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唐国强王劲松刘涛苏青于和伟
类型:历史国产导演:高希希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21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7.8分热度:0 ℃ 时间:2022-03-21 12:42:10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电视剧片单发布会现场,曝了一个令人振奋的重磅消息——剧版《大决战》开机了。
这部剧由黄剑东编剧,高希希执导,唐国强、于和伟、王伍福、刘之冰、王健、郭连文、卢奇、刘劲等明星加盟,是明年最受期待的大剧。
网友们最为关注的,是演员阵容——
根据已经曝光的演员表,由唐国强饰演毛泽东、刘劲饰演周恩来、郭连文饰演刘少奇、王伍福饰演朱德、卢奇饰演邓小平、谷伟饰演陈毅、王健饰演任弼时。
这都是特型演员固定班底,早已为观众接受和熟悉。
而加盟本剧的新面孔则有:
王劲松饰演蒋介石、林永健饰演聂荣臻、李强饰演杜聿明、陈逸恒饰演傅作义、郭广平饰演粟裕、何晟铭饰演蒋经国、邵兵饰演陈赓、刘之冰饰演刘伯承等。
这其中最让皮哥感兴趣的,是林彪的扮演者,竟然是“刘皇叔”于和伟。
影史上有不少经典的林彪形象
譬如:在电影版《大决战》三部曲中,饰演林彪的是已于15年前退休的马绍信,他曾经一度成为饰演林彪的不二人选。
再譬如:李雪健在26岁时饰演的话剧版林彪,逼真到王光美都拒绝与他握手。
这些林彪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次于和伟要演绎,势必会被拿来与前者比较,演好这个角色,难度远超他之前任何一个角色。
一、
影视剧史上那些经典的林彪角色
自从建国以来,在影视作品中饰演过林彪的演员不下10多位,而这其中能够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皮哥认为有这三位:
第一位:话剧《九一三事件》中的李雪健
第二位:《大决战》、《大进军》等电影中的马绍信
第三位:《建国大业》、《解放》、《东方》等作品中的由立平。
李雪健是农民出身,从小就热爱演戏,他19岁参军,3年后调入解放军二炮文工团话剧队,1980年参演首部银幕作品《天山行》。
就在同一年,他在话剧《九一三事件》中演了林彪,凭借这个角色,他拿到了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当时的李雪健只有26岁,为了演好林彪,他瘦身几十斤,又把头发剃成林彪的样子,模仿他的习惯动作和走路姿势,终于演活了这个角色。
据说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看过他的演出之后,在慰问演员时收敛了笑容,且拒绝与他握手,可见李雪健塑造人物之成功。
电影《大决战》三部曲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型战争片,分为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部共6集。
马绍信参演了其中的 《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两部电影,后来又在电视剧《喋血四平》和《大进军——南线大追歼》饰演过林彪。
马绍信的特点相对明显,就是“像”,他就在那随便一站,不用出字幕,你也能认出那就是林彪。
作为特型演员,形象永远放在首位,有时候演员的形象与人物原型高度相似,观众们甚至会忽略演员本身的演技,何况马绍信的演技也绝对够格,演出了人物的精气神。
由立平是近年饰演林彪,最受到观众肯定的演员,他曾在电影《建国大业》、电视剧《解放》、《东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毛泽东》、《换了人间》、《上将洪学智》等片中饰演林彪。他的演绎达到了形神兼备,现在也已成为“林彪专业户”。
当然除此三位之外,其他林彪的特型演员也都非常有实力,但皮哥认为上面这三位就像华山论剑的王重阳、洪七公和欧阳峰。
于和伟要演绎成功,首先就是要兼顾形似神似上,演出与三人不同的区别。
二:
亦正亦邪,天才演员于和伟,饰演林彪面临两大难题
于和伟是这世上独一无二能够从刘皇叔演到曹阿瞒的演员,但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演过曹操的谋士荀彧。
于和伟原是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演员,1999年参演电视剧《曹操》出道,演的就是荀彧。
虽然戏份不多,还是让观众记住了他,2004年在高希希执导的抗战大剧《历史的天空》中饰演军分区副政委万古碑,从此也开启了与高希希导演多达13次的合作。
在于和伟21年的演员生涯中,有5个角色塑造得最为成功——
其一:就是2010年高希希的电视剧《三国》中饰演的刘备。
区别于孙彦军版刘备的老好人形象,于和伟突出了刘备身上枭雄的一面,塑造了新形象的同时,也得到观众的认可,他也由此拓展了戏路。
其二:在《楚汉传奇(2012)》中他饰演的秦始皇,被观众盛赞演技强于主角何润东和秦岚;
其三:在《猎毒人(2018)》中饰演的化学工程师吕云鹏,让人看到了他在现代剧中的演技也依然稳定;
其四:在电影《一出好戏》中饰演的张总,令观众看到他的反派形象的惊艳。
其五:《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2017)》中的曹操。
这也是于和伟最受观众好评的角色,虽有鲍国安、姜文、陈建斌等演员版本珠玉在前,但于和伟还是演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新的味道。他很好的诠释了曹操的权谋盖世,与历史上的曹操浑然一体,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于和伟版曹操对于动作和神态的把握都相当到位,也得益于影像技术的进步,使其言行举止都能够充分展示,达到了一种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的境界。
有人说剧中吴秀波饰演的司马懿虽然也很出色,但在于和伟版曹操面前还是被比下去了,显得暗淡了许多。
虽说于和伟具备如此优势,但要驾驭林彪这一角色,还是有很两大难题。
首先最大的难题,就是在保持历史真实性上,如何处理林彪这个角色功与过。
林彪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是共和国元帅之一,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立过军功,在60年代亦曾走向巅峰,但在60年代末却犯下严重错误,最后落得悲剧下场。
历史上在大决战阶段的三场大型战役中,身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林彪是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直接领导者。
他与罗荣桓、刘亚楼、罗荣桓、聂荣臻,傅作义、卫立煌、郭景云等人共同左右着战局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一时期的林彪对我党有着巨大的贡献,因为电视剧主要讲述的是《大决战》,可以想象在剧中于和伟的戏份应该会比较吃重。
但因为其人物的特殊性,在角色的处理上问题就很大了,于和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要在表演这个人物的“两面性”下足功夫。
这一点马绍信在电影版《大决战》中的“内心戏”演绎部分,则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不过在导演方面,该剧是否会因为历史的原因,将这个人物的戏份缩减,到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剧情的删减、人物的两面性塑造,这些直接关系到于和伟这一版本的成败。
其次,于和伟“外放式”的表演方式,如何适应林彪这一角色的“内敛”
目前我们能够看到只有《大决战》出品方放出的几张剧照和一些零星的资料。
根据这些少得可怜的物料,有些人发表了一下自己的“高论”,说林彪偏瘦,于和伟的脸一点都不像。
皮哥试着找一下这个时期林彪的照片,我们就会发现他当时可是个瓜子脸的帅哥,和于和伟的脸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个完全可以由演员的瘦身,和后期的化妆解决。
皮哥觉得于和伟形象上与林彪最大的不同倒是在身高上,东北回族人于和伟的身高达到了179cm,比家在湖北省黄冈县的林彪至少要高出半个头。
东北人普遍豪放、洒脱,透过曹操这个角色,我们也能看出于和伟最擅长的是那种“外放”式的表演,他可以用自身独特的个人风格完全驾驭于角色之上。
但这种表演方式能否用在城府极深、老谋深算的林彪身上,皮哥觉得还是要打上一个问号。
不过,于和伟若能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皮哥相信他的林彪必将名留影史。
三:
90年代初的《大决战》三部曲是至今规模最大的战争电影,由于当时没有CG特效技术,片中所有宏伟壮观的镜头都是实景拍摄。
其拍摄过程动用了上万部队参与,装备车、坦克、火炮、战马不计其数,那些数字现在看来都非常惊人。
电视剧版虽然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样的大机构投拍,在规模上估计没有电影版那么“奢侈”。
由于现在技术手段提高了,应该会有不一样的呈现,因此演员的表演就是电影的重中之重。
皮哥认为有那么多国内知名的老戏骨们的参与,这部大剧的质量应该是有保证的。
而于和伟的表演是否能够超越前人,再塑造一个能够被观众记住的经典形象出来,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看到好多观众为《大决战》中“炮兵元帅”朱瑞之牺牲而黯然神伤,试以个人理解谈谈此段的蒙太奇处理:先以俯拍展现义县战场焦石瓦砾盈野之惨烈,铺垫危机潜伏感,随后接朱将军鞋子踩地过程的慢动作特写,继续拉伸险象满布的紧张氛围,暗喻悲剧的发生。而由俯拍到特写的切换,亦形成了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处理朱将军壮烈牺牲的过程时,《大决战》并未落入窠臼地全程直现,而是快速带过爆炸瞬间后,切以韩先楚将军的面部特写,以韩先楚将军的悲伤,惊愕进一步塑造悲剧的感染力,而随后呈现的沙石落下,满地断垣,烟雾散尽的空镜头,则更增添了将星陨落,天地怮哭的悲凉之意。导演深谙情绪的“停滞”之道,直面牺牲的悲壮场面固然可以引起观众的共情,但“停滞”的表达则可以更充分地展现悲剧的延宕味道 ,赋予镜头更高层次的内在表现力。通过这一段绝佳的蒙太奇镜头,我可以看到《大决战》的匠心独具之处。此段镜头处理,值得被更多的影视剧集学习:简单粗暴的直接煽情无法动人,把情绪的涡流潜隐于别具深意的镜头之下,反而更能直抵观众内心。
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连续组织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个大战役,这一百四十二个昼夜中,双方统帅部和各级指挥部所拍发的电码讯号错综交汇,织成一面无形的网,从大气层覆盖下来,于是便注定了中国的山川将会怎样排列,流云又当如何变幻。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成为历史。但,假如我们有暇在棋盘上还原当年的黑白对弈,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布局的奇妙莫测,感受到那每一颗落子的雷霆万钧之力!
