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黄晓明闫妮涂们阚清子张嘉鑫王影璐
类型:剧情悬疑犯罪导演:李太阁 状态:正片 年份:2023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6.3分热度:7 ℃ 时间:2024-06-11 17:42:20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今年暑期档票房不出意外的刷新了历史新高,但是坦言之今年的暑期档观感四个字概括就是:味同嚼蜡。昨天看到一位友邻说“好不容易看完了暑期档,有种赶完了暑假作业的感觉”,对此我也深有同感。
因此在暑期末尾看到《最后的真相》这样一部氛围清淡,质感饱满,剧作扎实,尽可能去类型化处理的电影还是相当惊喜的。
不在营销中喊出莫名其妙的大词slogan,不在抖音消费任何宏大社会矛盾,也不刻奇化展示某种元素的电影在这个夏天显得无比格格不入。当然本片的卓越之处绝对也不限于在暑期档影片面前比较才显得耀眼,实际上它无论是对于自己的类型题材,还是所讨论的现实议题都做出了非常大胆且彻底的自反。
1.律政题材的落地呈现
众所周知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创作者对于国家机关公务人员有着超乎时空和现实限制的想象,尤其是律师和法医这两个职业,他们一般情况下必须是一名能文善武,兼具推理和格斗、特工和黑客技能的职场精英。
在此语境下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不再是工作,而是某种时刻为他注入着正能量的思想钢印,维持他以超人的精力与强度当中国蝙蝠侠。
而本片开篇就用极短的序章将男主角这个前律政精英的形象极速矮化,他急于求成,喜欢慷他人之慨,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以为自己是司法界罗宾汉,实际上他眼中要被拯救的人反而是最终报警抓他的人。他的自负在所谓的弱势群体看来也是一种kenfused kenduct。
而当男主角被保释,主线剧情开始推进,按照正常逻辑男主角应当开启一条自我救赎之路时,这一切都并没有发生。在男主角直到影片最后二十分钟,其本质上也依然是一个恶人。
他为闫妮做无罪辩护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强行使本案翻案,赢得这场看起来不可能的诉讼,使得自己的事业可以东山再起,完全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相比于被逮捕前他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其实还严重下降了。因此影片中段那场慷慨激昂的辩方陈词虽然在当时那一时刻打动了所有人,无论是戏里的群众还是戏外的媒体,但其实那只是一套男主角驾轻就熟地用来欺骗吃瓜群众的八股檄文。
序幕中的kenfused kenduct看似消失了,但其实也亦如《芭比》所言的“父权制被贯彻都很好只是更隐蔽了”一样,男主角的这种观念和行为被也只是被隐藏了,并且毒害性更强了。
这里与今年另一部爆款律政题材电影《毒舌律师》互为镜像,黄子华在第三幕制胜的核心也并非事实与证据,而是大段的在法庭上对社会不公义现象的控诉,他在其中提到让当庭者调动自己的common sense来表决,但这其实已经严重脱离了法律逻辑。
《最后的真相》则是安排男主角恰恰利用了这种群众听完立即高潮的common sense逻辑打动所有人后做出反转,原来我们以为的向冰冷的法律条文与黑暗的资本发起反击的common sense才是最容易被操控,最容易被偷换概念的。
此时不仅消解了男主角前两幕戏营造出的法外义警形象,同时消解了法庭这个在所有人看来代表着绝对公正的场合中发生的一切代表的正义性,男主角并非中国夜魔侠,法庭也并非用来裁决罪恶。
西方神话中代表法治的女神忒弥斯最大的特点是她在做出审判时会用布带蒙住眼睛,代表消除司法裁决中视觉上的主观判断,现在应该考虑一下把耳套也戴上了,不仅眼见不为实,耳听时常也为虚。
前两幕的铺陈看似是男主角接受案件后破局的过程,但实际上是他引导观众和戏中其他角色入局的过程。
开篇男主角向法庭着重强调的案件细节:闫妮被撕碎的衣服、闫妮在世俗眼光中肮脏的职业、随手选择的凶器烟灰缸,都是在暗示本案一定并非蓄意为之而是在涂们行为不轨后闫妮的防卫行为所致。
这是一个反《保你平安》式的弧光,《保你平安》最大的腐朽之处就在于大鹏潜意识中仍然认为坐台小姐是个理应被歧视和唾弃的职业,如果宋茜真的是坐台小姐片中的故事就不会发生,大鹏在其中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在论证她不是坐台的是个“好女孩”。
但《最后的真相》最初营造出的男主角的形象是验证反对这套观点的,他所要论证的不仅是坐台小姐职业伦理的合理性,还要在外人“自我糟践”的舆论中为其争取尊严以控诉越界的客人。同时男主角还提到了情侣之间、夫妻之间也经常存在强奸行为,只要是违背妇女意志的行为就是强奸,看起来他非常愿意共情女性视角。
按照当下好莱坞电影语境,这种buff都已经叠上了,主角直接立于不败之地了,但是最终我们却会遗憾的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他伪装自己利己功利一面的口头主义。
同样类似的一场戏发生在男主角参加涂们葬礼时,他嗑着瓜子,听着村口CBD聊八卦,他轻浮的表现初看时以为是他对于涂们这个老色鬼性无能强奸犯的唾弃才展示出的。
但是当真相揭秘后我们会意识到其实男主角在此时已经非常清楚涂们没有强奸行为了,因为当她逼迫闫妮在法庭上虚假陈述时闫妮的愤怒已经说明了事实,他此时表现出的轻蔑真的就是他对于生命的藐视,对于与他非亲非故之人死活的不在乎甚至是厌弃。
所以他欺骗法庭相信闫妮此前否认强奸的说辞是闫妮原本不懂法,经过了她的“普法教育”才“觉醒”的,他是个女性主义先锋者。
这种强行施加自己的意志给一名本来在公共视野内就已经失声的底层者,让其变成自己正义金牌律师形象的代言人、宣传机器、喉舌笔杆子,同时满足自己慷他人之慨的偏执欲,这是序幕中逼迫他人拍伪证视频行为的2.0版本。
