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喜剧片  »  自杀专卖店

自杀专卖店  嫌命长生店(港) 生命有限公司(台) 找死专卖店 The Suicide Shop

302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伯纳德·阿兰IsabelleSpadeIsabelleGiamiLaurentGendronKaceyMottetKlein

类型:喜剧动画歌舞导演:帕特里斯·勒孔特 状态:HD高清 年份:2012 地区:法国,加拿大,比利时 语言:法语 豆瓣:7.3分热度:26 ℃ 时间:2024-11-20 18:03:09

简介:详情死气沉沉的法国小城,一家有口皆碑的老店却格外生意兴隆。原来这家祖传老店代代皆以贩卖自杀产品著称。在如此灰暗恐怖的小镇上,自杀成了当地居民稀松平常之事,这也是小店异常火爆的原因。经营此店的老板三岛了无生气,老板娘更是日日愁...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死气沉沉的法国小城,一家有口皆碑的老店却格外生意兴隆。原来这家祖传老店代代皆以贩卖自杀产品著称。在如此灰暗恐怖的小镇上,自杀成了当地居民稀松平常之事,这也是小店异常火爆的原因。经营此店的老板三岛了无生气,老板娘更是日日愁眉苦脸。他们早就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终日郁郁不安。长期贩卖自杀用品,让他们濒临崩溃的边缘。幸好他们的一双儿女还热爱着生活,尤其是他们的小儿子阿伦,笑容总是挂在他的脸上。然而,阿伦热爱生活的态度却威胁着老店的经营,父亲想尽办法让阿伦变得消沉,甚至把阿伦逼上了绝路……本部极富想象力的法国动画电影,改编自法国漫画家让·特磊的畅销小说。曾执导《理发师的情人》等影片的法国导演帕特利斯·勒孔特,此次首度尝试制作动画影片。影片不仅处处体现着法式特有的黑色幽默,还加入了大量歌舞元素,借这些载歌载舞的动画人物之口,道出生与死间的深刻哲理
  • 头像
    是山鬼吧

    这是一座十分诡异的法国小镇。

    镇上居民神情颓丧,四肢呈现病态般削瘦,如行尸般昼夜游荡在街头。

    他们生存的唯一念头,就是想着如何迎接死亡。

    “人一生只死一次,应该死的非常有意义。”

    这座小镇生活着太多想寻死的人。

    有借助铁石溺水身亡的职员;有买刀破腹自杀的体育老师;还有因深夜苦痛难耐,肯花 35 欧元急于购买子弹的中年人。

    在这里,没有钱的穷人也可以实现愿望。

    他只需要女主人馈赠的一个购物袋,然后将它套在头上并用胶带纸加以缠绕,经过一定时间的痛苦挣扎就可达到目的。

    更多人会选择更简便的死亡方式,例如 车祸

    他们站在马路中央,面对迎面驶来的汽车毫不躲闪。

    司机不以为意,毫无波澜的开车碾过。等待人死亡,警察就会在死者口中塞上一张死亡单。

    在这座灰暗压抑的小镇上,每次发生无数起自杀事件早已让居民冰冷麻木。

    高楼处纷纷坠落的尸体,报纸上每日更迭的讣告。

    自杀者如蝼蚁不计其数,也让镇上一家名为 “Magasin des suicides”自杀专卖店生意一直持续火爆。

    “您的人生失败么,本店可助您自杀成功”。

    这是一家祖传 10 代贩卖自杀产品的老店,人人都能在这家店找到最适合自己自杀方法,效果理想到几乎没有回头客。

    经营此店的三岛家共有五口人。

    三岛与妻子成天怂恿居民自杀,售出工具后就派子女跟踪确认过程是否成功。

    他们年复一年做着死人生意,并不对此感到愧疚,可也没有从中获得到快乐。

    老板三岛带着浓重的黑眼圈神情恍惚,长期贩卖自杀用品让他早早消耗完自身激情,也让他成天处在崩溃边缘。

    这一切都在三岛的孩子阿伦出生后发生变化。

    阿伦是一个非常爱笑的男孩,见到别人总是笑脸相迎,他的出现注定是自杀小镇的异类。

    这让父亲三岛十分恼火,因孩子的乐观对店铺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父亲想尽办法送阿伦变消极,他诱导孩子抽烟,还告诉他让烟在肺里停留时间越久越好。

