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吴君如钱小豪张继聪胡子彤吴肇轩林家熙
类型:剧情喜剧导演:尹志文 状态:HD 年份:0 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粤语 豆瓣:6.9分热度:1 ℃ 时间:2022-03-25 15:12:22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影片根据残奥冠军苏桦伟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无法正常站立行走的苏桦伟,在母亲的帮助和鼓励下,被残障田径队选中,夺得残奥会冠军的故事。
苏桦伟参加过四次残奥会、拿下6枚金牌、数次打破世界纪录,被港媒称为“神奇小子”,而跟他一起创造奇迹的,是他的妈妈。
影片以妈妈的视角切入,来讲述苏桦伟的人生经历,妈妈对苏桦伟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他度过一个个人生难关,获得巨大成功。
1、在苏桦伟童年时期,妈妈是一个引领者
苏桦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不能走路,汽水店老板可怜他残障,请他喝汽水,苏妈不但不感激,还冷声质问:“为什么你要请他喝?为什么不请那些小孩喝?”
苏妈不允许儿子成为他人怜悯的对象,这也是她教给儿子的第一课:要有自尊,有尊严地活着,不因为残障就认为自己比别人差。
苏妈背着孩子上班,丢了几千块的助听器,还耽误了流水线做工,被老板骂、被同事嫌,到了晚上,却发现孩子不见了。
苏妈惊慌地找了很久,终于在一堆杂物下发现了儿子,年幼的苏桦伟只知道傻笑,苏妈气不过,把他放在了传送带上。
传送带后面,是一台碎布机,儿子一旦被推进去,必死无疑,可苏妈丝毫没有暂停的意思,向儿子大吼:“走啊,不走我们就一起死!”
苏妈想用这种方式,刺激儿子学会走路,但奇迹没有发生,就在她绝望痛哭时,儿子颤颤巍巍,扶着栏杆站了起来,踉跄着踏出人生第一步。
2、在苏桦伟少年时期,妈妈是一个陪伴者
随着苏桦伟一天天长大,他不仅会走了,似乎还特别会跑,被几个混小子抢钱时拔腿就跑,几个正常的孩子都追不上他。
苏妈发现儿子的跑步天赋后,她带着儿子去报名残障田径队,可训练远比她想象的辛苦,一练就是十圈起跳,不跑完不回家。
苏妈每天默默地带个小马扎,坐在铁丝网外偷看儿子训练,哪怕那里又热,蚊子又多,她都风雨无阻。
为了训练儿子的平衡感,苏妈买了一盒盒鸡蛋给儿子踩鸡蛋,家里每道菜都是鸡蛋,直到练到连在弯道跑步都不摔跤。
儿子难以忍受枯燥乏味的训练,苏妈便一直陪着他,陪他上课训练,下课在楼梯上跑,在山上跑,追着火车跑……
终于到了亚特兰大残奥会,男子4x100接力赛上,苏桦伟夺得冠军,创造历史,多年的辛酸,终于在这一刻,达成目标。
3、在苏桦伟荣誉加身后,妈妈是一个支持者
苏爸受伤住院后,家里收入锐减,苏桦伟放弃北京残奥会的训练去送快递,苏妈找出经纪人的名片,为他争取拍广告的机会。
说好的一个广告,却变成了拍不完的广告,占用训练时间的同时,苏桦伟也备受屈辱,导演让起跑时把头掰上去,做出痉挛的样子,嫌弃他没有表现残疾人特质。
苏桦伟向苏妈抱怨,焦头烂额的苏妈却让他忍耐,甚至说出了这种话:“让你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说得太流畅你才做不到吧?”
