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一轮明月

一轮明月  弘一法师,一轮明月

980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濮存昕徐若瑄VivianHsu李建群尹治胡光子刘伟明

类型:剧情传记导演:陈家林路奇 状态:正片 年份:2005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豆瓣:8.1分热度:76 ℃ 时间:2024-01-12 10:13:53

简介:详情在日本留学多年的李叔同(濮存昕饰)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时正值辛亥革命成功,他为共和欢呼,并出仼《太平洋报》副刊主编,憧憬国家美好未来。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国家陷入军阀混战,李叔同也从穿洋装的主编转变为懦雅的布衣君子...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在日本留学多年的李叔同(濮存昕饰)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时正值辛亥革命成功,他为共和欢呼,并出仼《太平洋报》副刊主编,憧憬国家美好未来。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国家陷入军阀混战,李叔同也从穿洋装的主编转变为懦雅的布衣君子,以教授书画为业。其间,培养了丰子恺(尹治饰)、刘质平(胡光子饰)等一批日后的艺术名家。此时的李叔同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遁入空门,法号弘一。闽南佛学院太虚院长(刘伟明饰)与弘一法师都有宏大的志愿,虽门派不同,最终却殊途同归。抗战爆发后,身患重病的弘一法师仍坚持抗日救亡运动,并谱写救亡歌曲鼓舞士气,1942年10月13日,一代大师驾鹤西去.....
  • 头像
    蔷薇
           看完以后,就像一个嗝总没打出来,太憋得上了。为这我去百度百科看了一下陈家林的简介,原来这位先生一直是拍主旋律的电视剧呀,怪不得......而且他也没有什么好的电影作品,这也就难怪了。所以我更感到可惜,可惜了这么个好题材。
        陈导的手法在七、八十年代可能也还算好的,平铺直叙,把人物的生平事件罗列出来就行了。可是真不知是他不愿学习现代的电影知识,还是他从不看现代的好电影,一件事一个人可以让观众感受的感情,得到的感悟可以是多角度的,可以是更激荡的,何况是弘一法师呢,这么个传奇人物被陈导就这么简单的说完了,于是,这部片子也就完了,可惜!其实,不管是情节的安排还是电影画面的美感,有太多文章可做。哪怕,他就只捉住李叔同的一件小事的都是可以由此而勾出我们的眼泪,或给我们以生命的警示。哎,悲哀!我替弘一法师悲哀!
        我不太懂电影,但是我找出几处这部电影中让我耿耿于怀的地方,不知说的对不对,请大家指教。
        比如说,李叔同的幼时,那几句“来镖了”有意思吗?倒时画面挺漂亮,而且,这么漂亮的画面后面再也没有了。大娘、二娘的出场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主人公自己的解说词里已经有了这个介绍,又何必在这多浪费无谓的镜头给她们,还是很缓慢的节奏,好像预示的要发生什么似的,可是我们什么也没等到。
        再如,父亲的去世如何使其母含辛茹苦的带他,儿时,他如何“理解荣华尽头是悲哀的意思。”这都是可圈可点的,而且还可以和后来的出家形成呼应,可是他只给安排了个见洋人的大家族场面。青年时,和京剧名伶杨翠喜的交往,没有任何动人之处,我连那女演员长什么样还没看清,她就“在津门舞台上消失了”。还有,后来上海的诗妓李平香,她为什出场我更没看明白,几乎和李叔同还没交往就一个背影OVER了,这么没戏,她还出来干嘛,我真替她难过,导演,您让她来干什么呢?露脸也得给足机会呀,导演!还有,李叔同母亲的葬礼,本来是件即破除封建迷信又很凄婉的情节,也因他对三娘要求“叔同啊,我死后,你把这首歌也给我唱一遍,行吗?”而不置可否而失去了感人的力量。
        又如,在电影27分钟时,给了一个看日本演艺的场面,难道是因为那个蹩脚的男声引出了李叔同的演艺天赋吗?给了半分多钟的时间啊,浪费镜头呀。
        然后,作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导演给出的《茶花女》的场景和对白都是那么苍白无力,一丝也看不出李叔同在其中的“善演艺”之特点,关键,我实在看不出濮存昕的演技有什么,奥,我真悲哀!我连电影里那个清政府老头子都不如,他还看濮兄演《茶花女》看的眼睛发亮的说“好啊”。“阿尔玛,你完全听懂了吗”,奥,天呐,我实在没看懂你演的有什么好。从这段中,更看不到“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而且,这事还穿插了与他后来的日本妻子交往及画人体模特的事,于是,我们平静的看完他画裸体和他演茶花女。并在电影中我们竟也无缘见到李叔同的第一张裸体画。
        电影中展示的他在浙江一师教授图画课时,除了用了人体模特,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显示对丰子恺等未来的这些艺术家的成长给予更多的精神上和修养上的引导。这也是多可惜的损失。而,见学生第一面时刘质平问出的“他头一天来就知道学生的名字”,我也奇怪,是呀,为什么?导演!而且,这能证明什么呢?导演!
        更有,李叔同为什么就要出家呢?难道就为看了那本断食的书,断食之后忽然感悟出家了?
        再有,他的妻子隐隐约约在剧中出现几次,可是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眼神和语言上的关系,也没有任何交代就拖着个孩子消失了,知道李叔同不赞同这门婚事,可也不能就这么随意的把人灭掉吧!
        算了,算了,太多了,就这样吧,强烈建议重拍!!!!!!!
        不过,其中一句话,我得叫好,是夏丏尊先生说的一句话,“一加课,就来挤美术、音乐,教育当局这帮管坯们狗屁都不懂,从来没拿美育当回事!”鼓掌!
  • 头像
    Sunrise
       《一轮明月》好像是与某部大片同期上映的,与同学在上映首日兴高采烈地等待进场时,看到了《一轮明月》的广告,濮存昕一副凛然的样子立着,电影的名字也很有韵味,在心底留了个影,不容多想就进场了。一直还以为是关于鲁迅的电影呢!
     
