眉弓不那么尖,颜色不那么一致,整张脸会更生动些。
小学时候爱看小妮子、郭妮的小说,经常沉浸在花花绿绿的封面,贵族校园式的故事背景里,觉得这个世界上理应存在公主和王子,也坚信着自己终将不凡。
我是在那个时候遇见玛丽苏的。她经常长着五颜六色的头发,她的名字总是很长,里面的每个字都很美,她永远都是那么神秘,可能是某个遗落文明的公主,也可能是秘密财阀的大小姐,她的能力千奇百怪,有一件事却不会改变,那就是她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她永远是那个最特别的女孩。
而随着反玛丽苏文化的兴起,我渐渐明白了那是空谈,是做梦,于是我看起了反琼瑶、"现实向"的小说,说着玛丽苏的坏话,并拒绝承认我心里她存在过的痕迹。
是什么时候我和玛丽苏和解的呢?
我也不知道
可能是某一天,我突然明白了,逐渐接受了平庸的自己,开始接受自己的一切,虽然我很平凡也有很多很多缺点,但我永远喜欢着这样的自己。
所以我和我自己和解了。
正如陈美如对九天龙女说的那样,玛丽苏的梦让她无视规则变得不平凡
但接受平庸并不可怕,我们因为平庸才会做梦,我们的幻想在那些因为学习、工作而忙碌的时间里闪烁着快乐的亮光,这就够了,我们女人做做梦怎么了?这是什么大事值得被嘲笑吗?我们做梦天经地义,女人有性幻想无罪!
陈美如对慕容王子说"你的存在令我羞耻令我尴尬"
因为她的性幻想曾被人否定,被人嘲笑。甚至到她24岁,还要为12岁时的少女春梦赎罪。
这些堂而皇之调侃她的人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他们每一次玩笑都仿佛在说:
"这个女人居然有性欲诶!真好玩!"
这些嘲弄最终完成了对陈美如性欲的割礼。
陈美如长大后选择的职业也耐人寻味,网络监察员,也就是我们说的鉴黄师。
可以说,陈美如一直在为这个莫须有的罪名赎罪。
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女生即使没有这样的经历,也很少有和朋友坦然聊起性幻想的时刻,谈起这些总会有似羞耻、似尴尬的情绪。
"你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陈美如在那一刻终于承认了"慕容杰伦"的存在
"你是我的人"
她勇敢的接受了自己曾经存在过的性幻想。
在那个瞬间我仿佛又看到了蒙着桌布扮公主的陈美如,她和闺蜜姜惠贞快乐的朗读着自己的日记,躺在床上构思着接下来缠绵悱恻的情节……
姜惠贞在游乐园里玩耍时对陈美如说:
"陈美如,能这样和你聊这本日记,真好,真的很好!"
玛丽苏,能这样和你握手言和,真好,真的很好!
玛丽苏,一款曾经风靡一时,迷倒万千少女的精神食粮。
随着一浪接一浪的文化迭代,它,却变成了一种对过度YY的调侃。
玛丽苏,成为了当代剧作人在接受评价时急于摆脱的标签。
对作品,取而代之,保留“苏”之精髓,冠以“甜宠”之名。
最近,一部剧通过将主角写的YY日记成真的方式,让“玛丽苏”重返大众视野。
本想静心寡欲搞学业的圈仔,有了久违的追剧冲动感。
将它加入了我的豪华干饭套餐,连肝了10集。
它就是——《我的巴比伦恋人》
虽然它的宣传海报咋一看略显普通,但它的整体质感并不马虎。
剧中的光影极具氛围美感,在这里,你看不到只强调唇红肤白的死亡滤镜。
霸道的异域王子、富可敌国的翩翩公子、平凡的女一、美强惨的女二。
它有着熟悉的古早配方,却被烹调出了别样的味道。
其看似是对玛丽苏的再现,其实,这更像是一场对玛丽苏反叛。
此话怎讲?且看本圈细细分析。
1.
“玛丽苏”源于对Mary Sue的音译,这个词汇出自1974年保拉·史密斯的科幻小说《A Trekkie’s Tale》。由于Mary Sue的人物形象过于理想化,一般具有不切实际的想象因素的作品都会被冠以“玛丽苏”之名。
在非理性的玛丽苏框架下,霸道型人物总有着持靓行凶的油腻。
仿佛有时只要啵唧一口,或耍帅壁咚,矛盾就是烟消云散。
《我的巴比伦恋人》中的霸道王子则不然。
他的存在,让玛丽苏的非理性得以展露无遗。
在他身上所呈现的现代文明与古文明的碰撞,则是非理性玛丽苏的第一面照妖镜。
女主陈美如,由于少时喜欢在摸鱼时听周杰伦,所以给他的王子起名为——慕容杰伦。
杰伦全局最勇的高光时刻,莫过于他刚出场时的霸道一吻,宣示王子身份。
之后的他,则被现代文明整得一愣一愣的。
没错,他跟以往自学成才、身怀异能的穿越者不同。
他确实很勇,也的确很弱。
搭个公交会犯恶心,碰到铁窗会无计可施。
别家男主是无处安放的性魅力,他则是连了作业抄不会的铁憨憨。
这是别人教他的。
这是他悟到的。
平日,杰伦还会从一些进口小电影里学习按摩、修水管、健身等技能。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现代文明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但现代的浸润也无法抹掉古代文明在他脑海里的记忆。
当美如觉得他身上的布料太少,脸红心跳、不敢看时。
他却觉得这是一种彼此尊重、坦诚相待的礼仪。
可我们彼此尊重
就应该坦诚相待
也证明我们彼此没有武器
在古今的观照中,杰伦的霸道染上了一些现实的人气。
他不再是刻板化的全能天才,他也会在陌生的环境无计可施、小心试探。
在所爱的美如面前,他也会为想展露自身美好的肉体而大胆发言。(狗头)
2.
