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王志飞丁柳元王成阳刘佩琦闫妮雷恪生徐海乔吴军邹俊百马精武果靖霖李梦男
类型:剧情导演:尹力 状态:正片 年份:2012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豆瓣:5.7分热度:5 ℃ 时间:2024-01-18 18:01:25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别碰脏钱
必殺仕事人2023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09℃
这部由尹力执导,刘恒编剧,王志飞、丁柳元和刘佩琦等人主演的影片,从儿子李东阳的视角出发,回顾了他的父亲李林森平凡、短暂却卓越的一生。尹力为了将男主人公表现得更加生动,避免说教,他选择用现实时空和孩子的灵魂追寻这两个时空交叉叙事,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片中的父子情、夫妻情感人至深。当向琪一身白衣在病床前为癌症晚期的李林森跳悠扬的舞蹈时,当东阳从平静的水面跃起大喊一声“爸”时,我相信所有人都会为之感动,这的确是一个平凡的人最平凡的感情,所以它足以打动人心。
片中的李林森也是一个善于用人的领导,一个刚正不阿的干部。他说,“空气可以不干净,水可以不干净,人心不行。”“你我他,都是善良的人,也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你得用善良这根缰绳勒住七情六欲这匹野马……”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李林森,一个平凡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但他又是一个卓越的人,等着我们去发现。
从编剧到导演到表演到道具的使用,完全二B透了。先说导演尹力,虽然他到今天如果有一点点成就,也完全是建立在刘恒的基础上的,但此片中到处充斥着一些完全不知所云的镜头,完全为炫技而用。家人在为主演车站送行的那场戏的斯坦尼康用得确实稳,但这个长镜头用得到底有什么意义,云水谣里的那个长镜头我还能看到某种诗意。形式如果不能与内容结合起来,就成为毫无意义的空架子,况且你还只是个二流的形式运用者。
再说编剧,我简直很难相信这是刘恒的作品,人物单薄,结构混乱或者根本没有结构。与《铁人》一样,电影也是以儿子的视角来叙述的,这种视角对于一部主旋律来说还是好的,用家庭伦理的温情来化解政治的僵硬,但相比起《铁人》,《雨中的树》中儿子的线索就是很混乱了。按理来说,这是一部以儿子的视角去理解父亲的故事,当儿子决定要去重走父亲的路时,这其实可以看作一个激励事件,儿子也将走上一探索之路,在这条上,他应该获得了某种的父辈的理解。但结果却是完全不是这样,儿子走马观花地把父亲的好人好事以拼盘式串联起来,使得整个故事散乱无序,没有一点张力。还有这个主人公,过于高大全,在没有让观众建立认同的基础上,主人公一直要吐了、要吐了、要吐了……好吧,在空空的影院里,我都想吐了。
导演是为了圈钱才接这电影,编剧刘恒如果还写这种烂片,只会让自己以前建立起来的名声淋了一身的臭。
最后说一下脑残道具,一个家里负债的好干部的老婆居然用的是爱疯,看到这,我绝对疯了……
以上简述了这部片子主要反映的内容。看得出,在现在这个时期大规模组织公务员干部观看这类主旋律电影,反映出中央对目前公务员的工作作风和思想道德情况十分担忧,因此,要把这个典型树起来,要让大家警醒“看看,新时期,还有这样的好干部”。但与当年观看王进喜,孔繁森,甚至雷锋等等的优秀事迹相比,我们不能不说,这个出发点是不是有点问题。它引发我们的重要思考是:新时期,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或者说,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
1、李林森固然一身正气,鞠躬尽瘁,但看完全片,我们不禁要问我党就只有这一个干部吗?作为乡党委书记,他上窜下跳,什么都管,作为组织部长他也事事身临一线,即使是病中仍然如此。我们不禁要问,乡长在干吗?乡党委的其他干部都在干吗?相关职能部门在干吗?乡党委书记的职责就是扛大包,跟群众一起插秧吗?组织部长深入一线是考察干部的重要手段,但组织部没其他人了吗?组织部选人用人就一定得靠部长“火眼金睛”,万一这个部长“瞎了狗眼”或者“身体不适”,我们党就选不出好干部了吗?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我们是依靠制度还是依靠人来运行整个体制。李林森的故事恰恰告诉了我们,目前的真实状况是,人在制度中发挥了超越制度的作用。也就是说,一个得力,能干的人,往往干了一堆超越他职责范围的事,而即使是这样,他走了,这一切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李林森活一天,他就想干一天,实在干不动了,就累死了。没有李林森,这些事就没人干了。