        前几周看到CCTV-6的广告,心里很是激动。因为濮存昕,因为李叔同。濮存昕是我很敬重的男演员,《蓝风筝》撼动心灵,艾滋病大使让人温暖。近来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净是些广告),他的品行、演风配得起李叔同,因此这部电影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最早知道李叔同,是音乐老师初一教我们《送别》之时。音乐老师是个很有才气的人,一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教音乐。讲起《送别》的曲与歌词,他总是很激动。总是记得一次他看我的笔记,细心地在抄录的《送别》的歌词下写上“李叔同”,对其敬重可见一斑。于是我对李叔同愈发感兴趣,泛泛读了些,心存疑惑与敬佩。疑惑是,如此有想法、有激情的人,为何会遁入佛门?难道是想做陶渊明吗?如果是这样,那我对他的感觉可是大打折扣了。

        电影在一汪揉碎的月光中开始,在佛门的清静中结束。单从电影的角度说,它并不是那么好。导演对其一生的事迹太泛泛而谈,一切都在赶马灯似的前进,没有详略,什么都讲到了,却又什么都没讲深入。一些环节性的的东西没有阐述清楚,变化来的有些突然。另外,李叔同的日本妻子为何选择徐若瑄?是为票房考虑吗?对于这种正剧,很难兼顾票房,那就干脆找合适的人演啊!徐若瑄表现的,始终是年轻时代的可人、娇滴滴的样子,夫妻间的琴瑟之和似乎并没有很好展现。最后在桥头与弘一法师离别也并不出彩,没有表现出一种庄重。甚至还不如李叔同因为父母之命的妻子的气质。
       
        不知是因为对佛门的不理解,或是一些其他的感情,相较弘一法师,我更喜欢李叔同。忧国忧民,一腔热血,热爱教育,才华横溢。是他,把西洋艺术带入中国,破开国人的蒙昧。是他,用自己的方式教书育人,终培养一代大家。他就是一轮明月,在黑暗的社会中,散着孤傲的光芒。
       