面对杰伦360°无死角的爱,美如的反应则成为了映射玛丽苏非理性的第二面镜子。
由于美如日记的设定,刚出场的杰伦就满嘴讲着让人尬到脚趾抠地的土味情话。
面对女二九天龙女的表白,杰伦坚定无比,一心只向美如。
你是我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女人
我这辈子只爱陈美如一个
有些爱的歌你只能静静地听
有些爱的人你最好远远地看
一般咧,按照玛丽苏的套路,面对这种痴情告白,女主内心总会有些小波澜。
我们的美如则心静如水,她对杰伦的态度是有变化,但并不是那种春心萌动。
她先是害怕。
怕他砍电视机,喝鱼缸水,怕他可能是戏精,脑子有点大病。
然后,选择了报警。
她受到日记中“情到浓时,共赴巫山”的启发,去巫山寻找丢失的日记本。
然后,在巫山碰到警察后,她将他交给了正义的警察小哥。
剧中有一种设定,美如一动心,她就会和杰伦共赴巫山。
嗯,是 真.巫.山。
美如由于某一瞬的见色起意,她和杰伦被瞬移到了巫山。
由于没经历过瞬移,她撒腿就跑,然后还是选择了报警。
不过,这次警察小哥,一个被吓跑了,一个压根没信。
接着才是,帮助杰伦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教他不要再用剑戳电视机,让他知道现代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就是一下子美如教得太得劲,信息量过于巨大。
在遇到美如的随机抽背的情况下,杰伦选择翻起了小抄。
害怕——报警——帮助。
在美如的态度变化中,你能感受到她在美色面前的克制与隐忍。
这种克制和隐忍,则是美如在理智驱使下的对非理性的抗拒。
3.
一开场,美如的闺蜜就跟来自古巴伦的官配搞起了颜色。
对比之下,美如心静如水,坚守理性,到底是为何?
那就得不得谈到,这剧在反玛丽苏背后,所意在显露的主题——
创伤的疗愈不再成为浪漫爱情节的注脚。
这也成为了揭露玛丽苏非理性的第三面镜子。
以往,主角的童年创伤不过是浪漫爱脚本的锦上添花。
仿佛有了创伤,两人才会惺惺相惜,才有爱到天荒地老的可能。
两人只有相遇、相爱,创伤才能得以解决,迎来大团圆结局。
在《我的巴比伦恋人》中,美如同样经历了童年创伤。
但她童年创伤的疗愈,不是寄希望于无所不能的王子。
她一直在进行自我疗愈,只不过由于杰伦的出现,方式变得有所不同。
12岁,美如写的YY日记被班主任发现。
班主任骂她不知廉耻,让她现场社死,大声诵读日记中的玛丽苏内容。
更损的是,“色情”成为了美如在巫山始终摆脱不了的标签。
所以,美如自我疗愈的第一招,就是当起了内容审核员(鉴黄师)。
她认为节欲,是成年人应有的品性。
控制自己的欲望,掌握了控制他人欲望的权力。
如此这般,她,仿佛就能站在了童年的对立面,与过去的自己划清界限。
杰伦王子的现实再现,让早已被忘却的羞耻得以重现。
这时,美如使出了自我疗愈的第二招,逃避。
巫山,一个童年创伤的空间象征。
在巫山,有当年的班主任,有当年取笑她的同学。
如今,还有,被她带到巫山的杰伦王子。
当她重返巫山时,过往的伤痛被乡亲们不断重复。
她想逃离巫山,但又不能真正地逃。
她的逃避,则是表现在她与杰伦在心理空间上的疏远。
杰伦,成为了童年她创伤的具象化投射。
她报警抓杰伦,既有出于对当今法制社会的考量。
往深一层来说,她想让警察,这一理智的象征,将创伤从她身边带离。
这种想要逃离的内心趋向,使她后来即使不得已与杰伦同居了,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并没有因此而拉近。
此时,美如对创伤的态度,还是掩盖它,而不是正视它。
她从逃避创伤到开始接受创伤的转变,则源于她开始二次审视日记中的角色。
她内心的逃避在二次审视的过程中,变成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
这是她为自我疗愈使出的第三招。
这一责任感的生成,也是很有意思。
其生成不是因为杰伦那句“我只想爱你,保护你,不想让你伤心。”
而是那句——
可我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美如,对不起,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美如之后接的台词则是——
好,我教你,我会承担一切
因为慕容杰伦,你是我的人
注意!注意!注意!
这不是美如因感动而发自肺腑的告白。
而是她一种对童年创伤的自我承担,创伤责任的自我归因。
在杰伦的道歉中,她意识到了人物设定对他的伤害。
这一伤害的始作俑者不是未知的他者,而就是她,自己。
你是我的人,由你而起的伤,是我自己造成的伤。
之后,才会有了上面所说的,美如对杰伦的教导。
杰伦接受现代文明,从霸道王子变成傻气憨憨。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美如的内心创伤与现代文明的接壤。
美如开始与童年创伤进行正面的较量。
这时的美如,虽然增加了与杰伦的互动。
但我们还是能够隐约感觉到,她对他的冷。
这一冷感的逐渐消解,则是她在游乐场与闺蜜姜惠真谈心之后。
游乐场,一个极具童年象征意义的空间。
在这一象征性空间中,闺蜜和她谈起了日记与创伤的关系,她并没有应答。
此时的美如和闺蜜,正通过一条狭长的通道。
这条狭长的通道则是隐喻着美如对创伤的避而不谈,她内心对外界的封闭性。
对美如来说,创伤在那时虽然不再被遗忘,但还是一种不可与外界分享的自我惩罚。
之后,两人来到了一个相对视野开阔的通道中。
当闺蜜跟她说——
那个时候的你更可爱
我们不能因为受到伤害
就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美如才解开了被名为“诅咒”枷锁。
点头示意,对闺蜜承认“我有病”。
这是她第一次将创伤向他者展露。
这一暴露与刚才的封闭形成鲜明对比。
空间之间的开阔度差异也随之对应。
当美如点头后,下一个画面的空间视野被再次放大。
美如滑起了滑梯,以此来宣示着她开始与童年的创伤进行和解。
这一对自我的解绑,则成了美如进行自我疗愈的第四招。
在去过游乐场之后,美如虽然还是想与杰伦保持距离。
但这次,距离的保持有了温度。
她不再是歇斯底里地咆哮,而是变得犹豫谨慎、小心翼翼。
开始站在杰伦的角度,为他考虑。
她对杰伦的态度的升温,也象征着,她对创伤态度的升温。
发现没有?
