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任素汐大力刘帅良裴魁山
类型:剧情喜剧导演:周申刘露 状态:HD 年份:2016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豆瓣:8.3分热度:11 ℃ 时间:2024-06-11 19:25:1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目前我心目中的国产片年度最佳颁给了《驴得水》,这是一部从笑点泪点台词配乐到思想都无可挑剔的喜剧。nn很多喜剧的内核,往往是悲剧,《驴得水》也是这样,用黑色幽默手法讲了一个很悲伤的故事,它海报上写了一句话“讲个笑话,你可别哭”,不好意思,我哭了。nn《驴得水》的故事题材非常敏感,“品行不端”的乡村小学教师欺上瞒下骗取公饷,看完后暗暗吃惊,这电影略符合国情吶。电影里很多桥段,都可以从现实中找到参考系,观众会心一笑,堪称大型魔幻现实主义,它得以过审公映让人不禁感慨“审查制度愈发明朗化了啊”。nn不过,今天我想讨论的并不是题材的敏感,而是电影里面展示出来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性压迫。女主张一曼,是一个性观念很超前的女人,在开放的城市里见谁睡谁,到了落后的小乡村同样逮谁都带上床,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先睡他一觉再说,所以,遇到搞不定的男人,她邪魅狂狷地一笑:“让我睡服他。”nn可是,要跟张一曼上床,必须看她的心情,她不是随时待命的,她也不是可以跟一个人一直睡下去的。男同事跟她睡过之后动了情想娶她,一曼反问:“你觉得我是那种可以跟你过一辈子的人吗?”铜匠跟她睡过之后也死心塌地,一曼坦荡荡地承认睡铜匠不过是为了发泄欲望。这就是,她只想走肾,你们却走了心。nn大部分女权主义者看到这里应该已经沸腾了,“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波伏娃恐怕也想跟张一曼来个惺惺相惜的拥抱吧。nn《驴得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42年,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有成立,而张一曼的女权意识大概超前了100年,你们知道,走在时代前面的人,要嘛向时代妥协,要嘛被庸众打倒。张一曼也不例外,因为她超前的女权意识,对于男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可控了,她这么不听话,怎么办呢?那么就利用权力来教训她吧。nn纵观历史长河,按照国际通用定律,男人想要简单粗暴地得到或惩戒女人无非利用两样东西——权力和金钱。《驴得水》里的张一曼也遭受了同样对待,那些被她睡了的男人,因为后来无法得到她,就利用权力去羞辱她、去诋毁她、去毁灭她。男同事娶不到她,就骂她是个人尽可夫的婊子。很好,“婊子”一词是男权社会压迫女性的惯用词汇,一个女人利用自己的美色睡了足够多的男人,人们就会给她贴上“婊子”的标签,对她指指点点,男的对着她意淫,女的对着她唾弃,这些人在骂荡妇时都假设自己是圣洁得没有性欲的白莲花,我们把这种针对女性的语言暴力称之为“荡妇羞辱”。nn而反观男人,如果一个男人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或者颜值睡了足够多的女人,在男性朋友圈中他可能会倍受追捧,可以到处传授泡妞绝技,这世界甚至还出了一门专门教人泡妞约炮的学科叫做“PUA(泡学)”。信奉PUA的男人,把睡了几个妞作为自己的勋章,四处炫耀,甚至有把“百人斩”作为人生目标的男人。同样是四处上床,为什么这些男人就不会受到社会的唾弃呢?这就是一种双重标准,是时候给男人穿上贞操带了。nn荡妇羞辱,无非是因为得不到、或者无法持续得到。男性骂一个女人是“荡妇”,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她不可控、不顺从、不乖乖接纳自己的欲望,尤其是看到其他男人可以睡她而自己睡不到的时候,更加愤怒。而女性骂一个女人是荡妇,大概是因为该女人可能比自己更加貌美、或者得到了更多男性的宠爱,在男权社会之下,很多女性把男性的宠爱作为对自己的加持。要重点批判的是,有一部分男人,把人家睡了,先是到处炫耀,然后还口口声声骂人家“婊子、荡妇”,这种翻脸不认人的男人真应该拉去浸猪笼呀。nn在电影里,小人得逞,张一曼被毁灭了,她被人言毁灭、被落后的性观念毁灭。而在现实中,这种“荡妇羞辱”还在四处蔓延,人们不接受女性拥有性自由的权利,还有人认为贞操是女人给婆家最好的嫁妆,更有甚者把性看作一件肮脏的事情。人们为什么连自己最原始的本能都不敢面对呢?在合法的前提下,成年人对于自己的身体,拥有最高支配权,无论你是男是女,无论你性开放、还是性保守,无论你的贞操留给谁,无论你睡了多少个人,只要你开心你愿意,他人没有资格对你的性观念指指点点。只有敢于直面本能,才能直面人生。
当初看了话剧《驴得水》,就去默默关注了任素汐的微博,因为觉得她演得太好了。上一次看到一个女演员在舞台上那样不管不顾地掏出自己,是谢盈萱。nn最近她的微博都是关于电影《驴得水》。比如,她听老狼翻唱主题曲《我要你》第一句就哭了,这首歌她在台上唱了五年;比如,她也会看到很多没看过话剧的观众说她不够美,一定是有后台才演上了电影,采访中她也说:“可惜外表也不能发生改变……只希望长得更漂亮,能给一曼带来更多。”比如,她也会担心自己第一次演电影没有票房号召力……(采访中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希望给一曼带来更多”。)nn从话剧到电影,不仅是舞台到银幕的改变,简直像要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心麻花”第一部电影《夏洛特烦恼》捧红了沈腾、马丽,他们之后再演明星版《乌龙山伯爵》,沈腾在台上换衣服,台下观众疯狂尖叫……最近的任素汐,不再是排练、演出、休息这样惯常的三点一线生活,而是满中国地跑路演,为电影上映造势。nnn这个专访,很特别的在她开始跑路演的前一晚进行。nn那一晚之前,她是一个话剧演员;那一晚之后,她开始履行一个电影明星的宣传职责。