    父亲一心帮助更多的人选择死亡,儿子却想方设法让人们终结自杀。

    这样的对立致使自杀专卖店维持生意越发艰难,终于在某一天,三岛因为抑郁症卧床不起。

    阿伦则是召集伙伴,驾驶一辆装载音响的汽车毁掉家中所有自杀工具。

    醒过来的三岛望见自己店里空空一片,愤怒不已。

    三岛追赶阿伦到顶楼,但后来被乐观的儿子感化,将自杀专卖店改成喜悦的可丽饼店。

    原以为影片就这样以幸福美好终结,但随后出现一个多次自杀未遂的倒霉蛋。

    他出现在店门前,三岛偷偷递给他氰化物可丽饼。

    世界仍有阴暗一面,却被盛大的欢乐所掩盖,自杀者最终在拐角孤独死去。

    大家兴高采烈开始迎接新生活,三岛却重操旧业助人自杀,这样的反转未免过于诡吊。

    影片中提到一个片段,隐喻了生活的苦痛。

    三岛乘电车去卡梅尔先生家送货。此时卡梅尔已经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虚弱地说,“你终于来了。”

    “你要知道 这一团糟 我受够了。”

    “什么一团糟?”

    “生活。”

    卡梅尔相信只有去到世界的另外一边才算是解决生活,于是他狂喝三岛带过来的毒药,终于病倒在床上。

    打算离去的三岛看到了被遗弃在地上的相框,捡起一看才发现合照上的卡梅尔笑的是如此的欢乐。

    影片并为过多描述卡梅尔经受的折磨,但他留下的遗言“因为生活”,难免让人猜测生活苦痛是造成他脱离人世的罪魁祸首。

    《超脱》中 Meredithh 曾说 自杀是脱离痛苦最永恒的方式。

    可惜当代社会自杀者并未获得过多尊重,社交言论下讽刺诋毁言论仍然不计其数。

    但仔细翻找还是会看到一些理性言论。

    “ 事情或许没有严重到要用死来解决,可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死亡真的是种解脱。”

    人们都渴望能出现救世主带他们走出阴暗,却忘记救世主并不能兼顾每一个人。

    现代成年人有权选择自己想要的命运,无论需要承担怎样的痛苦也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如不能赞同,请不要诋毁。

    毕竟,自己无需为他人生命负责。

    多探寻身边人潜在意识,才是拯救他们的良药。

    影片首发微信公众号:是山鬼吧 (Shangui1969).

  • 头像
    白令隧道

    浅析动画电影Le magasin des suicides

    Le magasin des suicides是一部带有歌舞元素的法语喜剧片,主要讲述了经营自杀专卖店的一家人的故事。

    其实本片在故事内容的选材上很有心意,将“自杀”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黑色幽默化,颇受争议(我猜正是为了规避道德正确导演改了原作的结局)但本文并不过多探讨关于主题的问题,在形式上,这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

    要探讨形式,不可避免要确定这部影片的类型,由此再去和同类型的电影相比较,但这部法国风味浓郁的电影在我看来融合了一些类型片的优点,因此对于它的归类,界限也就变得模糊了。

    关于类型和叙事方式

    这部影片可以算是“家庭喜剧歌舞片”,我们无法将他刻板的规划到哪一个大类里,毕竟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元素融合。

    首先是“家庭喜剧”这方面,由于主题的特殊性,片子多多少少带有那么些哥特式的风格,但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哥特风(强调这一点),但整体来说跟1991年上映的一部同样哥特式影片《亚当斯一家》十分相似。

    亚当斯一家人物一览

    同样的暗黑主题,同样的画风,同样结局治愈的画风,甚至在人物设置上都是那么相似,冷面小女孩,瘦长的兄长,有着黑色眼眶的主角,以及那个颜色跟大家形成对比的转折人物。

    人物对比

    二者都用家庭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完全不同的角色”从而发生改变,最终带来正能量的美好大结局。

    类型中另一部分就是“歌舞”,对法国歌舞片并不是很了解但是从《放牛班的春天》《贝利叶一家》等来看,法国歌舞片与美国歌舞片不同的是,法国歌舞片的歌舞部分不是那么多,美国歌舞片大多以“歌舞为主,剧情对话为辅”,而法国片则比较一般一般。二者相辅相成,不会让人有“没说两句就又开始唱歌”的印象。