与美如创伤相关的象征隐喻,与空间,特别是杰伦,脱不了干系。
那什么时候,美如才能抛掉杰伦=创伤的公式,与杰伦谈一场甜甜的恋爱呢?
本圈觉得,是她在与九天龙女在监狱谈心之后。
在与九天龙女的交心中,她完成了对童年创伤的自省。
她发现,杰伦对她的爱不是爱,而只是被先天赋予的责任。
承担的功能,不过是让她为平凡的自我赋予特殊的属性。
当她意识到杰伦对她的爱不是爱的时候,曾经的负担也就无从谈起。
她之所以觉得杰伦的爱过于沉重,是因为她觉得杰伦的爱来自于她曾经的期望。
过去的她想得太完满,不可预知的未来,爱的随时破碎,让现在的她有负担。
如果她与他之间不存在所谓的爱,那就不用担心爱的流失。
曾经所谓的爱的负担也就成了无根之忧。
所以,她在监狱之后,就开始了对杰伦的暗恋,哈哈哈。
她爱的不是曾经意淫出来的幻想,她对杰伦的爱是把他当作切实存在的人。
他在她眼里,已经被抹除了100%爱美如的设定。
在第8集,美如做起了关于杰伦的春梦,开启了甜甜恋爱的支线。
在暗恋情欲的流动中,她感受到了爱情本身并无可控的边界。
将杰伦与创伤解绑,感知情欲,成为了美如自我疗愈的最后一招。
在第9-10集,她辞去了内容审核员的工作,完成了与创伤的和解。
美如与自我创伤的和解,经历了如此的心理过程——
掩盖创伤——逃避创伤——自我归因——自我解绑——杰伦≠创伤
在目前1-10集的体量中,美如逐渐将曾经的伤痛端在自己面前,正视它,与它和解。
在与自我达成和解过程的尾声中,还随机触发了甜甜的爱情新副本。
编剧团队,在片头还给咋们留了一手,将纯属虚构的故事撕开了一道现实裂缝。
陈美如,既是剧中人物,也是本剧编剧。
在这一现实裂缝中,我们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在主角的镜像中,在理智与中二的碰撞中。
我们回想到了曾经,拥有了与自己和解的勇气。
——————————————————
其余碎碎念:
本圈在看完第10集,挖了相关物料之后,发现编剧团队的脑洞还是很大的。
这剧让我惊喜的,除了反玛丽苏的情节设计,我还觉得,虚构人物与作者的同时空并存也很有意思。
其中蕴含的过去、虚实的错位,让我想到了哲学们对作家主体性的有无所进行的探讨。
关于这个主题,等这剧完结了,我再码篇文唠唠。
有兴趣的uu们,可以按个【关注】留意一下。
没错,本圈为了此剧要立个Flag,为这部剧,破天荒的二更。
我不管了,我话撂在这里,如果它烂尾了,那我就......改码篇吐槽稿。
(10.19 最近pre扎堆了,我11月初会着手开始肝二更稿)
(10.30 剧我看完了,得看一些论文,11月中旬一定能码出来)
(11.17 关于巴比伦的结课论文我终于肝完了,✌,为了能顺利毕业,降低论文的查重率,二更稿等课程成绩出来后就发😎)
此文首发【红颜秀】公众号
本圈的个人公众号是【阿圈磕糖计划】
(我的巴比伦恋人)这部剧里,制作团队对女性题材的关怀与尊重,贯彻了整部剧的方方面面。
对剧中出现的所有女性角色的不物化不凝视不矮化,充分体现了这个剧组对女性群体的尊重,做到了一个优秀的文化传媒工作者在影视产品中,对两性平等的发展,保障妇女权益,维护妇女形象中的表率和贡献,谢谢你们~~
大家比照新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看看是不是——
在纲要的 (七)妇女与环境中-策略措施: 4.加强文化与传媒领域的性别平等培训、评估和监管。开展对文化传媒工作者和传媒相关专业学生的性别平等培训,提升文化与传媒领域性别平等传播能力。加强对公共文化产品和传媒涉及性别平等内容的监测和监管,吸纳性别专家参与相关评估,消除网络媒体、影视产品、公共出版物等中出现的歧视贬抑妇女、侮辱妇女人格尊严、物化妇女形象等不良现象,规范网络名人和公众账号传播行为。完善违规行为警示记录系统,优化线上舆情预警和线下评估处置机制。
让我们再次给(我的巴比伦恋人)剧组所有工作人员鼓掌👏感谢👏
小巷人家
外科风云
永夜星河
火线三兄弟
陈情令
一起长大的约定
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
播放指数:13997℃
我错了!本来因为微博上各种尴尬的情节,被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以为又是一部小成本粗劣的现偶剧,根本就不打算看的,结果被看过的平时还很比较挑剔的姐妹强烈安利。
好奇之下去看了眼,当看到男三进派出所的那个长镜头后,震撼了……..这种调度运镜,一般也就电影里出现,且屈指可数吧……………….