n《驴得水》从话剧到电影,台前幕后都是原班人马。任素汐说:“一开始导演就决绝地要用我来演电影版”。nn电影版的导演仍是周申和刘露。周申是任素汐中戏的老师,“带过我半个学期”。后来任素汐演一个戏,周申去看,看完之后特地去到化妆间,对她说:“素汐,你开窍了。”“然后就走了”。nn不久之后,他邀请她来演他和刘露编剧、导演的话剧《驴得水》。nn一曼是《驴得水》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是万绿丛中那一点红。任素汐说:“不给你说虚的,演一曼没人能比我演得更好,因为我就是她。我认识一曼四五年了,我最了解她……因为是我创造的她。”nn最初,导演给到演员们的只是分场大纲,“简单的人设、情境、故事……”然后每个人开始打磨、排练,集体创作出了这样一部戏,“一曼的性格是我给她的”。nn话剧演出的五年,也是慢慢与角色磨合的五年,是任素汐和一曼共处的五年。nn一曼这个角色,像茶花女,像尹雪艳,像羊脂球。舞台上有个她打自己巴掌的情节,任素汐毫不怜惜,一下一下简直振聋发聩。所以演这个角色其实很伤,“每次演就像死过一遍,消耗太多了。有时候巡演,如果连演五遍以上就会受不了。”任素汐说,“这种伤不是脸上的几下,是心里的,是内心的伤害,是同僚的排挤……”nn所以,散场后,平日里,同台的其他演员都巧妙避开不太提及这场戏。nnnnn电影中,这场戏被保留了,但也做了修改。nn电影版的《驴得水》剧情大部分和话剧是一样的,“话剧巡演这么长时间,已经千锤百炼了”。唯一的不同,就是话剧在表现形式上有些在舞台上能完成的,可能到了电影中就有些夸张,“所以电影可能会少一部分话剧的癫狂”。nn任素汐举例说:“话剧中铁匠看到特派员的大盖帽就跪下了,剧场中这样表现是好的,但电影中可能就不太现实。”nn还有那场打巴掌的戏,“我也知道在观众面前抽巴掌,在剧场中震撼性是很强的,但是电影中打巴掌就太正常了。”于是电影中对一曼的伤害更大,“头发也剪了”。nn这是任素汐第一次演电影。nn她大学上的导表系,十九岁的时候学校放假,实习,就去一个电影剧组做导演助理。之后便一直演话剧,“一演就演了十年。十年中的一部戏现在拍成电影,我就演电影了,就这样。”nn从话剧表演到电影表演,任素汐经历了“一个月下地排练,一个月试拍,两个月实拍”,将近半年为角色做准备。nn当然还是会有一些不适应,“因为我常年演舞台剧,演戏相对习惯了连贯,铃一响,接下来两个小时都不能错。”而电影表演是一段一段的。很多时候,面前也并没有对手戏的演员,“都是灯”。nn她也NG过,“有一场戏要一个短促的东西,那场我NG了很多次”。nnnnn电影中的主题曲《我要你》也是来自话剧,任素汐演唱了这首歌。nn“我父母都爱文艺,我从小就受熏陶,开始妈妈想让我学音乐,我从小就学钢琴,学唱歌”。后来中学毕业考试,任素汐同时考了中戏导表系和军艺声乐系,“但三试都在同一天的同一时段”,她最后选择了中戏。想着,导表系,有导演、有表演,“可以多学一个”。nn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了《我和你》,“原本那首歌说是给大学生唱的”,导演到北京的大学里面挑人,把任素汐也给挑上了,“我只是被挑选的几个人之一而已”。nn她说她不可能当歌手,即便很多人都被她在舞台上的歌声惊艳到,因为“唱歌只是爱好,不像演戏……”nn“——演戏是没有不行”。nnnnnn任素汐说她太了解自己了,比如就是爱演戏,比如就是喜欢和单纯的人打交道,比如就是不善交际,“这是我的性格缺陷”。nn“我知道自己在那个(娱乐)圈子里是不行的”,她说,“哪里能得到快乐呢?舞台能让我得到快乐,排练厅能让我得到快乐。”每天就是排戏,睡觉;演戏,睡觉,这样简单地过着,她就很快乐。甚至不能待着,“我一没戏排就会生病”。nn她喜欢自己当年在李国修的剧组演《三人行不行》,“以一当十”,“李国修老师经验丰富,有一套自己的体系,我完全认同他的体系。他是个有趣的人,我现在也很想他。”nn她喜欢和赵淼这样的导演合作,“他是个很有童趣的人。我了解我自己,但我不太会调动自己,赵淼可以把我身上的闪光点调动出来。”nn只是相信之后,她演了电影版《驴得水》之后,还是会有一些变化发生,当然,她也依旧会坚守一些坚守。nn就像我们采访时,她说到自己不够美,不能给予一曼更多,但是巡演的五年,没有一个看过的观众向她提出这样的质疑,“我也很奇怪,一个都没有”。结果没过两天,就有人在还没有看过电影的情况下觉得她不美,觉得她一定有后台,因此拒绝去看《驴得水》。任素汐说:“我的初衷只是只是希望更多人看到”,看到一曼,看到《驴得水》。然而一旦涉及“更多人”,也许很多事情就难免失去控制。而这其实也是《驴得水》要讲的东西。
未来,会带给这个山东大妞什么?谁也不知道。只知道有那样一步一步稳妥的过去,怎么也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nn只知道,任素汐和那些所谓小花旦比起来,也许容貌确实不够美,也没有随大流走上整容这条路。然而她扎实的演技,经得起大银幕的考验。nn现在,有很多电影剧本来找她。任素汐说:“我不奔钱去,反正这么多年也过下来了。我只想演自己负得了责任的角色,自己能保证完全真挚的角色”,然后——nn“每年都要回到舞台”。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宝宝大错位2
神采飞扬
圣诞绅士夜
冲撞
熊出没·逆转时空
辣警霸王花粤语
花言巧语的小镇青年吉姆在百货公司得到一份看门人的...