2.黑色电影的文艺复兴
本片带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其并非任何单一类型片的拍摄手法与架构逻辑,而是一套标准的、完整的黑色电影执行操作。
黑色电影在目前范围的国际影视环境中都鲜有人创作了,自从科恩兄弟分家、刁亦男难产后几乎就没有在主流市场中见到过优质的黑色电影了。近些年还能留下印象的想要模仿黑色电影影调的电影也仅有一部《热带往事》,其完成度还相当低。
本片中红灯区风云、棚屋怪形、七宗罪同款“火车景房”的意象,全员恶人各位私欲角力的角色写法,结局走向彻底毁灭毫无救赎的创作思路,都是典型的黑色电影要素。甚至张靓颖演唱的主题曲也是一首腔调诙谐,词作充满调侃讽刺意味的歌曲,“都说我才必有用,要用先交学费”,“生活只要努力认真是你想太美”,帮助影片完成了一整套暗黑毁灭叙事。
男主角全片要么奔走于街头巷尾调查线索,要么于公堂之上激愤陈词,为的就是先于检方推理出案件最终的真相,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案件迅速以他的意志为导向结案。
但最终其实会发现他每一次的调查方向得出的结论,都因为他的自以为是和独断专横导向了极错的方向。
最初他只是初看案发现场信息就直接要帮闫妮主张正当防卫,还拿出特意准备的闫妮同款衣服作为涂们强奸的旁证,但最终却发现衣服被撕破真的就如他在狱中恐吓闫妮所说的那样是打架撕破的;后来他得知涂们去世前购买了高额意外险还将受益人改成了老朋友,直接推断这是一起由心理畸形的残疾儿子复仇引起的杀人案,又斥责儿子去自首,结果真相是最终杀死涂们的人还真就是闫妮。
片中主角所有的推理都是无效的,真正的真相是闫妮最后自己口述出来的,这是高度反类型的设计。
一般这种落魄律师重回律政界帮底层人辩护的设定,一定是在诉讼过程中主角不惧强权与资本的诱惑,正义与良善的本质逐步觉醒,找到一条自我救赎之路的弧光的写法。
像片中还给黄晓明加了个新人女助手王影璐,非常类似于最近的《三伏》,大叔配萝莉,观众嗑就完了。
而寻求主角保护的底层人则是一般会承担起社会议题表达的作用,他们往往都是药神里的徐峥,被强权者压迫到不得不反的可怜人,最后压轴的情感落点与煽情大戏就交给他们了。
但是以上八股在本片统统没有,主角的内心世界与他不修边幅的粗犷外表高度统一,他不在乎个体叙事,没有对司法的敬畏之心,没有对正义的渴求与坚持,在法庭眼皮子底下作案谋取私利并且一度取得了显著成功。
女助手在男主角事业风生水起认为尘埃落定坦言逼供事实后对他的信任崩塌,独自回到了角落啃着男主角得意的“供述”自己犯罪事实时吃的苹果,想尝尝这“蛋糕”到底有多甜。
闫妮母子与涂们构成的这个畸形的三口之家始于性工作,止于骗保与仇杀,其中真正正义的部分寥寥无几,三人中地位最弱势的儿子是最邪恶最扭曲的存在。
而且当结局落幕,所有人在片中打起过的一切算盘都彻底失败了,黄晓明靠案件复出失败,涂们自杀骗保失败,闫妮一心求死失败,儿子要钱治病失败,大家都有一个暗无天日的未来。
3.宏大主义的解构反思
男主角所代表的这一套处世逻辑、伦理观念放在片中显得很沉重很精英阶层,但是以己之欲替人“昭彰”的慷他人之慨行为在平时的生活里其实非常常见。
比如近两年被人诟病的好莱坞大厂产出的过度政治正确化电影,表面为少数群体发声,实际上还是将其当作吉祥物,对其客体化对待、刻奇化呈现;比如用网暴的手段对待有道德污点的公众人物,以一种暴力手段冲击一种非正义代表,结果只会是另一种更邪恶的私刑理念;比如把“论迹不论心”的辩护范围扩大化到言行不符,靠在作品中宣扬某种主义的伪善者,只会为这个社会制造更多双面人和嘴上主义心里生意的精算师。
放在影视行业中这种价值观念下诞生的操作还在指数级增长,近期臭名昭著的《我经过风暴》的营销请来陈思诚现场哭丧,秦牛正威和都美竹搞雌竞,就是“迹”与“心”严重脱轨后还认为理所应当的典型代表。
影片鼓励所谓的女性应该独立自强度过风暴,但是戏外却把真正经历过更可怕的风暴的女性再次架在火上烤“风起二度”,并以此作为营销话题度的工具。
相似的但由于恶劣影响不够严重而没有引起广泛重视的“小恶”也在持续发生着,比如短视频营销兴起后片方经典的“影帝在观众席”操作,有故意安排俩人在观众席交头接耳以此做文明观影宣传的,有安排“地下舞王”在银幕下社牛尬舞的,有安排一众小学生在影院“全军复诵”唐诗的(少点这种操作社会厌童率能下降一半)。
营销方一定认为他们鼓励了文明观影行为,替街舞等街头艺术发了声,帮助弘扬了传统文化,只要主义宣传到,slogan喊得响就无懈可击。
片中黄晓明几次进出法院的戏中都给出了他抬头看徽的细节,后来他和老板们踢球时也穿着印着国旗的红色队服,初看会以为这是某种主旋律表达。但是谜底揭晓后会意识到,他不自觉的仰望是由于自己不安的良心在跳动。
踢球的球场在一种灰压压的楼宇之间,并且被建设在一栋楼的楼顶,空间十分逼仄,老板说男主能把黑的说成白之后其脸上呈现出的犹豫和茫然也并非因为洞悉了资本的丑恶,而是被一名路人随口说出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时的心虚外化。
当然本片也有许多不足,比如闫妮既然是一心求死为什么最初给出的杀人动机却如此牵强,比如儿子既然希望闫妮能够一直骗老头爆金币那他应该协助她才对,比如出狱后没有悔过反而深度黑化的男主为何最终一念天堂决定说出真相。
本片的配角塑造也比较单薄,闫妮这个角色其实有很多丰富性可以挖掘,但是为了服务于高强度的叙事策略缩减了角色的深入可能性,完全依靠闫妮碾压级的表演为角色增色了几个层次,闫妮发福后面部的肌肉不只是赘余的仅服务于角色身份的外貌特征,更是可以随时被调用的协助完成表演的器官。
不过同时又鉴于是导演首作,如此一部绝对称得上惊艳的高完成度且兼具了类型突破性的电影还是相当值得肯定的,这是黄晓明去油之旅与国产黑色悬疑电影探索的重要一小步。
黄老师是哪部戏开始冠上油腻的称号的?在古早的年代,我最初看黄老师是电视剧《大汉天子》,刚刚查了一下,原来那个电视剧第一部是2002年呀。那个时候我觉得黄老师的少年大帝演的挺好啊,面容棱角分明,带着桀骜,果然是有大帝之姿……
这些年的电影,上一部让我有好感的是黄老师演消防员,就他那个角色他完成的挺好。