这不是小成本剧,制作团队有点东西啊….起码…..不穷也不缺钱……..后来看到场景后更确定了,能把重庆场景拍得那么好,把巫山市场拍出了电影质感,场景打光都打出了春光乍现感…….豪华…..
演员能做到全员不拉垮,这个简直了…在当下的环境,堪称奇迹……内娱演员+台湾演员+正经老演员+各种群众演员,能融合到这个地步,且不违和,制作团队是怎么样的神仙!佩服!
一直以来不管再怎么样的题材,只要掺进台湾演员,就各种水土不服各种违和的,是怎么能做到都不出戏的,那么妥帖,这个团队太厉害了(挨夸吧)
因为的确不了解主创团队,我跟朋友猜测,主创编剧们肯定都是女孩子吧?否则这种十几岁的小少女们的幻想,主创们怎么那么懂?体察得那么细腻?
最难能可贵的是全剧透露出的:尊重,那种感同身受,体恤,呵护。居然有的团队在做这么一个小众的女性题材,居然真的是有在认真!
让长期习惯了各种女性相关题材里,出现被俯视凝视情节的我们,一直在等什么时候出现批判嘲笑的情节和情绪,主创们对一部剧持认真还是嘲笑的态度,我们是能够感受到的。
这部剧真的好棒,真的做到了尊重两个字,感谢剧组团队每一个人,谢谢你们尊重这个女性题材。
在某些方面,你们制做的心理上的情节和文本,比很多心理剧都还要深入,女主爆发的时候说的每一句话都仿佛砸到了社恐人的心头上,感谢你们没有雌竞,没有降智,女孩和女孩之间真的有纯纯的友谊,讲义气,彼此扶持,谢谢!
从搞笑到突然get到,应该是在女主做梦,回到小学的班级,那么和煦的光线里面,学生们晨读的课文居然是女主的文章,那个瞬间突然不觉得好笑了,甚至鼻子有点酸,因为感受到了制作者们,都好温柔好温柔的在呵护这个女孩。
因为不断的重复,这个故事已经理所当然的比肩我们曾经听过的任何一个迪士尼童话
认真说起来,这剧还是有很多毛病的,比如看得出有很多台词是后面改的对不上嘴型(估计是大改才过的审),段水流和龙女这条线时长充分人物的情感变化却不充分,矛盾也转得很硬。
但是呢,但是。
这类型(算是沙雕小甜剧吗?)剧已经形成了两种成功的套路模式:一是S+项目把钱都花在流量明星和热搜上面,剧情什么的无所谓按头嗑就行了,配角都是推动剧情工具人,找几个戏骨拉动一下演技均值,刷一下观看数据就能自吹“爆剧”了,反正只要网友说有哪里不好,自然会有粉丝上去对线“你们全都黑子”,“我被感动了嘤嘤嘤”;二是B级项目用小成本去拼,金主爸爸指哪个十八线当主角合不合适那就是他/她了,实在不合适就改剧本,景啊光啊转场啊逻辑啊全都随便全都从简,万一运气好有点热度就是百分之一千的回报率,扑了也损失不大,一套布景服饰班底留在横店再做个项目就是了。
这部剧不仅设定古早味,连制作方式也很古早,混血王子和普通社畜居然真的按人物设定找演员,共赴巫山沙漠遗址居然真的跑去实地拍,古巴比伦的戏居然真的写楔形文讲阿卡德语,少女陈美如的小演员跟卜冠今长得几乎一样,姜蕙真是搞川剧的朱颜曼滋三秒钟把腿掰过头顶,九天龙女美艳绝伦许玮甯问你们谁不服气。从选角到拍摄整个就实诚。
抛开剧情之类不说,至少这个画面我能下得去饭。黄沙是黄沙,小镇是小镇,山城是山城,人脸上有斑有坑有痘有高光有沟壑,演员笑是笑哭是哭脸上每一块肌肉运动自如。还能从很多道具小细节上感觉到拍剧的人也是拍得很欢乐对剧中人物有喜爱对剧情有得意。段水流第一次登场,镜头跟着他,从下车进门招呼所有人,给火锅添水,嘴上台词不停镜头也不断,那种随便拍拍随便演演的剧绝对不会有这种戏的:室内长镜头,需要多名演员配合,主体对象一直运动中,台词多,设计、调度、拍摄都费劲。
日常的生活镜头,布光和角度也不敷衍。第8集随便截两张
其实我并不烦玛丽苏,只是个人不怎么看。但是在压力大气不顺焦躁又无可发泄的时候,有一个逃避现实问题和明日烦恼的幻想乐园得以休憩,一年我也会去个两三回。让我烦的是:资本家强行喂屎往我眼里揉沙子把我当傻子耍,还有那么一群被洗脑的傻X以喜爱吃屎自得还到处出警捂嘴不许差评。特么的,老娘因为对现实感到吃力想躲二次元放松一会儿,还不给我点美好清静余地,非把这世界有丑恶人群有多无望怼我眼前。
终于看到有质感的鲜活的美人们在屏幕上认真地表演,有懂摄影懂打光懂逻辑的人在屏幕后认真地制作,终于能舒心吃口饭了。前段时间被刷屏古偶丑男污染的眼球得到了净化。
这个故事就脑洞而言不能说新颖,“言灵”和纸片人成精,在漫画和日本轻小说里早见过。但是吧,具体到情节,玛丽苏幻想成真这个就离谱得来又很现实……别人是不晓得,反正我因为代入感太强一直被尬到发出恐怖的怪笑。尼玛,要是我12岁给自己写的幻想对象跑到现实生活中来做出我写的那些事情……我立刻从最近的窗户跳出去半秒钟都不带犹豫的。
幸好,我不会跟他共赴巫山,各种意义上的。
12岁的姜蕙真不知道“共赴巫山”的隐喻,以为就是一起去巫山(地理意义),12岁的陈美如却是知道的(不过她写日记的时候算下来是2007年,虽然电脑普及网络发达,但巫山镇上的乖巧少女应该还没啥渠道知道实操细节)。12年后,姜蕙真和自己的纸片人CP欧阳(我拒绝叫他文山)情到浓时翻云覆雨,而小黄文的作者陈美如跟她的王子四目相对就物理瞬移。问题大体是出在陈美如的心理上。作为职业鉴黄师,她看过的自然比姜蕙真吃过的要多,但是从小被“女流氓”三个字压到抬不起头,她选择自我心理阉割以求得到社会的认可。因为潜意识里不敢去那个巫山,所以身体才会瞬移到这个巫山。