我觉得不需要评价了。
一、共产党的优势nn1.解决军队为谁而战的问题太重要了。国民党的军队为长官、个人而战,所以打起仗来一遇困难掉头就跑。而解放军为人民而战,背后就是亲人,没有退路,方能奋勇向前,前赴后继,不怕牺牲。nn2.共产党是边打仗边教育,通过对解放军思想教育、文化学习,让士兵对于战争的意义——根据地解放了,老家的亲人才能过好日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打起仗来自然无所畏惧。因为只要战争胜利了,虽然自己牺牲了,可家乡的亲人都能好好活。nn3.解放战争时期,一句“像英雄致敬”,真的能让大家拼死奋战。我觉得原因在于,解放了广大受苦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真的获得了权利,获得了人格上的尊重,那么就能不惜一切代价,争取人民战争的胜利。那样一个年代,人们对荣誉的渴望胜过一切,胜过生命。nn4.当官的蒋总统,谁都能当。人民群众的领袖,毛主席只此一人。nn5.怎么让老百姓支持信任解放军?打土豪分田地。但是还没轮到分田地呢,怎么办?帮助老百姓干活。你得先给老百姓好处,得让人家知道你是可信的,别人才能信任你,才能把粮食借给你、为你送粮食。nn6.解放军包围了国民党军,国民党军弹尽粮绝,连烧柴的柴火都没有了,吃饭更别提。反观共产党的军队,为什么包围了国民党军队,却能越打越勇。就因为有老百姓的支持,能够在前线给解放军提供粮草,医疗救援,才能保证解放军围点打援。nnnn二、国民党的劣势nn1.自始至终,蒋介石关心的不是民生,而是消灭共产党。不消灭共产党,就什么也不干。所以,民心丧失、政治腐败,亦无所谓。把消灭共产党当作解决国内政治、经济等一切问题的方法,败亡是必然的。nn2.国民党的腐败,国民党内部的有识之士是看得清的,明知挽救已无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加速它的灭亡,重建一个新中国。nn3.国民党高层已经听不进去实事求是的东西了,希望先打败共产党再解决其他问题,可他们小看了打败共产党的难度,而又没有解决内部腐败、经济凋敝的现状,岂能不败?nn4.国民党内部高级军官,表面上都遵从蒋委员长的命令,但是实质上就是不干。更奇怪的是,既然蒋委员长也指唤不动,那把他们调走换他自己的人不就行了?实际情况是,国民党的军队,只听司令的,军队并不掌握在国民党这个党的手中。党指挥枪的这个原则,没有在国民党内部真正的落实。nn5.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都投诚了,是嫡系的负隅顽抗,但是蒋介石的嫡系又有多少呢?任人为亲,终遭祸患。nn6.国民党的军队如果是为老蒋的面子而打,谁也不愿意打仗,谁也不愿白白牺牲自己,当炮灰,被老蒋玩弄于鼓掌之中,但是共产党的军队是为人民而战,自然能勇往无前!nn7.国民党的高官不愿意把自己的老本打没了,是为了方便以后谈判时有筹码,不论是向共产党谈判还是向国民党谈判。nnnn三、国民党失败的原因nn1.蒋介石瞎指挥,解放军指挥得当nn2.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嫡系杂牌各怀鬼胎nn3.解放军在物质上什么都没有,没有顾虑。国民党高级军官们是既得利益者,顾虑太多。nn4.失去了民众支持nn5.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忆苦思甜做得好。投降了的国军,原地改造成解放军。nnnn
最近,央视播出了很多口碑好剧,皮哥将它们统称为“可以和老爸坐一块观看的神剧”。
比如去年年底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这部剧全景式讲述抗美援朝,丁勇岱简直把彭德怀演活了。
该剧豆瓣开画8.5分,随后一路涨到了8.8分,很多人没想到一部主旋律电视剧也能拍得这么有血有肉,让人热泪盈眶。
再比如今年年初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讲述了新文化运动风云激荡的十年,这部剧豆瓣开画8.4分,现在已经涨到了9.0分,于和伟在剧中成功饰演了具有复杂性格的革命先驱陈独秀。
春节后,“央视爸爸”又要出手了。
由王劲松、于和伟、和伟、唐国强、刘劲、刘涛等人主演,众多实力派演员加盟的电视剧《大决战》曝出了首支预告片。
这部剧真实还原了解放战争期间的三大战役,皮哥看完这支2分52秒的预告片后,喜忧参半。
喜的是这部剧战争场面宏大,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凝重的指挥室,响亮的冲锋号,无畏的解放军战士,每个细节都呈现出了电影般的质感。
可我担忧的是,《大决战》想要超越的,是一个异常可怕的对手。
提到《大决战》,许多人立刻会想到上世纪拍摄的《大决战》三部曲。
这个系列是中国战争电影的巅峰,是空前,甚至是绝后的。
这三部电影是当时的中央领导授意,国家投资拍摄的,片头还是国家领导人亲自题的字。
它拍摄的特点就是:没有报酬,不计成本。
当时的八一制片厂动用了全厂最好的资源来拍摄,找来了当时最好的特型演员拍摄了这部巅峰之作。
而四大部和六大军区直接派军人来协助拍摄,剧中的群众演员很多都是军人,最后统计参与演出的军人多达13万人次,创造了中国电影之最。
整个系列影片加起来长达11个小时,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
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它没有丑化国民党,而是客观描述了国共内战的全部细节。
作为一部政治献礼影片,它没有回避历史,是第一部正面描写林彪的电影,将林彪的复杂性拍出来了。
全片通过国共高层之间的博弈,国共两军将领在战场上的对话,以及底层战士和普通民众的选择三个层面,多角度展示了三大战役的全过程。
全片有两个“残暴”的长镜头,一个是国民党黄维兵团的十八军行军,一个是双堆集战役围剿十八军。
两个镜头都是真正的部队参与拍摄的,比历史上真正的十八军阵型走得还要齐整,这些长镜头也被当作素材日后在很多战争剧中反复使用。
央视这一次拍摄剧版《大决战》,对标的是电影版《大决战》,能否超越经典,现在还不好说。
不过电视剧版目前已经曝光了演员阵容,我们对比一下剧版和影版的演员阵容,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01、毛泽东:古月VS唐国强
电影版中,毛泽东的扮演者是特型演员古月。
当年叶剑英拿着放大镜,从二三十位候选者中选中古月出演毛泽东,古月为了演好毛主席,反复阅读相关书籍,吃主席爱吃的红烧肉,学习主席抽烟的姿势。
在《鲁豫有约》中,古月回忆,当年饰演毛主席时,因为天庭不够饱满,他在化妆师的建议下,慢慢轻拔额前的一撮头发,愣是拔出了和主席一样的发际线,在饰演主席时才做到了形神兼备。
古月一生出演了84次毛主席,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完成100部电影,可惜2005年,他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
最新版的《大决战》里,饰演毛主席的是我们熟悉的唐国强,他当年是奶油小生出道,后来靠着出演《三国演义》的诸葛亮成功转型。
1996年44岁的唐国强在电影《长征》里第一次出演毛泽东,非特型演员出身的他一度遭到质疑。
但随后20多年,唐国强一共出演毛泽东31次,成功成为了主席专业户。
古月和唐国强饰演的两版毛主席差别很大。
古月版的主席宽厚和气,个人独特的气质更加明显,比较接地气,相比唐国强版略显气势不足。
唐国强因为是“帝王专业户”,他饰演毛主席演得更加霸气,领袖气质更加突出,个人特质则诠释得不够。
两人的两种演绎方式,从两个侧面诠释了毛泽东伟大的人格,只能说各具特色吧。
02、周恩来:苏林VS刘劲
电影版的周总理扮演者是苏林,他在十多部电影和数十部电视剧里饰演了周总理,也是于2005年不幸去世。
而新版《大决战》中周恩来的扮演者是特型演员刘劲。
刘劲最开始出演的是青年周恩来,为了从形象上更接近总理,他20多天不吃主食,在化妆的帮助下几乎完美还原了总理的风采。
后来拍摄《建国大业》,为了增肥,他每天强迫自己吃四五顿饭,食谱中都是富含油脂的食物。
《建国大业》拍摄完成后,刘劲又要在一部剧里出演病重的周恩来,他又是20多天不吃主食,而且强迫自己熬夜,短短时间瘦了30多斤,演出了总理病重时的憔悴神情。
成为特型演员后,为了总理形象,他拒绝出演反派角色。
当年《西游记》拍续集时,杨洁导演找到他,想让他出演孙悟空,他也忍痛放弃。
他一生只干了一件事:演好周总理。
甚至是女儿出生后,他也给女儿起名叫刘来恩。
苏林版和刘劲版的周恩来都是和蔼可亲、鞠躬尽瘁的形象。
不过刘劲版的总理显然更深入人心,据说刘劲有次坐出租车买菜,到了地点后,司机跑下去主动帮他买菜,买回来后还不要钱,还激动地说:“能给总理买菜,是我的万分荣幸”,搞得刘劲哭笑不得。