本片黄老师是主演、制片人、监制。看到这个介绍的时候,我仿佛明白了电影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槽点是怎么来的了。。。宣传上的什么正义和名利,法理与道德,在我看完电影之后,基本就是莫名其妙。
我们就说名利,丁律个人背景及性格就很奇怪,交代的很少,几段往事并没有把他的性格丰富起来。在被告说出她是被QJ的时候,他收获了巨大的名利,但是丁律的表情一点都不名利啊,人物性格或者说表现出来的人物表情,就是又当又立的,而且这种又当又立他也表现不好啊。这里建议大家参看《药神》来理解,徐老板一开始就是药贩子,就是赚钱为主,唯利是图。后来小团队成员的死,才刺激了他的改变,人物性格是变化的,且有理有据,而黄老师的就基本没有底层逻辑。
至于法理与道德,庭上是摆事实讲证据的吧,本片的庭上可以说是黄老师讲故事,我不知道真实的庭上会不会有律师讲故事。罗翔老师经常说的量刑,在本片中,金喜妹认罪的情况下,这样推翻前面,我真的没看到什么道德,因为要说道德,金喜妹的角色在道德上有亏,马双喜的角色在道德上也有亏,毛卫卫从小就偷盗道德上依然有亏,丁律每次问询的偷偷录音,理直气壮的承认威胁别人,依然有亏啊。反而是法理给了他们宽容。
映后分享的时候,主持人说,主创团队们有个细节设置,金喜妹入狱前是齐刘海发型,入狱后是中分发型,暗示了人物的不完整??!!!!!这里我只能说一句我去NMLG表,牵强。反而是旋转木马环节,马亲金很用力,嘴角染口红,有那么一点嘴角流血的象征,暗示最后你给我带来血光之灾。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我想了一下,电影换一种叙事结构,人物角色重新设置下,也许我会推荐,目前就是陪跑了。
———————————————接下来学徒编剧上线—————————————————
故事开始于过气丁律师的酗酒或者其它什么落魄表现。实习生肖珊珊突然造访,表现出对丁律的崇拜,想要请丁律看看金喜妹这个案件,丁律说你认错人了之类的,肖姗姗就开始背诵丁律过往骄人的战绩,画面出现一些倒叙,让观众看到以前丁律师是多么多么牛逼等等,配合一些丁律师略带回忆的表情,一闪而逝。这样,一个有理想的实习律师人设有了,丁律师大神的人设也有了。
接着丁律师固定的去疗养院看母亲,实习律师死皮赖脸跟着去,端茶倒水铺床叠被啥的,丁妈妈误以为这是小张的媳妇,悄悄对丁律师说,小张这女孩不错,你要把握好云云,又怀念一些自己的儿子,脸上的笑容比以往多了一些等等。丁律说我这个人恩怨分明,你让我母亲开心,你的案件你说说吧,我姑且听听。实习生把案子的疑点说出来,第六感什么的觉得不可能是谋杀,应该有隐情,丁律看完卷宗,提出了谋杀不应该用烟灰缸啊,正面击打等等疑问,然后实习生去实际调查。。。。丁律师也去按摩店自己调查等等,这样一些线索就通过不同的调查人交叉起来,构建出第一波反转。
然后庭上现场,可以是丁律在和实习生交流猜测的推理内容+实习律师在庭上用部分证据证明了丁律的推理内容,用蒙太奇剪辑,你看,可看性是不是比现在有意思多。迎来第二波反装。。。
剧中继续加入原告的律师来找丁律,讽刺他当年多么牛X,现在就多么落魄云云的内容,这里就解释为什么名律现在落魄了等内容……
最后这个案件完成,该抓的抓,该判的判,还可以顺势开启黄老师的,律师元宇宙。
打造名律师+实习菜鸟的搭档组合,彻底告别油腻形态,转型妥妥的成功,全新律师IP电影!!!
你想象一下,花钱买了票n一开始看的还不错,是部及格作品。n从黄教主法庭辩护,身体却像表演开演唱会就开始暴露了。全片只有涂老爷子和闫妮在认真演戏。n出去这个不说。我想说一个关键的问题。n这个电影在立项的时候,投资人不考虑下剧本吗?整个电影 涂老爷子白死了,闫妮无期徒刑,闫妮儿子3年刑,自己有病在里也是死,,然后主角男一号黄大律师给自己也辩护进去了。n你想一下,这是在干嘛??????????n全员没有好结果,损人还不利己。n这个事的意义在哪里?n就为了诉说正义吗?这种正义谁信啊?n就为了真相吗?这一大圈何必呢,谁都没讨好,你们矫情了老头白死了。n这样一个故事 有意义吗?n就为了 一句:你还是曾经的丁一峰n我尼玛了,服了,真的。n为了反转而反转n为了正义而正义n为了真相而真相n观众看了2小时,最后全员被审判,n绕了一圈还没有开始的结局好,玩那?????n在想什么?要编这么一个无趣的且没有脑子的事n跟同题材的孙红雷 郭富城那部差了800里。n各位编剧大神们,你们能不能先让你们的故事有个可信度????有个存在的意义也行啊!n真的是无语啊。
电影结束,我一头雾水地看着最后黑幕上的白字审判结果。回想了整部电影,不太明白剧情的递进关系。为了这个结局,拍个电影值得吗?
到第二天,我理了一下,电影可能是这样叙述的:n1、一开始,金喜妹想死。老马和朋友讲好了,保险费下来分六十万给毛卫卫治病,挺好。但是丁义峰想赢,这时的他不了解事情原委,只是觉得事情有蹊跷,金喜妹肯定不是故意杀人,但她一心求死,怎么办,只能逼她说是正当防卫;n2、金喜妹改口供后,丁义峰又发现杀人的是毛卫卫,两案并审,金喜妹试图自杀,醒来要见丁义峰,说出真相;n3、丁义峰知道真相后,做了毛卫卫杀人案法庭上的证人,把自己威胁金喜妹的事情说了出来。三个人都进去了,骗保失败。
所以,这个电影讲的是,丁义峰本来是想做好事,但是却帮了倒忙,没法挽回。听了金喜妹的真相后,交出录音,牺牲了自己。好歹把毛卫卫给救了。
所以,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律师忙活半天,把事情推向了更坏的结局,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不对啊,这么蠢的事情,周围的人却眼含泪水,非常感动,“你还是当年那个丁义峰”。怎么了,他做什么了?他在正义和良知中间,选了什么?
选了正义?他当证人能说是正义吗?他在承认错误,在弥补。
选了良知?你看这令人吐血的结局,谁信啊,良知体现在哪啊?
“值得吗?”当然不值得啊。
这个电影真的很奇怪,完全不知道他的主题是什么。大概是,不要骗保。对保险公司来说,丁义峰是世界上最正义最有良知的人了。
老马打人也没给个确定的说法。就算他是喝醉了控制不住,他打人就对了?他的爱情线何尝不是一种美化?一点都没有受到感动,在这个家暴盛行的土地上,我只感到恐惧。“她好几次回来身上都带着伤”,在两个视频里面发脾气,这些难道都是假的?