    同样,拿来比较的是同为法国动画歌舞的《怪兽在巴黎》,整体歌舞模式与本片几乎相同,歌舞与剧情并行演出,不觉得多余而是恰到好处。

    叙事方式方面,经典好莱坞叙事大致如下:

    而本片不同的是:

    在基本的三段式上,掌握好整部影片的节奏,同时又能不失俗套,在大背景的方面引发人的深思同时,也不给一个“教科书式的完美大团圆结局”。

    关于人物类型

    其实很多人都有提到这一点,影片中的四个角色,父亲三岛由纪夫,母亲鲁克丽丝,哥哥文森特,姐姐玛丽莲,四位原型分别是日本文学家三岛由纪夫(切腹自尽),英国莎士比亚诗中的鲁克丽丝(因为样貌美貌被侵犯后自杀),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开枪自杀),美国女演员玛丽莲梦露(药物过量自杀)。

    这四位堪称自杀界F4,同样的,为什么说人物同样也是类型的化的?因为名字给人物带来一定的刻板,举个例子,在我们听到“玛丽莲·梦露”这个名字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一定是一个看起来胸大无脑的金发女郎,而不是一位拥有一头黑长直的温婉淑女,因此,影片中的角色也都“形如其人”。

    演示切腹自尽

    父亲,顽固,坚持,有着自己的信仰,脾气暴躁却又矛盾纠结。

    母亲,丰满的身体跟凸显身材的衣着,善变的性格。

    哥哥,如同梵高不得志时期的颓废和忧郁

    姐姐,金发却有哥特式的装扮,在脱下衣服后,带有“性暗示”的意味和性感的表示。

    写在最后

    其实故事的结局看起来为了道德正确不得不变成大团圆结局,但是导演好像又向我们暗示了什么,例如

    三岛还是偷偷帮助人们自杀。

    整个城市的景色始终是闭锁的,看不到出口的,依旧意味着压抑

    最后的俯瞰,仅仅只有可丽饼店是美好的,而城市依旧灰暗

    不论现实如何糟心,但愿你总能碰到值得热爱的东西,也希望看完这篇影片的你生活愉快。

  • 头像
    白河夜船

    因为b站天天给我推,就看了一下。n蛮失望的,故事真的很糟糕,像闹着玩一样,挺糊弄人的,看完感觉上当受骗了。n所有拯救、转变、和解都特别浅薄和悬浮。

    n那些不开心的人为什么不笑?因为他们的生活不美好啊,因为他们的睾丸被生活无数次的锤过,一点点软下去。一个什么都没有经历过的小孩,瞪着大眼睛咧着大嘴跟你说:“为什么不笑?生活多么美好!”阿伦天性乐观,对痛苦和悲伤更加迟钝,和其他人都不同。这是一种由偏差、幸运产出的蠢人的“善良”和“乐观”,并不能够让我信服,因为它们未经考验,极其被推翻。

    痛苦的人看完只会更加痛苦,难道他们不想像阿伦那样每天笑眯眯的吗,难道他们不想有一段像姐姐和男友一样互相救赎的关系吗。

    n那些不开心的人,可能就是生性不开心、生性高敏感啊。或者,他们从前可能也是阿伦这样乐观的小孩,只不过被命运任意摆弄,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无能为力、事与愿违,最后那些变成古怪的终日看报的老头、孤独的身着华服的老太。

    n这种转变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也不是能够轻易被改变的。主创团队用几个小小的看似孩童天真玩闹的桥段,去化解一切持久、复杂、绵延不绝的痛苦,我是完全不接受的。在我看来这不是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世界,而是在否认和削弱他人的痛苦。

  • 头像
    黑色曼陀罗
     如果说导演是想把这部电影拍成僵尸新娘这种哥特风格的黑暗动画,那人物形象方面他们学的确实不错。片中除了那个快乐的"the one",其他人都带着浓重的黑眼圈,神情颓废,四肢呈现出病态的瘦削。场景做的也很棒,除此之外简直就是一坨屎。