因此,李林森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当然要以身作则自己干,但所谓的“领导”更重要的作用不是自己干,而是找出路径,发动大家,带领大家一起干,是完善一个制度,让每个人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负责的干,是有一个问题就找得到一个职能部门专门解决。他的作用是协调,是统筹,是管理,是确保这套制度有他在和不在一个样。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给我们的启示,也正是我们目前的公务员体制最大的欠缺。
在官场上,李林森算是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人民了。但同时,他还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对于他的家人,他是合格的吗?我们的干部一定要做成这样才是“好干部”吗?或者说,这样的典型值得树立吗?说实话,综观整部电影,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一个不尊重医学、不尊重生命,一心把自己往死里整的家伙怎么寻死的过程。淋雨受寒了他不好好休息,挂着点滴就往外跑,领导把他通讯工具没收了,也阻挡不了他的“工作热情”——请问,你这么干把领导置于何地啊?就你能干,地球少了谁不转啊?最过份的是他肝癌了,还没事折腾什么青年聚会扮圣诞老人,没事挤什么火车,就不能好好养病,住个院或卧床休息一下啊?他底下的办公室主任都受不了了,问他:这下子你工作是干好了,我的工作没干好。啥事都有个分工,有必要大事小事他都一把抓吗?尤其是肝癌晚期了,他还硬要背他父亲,周围那么多人,谁干不行,一定要你个肝癌晚期干,这置别人于何地呢?综上所述,这厮就是活活自己把自己给整死的,或者说本来能多活两年的,楞把自己给很快整死了。须知,你休息一下,多活两年,妻子就有了丈夫,父亲就有了儿子,儿子就有了父亲,这和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同等重要的,或者说你多活两年也能为人民群众做很多工作滴。在如今的历史时期,我们不再需要或者说不提倡“单一维度的人”——拼命为事业的人。一个“好干部”,他首先得是一个人,那就得有人性,有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就是人不是只有一个社会身份,他是单位的领导干部,也有很多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仅仅扮演好一个角色不是一个“好人”,或者说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好人”,在目前情况下不值得提倡!换句话来说,他是一个公务员,因此他的拼命干现在被当作“事迹”,可我们现在社会上看到的很多为工作“过劳死”的外企职员,500强员工,对于他们的工作,他们也是“鞠躬尽瘁”的,对于他们的“过劳死”,我们似乎没有“表彰”而更多的是“扼腕叹息”,更多的是看到他们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子女失神的眼光。公务员也是人,因此公务员“过劳死”也不值得提倡,每一个和谐稳定的幸福家庭都是组成和谐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必要细胞,都要维护,否则都是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
主旋律电影我几乎没看下去过,多数又大又空,铿锵有余,人情味不足。好恶这个东西实在难说,这次因为王志飞演,居然期待许久了……
刚看完电影,不打算写什么,因为没被打动透。《雨中的树》人物平凡,故事却残酷,可电影拍的很收很平,缺乏疏密和张弛,剪辑杂乱,虚实穿插生硬,它什么都想说,又都没说透,我情绪刚刚要起来,镜头就闪过了,来不及细品,来不及感动……也许跟篇幅有关?跟片花过早过度曝光有关?也许它追求大雪无踪?追求以不说透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地?我本性中地火一般的热情,一时难以接受《雨中的树》的隔靴搔痒。原本卯足劲儿想要被它感动,期待想象中的痛点向我砸来。看剧时也明明有感动,酝酿了数次,最终没能像心软的孩纸们那样热乎乎的哭出来……莫非我铁石心肠?我对不起饿了二十天的王志飞!
一通牢骚,其实无非是希望这是又一部好作品。可如果每部剧作都是《大秦帝国》,那才叫是灾难呢----虽然是多么幸福的灾难!
现在,又忍不住想写点什么了,因为,看完电影至今快一周了,脑子里居然时时会闪过片中那些片段那些眼神……一想起来,心就变得有点疼,刚看时被堵回去的情绪,开始升温了。我发现,我承认,这电影还是有后劲的,不,不是电影,而是李林森这个角色本身……终究逃不过,我还是被感动了。我那根热衷表达的神经开始亢奋起来……
电影怎样不想再说,只看想看见的,我想找回应有的足量的感动。真诚质朴的人性美,远比花哨拙劣的特技伟大得多,我们如今的贫瘠,是要粗茶淡饭来解饥渴的。
对于我,想写点什么出来,仅仅旁观其实不够的,我一般会试着尽力去爱那个剧中人,想象他的境遇,揣摩他的心态,直到溶入他的喜怒哀乐。对于眼下的李林森,一个早已预知了结局的故事,便是沉浸在他的清洁,坚韧,和绝境里……当初看片花里掠过一些镜头,有过要泪流的冲动,都攒着呢……我毫不迟疑地期待有东西上身,有什么复活……
……………………
▲ 开篇是沧桑的。
男孩很倔强:我答应过他的。我已经长大了!