苏桦伟不能忍受尊严被践踏,也无法忍受母亲的掌控欲,母子两人在体育馆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面对儿子的指责,苏妈哭泣着说:“你残废是天生的,没人会怪你,人家只会怪我…”
正是因为这样,苏妈才擅自安排好苏桦伟的一生,让拍他广告攒够钱,退役后也能有好的生活。
最后一场比赛上,苏桦伟连输两场,所有人都觉得没希望,苏桦伟想着苏妈那句“望着妈妈,set,go!”,打破了自己保持的纪录,拿下了金牌。
电影用了大量篇幅,来展现苏妈的无私牺牲,正是她的支持和信任,苏桦伟才得以成为“神奇小子”,但片中并没有把苏妈塑造成一个圣人。
她是一个坚强复杂的女性,在无私和自私间挣扎,她不是一个“鸡汤式”的理想主义者,游走在鼓励儿子追梦和向现实妥协之间。
为了让苏桦伟将来有人照顾,她选择生下弟弟,在对大儿子“无私”的同时,她对小儿子很“自私”。
她带兄弟俩去吃汉堡,牛肉分给需要长肌肉的苏桦伟,弟弟分到的永远是面包片。
她不记得弟弟喜欢什么、爱吃什么,弟弟明明参加的是足球队,她却记成篮球队。
她还是一个有控制欲的母亲,儿子的空闲时间要安排,儿子恋爱要干涉,儿子表白也要“代劳”,以爱之名绑架儿子。
除了热血励志的训练比赛、感人肺腑的母爱,影片最难得的是直面现实,触及到了一些残障运动员的真实困境。
比如他们的奖金不高,同样是冠军,奥运冠军的金牌奖励是100万,而残奥会冠军只有2万。
比如他们的待遇不同,他们付出的努力,并没有比健全人运动员少,拿的补贴,却远远不如奥运冠军多,难以同工同酬。
比如他们的保障不够,苏桦伟获得三枚金牌两枚铜牌,但奖金加起来却不到20万,赛后的生活却非常窘迫,为了养家送快递。
比如他们退役后的安排,正常退役运动员生计都艰难,更何况是残疾人,苏桦伟送快递时被客户和同事批评的场景,正是残疾人就业难的缩影。
好在现实中苏桦伟比较幸运,刘德华在得知他的生活窘况后,安排他到自己的歌迷会担任文员,让他有了一份稳定不受歧视的工作。
其他人就没这么幸运了,长跑世界冠军艾冬梅为金牌开价1000元,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退役后当搓澡工……
《妈妈的神奇小子》中,不仅让我们关注残奥健儿们的梦想和信念,也提醒我们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更多支持和关怀。
在“苏神”苏炳添的心目中,还有一个“苏神”!
整四十年前的1981年,一个孩子在香港佛教医院出生。半年后,这个孩子被查出患有肌肉痉挛症,之后又被查出患上了弱听,说话逐渐发音不清。家人带着孩子开始了漫长的康复训练。n
多年后,一位叫潘健侣的人对这个孩子说:“你想过运动吗?”潘健侣得到了非常肯定的回答复。于是,潘健侣将把这个孩子介绍给了一位香港体育学院的教练。
教练发现这个孩子尽管天生患有肌肉痉挛症,但很有运动天赋。于是,教练征求了家长的意见,准备训练他成为运动员。这个孩子顺利通过了体院的选拔赛,入选香港田径队。
多年后的1996年,在亚特兰大残奥会上,他夺得了男子4x100米接力(T35-38级)金牌,为香港残障运动带来了历史性的第一金。n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上,他如愿拿到了中国主场的第一块金牌。
这位被大家称为“神奇小子”、“中国阿甘”的人,叫苏桦伟。
他已在4届残奥会上获得了6块奥运金牌,是目前男子100米和200米跑T36级残疾人世界纪录保持者。
本次东京残奥会开幕时,“苏神”苏炳添通过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大家都叫我苏神,我心目中也有一个‘苏神’,他叫苏桦伟!”
苏桦伟天生患有肌肉痉挛症和弱听,一个连走路都成困难的人,最后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成为了一名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短跑选手。其中的艰辛,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苏桦伟曾说:“我知道我起步慢,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继续去冲,继续去追的原因。跟我的命一样,我就是要从后面追上来!”n我们常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生是一场长达几十年的长跑,输在起跑线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终点在哪里。n苏桦伟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他却在后来追赶上来了,甚至还超越了许多人。这样的“神奇小子”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担得起“苏神”的称号!