播放指数:970℃
传媒学生对于电影的热情名不虚传,笑声嘘声掌声都毫不吝惜,结束之后的主创交流环节,还有爱起哄的男孩对张一曼的扮演者任素汐大喊“睡服我”。虽然大学四年一直都在传媒旁边,却从来没有去蹭过见面会或者交流会什么的,想来真有点浪费。
影片全程都在山路和窑洞间展开,一看就是小成本,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明星,但剧本和部分主演都已经经过了上百场小剧场演出的考验,正式开拍前的试排实排足足花费了四个月,相对于大部分国产片来说,完全称得上“没毛病”。
影片营造出了一种明显折射真实世界的荒诞,有时有些夸张,充满戏剧感。有的评论里提到了教育部特派员带枪的特权,在我看来也只是这整个荒诞剧情的一部分,并不违和。虽然电影感不强,却着实能够引出各种不同角度的解读,也是我认为影片最珍贵的部分。
除了显而易见的色情笑点,影片喜剧效果的主要来源是委曲求全,有点像是某些春晚小品的路子,以剧中人的窘态来搔观众的痒痒,其中的讽刺与控诉意味却常常戳得人生疼,处处透出无可奈何。
三民小学几个主要角色的塑造我觉得是整部电影中最耐看的地方,每个人的性格都很完整,几乎都能从生活中找到与其相似的人物,并且在前后的变化中也体现了同一性格特征的两面性。
在1500人厅里最招观众待见的张一曼,可能是中国影视作品中女权形象的巅峰了,绝对拥有自己的身体,以欢愉潇洒为信条,置世俗道德于不顾,你可以说她随性,也可以说她放荡,她活着只图自由快活,却为了自由快活搭上了命。她伤害铜匠不是发自真心,却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果。其实casual sex在欧美影视剧中是很常见的,但在中国,即便经历了几次几乎毁灭了文明的文化浩劫,儒家那套妇道却并没有消亡,以往这样的角色要么是将身体当作礼物或是交易筹码,要么是有未解的心病或难愈的创伤,再要么就是生活所迫,纯粹为了爽而随便睡的还真不多见,放映厅里的中传学生们为她倾倒,但我不知道他们其中有多少会和那些整天在微博上叫嚣“小三死全家"的暴民重叠。
裴魁山的主要特点是爱钱,可以是精打细算会过日子,也可以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从前面帮着领导吃回扣的黑历史、计划为张一曼找工作,到后面买貂、讨好特派员,这一特点都贯穿始终。他对张一曼的好,既是一厢情愿的善意揣测,又是得不到就毁掉你的独占欲。有时像个好人让人心疼,有时又让人恨得牙痒痒。
周铁男最大的特点可能是真·嘴炮吧,本身就带着两面性:通常嘴上厉害的人,行动上都比较怂。而前后的对比更是明显,不敢和心上人告白,却敢于顶撞权威,被权威的力量威慑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胆怯懦弱,畏首畏尾。由此完全可以将先前的嘴炮理解为年轻的附属物,还没有被生活操过,不仅不知道嘴炮无用,更不知道嘴炮有可能导致的后果。
校长闺女孙佳相比铁男又更年轻,也可以说是更幼稚,这种幼稚不仅表现在能真心将一头驴当作朋友,还在于相信一切都应该分对错,讲道理。今天一把年纪的我,看到孙佳这样的孩子,觉得她蠢,轴,不听劝,光坏事,也是想起了当初的我,也和她一样执拗于明是非讨公道:错的就是错的,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是错的,因为看不到背后的无奈。只有小时候,父母老师才会跟孩子讲对错,创造一种世界黑白分明的假象,由着孩子慢慢长大,才自己渐渐悟出了那些灰色地带,才知道有些人有些事,就是特么不讲道理,才知道当初他们不说,只是怕吓死自己。
(关于佳佳我特别补充一点,为什么说她幼稚?她不理解为什么不能用人喝的水去灭驴棚的火,她也无法坚持说出真相,理念上坚持和确保执行是两码事。)
可能从电影本身来看,最悲催的是张一曼,但对我来说,铜匠和校长才是最具悲剧色彩的角色。
铜匠原本是类似“牲口”的人物,单纯善良没文化,有话直说,高兴了就唱歌,稀里糊涂就接受了文化的洗礼:被洗干净、被培训、被“睡服”,得了校长的几本书和一席话,又得了校长闺女的一个月辅导,能读书识字了,听起来也像是个知识分子了。他控诉教育的那一段甚至有些燃:他不再是单纯的动物,明白了受教育前,人们看不起他;让他接受教育,多半也是为了利用他,因此他也对教育报以最大的恶意。因缘际会成了文化人,却仍然没有摆脱牲口的本性:伤我了我就要让你死,谁有好处就跟着谁,不仅敢说还敢做,是个莽汉版的裴魁山。也许这就是对教育的最大讽刺,老师能教你知识,却教不会你做人,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适得其反,没有文化积淀,懂再多也是个人渣。像极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能瞬间百度到一切,却将信息用作谩骂与欺诈的工具。