他踏上了探寻父亲轨迹的路,他寻访父亲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在心里一遍遍呼唤死去的父亲,期待通灵。他呆呆看着爸爸曾经躺过的床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屋里冷清极了,床上,还有父亲躺过的痕迹……父亲嘴唇接触过的水杯,他摸过的书,他喊过的自己的名字,在那男孩心中仿佛仍留有温度……他幻想着能够隔空碰触爸爸指尖的余温,他甚至穿越了父亲疲惫的心,走进他的灵魂世界……
“去世之前,人们并不知道他。他的同事说,不愿意宣传他,因为没有共同经历的人们无法理解他,如果刻意宣传,总让人感觉不真实,这对他不公平;他的学生说,不一定会学他,但有他这种人的存在,很重要,他让人相信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东西。”---这段话调子很低很低,却远比所有官方主旋律式高调宣讲加起来都令我心动。
王志飞扮演的李林森,是个温暖真诚的人,他混合着泥土和空气的气息,洗眼洗心的朴素。他和他周围的乡民,简直就是一块布料上剪裁下来的。他喜欢穿胶鞋,喜欢走山路,他心软,因为他的心是热的,洪水中他不顾性命救人,背老人报孩子牵牛的,牛都累到不能忍了,他能。他是纯爷们,真英雄,却跟他是不是组织部长没有关系,心地干净,心善气正,他本来就是真男人!呵,他可不完美,这啥子书记挺抠门的,还很会砍价,豪阔大方是种性情,李林森的务实计较里,一样有性情,他是发自本心的节俭,本心,就是性情。他还傻,人家都是往上爬,他却自己要求下去当村官……
他说:空气可以不干净,水可以不干净,但人心不能不干净。
在那样的环境里拓荒,扎根,繁衍,生息,本色不改、追求生命的意义,这人的心得分外干净分外的热吧?也许这叫人踏实的热乎劲儿,就是李林森动人的地方。
他很喜欢笑,总是满面春风,那笑容里有阳光弥散出来。我却暗暗的想,这样灿烂的笑容,简直就是要让他的生命更具悲剧美的……
▲好戏不是片段和细节的累积,但我最后记住的往往是闪烁的细节,我总会被细节拖入甚至不舍得离开。那些细节也许细碎到不值得一提,却总会掀起我持久的不竭的念想。梳理这部影片,它一直匆匆忙忙的,长镜头不多,依赖长镜头的细节留下的也就不多。我想要把那些瞬间那些眼神打捞上来,定格,放大……
▲镜头1--
上苍有时非常吝啬,而且喜怒无常。他赠与世人的礼物越是珍贵,收回去的时候也就越发仓促。
“我遇到坎儿了……肝癌。晚期。”他稳稳的,清晰的说出那个骇人的词的同时,居然笑了一下,我心口被什么刺了一下,那笑……有点强撑,在两人目光交织的那一瞬间,他还在努力维系着他的镇定,可仍然泄露出一丝他罕见的脆弱和无助……疼……
癌症,这个字眼,它忽然就横在了他的面前,残酷地,不动声色地将结局写下,将他一生的短暂幸福踩在了脚下!从这一刻开始,那个好人,将一寸一寸地枯萎,那个总是笑容灿烂的人,那个总是想着别人的人,那个温柔敦厚的人,那个随时随刻发散着光和热的人,将一点一点黯淡熄灭下去……
▲镜头2---
火车上,李林森窝曲在过道角落睡着了,容色黯淡,眉头紧皱。对于一个曾经那么爱干净,眼下又病弱至极的人,地上的脏污已经没有关系了……终于找到他的妻子哭着把他搂进怀中时,他很温顺俯了过去:“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别哭……”他喃喃的温柔的安慰着妻子,昏睡中似已复归为婴孩……这样的柔软让我心痛,越是美好越让人难过……这个片段令人心碎,尽管它是温暖的。且享受这短暂的心照不宣的安宁……
写到这儿,我发现自己哭了……再能忍受痛苦的人,总有需要别人体温的时刻,总需要有个地方安放脆弱。
▲镜头3---
背着父亲爬台阶那场,对那样一副躯体太残忍了,他终于挺不住跌到滚下楼梯,我揣测着他那种的感觉,该是一种带着腥甜的筋疲力竭……昏黄灯光下,我听到那个病弱而孤绝的男人不甘的压抑着的呜咽,那是对家人的歉疚。
▲镜头4---
“我就是不想服输……”那嗓音,低微而决然,那眼神,里面蓄积了默默暗涌的悲哀和不甘,浸泡着很多欲言又止的酝酿与执拗。跟前面镇定微笑中轻吐‘癌症,晚期’的情形,真是鲜明的对比!换肝失败,排异反应剧烈,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肺部,不断咳嗽,他的日子已经不多了,那道坎,他终究是跨不过去了……
厨房里有个场景,瞒过老父母,他很口拙的跟妹夫解释为什么不能马上还钱得容他缓缓,令人倍感心酸。
▲坚忍与微笑
确诊,换肝,遮掩,期望,排异反应,忍受,癌细胞转移,恶化……活着是那么的艰难。