以前偶像剧有那么些霸总恐水的恐幽闭的恐高的恐女的,都往极端里演绎搞成多特殊的心理障碍似的。陈美如恐性,倒是很普遍。我曾经亲眼见过,男同学的家长冲到学校当着全班的面骂女同学“发春”,“勾引”他们家宝贝儿子,小小年纪就是个骚货将来做鸡,女生后来就没来上课。男生则没事。“我们家是儿子,又不会吃亏喽”,就是现在,还经常会听到这种话。十几岁的男生发现班上有女生戴文胸,跑到她背后拉一把带子然后哈哈大笑,他只是顽皮,只是做了一般男人在青春期都会做的事。女生去拉男生内裤带子就是女流氓。不仅手不能动,心里想也不行。哪有好女孩想这些事情的,不纯洁不要脸。夫妻打离婚官司,真实的理由是性生活不和睦,但女方坚决不肯说到明面上,否则“丢全家人的脸”,哪有一家好姑娘会因为那方面不舒服就嫌弃丈夫的。
英国女人的性欲不满足曾经被视为病症——“歇斯底里”,在中国几乎从来就没什么人正经讨论女人的性欲,我们的女性割礼文明而安和。何况中国女人再是身心不满也不于至影响正常生活,这就要说到陈美如精神自宫的更深层原因:我们是在打压式的教育中长大的,习惯了被否定被惩罚被剥夺。不能反抗群体,不得质疑权威,善良就等同于牺牲,考虑自己的感受就是自私,他人的肯定和喜欢务必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得到一点,不受集体欢迎就是失败,全都已经习惯了。
二舅妈这个人物塑造得很好,她关心陈美如内心里为她骄傲嘴上却总说反的(“她很普通”,“她没什么值得喜欢”),自觉待其严是为其好。二舅妈不知道陈美如具体做什么工作,但只要学习上是“文科尖子”去了大城市进了听名字很高科技的公司还是搞管理的,就足以证明她当年对美如的教育没有问题。她不知道陈美如真实的感情生活,但既然有了男朋友,还小火慢炖,也不把虾与南瓜同吃(这段台词写得好,符合二舅妈的职业身份和说话场合,点到即止,跟后面她跟龙女的跨服对话还有呼应),看起来交往得很好很正常,那她所担心的“教育后遗症”也就证明不存在。实在太典型了。
姜蕙真也很好。她在剧中存在的作用,既不是男女主的嗑糖代言人也不是为了推主CP线。她有自己的梦想,为之努力,而这个梦想里面有陈美如的一份。她们之间与其说闺蜜其实我更喜欢“死党”这个词。相互知道底细,知道痛处在哪里禁忌在哪里,用自己的方式去开解你但也不会勉强你按自己的意愿生活。陈美如以扫黄为己任,却没听她说教过姜蕙真的私生活,姜蕙真给陈美如办生日会,就算她真的不来也肯定不生气。
甚至陈美如的老板都不错。迷信,拜关公送“中邪”的员工去辟谷。惹事了把你骂到狗血淋头,事后还是小惩大戒想给你兜着点底,陈美如说要辞职干脆就装死听不见。是另外一种“关心你,为你好”的长辈,天天在微信朋友里转发养生秘诀的那种。
这个剧里没有完美的人,除了日记里的纸片人boss也没有坏人。大家都有点自己的毛病,心地却都是好的。有人情味,才会有生活气息,有了生活气息,这种离天大谱的剧情设定比起某些悬浮的“职场剧”反倒落地,荒诞归荒诞,好笑归好笑,并不滑稽。你上一秒还在掐自己“演这种剧情需要那么认真吗”下一秒突然想跟陈美如和九天龙女一起哭。
但有人说这个故事治愈,我倒不觉得。能够代入陈美如“我跟世界就是处不好,我只想一个人待着,我平时不高兴也不知道怎么高兴”的人(豆瓣用户profile么这不是),会有多喜欢自己吗?如果不是很喜欢自己,难道竟会喜欢陈美如?如果你们——我们——都不喜欢陈美如,慕容到底为什么爱她呢我们是能找到可说服自己的理由吗?就因为他是她想像创造出来给予她安全与自信的纸片人,所以这个设定就从开始持续到结束,那还是什么都没有解决。谁都没有被治好,只是从一个虚构的极为离谱的美梦中,得到了安慰。
我相信爱情,如同相信神明——这世上有比没有好,所以应该是有的,只是不降在我身上又比降在我身上要好。说无论是什么样子都不离不弃唯爱你一人的,99.99%都是骗子,0.01%在数学上叫做“奇迹”。陈美如得和幕容去一次那个巫山,然后BE掉,从一个小女孩的幻想降落到成人的世界,换一种心态去负担真实的否定、拒绝和失去,才能换一种方式对待世界。
其实陈美如已经挺好了。给自己和闺蜜创造的CP都很传统,最破格也不过就是共赴巫山。我唯一一个用第一人称挖的玛丽苏坑,其男主角就是,当当当当,下面这位:
我这是打小就没有赤子热忱。
PS:磨皮滤镜很影响代入感,五官磨平的人看着都很假。所以磨皮太重的剧,任凭怎么安利我都不看。相信不止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那为什么有些剧还一定要打这种滤镜呢,因为:人丑。如果一个人要戴美瞳才好看,磨皮才好看,有流海才好看,那这人就是难看。什么丑帅的丑萌的丑得高级的,其实就是丑,都简单点,生活里似是而非搅浑水还不够多吗,已经够累了。
PSS:个人建议演员还是不要纹眉毛,宁可麻烦点用画的。眉形一旦死,眼睛在镜头里就很难活。有点杂毛,眉尾有点松,眉弓不那么尖,颜色不那么一致,整张脸会更生动些。
小学时候爱看小妮子、郭妮的小说,经常沉浸在花花绿绿的封面,贵族校园式的故事背景里,觉得这个世界上理应存在公主和王子,也坚信着自己终将不凡。
我是在那个时候遇见玛丽苏的。她经常长着五颜六色的头发,她的名字总是很长,里面的每个字都很美,她永远都是那么神秘,可能是某个遗落文明的公主,也可能是秘密财阀的大小姐,她的能力千奇百怪,有一件事却不会改变,那就是她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她永远是那个最特别的女孩。
而随着反玛丽苏文化的兴起,我渐渐明白了那是空谈,是做梦,于是我看起了反琼瑶、"现实向"的小说,说着玛丽苏的坏话,并拒绝承认我心里她存在过的痕迹。
是什么时候我和玛丽苏和解的呢?