一个从出生开始连走路都成困难的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成为一名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短跑选手。这样的人和事,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根据苏桦伟真人真事改编的温情励志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再现了苏桦伟艰辛于常人数倍的成长历程,还原了苏桦伟在雅典、东京、北京三届残奥会赛场上多个令人激动振奋的历史性时刻,值得一看。
让娱乐更多价值,让生活更多乐趣!*.*一起看戏,一起嗨*.*
本片是为数不多聚焦于残疾人运动员的电影,同时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身为患有脑痉挛残疾人的母亲,苏桦伟的妈妈本是非常不幸的,但她有一颗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好胜心,她不甘心自己的残疾人儿子就这样平淡地渡过一生,她鼓励儿子站起来、走起来,最后跑起来,这一过程尽管遭到了很多人的争议,但苏妈始终坚定苏桦伟能够创造奇迹。看完全片后会为苏桦伟经历一切痛苦考验时的坚韧顽强所深深打动,忍不住潸然泪下,同时也要给这位不服输的母亲狠狠点赞。但感觉全片作为一部运动片,还是没能摆脱其惯有的套路,即很容易猜到影片的剧情走向以及结局,在情节上的创新点非常有限,这也算是本片的一大不足之处吧。
东京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地举行,各国运动员都在场上拼尽全力、争夺荣誉。
时间回到 2008年夏季伤残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残奥会”) ,在男子200米跑T36级决赛中,一位黄皮肤的选手率先冲过终点。虽然面容有些抽搐,但他坚定地高举着右手食指,做出第一名的手势,向世界证明自己仍然是跑道上的“神奇小子”。
近日,由这位“神奇小子”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终于上映。趁着奥运会的热潮,希望大家能想起那位被遗忘的奥运英雄苏桦伟。
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由吴君如监制及主演,尹志文执导,根据前残奥金牌得主苏桦伟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苏桦伟作为香港残奥运动员的辛酸经历。
你走得比人慢,但跑得比人快。
电影开场很简洁地交代了苏桦伟成长背景。苏桦伟出生时患上黄疸病,黄疸入脑导致神经受损,即便在苏妈(吴君如 饰)的坚持下被救了下来,伟仔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出现脑痉挛及严重弱听的情况。
这些后遗症导致伟仔到了四岁时还不会走路,在工厂打工的苏妈只能每天背着他上班,把他放在自己旁边照顾着。
相较于懵懂的伟仔,苏妈从伟仔出生时就已经备受周遭的压力。如今连上班都需要特别去照顾儿子,不仅招来旁人的指指点点,还有心眼坏的人特意抓弄不能走路的伟仔,让苏妈很是愤怒。
电影的第一个爆发点,也是出现在预告中的镜头。苏妈为了迫使伟仔站起来走路,把他扔上了传送带,甚至狠狠地扔下一句话:“你走给我看,不然我们一起去死。”
结果当然是伟仔成功站起来,走向苏妈。但这一段无疑掀起影片的第一个高潮,让人为伟仔感动,也替伟仔感到安慰。
但苏桦伟的“神奇之旅”至此才刚刚开始。从不会走路,到因为平衡问题,走路比别人慢,再到13岁入选香港伤残田径队,15岁出战残奥会接力项目并获得金牌,苏桦伟可谓一路创造奇迹,“神奇小子”之名也由此而来。
输在起跑线不要紧,最重要知道终点在哪里。
其实,从伟仔进入香港伤残田径队,到他踏上残奥舞台,这条路就像他的人生一样,并非一帆风顺。
田径队里的大哥刚开始并不服苏桦伟,火车东(胡子彤 饰)更因为教练安排平衡力差的伟仔取代他跑最后一棒而离队,直言要伟仔100米能跑进15秒以内,才会归队。
伟仔虽然跑得比同龄人快,可要一下子跑出别人练习多年的成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还好有苏妈不离不弃,甚至每天陪着伟仔与火车赛跑,只为了让儿子跑进15秒内,与队友一起踏上奥运舞台。
苏妈无疑是无数平凡母亲的代表,她们为了孩子能付出一切。相信对于伟仔来说,他的起点和终点一直都是陪伴在旁的苏妈。
总说运动员是“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训练的艰辛不言而喻,但乐观的苏妈在陪伴伟仔成长的同时,还会带出很多正能量,就是把起跑时会听到的“On Your Mark”改成“望阿妈”,已然充满亲情的智慧,也体现出母子俩亲密的关系。
你要跑才能被别人看得起。
四年一届的奥运盛事,能让很多默默耕耘的运动员终于有机会被大众认知,获得奖项后更会成为不少人的心中的“英雄”,可是奥运的影响力能持续多久?