换肝,这,象不象人鱼?用尾巴换来行走的功能,却必须忍受撕裂的剧痛。癌细胞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死或者活的问题,它是让人就算活着也仿佛身在地狱,它残酷到人连死的安宁和尊严都被夺走,连幻想和安慰都没有了,没有余地,只有绝境,它让最坚韧的神经也脆弱到一触即发。想想李林森去往死亡的一路风景,每一道关卡,生不如死的病痛,精神的恐惧,与亲人的离别……我们害怕死亡,害怕的不正是这些吗?所以,深想这个过程是一件很虐心的事儿。
忍受病痛如同便饭,背后发生着什么,他如何独自熬过崩溃期,没有人知道,那样一条汉子,那样一颗在生死两极之间摆渡的心,被死神的黑色羽翼笼罩的阴影中,心里却还装着别人,不肯放下工作,还惦记着80多岁老村长住着漏雨的破屋子。他是多么的爱这人世间,我无法想像那又是怎样一种坚忍?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当他背过旁人时,眼神是黯淡的。支持不住了就找根柱子靠着喘息,意识到不妥又自嘲地掩饰,故作轻松地调侃,那个声音是那么竭力的掩藏着什么,修饰着什么,他在人前一直努力去笑。死亡的荒漠渐渐蔓延过来,他仍拥有谈笑的兴致和勇气,我想,这就是这个人的迷人之处,什么叫快乐?在他,就是掩饰自己的痛苦对每个人微笑。
他的坚韧不可见而无处不在。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个成语用在李林森身上真是贴切,命运就是那翻云覆雨的手。没错,绝症本身远远算不上伟大崇高的悲剧,它只是被我们称之为"命运"的外部力量,可是一个人遭遇命运时做出承担与回应、他处于绝境时显露的品质和人性光辉,同样能够震动我心。
一颗柔软的坚果-----这个标题和这些文字送给剧中的李林森。他容颜憔悴,他总在贫嘴,他既不潇洒也不帅气,他就那样没有修辞地、用力地、朴素地活着,也没有一束光从他背后射来,使其成为偶像一般激荡人心的存在,可是啊可是,他的人低过所有的尘埃,他的精神高过了所有的梦想,在人格的高纬度处闪闪发光。
为什么这样一个人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
光彩中有谦卑,脆弱中有坚硬----微笑与坚忍之间,志飞拿捏的多么恰到好处!他用微笑制造了黯然悲情,李林森这个人物所有行为的逻辑就因为这种恰到好处而有了超强的说服力。可惜剧情没有说透,有很多深层的东西被忽略。王志飞尽其所能完成了,又留下很大空间让观众可以继续解读。
▲镜头5---
人似秋鸿,从明快的盛夏走到深秋的沉郁,转瞬之间,生命将走向终点……
这是一个无声的高潮 :
两个医生在卫生间议论李林森剩余的以月计数的性命,他无意中全听见了……他支撑着,终于慢慢抬起头来,以一种貌似平静的神情,长时间端详着镜中自己的脸,又似乎盯着清晰而残酷的死亡本身……一面是大限将至的不甘与绝望,一面是酝酿去意的坦然与苍凉,又似在酝酿发起最后的奋争,赶在死神之前,燃尽自己……他一直定格在那样一种神情里,几乎可以凝固为雕塑,因为其他动作已经不能够装载那种浓重了吧,只能静止,只能如此了……我觉得我的五脏六腑都在他的眼神中疼痛起来,分泌着一种酸楚的物质,浸透了全身每一个细胞……
-------个体在命运面前的无力,人性的展露,都被这个眼神的细节启动了。
我忽然意识到,当死神近在咫尺,用它冰冷的手抚摸人的额顶的时候,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是绝无法坦然的……时间啊时间,他还有很多事没来及做,他爱父母,爱老婆,爱儿子,爱那么多的人,可他就要死了。也许,死并没有那么可怕,未知的彼岸,一定不会象现在这么难,这么痛。
在镜前与死神那样一场对恃之后,在我以为他会就此苟且偷生的时候,李林森那固有的光辉反而渗了出来,可以说他放弃了治疗,以一种自我凌虐的姿势跟死亡争夺时间,一边做他那些比命还要紧的‘破事’,一边面对不远处正在逼来的荒凉……暗自隐忍病痛,继续灿烂微笑。
生亦何欢,死亦何悲?生死之间最后那几步踉跄蹒跚,才最是叫人心痛……可我仍不相信真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不刺到自己身上,是不知道有多痛的。
▲镜头6---
“圣诞老人”的演讲,热情,深情,幽默,却透着庄严和悲悯,非常的感人!他修修补补即将报废的肉体容器里,仍然保鲜着一颗又软又热乎的心。
趁人不注意,他躲出去吃药,有一个非常非常打动我的画面,凄美……(片花里的这个情节,在电影里没了,被裁了!为什么为什么???)