其实,几场法庭戏的剪辑非常好,叙述精准,第一次开庭开始就把我吸引住了,真正进入到“悬疑片”的状态。看到后来,挺失望的。烂尾的电视剧好歹有几集好的,烂尾的电影让人记住的只有不好。
这个结局是为了过审硬套的吧,如果不是广电的功劳,那我也是佩服。如果是广电的功劳,那我更无话可说。我倾向于后者,结局走向配不上整个剧组的水平,可惜了,可惜了,真的太可惜了。
有网友回复说他觉得杀人的就是毛卫卫,丁义峰和金喜妹编造了所谓的补刀,由丁义峰欺骗法庭,交上录音,牺牲自己。这个想法我在观影过程中也冒出来过。
这种类型题材的标准结局,肯定是丁义峰为了救人选择欺骗法庭,牺牲自己。
为了呈现这种结局,金喜妹和丁义峰在病房里说的话是关键,但影片直接跳过,只有开头的一句“接下来我说的都是事实”。没有任何镜头,哪怕是隐晦的暗示,告诉观众他们编造了所谓的事实。我只能猜想,是为了过审。
影片呈现出来的就是它所有的内容,再可惜也不能用没有的东西硬加。
其实就算影片呈现出来了,丁义峰所做的也不过是为了让人们相信“事实”主动承认犯下的错误,救了毛卫卫一命。骗保失败,也没钱治病,毛卫卫估计也就是死。结局仍然没有半点张力,很可笑。
《最后的真相》算得上是暑期档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112分钟的时间内,影片充分讲好了一个足够复杂的庭审故事,并塑造出立体多面的三个主角,每个人身上都有庞杂的信息量等待深挖。一咏三叹的情感反转、对社会现实的展现,则能让它成为一部话题之作。
作为悬疑片,《最后的真相》在剧本结构上编排得不错。悬念的钩子始终给观众吊住了,让人一直猜不到,揭晓时又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轮轮的推翻与反转,不断有新的证据与证人登场,最后指向的,却是人性背后别样的唏嘘与共情。
电影开篇,黄晓明饰演的男主角丁义峰被整个律师行业封杀。由于揭发律所黑幕的真相,他这个律界精英再也没法找到工作。道出社会黑暗的人,反倒活进了最黑暗的角落。
六年后,丁义峰终于得到机会重出江湖。他碰上的第一桩案子,就是“按摩女杀人铁案”。独居的老酒鬼马双喜,被上门服务的金喜妹用烟灰缸击杀。看似走流程的简单“铁案”,却疑窦丛生:为什么嫌疑人一心想要求死?他们真实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嫌疑人反常的状态,让丁义峰感到背后有猫腻。他多次走访,并重回命案现场,发现了案件中的诸多疑点:受害人马双喜才是两个人中情绪不稳定、有暴力倾向的那个人。案发时,金喜妹的衣服被暴力撕扯,头上的伤口直逼死穴。马双喜极有可能是要对金喜妹实施不轨,而金喜妹的行为,则是出于自保的正当防卫。
金喜妹因遭受职业偏见,即使在真相无法辨清的形势下,也被既定为凶手。唯有丁义峰愿意为她站出来说话。难道他是又一次要为了正义与良知,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
主角在人设上的反转在此正式出现。原来丁义峰并不是为了帮金喜妹,而是在帮自己逆风翻盘。他需要名利、需要话语权。如果能帮这么一位被全社会轻视的边缘女性打赢官司,他就能重新打出名声。因此他才会费尽心力,主张金喜妹无罪。
导演没有去塑造一个伟光正的100%正义律师形象,而是让他掺杂着阴暗面,站在灰色地带,也打破了我们观众的既定预期。被告人存疑、被害者存疑、案件本身存疑、律师的行径也存疑,多重疑点直接拆掉了这桩“铁案”。
需要科普的是,看到有人说为何一直都是律师在查案,警察几乎全程没有参与。其实这是影片把“合理怀疑”的全过程给拍了出来。
当丁义峰接到金喜妹案时,案子已被定义为“铁案”。警方的调查工作基本完成,相关证据也已收集完毕。丁义峰作为辩方律师,固然没有查案权,他做的是提出“合理怀疑”——寻找有利于金喜妹的证据。律师只要对证据链中的任意一环提出合理怀疑,就有翻盘的可能性。哪怕检方手里的证据有证明力,只要律师能找到1%的重大疑点,就有概率赢。
他出入犯罪现场,其实也符合这个人物处事的动机。六年沉浮,丁义峰早已不是昔日的自己,什么三教九流的手段都能使。想要赢,就会不择手段,游走在法律边缘。只要能找到证据,他就愿意去冒险。
丁义峰一番操作的根本动机,就是替自己赢回原先光亮的人生。在他眼中,起初金喜妹坚持的真相不重要,能让自己赢的“真相”才重要,所以他使用了越界的手段。但丁义峰的手段再有问题,底色终究是善良的。他从没想过要用牺牲别人的方式来成全自己。
他逼迫金喜妹翻案的行为,也是因为以他当时查到的线索,认定金喜妹是受了马双喜的欺骗,再加上儿子的压榨,没了活下去的动力。她不想活,他就逼她活下去,顺势成全自己名利双收。
此后,剧情开始逐步发力,架构起一场全员掩盖真相的“罗生门”事件。跟随丁义峰的进一步调查,难以置信的人性抉择与情感反转也将被揭开。
剧作层面,《最后的真相》一直引导着观众一步步入局这场悬疑推理的庭审戏,并逐步加载出“层层掩埋”的情感真相。但全片的核心,并非只是聚焦在案件之上,更多是聚焦在人物身上。
每个角色为了达成心中的目的,最后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几位主演在影片后半段的演技,也因此成为本片的高光所在,群像戏值得称道。
黄晓明在“正义律师”的外表下,藏有两次角色反转,这个形象被他演出了颠覆感和稀缺性。涂们老师戏份虽不多,但也成功塑造出了在院线片中罕见的、拥有复杂心态变化的银幕形象,直指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子女赡养问题。
闫妮演的金喜妹,是全片的核心所在。随着情节闪回,她要在四重身份里反复切换,被告人、按摩女、单亲妈妈、渴望幸福的女人。闫妮给出了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演法,游刃有余且富有情感张力。
而在悬疑的外壳下,影片最终导向的,则是社会派的表达——通过展现小人物在残酷生活中的痛苦挣扎,涉及到诸多具体的议题,如母子关系、公民普法、边缘者的真情与抱团取暖。
透过影像,你能看到本片的新人导演、编剧在心里攒的那股劲。他们想为现实中那些不被注视的个体发声。当然,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有些问题其实“点到为止”,无法被讲透,但瑕不掩瑜。