因此两版总理,我更看好电视剧版的。
03、宋美龄:吴志远VS刘涛
电影版的宋美龄是吴志远出演,她是南京艺术学院的教授,是表演系的科研组长,也是国家一级演员。
据说当年扮演宋美龄的演员前后换了二十多个,最终选择了她,这也侧面说明电影版的拍摄有多严谨。
吴志远之后也成为了宋美龄的特型演员。
电视剧版的宋美龄扮演者是刘涛。
相比吴志远,刘涛美艳有余,但演技略显不足,毕竟她之前确实也没怎么做过特型演员。
不过刘涛饰演这个角色也是非常走心,拍戏期间她为了不破坏发型和妆容,睡觉都采用的是托头睡的方法。
刘涛能否超越前辈吴志远,我们拭目以待。
04、蒋介石:赵恒多VS王劲松
电影版中蒋介石的扮演者是赵恒多,他和蒋介石从外形到气质都很像,而且还有过多年的军旅生活,拍摄战争戏也是得心应手。
赵恒多早48岁成为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之后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分别在电影《吉鸿昌》《大渡河》《琵琶魂》《四渡赤水》《大决战》《肝胆相照》和电视剧《上党战役》《蓝色三环》《北平和谈》《毛泽东在陕北》里出演过蒋介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大决战》中,他诠释出了蒋介石的复杂性——面对我党时的针锋相对,面对家族内讧的无力感,面对夫人的亏欠感,这三个方面都诠释得非常到位。
而电视剧版《大决战》里饰演蒋介石的是演员王劲松。
客观评价,王劲松的外形饰演林彪更合适,不过经过化妆后,他和蒋介石从神态到动作再到说话的语气都很接近了。
王劲松早年怀才不遇,后来在傅彪的推荐下,演戏资源才丰富起来,他在《大明王朝1566》饰演了城府极深的太监杨金水,在《破冰行动》饰演了不怒自威的林耀东。
论演技,王劲松称得上老戏骨了,不过这一次他挑战的角色是蒋介石,相比特型演员,他对于角色的拿捏明显要吃亏很多。
而且本剧讲述的是国共内战,剧中是毛泽东和蒋介石的较量,剧外是唐国强和王劲松的演技比拼,如果王劲松的演技撑不起蒋介石的气质,那么整部戏就会失衡,甚至垮掉,皮哥不得不为王劲松捏一把汗。
不过看完预告片,我稍稍松一口气,王劲松的出场,他的台词,都给人十足的压迫感,他手拄拐杖,演讲时挥手的细节处理让人能很快入戏。
我觉得,王劲松要做的不是超越赵恒多,而是诠释出另一个特质的蒋介石。
05、林彪:马绍信VS于和伟
林彪是《大决战》中最具话题性和复杂性的角色。
他是个被政治上批倒过的人物,很多历史剧对他都是冷处理,比如前段时间的《跨过鸭绿江》,林彪作为领导人之一明显被边缘化,只有短短几次出镜。
可是林彪又是东北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是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直接领导者,拍摄《大决战》不但不能对他冷处理,反而要大书特书,某种程度上说,林彪这个角色塑造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这部剧的成败。
在电影版中,林彪的扮演者是马绍信。
他原本是黑龙江鸡西市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大决战》是他第一次出演电影。
首次演电影就演这么复杂的角色,马绍信也是做足了功课,他拜访了林彪的后人,详细了解了林彪的性格,随后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在军科院的档案馆和中央档案馆里阅读当年的电报文件。
最终他研究出了林彪的特点:喜怒不形于色,没有任何业余爱好。
平时爱吃炒黄豆和看地图,坐椅子时反着坐,不怒自威,一瞪眼就能把底下的人给吓懵。
这些特质都被他在银幕上完整呈现出来了,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据说很多看了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想着去吃一盘炒黄豆。
电影里在宏大叙事的同时,也用多种技巧讲述了林彪的复杂性。
比如环境烘托,画面一到东北野战部,就呈现出一种阴森压抑的感觉。
比如内心描写,林彪有时优柔寡断,不敢执行中央的命令;有时又十分宽容,能虚心接受部下的建议。
总之,马绍信版的林彪几乎完美,唯一的缺点就是马绍信版的林彪有点显老。
而这一次剧版的林彪扮演者是于和伟。
从外形上看,两者从脸型到身高都差得很远,尽管预告片里,于和伟贴上了林彪标志性的厚眉毛,化妆后脸型也瘦削很多,但依然和人物原型有着不小的距离。
这种外形的差异能否用演技弥补,皮哥谨慎看好。
当然,于和伟的演技是没得说。
他先后出演了刘备、曹操、陈独秀等历史人物,每个角色都被演出了他浓重的个人特色,因此网上也有了“万事皆可于和伟”的调侃。
于和伟身上那种亦正亦邪的特性,也让他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这种性格特性恰好和林彪相似。
所以,皮哥觉得,于和伟这一次饰演林彪,不是要形似,而是要神似。他如果努着劲儿想超越马绍信版的林彪,绝无可能。
就像于和伟版的曹操之于鲍国安版的曹操一样,于和伟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从另一个剖面入手给观众展现一个于和伟版的林彪。
预告片里,林彪短短几次出场已经展现了于和伟爆发力极强的演技,不过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他的表演能否成功还需要等正剧上线才能判断。
一系列对比后,我们就能发现,电视剧版的《大决战》想要超越电影版,有很大的难度。
但央视敢拍摄这样一部极具挑战性的电视剧,这份勇气和魄力就值得所有观众的五星期待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小巷人家
外科风云
永夜星河
火线三兄弟
陈情令
一起长大的约定
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
播放指数:13978℃
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电视剧片单发布会现场,曝了一个令人振奋的重磅消息——剧版《大决战》开机了。
这部剧由黄剑东编剧,高希希执导,唐国强、于和伟、王伍福、刘之冰、王健、郭连文、卢奇、刘劲等明星加盟,是明年最受期待的大剧。
网友们最为关注的,是演员阵容——
根据已经曝光的演员表,由唐国强饰演毛泽东、刘劲饰演周恩来、郭连文饰演刘少奇、王伍福饰演朱德、卢奇饰演邓小平、谷伟饰演陈毅、王健饰演任弼时。
这都是特型演员固定班底,早已为观众接受和熟悉。
而加盟本剧的新面孔则有:
王劲松饰演蒋介石、林永健饰演聂荣臻、李强饰演杜聿明、陈逸恒饰演傅作义、郭广平饰演粟裕、何晟铭饰演蒋经国、邵兵饰演陈赓、刘之冰饰演刘伯承等。
这其中最让皮哥感兴趣的,是林彪的扮演者,竟然是“刘皇叔”于和伟。
影史上有不少经典的林彪形象
譬如:在电影版《大决战》三部曲中,饰演林彪的是已于15年前退休的马绍信,他曾经一度成为饰演林彪的不二人选。
再譬如:李雪健在26岁时饰演的话剧版林彪,逼真到王光美都拒绝与他握手。
这些林彪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次于和伟要演绎,势必会被拿来与前者比较,演好这个角色,难度远超他之前任何一个角色。
一、
影视剧史上那些经典的林彪角色
自从建国以来,在影视作品中饰演过林彪的演员不下10多位,而这其中能够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皮哥认为有这三位:
第一位:话剧《九一三事件》中的李雪健
第二位:《大决战》、《大进军》等电影中的马绍信
第三位:《建国大业》、《解放》、《东方》等作品中的由立平。
李雪健是农民出身,从小就热爱演戏,他19岁参军,3年后调入解放军二炮文工团话剧队,1980年参演首部银幕作品《天山行》。
就在同一年,他在话剧《九一三事件》中演了林彪,凭借这个角色,他拿到了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当时的李雪健只有26岁,为了演好林彪,他瘦身几十斤,又把头发剃成林彪的样子,模仿他的习惯动作和走路姿势,终于演活了这个角色。
据说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看过他的演出之后,在慰问演员时收敛了笑容,且拒绝与他握手,可见李雪健塑造人物之成功。
电影《大决战》三部曲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型战争片,分为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部共6集。