圣诞会场外的院子,漫漫落着雪……雪迹伶仃的空枝,它的枯萎,就像他的面容,它好像正在这雪后暗夜酝酿着它那带有死亡气息的花期……他像座冰雕一样的凝视着,浑身透出一股磨砂般的寒气,脸上却没有悲哀,不见眼泪,只有留恋,对美好、对生的留恋……整个画面和他的人,都笼罩着一层忧郁而温柔的灰蓝色,温柔的想让人落泪……
(技术性的抒情打动不了我,独对志飞这种浓酽的酝酿隐晦的表达没有抵抗力,唯其隐忍,使一切变得意味深长。他寒气袭人虐人的功力,已到了可以传染的境界……)
▲镜头7---
吃药。早起片花里,数次出现吃药这个场景(正片里又被裁了许多!):李林森近乎麻木的,分类分批熟练而小心地躲着吃药,突然被旁人发现后那种慌张,仓惶,谦卑,那种难为情,好像自己占了别人太大便宜似的,所有隐忍的自尊的遮掩都被慌里慌张地匆匆撕开,他好像忽然清醒了,也被自己满把的药片惊住了!……虐心啊~~~
是,仓惶,谦卑,我一再想到这些个词,因为无法另做形容,那该是一种阴天的灰色。我愣愣地盯着那张脸,他的心情让人不忍去揣度……活着,是那么的艰难……
“我人生的航班已经正式取消了”------他笑了,洞悉一切的凄惨的笑。剧烈的不祥的咳嗽声中,各色药片洒落一地……
我们是眼睁睁看这个鲜活的生命渐渐流失,一寸寸的干枯而无能为力的。笑容与黯淡的反差,生命于盛衰间的瞬息反差,让人倍感唏嘘,毕竟生命深处,是最动人的情怀。
(王志飞把一个浸渍在绝地中男人的悲,从骨头深处,从内脏深处翻出来,贴在李林森忧郁的目光里,贴在他迟缓的佝偻的动作上。……我那迟发性的触动,已是越来越深----好吧,我承认,在志飞老师的戏里面,我就是一只巴普洛夫实验犬。)
▲一步步走进那残照一般短暂的生命,想像那个生命从蓬勃到枯萎的全部过程,试着把那个经历推演了一遍……是的,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不过是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露出水面的一角,我奋不顾身的把自己代入剧情,体会那背后,想象那水底,那个生命的全部过往。在这种想象中,眼睁睁地看着那个人一点一点枯萎,一寸一寸死去……
世上有一种笑容:戏中人笑的时候,看戏的人却涕泗滂沱。
我看了李林森本人病中的视频,他真的不凡,始终微笑,眼睛里埋藏了很多内容,感性,不舍,憧憬,又似乎笑着面对自己的结局……甚至残骸,撼动人心,摄像机则将他对美好生命的渴望,永远地留在了这个他至死都热爱的人世间。影片如果再深入些就好了,可惜。整部剧很多地方志飞明明演出来了,镜头却只一闪而过。
事实上,没有一种离别是幸福的,尽管他气若游丝还保持着微笑而不是无用的悲戚,尽管病房被阳光、鲜花、还有他的‘仙女’装点得“强颜欢笑”……
当他想到自己的死期可能影响儿子的情绪影响他的学习,这位父亲实实在在心痛开了,这样一种心情该怎么形容才好呢?这是让他全身心都软瘫下来的伤悲和无力感……他并不是一条贱命,他有人爱有人牵挂,他是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男人,他把自己活成了负数,他有来不及去爱的家人,有曾经因为奔忙从身边溜走的幸福……在最后的日子,他的灵魂希求摆脱苦难的身体,依偎在爱人与孩子的身旁,弥补被遗失的一点时光。这些才是他最后的灰暗日子中,仅有的幸福水滴。-----因为家人,他舍不得死去。
真的有彼岸吗?当人和死亡狭路相逢的时候,我们却总是不由地会用‘彼岸’用‘天堂’来安慰自己和他人——每当我们不幸痛失亲人的时候,我们总会跟自己说:“他一定是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他如果在天有灵,也一定不会愿意看到我们这么伤心”诸如此类……这种时候,大概没有谁会要求对方做一个勇敢的唯物主义者。
上苍动用了最后的力量……
