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里坡
类型:剧情战争导演:汤晓丹 状态:正片 年份:1963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豆瓣:7.4分热度:3 ℃ 时间:2024-01-05 08:00:21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我是读完钟子麟写的《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之后特意又看了一遍这部电影的,边看边对照书,印象更加深刻。其实《红日》本来就是一部纪实性电影,小说作者吴强是参加过二打涟水、莱芜、孟良崮等战役的现场指挥员,时任华野六纵政治部宣传部长,片中描写的沈振新这个军原型就是华野六纵,沈军长就是六纵司令王必成,影片的故事情节也都是围绕六纵经历编写的。
片中着重描写了六纵参加的三次战役。从二打涟水开篇,此战我军被74师打败,涟水城丢失,王必成还受到陈毅严厉批评、差点被撤职。因此,六纵恨死了74师,发誓要报仇。第二场是莱芜战役,此战我军大获全胜,六纵也缴获甚多,不过此役74师没参加。最后是本片的重点孟良崮战役,经过一场殊死血拼,我军终于在孟良崮歼灭了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首整编74师,骄横高傲的张灵甫也被我军击毙,王必成终于报了涟水的一箭之仇。
其实,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我军虽然失败,但就伤亡而言双方损失差不多,我军的失败主要是丢了涟水城。但由于我六纵在涟水缠住74师,保证了宿北战役的胜利,从战略层面上看是有价值的。二战涟水对74师也造成重创,极大打击了他们的士气,对后来孟良崮战役影响甚大。综合评价来看,这次战役应该算打成平手。
莱芜战役,李仙洲集团的失败主要源于他们上级蒋介石陈诚的瞎指挥,最高层情况不明,判断失误,还不允许前线指挥官见机行事,结果被我军全歼。此战如果让国军名将王耀武全权指挥,莱芜战役结局未必会这么惨。
孟良崮战役,蒋军问题主要出在彼此之间不配合,遇到危险只顾自保,互不支援,不顾大局,结果被我军各个击破。蒋军高层指挥也有问题,74师战术素养本来很高,而且是机械化部队,如果放在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就能机动灵活,重型武器也能发挥作用,战斗力会非常强劲。但上级强令他们进入山区,重武器和机械化装备都无法使用,只能放在垛庄,战斗力大大削弱,结果堂堂的国军头号主力就被上下一心、主动配合且擅长山地作战的共军给歼灭了。
片中张灵甫被描写的十分猖狂,从头到尾都很骄横,到最后时刻也不投降,直至在顽抗中被击毙。这种描写大致符合张灵甫性格,他在解放战争初期因为打过几次胜仗,被誉为常胜将军,确实比较狂妄。但后来情况就有所变化了,二打涟水惨胜之后张灵甫对共军已经不再轻视,对国民党的前途也开始信心不足。孟良崮战役时他已经患得患失了,作为一个征战沙场多年的高级指挥官,他很清楚美械装备的74师到山区作战是扬短避长,但张灵甫作战不够滑头,对上级命令比较服从,结果在上级的一步步推动下逐渐走向死地。在山上他看到援军推诿不前时已经绝望了,所以在最后关头让警卫员开枪把他打死,同时被打死的还有副师长、旅长等。片中先是描写他主动上山当诱饵,要搞个中心开花,最后又描写他因顽抗到底而被我军干掉,都是当时的传闻和后人的猜测,并不准确。
本片中有一点不够真实,就是描写我军二战涟水失败后,部队被迫撤退,但战士们依然斗志高昂,求战欲望强烈,不愿意撤退。在过去拍的类似战斗题材电影中,我军也都被描写成这个样子,这有点简单化了。历史上我军打过不少败仗,因形势严峻而撤退甚至溃退也有过,战士们士气受到影响而厌战,沮丧、灰心也是有的,这本来很正常,胜败乃兵家常事嘛,无需回避。此战中我军被迫撤退是因为最高指挥官谭震林对张灵甫主攻方向判断失误,还不接受王必成江渭清(影片中的军政委)的建议,最后被张灵甫打进城来,如不撤退,就会全军被包饺子。把这点给战士们或者基层指挥员说清楚就行了。
本片由上影厂1963年摄制,原著吴强,编剧瞿白音,导演汤晓丹,副导演汤化达(片中为我军总司令配音),演员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里坡、康泰、杨在葆、张子良、史久峰、于明德、史淑桂、冯笑、徐才根、张桂兰、李保罗、舒适、程之、于飞、董霖、方伯、梁山、张云立、茂路。
张伐在剧中演男一号,但演的不好。王必成绰号王老虎,但张伐身上看不到一点虎气,倒是十分儒雅。我其实一直都不太喜欢张伐这个演员,总觉得他拿腔拿调,装腔作势,不管是演领导干部还是演老工人,都一个风格。奇怪的是很多导演都喜欢他,找他演的电影大都是男一号。