片中有两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一句是“这个世上只有两件事无药可医,死亡和良心”,另一句是“有些事情不是不存在,只是没人去做”。不畏义死,不荣幸生。看到最后,你才会知道,真相往往残忍,但就算付出一切代价,也要将它道之于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别碰脏钱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异国入侵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09℃
今年暑期档票房不出意外的刷新了历史新高,但是坦言之今年的暑期档观感四个字概括就是:味同嚼蜡。昨天看到一位友邻说“好不容易看完了暑期档,有种赶完了暑假作业的感觉”,对此我也深有同感。
因此在暑期末尾看到《最后的真相》这样一部氛围清淡,质感饱满,剧作扎实,尽可能去类型化处理的电影还是相当惊喜的。
不在营销中喊出莫名其妙的大词slogan,不在抖音消费任何宏大社会矛盾,也不刻奇化展示某种元素的电影在这个夏天显得无比格格不入。当然本片的卓越之处绝对也不限于在暑期档影片面前比较才显得耀眼,实际上它无论是对于自己的类型题材,还是所讨论的现实议题都做出了非常大胆且彻底的自反。
1.律政题材的落地呈现
众所周知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创作者对于国家机关公务人员有着超乎时空和现实限制的想象,尤其是律师和法医这两个职业,他们一般情况下必须是一名能文善武,兼具推理和格斗、特工和黑客技能的职场精英。
在此语境下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不再是工作,而是某种时刻为他注入着正能量的思想钢印,维持他以超人的精力与强度当中国蝙蝠侠。
而本片开篇就用极短的序章将男主角这个前律政精英的形象极速矮化,他急于求成,喜欢慷他人之慨,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以为自己是司法界罗宾汉,实际上他眼中要被拯救的人反而是最终报警抓他的人。他的自负在所谓的弱势群体看来也是一种kenfused kenduct。
而当男主角被保释,主线剧情开始推进,按照正常逻辑男主角应当开启一条自我救赎之路时,这一切都并没有发生。在男主角直到影片最后二十分钟,其本质上也依然是一个恶人。
他为闫妮做无罪辩护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强行使本案翻案,赢得这场看起来不可能的诉讼,使得自己的事业可以东山再起,完全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相比于被逮捕前他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其实还严重下降了。因此影片中段那场慷慨激昂的辩方陈词虽然在当时那一时刻打动了所有人,无论是戏里的群众还是戏外的媒体,但其实那只是一套男主角驾轻就熟地用来欺骗吃瓜群众的八股檄文。
序幕中的kenfused kenduct看似消失了,但其实也亦如《芭比》所言的“父权制被贯彻都很好只是更隐蔽了”一样,男主角的这种观念和行为被也只是被隐藏了,并且毒害性更强了。
这里与今年另一部爆款律政题材电影《毒舌律师》互为镜像,黄子华在第三幕制胜的核心也并非事实与证据,而是大段的在法庭上对社会不公义现象的控诉,他在其中提到让当庭者调动自己的common sense来表决,但这其实已经严重脱离了法律逻辑。
《最后的真相》则是安排男主角恰恰利用了这种群众听完立即高潮的common sense逻辑打动所有人后做出反转,原来我们以为的向冰冷的法律条文与黑暗的资本发起反击的common sense才是最容易被操控,最容易被偷换概念的。
此时不仅消解了男主角前两幕戏营造出的法外义警形象,同时消解了法庭这个在所有人看来代表着绝对公正的场合中发生的一切代表的正义性,男主角并非中国夜魔侠,法庭也并非用来裁决罪恶。
西方神话中代表法治的女神忒弥斯最大的特点是她在做出审判时会用布带蒙住眼睛,代表消除司法裁决中视觉上的主观判断,现在应该考虑一下把耳套也戴上了,不仅眼见不为实,耳听时常也为虚。
前两幕的铺陈看似是男主角接受案件后破局的过程,但实际上是他引导观众和戏中其他角色入局的过程。
开篇男主角向法庭着重强调的案件细节:闫妮被撕碎的衣服、闫妮在世俗眼光中肮脏的职业、随手选择的凶器烟灰缸,都是在暗示本案一定并非蓄意为之而是在涂们行为不轨后闫妮的防卫行为所致。
这是一个反《保你平安》式的弧光,《保你平安》最大的腐朽之处就在于大鹏潜意识中仍然认为坐台小姐是个理应被歧视和唾弃的职业,如果宋茜真的是坐台小姐片中的故事就不会发生,大鹏在其中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在论证她不是坐台的是个“好女孩”。
但《最后的真相》最初营造出的男主角的形象是验证反对这套观点的,他所要论证的不仅是坐台小姐职业伦理的合理性,还要在外人“自我糟践”的舆论中为其争取尊严以控诉越界的客人。同时男主角还提到了情侣之间、夫妻之间也经常存在强奸行为,只要是违背妇女意志的行为就是强奸,看起来他非常愿意共情女性视角。
按照当下好莱坞电影语境,这种buff都已经叠上了,主角直接立于不败之地了,但是最终我们却会遗憾的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他伪装自己利己功利一面的口头主义。
同样类似的一场戏发生在男主角参加涂们葬礼时,他嗑着瓜子,听着村口CBD聊八卦,他轻浮的表现初看时以为是他对于涂们这个老色鬼性无能强奸犯的唾弃才展示出的。
但是当真相揭秘后我们会意识到其实男主角在此时已经非常清楚涂们没有强奸行为了,因为当她逼迫闫妮在法庭上虚假陈述时闫妮的愤怒已经说明了事实,他此时表现出的轻蔑真的就是他对于生命的藐视,对于与他非亲非故之人死活的不在乎甚至是厌弃。
所以他欺骗法庭相信闫妮此前否认强奸的说辞是闫妮原本不懂法,经过了她的“普法教育”才“觉醒”的,他是个女性主义先锋者。