    开头十分钟是全片最棒的十分钟,非常引人入胜。通过一只鸽子,短短几笔就勾勒出影片故事的背景。未来的大都市里,灰暗拥挤的高楼一望无际,人口过剩,精神贫乏,经济危机,穷困和压抑的生活让许多人生不如死,自杀都成为了一件难事,在街上自杀都要被警察开发单。自杀专卖店有琳琅满目的自杀用品,目的就是帮助想自杀的人快速有效的死亡。店主夫妇生了个孩子,此子生来就是被choose的The One,天性善良乐观与其他家庭成员格格不入。你被吊起胃口,等着看接下来发生的种种怪异幽默情节。结果惊喜就此结束,剩下的一个多小时基本都没有发生过什么。

    商店里来来回回的一些人,无非就是选购商品,介绍商品,买下来这几个步骤。再穿插表现小男孩积极向上乐观豁达一些无关紧要的情节。剧情过了一多半,母亲和父亲忽然良心发现,感觉自己兜售死亡有违道德。从这里开始,各种转折显得十分突兀。比如父亲去看神经科医生的情节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小男孩用低音炮轰击商店,姐姐忽然与前来购买自杀用品的男青年坠入爱河,毫无阻碍的获得了母亲的支持,全家坐在店里开薄饼餐会的情节又傻又莫名其妙。


    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的两个情节

    1 父亲故意诱使儿子吸烟,阴险地告诉他要全吸进肺里。此处是全片最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2 弟弟带着几个朋友在房顶上津津有味地欣赏亲姐姐的裸体艳舞。这个段落让人体会到的不是黑色幽默,而是肠胃不适。

    总之这部电影完全不是给小孩看的,给成人看却又显得情节单薄。尤其是后半段的剧情设计乱七八糟,给人一种匆匆结尾的感觉。

    总结起来导演想在电影里表达很多东西,但最后什么也没表达好。

    有些台词还是很亮,比如商品的包装袋上印着“你已经把生活搞砸了,就不要再错过死亡”这样的句子非常cool!
  • 头像
    塔拉胡
    在某一个瞬间,我突然发现,和我关系不错的朋友,不少内心都藏有很重的悲观情绪。

    所以我们会分享《自杀专卖店》这样的动画短片,会在“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刚刚开始,有时候却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结束”找到共鸣。她也许会提问我“生活是不是就像这样,期待越来越少,麻木越来越多,日复一日?”我也许会与她分享我的座右铭,“没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在《自杀专卖店》里,自杀的理由实在太多,心情忧郁,灾难频发,失业失恋,妻离子散,殉情,像歌里唱得,“谁没有过悲伤时刻?”

    但灰暗的城市禁止自杀。如果你在马路上自杀会挨罚单,人死了罚款会转移到你亲人身上,当然如果你死在家里,那就没问题,也就是说,请不要在公共场所寻死。嗯哼,这事儿搁哪里都一样呢。

    而在这个阴郁的城市,唯一亮着彩色光的地方,是一家有口皆碑的老店,代代皆以贩卖创意自杀产品著名。

    彩色的毒药被装在精美的像香水一样的玻璃瓶里,上吊的绳子有各种不同的长度,跳河需要的石头会有专人帮你配送;根据你的需求,死得具有英雄气概或者具有女性柔美的特质,推荐相应的自杀工具;“保证一次死成,成就一个难忘的时刻,不死就全额退款”,是他们的服务承诺;店主会用漂亮的袋子包装好自杀的工具,反正都是死亡,殉情需要的情侣装还可以打折。你想到的,想不到的,和自杀相关的,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店主一家一共有五口人。

    爸爸叫三岛,代表三岛由纪夫,这个著名的切腹自杀者;妈妈叫露克利斯,影射以一场自杀颠覆了罗马的美丽女人卢克蕾提亚;姐姐叫玛丽莲,最有名的玛丽莲大家都知道,在地下铁通风口上按住被风吹起的裙子最后死于卧室的梦露;哥哥叫文森特,和那个割掉自己耳朵并开枪自杀的梵高一样拥有极高的绘画天赋;弟弟叫艾伦,那个据说和苹果图标很有关系的图灵,正是叫艾伦•图灵。

    像他们的名字一样,家族里每一个人都带着与生俱来的死亡阴影,一直以让人们更好地迅速地自杀成功为己任,这种使命感甚至令他们不得不迫使自己活着。即使他们对这个世界和自己感到无比的厌倦,但是为了家族的使命,必须活着。