舒适演的张灵甫很到位,我认为是舒适演得最好的角色之一。我看这部电影时总拿他跟《南征北战》里的项堃比较,因为项堃演的张军长原型也是张灵甫,项堃有项堃的特色,但舒适还是更接近张灵甫。
程之演的参谋长原型是魏振钺,解放后成为我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国军少将,共军中校,大概因为这个原因,片中把他写的很明智很冷静,程之演的不错,这是个好演员。
影片音乐是由写过《红旗颂》的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写的,非常精彩。影片开始的时候先响起悲凉凄怆的旋律,给人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预示着我军的失利,而74师每次出现时旋律则显得既齐整又骄横跋扈,非常能表现74师和张灵甫的特性,这段旋律和配乐让我极为佩服。
先贴上我自制的详解字幕版《红日》的观看地址:nn字幕压制的电影全片我已经投稿到B站,大家可以去B站看↓n网址: https://b23.tv/5WCEICnBV号(复制后打开B站搜索即可): BV1Lr4y1N7Yjn
n✄------------------------nn进入正题。本文分享我配了详解字幕的第八部电影——中国著名军事电影导演汤晓丹执导的黑白故事片《红日》(1960-1963年摄制)的电影完成台本,由我拍摄书影并用手机软件扫描为效果类似扫描仪的成图。拍摄的是我自购的《红日》电影完成台本,共117页。n
n✄------------------------nnn由于公众号会把较宽的图片压缩到模糊不清的程度,所以我调整了图片的角度,大家可以用手机横屏观看。以下图片是《红日》的电影完成台本的部分内容,全部内容请戳本人公众号文章的链接进行阅读↓↓↓
https://mp.weixin.qq.com/s/cBfGvbm6kWgpla8t-U_NEQ
可能许多人印象里很多大陆老战争片都是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标和《解放军进行曲》背景音乐做开头的,但其实不止八一厂,大陆的几大电影厂都拍摄过一批优秀的战争题材电影。如抗美援朝经典电影《上甘岭》(1956年)、《英雄儿女》(1964年)、解放战争题材电影《董存瑞》(1955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出品的;新中国第一部战争史诗片《南征北战》(1952年)、解放战争题材名作《渡江侦察记》(1954年)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过部队小故事集影片《军歌嘹亮》(1965年);抗日战争题材不朽经典《小兵张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反特务经典影片《跟踪追击》(1963年)是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本文要讲的字幕版影片也正是一部非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解放战争题材经典电影——《红日》(1963年)。一首《谁不说俺家乡好》随着电影《红日》在全国上映而火遍全国,至今仍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
字幕压制的电影全片我已经投稿到B站,大家可以去B站看↓
网址: https://b23.tv/5WCEIC
BV号(复制后打开B站搜索即可): BV1Lr4y1N7Yj
✄…………制作字幕的参考资料…………
①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人民文学出版社,约38.3万字。
②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红日》电影完成台本,1963年5月印制。
字幕版截图↓
影片介绍
✄……………………………………
片名: 《红日》
片长: 2小时7分钟
种类: 黑白故事片
影片制式: 普通银幕和宽银幕(本字幕作品采用修复过的普通银幕版,因为找不到宽银幕版)
出品方: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
创作时间: 1960-1963年(前期准备到后期完成)
上映年份: 1963年
原著: 吴强的长篇军事小说《红日》
协助剧本创作: 吴强
主创体验角色生活的单位: 崇明岛驻军部队、南京军事学院等
外景拍摄地: 山东的栖霞县农村、孟良崮等多地
制片主任: 金兆元
制片: 沈锡元
编剧: 瞿白音
导演: 汤晓丹
副导演: 汤化达
摄影: 马林发
特技设计: 姜亦素
特技摄影: 孔基成、戴胜潮
美术: 葛师承
作曲: 吕其明、肖珩
独唱: 任桂珍