而校长则是令人心疼的乐天派,见过风浪,身段柔软,最知道委曲求全,却永远相信理想仅有一步之遥,只要保住了学校,就保住了希望,他的信条是办大事要不拘小节,为了理想,尊严可以不要。这样的人放在今天可能就是成功的创业者,相信相信的力量,能拉到投资,当然,也有可能混成传销头目,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挺模糊的。
以上这些,可都算不上坏人,但在利益、恐惧的驱使下,好人却能做出最让人寒心的事。
胸无点墨却又装腔作势的特派员是推动剧情的最重要因素,将以上所有人的性格特点都归于“知识分子的脾气”,言外之意即是由权与利驱动之外的人情事,不愿听“组织”的话,剪发、杀驴、说谎、装死,可以理解,但办不到是绝对不行的,你的脾气、你的良心、你的理想都不重要,权利部门捞到好处才是最重要的。他的存在代表着古往今来权力的面孔,惺惺作态,威逼利诱,无所不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可惜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在我看来,最大的讽刺就是影片最后透出的希望:孙佳去了延安投奔大哥,暗示三民主义即将被新的力量取代。
然而我不知道相比影片所营造的那个时代,如今我们的世界又好到哪里去了。特派员也不过是换了名字,依旧充斥各行各业,占领每一个角落,决定着社会运作的一切规则,权力的交迭,又究竟改变了什么?
看完发现果不其然,仁者见仁。
先说缺点吧,
首先话剧腔过浓,所有人念台词用力过度,再加上个别场景自带回音效果(音响问题?)更是让开头十多分钟才入场的我一脸懵逼以为错进剧场。不过这片子原本就是话剧演过来的,这点“特色”倒也意料之中;
其次煽情刻意,不够自然,尤其是最后的合照镜头伴随着音乐一再出现强制煽情。其实这部片子的内涵已经泪点满满,这时候再煽,未免画蛇添足,过犹不及;
最后就是一点不算瑕疵的瑕疵,那就是结局处理,“延安”啦,“受调查”啦,这个我们都懂的。
但是瑕不掩瑜,
即便如此,这片子能过审我还是蛮意外的,
如果说今年国产电影中《火锅英雄》算是戴着镣铐跳舞的典范,那么《驴得水》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在刀尖上舞蹈。
与其说荒诞,倒不如说是血淋淋的现实主义。
随便抽几句台词:
特派员在饭桌上一一数落各人的前科:“知识分子有脾气,我可以接受,但你们都有污点!”
以及最后校长的叹息:“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
然后导演告诉我们孙佳的角色定位就是点题:“过去的如果都让它就这么过去,未来只会越来越糟”
再看片中发生冲突的各方角色:
分别是政治决策者——特派员;
军队强权——持枪的卫队长;
知识分子——校长及一干教师;
底层民众——小铜匠及其妻子。
最后是关于片中主要人物的变化:
追求梦想的魁山眼中充满了现世利益,却仍然要在道德的制高点出口成脏,用最野蛮下流的语言把一曼搞脏搞臭;
追求自由的一曼在经过别人的批判和侮辱后精神恍惚,最后自杀;
充满正义感的铁男畏惧强权“假装”屈服,磕头如捣蒜,幼稚地以为这样就可以翻身自主,却没能换来别人的哪怕一个正眼。
这都是谁呢?
同学,如果你是学文史的,一定知道周扬吧?
就算你不是学文史的,也得知道老舍吧?
万一你是学物理的还可能知道束星北吧?
当然影片的主角不只这三个人,还有千千万万个人,千千万万个哭喊着的灵魂,千千万万声震彻夜空的枪响。
网易云音乐上,任素汐唱的电影主题曲《我要你》有这么一条评论:
“一声枪响 四套漂亮的新校服 这个女人最终选择沉睡在自己的梦里 永远 永远也不要再醒来了 梦里大家穿着新校服起舞 拍照 只有欢声笑语 没有冷酷丑陋的现实 编剧一次又一次的摧毁人心中的那点梦幻 什么理想主义 什么英雄主义 什么浪漫主义 什么知识分子的脾气 最终都败给了现实和强权”
你想到的是什么?