在那个从他的腿部缓缓移动到面部的让人窒息的长镜头里,李林森被病魔抽干的身体,仍有生命的欲望残存,无声的眷恋……他的眼角似乎悄悄沁出一缕湿意,居然有憧憬……我不忍多看那张脸和那一点点黯淡下去的眼神。那眼神仿佛风中之烛,活气的光渐行渐远,只剩下气若游丝的魂,随时都会熄灭……
对医生或护士而言,死亡是失败。对朋友或家人而言,死亡是件灾难。只有对灵魂而言,死亡是如释重负。你能给垂危者的最大礼物是,让他们平静地死——而不是认为他们必须“撑下去”,继续受罪。
走吧走吧,你已经跟自己挣扎了很久,离开了就再也不會觉得痛了!这个世界叫你受那么多苦,为什么要你把这世上的苦痛尝尽?走吧放心走吧,你的家人会好好的。你能脱身而去也许是你的福,悲伤的是你白发的父母,所幸你还有儿子,能让你老父老母见他如见你……
“爸爸~~~”儿子这才第一次大声哭喊出来,他突然明白,亲爱的父亲,他再也看不到了。
片尾那一连串镜头,明亮得完全不象真的。阳光那么好,天蓝得洗过一样,他那么健康,有活力,笑容像从前一样灿烂……一束阳光从他背后射过来,仿佛还带着七彩光晕……他融化在绿色的森林里,似乎一切真的可以重新开始,似乎真的可以直抵永远……我明明知道那不是真的,明明知道,在这人同蝼蚁的世界上,没有人可以约定生死,没有人可以避免离别,可那一刻,我宁愿相信真的有彼岸,愿意相信生命的绝路处有另一片天,在那边,真的能找到所有我们舍不得离开却丢下我们一个个离去的人。。。。
乐声四起……这时候,我终于大声啜泣起来,不能抑止,一种后知后觉的疼痛和感动,苏醒了……
这是个死亡故事,却也散发着正面的力量,质朴无华,却闪烁出它的光亮。洗脑就洗脑,我终究心甘情愿为这清洁坚韧而多情的生命,奉上我洗脑洗眼的泪……
简单说说《雨中的树》的故事。李林森的儿子李东阳,想借着这个暑假,重走父亲当年的路。于是,他告别了母亲,来到了那些父亲曾经工作的地方:镇政府大楼、洪水的遗迹、面馆、乒乓球台......他看到了父亲为百姓的幸福和安危奔走,也看到了父亲在劳累中渐渐倒下......终于,李林森病倒了,并得知自己最多活不过两年,可他并没有就此停歇,他要和死神赛跑,他要争分夺秒地多为老百姓做事情。他做到了,可他也走了。可东阳看到,父亲并没有走远。他就是那棵雨中的树,虽然经历风暴的洗礼,但是屹立不倒,并守护着真理和正义,守护着一方百姓。
不可否认,《雨中的树》是一部主旋律电影,甚至是一部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点影片。但是,《雨中的树》与之前大多数展现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的主旋律影片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前的同类题材电影,主角堪称“高大全”,简直跟神差不多,无意间疏远了与观众心灵的距离。而《雨中的树》则不同,李林森并没有展现领导的派头,更多的则是普通人的形象——把这样一个先进典型还原成在现实生活中和我们一样的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有吃喝拉撒,一样有儿女情长,一样有欲望克制,也一样有对正义和良知的丈量,使人物和故事情节更有真实感,更有感染力。
在故事情节中,有几处印象深刻:五宝镇发洪水时,身为党委书记的李林森,背着老大爷渡过洪水、怒斥下属救灾不力、率领冲锋舟施救被困人员;李林森担任组织部长时,与程世新狭路相逢,并提出提拔程世新,因为组织部的宗旨就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父亲被车撞倒,他和兄弟姐妹送父亲去医院,医院工作人员告诉林森上四楼,可是发现电梯坏了,于是虚弱的他背着父亲上楼,忍着疼痛,气喘吁吁,正好其他亲属赶到,替林森背父亲,而林森看到父亲“上楼”后,失去重心,从楼梯上摔下......