苏桦伟在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取得第一枚金牌后,也参加了接下来的两届奥运会,而且都收获了金牌,并且多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继续着“神奇之路”。
但因为父亲突然受伤,医药费和家庭生活重担全落在苏妈身上。被寄望继续夺金的伟仔,留在伤残田径队里接受训练,备战2008年北京残奥会,但每个月只能拿到政府的3000元港币补贴,难以帮补家庭重担。
伟仔不忍心母亲一个人打好几份工作,就为了支撑家庭和自己的跑步梦,毅然决定放弃运动员生涯,去当一名快递员,只因为快递员每个月的收入达到7000元港币,转正后更有13个月薪,远超残疾运动员的训练补贴。
苏妈当然不希望儿子放弃梦想、放弃接下来的奥运会,母子俩的冲突再度掀起电影的高潮,苏妈一句“你要跑才能被别人看得起”也道出了运动员的辛酸。
运动员的生涯有限,一旦退出赛场,哪怕曾经是奥运冠军,也会被大众逐渐遗忘,更别说是受关注度更低的残疾运动员。
离开跑道的苏桦伟将不再是“神奇小子”,哪怕他想过普通人的生活,也因为他天生的“不普通”,而难以得到相同的待遇,这是当一名残疾运动员的悲哀。
我知道我起步慢,但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要继续去冲、继续去追的原因,跟我的命一样,我就是要从后面追上来。
幸好,故事并没有停留在埋怨和控诉。虽然伟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输在起跑线”,但他总能拼命追赶、超越命运,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便是他人生故事里最精彩的地方。
由成年苏桦伟(梁仲恒 饰)喊出的关键台词,传达着整部电影的核心精神,除了表现出伟仔不屈服命运的斗志,也令人相信,哪怕出生时并不是“普通人(not an ordinary person)”,也可以凭借拼命追赶,逆袭成为“不普通的人(extraordinary person)”。
正如片尾曲《神奇之路》中唱到的:“落后未落败,大步行下去。有耐力后来居上,才算天赋。”人生的跑道很长,只要坚持跑下去,还有很多机会能后来居上,希望那些“输在起跑线”的人,或当下正落后的人,能够在伟仔的身上,感受到不轻言放弃的神奇力量,继续勇敢向前冲。
其实,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人生的“神奇小子”,但苏桦伟更“神奇”的地方,还在于他有一位“神奇妈妈”,始终陪伴在他身旁。
从剪指甲,到日夜陪跑,再到成为伟仔残奥赛场上的“终点线”,苏妈在社会压力下,用自己的方式培育伟仔,这既是典型的母亲形象,也展现出超凡的母爱力量。苏妈与儿子之间的感情真挚动人,相信会让不少为人母的观众很是感触。
也因此,《妈妈的神奇小子》并不是苏桦伟一个人的故事,而是由两位神奇之人共同构建的电影。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里的一众演员都奉献出精彩演绎,造就出这样一部年度感人之作。
其中,吴君如饰演的苏妈不仅神似,一出场就带出多个泪点。细微的表情、隐忍的泪水、坚定的回答,都让人感受到苏妈身上的“不容易”,举手投足都令人动容,更推动电影进入一个个感情的高潮,尽显影后功架。
而三位“苏桦伟”的选角也可谓传神。他们不仅能抓住原型的特点,还能让电影人物跳出单纯模仿的框架,表演中赋予对人物的理解,让伟仔这个角色更加鲜活。
希望大家能去支持这部感人的体育电影,也希望在我们如今为奥运会运动健儿、奖牌得主欢呼的同时,不要忘了那些曾经的英雄们。
别碰脏钱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异国入侵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09℃
影片根据残奥冠军苏桦伟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无法正常站立行走的苏桦伟,在母亲的帮助和鼓励下,被残障田径队选中,夺得残奥会冠军的故事。
苏桦伟参加过四次残奥会、拿下6枚金牌、数次打破世界纪录,被港媒称为“神奇小子”,而跟他一起创造奇迹的,是他的妈妈。
影片以妈妈的视角切入,来讲述苏桦伟的人生经历,妈妈对苏桦伟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他度过一个个人生难关,获得巨大成功。
1、在苏桦伟童年时期,妈妈是一个引领者
苏桦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不能走路,汽水店老板可怜他残障,请他喝汽水,苏妈不但不感激,还冷声质问:“为什么你要请他喝?为什么不请那些小孩喝?”