马绍信参演了其中的 《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两部电影,后来又在电视剧《喋血四平》和《大进军——南线大追歼》饰演过林彪。
马绍信的特点相对明显,就是“像”,他就在那随便一站,不用出字幕,你也能认出那就是林彪。
作为特型演员,形象永远放在首位,有时候演员的形象与人物原型高度相似,观众们甚至会忽略演员本身的演技,何况马绍信的演技也绝对够格,演出了人物的精气神。
由立平是近年饰演林彪,最受到观众肯定的演员,他曾在电影《建国大业》、电视剧《解放》、《东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毛泽东》、《换了人间》、《上将洪学智》等片中饰演林彪。他的演绎达到了形神兼备,现在也已成为“林彪专业户”。
当然除此三位之外,其他林彪的特型演员也都非常有实力,但皮哥认为上面这三位就像华山论剑的王重阳、洪七公和欧阳峰。
于和伟要演绎成功,首先就是要兼顾形似神似上,演出与三人不同的区别。
二:
亦正亦邪,天才演员于和伟,饰演林彪面临两大难题
于和伟是这世上独一无二能够从刘皇叔演到曹阿瞒的演员,但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演过曹操的谋士荀彧。
于和伟原是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演员,1999年参演电视剧《曹操》出道,演的就是荀彧。
虽然戏份不多,还是让观众记住了他,2004年在高希希执导的抗战大剧《历史的天空》中饰演军分区副政委万古碑,从此也开启了与高希希导演多达13次的合作。
在于和伟21年的演员生涯中,有5个角色塑造得最为成功——
其一:就是2010年高希希的电视剧《三国》中饰演的刘备。
区别于孙彦军版刘备的老好人形象,于和伟突出了刘备身上枭雄的一面,塑造了新形象的同时,也得到观众的认可,他也由此拓展了戏路。
其二:在《楚汉传奇(2012)》中他饰演的秦始皇,被观众盛赞演技强于主角何润东和秦岚;
其三:在《猎毒人(2018)》中饰演的化学工程师吕云鹏,让人看到了他在现代剧中的演技也依然稳定;
其四:在电影《一出好戏》中饰演的张总,令观众看到他的反派形象的惊艳。
其五:《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2017)》中的曹操。
这也是于和伟最受观众好评的角色,虽有鲍国安、姜文、陈建斌等演员版本珠玉在前,但于和伟还是演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新的味道。他很好的诠释了曹操的权谋盖世,与历史上的曹操浑然一体,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于和伟版曹操对于动作和神态的把握都相当到位,也得益于影像技术的进步,使其言行举止都能够充分展示,达到了一种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的境界。
有人说剧中吴秀波饰演的司马懿虽然也很出色,但在于和伟版曹操面前还是被比下去了,显得暗淡了许多。
虽说于和伟具备如此优势,但要驾驭林彪这一角色,还是有很两大难题。
首先最大的难题,就是在保持历史真实性上,如何处理林彪这个角色功与过。
林彪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是共和国元帅之一,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立过军功,在60年代亦曾走向巅峰,但在60年代末却犯下严重错误,最后落得悲剧下场。
历史上在大决战阶段的三场大型战役中,身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林彪是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直接领导者。
他与罗荣桓、刘亚楼、罗荣桓、聂荣臻,傅作义、卫立煌、郭景云等人共同左右着战局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一时期的林彪对我党有着巨大的贡献,因为电视剧主要讲述的是《大决战》,可以想象在剧中于和伟的戏份应该会比较吃重。
但因为其人物的特殊性,在角色的处理上问题就很大了,于和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要在表演这个人物的“两面性”下足功夫。
这一点马绍信在电影版《大决战》中的“内心戏”演绎部分,则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不过在导演方面,该剧是否会因为历史的原因,将这个人物的戏份缩减,到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剧情的删减、人物的两面性塑造,这些直接关系到于和伟这一版本的成败。
其次,于和伟“外放式”的表演方式,如何适应林彪这一角色的“内敛”
目前我们能够看到只有《大决战》出品方放出的几张剧照和一些零星的资料。
根据这些少得可怜的物料,有些人发表了一下自己的“高论”,说林彪偏瘦,于和伟的脸一点都不像。
皮哥试着找一下这个时期林彪的照片,我们就会发现他当时可是个瓜子脸的帅哥,和于和伟的脸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个完全可以由演员的瘦身,和后期的化妆解决。
皮哥觉得于和伟形象上与林彪最大的不同倒是在身高上,东北回族人于和伟的身高达到了179cm,比家在湖北省黄冈县的林彪至少要高出半个头。
东北人普遍豪放、洒脱,透过曹操这个角色,我们也能看出于和伟最擅长的是那种“外放”式的表演,他可以用自身独特的个人风格完全驾驭于角色之上。
但这种表演方式能否用在城府极深、老谋深算的林彪身上,皮哥觉得还是要打上一个问号。
不过,于和伟若能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皮哥相信他的林彪必将名留影史。
三:
90年代初的《大决战》三部曲是至今规模最大的战争电影,由于当时没有CG特效技术,片中所有宏伟壮观的镜头都是实景拍摄。
其拍摄过程动用了上万部队参与,装备车、坦克、火炮、战马不计其数,那些数字现在看来都非常惊人。
电视剧版虽然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样的大机构投拍,在规模上估计没有电影版那么“奢侈”。
由于现在技术手段提高了,应该会有不一样的呈现,因此演员的表演就是电影的重中之重。
皮哥认为有那么多国内知名的老戏骨们的参与,这部大剧的质量应该是有保证的。
而于和伟的表演是否能够超越前人,再塑造一个能够被观众记住的经典形象出来,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看到好多观众为《大决战》中“炮兵元帅”朱瑞之牺牲而黯然神伤,试以个人理解谈谈此段的蒙太奇处理:先以俯拍展现义县战场焦石瓦砾盈野之惨烈,铺垫危机潜伏感,随后接朱将军鞋子踩地过程的慢动作特写,继续拉伸险象满布的紧张氛围,暗喻悲剧的发生。而由俯拍到特写的切换,亦形成了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处理朱将军壮烈牺牲的过程时,《大决战》并未落入窠臼地全程直现,而是快速带过爆炸瞬间后,切以韩先楚将军的面部特写,以韩先楚将军的悲伤,惊愕进一步塑造悲剧的感染力,而随后呈现的沙石落下,满地断垣,烟雾散尽的空镜头,则更增添了将星陨落,天地怮哭的悲凉之意。导演深谙情绪的“停滞”之道,直面牺牲的悲壮场面固然可以引起观众的共情,但“停滞”的表达则可以更充分地展现悲剧的延宕味道 ,赋予镜头更高层次的内在表现力。通过这一段绝佳的蒙太奇镜头,我可以看到《大决战》的匠心独具之处。此段镜头处理,值得被更多的影视剧集学习:简单粗暴的直接煽情无法动人,把情绪的涡流潜隐于别具深意的镜头之下,反而更能直抵观众内心。
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连续组织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个大战役,这一百四十二个昼夜中,双方统帅部和各级指挥部所拍发的电码讯号错综交汇,织成一面无形的网,从大气层覆盖下来,于是便注定了中国的山川将会怎样排列,流云又当如何变幻。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成为历史。但,假如我们有暇在棋盘上还原当年的黑白对弈,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布局的奇妙莫测,感受到那每一颗落子的雷霆万钧之力!