而最让我感觉印象深刻的,则是李林森与刘二奎在饭店的对话。李林森说,“空气可以不干净,水可以不干净,可是人心不行。”可以说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刘二奎悬崖勒马,不要继续胡作非为。也许是说到了心痛处,也许是想将李林森一军,刘二奎向李林森喊道:“谁是什么东西做的,谁心里最清楚。我知道,我们血管里流的是血,是红的热的干净的,可是肠子里流的什么玩意儿,你总不会不知道吧!有种的把肚子拉开让我闻闻,谁也别他妈嘴硬!我就不信,闻不出一点点腥味儿!”可是,李林森不卑不亢,拿出刘二奎硬塞给他的两盒茶叶(实际上茶叶盒里是钱),放在他手里,说声“回去沏壶酽茶,好好涮涮肠子”,并在门口严厉地说:“下回你以后再喝酒过来,这辈子就别想登我的门!”——这体现了李林森的清廉正气,也体现了他希望给刘二奎教训的同时,也给他个台阶下。而刘二奎,虽然还嘴硬“他瞧不起我”,但是当林森病重时,刘二奎前来看望,因为刘二奎知道,林森救了他。
可以体会,面对刘二奎的质问,李林森内心深处的纠结。他纠结的,不是正义和真理的沦陷,而是感叹,谁都活得不容易,可是谁又能守得住寂寞,不被利益所牵引,仍记得最初的责任和承诺呢?作为组织部长,他喜欢说别人的优点,回避别人的缺点,并不是说他是个老好人,因为他知道,每个平凡的人都有闪光点,而我们理应看到和认可闪光点的价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闪光点,比光批评要好得多。
很难想象,王志飞塑造的李林森,根本不是常见的某些官员耀武扬威、正襟危坐的干部形象,却是一个亲近百姓、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人:来五宝镇当书记时,李林森硬是坐客车和小船“抄近道”赴任,目的就是为了避开欢迎队伍,让镇政府少破费;为了买一双鞋、坐一次“摩的‘,林森还和卖鞋的人、司机讨价还价;发洪水时,作为党委书记,没有高坐庙堂指挥救灾,而是以身作则,亲身参与救援;与程世新惺惺相惜,乒乓球台上棋逢对手;在万源市积极分子联欢会上,李林森拖着病重的身躯,还办成圣诞老人为年轻人发礼物......可以说,《雨中的树》的李林森,算是彻底颠覆了群众对领导的固有印象——这,不就是挺平凡的人嘛!
但是,支持李林森从平凡走向卓越的,不仅在于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拥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火热的心,还在于他面对命运、面对困难的“不愿服输”。他本可以像刘二奎一样随波逐流、能捞就捞,也应该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多陪陪父亲、妻子和孩子。可他没有,因为他不相信,也不甘心这辈子就这样结束了——他并不是不想做合格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但是他知道,如果他不能为老百姓多做点事情,那么他余下的生命也毫无价值。所以,面对命运的残酷,他没有选择屈从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与命运抗争。他要证明给命运看,人必有一死,但是永不磨灭的理想和永不言败的信念,谁也无法征服——当东阳和父亲林森“对话”时,林森总说“我太累了,累死了,让我歇一会儿”,可是话音刚落,林森就会站起来,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丁柳元扮演的李林森妻子尚琪,是一位拥有大爱的女性。作为妻子,她从来不问丈夫的工作,却时刻为丈夫的健康担心,可见她对丈夫的爱如此深厚。在火车、医院楼梯和病床上,她与丈夫紧紧相拥。她痛苦,却不让爱人看到痛苦,想着如何让丈夫快乐走过余下的时光;她娴静,说话很温柔,从来不发脾气,总是把最美好的一面给丈夫和孩子看,可是她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却是常人很难体会的。当李林森去世时,尚琪终于忍不住了,与孩子一起失声痛哭。在这部电影里,尚琪的角色塑造和李林森的角色塑造一样成功,可以看出丁柳元这些年演技的提升,她也是一个拥有爱和善良的人。
丁柳元在演绎这个角色时,曾经问过李林森的妻子,为什么您会把您这一辈子,托付给李林森呢?她回答:因为我是李林森的妻子。
接下来这一部分,说说影片其他成功的地方。在拍摄手法上,影片采取了突出人物身边场景和虚实结合的表现形式。所谓突出人物身边场景,就是主要人物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镜头会转向人物身边的人与事,揭示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氛围,进一步拉近与观众的感受距离,甚至有时这些旁观者的行动可能会对剧情接下来的发展产生影响;所谓虚实结合,就是上文中提到的东阳和父亲的“对话”,起到丰富剧情、使人物性格进一步得到体现、深化影片的感情基调和主题的作用。