苏妈不允许儿子成为他人怜悯的对象,这也是她教给儿子的第一课:要有自尊,有尊严地活着,不因为残障就认为自己比别人差。
苏妈背着孩子上班,丢了几千块的助听器,还耽误了流水线做工,被老板骂、被同事嫌,到了晚上,却发现孩子不见了。
苏妈惊慌地找了很久,终于在一堆杂物下发现了儿子,年幼的苏桦伟只知道傻笑,苏妈气不过,把他放在了传送带上。
传送带后面,是一台碎布机,儿子一旦被推进去,必死无疑,可苏妈丝毫没有暂停的意思,向儿子大吼:“走啊,不走我们就一起死!”
苏妈想用这种方式,刺激儿子学会走路,但奇迹没有发生,就在她绝望痛哭时,儿子颤颤巍巍,扶着栏杆站了起来,踉跄着踏出人生第一步。
2、在苏桦伟少年时期,妈妈是一个陪伴者
随着苏桦伟一天天长大,他不仅会走了,似乎还特别会跑,被几个混小子抢钱时拔腿就跑,几个正常的孩子都追不上他。
苏妈发现儿子的跑步天赋后,她带着儿子去报名残障田径队,可训练远比她想象的辛苦,一练就是十圈起跳,不跑完不回家。
苏妈每天默默地带个小马扎,坐在铁丝网外偷看儿子训练,哪怕那里又热,蚊子又多,她都风雨无阻。
为了训练儿子的平衡感,苏妈买了一盒盒鸡蛋给儿子踩鸡蛋,家里每道菜都是鸡蛋,直到练到连在弯道跑步都不摔跤。
儿子难以忍受枯燥乏味的训练,苏妈便一直陪着他,陪他上课训练,下课在楼梯上跑,在山上跑,追着火车跑……
终于到了亚特兰大残奥会,男子4x100接力赛上,苏桦伟夺得冠军,创造历史,多年的辛酸,终于在这一刻,达成目标。
3、在苏桦伟荣誉加身后,妈妈是一个支持者
苏爸受伤住院后,家里收入锐减,苏桦伟放弃北京残奥会的训练去送快递,苏妈找出经纪人的名片,为他争取拍广告的机会。
说好的一个广告,却变成了拍不完的广告,占用训练时间的同时,苏桦伟也备受屈辱,导演让起跑时把头掰上去,做出痉挛的样子,嫌弃他没有表现残疾人特质。
苏桦伟向苏妈抱怨,焦头烂额的苏妈却让他忍耐,甚至说出了这种话:“让你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说得太流畅你才做不到吧?”