演奏: 上海电影乐团 演奏指挥: 陈传熙
录音: 丁伯和
烟火: 夏存芳
化妆: 达旭
剪辑: 蓝为洁
影片插曲: 《谁不说俺家乡好》
本片军事顾问: 孙伯威(大校)
★孙伯威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中野战军第六师五十三团参谋长、副团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师五十三团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五团团长兼政委,曾参加黄桥战役、车桥战役、泰兴战役、苏中七战七捷战役、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长山岛渡海战役、抗美援朝夏季反击战役、广西边境作战。1960年6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84年离职休养。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2012年3月13日在南宁逝世。
主要演员表(角色名……演员名):
沈振新(军长)……张伐
丁元善(军政委)……高博
朱斌(军参谋长)……中叔皇
胡克(军部参谋)……钱国民
姚月琴(军部机要员)……史淑桂
李尧(沈振新的警卫员)……冯笑
曹国柱(师长)……李农
刘胜(团长)……里坡
邓海(刘胜的警卫员)……徐才根
陈坚(团政委)……康泰
石东根(连长)……杨在葆
李全(通讯员)……邹安详
杨军……宋桂馥
钱阿菊……张桂兰
杨军的父亲……李保罗
秦守本……张子良
王茂生……李英
金立忠……李红喜
张德来……于振寰
周凤山……史久峰
安兆丰……周志清
马步生……于明德
张灵甫(七十四师师长)……舒适
董耀宗(七十四师参谋长)……程之
张小甫……董霖
王副官……张云立
黄旅长……于飞
周旅长……梁山
吴团长……方伯
▲客串:
尤嘉……河滩上提篮站立的女青年
我还要重读原著小说,有机会搞一篇正式的《红日》影评。今天要讲的就这些,祝大家新年观影愉快。n
别碰脏钱
闪电战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09℃
我是读完钟子麟写的《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之后特意又看了一遍这部电影的,边看边对照书,印象更加深刻。其实《红日》本来就是一部纪实性电影,小说作者吴强是参加过二打涟水、莱芜、孟良崮等战役的现场指挥员,时任华野六纵政治部宣传部长,片中描写的沈振新这个军原型就是华野六纵,沈军长就是六纵司令王必成,影片的故事情节也都是围绕六纵经历编写的。
片中着重描写了六纵参加的三次战役。从二打涟水开篇,此战我军被74师打败,涟水城丢失,王必成还受到陈毅严厉批评、差点被撤职。因此,六纵恨死了74师,发誓要报仇。第二场是莱芜战役,此战我军大获全胜,六纵也缴获甚多,不过此役74师没参加。最后是本片的重点孟良崮战役,经过一场殊死血拼,我军终于在孟良崮歼灭了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首整编74师,骄横高傲的张灵甫也被我军击毙,王必成终于报了涟水的一箭之仇。
其实,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我军虽然失败,但就伤亡而言双方损失差不多,我军的失败主要是丢了涟水城。但由于我六纵在涟水缠住74师,保证了宿北战役的胜利,从战略层面上看是有价值的。二战涟水对74师也造成重创,极大打击了他们的士气,对后来孟良崮战役影响甚大。综合评价来看,这次战役应该算打成平手。
莱芜战役,李仙洲集团的失败主要源于他们上级蒋介石陈诚的瞎指挥,最高层情况不明,判断失误,还不允许前线指挥官见机行事,结果被我军全歼。此战如果让国军名将王耀武全权指挥,莱芜战役结局未必会这么惨。
孟良崮战役,蒋军问题主要出在彼此之间不配合,遇到危险只顾自保,互不支援,不顾大局,结果被我军各个击破。蒋军高层指挥也有问题,74师战术素养本来很高,而且是机械化部队,如果放在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就能机动灵活,重型武器也能发挥作用,战斗力会非常强劲。但上级强令他们进入山区,重武器和机械化装备都无法使用,只能放在垛庄,战斗力大大削弱,结果堂堂的国军头号主力就被上下一心、主动配合且擅长山地作战的共军给歼灭了。
片中张灵甫被描写的十分猖狂,从头到尾都很骄横,到最后时刻也不投降,直至在顽抗中被击毙。这种描写大致符合张灵甫性格,他在解放战争初期因为打过几次胜仗,被誉为常胜将军,确实比较狂妄。但后来情况就有所变化了,二打涟水惨胜之后张灵甫对共军已经不再轻视,对国民党的前途也开始信心不足。孟良崮战役时他已经患得患失了,作为一个征战沙场多年的高级指挥官,他很清楚美械装备的74师到山区作战是扬短避长,但张灵甫作战不够滑头,对上级命令比较服从,结果在上级的一步步推动下逐渐走向死地。在山上他看到援军推诿不前时已经绝望了,所以在最后关头让警卫员开枪把他打死,同时被打死的还有副师长、旅长等。片中先是描写他主动上山当诱饵,要搞个中心开花,最后又描写他因顽抗到底而被我军干掉,都是当时的传闻和后人的猜测,并不准确。