我觉得不需要评价了。
一、共产党的优势nn1.解决军队为谁而战的问题太重要了。国民党的军队为长官、个人而战,所以打起仗来一遇困难掉头就跑。而解放军为人民而战,背后就是亲人,没有退路,方能奋勇向前,前赴后继,不怕牺牲。nn2.共产党是边打仗边教育,通过对解放军思想教育、文化学习,让士兵对于战争的意义——根据地解放了,老家的亲人才能过好日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打起仗来自然无所畏惧。因为只要战争胜利了,虽然自己牺牲了,可家乡的亲人都能好好活。nn3.解放战争时期,一句“像英雄致敬”,真的能让大家拼死奋战。我觉得原因在于,解放了广大受苦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真的获得了权利,获得了人格上的尊重,那么就能不惜一切代价,争取人民战争的胜利。那样一个年代,人们对荣誉的渴望胜过一切,胜过生命。nn4.当官的蒋总统,谁都能当。人民群众的领袖,毛主席只此一人。nn5.怎么让老百姓支持信任解放军?打土豪分田地。但是还没轮到分田地呢,怎么办?帮助老百姓干活。你得先给老百姓好处,得让人家知道你是可信的,别人才能信任你,才能把粮食借给你、为你送粮食。nn6.解放军包围了国民党军,国民党军弹尽粮绝,连烧柴的柴火都没有了,吃饭更别提。反观共产党的军队,为什么包围了国民党军队,却能越打越勇。就因为有老百姓的支持,能够在前线给解放军提供粮草,医疗救援,才能保证解放军围点打援。nnnn二、国民党的劣势nn1.自始至终,蒋介石关心的不是民生,而是消灭共产党。不消灭共产党,就什么也不干。所以,民心丧失、政治腐败,亦无所谓。把消灭共产党当作解决国内政治、经济等一切问题的方法,败亡是必然的。nn2.国民党的腐败,国民党内部的有识之士是看得清的,明知挽救已无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加速它的灭亡,重建一个新中国。nn3.国民党高层已经听不进去实事求是的东西了,希望先打败共产党再解决其他问题,可他们小看了打败共产党的难度,而又没有解决内部腐败、经济凋敝的现状,岂能不败?nn4.国民党内部高级军官,表面上都遵从蒋委员长的命令,但是实质上就是不干。更奇怪的是,既然蒋委员长也指唤不动,那把他们调走换他自己的人不就行了?实际情况是,国民党的军队,只听司令的,军队并不掌握在国民党这个党的手中。党指挥枪的这个原则,没有在国民党内部真正的落实。nn5.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都投诚了,是嫡系的负隅顽抗,但是蒋介石的嫡系又有多少呢?任人为亲,终遭祸患。nn6.国民党的军队如果是为老蒋的面子而打,谁也不愿意打仗,谁也不愿白白牺牲自己,当炮灰,被老蒋玩弄于鼓掌之中,但是共产党的军队是为人民而战,自然能勇往无前!nn7.国民党的高官不愿意把自己的老本打没了,是为了方便以后谈判时有筹码,不论是向共产党谈判还是向国民党谈判。nnnn三、国民党失败的原因nn1.蒋介石瞎指挥,解放军指挥得当nn2.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嫡系杂牌各怀鬼胎nn3.解放军在物质上什么都没有,没有顾虑。国民党高级军官们是既得利益者,顾虑太多。nn4.失去了民众支持nn5.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忆苦思甜做得好。投降了的国军,原地改造成解放军。nnnn
最近,央视播出了很多口碑好剧,皮哥将它们统称为“可以和老爸坐一块观看的神剧”。
比如去年年底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这部剧全景式讲述抗美援朝,丁勇岱简直把彭德怀演活了。
该剧豆瓣开画8.5分,随后一路涨到了8.8分,很多人没想到一部主旋律电视剧也能拍得这么有血有肉,让人热泪盈眶。
再比如今年年初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讲述了新文化运动风云激荡的十年,这部剧豆瓣开画8.4分,现在已经涨到了9.0分,于和伟在剧中成功饰演了具有复杂性格的革命先驱陈独秀。
春节后,“央视爸爸”又要出手了。
由王劲松、于和伟、和伟、唐国强、刘劲、刘涛等人主演,众多实力派演员加盟的电视剧《大决战》曝出了首支预告片。
这部剧真实还原了解放战争期间的三大战役,皮哥看完这支2分52秒的预告片后,喜忧参半。
喜的是这部剧战争场面宏大,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凝重的指挥室,响亮的冲锋号,无畏的解放军战士,每个细节都呈现出了电影般的质感。
可我担忧的是,《大决战》想要超越的,是一个异常可怕的对手。
提到《大决战》,许多人立刻会想到上世纪拍摄的《大决战》三部曲。
这个系列是中国战争电影的巅峰,是空前,甚至是绝后的。
这三部电影是当时的中央领导授意,国家投资拍摄的,片头还是国家领导人亲自题的字。
它拍摄的特点就是:没有报酬,不计成本。
当时的八一制片厂动用了全厂最好的资源来拍摄,找来了当时最好的特型演员拍摄了这部巅峰之作。
而四大部和六大军区直接派军人来协助拍摄,剧中的群众演员很多都是军人,最后统计参与演出的军人多达13万人次,创造了中国电影之最。
整个系列影片加起来长达11个小时,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
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它没有丑化国民党,而是客观描述了国共内战的全部细节。
作为一部政治献礼影片,它没有回避历史,是第一部正面描写林彪的电影,将林彪的复杂性拍出来了。
全片通过国共高层之间的博弈,国共两军将领在战场上的对话,以及底层战士和普通民众的选择三个层面,多角度展示了三大战役的全过程。
全片有两个“残暴”的长镜头,一个是国民党黄维兵团的十八军行军,一个是双堆集战役围剿十八军。
两个镜头都是真正的部队参与拍摄的,比历史上真正的十八军阵型走得还要齐整,这些长镜头也被当作素材日后在很多战争剧中反复使用。
央视这一次拍摄剧版《大决战》,对标的是电影版《大决战》,能否超越经典,现在还不好说。
不过电视剧版目前已经曝光了演员阵容,我们对比一下剧版和影版的演员阵容,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01、毛泽东:古月VS唐国强
电影版中,毛泽东的扮演者是特型演员古月。
当年叶剑英拿着放大镜,从二三十位候选者中选中古月出演毛泽东,古月为了演好毛主席,反复阅读相关书籍,吃主席爱吃的红烧肉,学习主席抽烟的姿势。
在《鲁豫有约》中,古月回忆,当年饰演毛主席时,因为天庭不够饱满,他在化妆师的建议下,慢慢轻拔额前的一撮头发,愣是拔出了和主席一样的发际线,在饰演主席时才做到了形神兼备。
古月一生出演了84次毛主席,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完成100部电影,可惜2005年,他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
最新版的《大决战》里,饰演毛主席的是我们熟悉的唐国强,他当年是奶油小生出道,后来靠着出演《三国演义》的诸葛亮成功转型。
1996年44岁的唐国强在电影《长征》里第一次出演毛泽东,非特型演员出身的他一度遭到质疑。
但随后20多年,唐国强一共出演毛泽东31次,成功成为了主席专业户。
古月和唐国强饰演的两版毛主席差别很大。
古月版的主席宽厚和气,个人独特的气质更加明显,比较接地气,相比唐国强版略显气势不足。
唐国强因为是“帝王专业户”,他饰演毛主席演得更加霸气,领袖气质更加突出,个人特质则诠释得不够。
两人的两种演绎方式,从两个侧面诠释了毛泽东伟大的人格,只能说各具特色吧。
02、周恩来:苏林VS刘劲
电影版的周总理扮演者是苏林,他在十多部电影和数十部电视剧里饰演了周总理,也是于2005年不幸去世。
而新版《大决战》中周恩来的扮演者是特型演员刘劲。
刘劲最开始出演的是青年周恩来,为了从形象上更接近总理,他20多天不吃主食,在化妆的帮助下几乎完美还原了总理的风采。
后来拍摄《建国大业》,为了增肥,他每天强迫自己吃四五顿饭,食谱中都是富含油脂的食物。
《建国大业》拍摄完成后,刘劲又要在一部剧里出演病重的周恩来,他又是20多天不吃主食,而且强迫自己熬夜,短短时间瘦了30多斤,演出了总理病重时的憔悴神情。
成为特型演员后,为了总理形象,他拒绝出演反派角色。
当年《西游记》拍续集时,杨洁导演找到他,想让他出演孙悟空,他也忍痛放弃。
他一生只干了一件事:演好周总理。
甚至是女儿出生后,他也给女儿起名叫刘来恩。
苏林版和刘劲版的周恩来都是和蔼可亲、鞠躬尽瘁的形象。
不过刘劲版的总理显然更深入人心,据说刘劲有次坐出租车买菜,到了地点后,司机跑下去主动帮他买菜,买回来后还不要钱,还激动地说:“能给总理买菜,是我的万分荣幸”,搞得刘劲哭笑不得。
因此两版总理,我更看好电视剧版的。
03、宋美龄:吴志远VS刘涛
电影版的宋美龄是吴志远出演,她是南京艺术学院的教授,是表演系的科研组长,也是国家一级演员。
据说当年扮演宋美龄的演员前后换了二十多个,最终选择了她,这也侧面说明电影版的拍摄有多严谨。
吴志远之后也成为了宋美龄的特型演员。
电视剧版的宋美龄扮演者是刘涛。
相比吴志远,刘涛美艳有余,但演技略显不足,毕竟她之前确实也没怎么做过特型演员。
不过刘涛饰演这个角色也是非常走心,拍戏期间她为了不破坏发型和妆容,睡觉都采用的是托头睡的方法。
刘涛能否超越前辈吴志远,我们拭目以待。
04、蒋介石:赵恒多VS王劲松
电影版中蒋介石的扮演者是赵恒多,他和蒋介石从外形到气质都很像,而且还有过多年的军旅生活,拍摄战争戏也是得心应手。
赵恒多早48岁成为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之后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分别在电影《吉鸿昌》《大渡河》《琵琶魂》《四渡赤水》《大决战》《肝胆相照》和电视剧《上党战役》《蓝色三环》《北平和谈》《毛泽东在陕北》里出演过蒋介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大决战》中,他诠释出了蒋介石的复杂性——面对我党时的针锋相对,面对家族内讧的无力感,面对夫人的亏欠感,这三个方面都诠释得非常到位。