对我说的就是它。
其实把相同的故事换个年代,换个场景创作出来是编剧和作家的拿手好戏,各种例子不胜枚举
美国人到来之后人物冲突升级,教室里的那场戏简直完美再现了当代社会矛盾,编剧把各个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面貌刻画得入木三分
把那个时代的碰撞、可悲和湮灭几乎都毫无遗漏地交代到了:
知识分子之间的相互指责和保护、校长为了个人集体目标的委曲求全、特派员为了掌控局面的利用与恐吓、以及象征权力的、让人心惊胆寒的枪声。
不过除此之外《驴得水》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提出了现世的问题。
在我看来,片中最值得玩味的人物是小铜匠,他是一个再真实不过的角色,从只求钱财死不拍照的愚昧到摆弄茶具玩弄权利时的精明;从被妻子喝来唤去打不还手的软弱到拼命抗争追求自由时的执着;从临别赠发时踏歌送行的淳朴到一曼被羞辱时咬牙切齿拍手叫好的凶恶……
我们身边没有这么多无私的校长,自由的一曼和正义感爆棚的铁男,
我们身边,我们自己,更多的是正在成长的小铜匠。
教育给了我们知识、人格,也因此应运而生了很多其他东西。
当然,你完全不懂我在说些什么也没关系,
其实我什么也都没说,
因为我在电影结束的时候,还清楚听到座位后面有人说“那女的为什么自杀?估计是不知道枪口在哪,不小心开枪把自己打死了”
目前我心目中的国产片年度最佳颁给了《驴得水》,这是一部从笑点泪点台词配乐到思想都无可挑剔的喜剧。nn很多喜剧的内核,往往是悲剧,《驴得水》也是这样,用黑色幽默手法讲了一个很悲伤的故事,它海报上写了一句话“讲个笑话,你可别哭”,不好意思,我哭了。nn《驴得水》的故事题材非常敏感,“品行不端”的乡村小学教师欺上瞒下骗取公饷,看完后暗暗吃惊,这电影略符合国情吶。电影里很多桥段,都可以从现实中找到参考系,观众会心一笑,堪称大型魔幻现实主义,它得以过审公映让人不禁感慨“审查制度愈发明朗化了啊”。nn不过,今天我想讨论的并不是题材的敏感,而是电影里面展示出来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性压迫。女主张一曼,是一个性观念很超前的女人,在开放的城市里见谁睡谁,到了落后的小乡村同样逮谁都带上床,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先睡他一觉再说,所以,遇到搞不定的男人,她邪魅狂狷地一笑:“让我睡服他。”nn可是,要跟张一曼上床,必须看她的心情,她不是随时待命的,她也不是可以跟一个人一直睡下去的。男同事跟她睡过之后动了情想娶她,一曼反问:“你觉得我是那种可以跟你过一辈子的人吗?”铜匠跟她睡过之后也死心塌地,一曼坦荡荡地承认睡铜匠不过是为了发泄欲望。这就是,她只想走肾,你们却走了心。nn大部分女权主义者看到这里应该已经沸腾了,“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波伏娃恐怕也想跟张一曼来个惺惺相惜的拥抱吧。nn《驴得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42年,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有成立,而张一曼的女权意识大概超前了100年,你们知道,走在时代前面的人,要嘛向时代妥协,要嘛被庸众打倒。张一曼也不例外,因为她超前的女权意识,对于男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可控了,她这么不听话,怎么办呢?那么就利用权力来教训她吧。nn纵观历史长河,按照国际通用定律,男人想要简单粗暴地得到或惩戒女人无非利用两样东西——权力和金钱。《驴得水》里的张一曼也遭受了同样对待,那些被她睡了的男人,因为后来无法得到她,就利用权力去羞辱她、去诋毁她、去毁灭她。男同事娶不到她,就骂她是个人尽可夫的婊子。很好,“婊子”一词是男权社会压迫女性的惯用词汇,一个女人利用自己的美色睡了足够多的男人,人们就会给她贴上“婊子”的标签,对她指指点点,男的对着她意淫,女的对着她唾弃,这些人在骂荡妇时都假设自己是圣洁得没有性欲的白莲花,我们把这种针对女性的语言暴力称之为“荡妇羞辱”。nn而反观男人,如果一个男人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或者颜值睡了足够多的女人,在男性朋友圈中他可能会倍受追捧,可以到处传授泡妞绝技,这世界甚至还出了一门专门教人泡妞约炮的学科叫做“PUA(泡学)”。信奉PUA的男人,把睡了几个妞作为自己的勋章,四处炫耀,甚至有把“百人斩”作为人生目标的男人。同样是四处上床,为什么这些男人就不会受到社会的唾弃呢?这就是一种双重标准,是时候给男人穿上贞操带了。nn荡妇羞辱,无非是因为得不到、或者无法持续得到。男性骂一个女人是“荡妇”,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她不可控、不顺从、不乖乖接纳自己的欲望,尤其是看到其他男人可以睡她而自己睡不到的时候,更加愤怒。而女性骂一个女人是荡妇,大概是因为该女人可能比自己更加貌美、或者得到了更多男性的宠爱,在男权社会之下,很多女性把男性的宠爱作为对自己的加持。要重点批判的是,有一部分男人,把人家睡了,先是到处炫耀,然后还口口声声骂人家“婊子、荡妇”,这种翻脸不认人的男人真应该拉去浸猪笼呀。nn在电影里,小人得逞,张一曼被毁灭了,她被人言毁灭、被落后的性观念毁灭。而在现实中,这种“荡妇羞辱”还在四处蔓延,人们不接受女性拥有性自由的权利,还有人认为贞操是女人给婆家最好的嫁妆,更有甚者把性看作一件肮脏的事情。人们为什么连自己最原始的本能都不敢面对呢?在合法的前提下,成年人对于自己的身体,拥有最高支配权,无论你是男是女,无论你性开放、还是性保守,无论你的贞操留给谁,无论你睡了多少个人,只要你开心你愿意,他人没有资格对你的性观念指指点点。只有敢于直面本能,才能直面人生。