我也不知道
可能是某一天,我突然明白了,逐渐接受了平庸的自己,开始接受自己的一切,虽然我很平凡也有很多很多缺点,但我永远喜欢着这样的自己。
所以我和我自己和解了。
正如陈美如对九天龙女说的那样,玛丽苏的梦让她无视规则变得不平凡
但接受平庸并不可怕,我们因为平庸才会做梦,我们的幻想在那些因为学习、工作而忙碌的时间里闪烁着快乐的亮光,这就够了,我们女人做做梦怎么了?这是什么大事值得被嘲笑吗?我们做梦天经地义,女人有性幻想无罪!
陈美如对慕容王子说"你的存在令我羞耻令我尴尬"
因为她的性幻想曾被人否定,被人嘲笑。甚至到她24岁,还要为12岁时的少女春梦赎罪。
这些堂而皇之调侃她的人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他们每一次玩笑都仿佛在说:
"这个女人居然有性欲诶!真好玩!"
这些嘲弄最终完成了对陈美如性欲的割礼。
陈美如长大后选择的职业也耐人寻味,网络监察员,也就是我们说的鉴黄师。
可以说,陈美如一直在为这个莫须有的罪名赎罪。
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女生即使没有这样的经历,也很少有和朋友坦然聊起性幻想的时刻,谈起这些总会有似羞耻、似尴尬的情绪。
"你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陈美如在那一刻终于承认了"慕容杰伦"的存在
"你是我的人"
她勇敢的接受了自己曾经存在过的性幻想。
在那个瞬间我仿佛又看到了蒙着桌布扮公主的陈美如,她和闺蜜姜惠贞快乐的朗读着自己的日记,躺在床上构思着接下来缠绵悱恻的情节……
姜惠贞在游乐园里玩耍时对陈美如说:
"陈美如,能这样和你聊这本日记,真好,真的很好!"
玛丽苏,能这样和你握手言和,真好,真的很好!
玛丽苏,一款曾经风靡一时,迷倒万千少女的精神食粮。
随着一浪接一浪的文化迭代,它,却变成了一种对过度YY的调侃。
玛丽苏,成为了当代剧作人在接受评价时急于摆脱的标签。
对作品,取而代之,保留“苏”之精髓,冠以“甜宠”之名。
最近,一部剧通过将主角写的YY日记成真的方式,让“玛丽苏”重返大众视野。
本想静心寡欲搞学业的圈仔,有了久违的追剧冲动感。
将它加入了我的豪华干饭套餐,连肝了10集。
它就是——《我的巴比伦恋人》
虽然它的宣传海报咋一看略显普通,但它的整体质感并不马虎。
剧中的光影极具氛围美感,在这里,你看不到只强调唇红肤白的死亡滤镜。
霸道的异域王子、富可敌国的翩翩公子、平凡的女一、美强惨的女二。
它有着熟悉的古早配方,却被烹调出了别样的味道。
其看似是对玛丽苏的再现,其实,这更像是一场对玛丽苏反叛。
此话怎讲?且看本圈细细分析。
1.
“玛丽苏”源于对Mary Sue的音译,这个词汇出自1974年保拉·史密斯的科幻小说《A Trekkie’s Tale》。由于Mary Sue的人物形象过于理想化,一般具有不切实际的想象因素的作品都会被冠以“玛丽苏”之名。
在非理性的玛丽苏框架下,霸道型人物总有着持靓行凶的油腻。
仿佛有时只要啵唧一口,或耍帅壁咚,矛盾就是烟消云散。
《我的巴比伦恋人》中的霸道王子则不然。
他的存在,让玛丽苏的非理性得以展露无遗。
在他身上所呈现的现代文明与古文明的碰撞,则是非理性玛丽苏的第一面照妖镜。
女主陈美如,由于少时喜欢在摸鱼时听周杰伦,所以给他的王子起名为——慕容杰伦。
杰伦全局最勇的高光时刻,莫过于他刚出场时的霸道一吻,宣示王子身份。
之后的他,则被现代文明整得一愣一愣的。
没错,他跟以往自学成才、身怀异能的穿越者不同。
他确实很勇,也的确很弱。
搭个公交会犯恶心,碰到铁窗会无计可施。
别家男主是无处安放的性魅力,他则是连了作业抄不会的铁憨憨。
这是别人教他的。
这是他悟到的。
平日,杰伦还会从一些进口小电影里学习按摩、修水管、健身等技能。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现代文明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但现代的浸润也无法抹掉古代文明在他脑海里的记忆。
当美如觉得他身上的布料太少,脸红心跳、不敢看时。
他却觉得这是一种彼此尊重、坦诚相待的礼仪。
在古今的观照中,杰伦的霸道染上了一些现实的人气。
他不再是刻板化的全能天才,他也会在陌生的环境无计可施、小心试探。
在所爱的美如面前,他也会为想展露自身美好的肉体而大胆发言。(狗头)
2.