这种强行施加自己的意志给一名本来在公共视野内就已经失声的底层者,让其变成自己正义金牌律师形象的代言人、宣传机器、喉舌笔杆子,同时满足自己慷他人之慨的偏执欲,这是序幕中逼迫他人拍伪证视频行为的2.0版本。
2.黑色电影的文艺复兴
本片带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其并非任何单一类型片的拍摄手法与架构逻辑,而是一套标准的、完整的黑色电影执行操作。
黑色电影在目前范围的国际影视环境中都鲜有人创作了,自从科恩兄弟分家、刁亦男难产后几乎就没有在主流市场中见到过优质的黑色电影了。近些年还能留下印象的想要模仿黑色电影影调的电影也仅有一部《热带往事》,其完成度还相当低。
本片中红灯区风云、棚屋怪形、七宗罪同款“火车景房”的意象,全员恶人各位私欲角力的角色写法,结局走向彻底毁灭毫无救赎的创作思路,都是典型的黑色电影要素。甚至张靓颖演唱的主题曲也是一首腔调诙谐,词作充满调侃讽刺意味的歌曲,“都说我才必有用,要用先交学费”,“生活只要努力认真是你想太美”,帮助影片完成了一整套暗黑毁灭叙事。
男主角全片要么奔走于街头巷尾调查线索,要么于公堂之上激愤陈词,为的就是先于检方推理出案件最终的真相,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案件迅速以他的意志为导向结案。
但最终其实会发现他每一次的调查方向得出的结论,都因为他的自以为是和独断专横导向了极错的方向。
最初他只是初看案发现场信息就直接要帮闫妮主张正当防卫,还拿出特意准备的闫妮同款衣服作为涂们强奸的旁证,但最终却发现衣服被撕破真的就如他在狱中恐吓闫妮所说的那样是打架撕破的;后来他得知涂们去世前购买了高额意外险还将受益人改成了老朋友,直接推断这是一起由心理畸形的残疾儿子复仇引起的杀人案,又斥责儿子去自首,结果真相是最终杀死涂们的人还真就是闫妮。
片中主角所有的推理都是无效的,真正的真相是闫妮最后自己口述出来的,这是高度反类型的设计。
一般这种落魄律师重回律政界帮底层人辩护的设定,一定是在诉讼过程中主角不惧强权与资本的诱惑,正义与良善的本质逐步觉醒,找到一条自我救赎之路的弧光的写法。
像片中还给黄晓明加了个新人女助手王影璐,非常类似于最近的《三伏》,大叔配萝莉,观众嗑就完了。
而寻求主角保护的底层人则是一般会承担起社会议题表达的作用,他们往往都是药神里的徐峥,被强权者压迫到不得不反的可怜人,最后压轴的情感落点与煽情大戏就交给他们了。
但是以上八股在本片统统没有,主角的内心世界与他不修边幅的粗犷外表高度统一,他不在乎个体叙事,没有对司法的敬畏之心,没有对正义的渴求与坚持,在法庭眼皮子底下作案谋取私利并且一度取得了显著成功。
女助手在男主角事业风生水起认为尘埃落定坦言逼供事实后对他的信任崩塌,独自回到了角落啃着男主角得意的“供述”自己犯罪事实时吃的苹果,想尝尝这“蛋糕”到底有多甜。
闫妮母子与涂们构成的这个畸形的三口之家始于性工作,止于骗保与仇杀,其中真正正义的部分寥寥无几,三人中地位最弱势的儿子是最邪恶最扭曲的存在。
而且当结局落幕,所有人在片中打起过的一切算盘都彻底失败了,黄晓明靠案件复出失败,涂们自杀骗保失败,闫妮一心求死失败,儿子要钱治病失败,大家都有一个暗无天日的未来。
3.宏大主义的解构反思
男主角所代表的这一套处世逻辑、伦理观念放在片中显得很沉重很精英阶层,但是以己之欲替人“昭彰”的慷他人之慨行为在平时的生活里其实非常常见。
比如近两年被人诟病的好莱坞大厂产出的过度政治正确化电影,表面为少数群体发声,实际上还是将其当作吉祥物,对其客体化对待、刻奇化呈现;比如用网暴的手段对待有道德污点的公众人物,以一种暴力手段冲击一种非正义代表,结果只会是另一种更邪恶的私刑理念;比如把“论迹不论心”的辩护范围扩大化到言行不符,靠在作品中宣扬某种主义的伪善者,只会为这个社会制造更多双面人和嘴上主义心里生意的精算师。
放在影视行业中这种价值观念下诞生的操作还在指数级增长,近期臭名昭著的《我经过风暴》的营销请来陈思诚现场哭丧,秦牛正威和都美竹搞雌竞,就是“迹”与“心”严重脱轨后还认为理所应当的典型代表。
影片鼓励所谓的女性应该独立自强度过风暴,但是戏外却把真正经历过更可怕的风暴的女性再次架在火上烤“风起二度”,并以此作为营销话题度的工具。
相似的但由于恶劣影响不够严重而没有引起广泛重视的“小恶”也在持续发生着,比如短视频营销兴起后片方经典的“影帝在观众席”操作,有故意安排俩人在观众席交头接耳以此做文明观影宣传的,有安排“地下舞王”在银幕下社牛尬舞的,有安排一众小学生在影院“全军复诵”唐诗的(少点这种操作社会厌童率能下降一半)。
营销方一定认为他们鼓励了文明观影行为,替街舞等街头艺术发了声,帮助弘扬了传统文化,只要主义宣传到,slogan喊得响就无懈可击。
片中黄晓明几次进出法院的戏中都给出了他抬头看徽的细节,后来他和老板们踢球时也穿着印着国旗的红色队服,初看会以为这是某种主旋律表达。但是谜底揭晓后会意识到,他不自觉的仰望是由于自己不安的良心在跳动。
踢球的球场在一种灰压压的楼宇之间,并且被建设在一栋楼的楼顶,空间十分逼仄,老板说男主能把黑的说成白之后其脸上呈现出的犹豫和茫然也并非因为洞悉了资本的丑恶,而是被一名路人随口说出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时的心虚外化。
当然本片也有许多不足,比如闫妮既然是一心求死为什么最初给出的杀人动机却如此牵强,比如儿子既然希望闫妮能够一直骗老头爆金币那他应该协助她才对,比如出狱后没有悔过反而深度黑化的男主为何最终一念天堂决定说出真相。
本片的配角塑造也比较单薄,闫妮这个角色其实有很多丰富性可以挖掘,但是为了服务于高强度的叙事策略缩减了角色的深入可能性,完全依靠闫妮碾压级的表演为角色增色了几个层次,闫妮发福后面部的肌肉不只是赘余的仅服务于角色身份的外貌特征,更是可以随时被调用的协助完成表演的器官。
不过同时又鉴于是导演首作,如此一部绝对称得上惊艳的高完成度且兼具了类型突破性的电影还是相当值得肯定的,这是黄晓明去油之旅与国产黑色悬疑电影探索的重要一小步。
黄老师是哪部戏开始冠上油腻的称号的?在古早的年代,我最初看黄老师是电视剧《大汉天子》,刚刚查了一下,原来那个电视剧第一部是2002年呀。那个时候我觉得黄老师的少年大帝演的挺好啊,面容棱角分明,带着桀骜,果然是有大帝之姿……
这些年的电影,上一部让我有好感的是黄老师演消防员,就他那个角色他完成的挺好。