苏桦伟不能忍受尊严被践踏,也无法忍受母亲的掌控欲,母子两人在体育馆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面对儿子的指责,苏妈哭泣着说:“你残废是天生的,没人会怪你,人家只会怪我…”
正是因为这样,苏妈才擅自安排好苏桦伟的一生,让拍他广告攒够钱,退役后也能有好的生活。
最后一场比赛上,苏桦伟连输两场,所有人都觉得没希望,苏桦伟想着苏妈那句“望着妈妈,set,go!”,打破了自己保持的纪录,拿下了金牌。
电影用了大量篇幅,来展现苏妈的无私牺牲,正是她的支持和信任,苏桦伟才得以成为“神奇小子”,但片中并没有把苏妈塑造成一个圣人。
她是一个坚强复杂的女性,在无私和自私间挣扎,她不是一个“鸡汤式”的理想主义者,游走在鼓励儿子追梦和向现实妥协之间。
为了让苏桦伟将来有人照顾,她选择生下弟弟,在对大儿子“无私”的同时,她对小儿子很“自私”。
她带兄弟俩去吃汉堡,牛肉分给需要长肌肉的苏桦伟,弟弟分到的永远是面包片。
她不记得弟弟喜欢什么、爱吃什么,弟弟明明参加的是足球队,她却记成篮球队。
她还是一个有控制欲的母亲,儿子的空闲时间要安排,儿子恋爱要干涉,儿子表白也要“代劳”,以爱之名绑架儿子。
除了热血励志的训练比赛、感人肺腑的母爱,影片最难得的是直面现实,触及到了一些残障运动员的真实困境。
比如他们的奖金不高,同样是冠军,奥运冠军的金牌奖励是100万,而残奥会冠军只有2万。
比如他们的待遇不同,他们付出的努力,并没有比健全人运动员少,拿的补贴,却远远不如奥运冠军多,难以同工同酬。
比如他们的保障不够,苏桦伟获得三枚金牌两枚铜牌,但奖金加起来却不到20万,赛后的生活却非常窘迫,为了养家送快递。
比如他们退役后的安排,正常退役运动员生计都艰难,更何况是残疾人,苏桦伟送快递时被客户和同事批评的场景,正是残疾人就业难的缩影。
好在现实中苏桦伟比较幸运,刘德华在得知他的生活窘况后,安排他到自己的歌迷会担任文员,让他有了一份稳定不受歧视的工作。
其他人就没这么幸运了,长跑世界冠军艾冬梅为金牌开价1000元,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退役后当搓澡工……
《妈妈的神奇小子》中,不仅让我们关注残奥健儿们的梦想和信念,也提醒我们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更多支持和关怀。
在“苏神”苏炳添的心目中,还有一个“苏神”!
整四十年前的1981年,一个孩子在香港佛教医院出生。半年后,这个孩子被查出患有肌肉痉挛症,之后又被查出患上了弱听,说话逐渐发音不清。家人带着孩子开始了漫长的康复训练。n
多年后,一位叫潘健侣的人对这个孩子说:“你想过运动吗?”潘健侣得到了非常肯定的回答复。于是,潘健侣将把这个孩子介绍给了一位香港体育学院的教练。
教练发现这个孩子尽管天生患有肌肉痉挛症,但很有运动天赋。于是,教练征求了家长的意见,准备训练他成为运动员。这个孩子顺利通过了体院的选拔赛,入选香港田径队。
多年后的1996年,在亚特兰大残奥会上,他夺得了男子4x100米接力(T35-38级)金牌,为香港残障运动带来了历史性的第一金。n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上,他如愿拿到了中国主场的第一块金牌。
这位被大家称为“神奇小子”、“中国阿甘”的人,叫苏桦伟。
他已在4届残奥会上获得了6块奥运金牌,是目前男子100米和200米跑T36级残疾人世界纪录保持者。
本次东京残奥会开幕时,“苏神”苏炳添通过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大家都叫我苏神,我心目中也有一个‘苏神’,他叫苏桦伟!”
苏桦伟天生患有肌肉痉挛症和弱听,一个连走路都成困难的人,最后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成为了一名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短跑选手。其中的艰辛,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苏桦伟曾说:“我知道我起步慢,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继续去冲,继续去追的原因。跟我的命一样,我就是要从后面追上来!”n我们常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生是一场长达几十年的长跑,输在起跑线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终点在哪里。n苏桦伟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他却在后来追赶上来了,甚至还超越了许多人。这样的“神奇小子”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担得起“苏神”的称号!