根据话剧改编的开心麻花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剧情给人感觉很是熟悉,身边常有耳闻。四位不甘清苦、想给山区孩子提供良好教育条件的老师,为了争取教育局多拨款,活生生捏造出一位“驴得水”的老师。又逢一位国际友人想资助教育学家,教育局便派人围着老外的腰包制定计划,物色人选。联系后面的剧情,不禁联想到《儿子的大玩偶》中有一段万仁导的《苹果的滋味》,几个穷苦孩子的父亲不幸被美国将军的汽车撞伤,老美打算弥补过错,补贴给他们不菲的金额,还带一个孩子去了美国留学,哀事变喜事。只是不同于这个故事,在这里老美的资助,被教育局各部门扣下了三分之二,这个差异想想很有意思。
跟不少摇着喜剧幌子的电影一样,《驴得水》把取乐精神的观众“骗”进影院,随后又自觉地延伸分解出许多喜剧的悲剧因子。大喜大悲两相照,笑过之后又需偿还以悲。但最后观众看到的其实只剩一团阴云弥漫,先前的喜乐也被无情碾碎。《驴得水》就是这样一类电影,前段在笑,后又哀的掉泪。
电影很明显前后也在剧情发展中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以女教师一曼令人讶异的“睡服”为界,围绕两次特派员造访学校。第一次特派员盘算的利益秘密隐藏,只有荒诞的、反讽的喜剧元素。围绕着老师们的是一段段荤腥的调侃,能搔到观众胳肢窝,效果是自然的。后半段虽语言和情节上仍有不少讨观众发笑之处,但一些人的善良被利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人物丑陋的嘴脸毕现,他们在被迫促成一个更大的骗局,还能笑出来的是浮在故事之外的观众。《驴得水》惊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后半部分观众若是试图读出影片的隐喻,就再也笑不出来,而是一点点沉下去。
电影设置年份还故意定在1942年,国民党执政时期,这自然是为了避免审查的刁难,把有着污点的教师形象和贪腐的官员规划到旧世界,为结尾绝望的孙佳奔赴延安“新世界”做准备。意识到这一点,这个故事所指的就不仅仅是对人性丑恶的揭露,利益的贪食,更无关教育,而是中国历史微观的演义。
前阵子因为在读李劼的评论《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发现《红楼梦》所强调和呼唤的也正是《驴得水》的内在立意。假作真时真亦假,最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女教师一曼结尾的自杀,孙佳未卜又尽人皆知的风雨前程。和大观园的衰落,丫鬟小姐的死伤一样,象征着历史文化不会再有创造性的止步。豹的精神不再,连凶猛的豹子也遭绵羊猎杀。
李劼从《红楼梦》中看到男女关系其实蕴藏着人类文化历史的全部信息。像是中国的二十四史涂满了权力争夺,蜂鸣盗起,文化气脉却日渐衰微,或许能归结到历史中不见爱情和出类拔萃的女性。中国历史是由泥质的男人写就的,从秦始皇修筑长城以期江山无疆,孔孟之道成为道德的规约,文化历史就再无灵巧和进步可言了。即便是李白辛弃疾那样的豪放文人也不过是未能超脱、囿于几千年文化监狱的俗人。女性在历史中审美意义上的阙如,致使中国几千年一成不变。于是从《驴得水》两个女性角色,尤其是女老师一曼,以及她所影响的副本形象,能够试着找出《驴得水》对历史的暗指和期待。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女老师一曼总是笑意盈盈的,不管面对什么,一概说着趣话,一脸天真的神情。前半段围绕着一曼的镜头,都是明媚阳光的。比如她剥着蒜头清唱着歌曲,在她自杀后回响起这段歌声,我们才回觉其蕴藏的美好向往,从“昆明不下雪”的调皮到“我在上海,哪还有周璇的份儿”那段与校长在荧光灯之下自由舞步的骄傲,旗袍与高跟鞋的特写,一曼的美丽和可爱,真实投射在人心里。
而一曼超前的性观念,更是一种对男性强加于女性道德的无视,她的内心没有负担。李劼也在《红楼梦》中分析对比,贾宝玉暧昧的同性关系与淫欲的滥交之间,读者能够分出何者是健康的。那么观众会从一曼的主动与大胆说出来的生理要求,与教师裴魁山不明朗的关系,闻到什么不适粗野的内容吗?在方正面孔的裴魁山语重心长对一曼做出道德规劝后,一曼很是尴尬地回答他:“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受不了各种条条框框的制约。于是她跟铜匠的结合,一方面有着为了成全骗局和利益献身的意味,更多是她自愿去追求生理愉悦,没有强迫和隐忍的意思。只不过她开放的观念,到现在恐怕也不见的有多少男同胞会接受,更何况她是一位为人师表的教师。