在影片上映方面,虽然影片制作方已经确定了全国上映的日期是2012年9月19日,但事实上,《雨中的树》选择了分地区、分时段的上映的做法:分地区,也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分时段以分地区为基础。这样一来,既保证了票房的可控制性,又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电影——每到一个地方,不仅影院会放映,党政机关干部和学生也会组织观看。
最后,《雨中的树》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主题——“献给所有平凡而卓越的人”。因为影片不仅成功塑造了李林森这样平凡和卓越的人,还把更多的视角转向了那些平凡而为生活、为梦想、为未来而奋斗、拼搏的人:有面馆的老板和老板娘、在农村当了十五年的书记程世新、一心想为家乡出力却缺乏自信的年轻人隋向毅、干了几十年,却未能连任,输给年轻人的老村长吴行安等。他们和李林森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耕耘着,他们对生活和未来也有着美好的追求。如果非要和李林森比,他们确实没有李林森平凡,但是他们知道,只要有一颗想做事情的心,任何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的生活中邪恶和阴暗会更少一些,正义和温暖会更多一些;只要我们有爱,我们就永远不会感到孤独、感到冷漠,相反我们会迎接梦想、迎接希望、迎接阳光,用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力量,共同创造属于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卓越的明天。
当然,《雨中的树》还有很多不足,主要就是没有完全突破过去主旋律题材的窠臼,一些细节感觉也不太真实。比如,拒绝下馆子、生病还要坚持工作(既然生病了,组织为什么还要让他继续工作呢)、为忙工作而忽视了家庭等,这些倒成了这类影片的固定套路,而在《雨中的树》中也几乎全部体现;还有李林森坐火车的情节,一个县级市委的组织部长,居然还要和普通乘客挤火车,似乎还买了一张山寨票:一开始李林森找个座位坐下,有个乘客立刻说这是他的座位,林森只好让座,结果到车厢门口坐了半天......想想看,现在还有哪个领导干部坐火车,还是个站票呢?最后,简单批评一下王成阳扮演的李东阳,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应该是希望而不是绝望,然而,李东阳的表情让我们心灵的沉重,又增添一层。
也许你会问了,怎样才能做到从平凡到卓越呢?影片中,“圣诞老人”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每个人,来历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长得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追求美好的人生。你的眼里当然要装着自己,但也你必须看得见别人;我们并不否认我们拥有善良,也不否认我们拥有七情六欲,但是我们要学会,用善良的缰绳,勒住七情六欲这匹野马;你的时间再多,也会有终结的那一天,时间永远不够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青春多做事情,做好事,做好人,做善良的人,做清清白白的人,做说话算数的人,做埋头苦干的人,做爱父母、爱妻子、爱老公、爱孩子的人。
也许你还会说,辛辛苦苦做事情有什么用?向李林森这样的好干部现在还有吗?社会这么黑暗,我又无权无势,我怎么成功,怎么实现卓越?可是你应该想想,社会黑暗,你自己有没有责任呢?你没有成功,没有实现卓越,是不是因为你浮躁、投机取巧,不愿意埋头苦干,只寄希望于天上掉下个馅饼,成功便唾手可得?说好听点,这是逃避、不负责任,说不好听的,这样意味着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真正能笑到最后的,绝不是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和“干女儿”,而是那些真正一步一步走来,并心怀理想、心囊抱负、心系天下的平凡人。这些人,到了卓越那一天,也不会褪去平凡,他们还会和我们站在一起。这,更是难得可贵。
李林森说刘二奎这人“不狡诈”。这或许是在说,我们这个社会,良心未泯,还是有希望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会想,这样的美学,难免会漏洞百出,因为在一个出了问题的世界中装高尚装严肃装正经,就是最大的荒诞。
谨以此文,献给李林森,献给《雨中的树》,献给所有平凡而卓越的人,包括,你,我,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