一个从出生开始连走路都成困难的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成为一名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短跑选手。这样的人和事,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根据苏桦伟真人真事改编的温情励志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再现了苏桦伟艰辛于常人数倍的成长历程,还原了苏桦伟在雅典、东京、北京三届残奥会赛场上多个令人激动振奋的历史性时刻,值得一看。
让娱乐更多价值,让生活更多乐趣!*.*一起看戏,一起嗨*.*
本片是为数不多聚焦于残疾人运动员的电影,同时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身为患有脑痉挛残疾人的母亲,苏桦伟的妈妈本是非常不幸的,但她有一颗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好胜心,她不甘心自己的残疾人儿子就这样平淡地渡过一生,她鼓励儿子站起来、走起来,最后跑起来,这一过程尽管遭到了很多人的争议,但苏妈始终坚定苏桦伟能够创造奇迹。看完全片后会为苏桦伟经历一切痛苦考验时的坚韧顽强所深深打动,忍不住潸然泪下,同时也要给这位不服输的母亲狠狠点赞。但感觉全片作为一部运动片,还是没能摆脱其惯有的套路,即很容易猜到影片的剧情走向以及结局,在情节上的创新点非常有限,这也算是本片的一大不足之处吧。
东京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地举行,各国运动员都在场上拼尽全力、争夺荣誉。
时间回到 2008年夏季伤残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残奥会”) ,在男子200米跑T36级决赛中,一位黄皮肤的选手率先冲过终点。虽然面容有些抽搐,但他坚定地高举着右手食指,做出第一名的手势,向世界证明自己仍然是跑道上的“神奇小子”。
近日,由这位“神奇小子”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终于上映。趁着奥运会的热潮,希望大家能想起那位被遗忘的奥运英雄苏桦伟。
《妈妈的神奇小子》
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由吴君如监制及主演,尹志文执导,根据前残奥金牌得主苏桦伟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苏桦伟作为香港残奥运动员的辛酸经历。
电影开场很简洁地交代了苏桦伟成长背景。苏桦伟出生时患上黄疸病,黄疸入脑导致神经受损,即便在苏妈(吴君如 饰)的坚持下被救了下来,伟仔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出现脑痉挛及严重弱听的情况。
这些后遗症导致伟仔到了四岁时还不会走路,在工厂打工的苏妈只能每天背着他上班,把他放在自己旁边照顾着。
相较于懵懂的伟仔,苏妈从伟仔出生时就已经备受周遭的压力。如今连上班都需要特别去照顾儿子,不仅招来旁人的指指点点,还有心眼坏的人特意抓弄不能走路的伟仔,让苏妈很是愤怒。
电影的第一个爆发点,也是出现在预告中的镜头。苏妈为了迫使伟仔站起来走路,把他扔上了传送带,甚至狠狠地扔下一句话:“你走给我看,不然我们一起去死。”
结果当然是伟仔成功站起来,走向苏妈。但这一段无疑掀起影片的第一个高潮,让人为伟仔感动,也替伟仔感到安慰。
但苏桦伟的“神奇之旅”至此才刚刚开始。从不会走路,到因为平衡问题,走路比别人慢,再到13岁入选香港伤残田径队,15岁出战残奥会接力项目并获得金牌,苏桦伟可谓一路创造奇迹,“神奇小子”之名也由此而来。
其实,从伟仔进入香港伤残田径队,到他踏上残奥舞台,这条路就像他的人生一样,并非一帆风顺。
田径队里的大哥刚开始并不服苏桦伟,火车东(胡子彤 饰)更因为教练安排平衡力差的伟仔取代他跑最后一棒而离队,直言要伟仔100米能跑进15秒以内,才会归队。
伟仔虽然跑得比同龄人快,可要一下子跑出别人练习多年的成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还好有苏妈不离不弃,甚至每天陪着伟仔与火车赛跑,只为了让儿子跑进15秒内,与队友一起踏上奥运舞台。
苏妈无疑是无数平凡母亲的代表,她们为了孩子能付出一切。相信对于伟仔来说,他的起点和终点一直都是陪伴在旁的苏妈。
总说运动员是“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训练的艰辛不言而喻,但乐观的苏妈在陪伴伟仔成长的同时,还会带出很多正能量,就是把起跑时会听到的“On Your Mark”改成“望阿妈”,已然充满亲情的智慧,也体现出母子俩亲密的关系。
四年一届的奥运盛事,能让很多默默耕耘的运动员终于有机会被大众认知,获得奖项后更会成为不少人的心中的“英雄”,可是奥运的影响力能持续多久?