接着有意思的局面就出现了,一个灰头土脸、没有受过教育的铜匠,用他被官方语言陌生化的蒙古语歌谣抒发内心之爱,经过身份差异悬殊一曼的点拨,相送的一绺发丝,让他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人生的诗意所在,这是女人之于男人的创造意味。如同在《红楼梦》中,对照大观园外肮脏的男人世界,宝玉在黛玉的一次次垂泪和各丫鬟的影响下,由顽石最后炼成了一块璞玉。临行的铜匠感受到校长“有教无类”的道理,又得到校长女儿孙佳极其重要的教诲帮助,很快改头换面,肚子里有了营养内涵。可是谁也没想到,后来铜匠的嘴脸,变成了《动物庄园》里猪的形象,高高在上地残暴无耻起来,真正变为一头享乐的牲口。
因为特派员的突击造访,一曼与铜匠的事情败露,铜匠的泼妇老婆前来闹事。一曼与泼妇起了争执,这时铜匠竟突然挺直了腰板,敢对泼妇怒吼,像个英雄一般含情脉脉解救一曼。一曼怕他坏了校长的大事,不得已违心骂铜匠是牲口。如果说一曼把铜匠变成了一个人,那么在此刻她又掐死了铜匠。缺少了女性创造性的指引,铜匠精神上便不再向人努力,只剩下外表端正的人皮,内心很快蛆蛀成了怪物。那一绺头发落地,铜匠的朴质无存。
接下来我们就看到了得势铜匠的狠心,他对一曼残忍的报复,一剪刀一剪刀毁灭了一曼“花”的精神(一曼总在采花)。铜匠永远无法再意识到他正在毁灭的女人,同时也是塑造他的人,给了他能力毁灭一曼的人。这样说一曼是自己毁了自己,但她在骂走铜匠后,就羞愧地蹲伏在地向铜匠道歉。毁灭他们的是整个骗局,是人性没有底的贪恶,和人被腐蚀的软弱。
而利益分明裴魁山的转变,也很好理解。在山坡上,愧疚的校长谈到一曼时,裴魁山竟只惦记着钱该怎么分。他固然贪财,但说白了在前的是内心女神精神的失落,他的道德观念无法接受一曼的放荡,校长和周铁男的纵容更点燃了他内心潜藏的恶念。当他愤怒哀伤地前去拯救失足的一曼,却只敢站着窗台没有向前,他被吓呆了。两个月后,披着貂绒的裴魁山,对曾经爱慕的一曼只有鄙夷轻视。在咒骂一曼时,只有他是发自心底认定一曼是婊子妓女,开始处处与恶人沆瀣一气。女性在这里被彻底压制,须眉浊物唱起了大戏。
反观另一个男性角色周铁男,从头至近结尾,他都一种脾气火爆、讲话口无遮拦的性格。差点几次在特派员面前把校长的骗局戳穿,对小人得势咬牙跺足。当铜匠要剪一曼的头发,威胁孙佳做新娘时,他都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骨气。这是一个本真的人,他与一曼的相近敬重,恋慕是非分明、执拗说一不二的孙佳,应该说是这两个女性让他的本真得以保持。但当射出的一颗子弹从头颅擦过,死亡的威慑即使仍有孙佳的不妥协,他的善恶观也被瞬间抽空了。他求助孙佳扮演铜匠的妻子,说孙佳幼稚,“就是一个小孩”。在孩子天真面前,映衬的是丑陋的成人世界,但这个故事混入的又不只是成人世界那么简单。
像李劼所说:创造不经过审美的过渡而直接进入历史,使历史显得暴虐和残酷。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女人牺牲的悲剧便成了势在必然。
一曼被剪了“阴阳头”,半疯半癫地在田野采她心爱的油菜花。裴魁山整个变为利益组织的走狗,被悄然转念的周铁男,说话语气也有了红卫兵的模样。在一曼要被大兵侵犯时,他也只是呲牙咧嘴呆立一旁。只有校长能洞观这一切,但还是不得不毁灭掉一曼,劝她做一个不问世事的聋哑人,免遭他人再伤害。他的一再妥协,也令人不齿。被剪发的一曼如同看破红尘,她的自杀,并不是人生境界,却是历史的终结。周铁男的沦落,让怒目圆睁的孙佳绝望。校长又亲手把面无表情的女儿,屈送给一个只剩邪恶面孔的铜匠做新娘。
电影中的几声枪响,一声比一声吓人。铜匠的泼妇老婆的闯进婚殿不明所以的按枪,将整个骗局戳破,更让人觉得荒诞。故事走向失控,也只有枪能解决了。孙佳对着镜头念叨“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了,就只会更糟。”乍听起来说教腔刺耳,片刻又脊背发凉。没多久,还是窝里斗,还是须眉的老一套游戏。水性越来越少,泥性越来越多。这种政治文化,处世哲学,已不忍细看。
故事中学校地点设置在一个要走二十里山路才能打到水的地方,人和驴得水才能活,水显得那么重要。如果“驴”可以指片中的几个男性教师角色和铜匠,女性角色指“水”,这几头驴都幸运得到过水,然而水在最后却被废弃。
PS:感谢大家点赞,文章仅是结合一本书的片面理解,有偏颇不全之处。这种延伸或许并不是电影文本中的关键,但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去分析人物。
当初看了话剧《驴得水》,就去默默关注了任素汐的微博,因为觉得她演得太好了。上一次看到一个女演员在舞台上那样不管不顾地掏出自己,是谢盈萱。nn最近她的微博都是关于电影《驴得水》。比如,她听老狼翻唱主题曲《我要你》第一句就哭了,这首歌她在台上唱了五年;比如,她也会看到很多没看过话剧的观众说她不够美,一定是有后台才演上了电影,采访中她也说:“可惜外表也不能发生改变……只希望长得更漂亮,能给一曼带来更多。”比如,她也会担心自己第一次演电影没有票房号召力……(采访中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希望给一曼带来更多”。)nn从话剧到电影,不仅是舞台到银幕的改变,简直像要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心麻花”第一部电影《夏洛特烦恼》捧红了沈腾、马丽,他们之后再演明星版《乌龙山伯爵》,沈腾在台上换衣服,台下观众疯狂尖叫……最近的任素汐,不再是排练、演出、休息这样惯常的三点一线生活,而是满中国地跑路演,为电影上映造势。nnn这个专访,很特别的在她开始跑路演的前一晚进行。nn那一晚之前,她是一个话剧演员;那一晚之后,她开始履行一个电影明星的宣传职责。