        遁入佛门,看似与尘世了结,实是另一种奉献。他勤俭朴实,在断食中澄净自己的灵魂。他苦心孤诣,终精通律经。在临终时对抗战局势的关心,更是把他的忧国忧民展现得淋漓尽致。看似在佛门中与外界隔绝,实际仍心系天下,继续用自己的才华,谱写人间传奇。他就是一轮明月,在每个夜晚,笼罩世界,照亮心灵。
       
        李叔同与丰子恺的师生之谊更是令人动容。这也让我想起了《恰同学少年》中杨昌济与毛泽东。同是老师发现学生过人才华;同是学生有过激之举时遭遇退学;同是老师据理力争,挽留学生;同是老师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情感,愿把毕生之学识传授学生;同是在教与学中,老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一生……丰子恺说李叔同是他一生最敬重的人,因为“他是个像人的人”。而做一个像人的人,也是他的毕生追求。孜孜不倦的《护生画集》,是他与老师友谊的凝结,是这位大师人格魅力的完美展现。而《护生画集》所传达出的淡定与质朴,也是老师与他的真实写照。
      
        李叔同,弘一法师,在一轮汪汪的明月中,永驻心间。
  • 头像
    牧歌
    真不知道怎么说这种感觉。
    最后的一段“三郎,回家吃饭了”,那种恍惚,那种人生的悲凉,那种钟磬音般的提醒,让我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想流泪。
    人生如梦,对于俗人来说,只是一种比喻,对于佛教人来说,却是一种现实。而李叔同,正是从这里走向了弘一法师。
    这样的电影的内容本来是不大容易做好坏评价的,或者推荐什么的。谁看了,就是一种缘,不看也就和你不搭界。
    当然,从所谓的电影艺术来讲,不坏而已。尤其是后半段,濮存昕的演出还不错。

    “三郎,回家吃饭了”,这样的话,即使我们成年以后,不管我们多少岁,不管我们多大,再次听到,那种感慨,无法言说。或许,这就是佛法。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另,有个细节让我喜欢:弘一见印光,和他一起吃饭,印光吃完饭,用水淘了淘剩饭,吃下去,弘一也模仿着做了,印光高兴地说了一句“要惜福啊”。)
  • 头像
    慭萱
        上周到厦门办事时顺道去了趟南普陀——弘一法师创办闽南佛学院的地方。发现宣传栏中《一轮明月》的海报。濮存昕的扮相着实吸引了我的目光。回到家中便四处寻找光碟。但是,正如许多网友说的那样,市面上没有人听说过这部获得华表奖的影片。
        我很是失望。其实,去年福建佛教学会就在驻地免费放映了,但那时候我不在福州,错失了机缘。于是,我只能下载了一个不是很清晰的版本。
        它终究没让我失望。虽然,整体叙事仅有简单的单线条,但其中对于佛教教义与象征的理解却是庄严的,没有流于坊间的浅薄观感;濮存昕的表演也是令人感动的。
        然而,最让我感怀的还是影片中出现的两个象征物——陀螺与渡船。影片以少年李叔同玩耍陀螺开始,又以弘一大师观看一个少年玩耍陀螺终止,完成了一个人生的轮回。而片中的渡船不仅上演了李叔同与妻子恩爱也在后来上演了弘一与俗事情缘的挥别。“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慈悲就是爱。”两艘渡船在西湖上的摇荡象征着苦难的人生等待着悲悯的救赎。
        相信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记得那句台词,但我还记住了陀螺与渡船。
  • 头像
    唐错刀
    印光法师对弘一法师说:“要惜福呀!”
    泪珠滚滚而下。闻之。
    《一轮明月》票房惨败,败就败在太想好。犯了高、大、全的通病。怎么再现弘一法师?其实多年前弘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就指明了一条再清晰不过的脉络。物质——精神——灵魂。
    丰子恺说,人生的活法可以分为三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物质生活指衣食,精神生活指文学艺术,灵魂生活指宗教。李叔同就是沿着这个楼梯一步一步成为弘一法师的。
    可这片子却像流水帐似的罗列堆砌法师的求法过程,如同跑马圈地般狂奔不止。法师苦修律宗,以求普渡众生,一生所求就是持戒修律,这些在片中简直有点刻意淡化,是陈家林太根红苗正?或是另有隐衷?嘿,剪刀手爱德华?
    如果把此片当做弘一法师求法的纪录片,入世出世前因后果表述坦白,却又加入了红尘世事。从时空感来说,造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如从高处一扫而过,空泛而层次单薄。导演大方向的把握准确,细节处理却粗糙随意,心理层面刻画太少,这种大而化之的表现方式对史政经或许正合适,对弘一法师这样的题材未免有些简单粗暴了。看片过程中多次感觉到导演如迷途羔羊几番挣扎,有心无力无的放矢。
    李叔同了却尘缘,事实上的确有避世之意。那样的时局那样的世事,悲天悯人跟无能为力的冲突苦恼煎熬,惟以佛经解心魔。这是他的法子。他的处世哲学跟叔本华有些类似,因为昏沉中清醒,苦事中顿悟更觉悲剧。所以他要修律宗,非苦行不得减孽。他选了明义渡人的道路,所以他能解脱。否则恐怕他只会跟梵高一样,最后一句话:痛苦永无休止。呃了。所以他是勇者。勇者才敢于直面自己。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事实上只消那一句:“要惜福呀”,就足以让人顿悟。可惜啊,静止的力量从来都让人小觑。点题的便是弘一法师回答妻子的那句:爱,就是慈悲。
    于身边人是绝情的,也是不负责的。可是她唯有放弃。对弃世者而言这也是一生必须背负的罪孽。这也是自私么?可是无可设法,爱了就要承受。只有被迫的婚姻没有被迫的爱,从爱中索取甜蜜就必将付出痛苦。双生子买一送二啊,笑笑。
     