苏桦伟在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取得第一枚金牌后,也参加了接下来的两届奥运会,而且都收获了金牌,并且多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继续着“神奇之路”。
但因为父亲突然受伤,医药费和家庭生活重担全落在苏妈身上。被寄望继续夺金的伟仔,留在伤残田径队里接受训练,备战2008年北京残奥会,但每个月只能拿到政府的3000元港币补贴,难以帮补家庭重担。
伟仔不忍心母亲一个人打好几份工作,就为了支撑家庭和自己的跑步梦,毅然决定放弃运动员生涯,去当一名快递员,只因为快递员每个月的收入达到7000元港币,转正后更有13个月薪,远超残疾运动员的训练补贴。
苏妈当然不希望儿子放弃梦想、放弃接下来的奥运会,母子俩的冲突再度掀起电影的高潮,苏妈一句“你要跑才能被别人看得起”也道出了运动员的辛酸。
运动员的生涯有限,一旦退出赛场,哪怕曾经是奥运冠军,也会被大众逐渐遗忘,更别说是受关注度更低的残疾运动员。
离开跑道的苏桦伟将不再是“神奇小子”,哪怕他想过普通人的生活,也因为他天生的“不普通”,而难以得到相同的待遇,这是当一名残疾运动员的悲哀。
幸好,故事并没有停留在埋怨和控诉。虽然伟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输在起跑线”,但他总能拼命追赶、超越命运,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便是他人生故事里最精彩的地方。
由成年苏桦伟(梁仲恒 饰)喊出的关键台词,传达着整部电影的核心精神,除了表现出伟仔不屈服命运的斗志,也令人相信,哪怕出生时并不是“普通人(not an ordinary person)”,也可以凭借拼命追赶,逆袭成为“不普通的人(extraordinary person)”。
正如片尾曲《神奇之路》中唱到的:“落后未落败,大步行下去。有耐力后来居上,才算天赋。”人生的跑道很长,只要坚持跑下去,还有很多机会能后来居上,希望那些“输在起跑线”的人,或当下正落后的人,能够在伟仔的身上,感受到不轻言放弃的神奇力量,继续勇敢向前冲。
其实,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人生的“神奇小子”,但苏桦伟更“神奇”的地方,还在于他有一位“神奇妈妈”,始终陪伴在他身旁。
从剪指甲,到日夜陪跑,再到成为伟仔残奥赛场上的“终点线”,苏妈在社会压力下,用自己的方式培育伟仔,这既是典型的母亲形象,也展现出超凡的母爱力量。苏妈与儿子之间的感情真挚动人,相信会让不少为人母的观众很是感触。
也因此,《妈妈的神奇小子》并不是苏桦伟一个人的故事,而是由两位神奇之人共同构建的电影。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里的一众演员都奉献出精彩演绎,造就出这样一部年度感人之作。
其中,吴君如饰演的苏妈不仅神似,一出场就带出多个泪点。细微的表情、隐忍的泪水、坚定的回答,都让人感受到苏妈身上的“不容易”,举手投足都令人动容,更推动电影进入一个个感情的高潮,尽显影后功架。
而三位“苏桦伟”的选角也可谓传神。他们不仅能抓住原型的特点,还能让电影人物跳出单纯模仿的框架,表演中赋予对人物的理解,让伟仔这个角色更加鲜活。
希望大家能去支持这部感人的体育电影,也希望在我们如今为奥运会运动健儿、奖牌得主欢呼的同时,不要忘了那些曾经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