n《驴得水》从话剧到电影,台前幕后都是原班人马。任素汐说:“一开始导演就决绝地要用我来演电影版”。nn电影版的导演仍是周申和刘露。周申是任素汐中戏的老师,“带过我半个学期”。后来任素汐演一个戏,周申去看,看完之后特地去到化妆间,对她说:“素汐,你开窍了。”“然后就走了”。nn不久之后,他邀请她来演他和刘露编剧、导演的话剧《驴得水》。nn一曼是《驴得水》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是万绿丛中那一点红。任素汐说:“不给你说虚的,演一曼没人能比我演得更好,因为我就是她。我认识一曼四五年了,我最了解她……因为是我创造的她。”nn最初,导演给到演员们的只是分场大纲,“简单的人设、情境、故事……”然后每个人开始打磨、排练,集体创作出了这样一部戏,“一曼的性格是我给她的”。nn话剧演出的五年,也是慢慢与角色磨合的五年,是任素汐和一曼共处的五年。nn一曼这个角色,像茶花女,像尹雪艳,像羊脂球。舞台上有个她打自己巴掌的情节,任素汐毫不怜惜,一下一下简直振聋发聩。所以演这个角色其实很伤,“每次演就像死过一遍,消耗太多了。有时候巡演,如果连演五遍以上就会受不了。”任素汐说,“这种伤不是脸上的几下,是心里的,是内心的伤害,是同僚的排挤……”nn所以,散场后,平日里,同台的其他演员都巧妙避开不太提及这场戏。nnnnn电影中,这场戏被保留了,但也做了修改。nn电影版的《驴得水》剧情大部分和话剧是一样的,“话剧巡演这么长时间,已经千锤百炼了”。唯一的不同,就是话剧在表现形式上有些在舞台上能完成的,可能到了电影中就有些夸张,“所以电影可能会少一部分话剧的癫狂”。nn任素汐举例说:“话剧中铁匠看到特派员的大盖帽就跪下了,剧场中这样表现是好的,但电影中可能就不太现实。”nn还有那场打巴掌的戏,“我也知道在观众面前抽巴掌,在剧场中震撼性是很强的,但是电影中打巴掌就太正常了。”于是电影中对一曼的伤害更大,“头发也剪了”。nn这是任素汐第一次演电影。nn她大学上的导表系,十九岁的时候学校放假,实习,就去一个电影剧组做导演助理。之后便一直演话剧,“一演就演了十年。十年中的一部戏现在拍成电影,我就演电影了,就这样。”nn从话剧表演到电影表演,任素汐经历了“一个月下地排练,一个月试拍,两个月实拍”,将近半年为角色做准备。nn当然还是会有一些不适应,“因为我常年演舞台剧,演戏相对习惯了连贯,铃一响,接下来两个小时都不能错。”而电影表演是一段一段的。很多时候,面前也并没有对手戏的演员,“都是灯”。nn她也NG过,“有一场戏要一个短促的东西,那场我NG了很多次”。nnnnn电影中的主题曲《我要你》也是来自话剧,任素汐演唱了这首歌。nn“我父母都爱文艺,我从小就受熏陶,开始妈妈想让我学音乐,我从小就学钢琴,学唱歌”。后来中学毕业考试,任素汐同时考了中戏导表系和军艺声乐系,“但三试都在同一天的同一时段”,她最后选择了中戏。想着,导表系,有导演、有表演,“可以多学一个”。nn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了《我和你》,“原本那首歌说是给大学生唱的”,导演到北京的大学里面挑人,把任素汐也给挑上了,“我只是被挑选的几个人之一而已”。nn她说她不可能当歌手,即便很多人都被她在舞台上的歌声惊艳到,因为“唱歌只是爱好,不像演戏……”nn“——演戏是没有不行”。nnnnnn任素汐说她太了解自己了,比如就是爱演戏,比如就是喜欢和单纯的人打交道,比如就是不善交际,“这是我的性格缺陷”。nn“我知道自己在那个(娱乐)圈子里是不行的”,她说,“哪里能得到快乐呢?舞台能让我得到快乐,排练厅能让我得到快乐。”每天就是排戏,睡觉;演戏,睡觉,这样简单地过着,她就很快乐。甚至不能待着,“我一没戏排就会生病”。nn她喜欢自己当年在李国修的剧组演《三人行不行》,“以一当十”,“李国修老师经验丰富,有一套自己的体系,我完全认同他的体系。他是个有趣的人,我现在也很想他。”nn她喜欢和赵淼这样的导演合作,“他是个很有童趣的人。我了解我自己,但我不太会调动自己,赵淼可以把我身上的闪光点调动出来。”nn只是相信之后,她演了电影版《驴得水》之后,还是会有一些变化发生,当然,她也依旧会坚守一些坚守。nn就像我们采访时,她说到自己不够美,不能给予一曼更多,但是巡演的五年,没有一个看过的观众向她提出这样的质疑,“我也很奇怪,一个都没有”。结果没过两天,就有人在还没有看过电影的情况下觉得她不美,觉得她一定有后台,因此拒绝去看《驴得水》。任素汐说:“我的初衷只是只是希望更多人看到”,看到一曼,看到《驴得水》。然而一旦涉及“更多人”,也许很多事情就难免失去控制。而这其实也是《驴得水》要讲的东西。
未来,会带给这个山东大妞什么?谁也不知道。只知道有那样一步一步稳妥的过去,怎么也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nn只知道,任素汐和那些所谓小花旦比起来,也许容貌确实不够美,也没有随大流走上整容这条路。然而她扎实的演技,经得起大银幕的考验。nn现在,有很多电影剧本来找她。任素汐说:“我不奔钱去,反正这么多年也过下来了。我只想演自己负得了责任的角色,自己能保证完全真挚的角色”,然后——nn“每年都要回到舞台”。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