而电视剧版《大决战》里饰演蒋介石的是演员王劲松。
客观评价,王劲松的外形饰演林彪更合适,不过经过化妆后,他和蒋介石从神态到动作再到说话的语气都很接近了。
王劲松早年怀才不遇,后来在傅彪的推荐下,演戏资源才丰富起来,他在《大明王朝1566》饰演了城府极深的太监杨金水,在《破冰行动》饰演了不怒自威的林耀东。
论演技,王劲松称得上老戏骨了,不过这一次他挑战的角色是蒋介石,相比特型演员,他对于角色的拿捏明显要吃亏很多。
而且本剧讲述的是国共内战,剧中是毛泽东和蒋介石的较量,剧外是唐国强和王劲松的演技比拼,如果王劲松的演技撑不起蒋介石的气质,那么整部戏就会失衡,甚至垮掉,皮哥不得不为王劲松捏一把汗。
不过看完预告片,我稍稍松一口气,王劲松的出场,他的台词,都给人十足的压迫感,他手拄拐杖,演讲时挥手的细节处理让人能很快入戏。
我觉得,王劲松要做的不是超越赵恒多,而是诠释出另一个特质的蒋介石。
05、林彪:马绍信VS于和伟
林彪是《大决战》中最具话题性和复杂性的角色。
他是个被政治上批倒过的人物,很多历史剧对他都是冷处理,比如前段时间的《跨过鸭绿江》,林彪作为领导人之一明显被边缘化,只有短短几次出镜。
可是林彪又是东北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是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直接领导者,拍摄《大决战》不但不能对他冷处理,反而要大书特书,某种程度上说,林彪这个角色塑造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这部剧的成败。
在电影版中,林彪的扮演者是马绍信。
他原本是黑龙江鸡西市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大决战》是他第一次出演电影。
首次演电影就演这么复杂的角色,马绍信也是做足了功课,他拜访了林彪的后人,详细了解了林彪的性格,随后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在军科院的档案馆和中央档案馆里阅读当年的电报文件。
最终他研究出了林彪的特点:喜怒不形于色,没有任何业余爱好。
平时爱吃炒黄豆和看地图,坐椅子时反着坐,不怒自威,一瞪眼就能把底下的人给吓懵。
这些特质都被他在银幕上完整呈现出来了,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据说很多看了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想着去吃一盘炒黄豆。
电影里在宏大叙事的同时,也用多种技巧讲述了林彪的复杂性。
比如环境烘托,画面一到东北野战部,就呈现出一种阴森压抑的感觉。
比如内心描写,林彪有时优柔寡断,不敢执行中央的命令;有时又十分宽容,能虚心接受部下的建议。
总之,马绍信版的林彪几乎完美,唯一的缺点就是马绍信版的林彪有点显老。
而这一次剧版的林彪扮演者是于和伟。
从外形上看,两者从脸型到身高都差得很远,尽管预告片里,于和伟贴上了林彪标志性的厚眉毛,化妆后脸型也瘦削很多,但依然和人物原型有着不小的距离。
这种外形的差异能否用演技弥补,皮哥谨慎看好。
当然,于和伟的演技是没得说。
他先后出演了刘备、曹操、陈独秀等历史人物,每个角色都被演出了他浓重的个人特色,因此网上也有了“万事皆可于和伟”的调侃。
于和伟身上那种亦正亦邪的特性,也让他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这种性格特性恰好和林彪相似。
所以,皮哥觉得,于和伟这一次饰演林彪,不是要形似,而是要神似。他如果努着劲儿想超越马绍信版的林彪,绝无可能。
就像于和伟版的曹操之于鲍国安版的曹操一样,于和伟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从另一个剖面入手给观众展现一个于和伟版的林彪。
预告片里,林彪短短几次出场已经展现了于和伟爆发力极强的演技,不过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他的表演能否成功还需要等正剧上线才能判断。
一系列对比后,我们就能发现,电视剧版的《大决战》想要超越电影版,有很大的难度。
但央视敢拍摄这样一部极具挑战性的电视剧,这份勇气和魄力就值得所有观众的五星期待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最近,央视播出了很多口碑好剧,皮哥将它们统称为“可以和老爸坐一块观看的神剧”。
比如去年年底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这部剧全景式讲述抗美援朝,丁勇岱简直把彭德怀演活了。
该剧豆瓣开画8.5分,随后一路涨到了8.8分,很多人没想到一部主旋律电视剧也能拍得这么有血有肉,让人热泪盈眶。
再比如今年年初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讲述了新文化运动风云激荡的十年,这部剧豆瓣开画8.4分,现在已经涨到了9.0分,于和伟在剧中成功饰演了具有复杂性格的革命先驱陈独秀。
春节后,“央视爸爸”又要出手了。
由王劲松、于和伟、和伟、唐国强、刘劲、刘涛等人主演,众多实力派演员加盟的电视剧《大决战》曝出了首支预告片。
这部剧真实还原了解放战争期间的三大战役,皮哥看完这支2分52秒的预告片后,喜忧参半。
喜的是这部剧战争场面宏大,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凝重的指挥室,响亮的冲锋号,无畏的解放军战士,每个细节都呈现出了电影般的质感。
可我担忧的是,《大决战》想要超越的,是一个异常可怕的对手。
提到《大决战》,许多人立刻会想到上世纪拍摄的《大决战》三部曲。
这个系列是中国战争电影的巅峰,是空前,甚至是绝后的。
这三部电影是当时的中央领导授意,国家投资拍摄的,片头还是国家领导人亲自题的字。
它拍摄的特点就是:没有报酬,不计成本。
当时的八一制片厂动用了全厂最好的资源来拍摄,找来了当时最好的特型演员拍摄了这部巅峰之作。
而四大部和六大军区直接派军人来协助拍摄,剧中的群众演员很多都是军人,最后统计参与演出的军人多达13万人次,创造了中国电影之最。
整个系列影片加起来长达11个小时,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
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它没有丑化国民党,而是客观描述了国共内战的全部细节。
作为一部政治献礼影片,它没有回避历史,是第一部正面描写林彪的电影,将林彪的复杂性拍出来了。
全片通过国共高层之间的博弈,国共两军将领在战场上的对话,以及底层战士和普通民众的选择三个层面,多角度展示了三大战役的全过程。
全片有两个“残暴”的长镜头,一个是国民党黄维兵团的十八军行军,一个是双堆集战役围剿十八军。
两个镜头都是真正的部队参与拍摄的,比历史上真正的十八军阵型走得还要齐整,这些长镜头也被当作素材日后在很多战争剧中反复使用。
央视这一次拍摄剧版《大决战》,对标的是电影版《大决战》,能否超越经典,现在还不好说。
不过电视剧版目前已经曝光了演员阵容,我们对比一下剧版和影版的演员阵容,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01、毛泽东:古月VS唐国强
电影版中,毛泽东的扮演者是特型演员古月。
当年叶剑英拿着放大镜,从二三十位候选者中选中古月出演毛泽东,古月为了演好毛主席,反复阅读相关书籍,吃主席爱吃的红烧肉,学习主席抽烟的姿势。
在《鲁豫有约》中,古月回忆,当年饰演毛主席时,因为天庭不够饱满,他在化妆师的建议下,慢慢轻拔额前的一撮头发,愣是拔出了和主席一样的发际线,在饰演主席时才做到了形神兼备。
古月一生出演了84次毛主席,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完成100部电影,可惜2005年,他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
最新版的《大决战》里,饰演毛主席的是我们熟悉的唐国强,他当年是奶油小生出道,后来靠着出演《三国演义》的诸葛亮成功转型。
1996年44岁的唐国强在电影《长征》里第一次出演毛泽东,非特型演员出身的他一度遭到质疑。
但随后20多年,唐国强一共出演毛泽东31次,成功成为了主席专业户。
古月和唐国强饰演的两版毛主席差别很大。
古月版的主席宽厚和气,个人独特的气质更加明显,比较接地气,相比唐国强版略显气势不足。
唐国强因为是“帝王专业户”,他饰演毛主席演得更加霸气,领袖气质更加突出,个人特质则诠释得不够。
两人的两种演绎方式,从两个侧面诠释了毛泽东伟大的人格,只能说各具特色吧。
02、周恩来:苏林VS刘劲
电影版的周总理扮演者是苏林,他在十多部电影和数十部电视剧里饰演了周总理,也是于2005年不幸去世。
而新版《大决战》中周恩来的扮演者是特型演员刘劲。
刘劲最开始出演的是青年周恩来,为了从形象上更接近总理,他20多天不吃主食,在化妆的帮助下几乎完美还原了总理的风采。
后来拍摄《建国大业》,为了增肥,他每天强迫自己吃四五顿饭,食谱中都是富含油脂的食物。
《建国大业》拍摄完成后,刘劲又要在一部剧里出演病重的周恩来,他又是20多天不吃主食,而且强迫自己熬夜,短短时间瘦了30多斤,演出了总理病重时的憔悴神情。
成为特型演员后,为了总理形象,他拒绝出演反派角色。
当年《西游记》拍续集时,杨洁导演找到他,想让他出演孙悟空,他也忍痛放弃。
他一生只干了一件事:演好周总理。
甚至是女儿出生后,他也给女儿起名叫刘来恩。
苏林版和刘劲版的周恩来都是和蔼可亲、鞠躬尽瘁的形象。
不过刘劲版的总理显然更深入人心,据说刘劲有次坐出租车买菜,到了地点后,司机跑下去主动帮他买菜,买回来后还不要钱,还激动地说:“能给总理买菜,是我的万分荣幸”,搞得刘劲哭笑不得。
因此两版总理,我更看好电视剧版的。
03、宋美龄:吴志远VS刘涛
电影版的宋美龄是吴志远出演,她是南京艺术学院的教授,是表演系的科研组长,也是国家一级演员。
据说当年扮演宋美龄的演员前后换了二十多个,最终选择了她,这也侧面说明电影版的拍摄有多严谨。
吴志远之后也成为了宋美龄的特型演员。
电视剧版的宋美龄扮演者是刘涛。