本片中有一点不够真实,就是描写我军二战涟水失败后,部队被迫撤退,但战士们依然斗志高昂,求战欲望强烈,不愿意撤退。在过去拍的类似战斗题材电影中,我军也都被描写成这个样子,这有点简单化了。历史上我军打过不少败仗,因形势严峻而撤退甚至溃退也有过,战士们士气受到影响而厌战,沮丧、灰心也是有的,这本来很正常,胜败乃兵家常事嘛,无需回避。此战中我军被迫撤退是因为最高指挥官谭震林对张灵甫主攻方向判断失误,还不接受王必成江渭清(影片中的军政委)的建议,最后被张灵甫打进城来,如不撤退,就会全军被包饺子。把这点给战士们或者基层指挥员说清楚就行了。
本片由上影厂1963年摄制,原著吴强,编剧瞿白音,导演汤晓丹,副导演汤化达(片中为我军总司令配音),演员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里坡、康泰、杨在葆、张子良、史久峰、于明德、史淑桂、冯笑、徐才根、张桂兰、李保罗、舒适、程之、于飞、董霖、方伯、梁山、张云立、茂路。
张伐在剧中演男一号,但演的不好。王必成绰号王老虎,但张伐身上看不到一点虎气,倒是十分儒雅。我其实一直都不太喜欢张伐这个演员,总觉得他拿腔拿调,装腔作势,不管是演领导干部还是演老工人,都一个风格。奇怪的是很多导演都喜欢他,找他演的电影大都是男一号。
舒适演的张灵甫很到位,我认为是舒适演得最好的角色之一。我看这部电影时总拿他跟《南征北战》里的项堃比较,因为项堃演的张军长原型也是张灵甫,项堃有项堃的特色,但舒适还是更接近张灵甫。
程之演的参谋长原型是魏振钺,解放后成为我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国军少将,共军中校,大概因为这个原因,片中把他写的很明智很冷静,程之演的不错,这是个好演员。
影片音乐是由写过《红旗颂》的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写的,非常精彩。影片开始的时候先响起悲凉凄怆的旋律,给人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预示着我军的失利,而74师每次出现时旋律则显得既齐整又骄横跋扈,非常能表现74师和张灵甫的特性,这段旋律和配乐让我极为佩服。
这是《红日》遭到批判的罪名来源之一:“歪曲我军官兵形象”、其他两条罪名是“过多和不恰当的爱情描写”和“美化国民党反动派的形象”。
非常可惜,这样的神来之笔了只能从吴强的同名小说原著里找了……
先贴上我自制的详解字幕版《红日》的观看地址:nn字幕压制的电影全片我已经投稿到B站,大家可以去B站看↓n网址: https://b23.tv/5WCEICnBV号(复制后打开B站搜索即可): BV1Lr4y1N7Yjn
n✄------------------------nn进入正题。本文分享我配了详解字幕的第八部电影——中国著名军事电影导演汤晓丹执导的黑白故事片《红日》(1960-1963年摄制)的电影完成台本,由我拍摄书影并用手机软件扫描为效果类似扫描仪的成图。拍摄的是我自购的《红日》电影完成台本,共117页。n
n✄------------------------nnn由于公众号会把较宽的图片压缩到模糊不清的程度,所以我调整了图片的角度,大家可以用手机横屏观看。以下图片是《红日》的电影完成台本的部分内容,全部内容请戳本人公众号文章的链接进行阅读↓↓↓
https://mp.weixin.qq.com/s/cBfGvbm6kWgpla8t-U_NEQ
第一,失人和。
74师孤军冒进,蒋介石不了解孟良崮地理情况,以为整74师占据制高点,享有地利,战斗力又强,附近又有国军的10个整编师,于是下令整74师坚决固守孤山,围点打援,吸引华东解放军主力决战,天真的以为可以来个中心开花!
问题是,首先,孟良崮之前,74师打涟水,虽然稍占上风,其实自身损失也很大,尤其基层官兵伤亡太多,导致战斗力下降,自保尚可,其实无力实现“中心开花”。
其次,李天霞与张灵甫素有矛盾,他的整编83师弛援不力。
再次,黄百韬的整编25师倒是不遗余力地执行了蒋的命令,可惜黄崖山主峰被共军先下手为强。黄崖山距孟良崮6公里,这道山峦成了整编25师通往孟良崮的最后障碍,地形上的劣势使黄百韬的一切努力都化作了徒劳,始终无法突破天险。
第二,失地利。
鲁南山区尽是崎岖山路,74师的重型武器派不上用场,只能携带轻武器上山,导致74师失去了火力优势。
孟良崮面积太小,74师多达两万多人,无法列兵布阵。
孟良崮是个石头山,缺乏水源,士兵无水解渴,疲乏不堪。
更要命的是,水冷式机枪无水降温,早就成了哑巴!