本片黄老师是主演、制片人、监制。看到这个介绍的时候,我仿佛明白了电影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槽点是怎么来的了。。。宣传上的什么正义和名利,法理与道德,在我看完电影之后,基本就是莫名其妙。
我们就说名利,丁律个人背景及性格就很奇怪,交代的很少,几段往事并没有把他的性格丰富起来。在被告说出她是被QJ的时候,他收获了巨大的名利,但是丁律的表情一点都不名利啊,人物性格或者说表现出来的人物表情,就是又当又立的,而且这种又当又立他也表现不好啊。这里建议大家参看《药神》来理解,徐老板一开始就是药贩子,就是赚钱为主,唯利是图。后来小团队成员的死,才刺激了他的改变,人物性格是变化的,且有理有据,而黄老师的就基本没有底层逻辑。
至于法理与道德,庭上是摆事实讲证据的吧,本片的庭上可以说是黄老师讲故事,我不知道真实的庭上会不会有律师讲故事。罗翔老师经常说的量刑,在本片中,金喜妹认罪的情况下,这样推翻前面,我真的没看到什么道德,因为要说道德,金喜妹的角色在道德上有亏,马双喜的角色在道德上也有亏,毛卫卫从小就偷盗道德上依然有亏,丁律每次问询的偷偷录音,理直气壮的承认威胁别人,依然有亏啊。反而是法理给了他们宽容。
映后分享的时候,主持人说,主创团队们有个细节设置,金喜妹入狱前是齐刘海发型,入狱后是中分发型,暗示了人物的不完整??!!!!!这里我只能说一句我去NMLG表,牵强。反而是旋转木马环节,马亲金很用力,嘴角染口红,有那么一点嘴角流血的象征,暗示最后你给我带来血光之灾。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我想了一下,电影换一种叙事结构,人物角色重新设置下,也许我会推荐,目前就是陪跑了。
———————————————接下来学徒编剧上线—————————————————
故事开始于过气丁律师的酗酒或者其它什么落魄表现。实习生肖珊珊突然造访,表现出对丁律的崇拜,想要请丁律看看金喜妹这个案件,丁律说你认错人了之类的,肖姗姗就开始背诵丁律过往骄人的战绩,画面出现一些倒叙,让观众看到以前丁律师是多么多么牛逼等等,配合一些丁律师略带回忆的表情,一闪而逝。这样,一个有理想的实习律师人设有了,丁律师大神的人设也有了。
接着丁律师固定的去疗养院看母亲,实习律师死皮赖脸跟着去,端茶倒水铺床叠被啥的,丁妈妈误以为这是小张的媳妇,悄悄对丁律师说,小张这女孩不错,你要把握好云云,又怀念一些自己的儿子,脸上的笑容比以往多了一些等等。丁律说我这个人恩怨分明,你让我母亲开心,你的案件你说说吧,我姑且听听。实习生把案子的疑点说出来,第六感什么的觉得不可能是谋杀,应该有隐情,丁律看完卷宗,提出了谋杀不应该用烟灰缸啊,正面击打等等疑问,然后实习生去实际调查。。。。丁律师也去按摩店自己调查等等,这样一些线索就通过不同的调查人交叉起来,构建出第一波反转。
然后庭上现场,可以是丁律在和实习生交流猜测的推理内容+实习律师在庭上用部分证据证明了丁律的推理内容,用蒙太奇剪辑,你看,可看性是不是比现在有意思多。迎来第二波反装。。。
剧中继续加入原告的律师来找丁律,讽刺他当年多么牛X,现在就多么落魄云云的内容,这里就解释为什么名律现在落魄了等内容……
最后这个案件完成,该抓的抓,该判的判,还可以顺势开启黄老师的,律师元宇宙。
打造名律师+实习菜鸟的搭档组合,彻底告别油腻形态,转型妥妥的成功,全新律师IP电影!!!
你想象一下,花钱买了票n一开始看的还不错,是部及格作品。n从黄教主法庭辩护,身体却像表演开演唱会就开始暴露了。全片只有涂老爷子和闫妮在认真演戏。n出去这个不说。我想说一个关键的问题。n这个电影在立项的时候,投资人不考虑下剧本吗?整个电影 涂老爷子白死了,闫妮无期徒刑,闫妮儿子3年刑,自己有病在里也是死,,然后主角男一号黄大律师给自己也辩护进去了。n你想一下,这是在干嘛??????????n全员没有好结果,损人还不利己。n这个事的意义在哪里?n就为了诉说正义吗?这种正义谁信啊?n就为了真相吗?这一大圈何必呢,谁都没讨好,你们矫情了老头白死了。n这样一个故事 有意义吗?n就为了 一句:你还是曾经的丁一峰n我尼玛了,服了,真的。n为了反转而反转n为了正义而正义n为了真相而真相n观众看了2小时,最后全员被审判,n绕了一圈还没有开始的结局好,玩那?????n在想什么?要编这么一个无趣的且没有脑子的事n跟同题材的孙红雷 郭富城那部差了800里。n各位编剧大神们,你们能不能先让你们的故事有个可信度????有个存在的意义也行啊!n真的是无语啊。
电影结束,我一头雾水地看着最后黑幕上的白字审判结果。回想了整部电影,不太明白剧情的递进关系。为了这个结局,拍个电影值得吗?
到第二天,我理了一下,电影可能是这样叙述的:n1、一开始,金喜妹想死。老马和朋友讲好了,保险费下来分六十万给毛卫卫治病,挺好。但是丁义峰想赢,这时的他不了解事情原委,只是觉得事情有蹊跷,金喜妹肯定不是故意杀人,但她一心求死,怎么办,只能逼她说是正当防卫;n2、金喜妹改口供后,丁义峰又发现杀人的是毛卫卫,两案并审,金喜妹试图自杀,醒来要见丁义峰,说出真相;n3、丁义峰知道真相后,做了毛卫卫杀人案法庭上的证人,把自己威胁金喜妹的事情说了出来。三个人都进去了,骗保失败。
所以,这个电影讲的是,丁义峰本来是想做好事,但是却帮了倒忙,没法挽回。听了金喜妹的真相后,交出录音,牺牲了自己。好歹把毛卫卫给救了。
所以,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律师忙活半天,把事情推向了更坏的结局,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不对啊,这么蠢的事情,周围的人却眼含泪水,非常感动,“你还是当年那个丁义峰”。怎么了,他做什么了?他在正义和良知中间,选了什么?
选了正义?他当证人能说是正义吗?他在承认错误,在弥补。
选了良知?你看这令人吐血的结局,谁信啊,良知体现在哪啊?
“值得吗?”当然不值得啊。
这个电影真的很奇怪,完全不知道他的主题是什么。大概是,不要骗保。对保险公司来说,丁义峰是世界上最正义最有良知的人了。
老马打人也没给个确定的说法。就算他是喝醉了控制不住,他打人就对了?他的爱情线何尝不是一种美化?一点都没有受到感动,在这个家暴盛行的土地上,我只感到恐惧。“她好几次回来身上都带着伤”,在两个视频里面发脾气,这些难道都是假的?