面对杰伦360°无死角的爱,美如的反应则成为了映射玛丽苏非理性的第二面镜子。
由于美如日记的设定,刚出场的杰伦就满嘴讲着让人尬到脚趾抠地的土味情话。
面对女二九天龙女的表白,杰伦坚定无比,一心只向美如。
一般咧,按照玛丽苏的套路,面对这种痴情告白,女主内心总会有些小波澜。
我们的美如则心静如水,她对杰伦的态度是有变化,但并不是那种春心萌动。
她先是害怕。
怕他砍电视机,喝鱼缸水,怕他可能是戏精,脑子有点大病。
然后,选择了报警。
她受到日记中“情到浓时,共赴巫山”的启发,去巫山寻找丢失的日记本。
然后,在巫山碰到警察后,她将他交给了正义的警察小哥。
剧中有一种设定,美如一动心,她就会和杰伦共赴巫山。
嗯,是 真.巫.山。
美如由于某一瞬的见色起意,她和杰伦被瞬移到了巫山。
由于没经历过瞬移,她撒腿就跑,然后还是选择了报警。
不过,这次警察小哥,一个被吓跑了,一个压根没信。
接着才是,帮助杰伦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教他不要再用剑戳电视机,让他知道现代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就是一下子美如教得太得劲,信息量过于巨大。
在遇到美如的随机抽背的情况下,杰伦选择翻起了小抄。
害怕——报警——帮助。
在美如的态度变化中,你能感受到她在美色面前的克制与隐忍。
这种克制和隐忍,则是美如在理智驱使下的对非理性的抗拒。
3.
一开场,美如的闺蜜就跟来自古巴伦的官配搞起了颜色。
对比之下,美如心静如水,坚守理性,到底是为何?
那就得不得谈到,这剧在反玛丽苏背后,所意在显露的主题——
创伤的疗愈不再成为浪漫爱情节的注脚。
这也成为了揭露玛丽苏非理性的第三面镜子。
以往,主角的童年创伤不过是浪漫爱脚本的锦上添花。
仿佛有了创伤,两人才会惺惺相惜,才有爱到天荒地老的可能。
两人只有相遇、相爱,创伤才能得以解决,迎来大团圆结局。
在《我的巴比伦恋人》中,美如同样经历了童年创伤。
但她童年创伤的疗愈,不是寄希望于无所不能的王子。
她一直在进行自我疗愈,只不过由于杰伦的出现,方式变得有所不同。
12岁,美如写的YY日记被班主任发现。
班主任骂她不知廉耻,让她现场社死,大声诵读日记中的玛丽苏内容。
更损的是,“色情”成为了美如在巫山始终摆脱不了的标签。
所以,美如自我疗愈的第一招,就是当起了内容审核员(鉴黄师)。
她认为节欲,是成年人应有的品性。
控制自己的欲望,掌握了控制他人欲望的权力。
如此这般,她,仿佛就能站在了童年的对立面,与过去的自己划清界限。
杰伦王子的现实再现,让早已被忘却的羞耻得以重现。
这时,美如使出了自我疗愈的第二招,逃避。
巫山,一个童年创伤的空间象征。
在巫山,有当年的班主任,有当年取笑她的同学。
如今,还有,被她带到巫山的杰伦王子。
当她重返巫山时,过往的伤痛被乡亲们不断重复。
她想逃离巫山,但又不能真正地逃。
她的逃避,则是表现在她与杰伦在心理空间上的疏远。
杰伦,成为了童年她创伤的具象化投射。
她报警抓杰伦,既有出于对当今法制社会的考量。
往深一层来说,她想让警察,这一理智的象征,将创伤从她身边带离。
这种想要逃离的内心趋向,使她后来即使不得已与杰伦同居了,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并没有因此而拉近。
此时,美如对创伤的态度,还是掩盖它,而不是正视它。
她从逃避创伤到开始接受创伤的转变,则源于她开始二次审视日记中的角色。
她内心的逃避在二次审视的过程中,变成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
这是她为自我疗愈使出的第三招。
这一责任感的生成,也是很有意思。
其生成不是因为杰伦那句“我只想爱你,保护你,不想让你伤心。”
而是那句——
美如之后接的台词则是——
注意!注意!注意!