    佛经有曰:‘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不可缺一。’此为三无漏学。 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证理。三学中以慧最重要,戒和定都是获得慧的手段。只有获得慧,才能达到最终解脱的涅盘境界。律宗修戒,禅宗修定,最终目的就是有厌、无欲、见真。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专思四谛、十二因缘,以窥见法,获得智慧解脱。
    弘一法师辛苦整理的律宗经卷现在也广有流传,想必西天也是欢喜的。
     
    *** *** ***
    禅宗始祖摩诃迦叶于灵山参破世尊拈花微笑,世尊遂以此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咐嘱之。
    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大梵王问佛决疑经》
    “正法眼藏”亦名“涅槃妙心”。释尊入禅宗最高三昧加持会众,并拈所献金花示众,看谁能领会其旨。迦叶尊者,独契涅槃妙心,开出清净莲花,是真具正法眼者。拈花幻像如如不动于袤广无极,色即是空,无不是空,空空如也,意会无言。
     
    日本禅宗有个故事。
    两个日本和尚走在路上。他们来到一条涨水的河旁。一个年轻漂亮的日本女郎穿着和服站在河边要过河,但是看着湍急的河水一筹莫展。
    一个和尚说:“我可以帮你吗?”
    女人说:“我想过河。”
    和尚抱起她,把她扛在肩上,过了湍急的河流,把她放在对岸。他和同伴就继续往庙里走。
    那天晚上,他的同伴对他说:“有个事我得跟你说道说道。作为和尚,我们已经发过誓的,对于妇人连看都不可,更不要说碰她的身体了。今天过河的时候,你看了而且碰了。”
    另一个和尚说:“老兄,我已经把她放在河对岸了,可是你还在头脑里抱着她啊。”
    有佛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其实放下,对红尘纷扰中的纭纭众生而言,何其难啊?
    无天,无地,无我,无心。无不是真纯,无不是真我,无不是真天地。
    唯有性空,即心即佛。
     
    《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主旨为心性转变。
    《六祖坛经》敦煌本慧能曰:“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在家若修行,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本方。”
    王朔怕是很得了此经的要义,所以才解了他自己的〈六祖坛经〉。西西。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