其实,几场法庭戏的剪辑非常好,叙述精准,第一次开庭开始就把我吸引住了,真正进入到“悬疑片”的状态。看到后来,挺失望的。烂尾的电视剧好歹有几集好的,烂尾的电影让人记住的只有不好。
这个结局是为了过审硬套的吧,如果不是广电的功劳,那我也是佩服。如果是广电的功劳,那我更无话可说。我倾向于后者,结局走向配不上整个剧组的水平,可惜了,可惜了,真的太可惜了。
有网友回复说他觉得杀人的就是毛卫卫,丁义峰和金喜妹编造了所谓的补刀,由丁义峰欺骗法庭,交上录音,牺牲自己。这个想法我在观影过程中也冒出来过。
这种类型题材的标准结局,肯定是丁义峰为了救人选择欺骗法庭,牺牲自己。
为了呈现这种结局,金喜妹和丁义峰在病房里说的话是关键,但影片直接跳过,只有开头的一句“接下来我说的都是事实”。没有任何镜头,哪怕是隐晦的暗示,告诉观众他们编造了所谓的事实。我只能猜想,是为了过审。
影片呈现出来的就是它所有的内容,再可惜也不能用没有的东西硬加。
其实就算影片呈现出来了,丁义峰所做的也不过是为了让人们相信“事实”主动承认犯下的错误,救了毛卫卫一命。骗保失败,也没钱治病,毛卫卫估计也就是死。结局仍然没有半点张力,很可笑。
《最后的真相》算得上是暑期档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112分钟的时间内,影片充分讲好了一个足够复杂的庭审故事,并塑造出立体多面的三个主角,每个人身上都有庞杂的信息量等待深挖。一咏三叹的情感反转、对社会现实的展现,则能让它成为一部话题之作。
作为悬疑片,《最后的真相》在剧本结构上编排得不错。悬念的钩子始终给观众吊住了,让人一直猜不到,揭晓时又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轮轮的推翻与反转,不断有新的证据与证人登场,最后指向的,却是人性背后别样的唏嘘与共情。
电影开篇,黄晓明饰演的男主角丁义峰被整个律师行业封杀。由于揭发律所黑幕的真相,他这个律界精英再也没法找到工作。道出社会黑暗的人,反倒活进了最黑暗的角落。
六年后,丁义峰终于得到机会重出江湖。他碰上的第一桩案子,就是“按摩女杀人铁案”。独居的老酒鬼马双喜,被上门服务的金喜妹用烟灰缸击杀。看似走流程的简单“铁案”,却疑窦丛生:为什么嫌疑人一心想要求死?他们真实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嫌疑人反常的状态,让丁义峰感到背后有猫腻。他多次走访,并重回命案现场,发现了案件中的诸多疑点:受害人马双喜才是两个人中情绪不稳定、有暴力倾向的那个人。案发时,金喜妹的衣服被暴力撕扯,头上的伤口直逼死穴。马双喜极有可能是要对金喜妹实施不轨,而金喜妹的行为,则是出于自保的正当防卫。
金喜妹因遭受职业偏见,即使在真相无法辨清的形势下,也被既定为凶手。唯有丁义峰愿意为她站出来说话。难道他是又一次要为了正义与良知,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
主角在人设上的反转在此正式出现。原来丁义峰并不是为了帮金喜妹,而是在帮自己逆风翻盘。他需要名利、需要话语权。如果能帮这么一位被全社会轻视的边缘女性打赢官司,他就能重新打出名声。因此他才会费尽心力,主张金喜妹无罪。
导演没有去塑造一个伟光正的100%正义律师形象,而是让他掺杂着阴暗面,站在灰色地带,也打破了我们观众的既定预期。被告人存疑、被害者存疑、案件本身存疑、律师的行径也存疑,多重疑点直接拆掉了这桩“铁案”。
需要科普的是,看到有人说为何一直都是律师在查案,警察几乎全程没有参与。其实这是影片把“合理怀疑”的全过程给拍了出来。
当丁义峰接到金喜妹案时,案子已被定义为“铁案”。警方的调查工作基本完成,相关证据也已收集完毕。丁义峰作为辩方律师,固然没有查案权,他做的是提出“合理怀疑”——寻找有利于金喜妹的证据。律师只要对证据链中的任意一环提出合理怀疑,就有翻盘的可能性。哪怕检方手里的证据有证明力,只要律师能找到1%的重大疑点,就有概率赢。
他出入犯罪现场,其实也符合这个人物处事的动机。六年沉浮,丁义峰早已不是昔日的自己,什么三教九流的手段都能使。想要赢,就会不择手段,游走在法律边缘。只要能找到证据,他就愿意去冒险。
丁义峰一番操作的根本动机,就是替自己赢回原先光亮的人生。在他眼中,起初金喜妹坚持的真相不重要,能让自己赢的“真相”才重要,所以他使用了越界的手段。但丁义峰的手段再有问题,底色终究是善良的。他从没想过要用牺牲别人的方式来成全自己。
他逼迫金喜妹翻案的行为,也是因为以他当时查到的线索,认定金喜妹是受了马双喜的欺骗,再加上儿子的压榨,没了活下去的动力。她不想活,他就逼她活下去,顺势成全自己名利双收。
此后,剧情开始逐步发力,架构起一场全员掩盖真相的“罗生门”事件。跟随丁义峰的进一步调查,难以置信的人性抉择与情感反转也将被揭开。
剧作层面,《最后的真相》一直引导着观众一步步入局这场悬疑推理的庭审戏,并逐步加载出“层层掩埋”的情感真相。但全片的核心,并非只是聚焦在案件之上,更多是聚焦在人物身上。
每个角色为了达成心中的目的,最后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几位主演在影片后半段的演技,也因此成为本片的高光所在,群像戏值得称道。
黄晓明在“正义律师”的外表下,藏有两次角色反转,这个形象被他演出了颠覆感和稀缺性。涂们老师戏份虽不多,但也成功塑造出了在院线片中罕见的、拥有复杂心态变化的银幕形象,直指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子女赡养问题。
闫妮演的金喜妹,是全片的核心所在。随着情节闪回,她要在四重身份里反复切换,被告人、按摩女、单亲妈妈、渴望幸福的女人。闫妮给出了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演法,游刃有余且富有情感张力。
而在悬疑的外壳下,影片最终导向的,则是社会派的表达——通过展现小人物在残酷生活中的痛苦挣扎,涉及到诸多具体的议题,如母子关系、公民普法、边缘者的真情与抱团取暖。
透过影像,你能看到本片的新人导演、编剧在心里攒的那股劲。他们想为现实中那些不被注视的个体发声。当然,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有些问题其实“点到为止”,无法被讲透,但瑕不掩瑜。
片中有两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一句是“这个世上只有两件事无药可医,死亡和良心”,另一句是“有些事情不是不存在,只是没人去做”。不畏义死,不荣幸生。看到最后,你才会知道,真相往往残忍,但就算付出一切代价,也要将它道之于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