相比吴志远,刘涛美艳有余,但演技略显不足,毕竟她之前确实也没怎么做过特型演员。
不过刘涛饰演这个角色也是非常走心,拍戏期间她为了不破坏发型和妆容,睡觉都采用的是托头睡的方法。
刘涛能否超越前辈吴志远,我们拭目以待。
04、蒋介石:赵恒多VS王劲松
电影版中蒋介石的扮演者是赵恒多,他和蒋介石从外形到气质都很像,而且还有过多年的军旅生活,拍摄战争戏也是得心应手。
赵恒多早48岁成为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之后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分别在电影《吉鸿昌》《大渡河》《琵琶魂》《四渡赤水》《大决战》《肝胆相照》和电视剧《上党战役》《蓝色三环》《北平和谈》《毛泽东在陕北》里出演过蒋介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大决战》中,他诠释出了蒋介石的复杂性——面对我党时的针锋相对,面对家族内讧的无力感,面对夫人的亏欠感,这三个方面都诠释得非常到位。
而电视剧版《大决战》里饰演蒋介石的是演员王劲松。
客观评价,王劲松的外形饰演林彪更合适,不过经过化妆后,他和蒋介石从神态到动作再到说话的语气都很接近了。
王劲松早年怀才不遇,后来在傅彪的推荐下,演戏资源才丰富起来,他在《大明王朝1566》饰演了城府极深的太监杨金水,在《破冰行动》饰演了不怒自威的林耀东。
论演技,王劲松称得上老戏骨了,不过这一次他挑战的角色是蒋介石,相比特型演员,他对于角色的拿捏明显要吃亏很多。
而且本剧讲述的是国共内战,剧中是毛泽东和蒋介石的较量,剧外是唐国强和王劲松的演技比拼,如果王劲松的演技撑不起蒋介石的气质,那么整部戏就会失衡,甚至垮掉,皮哥不得不为王劲松捏一把汗。
不过看完预告片,我稍稍松一口气,王劲松的出场,他的台词,都给人十足的压迫感,他手拄拐杖,演讲时挥手的细节处理让人能很快入戏。
我觉得,王劲松要做的不是超越赵恒多,而是诠释出另一个特质的蒋介石。
05、林彪:马绍信VS于和伟
林彪是《大决战》中最具话题性和复杂性的角色。
他是个被政治上批倒过的人物,很多历史剧对他都是冷处理,比如前段时间的《跨过鸭绿江》,林彪作为领导人之一明显被边缘化,只有短短几次出镜。
可是林彪又是东北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是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直接领导者,拍摄《大决战》不但不能对他冷处理,反而要大书特书,某种程度上说,林彪这个角色塑造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这部剧的成败。
在电影版中,林彪的扮演者是马绍信。
他原本是黑龙江鸡西市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大决战》是他第一次出演电影。
首次演电影就演这么复杂的角色,马绍信也是做足了功课,他拜访了林彪的后人,详细了解了林彪的性格,随后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在军科院的档案馆和中央档案馆里阅读当年的电报文件。
最终他研究出了林彪的特点:喜怒不形于色,没有任何业余爱好。
平时爱吃炒黄豆和看地图,坐椅子时反着坐,不怒自威,一瞪眼就能把底下的人给吓懵。
这些特质都被他在银幕上完整呈现出来了,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据说很多看了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想着去吃一盘炒黄豆。
电影里在宏大叙事的同时,也用多种技巧讲述了林彪的复杂性。
比如环境烘托,画面一到东北野战部,就呈现出一种阴森压抑的感觉。
比如内心描写,林彪有时优柔寡断,不敢执行中央的命令;有时又十分宽容,能虚心接受部下的建议。
总之,马绍信版的林彪几乎完美,唯一的缺点就是马绍信版的林彪有点显老。
而这一次剧版的林彪扮演者是于和伟。
从外形上看,两者从脸型到身高都差得很远,尽管预告片里,于和伟贴上了林彪标志性的厚眉毛,化妆后脸型也瘦削很多,但依然和人物原型有着不小的距离。
这种外形的差异能否用演技弥补,皮哥谨慎看好。
当然,于和伟的演技是没得说。
他先后出演了刘备、曹操、陈独秀等历史人物,每个角色都被演出了他浓重的个人特色,因此网上也有了“万事皆可于和伟”的调侃。
于和伟身上那种亦正亦邪的特性,也让他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这种性格特性恰好和林彪相似。
所以,皮哥觉得,于和伟这一次饰演林彪,不是要形似,而是要神似。他如果努着劲儿想超越马绍信版的林彪,绝无可能。
就像于和伟版的曹操之于鲍国安版的曹操一样,于和伟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从另一个剖面入手给观众展现一个于和伟版的林彪。
预告片里,林彪短短几次出场已经展现了于和伟爆发力极强的演技,不过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他的表演能否成功还需要等正剧上线才能判断。
一系列对比后,我们就能发现,电视剧版的《大决战》想要超越电影版,有很大的难度。
但央视敢拍摄这样一部极具挑战性的电视剧,这份勇气和魄力就值得所有观众的五星期待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电视剧片单发布会现场,曝了一个令人振奋的重磅消息——剧版《大决战》开机了。
这部剧由黄剑东编剧,高希希执导,唐国强、于和伟、王伍福、刘之冰、王健、郭连文、卢奇、刘劲等明星加盟,是明年最受期待的大剧。
网友们最为关注的,是演员阵容——
根据已经曝光的演员表,由唐国强饰演毛泽东、刘劲饰演周恩来、郭连文饰演刘少奇、王伍福饰演朱德、卢奇饰演邓小平、谷伟饰演陈毅、王健饰演任弼时。
这都是特型演员固定班底,早已为观众接受和熟悉。
而加盟本剧的新面孔则有:
王劲松饰演蒋介石、林永健饰演聂荣臻、李强饰演杜聿明、陈逸恒饰演傅作义、郭广平饰演粟裕、何晟铭饰演蒋经国、邵兵饰演陈赓、刘之冰饰演刘伯承等。
这其中最让皮哥感兴趣的,是林彪的扮演者,竟然是“刘皇叔”于和伟。
影史上有不少经典的林彪形象
譬如:在电影版《大决战》三部曲中,饰演林彪的是已于15年前退休的马绍信,他曾经一度成为饰演林彪的不二人选。
再譬如:李雪健在26岁时饰演的话剧版林彪,逼真到王光美都拒绝与他握手。
这些林彪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次于和伟要演绎,势必会被拿来与前者比较,演好这个角色,难度远超他之前任何一个角色。
一、
影视剧史上那些经典的林彪角色
自从建国以来,在影视作品中饰演过林彪的演员不下10多位,而这其中能够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皮哥认为有这三位:
第一位:话剧《九一三事件》中的李雪健
第二位:《大决战》、《大进军》等电影中的马绍信
第三位:《建国大业》、《解放》、《东方》等作品中的由立平。
李雪健是农民出身,从小就热爱演戏,他19岁参军,3年后调入解放军二炮文工团话剧队,1980年参演首部银幕作品《天山行》。
就在同一年,他在话剧《九一三事件》中演了林彪,凭借这个角色,他拿到了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当时的李雪健只有26岁,为了演好林彪,他瘦身几十斤,又把头发剃成林彪的样子,模仿他的习惯动作和走路姿势,终于演活了这个角色。
据说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看过他的演出之后,在慰问演员时收敛了笑容,且拒绝与他握手,可见李雪健塑造人物之成功。
电影《大决战》三部曲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型战争片,分为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部共6集。
马绍信参演了其中的 《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两部电影,后来又在电视剧《喋血四平》和《大进军——南线大追歼》饰演过林彪。
马绍信的特点相对明显,就是“像”,他就在那随便一站,不用出字幕,你也能认出那就是林彪。
作为特型演员,形象永远放在首位,有时候演员的形象与人物原型高度相似,观众们甚至会忽略演员本身的演技,何况马绍信的演技也绝对够格,演出了人物的精气神。
由立平是近年饰演林彪,最受到观众肯定的演员,他曾在电影《建国大业》、电视剧《解放》、《东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毛泽东》、《换了人间》、《上将洪学智》等片中饰演林彪。他的演绎达到了形神兼备,现在也已成为“林彪专业户”。
当然除此三位之外,其他林彪的特型演员也都非常有实力,但皮哥认为上面这三位就像华山论剑的王重阳、洪七公和欧阳峰。
于和伟要演绎成功,首先就是要兼顾形似神似上,演出与三人不同的区别。
二:
亦正亦邪,天才演员于和伟,饰演林彪面临两大难题
于和伟是这世上独一无二能够从刘皇叔演到曹阿瞒的演员,但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演过曹操的谋士荀彧。
于和伟原是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演员,1999年参演电视剧《曹操》出道,演的就是荀彧。
虽然戏份不多,还是让观众记住了他,2004年在高希希执导的抗战大剧《历史的天空》中饰演军分区副政委万古碑,从此也开启了与高希希导演多达13次的合作。
在于和伟21年的演员生涯中,有5个角色塑造得最为成功——
其一:就是2010年高希希的电视剧《三国》中饰演的刘备。
区别于孙彦军版刘备的老好人形象,于和伟突出了刘备身上枭雄的一面,塑造了新形象的同时,也得到观众的认可,他也由此拓展了戏路。
其二:在《楚汉传奇(2012)》中他饰演的秦始皇,被观众盛赞演技强于主角何润东和秦岚;
其三:在《猎毒人(2018)》中饰演的化学工程师吕云鹏,让人看到了他在现代剧中的演技也依然稳定;