这不是美如因感动而发自肺腑的告白。
而是她一种对童年创伤的自我承担,创伤责任的自我归因。
在杰伦的道歉中,她意识到了人物设定对他的伤害。
这一伤害的始作俑者不是未知的他者,而就是她,自己。
你是我的人,由你而起的伤,是我自己造成的伤。
之后,才会有了上面所说的,美如对杰伦的教导。
杰伦接受现代文明,从霸道王子变成傻气憨憨。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美如的内心创伤与现代文明的接壤。
美如开始与童年创伤进行正面的较量。
这时的美如,虽然增加了与杰伦的互动。
但我们还是能够隐约感觉到,她对他的冷。
这一冷感的逐渐消解,则是她在游乐场与闺蜜姜惠真谈心之后。
游乐场,一个极具童年象征意义的空间。
在这一象征性空间中,闺蜜和她谈起了日记与创伤的关系,她并没有应答。
此时的美如和闺蜜,正通过一条狭长的通道。
这条狭长的通道则是隐喻着美如对创伤的避而不谈,她内心对外界的封闭性。
对美如来说,创伤在那时虽然不再被遗忘,但还是一种不可与外界分享的自我惩罚。
之后,两人来到了一个相对视野开阔的通道中。
当闺蜜跟她说——
美如才解开了被名为“诅咒”枷锁。
点头示意,对闺蜜承认“我有病”。
这是她第一次将创伤向他者展露。
这一暴露与刚才的封闭形成鲜明对比。
空间之间的开阔度差异也随之对应。
当美如点头后,下一个画面的空间视野被再次放大。
美如滑起了滑梯,以此来宣示着她开始与童年的创伤进行和解。
这一对自我的解绑,则成了美如进行自我疗愈的第四招。
在去过游乐场之后,美如虽然还是想与杰伦保持距离。
但这次,距离的保持有了温度。
她不再是歇斯底里地咆哮,而是变得犹豫谨慎、小心翼翼。
开始站在杰伦的角度,为他考虑。
她对杰伦的态度的升温,也象征着,她对创伤态度的升温。
发现没有?
与美如创伤相关的象征隐喻,与空间,特别是杰伦,脱不了干系。
那什么时候,美如才能抛掉杰伦=创伤的公式,与杰伦谈一场甜甜的恋爱呢?
本圈觉得,是她在与九天龙女在监狱谈心之后。
在与九天龙女的交心中,她完成了对童年创伤的自省。
她发现,杰伦对她的爱不是爱,而只是被先天赋予的责任。
承担的功能,不过是让她为平凡的自我赋予特殊的属性。
当她意识到杰伦对她的爱不是爱的时候,曾经的负担也就无从谈起。
她之所以觉得杰伦的爱过于沉重,是因为她觉得杰伦的爱来自于她曾经的期望。
过去的她想得太完满,不可预知的未来,爱的随时破碎,让现在的她有负担。
如果她与他之间不存在所谓的爱,那就不用担心爱的流失。
曾经所谓的爱的负担也就成了无根之忧。
所以,她在监狱之后,就开始了对杰伦的暗恋,哈哈哈。
她爱的不是曾经意淫出来的幻想,她对杰伦的爱是把他当作切实存在的人。
他在她眼里,已经被抹除了100%爱美如的设定。
在第8集,美如做起了关于杰伦的春梦,开启了甜甜恋爱的支线。
在暗恋情欲的流动中,她感受到了爱情本身并无可控的边界。
将杰伦与创伤解绑,感知情欲,成为了美如自我疗愈的最后一招。
在第9-10集,她辞去了内容审核员的工作,完成了与创伤的和解。
美如与自我创伤的和解,经历了如此的心理过程——
掩盖创伤——逃避创伤——自我归因——自我解绑——杰伦≠创伤
在目前1-10集的体量中,美如逐渐将曾经的伤痛端在自己面前,正视它,与它和解。
在与自我达成和解过程的尾声中,还随机触发了甜甜的爱情新副本。
编剧团队,在片头还给咋们留了一手,将纯属虚构的故事撕开了一道现实裂缝。
陈美如,既是剧中人物,也是本剧编剧。
在这一现实裂缝中,我们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在主角的镜像中,在理智与中二的碰撞中。
我们回想到了曾经,拥有了与自己和解的勇气。
——————————————————
其余碎碎念:
本圈在看完第10集,挖了相关物料之后,发现编剧团队的脑洞还是很大的。
这剧让我惊喜的,除了反玛丽苏的情节设计,我还觉得,虚构人物与作者的同时空并存也很有意思。
其中蕴含的过去、虚实的错位,让我想到了哲学们对作家主体性的有无所进行的探讨。
关于这个主题,等这剧完结了,我再码篇文唠唠。
有兴趣的uu们,可以按个【关注】留意一下。
没错,本圈为了此剧要立个Flag,为这部剧,破天荒的二更。
我不管了,我话撂在这里,如果它烂尾了,那我就......改码篇吐槽稿。
(10.19 最近pre扎堆了,我11月初会着手开始肝二更稿)
(10.30 剧我看完了,得看一些论文,11月中旬一定能码出来)
(11.17 关于巴比伦的结课论文我终于肝完了,✌,为了能顺利毕业,降低论文的查重率,二更稿等课程成绩出来后就发😎)
此文首发【红颜秀】公众号
本圈的个人公众号是【阿圈磕糖计划】
(我的巴比伦恋人)这部剧里,制作团队对女性题材的关怀与尊重,贯彻了整部剧的方方面面。
对剧中出现的所有女性角色的不物化不凝视不矮化,充分体现了这个剧组对女性群体的尊重,做到了一个优秀的文化传媒工作者在影视产品中,对两性平等的发展,保障妇女权益,维护妇女形象中的表率和贡献,谢谢你们~~
大家比照新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看看是不是——
在纲要的 (七)妇女与环境中-策略措施: 4.加强文化与传媒领域的性别平等培训、评估和监管。开展对文化传媒工作者和传媒相关专业学生的性别平等培训,提升文化与传媒领域性别平等传播能力。加强对公共文化产品和传媒涉及性别平等内容的监测和监管,吸纳性别专家参与相关评估,消除网络媒体、影视产品、公共出版物等中出现的歧视贬抑妇女、侮辱妇女人格尊严、物化妇女形象等不良现象,规范网络名人和公众账号传播行为。完善违规行为警示记录系统,优化线上舆情预警和线下评估处置机制。
让我们再次给(我的巴比伦恋人)剧组所有工作人员鼓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