    事实上,死神的诱惑并没有对这个家族格外优待。他们在某一刻都想过自杀,或者说,在很多时刻。

    爸爸上门服务一个土豪自杀者,他看着地上破碎的相框,映出自己的脸,买卖死亡,并不好笑;妈妈被一个太太质问,“你选择哪种死法?”突然露出寂寥的神情,高楼上染满血的浴缸,一跃而下的快感令人心动;姐姐在生日收到爸爸妈妈的礼物,高兴地问,“你们终于允许我死了吗?”她自卑且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哥哥每天磨着刀,画作都是骷髅头和黑色暗影;他们一起吹灭生日蜡烛,庆祝“又少活一岁了”。

    而弟弟艾伦却是这个家族的异端,观众称之为小天使。他会笑,从婴儿期起,把父母吓得半死,“我们家族的人绝不会笑!”他不说“坏的一天”而说“早安”,会把“永别”说成“再见”。他密谋着一次颠覆,改变这个城市里大多数人自杀的命运,解除笼罩这个城市的死亡阴影。

    当然,他成功了。

    艾伦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妈妈和姐姐,趁爸爸卧病在床,召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用音箱震坏店里所有的自杀工具,姐姐恋爱,自杀专卖店被改成了可丽饼店。结尾唱起欢乐的歌曲,“停止无用的抱怨,幸福需要被找到。生活偶然的困难,梦想总会被实现……”

    人们把这部电影称之为反自杀的《自杀专卖店》。

    用一种黑暗的哥特式画风,一个奇特的剧情设定,告诉大家不要自杀,要活着。如果我不曾看过原著小说的话,大概也会觉得这是一个创意奇佳主题正向稍显说教的三颗星之作。

    但一切改变于原小说的最后一句话。

    弟弟被父亲拿绳子救上天台的过程中,作者只用了四个字逆转了结局:“他松了手。”

    他颠覆了这个城市,却在最后一刻放弃,选择死亡,绝不是有些影评写的手滑、安心,而是真正地求死。

    这一结局,比起电影里,自杀专卖店改成了可丽饼店,老爸依然偷偷卖氰化物可丽饼给顾客,反转得更令人心惊。

    “太多人都死得不够专业……你知道吗,在十五万自杀的人当中,十三万八千人都失败了。这些人往往成了轮椅上的残废,肢体不全,而如果购买了我们的商品……我们提供的自杀方式是有保障的……就像我一直说的那样,只用一次就死成,成就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

    在影片的开头,爸爸唱着“自杀是一种艺术”。悲观点说,看着笑嘻嘻的人内心可能更为抑郁;阴谋主义论者讲,这是弟弟艾伦一次伟大的自杀艺术实践,精心设计,自然,完美。

    于是,真正的问题来了。死亡是什么?什么是拯救?是尊重人权包括个人放弃生命的选择,还是挽留与劝慰、活着就是希望?

    回到故事的开头,阴郁城市纷纷死去的人们,天空中坠落的鸽子,“去年的统计数据:每四十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十五万人有过企图,十二万人成功”。

    回到故事里每一个死去的人,客人们对死亡的要求千奇百怪,不恶心不疼痛不毁容不扰民,原来即使人生到了绝路,自杀也真的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你还得有钱消费。里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一个穷人,非常非常穷,妈妈用一个塑料袋打发了他。他的死亡穿插在姐姐的艳舞里,生的希望和死的绝望交织,便宜当然没好货,他在塑料袋里窒息,花了很长时间痛苦地死去。

    回到故事里,还有几处重要的改动,电影里增加恼火的爸爸让儿子学抽烟以便让他患上肺癌。姐姐的吻,在书里,父母给姐姐注射了一种特殊的毒药,让她的吻成为了一种死亡工具,她坐在店里,亲吻每一个排队寻死的人。吻原本代表爱,但姐姐的吻代表死亡。

    你很难说清楚,到底电影还是小说更为残酷,导演的采访里说的,“它的结尾显得离谱、不连贯。我认为也不能让观众看到一个小孩跳楼这样让人失望的场景。所以我想要把它变成积极的。于是就有了一个乐观的媚俗的结尾,变得有讽刺意味的是,幸福从墙壁上流淌下来,像某种快乐和不幸的伤感。”

    事实上,作者是矛盾的,导演是束手束脚的,他们消费了自杀,却没有给出死亡的看法,谜题留给了我们。电影延展到了生活,这才构成了这部动画片的全部。

    To be, or not to be,这还真是一个费脑筋的问题呀,哈姆雷特大哥。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