其四:在电影《一出好戏》中饰演的张总,令观众看到他的反派形象的惊艳。
其五:《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2017)》中的曹操。
这也是于和伟最受观众好评的角色,虽有鲍国安、姜文、陈建斌等演员版本珠玉在前,但于和伟还是演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新的味道。他很好的诠释了曹操的权谋盖世,与历史上的曹操浑然一体,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于和伟版曹操对于动作和神态的把握都相当到位,也得益于影像技术的进步,使其言行举止都能够充分展示,达到了一种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的境界。
有人说剧中吴秀波饰演的司马懿虽然也很出色,但在于和伟版曹操面前还是被比下去了,显得暗淡了许多。
虽说于和伟具备如此优势,但要驾驭林彪这一角色,还是有很两大难题。
首先最大的难题,就是在保持历史真实性上,如何处理林彪这个角色功与过。
林彪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是共和国元帅之一,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立过军功,在60年代亦曾走向巅峰,但在60年代末却犯下严重错误,最后落得悲剧下场。
历史上在大决战阶段的三场大型战役中,身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林彪是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直接领导者。
他与罗荣桓、刘亚楼、罗荣桓、聂荣臻,傅作义、卫立煌、郭景云等人共同左右着战局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一时期的林彪对我党有着巨大的贡献,因为电视剧主要讲述的是《大决战》,可以想象在剧中于和伟的戏份应该会比较吃重。
但因为其人物的特殊性,在角色的处理上问题就很大了,于和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要在表演这个人物的“两面性”下足功夫。
这一点马绍信在电影版《大决战》中的“内心戏”演绎部分,则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不过在导演方面,该剧是否会因为历史的原因,将这个人物的戏份缩减,到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剧情的删减、人物的两面性塑造,这些直接关系到于和伟这一版本的成败。
其次,于和伟“外放式”的表演方式,如何适应林彪这一角色的“内敛”
目前我们能够看到只有《大决战》出品方放出的几张剧照和一些零星的资料。
根据这些少得可怜的物料,有些人发表了一下自己的“高论”,说林彪偏瘦,于和伟的脸一点都不像。
皮哥试着找一下这个时期林彪的照片,我们就会发现他当时可是个瓜子脸的帅哥,和于和伟的脸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个完全可以由演员的瘦身,和后期的化妆解决。
皮哥觉得于和伟形象上与林彪最大的不同倒是在身高上,东北回族人于和伟的身高达到了179cm,比家在湖北省黄冈县的林彪至少要高出半个头。
东北人普遍豪放、洒脱,透过曹操这个角色,我们也能看出于和伟最擅长的是那种“外放”式的表演,他可以用自身独特的个人风格完全驾驭于角色之上。
但这种表演方式能否用在城府极深、老谋深算的林彪身上,皮哥觉得还是要打上一个问号。
不过,于和伟若能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皮哥相信他的林彪必将名留影史。
三:
90年代初的《大决战》三部曲是至今规模最大的战争电影,由于当时没有CG特效技术,片中所有宏伟壮观的镜头都是实景拍摄。
其拍摄过程动用了上万部队参与,装备车、坦克、火炮、战马不计其数,那些数字现在看来都非常惊人。
电视剧版虽然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样的大机构投拍,在规模上估计没有电影版那么“奢侈”。
由于现在技术手段提高了,应该会有不一样的呈现,因此演员的表演就是电影的重中之重。
皮哥认为有那么多国内知名的老戏骨们的参与,这部大剧的质量应该是有保证的。
而于和伟的表演是否能够超越前人,再塑造一个能够被观众记住的经典形象出来,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看到好多观众为《大决战》中“炮兵元帅”朱瑞之牺牲而黯然神伤,试以个人理解谈谈此段的蒙太奇处理:先以俯拍展现义县战场焦石瓦砾盈野之惨烈,铺垫危机潜伏感,随后接朱将军鞋子踩地过程的慢动作特写,继续拉伸险象满布的紧张氛围,暗喻悲剧的发生。而由俯拍到特写的切换,亦形成了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处理朱将军壮烈牺牲的过程时,《大决战》并未落入窠臼地全程直现,而是快速带过爆炸瞬间后,切以韩先楚将军的面部特写,以韩先楚将军的悲伤,惊愕进一步塑造悲剧的感染力,而随后呈现的沙石落下,满地断垣,烟雾散尽的空镜头,则更增添了将星陨落,天地怮哭的悲凉之意。导演深谙情绪的“停滞”之道,直面牺牲的悲壮场面固然可以引起观众的共情,但“停滞”的表达则可以更充分地展现悲剧的延宕味道 ,赋予镜头更高层次的内在表现力。通过这一段绝佳的蒙太奇镜头,我可以看到《大决战》的匠心独具之处。此段镜头处理,值得被更多的影视剧集学习:简单粗暴的直接煽情无法动人,把情绪的涡流潜隐于别具深意的镜头之下,反而更能直抵观众内心。
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连续组织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个大战役,这一百四十二个昼夜中,双方统帅部和各级指挥部所拍发的电码讯号错综交汇,织成一面无形的网,从大气层覆盖下来,于是便注定了中国的山川将会怎样排列,流云又当如何变幻。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成为历史。但,假如我们有暇在棋盘上还原当年的黑白对弈,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布局的奇妙莫测,感受到那每一颗落子的雷霆万钧之力!
我觉得不需要评价了。
一、共产党的优势nn1.解决军队为谁而战的问题太重要了。国民党的军队为长官、个人而战,所以打起仗来一遇困难掉头就跑。而解放军为人民而战,背后就是亲人,没有退路,方能奋勇向前,前赴后继,不怕牺牲。nn2.共产党是边打仗边教育,通过对解放军思想教育、文化学习,让士兵对于战争的意义——根据地解放了,老家的亲人才能过好日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打起仗来自然无所畏惧。因为只要战争胜利了,虽然自己牺牲了,可家乡的亲人都能好好活。nn3.解放战争时期,一句“像英雄致敬”,真的能让大家拼死奋战。我觉得原因在于,解放了广大受苦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真的获得了权利,获得了人格上的尊重,那么就能不惜一切代价,争取人民战争的胜利。那样一个年代,人们对荣誉的渴望胜过一切,胜过生命。nn4.当官的蒋总统,谁都能当。人民群众的领袖,毛主席只此一人。nn5.怎么让老百姓支持信任解放军?打土豪分田地。但是还没轮到分田地呢,怎么办?帮助老百姓干活。你得先给老百姓好处,得让人家知道你是可信的,别人才能信任你,才能把粮食借给你、为你送粮食。nn6.解放军包围了国民党军,国民党军弹尽粮绝,连烧柴的柴火都没有了,吃饭更别提。反观共产党的军队,为什么包围了国民党军队,却能越打越勇。就因为有老百姓的支持,能够在前线给解放军提供粮草,医疗救援,才能保证解放军围点打援。nnnn二、国民党的劣势nn1.自始至终,蒋介石关心的不是民生,而是消灭共产党。不消灭共产党,就什么也不干。所以,民心丧失、政治腐败,亦无所谓。把消灭共产党当作解决国内政治、经济等一切问题的方法,败亡是必然的。nn2.国民党的腐败,国民党内部的有识之士是看得清的,明知挽救已无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加速它的灭亡,重建一个新中国。nn3.国民党高层已经听不进去实事求是的东西了,希望先打败共产党再解决其他问题,可他们小看了打败共产党的难度,而又没有解决内部腐败、经济凋敝的现状,岂能不败?nn4.国民党内部高级军官,表面上都遵从蒋委员长的命令,但是实质上就是不干。更奇怪的是,既然蒋委员长也指唤不动,那把他们调走换他自己的人不就行了?实际情况是,国民党的军队,只听司令的,军队并不掌握在国民党这个党的手中。党指挥枪的这个原则,没有在国民党内部真正的落实。nn5.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都投诚了,是嫡系的负隅顽抗,但是蒋介石的嫡系又有多少呢?任人为亲,终遭祸患。nn6.国民党的军队如果是为老蒋的面子而打,谁也不愿意打仗,谁也不愿白白牺牲自己,当炮灰,被老蒋玩弄于鼓掌之中,但是共产党的军队是为人民而战,自然能勇往无前!nn7.国民党的高官不愿意把自己的老本打没了,是为了方便以后谈判时有筹码,不论是向共产党谈判还是向国民党谈判。nnnn三、国民党失败的原因nn1.蒋介石瞎指挥,解放军指挥得当nn2.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嫡系杂牌各怀鬼胎nn3.解放军在物质上什么都没有,没有顾虑。国民党高级军官们是既得利益者,顾虑太多。nn4.失去了民众支持nn5.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忆苦思甜做得好。投降了的国军,原地改造成解放军。n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