孟良崮是石山,自然无法挖战壕,亦无树木可供搭建防御工事。可悲的是,山上的岩石并不坚硬,属于一敲即碎的风化岩,共军一炮能把石头炸飞,造成二次杀伤。
总之,孟良崮根本是块死地,和马谡失街亭是一样的死法。
或许张灵甫和马谡一样犯糊涂,以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士兵会更卖命,但显然他错判了形势。
第三,不得天时。
战斗结束之后,忽然下起倾盘大雨。假如这场大雨早下半天,国军能接雨水解渴,又能给机枪降温,而共军仰攻,视线受阻,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可能许多人印象里很多大陆老战争片都是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标和《解放军进行曲》背景音乐做开头的,但其实不止八一厂,大陆的几大电影厂都拍摄过一批优秀的战争题材电影。如抗美援朝经典电影《上甘岭》(1956年)、《英雄儿女》(1964年)、解放战争题材电影《董存瑞》(1955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出品的;新中国第一部战争史诗片《南征北战》(1952年)、解放战争题材名作《渡江侦察记》(1954年)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过部队小故事集影片《军歌嘹亮》(1965年);抗日战争题材不朽经典《小兵张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反特务经典影片《跟踪追击》(1963年)是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本文要讲的字幕版影片也正是一部非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解放战争题材经典电影——《红日》(1963年)。一首《谁不说俺家乡好》随着电影《红日》在全国上映而火遍全国,至今仍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
字幕压制的电影全片我已经投稿到B站,大家可以去B站看↓
网址: https://b23.tv/5WCEIC
BV号(复制后打开B站搜索即可): BV1Lr4y1N7Yj
✄…………制作字幕的参考资料…………
①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人民文学出版社,约38.3万字。
②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红日》电影完成台本,1963年5月印制。
字幕版截图↓
影片介绍
✄……………………………………
片名: 《红日》
片长: 2小时7分钟
种类: 黑白故事片
影片制式: 普通银幕和宽银幕(本字幕作品采用修复过的普通银幕版,因为找不到宽银幕版)
出品方: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
创作时间: 1960-1963年(前期准备到后期完成)
上映年份: 1963年
原著: 吴强的长篇军事小说《红日》
协助剧本创作: 吴强
主创体验角色生活的单位: 崇明岛驻军部队、南京军事学院等
外景拍摄地: 山东的栖霞县农村、孟良崮等多地
制片主任: 金兆元
制片: 沈锡元
编剧: 瞿白音
导演: 汤晓丹
副导演: 汤化达
摄影: 马林发
特技设计: 姜亦素
特技摄影: 孔基成、戴胜潮
美术: 葛师承
作曲: 吕其明、肖珩
独唱: 任桂珍
演奏: 上海电影乐团 演奏指挥: 陈传熙
录音: 丁伯和
烟火: 夏存芳
化妆: 达旭
剪辑: 蓝为洁
影片插曲: 《谁不说俺家乡好》
本片军事顾问: 孙伯威(大校)
★孙伯威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中野战军第六师五十三团参谋长、副团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师五十三团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五团团长兼政委,曾参加黄桥战役、车桥战役、泰兴战役、苏中七战七捷战役、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长山岛渡海战役、抗美援朝夏季反击战役、广西边境作战。1960年6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84年离职休养。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2012年3月13日在南宁逝世。
主要演员表(角色名……演员名):
沈振新(军长)……张伐
丁元善(军政委)……高博
朱斌(军参谋长)……中叔皇
胡克(军部参谋)……钱国民
姚月琴(军部机要员)……史淑桂
李尧(沈振新的警卫员)……冯笑
曹国柱(师长)……李农
刘胜(团长)……里坡
邓海(刘胜的警卫员)……徐才根
陈坚(团政委)……康泰
石东根(连长)……杨在葆
李全(通讯员)……邹安详
杨军……宋桂馥
钱阿菊……张桂兰
杨军的父亲……李保罗
秦守本……张子良
王茂生……李英
金立忠……李红喜
张德来……于振寰
周凤山……史久峰
安兆丰……周志清
马步生……于明德
张灵甫(七十四师师长)……舒适
董耀宗(七十四师参谋长)……程之
张小甫……董霖
王副官……张云立
黄旅长……于飞
周旅长……梁山
吴团长……方伯
▲客串:
尤嘉……河滩上提篮站立的女青年
我还要重读原著小说,有机会搞一篇正式的《红日》影评。今天要讲的就这些,祝大家新年观影愉快。n